更多

    【有理直說】科技罪案層出不窮

    Dr. Joseph Leung
    Dr. Joseph Leung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行業超過 30 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 3450 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edcb4bd34a9767ea2161f7634250824d0399bbec.jpg

    常言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犯案人士往往早著先機,想出千「騙」萬化的罪案手法,直至累積一定犯案數字才被警方察覺,因而呼籲大家留意犯案手法。以近期警方高調提醒市民一種「自己來電」的犯案手法為例,不法之徒利用更改來電顯示的技術,讓受害人以為接到自己電話號碼打來的電話,受害人於好奇心驅使下接聽電話,便會聽到錄音對話,並要求輸入信用卡號碼或其他財務資料,聲稱確認資料後便可辦理低息貸款等手續。受害人於不虞有詐的情況下,便貿然將有關資料輸入。不法之徒其後便利用該資料來獲取相關的資料,以作不法的用途,如盜用信用卡等等。

    隨著科技進步,不法份子犯案手法亦與時並進,經常涉及智能手機,主要原因是用戶人數眾多,成效更大。是次犯案手法為例,不少資訊保安專家均指出,要偽冒來電顯示可謂十分簡單,只要以 Android 手機下載一個 Caller ID Faker 應用程式(App)便可,用戶只需輸入想顯示的來電號碼,再輸入撥號對象即可;他們更指出除手機 App 外,亦可透過電話固網系統或網上軟件來轉換來電顯示號碼,而這種犯案手法更可迅速銷毀服務器或伺服器,令執法部門難以跟蹤。值得關注是這些改動電話程式屬於功能工具,需要視乎使用者是否有意圖犯罪,例如來電屬開玩笑則不構成刑事罪行,但動機是詐騙則有機會觸犯「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取用電腦罪」。

    3d9a33f54016221820da70a09d0851bed78b1314.jpg

    整個犯罪過程要成功是需要受害人的配合,表面看似是高科技的犯案手法,若大家細心一想其實這是以科技包裝的街頭騙案,情況就如釣魚網站(Phishing),以假電郵、假網站竊取受害人的個人資料,故此為了避免成為受害者,應小心清楚核實來電者的身份,切勿在電話中透露有關自己的財務資料,包括銀行戶口號碼、信用卡號碼或者其他個人資料;由於不法之徒會利用技術更改來電顯示為合法的公司或機構,切勿輕易相信來電顯示;若遇上可疑的情況,應立即終止電話對話。

    筆者認為不法份子是利用受害人擔心的心態或不專注的時候,面對突如其來的冒充權威機構來電便顯得不知所措,事主只要抱著清醒的頭腦,避免輸入身份證、銀行賬號及驗證碼等個人私隱,若有懷疑應向該機構查證,更應避免於網上社交網站透露過多個人資訊,相信有望減低「中招」的機會。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