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學習的動力

    文 正康
    文 正康
    親職教練及培訓顧問 致力於家長及教師的培訓,現主力教授LP 及家長教練技術課程,並著有「親子學習程式學」及「因型施教--管教有法」。文正康育有2 名兒子,當中2 年更當上「全職爸爸」,深明現今家長教養孩子之苦與樂。

    有次在家長平台看到一則求救貼文,原來是某媽媽希望孩子在暑期裡修讀英文會話。怎料孩子百般不願意,縱使孩子清楚知道自己英文底子甚弱,需要將勤補拙,然而這位媽媽每次提起上課的事時,孩子都會借故離開,更糟糕的是母女關係因此而變差。這位媽媽希望孩子能好好把握暑假黃金檔期,但又怕弄巧反拙,故希望「各路英雄」出手相助。

    我好奇地瀏覽這則訊息的回應,發現部分父母認為孩子不知父母恩,很同情這位媽媽的經歷;更多的父母認為這位媽媽「怪獸家長」上身,強迫孩子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建議立即放手,讓孩子體驗失敗,她才會珍惜學習的時光。

    自我決定論

    看罷百多個回應,我覺得只靠一小段家長的訊息,很難辨別是家長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然而我想的是甚麼原因讓孩子對學習提不起勁呢?要答這問題,或許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艾德華‧戴希(Edward Deci)和里查萊恩(Richard Ryan)的自我決定論(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可以找到答案。

    兩位教授認為,內在動機來自於 3 項關鍵的需求,包括:
    ① 自身能力的肯定(Competence):孩子是否相信有能力勝任所從事的活動?能否對外在環境有操控的感覺,以及選擇與自己能力相若的活動?
    ②自主性(Autonomy):孩子是否可以自行作出決定,而不是受到強迫、威脅或非自願而去做?孩子是否能掌握自己的感覺?
    ③人際關係(Relatedness):孩子是否感到在某個環境中有充足的接納、支持、理解及關愛?能否與相關的人如老師、同學或父母產生情感的連結?會否有足夠的情感支持,讓孩子繼續勇於面對困難?

    激勵有法

    若家長需要激勵孩子,不妨參考以上的理論。例如孩子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性,家長可給予孩子較多的選擇權,例如補習英文,讓孩子選擇那一所補習中心,那一類教學形式適合自己,或自行選擇喜愛的英文書等。讓孩子感到有較多的操控,減少被強迫的感覺。若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不妨先協助孩子找出問題所在,從小處著手,慢慢建立孩子的信心,繼而培養孩子的能力感。若孩子渴望尋求別人的認同,父母不妨多稱讚孩子,給予情感的肯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及支持,又或給予相關能力的模仿對象,讓孩子從「偶像」身上學習。

    記得一位小學校長勉勵學生時曾說過:「今天不識明天識,只要肯做始終識」。努力勤奮當然重要,然而父母能針對孩子真正的內在需求,「努力有法」,這會更有效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勇敢地克服自己的困難!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