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全港大專生機械人大賽2018 學生挑戰AI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隨著人工智能(AI)、自動化成為科技界的熱門技術,一年一度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等機構主辦的「全港大專生機械人大賽2018」,亦要求參賽者利用這兩大技術創造不一樣的機械人。

    今屆比賽以「飛越龍門」(Shuttlecock Throwing)為主題,意念源自越南一種民間遊戲。各隊伍需要設計兩個機械人,一個由人手操控,另一個為全自動控制。比賽時,各隊的手動機械人須於比賽場區內拾起彩球,然後將彩球交給另一個自動機械人。後者須於不同的投射區域投擲彩球來獲取分數,成功將金色彩球投入金色金屬圈並降落在對手的金盤中,完成整個過程稱為「Rong Bay」,該隊便勝出。

    進入準決賽的隊伍以誰先取得 Rong Bay 定勝負,而且在各個回合之間允許隊伍調整機械人的操作,令對手難以預測對方的實力,增加比賽的刺激性及可觀性。經過半日的賽事,香港科技大學「火之龍」隊最終擊敗其他 11 隊來自本地 6 間大專院校、不同學科的隊伍,勇奪冠軍寶座。

    比賽要求先用手動機械人傳球給自動機械人,再由自動機械人前往指定位置擲球,要準確落在盤上才算完成,難度極高。
    比賽要求先用手動機械人傳球給自動機械人,再由自動機械人前往指定位置擲球,要準確落在盤上才算完成,難度極高。

    機械人結合 AI

    香港科技園公司物料與精密工程群組/機械人技術平台副總監兼全港大專生機械人大賽 2018 籌備委員會主席霍露明博士指出,比賽設計流程目的之一,是希望參賽者學會及善用人工智能,令機械人準確完成拋物的動作,當中需要收集數據及分析。此技術要求甚高,也需要結合多方面的人才,包括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和算法工程。「比賽正好反映社會的未來發展,畢竟發展人工智能需要跨領域的專才,透過比賽可培養參賽者的綜合科技能力。」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科技總監戴紹龍補充,技術培訓以外,通過比賽訓練出合作精神,也讓參賽者明白科技園可提供完善的環境,包括硬件、技術及場地,為他們日後向創科發展鋪路。

    比賽白金贊助商東興自動化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朗熙認為,工業、自動化及人工智能,結合機械人可幫助處理重複的工作。而這些機械人可說是因應環境度身訂造,無可能抄襲或複製,所以很講求創意。科技園主辦的機械人比賽,正有齊所有元素,可為香港培育新一代自動化工程師,故此公司大力支持。

    [row][third_paragraph]

    戴紹龍(前排右四)認為是次比賽可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對科技園的技援措施更了解。他頒發「最佳團隊精神獎」給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分校)之「締造傳奇」。
    戴紹龍(前排右四)認為是次比賽可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對科技園的技援措施更了解。他頒發「最佳團隊精神獎」給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分校)之「締造傳奇」。

    [/third_paragraph][third_paragraph]

    霍露明博士表示,今屆比賽要求加入人工智能技術,希望學生藉此及早掌握技術。
    霍露明博士表示,今屆比賽要求加入人工智能技術,希望學生藉此及早掌握技術。

    [/third_paragraph][third_paragraph]

    林朗熙期望這比賽能讓更多青少年發掘自己對工業自動化的興趣,加強培訓,成為香港新一 代科技人才。
    林朗熙期望這比賽能讓更多青少年發掘自己對工業自動化的興趣,加強培訓,成為香港新一代科技人才。

    [/third_paragraph][/row]

    合作無間致勝之道

    從參賽隊伍身上的確看到精準的技術運用,可見香港學生對人工智能及機械人設計方面有出色的表現。進入八強之一的香港理工大學隊伍「魅影」的隊長葉卓和表示,一組機械人在技術和控制上會較簡單,但要操制兩組機械人的難度不是兩倍,當中要花更多時間設計及配合,也要更緊密的團隊合作。

    至於冠軍隊伍「火之龍」隊長廖倩緹則強調,獲勝在於各隊員通力合作,發揮了團體精神。她又認為,參加比賽可將課堂所學的學術理論實踐應用,而在比賽期間,獲科技園提供技術及硬件支援,更是難得的機會。

    事實上,勝出隊伍連同其他參賽者,均獲科技園及業界企業提供技術協助及軟硬件支援,包括科技園贊助為期一年的「機械人創作坊」(Robotics Garage)免費會籍,可以使用各種專業輔助工具及先進的裝配器材,並得到技術顧問提供專業
    意見,進一步實踐其機械人構思和設計。

    全港大專生機械人大賽2018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