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STEM 首屆香港創科展 學生設計應用程式介紹社區、方便郵遞服務

首屆香港創科展 學生設計應用程式介紹社區、方便郵遞服務

科技教育日漸普及化,不少學生從小已有一定的編程能力。學生擅於觀察現況,把知識內化後用作解決日常生活難題。首屆創科展日前完結,大會以「智慧城市及智能家居」、「醫療及保健」、「可持續發展」及「奇思妙想」四大範疇出發,期望學生構思創新科技產品。

應用程式介紹石門 玩遊戲賺購物折扣

第五波疫情下市民無法外出旅遊,不少商戶亦因抵受不住經濟壓力而要結業。聖公會林裘謀中學的學生使用 Unity 設計了「 Advertising Reality 」的手機應用程式。期望借此程式和 AR 掃瞄技術,向更多市民介紹當區的景點和食肆。

學生先以沙田區作為試驗點,若成功普及相信全港各區亦同樣奏效。

市民利用應用程式掃瞄指定地方後,程式便會為市民提供當地的資訊。程式中亦設有與商戶合作的小遊戲可供遊玩,完成遊戲後市民更可獲購物折扣優惠。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的陳智豐(左 2 )和梁正康同學(左 3 )在陳老師(左 1 )和黃老師(左 4 )帶領下設計出「 Advertising Reality 」,希望讓更多市民了解石門之餘,亦期望在疫情下幫助商戶。

應用程式解決購買、計算郵票步驟

基督教宣道會徐澤林紀念小學的學生發現市民使用郵遞服務時,時常不知道該付多少郵費。若郵遞前不清楚郵費,恐怕又要到花時間到郵局排隊磅重購票。因此學生設計出「郵 STEM 出發」應用程式,讓市民輕鬆以應用程式解決計算價錢和購買郵票等工作。

應用程式設不同功能,方便市民使用郵遞服務。

學生以 App inventor 2 編寫此應用程式,用戶只需輸入紙張數量、大小等資料便可計算郵費價錢。如市民不確定信件尺寸,應用程式內亦設有 AR 掃瞄功能以計算信件大小。市民可利用程式即時購買和列印電子郵票。若家中沒有影印機,市民亦可到郵局於投信前列印郵票。不少家長試用後也認為學生設計的應用程式比郵局官方的應用程式更易用。

基督教宣道會徐澤林紀念小學(左1起)潘悅盈、黃希、孔若素、鍾佩晴同學設計的「郵 STEM 出發」應用程式,在蔡老師(左)帶領下獲得小學組銀獎。

智能蜂箱保育蜜蜂

除了日常生活的難題,部份同學亦以大自然發展作為構思方向。保良局李城壁中學的學生得知蜜蜂絕種將對人類生活帶來重大影響。學生以編程工具設計「 Inno-Beehive 」智能蜂箱,希望增加蜜蜂在城市生活的可能性並讓更多市民了解和保育蜜蜂。

保良局李城壁中學的李逸軒(左)和林若愚同學(右)「 Inno-Beehive 」設計取得初中組金獎。

學生在設計前先向本地蜂農請教了解蜜蜂習性。得知蜜蜂是紅色色盲後,同學在蜂箱兩旁設置紅色色板,方便市民觀察蜜蜂同時不會騷擾蜜蜂。箱內設置溫度計、噴霧等,方便為蜜蜂調節合適的生活環境。學生表示以往蜂農拿出巢皮時會驚動和嚇走蜜蜂,為此學生設計了智能滑軌收納系統。用戶使用手機控制,系統接收訊息後巢皮便會自動移出,避免因移動觸碰而嚇走蜜蜂。

箱內設有不同類型的感應器,並以太陽能供電隨時進行偵測,為蜜蜂提供更合適的生活環境。

家中種植有機菜

香港人一向重視食品健康,但購買有機菜的價錢一般較高。為此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的學生便設計出「智能成長加速器」。工具與坊間水耕種植最大的分別就是價錢相宜,學生希望市民能在不受價錢和地方限制下種植有機菜。

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的(左起)李智仁、陳杫榆、羅仁杰、薛樂孜同學,在黃老師指導下完成。作品獲得小學組銅獎。

學生曾製作第一代,但發現鋁罐材質遇水後引起的鏽質會影響蔬菜生長。第二代設計便改用膠桶。經過多次實驗後,學生把數據輸入至 micro:bit 中,讓系統在指定時間內為植物照燈澆水。後來同學發現照射燈的強度始終不如太陽光,便在罐身加設鍚紙增強罐內光線的強度,確保植物能吸收充足的光線。

學生在容器內設置水喉、水汞、計電器和照射燈等,並配合 Mirco:bit 系統,讓系統可以在指定時間內澆水照燈。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