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 AI 降噪・發燒調音 Sony WH-1000XM6 無線耳機

Lawrence
Lawrence
《PCM》創刊編輯, 見證電腦由 Monochrome 到 3D,9.6Kbps 撥號到 5G 無線上網年代,DIY、攝影、影音、手機樣樣啱玩。

頭戴式藍牙耳機當中,Sony 的 WH-1000XM5 在 2022 年推出以來,無論聲音表現和降噪功能,一直都位處市場的龍頭位置。事隔三年,後繼的 WH-1000XM6 終於曝光,到底新版有甚麼改良的地方?值唔值得再升級?《PCM》即刻同您試試。

今代 WH-1000XM6 新增中間的深藍色,和黑色接近,但近看有點深紫色味道。

自 2016 第一代 WH-1000X 系列頭戴藍牙耳機推出以來,平均大約 2 年就會有一代新機推出,所以自去年開始,用家們都開始關心第 6 代 WH-100XM6 的動向。早前流出過有關 WH-1000XM6 的小道消息,與今日 Sony 公佈新機資料,有所出入。因此大家可以詳細了解一下今代耳機跟上一代的分別,才決定是否入手。

無縫外觀 + 摺疊頭樑回歸

先講外觀,WH-1000XM6 在外型上是全新設計,早前流出消息有可換耳罩墊的設計,正式發布時官方沒有提及,但耳墊用上彈性物料,感覺上比 M5 的填充感更豐滿、柔軟,可以更有效阻隔外在噪音,也減少長時間佩戴耳機,頭部受到的壓力,適合全日佩戴。頭樑部分包裹柔軟的植物性皮革,也可以減少長時間佩戴的壓力。

WH-1000XM6 的耳罩墊改用了較具彈性的物料,看上去漲卜卜的,比起 M5 的耳罩墊更厚。
耳機的耳罩部分採用一件過的耳罩殼,電源和藍牙配對按鍵加大了及改用凹入的圓型設計,和以往與 NC 選擇按鍵不再一樣,以往經常按錯的情況,應該會減少。另雙擊 NC/AMB 鍵用來作把耳機調至靜音。
頭樑部分也是無縫設計。

今次 WH-1000XM6 整個耳機,無論是耳罩和頭樑都是全新的無縫設計,頭樑以皮革作管道式包裹,用戶睇不到頭樑的縫合線。耳罩部分,更是一體式成型,沒有以往的夾層,只看到一個像碗型的耳罩與同色的耳罩墊,加上頭樑上兩個小小的金屬質感轉頭裝飾,視覺上高級感提升不少。今次耳機除了有黑色和米白色外,新增了深藍色,個人覺得帶點暗紫的深藍色相當討好,也不會像米白色般容易產生長期使用痕跡。

經摺疊後的耳機,放入收納盒變得較為方正,而且細了一個碼,
收納盒採用磁扣設計取代以往使用的拉鍊。打可以單手打開。

不過說到外觀上最大轉變,可算是 WH-1000XM6 的一邊耳罩,加入了可摺疊骹位設計,方便摺疊後放入便攜盒內,使便攜盒的體積減少,方便放在飛機座前的雜誌袋中。事實上,這種摺疊設計在 WH-1000XM4 有出現過,不過在 WH-1000XM5 改用更幼的頭樑時被取消,要拿 WH-1000HM5 上飛機的確是麻煩事,原因就是耳機盒太大,放入手提行李或位前雜誌袋都很不便,有時寧可全程把耳機掛在頸上去,耳機盒就拿去寄艙,可知道唔少人是因為 WH-1000XM5 的降噪表現而選擇它的,可算是伴飛恩物。今次改回可摺疊設計,相信經常要乘飛機的用家,都會有想換機的衝動。

全新 QN3 降噪處理組合

今次 WH-1000XM6 升級,外觀是其次,最主要升級,是當中的聲音處理器,改用了新的 QN3 + V2 晶片組合。回顧整個 WH-1000X 耳機的發展,第一代產品未有專用的降噪晶片,單純是普通的降噪耳機,第 2 代引人手機 App 功能,自第 3 代開始使用 Sony 自家的 QN1 降噪晶片,提供更佳的降噪和環境聲過濾功能,到第 5 代則在 QN1 上再加入 V1 輔助晶片提升收音和降噪運算。今次到第 6 代, Sony 開發出 QN3 + V2 晶片組合,新的 QN3 高清降噪處理器運算速度比 QN1 快 7 倍,配合 V2 輔助晶片,處理的收音咪多達 12 個(WH-1000XM5 只有 8 個),顯著提升降噪效果,環境聲的效果也更加自然,減少了上代的局束感。

QN3 晶片是今次升級重點,上一代 QN1 已有多年歷史。

有用過 WH-1000XM5 的用戶,都知道耳機有自動降噪模式,透過手機 App 配合,知道您是在家中、辦公室、通勤、走路等動作,進行自動的降噪模式調整。本來是相當好的功能,但可變換的模式只有幾種,有時從一個模式轉換到另一模式,分別好大,特別是移動與停定之間不時轉換,對聽歌的干擾可謂不少。有時寧可將此功能關掉改用手動模式。

QN3 配合 12 個收音及氣壓感測用的咪高峰。作降噪運算。

今次 QN3 提供的降噪模式切換更加智能,透過每邊耳機各 6 隻收音咪,透過即時收取外在噪音和氣壓變化,分析用家的動作和所在環境,計算出降噪程度。即使用家會戴帽或眼鏡,也可以感覺得到,從而改變佩戴條件,提供精度更高的降噪值。QN3 也支持「自動環境聲模式」,系統會即時適應四周環境,平衡音樂與外在聲音,收音咪會過過濾噪音,或者接收重要的訊息,如通知、對話或四周環境聲。用戶可以在手機 App 上微調其靈敏程度。

三大錄音室專業調音

回到耳機的主要部分,音樂表現上,WH-1000XM6 同上代 M5 一樣的 30mm 全音域驅動單元,但圍繞驅動單元的膠圈,則用了更柔軟的物料,提升低音震動的表現外,也可以降改善降噪表現。驅動裝置使用的圓頂結構,則用了堅固的碳纖維複合物料製作,提升高音表現。耳機內線圈有優化的氣流,令高音可以得到平滑而有效的擴展。配合 QN3  晶片內的 D/A 轉換器,可以更有效預測和優化噪音,同時快速對應突發的音效變化,音樂的細節更清晰,低音更豐富而聆聽感更加自然。

新的 30mm 驅動單元架構。

今次 Sony 在 WH-1000XM6 上的調音亦下了功夫,首先在 QN3 晶片上,內部的主時鐘引入了新開發的低相位雜訊晶體振動器,採用真空密封,以及鍍金電極,確保清晰度、高音和低音有更好伸延。而焊接用技術,則使用 Sony 旗艦級 Walkman NW-WM1ZM2 / WM1AM 使用的相同含金高級焊料,以及精選的高音質組件。電路板佈局也有採用發燒級設計,與聲音有關的電路,全部都有是圍繞著 QN3 晶片運行,縮短行程和減少干擾。

耳機用上不少高級 Walkman 使用的發燒設計。

為提高耳機的發燒級數,今次 Sony 更為 WH-1000XM6 找來音響業界三大頂級錄音室,包括  Sterling Sound、Battery Studios 和 Coast Mastering 的錄音工程師合作,對耳機的音色進行調聲,使無線耳機都可以達到有線監聽級耳機的精確度,傳達音樂人想要的情感、能量和細節。

支援 Apple Music Hi-Res Lossless 傳送

今次 WH-1000XM6 支援的高清音樂格式,都是 Sony 一向支持的 LDAC,如果你使用的 Android 手機只有 aptX HD 或 aptX Adaptive 的話,似乎換耳機就有點浪費 (iPhone 就更不用說了)。今次 Sony 的 Sound Connect 軟件,可以支援到 Apple Music 的 Hi-Res Lossless 格式,最高 192KHz / 24bit 利用 LDAC 進行 Hi-res Audio Wireless 認證的無線傳送。 而 WH-1000XM6 使用同一個 App,則可以提供到 10 個頻段的聲音均衡器設定,而且有 5 組自設記憶;而其它 Sony 耳機,包括 M5 也只有 5 段。WH-1000XM6 也對應Sony INZONE 系列的遊戲 GameEQ 效果器,提升 FPS 遊戲時的定位表現。

WH-1000XM6 同樣使用 Sony Sound Connect App 操作。
新加入 10 頻段均衡器設定。

在觀看電影時, WH-1000XM6 有 360 Reality Audio Upmix for Cinema 功能,將本來兩聲道立體聲影片,透過 Sony 的 upmix 和 360 空間技術,轉換成具包圍感的空間音效。對於觀看飛機虛的娛樂系統電影,此功能確切十分受用。

總結: 升級策略

如果閣下看到這裡,可能對 WH-1000XM6 都有興趣,或者是本來的 WH-1000X 系列用家。今次 WH-1000XM6 升級可算相當全面,比起之前網上傳言更加豐富,正如筆者本身都是幾代 WH-1000X 用家,對今次的升級相當有感,特別是經常坐飛機,今次升級的幾個功能,都相當受用。

當然,WH-1000XM5 本身的功能,在大部分情況下,例如續航力、聽歌的音色表現、降噪和收音表現,日常使用仍然得心應手,升級上 M6 只能算是錦上添花。以筆者認為,升級與否,看您日常使用的場合,一般通勤聽歌,M5 都足夠應付,特別是如果您是 iPhone 機主,M5 已足夠。

但如果您是使用 Android 手機,又或者會用 3.5mm 耳機線的話,加上多時間搭飛機或長途火車,升級上 M6 絕對可以體驗到它的好處。

Sony WH-1000XM6 Spec.

  • 頻率響應:4Hz – 40,000Hz (JEITA)
    20Hz – 20,000Hz (44.1kHz 取樣)
    20Hz – 40,000 Hz (LDAC 96KHz 取樣)
  • 靈敏度:103dB/mW (耳機線及開啟電源)
    102dB/mW (耳機線及關閉電源)
  • 電池使用時間 (連續通訊模式):24 小時 (NC 開)28 小時 (NC 關)
  • 電池使用時間 (連續播放模式):30 小時 (NC 開)40 小時 (NC 關)
  • 藍牙版本:5.3
  • 有效範圍:10 米
  • 支援聲音格式:SBC, AAC, LDAC, LC3
  • 重量:254 克
  • 售價:HK$3,699
  • 上市日期:30-5-2025
  • 查詢:Sony HK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