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虛擬展覽會的啟示 IFA 2020 後記

    Lawrence
    Lawrence
    《PCM》創刊編輯, 見證電腦由 Monochrome 到 3D,9.6Kbps 撥號到 5G 無線上網年代,DIY、攝影、影音、手機樣樣啱玩。

    2020 年對於環球商貿的衝擊可算十分巨大,旅遊商務會議的活動幾乎完全停止。以科技界為例,全年就只有一月的 CES 因為未到疫情爆發期才成功舉行,此後所有電腦和科技展,包括今年 6 月的台北 Computex 、 9 月的德國 IFA ,甚至是 2021 年 CES 都宣佈取消,不知何時才可以恢復正常。不過,展覽會是展覽公司以至不少市場推廣業務的命脈,必須要儘量保住!為此,剛剛 9 月初 IFA 2020 就設計了一個同時有實體和虛擬的展覽會,筆者過去幾年都有去德國參加 IFA 採訪,今年作為網上展覽的參與傳媒, 可以用傳媒的角度看看這種展覽模式是否會變成常態。

    疫情下,雖說網上展覽會是新常態,但實體展館才有的互動與觸感卻難以被取代。
    疫情下,雖說網上展覽會是新常態,但實體展館才有的互動與觸感卻難以被取代。

    第一日,有大會開幕 Keynote 和合作單位 GFK 的重點環節,感覺不算差,但隨後兩天,問題就來了!首先,因為展覽形式的轉變,不少過去主要的大型參展商,今年都沒有再直接參展,例如以往佔上最大單一展館的 Sony 和 Samsung ,今年 9 月雖然一樣有旗艦產品發表,但就變成自家製作網上發表會直播,包括 Samsung Note20 ,以及 Sony 的 A7C 相機和 Xperia 5 II 手機,本來都是展覽的重點產品,現在就成了品牌的自家活動。

    今年IFA仍有實體展館,但就沒有人山人海之勢,展覽內也缺乏讓人嘩然的新產品發佈。
    今年IFA仍有實體展館,但就沒有人山人海之勢,展覽內也缺乏讓人嘩然的新產品發佈。

    就算是過去幾年都有在 IFA 公佈新電腦的 Lenovo 和 ASUS ,今年正值有 Intel 第 11 代處理器加持,本來有個極佳平台可以讓參觀者直接接觸這些新一代產品,但現在這些產品也只能透過新聞稿方式發放,傳媒對產品的印象也相對模糊。不過最慘還是 IFA 大會,本來這些曝光率,或多或少都會被算入 IFA 的「盛事」,現在卻沒有一個新產品發表有和 IFA 關連。以筆者自己觀看幾日的 Keynote 內容,能夠算得上是在 IFA 大會中發佈新產品的,就只有 TCL 的 MicroLED 背光 8K 電視,其他大會的網上展覽商,都是以歐洲為主要市場的參展商, IFA 的曝光率自然也不及以往幾屆。

    展覽期間不少Keynote都是現場以Live形式製, 影視製作接近電視台規模。
    展覽期間不少Keynote都是現場以Live形式製,影視製作接近電視台規模。
    IFA執行主席Jens Heithecker希望2021年的IFA能回復正常。
    IFA執行主席Jens Heithecker希望2021年的IFA能回復正常。

    總括而言,無論是 IFA 大會,又或者供應個人電子消費產品的品牌,利用網上進行虛擬展覽,效果跟實體的展覽會相差太遠,就算產品的宣傳影片拍得如何精美,製作如何龐大,傳媒和參觀者,就是缺乏了互動,也沒有親身接觸新產品的體驗,一切只流於平面。就算 IFA 如何設計出「真實+虛擬」的場景,上網睇串流就是上網睇串流,而且 IFA 一連 3 日每日朝 9 晚 5 方式直播,也不是每個項目都會讓人有興趣。

    縮減了的實體展覽規模,也引伸到另一個問題,就是參展商的角色,是否也是會參展?大的品牌,可以自己製作新產品發佈影片,可以掌握自己的產品發佈時間和節奏,甚至是將發表會拍攝到毫無冷場,大家看今年 6 月蘋果 WWDC 和剛剛 9 月 Apple Watch 6 + iPad Air 4的 Keynote 影片就知了,兩小時Keynote,過去一到 Developer 上台一段,整整近一小時去廁所位;現在都用吸引的新功能塞滿了,觀看者吸收的資訊沒有減少。不過,成功的 Keynote 影片不是每個品牌都能做到,傳統手法以 Zoom 上分享 PDF 的形式,比比皆是。以往這些記者會後傳媒還可以接觸產品實物,可以自行撰寫試用心得,現在有的有幾張新聞發相,有時要等上個幾兩個月才有正式產品發售,印象早已模糊。

    GFK報告指出,今年第季相比去年同期,網上和社交媒體的廣告投放,就增加了接近20%。
    GFK報告指出,今年第季相比去年同期,網上和社交媒體的廣告投放,就增加了接近20%。

    跟去年比較,歐洲的線上購物上升了83%,但傳統零售平均只下跌了10%,當中以3月至4月份歐洲疫情最嚴重時變化最大,但後期差距已經收窄。
    跟去年比較,歐洲的線上購物上升了83%,但傳統零售平均只下跌了10%,當中以3月至4月份歐洲疫情最嚴重時變化最大,但後期差距已經收窄。

    品牌可以不用依靠虛擬展覽會,自己也能包裝,利用社交媒體宣傳,收到的觀眾數目,比一個展覽會的十數萬人更多,而且接觸的層面涉及全世界。到實際的使用經驗,就發放給媒體和網絡 KOL 來寫。事實上,這幾個月不少品牌的產品發放都依照這樣的方程式,記者也少有再去外地的記者採訪活動,甚至連本地的記者會也少了出席。資訊會少了嗎?未必,最重要是有時間讓媒體接觸和了解產品特性,有了產品在手,是否要親身到外國去看一次產品發佈?一個疫情,加速了科技和網絡的應用改革,就算是疫情過去,大型的實體展覽會, 功能也許不再一樣,一個展期 7 日的展覽會,動用的人力物力可不會少。如果品牌花同樣預算在網絡宣傳製作上,產生的反應作用,也許會比傳統展覽更大得多,而且不限地域。傳統展覽會,未來不是要變成網上展覽,但展覽的模式和作用,就必須要有新的定位才成,否則如早年 CeBIT 一樣,主要參展商一走,競爭對手也會爭相離場,不出幾年,全球性大型科技展,隨時又會消失。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