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關心學生 從情緒教育開始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情緒是甚麼?看似簡單,但有多少人能駕馭情緒?筆者觀課期間探討的課堂內容是「浮躁」,這一個名詞衝入眼簾後引發連串的思考,想起自己平日浮躁的情況也不少,但該如何處理呢?處理不當時確實會牽連周遭事物,現在有學校會教導學生通過認知找出路。

    近年筆者有從科學及教育角度追蹤不同的教育議題,原因之一是香港學生自殺率不低,香港教育工作者有努力改善,相繼有推出正向教育、成長教育等,但翻查自殺率數字,似乎未能真正解決此問題。早前於記者會得知有學校正推行社交與情緒學習(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 ),並慎重地將之列入常規性課程。

    觀課的課堂為例,以Where、What、When和How的原則,讓學生認知以及思考如何面對情緒出現。
    觀課的課堂為例,以Where、What、When和How的原則,讓學生認知以及思考如何面對情緒出現。

    在這裡先說明一下,常規課的意義是代表學校實踐課程的方針,例如中英數是主科,教育局有指引需佔總教學時數達四成左右,加上現今著重全人發展,其餘時間需分配至術科、體育及藝術,以及其他學習經歷等領域,由於科目範疇眾多,要成為常規課就必然需要具備代表性,甚至成為教師們經常發生爭拗的要點,故此學校將課堂列入常規課是有一定程度的重視。

    學習前後情緒轉變效果顯著

    今次採訪的是大光德萃書院,教師團隊將情緒教育視學校發展的關鍵元素,並原定於教與學博覽與在場人士分享,可惜因疫情嚴峻而取消。筆者有幸早前進行採訪,接下來先看看五位學生們學習情緒教育後的感受。學生陳皓楠表示,開學至第14 次課堂上,逐漸學會能從情緒理解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外,他現在能改善個人的情緒暴發點,他舉例指出,會避免在街上任由情緒提升至暴燥,要保持冷靜至回家,控制導火點到適合地點才可以渲泄;另一位同學曹保熙則說,最深刻的經歷是思考到有車衝至面前時要如何處理;但令筆者印像較深刻的是黃亦琳同學分享處理生氣方式的轉變,過往她生氣會「嘭門」,現在會去撕紙,她指出過往發洩方式會影響他人,因此需要轉變;學生張天恩表示,她的情況和同學們相似,處理情緒的行為有改變外,也會多想自己為甚麼會出現情緒轉變;而葉知霖同學表示,她處理緊張的方式變得簡單且有效,方法是轉換行為,例如起身飲水和控制呼吸。

    (前排左起)學生曹保熙、陳皓楠,(後排)張天恩、黃亦琳和葉知霖一致表示,喜歡德萃教授情緒教育方式有別傳統,教師能理解學生並且學習期間不感壓力。
    (前排左起)學生曹保熙、陳皓楠,(後排)張天恩、黃亦琳和葉知霖一致表示,喜歡德萃教授情緒教育方式有別傳統,教師能理解學生並且學習期間不感壓力。

    課堂鋪排有別傳統

    那麼同學們對課堂的感受如何?同學們一致表示喜歡此課堂模式,既可認識自己,但感受最深的是有老師同行學習,他們指出很喜歡老師可以理解同學們的情緒。此外,葉知霖同學指出,過往有類似課堂,但形式大不同,過往上課時會先朗讀一篇文章,然後回家要完成紙本功課,形式呆板且因應功課增加而有更大壓力。她清楚表示,喜歡現在課堂模式,既有活動又容易理解,而且不再有功課壓力。

    課堂間,老師和學生會談論處理情緒細節,當中是真正的互動而非單向傳授。
    課堂間,老師和學生會談論處理情緒細節,當中是真正的互動而非單向傳授。

    情緒教育應普及家校

    除了學生外,梁靜巒主任指出,此課堂確實有助解決教師、家庭及學生的關係。疫情期間,不難理解三者處於崩緊狀態,但由於學校有SEL 課堂,故此有編排時間讓教師討論教育方式,期間就可商討學生狀況,例如曾有學生突然在戲劇課堂表現情緒低落,傳統同類型課堂或會忽視此情況,但在德萃內教師可先處理學生情緒。當日梁主任向學生查問,原來學生想起無法面對學校與補習老師教授數學方式有差異,令學生深感困擾,梁老師遂與家長聯繫解決此問題。梁老師坦言,過往此種情況只會任由學生自行累積情緒,最不幸的是曾發生悲劇,如今能即時拆解問題,讓三方均得以舒緩,她表示現階段對此新教學方式充滿信心。

    指標性學習情緒

    看了師生的講解,已不難理解情緒教育的作用,或會有人提出疑問,情緒教育是科學方法嗎?何俊杰助理校長解釋,情緒教育源於美國 60 年代,當時美國社會學生有很多行為和家庭問題,遂開始研究如何令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研究結果指出,通過培養五項能力,包括自我認知、自我管理、認知社會、建立人際關係和負責任的決策,達到掌握和認知,甚至有報告明確指出 SEL 有助學術成績改變。何助校續說,近年有研究亦指出,除了師生外,此類認知甚至應推廣至家長,讓家校環境一致。因此何助校在校內的 News Letter 上會分享 SEL 的教學方式,未來亦計劃會與家長聚會和更多家長分享。

    課堂有派發情緒顏色卡,讓學生能簡易地表達情緒狀況。
    課堂有派發情緒顏色卡,讓學生能簡易地表達情緒狀況。

    推廣至全港學界

    在辦學的角度而言,張毅校長表示學校會編排 SEL 課堂是源於兩個角度,其一是學校的辦學理念,由於學校會致力以 IB 教育體制培育學生,而體制特色之一是需顧及真正的全人發展,事實上大部分 IB 學校均有運用 SEL 達成 IB 裡 Reflective 能力。另一角度是張校長曾擔任中小學的校長,他觀察到小學生大多生活開心自信和喜愛迎接挑戰,但中學生就缺乏類似的能力,他相信要讓學生有更多成功的經歷十分重要;而中學生著重朋輩相處,SEL正有效讓學生認清自己,發揮個人專長,日後亦能運用相同成功經驗和能力貢獻社會,這就是SEL會成為該校常規課的原因。SEL在香港仍不常見,但筆者期望能藉本文傳達此觀念給更多有志於教育的人士,讓學生能發展健康的身心。

    (左起) 大光德萃書院教學團隊成員梁靜巒主任、何俊杰助理校長、張毅校長和杜元軒助 理校長。
    (左起) 大光德萃書院教學團隊成員梁靜巒主任、何俊杰助理校長、張毅校長和杜元軒助
    理校長。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