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翻轉圖書館 打造共學新空間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大家有無想過圖書館的存在意義嗎?圖書館是收藏書和印刷刊物的地方,以便儲存和整合用作傳承文化和分享知識。隨著數碼化世代興起,圖書館的用途可以有與時並進的更新。早前芬蘭立國百年就選擇興建 Oodi 圖書館作為教育和巿民的連繫,意味著重新塑造了共學空間,最近筆者參觀的學校圖書館,也正有類似的感受。

    圖書館給人的印象是寧靜和知識的共載空間,但這個空間因應數碼化的興起,於很多人心中漸轉變為「陳列館」;畢竟硬件和環境如此,單純的借書和還書,實用性不高,但若將圖書館的空間,視為推動自主學習的空間,加上配合需求的硬件和環境,這個有一定佔地空間的地方,用途就能改變,也可同步至新時代圖書館的使命。

    香港真光書院副校長朱嘉添向大家分享新一代圖書館的理念。
    香港真光書院副校長朱嘉添向大家分享新一代圖書館的理念。

    香港真光書院因應成立百年,也實踐了類似的理念。早前他們翻新校內的圖書館及部分教室,將共學共用理念重新發揮。筆者有幸獲邀參觀其全新理念的圖書館,副校長朱嘉添表示教學團隊在商討時,考慮到未來十年將要實踐的教學環境及用途,讓設計師亦有顧及空間運用的靈活和彈性,務求用多變的空間供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當中尤其要結合自然與環境,因此步入圖書館就是個Slide 的無角滑動設計,此點仍延伸至整個圖書館,令圖書館有時代感。

    多用途式共學空間

    外觀以外,圖書館內部運用了大量落地玻璃讓視野延伸戶外,是舊式圖書館不常見的處理方式。朱副校指出,設計師瞭解到學校期望提供舒適和親切的空間,加上校舍地理位置向正香港仔海景,因此讓圖書館內的視野儘量無障礙,並配合大量的玻璃讓風景走入可視範圍。另一個要點是實踐「無書」,實務上最終是顧及現實與所需,最終定為一萬八千本藏書,但做到將書櫃降低的標準並用作區隔,優點之一是打破原有座位格局。部分設計位置變作可移動,配合投影機將原來的兩個區域變成連貫,至少可同時容納30人,如此一來,圖書館也可以是分享知識活動空間。

    這個角度看來圖書館似有2個區隔,實質上啡白的部分是活動座椅,加上周遭的雙色梳化,整個區域可完全打通。
    這個角度看來圖書館似有2個區隔,實質上啡白的部分是活動座椅,加上周遭的雙色梳化,整個區域可完全打通。
    另一邊的走廊有多個小型空間區,而且每個空間都可插電,方便BYOD世代。
    另一邊的走廊有多個小型空間區,而且每個空間都可插電,方便BYOD世代。

    到訪未來互動學習視角

    前文提及能將知識與時並進也是要點,書不再只是唯一的知識傳承,圖書館內增設一個互動投影室。由多部投影機配合鐳射掃描的科技進行投影,重點是一室多用,可以是單純屏幕的互動投射,也是類似全景連地下的全身式投射,並能實現不帶VR 鏡的虛擬設置,是現時較少見的大型裝置。

    房間三邊連地都有投射裝置,可作全景投射。
    房間三邊連地都有投射裝置,可作全景投射。
    配合雷射掃描器就可變身互動牆。
    配合雷射掃描器就可變身互動牆。

    新設置配備

    上述的空間使用、未來區域空間,以及原有的書本外,還有設備上更新。自助圖書機讓學生自行借還圖書,因應疫情添加了消毒機,朱副校表示不久將來還會有PhotoCopy區,讓學生可將資料數碼化方便進行資料研習使用。不過,筆者最欣賞的是多個小型閱讀區有插電位,方便BYOD 世代。

    自助圖書機是現代圖書館的標準裝置。
    自助圖書機是現代圖書館的標準裝置。
    紫外線除菌機每次可掃描6本書,需時只50秒。
    紫外線除菌機每次可掃描6本書,需時只50秒。

    變身STEM空間

    過往參觀了不少STEM、AI、電腦課室,形形式式,但仍有不少教師表示「空間」不足。今次香港真光書院改造了圖書館的空間,其實若能打破舊有觀念,運用設計的靈活性,配合更多緊貼現今世代需要的「新規則」,例如打破傳統讓用者可在圖書館中說話討論等,共學空間將能有更多發揮。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