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數量快速增長,不過安全規範和相關設計還是遠遠落後,中國政府最近提出了《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修訂版,當中更針對電動車零百加速性能作出限制。新規定下零至一百公里加速時間不能少於 5 秒。

近年,很多新推出國產電動車不斷強調車內的設備有多豪華,冰箱、電視、按摩椅應有盡有。有的就強調自家的車型馬力有多大,零百加速僅 3、4 秒,甚至誇口說自家型號可以 200km 極速下秒停等等。但過分吹噓的背後,卻是無數嚴重安全事故。國內亦有多個媒體、汽車維修博主指出國產電動車,無論在車架結構、設計及用料上都存在安全隱患。
中國政府亦看到問題的嚴重性,日前聯同中國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公路科學研究院和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合作起草《安全技術條件》修訂計劃,並指出國內汽車的主/被動安全技術應用率較低,與國外汽車發達國家差距明顯。新能源汽車、輔助駕駛汽車的針對性條款要求少,難以滿足新技術快速發展下的交通安全管理需求。
引述網易及汽車之家的報導指,新的修訂內容針對包括公車、貨車、大客車、乘用車各種新安全規範,其中針對「零百加速」加以限制,指汽車在預設狀態下,其零百公里加速時間不能少於 5 秒。換言之,所有電動車都必須要預設為低速模式,駕駛者如果想釋放其加速能力,必須手動切換到高速模式(Sport Mode)。草案中提到,近年發生多宗起步暴衝的失控事故,成因主要是因為駕駛者對高速模式的操控能力不足。官方認為預設限制車輛的加速能力,能避免意外暴衝情況。
不過其實絕大部分乘用車,在車輛啟動後,系統會預設為 Normal 模式,車輛的動力只發揮 70-80% 左右,零百加速時間一般都會在 5 秒以上,所以有關草案中提及的所為限速,根本是多此一舉。

除了加速能力,草案也針對電動車作出更多規範,像是必須要有清晰的駐車檔、前進檔和倒車檔標示;時速超過 10 公里時,儀表板和中控屏幕必須關閉影像播放或遊戲功能;所有車門內外都必須具備機械式解鎖結構,但就未有明確提及是否全面廢除隱藏式門把。目前很多新推出的車款,多採用隱藏式門把及電子車門鎖,例如小米 SU7 及 YU7 的車門被國內媒體發現是沒有使用機械式門鎖結構。另外,新能源車在發生碰撞時,需能夠自動切斷動力電池電路,但要確保車內小電池電路仍能運作。

不過草案對防止電池爆炸的要求,竟修正為只針對 6 米以上的車輛(即商用及公用車輛),在車輛遇事發生熱失控警報後的 5 分鐘內,電池組件不能起火爆炸。至於起火事故較頻繁的乘用車,僅要求在電池異常時,能夠即時通知車內乘客逃生,並要求動力電池,需要安裝洩壓裝置。
新聞來源:網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