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期分析日本應對暑熱的經驗後,歐洲的暑熱問題同樣值得我們探討。歐洲作為全球暖化速度最快的大陸地區,其暑熱相關死亡率和適應措施,可以為我們提供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文將分析歐洲自 2003 年以來的暑熱危機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經驗。
歐洲在今年 6 月底至 7 月初經歷嚴重熱浪 ——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 6 月底錄得超過 46°C 高溫;法國則普遍錄得超過 40°C 的高溫,令超過 2,000 間學校停課,著名的巴黎鐵塔頂層亦需要關閉。這次熱浪覆蓋範圍廣泛,除了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還先後影響英國、瑞士、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義大利、德國、奧地利、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山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北馬其頓、捷克和希臘等十多個歐洲國家(圖 1)。部分國家亦同時遭受乾旱、山火和空氣污染影響。法國和瑞士兩個核電站更因爲用來冷卻的河水過暖而需要停運。


氣候變化與熱穹頂現象
歐洲的暖化速度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地中海地區尤其嚴重。今次歐洲熱浪的罪魁禍首是持續了約兩個星期的「熱穹頂」(Heat Dome)現象。「熱穹頂」是一團深厚的暖空氣,在大氣對流層中部(一般以 500 百帕斯卡氣壓面代表)呈現為一個高壓脊(圖 3)。高壓脊内是下沉氣流,令氣溫上升;下沉氣流亦令雲層稀薄甚至變得晴空無雲,高壓脊亦阻擋外來的雲層;地面升溫也令水汽蒸發,有利氣溫進一步攀升(圖 4)。


氣候變化亦引致大氣環流出現異常,出現所謂「阻塞」(blocking)形勢(圖 5)的機會更高和範圍較大,令「熱穹頂」現象更加明顯。比較 (圖 3)和(圖 5)可以發現,今次歐洲的「熱穹頂」現象正好是一個奧米加阻塞形勢。世界氣象組織亦就 2025 歐洲熱浪發文指出,地中海異常高的海水溫度(圖 6)也加劇了歐洲陸地上的極端高溫。這種持續性的極端高溫模式正成為歐洲夏季的新常態。


2025 年歐洲熱浪死亡人數
2025 年 6-7 月的歐洲熱浪已引致接近 2,000 人死亡,西班牙、英國和葡萄牙為重災區。一般來説,全面的死亡數據需要一些時間才可以公布,況且今年夏季才開始不久,更多的熱浪可能還會接踵而來。因此以上數字仍有機會上升,還未有足夠的代表性。但暫時看,此數字相比於 2003 年和 2022 年的歐洲熱浪,可以説是相形見拙。
2003 年和 2022 年的歐洲熱浪
2003 年的西歐熱浪是現代氣候史上最致命的天氣災害之一。該年夏季葡萄牙錄得的最高溫度為 47.3°C,法國則錄得最高 41.1°C。熱浪在西歐 15 個國家造成超過 72,000 人死亡,主要是長者。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為重災區,分別錄得暑熱相關死亡人數為 20,089、19,490 和 12,963人。按人口比例計算,該三國的死亡率分別達到每百萬人口 350、321 和 305 人。這場災難暴露了當年歐洲在暑熱應對方面的嚴重不足。
2003 年之後,歐洲最嚴重的熱浪發生於 2022 年。當年夏季葡萄牙和法國分別錄得的最高溫度為 47.0°C 和 42.6°C,與 2003 年的最高溫度頗爲接近。該年夏季在 35 個歐洲國家錄得的暑熱相關死亡人數超過 70,000,義大利和西班牙最為嚴重,分別錄得暑熱相關死亡人數為 18,010 和 11,324人。而在法國,根據其公共衛生總處的公布,暑熱相關死亡人數約 7,000。但隨後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發表的數據顯示,暑熱相關死亡人數可能高達 11,000。這些 2022 年的死亡數字雖然比 2003 年的數字為低,但死亡率仍然相當高,例如法國的死亡率可能高達每百萬人口 162 人。
我們可以從上期文章(暑熱的健康風險:日本經驗與香港情況)與日本的情況比較 —— 近年日本在熱浪比較嚴重的 2010 年和 2023 年,與高溫相關的死亡人數每年可高達約 12,000,即死亡率可高達每百萬人口 95 人。由此可見,歐洲熱浪的影響遠較日本嚴重。
汲取教訓
2003 年的歐洲「世紀熱浪」促成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08 年在歐洲發布「熱健康行動計劃」(Heat-health Action Plan, HHAP)指引。HHAP 包含 8 大核心要素:1. 跨部門協調、2. 熱浪預警系統、3. 風險溝通、4. 室內降溫措施,包括適當使用空調和被動降溫措施、5. 關顧弱勢社群、6. 醫療和社福系統準備措施,尤其員工培訓和規劃、7. 綠色都市規劃,以及 8. 健康監測評估。
在 2010 至 2018 年間,39 個歐洲國家訂立或強化 HHAP,並出現初步減少熱相關的死亡趨勢,尤其在南歐城市,但區域間的差異仍然顯著,東、北歐的減幅有限。有研究顯示,HHAP 能將熱浪期的預期死亡減少高達 68%,但成效取決於「最後一哩」(last mile)因素,如警報門檻的設定、地方治理與關顧弱勢社群的行動。2022 年的歐洲熱浪期間,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仍錄得高死亡率,顯示計劃還是充滿挑戰和需要不斷優化。
未來展望
受越來越嚴重的氣候變化影響,全球各地的熱浪風險正在增加。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 6 次評估報告(AR6),至 2050 年,大約一半的歐洲人口會在夏季面臨高風險或極高風險的暑熱壓力威脅,尤其是在南歐,而東歐、西歐和中歐的暑熱壓力風險亦會越來越高。
去年一個研究亦顯示,即使目前的氣候政策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工業革命水平 3°C 以内,溫度引致的死亡率將會增加。如果不採取額外的適應措施,預測顯示到本世紀末,與高溫相關的死亡率可能會比今天增加 3 倍。雖然所有地區與高溫相關的死亡人數都會增加,但預計南歐地區將遭受最大的額外負擔。
根據這項研究預測,在升溫 3°C 的情況下,希臘與高溫相關的死亡人數將從今天的平均每年 1,730 人增加到每年 4,767人;法國從 3,061 人增加到 13,564人,義大利從 10,433 人增加到 28,285 人;西班牙從 4,414 人增加到 20,194 人。這差不多代表,到本世紀末,如果歐洲不採取額外的氣候適應措施,每年都會出現類似 2003 年「世紀熱浪」所帶來的死亡人數!
我們在上期和今期分別回顧了日本和歐洲如何應對越來越嚴重的熱浪威脅,可以看到她們都因應本地情況訂立了「氣候變化適應法」、「中暑預防行動計劃」或「熱健康行動計劃」,以保障人民健康水平,尤其針對長者和弱勢社群的保護。那麽,香港又是否應該未雨綢繆,及早制定熱健康行動計劃、跨部門協調機制和熱健康監測評估等措施?

岑智明先生參與創作的天文科普漫畫 — 《CMS 天文調查隊》最新第 4 期 -百年燈塔・最後星願,將於 7 月「香港書展」出版,歡迎到場,或到各大書店,或 Playit.hk 網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