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加密貨幣、區塊鏈 香港 Web 3.0 發展 理論太多落地太少欠國際化

香港 Web 3.0 發展 理論太多落地太少欠國際化

Web 3.0

Web 3.0,也被稱為語意網 (Semantic Web),是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承諾革新我們的數字體驗。這項創新技術旨在使互聯網更加智能和直觀,實現人與機器之間的無縫互動。然而,Web 3.0 的發展,特別是在香港,面臨著眾多挑戰,包括政府監管、市場適應和技術限制相關的關鍵問題。

政府監管

從 Web 2.0 到 Web 3.0 的演變意味著從中心化平台到去中心化網絡的轉變。這一變化帶來了重大的監管挑戰,主要是由於 Web 3.0 的去中心化性質和區塊鏈技術的整合。

香港政府對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採取謹慎的態度,主要是出於對金融穩定和消費者保護的擔憂。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已發布規定,要求在香港運營的所有加密貨幣交易所必須獲得許可。它還發佈了關於適用於證券代幣發行(STOs)的法律和監管框架的指南。而兩間持有證券及期貨條例(SFO)下 1 號及 7 號牌的HashKey 及 OSL,八月初亦獲證監會移除只准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的限制,成為香港僅有兩間可服務零售用戶的持牌平台。

縱使特區政府對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有嚴格的發牌政策,但市面上充斥着不少的「場外」加密貨幣 OTC。市場又出現多間虛擬資產「學院」,主要向加密貨幣入門參與者教授一些有關投資加密貨幣的知識及技巧,但據曾參加這些學院的朋友所講,學院很多時會推薦一些不知有沒有正式牌照的交易平台。這些平台無事就無事,如出現狀況時對消費者就沒有任何保障。

這些監管措施,雖然在保護消費者和維護金融穩定方面是必要的,但對 Web 3.0 的發展構成了很大的挑戰。它們可能會阻礙創新者,限制區塊鏈技術在 Web 3.0 中的應用。監管限制的不確定性也可能阻礙對 Web 3.0 項目的投資。

為了克服這些監管挑戰,香港的 Web 3.0 開發者需要積極與監管機構和政策制定者合作。這種合作可以幫助他們向監管機構解釋這項技術,展示其潛在的好處,並倡導一個既可支持創新又能保護消費者和維護金融穩定的監管環境。這也是我們成立 WebX 產業聯盟 (WebXIA) 的目的。

WebX 產業聯盟 (WebXIA)

WebXIA 由一班本地 Web3.0 初創及對 Web 3.0 有興趣的企業所籌辦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業界的推廣及教育,透過政產學研的協助,打造一個健康的 Web 3.0 營商環境及培養更多人才,投身加入 Web 3.0 的工作。這也是筆者與 Higg ——全球首台 Web3.0 區塊鏈電腦合作的原因。為進一步推廣 Web3.0 開發及應用的教育工作,在剛剛舉辦完成的「香港電腦通訊節」中,贈送了 3 台 Higgs Web3.0 區塊鏈電腦給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及港專學院。希望藉著 Higgs 的 Plug and Play Web3.0 和 All In One 的優勢,提供一個更方便的開發環境給教師及同學使用。

市場適應

市場適應是香港 Web 3.0 發展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挑戰。從 Web 2.0 到 Web 3.0 的轉變需要企業經營方式和消費者使用互聯網的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Web 3.0 技術,如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對於香港的大多數企業和消費者來說仍然相對陌生。對於這些技術缺乏理解,對其好處存在懷疑和 Web 3.0 技術的複雜性加劇了這種情況,使非技術用戶難以理解和使用。

此外,香港的企業傳統上對風險持保守態度,除非新技術被證明是安全和有益的,否則可能不願採用。消費者也可能因擔心隱私、安全性和可用性而不願使用 Web 3.0 應用程序。為了克服這些市場適應挑戰,香港的 Web 3.0 開發者需要重點加強用戶教育,使他們的技術盡可能用戶友好。他們還應該與企業密切合作,展示 Web 3.0 的潛在好處,並為企業轉向這項新技術提供支持。

筆者身邊也有不少在大企業工作的朋友,他們了解到 Web 3.0 是未來的大趨勢,奈何成功落地的方案不多,也未有一個健全的商業模式。有見及此。筆者與合作夥伴準備在香港推動 NFT ticketing 及 NFT Loyalty Program 等項目,希望透過區塊鏈啲特性來解決現在門票售賣問題⋯⋯「黃牛」,還可以提高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

技術限制

儘管 Web 3.0 具有潛力,但在香港發展 Web 3.0 面臨著一些技術限制。這些限制包括可擴展性問題、互操作性挑戰和安全問題。可擴展性對於支撐 Web 3.0 的區塊鏈技術是一個重大問題。目前的區塊鏈網絡,如比特幣和以太坊,每秒只能處理有限數量的交易。這一限制可能會阻礙 Web 3.0 的廣泛應用,因它可能無法處理用戶和設備產生的大量數據和交易,但相信隨着科技的發展;例如 Zero Knowledge Proof(ZKP)等,這也是一個可解決的問題。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另一個技術挑戰。由於存在許多不同的區塊鏈網絡和 Web 3.0 技術,這些技術需要無縫地協同工作。然而,實現不同網絡和技術之間的互操作性是一項復雜的任務。

安全性也是 Web 3.0 的一個問題。儘管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安全的,因為它是去中心化和使用加密方法,但它並非免於攻擊。區塊鏈領域曾發生過多起知名的黑客入侵和安全漏洞事件,這引發了對 Web 3.0 安全性的擔憂。

筆者認為,為了克服這些技術限制,香港的 Web 3.0 開發者需要投入研究和開發工作,與內地及海外的開發者和研究人員合作,制定互操作性的標準和協議,發揮香港 Web3.0 業界國際化、標準化的優勢。

自去年年底特區政府的虛擬資產政策宣言出台至今已接近一年,過去一年的確舉辦了為數不少與 Web 3.0 有關的活動,包括 Web3 Festival、HK Web3 Night、Web3 Asia 等活動。今年四月,香港 Web3.0 協會成立,請來前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當其首任會長,協會成立當天包括特首及特區主要官員也應邀出席,規格之高,令人期待。但半年過了,聽說除他們的內部會議及項目路演外,暫未見協會與本地 Web 3.0 企業有太多交流,特別是香港土生土長的 Web 3.0 產業,及如何為香港打造一個健康的 Web3.0 經營環境,實有點失望。加上過去半年在 Web 3.0 的板塊上的參與度以內地公司為最為積極,本地企業則較為遜色,更鮮有海外企業。香港必須舉辦一些像 Token2049 這樣的活動來彰顯香港國際化地位。

香港 Web 3.0 的發展路上面對不少的挑戰。然而,這些挑戰也帶來了創新和增長的機會。通過與監管機構合作、重點加強用戶教育和投資研究和開發,香港的 Web 3.0 開發者可以推動互聯網的演進、制定標準,打造香港成為 Web 3.0 的地區領頭羊。

(本文刊於 9 月 15 日出版之《PCM》#1515)

最新影片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