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名筆論壇】網絡審判

    PCM Rating

    /5

    Conclusion

    53e7631431ce23d0241374402a7b642506a35162.jpg

    近日一段媽咪抱著兒子到荔園玩瀡滑梯而出意外的片子在網上瘋傳,更被不少網媒轉載報導。編者雖然身為傳媒一分子,知道網媒要藉著話題性爭取曝光,但是其中部分網媒可能因為網站的性質和目標讀者一眾媽咪的關係,竟然不問因由,一面倒說主辦單位的不是,完全沒有分析這位媽咪需要負的責任。

    最後,忍不住留言指最大責任其實是媽媽,事關決定抱 B 瀡滑梯的,是她!而且抱 B 的方法讓 BB 頭部突出也有問題。主辦單位最大的責任,其實是應該制止此等有風險動作發生,而絕對不是如該網文所說:替滑梯包軟墊!有軟墊的滑梯,我才想看看可以有幾滑?(吹氣滑梯有此可能)

    096b4a9ec177a24d876ded21030a8556c9f2c20d.jpg

    片放上網變真理
    在手機、相機都可以高清拍片,以至幾乎每部車頭的一支小小攝錄機,Facebook、YouTube 上載影片的應用愈見普及之下,不少人都會「巴士阿叔」上身,總之事無大小,片就一定拍左先,在「有片就是硬道理」的心態下,無論是不平嗚、自保,還是閒娛分享,都會亳不吝惜,誰最先將片貼上網,愈多人睇,就變成真理!只要加上一段委屈受害的說明,是非黑白,自有公論。

    這種利用網絡審判的做法近年已經被人濫用得相當緊要,但是「被審判者」往往只是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連個人私隱都被被人貼出來,而且片段好多時只有節錄,但觀看影片的人,往往就下意識以為看過了事件之全部,容易被引導成相信貼文者,最後公開評論與散播。

    好多時,出現「網絡審判」的影片,發文者可能只是純粹玩下的心態,但一傳再傳,甚至被流傳到一些網媒上面時,訊息的散播速度,是不能夠想像的,令當事人受到相當大壓力。不過就是正正如此,更多人會用「網絡審判」的方式,去向對方作出反擊或解釋的行為。

    懂得分辨真偽
    我們經常都會在社交網絡上,遇上這些包含惡意攻擊的影片,但是相信與否,則是個人可以控制。首先,影片當然可以分享,但分享時,切勿加上一些侮辱性言詞,也不應該寫「髒話」,一些專門以惡意「批判罪人」出名的網站,可信程度反而低,應該保持不信任態度,甚至是不再參與,都可以減少被參與「網絡審判」活動。網上的假訊息雖多,但真的事實一樣有,例如網上就有不少有關被告上法庭的襲警影片,最後可以促成法庭接納成為證供,讓被告人當場獲釋。這些片段的存在就相當重要,能夠還當事人一個清白,面對住真實社會的不公不正,「網絡審判」才會被人重視,要根治,還是提升現實社會質素最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