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人人皆直播

    Lawrence
    Lawrence
    《PCM》創刊編輯, 見證電腦由 Monochrome 到 3D,9.6Kbps 撥號到 5G 無線上網年代,DIY、攝影、影音、手機樣樣啱玩。

    問一下大家,平日看新聞,最常會使用那種方式?1. 看電視新聞?2. 看報紙?3. 看新聞網站?4. 看Facebook?沒錯,相信好多人的答案會是 4. 看Facebook,的確,本地好多新聞網站,都會透過 Facebook 將最新更新的新聞內容發放開去,主動地接觸 Facebook 粉絲用戶群,除了是「吸 Like」之外,更現實的問題是,香港用戶使用 Facebook 的習慣奇高,如果一篇文章沒有貼連結到 Facebook,就只有極少數人會主動地定時進入新聞網站去瀏覽,浪費了撰稿人的心機和報社的資源。
    結果,縱使好多媒體都不情願使用 Facebook 發放新聞,怕被 Facebook 牽著鼻子走,由 Facebook 控制著資訊的傳播,甚至未來要不斷支付更多的廣告費去換取有保證的發放率。但事實上香港流行的社交媒體並不多,香港人用 Facebook 比例最多,中國人流行的社交平台,在香港起步困難,主要都是香港人表現得相當抗拒,最後新聞媒體仍然只能使用 Facebook 發放資訊。結果,大家就在 Facebook 鬥快出多啲 Post,搶直播。

    隨時隨地都可以睇直播。
    隨時隨地都可以睇直播。

    直播需言之有物

    全世界的社交媒體,發放資訊內容都不停地變化,隨著流動數據速度愈來愈高,社交平台的內容,由最初的文字、相片,到今日流行高清影片,不只是媒體,就連普通的一個 Facebook 用戶,閒來也會來個影片直播,播一下自己「今晚食乜餸」,又或者是高歌一曲。媒體就會在平台上大做直播節目,一時間,報社都搞得要像電視台規模,記者也要是靚仔靚女,準備隨時上鏡。
    媒體的定義,在網上世界愈見含糊,但製作認真的網上直播,絕對是有支持客,所謂的認真,最重要是之前的資料搜集,主持人必須對準備要講的題目相當熟悉,甚至是之前要採排又或者試用過,集結了自己的心得,才能言之有物。所謂的 KOL,就是能夠向收看的觀眾提供獨到而有啟發性的意見。因此,無論是媒體主播也好,KOL 也好,最好還是有自己熟悉或者擅長的範疇經營,例如 KOL 喜歡品評食店,就別突然轉去教人烹飪。教人美顏化妝,就不要突然講旅遊消費。政經分析家,也不會突然跟你講飲飲食食。

    直播 App 之日常

    網上直播是新一代接觸資訊的一大方式,想避也避不了。要打年青觀眾市場,連電視大台也要另搞網上直播平台。上周香港的一個電視台就開始提供網上直播平台,觀眾用直播 App 睇藝員直播,不用收月費,但觀察可以在 App 內以真金白銀購買虛擬寶物,送給節目中的藝人,藝人們收到寶物可以向平台兌換成真實的現金收入,對藝人和電視台本身,都製造了新的一個收入模式。
    這種收取觀眾獎勵的直播平台,在中國相當受歡迎,有時藝人做一個 45 分鐘的直播,可以收到數以百萬元計價值的獎勵。同時間,節目內容也可以是收取廣告商贊助,造就的收益相當可觀。更重要的是,這類直播現時不受廣播條例監管,要在這裡直播食炸雞?絕對無問題。
    可是,這個直播 App 開台了,但首日看的藝員直播,內容似乎仍未掌握得清楚,有藝員直播自己拍戲等埋位,也有藝員拍自己做運動,甚至有看中醫針灸。總之像是一個 24 小時真人騷。有內容有定位的節目相當的少,這些直播,相信能夠吸引到的觀眾,就是各大報社的娛樂記者,坐著看著手機就會有新聞題材!這惡性循環,試問年青讀者看過一次,還會有興趣再來嗎?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