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靜聽少年心底話

    文 正康
    文 正康
    親職教練及培訓顧問 致力於家長及教師的培訓,現主力教授LP 及家長教練技術課程,並著有「親子學習程式學」及「因型施教--管教有法」。文正康育有2 名兒子,當中2 年更當上「全職爸爸」,深明現今家長教養孩子之苦與樂。

    「依家的小學生真係好難搞,都唔同我地以前咁,每日都同我頂頸!」在場的小五小六家長都抱怨,孩子很自我中心,不理別人感受,很難教導他們。當聽到孩子無禮的回應時:「你唔好理我!」,「你咪煩我!」更覺得討厭。家長們跟我說,根本拿他們沒有辦法,只好每天祈求孩子的青春期快點過去。
    其實,現今的青少年是否比過往更自我中心呢?這問題不容易解答,始終現在的生活環境與父母的年代有著很大差別,然而如果父母理解到他們正處於兒童過渡到成人的「適應期」,明白這變化是他們必經的成長階段,那樣要與他們溝通相處將會變得更容易。美國心理學家 D. Elkind 認為這群青少年正經歷一個獨有的自我中心時期,而這時期有以下四個特徵:

    青少年期四大特徵

    1. 想像的觀眾(Imaginary audience)—— 他們會想像自己是一名「演員」,無論甚麼情況都有一群「觀眾」正在注視著自己,所以他們很注重自己的儀表及行為。例如一名年輕人的媽媽替自己買了一件新衣服,但這並不符合心意,當走到街上時,總好像很多人評價自己的衣著似的。
    2. 個人神話(Personal fable)—— 他們會過度強調自己的情感及獨持性,認為自己是獨一無異,並相信自己的思想及情感與眾不同。因此,有部份年輕人會以為自己擁有不死之身,擁有強大的力量。例如某部份青少年人會進行高危的極限運動 Parkour,從高處的跳下,罔顧自己的安全。
    3. 假裝愚蠢(Pseudo stupidity)—— 有時他們已經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但又會假裝成一無所知的樣子。試過有次在一所大專授課,我要求同學幫忙做義務工作,起初全班人都應承了,但到了預定時間,竟沒有一位同學出現,結果遲了半小時才出現第一位同學,問及情況,他們還笑笑口說:「遲到咩?無呀,你係講呢個時間喎!」
    4. 明顯的偽善(Apparent hypocrisy)—— 他們希望與眾不同,故認為不需要遵從大部份人所定的規定。例如要他們為低年班的師弟妹做好榜樣,小心語言,結果反而刻意在傾談中講粗口,說一些粗俗的說話,以特顯他們的「與眾不同」。

    父母的兩大原則

    當我們明白到青少年獨有的自我中心後,那父母如何幫助他們渡過這青春期呢?以接納取代對抗 —— 青少年人並不希望一直與父母對著幹,他們渴求父母聆聽自己的心底話,希望得到父母的愛,然而因為體內荷爾蒙分泌的影響,致使他們的情緒變得衝動。因此若父母能明白及接納他們這時期的心理變化,這可有效減低青少年人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更能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及角色。
    以提問取代指令 —— 青少年人已經擁有相當的認知及邏輯思維,若父母能以提問方式,細心聆聽他們心理背後的渴求,引導他們思考不同的情況,找出事情的的利與弊,讓他們理性地作出選擇,青少年人將會更容易接納父母的建議。始終他們已經不再是幾歲的孩子,不能再以指令的方式要求他們做事,父母只能以「顧問」的方式協助年青人成長。
    其實與青少年人相處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當父母與孩子面對衝突時,不仿參考 Oprah Winfrey 所說:「深呼吸,看開點,然後提醒自己,當下是你唯一確定擁有的時刻。」青春期很快過,唯獨父母的愛永留孩子的心中。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