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認識私隱追蹤 兒童安全上網出行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私隱所指是個人隱祕而不必讓人知道的私事,而私隱權就是於社會上個人享有延伸的權利。在《世界人權宣言》、《數位時代的隱私權決議》等有大同小異的定義,簡義就是大多數的私人生活不應受干涉、攻擊或破壞。然而隨著數碼與現實社會融合加速,那到底甚麼會是數碼私隱呢?電話號碼、位置追蹤、打卡和 App 裡面等林林總總的權限,這些到底和個人私隱有多大的關係?

    私隱與數碼科技現時已是息息相關,由 2013 年聯合國會員大會通過《數位時代的隱私權決議》( The right to privacy in the digital age )就可知全球對此的重視。香港的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或私隱專員公署(簡稱私隱公署)最近就因應「起底」及歐盟的《通用數據保障條例》提出報告及資訊,畢竟數碼條例涉及範圍甚廣,可以是個人、地區,甚至是全球有通用的法規,加上當中有部分條款與兒童及青少年相關,值得關注。

    歐盟的《通用數據保障條例》於 2016 年推出, 2020 年有提供修正版本,各國對私隱日益重視,並以法例作出規限,可見其重要性。
    歐盟的《通用數據保障條例》於 2016 年推出, 2020 年有提供修正版本,各國對私隱日益重視,並以法例作出規限,可見其重要性。

    據私隱公署於 2019 年《如何應對數碼科技對私隱帶來的挑戰?》的簡報,內文就有提及馬雲指出「我們是通過賣東西收集數據,數據是阿里最值錢的財富。」內文亦直指過度及隱蔽式的資料收集,正是私隱挑戰。然而近兩年內變化更快更大,隨著手機系統功能豐富,大家是否有隨系統更新而檢視個人資料訊息分享呢?以疫情為例,兩大科技龍頭就與各地政府合作,公佈名為 Exposure Notification ( GAEN )計劃,當中詳細並公佈了程式所包含的私隱細節及程式碼,確保用戶的私隱受到保障。可見能自行判斷如何正確、有效和誠實運用資訊,是 21 世紀數碼公民必學的議題。

    Exposure Notification由蘋果和Google主導,兩大網站均公開資訊,保持透明度以推廣防疫。
    Exposure Notification由蘋果和Google主導,兩大網站均公開資訊,保持透明度以推廣防疫。
    因應疫情,兒童現在也會經常上網,但就算是成人,大家是否知道個人私隱權限有多少?
    因應疫情,兒童現在也會經常上網,但就算是成人,大家是否知道個人私隱權限有多少?
    以政府推出的《安心出行》 App 為例,網絡曾謠傳需檢查身份證明文件,但其實私隱公署就有明文提醒大眾,身份證號碼屬於個人私隱,絕大部份情況下均無需填寫完整號碼及出示資料。
    以政府推出的《安心出行》 App 為例,網絡曾謠傳需檢查身份證明文件,但其實私隱公署就有明文提醒大眾,身份證號碼屬於個人私隱,絕大部份情況下均無需填寫完整號碼及出示資料。

    給家長的安全守則

    私隱公署提供了很多良好建議,只是近年尚未更新。美國國家網絡安全聯盟( National Cyber Security Alliance )所設立的 staysafeonline.org 就有很多符合網絡發展的提醒,其中《 Tips For Parents on Raising Privacy-Savvy Kids 》的六項價值觀,與時並進,明確易讀。

    Tips For Parents on Raising Privacy-Savvy Kids NCSA

    內容主要有六點,分別是要「謹慎分享訊息」,因為網絡訊息會持續一生;「個人信息等同金錢」,應學會如何使用;「發佈訊息等同個人外在行為」,而每項行為又會影響他人;「積極參與子女網絡環境」,提醒謹慎連結、下載、發佈和上載內容;「重要的是與時並進持線上安全」,畢竟系統、網站和 Apps 經常更新。

    Tips For Parents on Raising Privacy-Savvy Kids

    安全瀏覽器及網站

    至於網站瀏覽器及搜尋引擎方面,不妨瀏覽 Common Sense 網站所提供的清單。他們列出 2 歲至 13 歲以上,建議應運用不同的安全工具。要知道很多搜尋引擎,並非為兒童及青少年而設,當中包含不雅,甚至是暴力等各類型不當訊息,運用工具能協助篩選。

    Common Sense

    Common Sense

    至於手機方面,明天再和大家分享。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