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社交平台欠創意

    Eric Chong
    Eric Chong
    商業・科技・創業・編輯

    新興的 Clubhouse 玩了兩個月,人氣似有回落,再沒有當初的熱鬧。自從 Clubhouse 興起,科技業界爭相仿效,不只中國的抄襲,連美國多個社交平台也有意加入語音社群功能。這個出現僅一年的語音平台,搞起了社交平台的悶局,說到底,就是業界缺乏新意。

    有消息稱, Clubhouse 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估值升至約 40 億美元。該公司在今年 1 月的 1 億美元 B 輪融資,外界估計剛好晉身 10 億美元身價的獨角獸俱樂部,換言之只有一季便增長四倍。恰巧這時又有報道, Twitter 曾經出價 40 億美元洽購 Clubhouse ,可惜談不攏,兩者的金額不謀而合。收購不成, Twitter 上月在流動程式內新增類似的Spaces語音群組功能。

    山寨 Clubhouse 湧現

    模仿 Clubhouse 的平台將陸續推出,即使中國防火長城禁了美國的 Clubhouse ,牆內便有 Clubhorse ,阿里巴巴亦有內部員工通訊的 Meetclub 。這些中國的山寨版僅是一場玩笑,但外國社交平台卻認真看待。

    除 Twitter 以外,據報 Facebook 、 Spotify 、 Slack 、 LinkedIn 也正在開發同類功能; NBA 球隊達拉斯牛仔班主 Mark Cuban 同樣在開發語音互動平台 Fireside Chat 。

    在 Clubhouse 出現之前,語音交談並非新鮮事,爆紅之後卻引來爭相仿效。事實上,近年社交平台創新乏善足陳,有新焦點便爭著模仿。

    Facebook 擅長抄襲

    Facebook 在這方面最擅長,見 Snapchat 的 Story 模式受年輕人歡迎,便在旗下平台加入同樣只存在 24 小時的限時動態功能,結果由 Instagram 跑出,比原裝正版的用量更多。回顧當年今日的「 On This Day 」功能,尤其令人回憶起昔日旅行照十分感慨,其實也「啟發」自創業公司 Timehop 。不過 Facebook 並非每次複製都成功,見中國流行抖音,便去開發 Lasso ,以及在 IG 加入 Reels ,前者去年已經壽終正寢,後者亦不見得興起。

    社交平台試圖複製 Clubhouse 實難看好會成功,即使有相同的功能,亦不能複製社群文化。始終 Clubhouse 有先入市場的優勢,即使時間短暫卻已建起社群文化,用戶走入房間自然有其規範( norm ),同時有又高質素討論。其他社交平台推出複製品,或會走出另一套文化,討論的話題也應該大有不同。

    不過, 其他社交平台的優勢在於共融跨平台用戶。要知道,不少 Android 用戶蠢蠢欲動想加入 Clubhouse 的話題,可惜至今仍未支援。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