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新加坡如何將 AI 用於調解?

香港一直致力發展成國際調解中心,早前更藉由國家推動,與多國協商在港成立「國際調解院」。而然,新加坡藉著其在金融和科技應用,積極推動將創新技術應用於法律領域,尤其是爭議解決。新加坡不僅提升了調解的效率,還能處理更複雜的跨國爭議,如加密貨幣相關案件,透過人工智能工具的應用,成為法律界的一大亮點。其中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ediation Centre) 推出的 AI 工具 MAIA,即調解 AI 助理,是這一領域的關鍵創新。絕對值得香港作為借鏡!


新加坡的調解制度以高效、公正和國際化著稱,早在 2018 年 12 月 20 日 聯合國大會於通過了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的《國際和解協議執行公約》,該公約又稱《新加坡調解公約》,其簽署儀式在 2019 年 8 月舉行。《新加坡公約》除了促進調解產生的國際和解協議的執行外,其背後的更深層意義,是為調解提供一個監管基礎,使它能與仲裁一同在主要國際爭議解決領域中發揮作用。

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新加坡法律部和相關機構開始探索將 AI 融入調解流程,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商業糾紛。從 2024 年開始,AI 工具的推出,標誌著從傳統調解向智慧調解的轉型。在新加坡,調解常用於商業、國際貿易和知識產權等領域,傳統方法依賴調解員以人手分析文件、整理時間線和識別爭議點,但這過程耗時且易出錯,而 AI 的介入則能將這些步驟自動化,讓調解員更專注於人際互動和創意解決方案。

「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成立於 2014 年,專注於國際商業調解,並於 2024 年 8 月慶祝十週年時推出首個 AI 工具「MAIA」。這款工具專為調解設計,旨在簡化爭議解決流程並提高效率。MAIA 的主要功能包括:基於當事人提交的文件和數據生成事件時間線,以避免人工錯誤;概述爭議中各方的角色與立場,並提供表格總結共同點和差異;從冗長文件中提煉核心內容以產生爭議摘要,讓調解員快速掌握案情;以及輔助起草初步和解協議草案,供律師修改定稿。這些功能不僅節省時間,還能處理複雜案件,如涉及加密資產的爭議。

自 2022 年起,該中心已處理八宗與加密相關案件,並成立專門工作組應對需求增長,MAIA 的應用讓調解能在資產價值波動劇烈的環境中快速達成協議,維持當事人關係。2025 年 9 月,在「新加坡公約週」期間,中心進一步推出「MAIA 2.0」版本,這一升級增加了分析建設性觀點、潛在障礙、當事人利益,以及為調解員提供解決方案選項等先進功能。執行長 Chuan Wee Meng 在活動中示範了 MAIA 2.0, 強調其如何讓調解員更專注於全球性挑戰,如多極化世界中的跨文化調解。

「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執行長 Chuan Wee Meng 在活動中示範了 MAIA 2.0 。

除了 MAIA,新加坡的法律社區還在其他爭議解決領域引入 AI,例如「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推出了重組與破產仲裁協議,雖然主要聚焦仲裁,但也間接受益於 AI 在文件分析上的應用,法律部部長 Edwin Tong 指出這些創新強化了新加坡作為債務重組樞紐的地位。在知識產權領域,智慧財產局 (IPOS) 建議使用仲裁解決 AI 相關的知識產權爭議,因為 AI 引發的新穎問題,往往超出傳統法律框架,雖然這不是直接用 AI 進行調解,但顯示新加坡在 AI 與法律交匯點的全面布局。此外,一些新加坡律師事務所已開始使用生成式 AI 於起草文件、制定談判策略和產生解決方案選項,這不僅適用於調解,還延伸到整個法律工作流程,標誌著 AI 從輔助工具向核心角色的轉變。

儘管 AI 帶來便利,但也面臨隱私保護、AI 偏見和人類情感元素不可取代性等挑戰。在「新加坡公約週」的討論中,專家強調 AI 可映射當事人利益,但無法建立信任或讀取情感線索,因此 AI 應作為調解員的助手而非替代者。展望未來, 新加坡計劃繼續投資 AI 研發,目標成為亞太地區智慧爭議解決的領先者,國際律師協會也發布了 AI 在調解中的使用指南,鼓勵全球採用類似工具。

總結:AI 革新調解領域

總括而言,新加坡透過 MAIA 等創新,展示了 AI 如何革新調解領域,這不僅提升效率,還為全球提供可借鑒的模式,助力更公平、迅速的爭議解決。

中國電動車新規 預設模式下零百加速要 5 秒以上

中國電動車數量快速增長,不過安全規範和相關設計還是遠遠落後,中國政府最近提出了《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修訂版,當中更針對電動車零百加速性能作出限制。新規定下零至一百公里加速時間不能少於 5 秒。

新推出國產電動車都強調零百加速時間僅 3、4 秒
新推出國產電動車都強調零百加速時間僅 3、4 秒

近年,很多新推出國產電動車不斷強調車內的設備有多豪華,冰箱、電視、按摩椅應有盡有。有的就強調自家的車型馬力有多大,零百加速僅 3、4 秒,甚至誇口說自家型號可以 200km 極速下秒停等等。但過分吹噓的背後,卻是無數嚴重安全事故。國內亦有多個媒體、汽車維修博主指出國產電動車,無論在車架結構、設計及用料上都存在安全隱患。

中國政府亦看到問題的嚴重性,日前聯同中國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公路科學研究院和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合作起草《安全技術條件》修訂計劃,並指出國內汽車的主/被動安全技術應用率較低,與國外汽車發達國家差距明顯。新能源汽車、輔助駕駛汽車的針對性條款要求少,難以滿足新技術快速發展下的交通安全管理需求。

引述網易及汽車之家的報導指,新的修訂內容針對包括公車、貨車、大客車、乘用車各種新安全規範,其中針對「零百加速」加以限制,指汽車在預設狀態下,其零百公里加速時間不能少於 5 秒。換言之,所有電動車都必須要預設為低速模式,駕駛者如果想釋放其加速能力,必須手動切換到高速模式(Sport Mode)。草案中提到,近年發生多宗起步暴衝的失控事故,成因主要是因為駕駛者對高速模式的操控能力不足。官方認為預設限制車輛的加速能力,能避免意外暴衝情況。

不過其實絕大部分乘用車,在車輛啟動後,系統會預設為 Normal 模式,車輛的動力只發揮 70-80% 左右,零百加速時間一般都會在 5 秒以上,所以有關草案中提及的所為限速,根本是多此一舉。

目前很多新推出的車款,多採用隱藏式門把及電子車門鎖,例如小米 SU7 及 YU7 的車門被國內媒體發現是沒有使用機械式門鎖結構。
目前很多新推出的車款,多採用隱藏式門把及電子車門鎖,例如小米 SU7 及 YU7 的車門被國內媒體發現是沒有使用機械式門鎖結構。

除了加速能力,草案也針對電動車作出更多規範,像是必須要有清晰的駐車檔、前進檔和倒車檔標示;時速超過 10 公里時,儀表板和中控屏幕必須關閉影像播放或遊戲功能;所有車門內外都必須具備機械式解鎖結構,但就未有明確提及是否全面廢除隱藏式門把。目前很多新推出的車款,多採用隱藏式門把及電子車門鎖,例如小米 SU7 及 YU7 的車門被國內媒體發現是沒有使用機械式門鎖結構。另外,新能源車在發生碰撞時,需能夠自動切斷動力電池電路,但要確保車內小電池電路仍能運作。

今年 11 月初,一輛理想 MEGA 7 人車,在行駛中突然起火,從影片中看到車輛從冒煙到起火,只有不到 1 分鐘的時間,幸好車內乘客及時逃離,未有造成人命傷亡。不過廠方稱事故原因是車主充了劣質電的說法,就被網民罵翻。
今年 11 月初,一輛理想 MEGA 7 人車,在行駛中突然起火,從影片中看到車輛從冒煙到起火,只有不到 1 分鐘的時間,幸好車內乘客及時逃離,未有造成人命傷亡。不過廠方稱事故原因是車主充了劣質電的說法,就被網民罵翻。

不過草案對防止電池爆炸的要求,竟修正為只針對 6 米以上的車輛(即商用及公用車輛),在車輛遇事發生熱失控警報後的 5 分鐘內,電池組件不能起火爆炸。至於起火事故較頻繁的乘用車,僅要求在電池異常時,能夠即時通知車內乘客逃生,並要求動力電池,需要安裝洩壓裝置。

新聞來源:網易

20 人圍一個 AI⋯⋯ChatGTP 測試群組交談功能

ChatGTP 群組交談
ChatGTP 群組交談

現時 AI 都是一個人跟 AI 交談,不過在工作上、會議時,可能很多人都想對提問加添意見。ChatGPT 今日就在台灣、日本、韓國和新西蘭展開了一項有關多人同時跟 AI 交談的「群組交談」功能測試,最多可以有 20 人同時參加交談。

這個功能同時在手機版和網頁版推出,免費用戶都用得到。想使用群組交談功能只要在 ChatGPT App 點擊右上角「加人」的圖示,就可以建立新的群組交談室。如果想在現有的私人聊天中邀請其他人加入,也可以點擊「加人」圖示,系統會把該私人聊天內容拷貝成一個新的群組交談室來展開群組交談。用戶首次參加群組交談時,須要設定個人檔案。

群組交談功能最適合工作或家庭會議,或者與朋友一起籌劃旅行等場景。
群組交談功能最適合工作或家庭會議,或者與朋友一起籌劃旅行等場景。

這個功能適合在工作上共同協作時,或者一班人一起討論家庭事務、籌劃旅行計劃時使用。而為了對應多人交談中你一言我一語的狀態,ChatGPT 也加入了判斷何時回覆或暫時不回覆的功能。當然與會者也可以主動提出要求 ChatGPT 回覆。

交談中所選用的 AI 模型會根據與會者的訂閱計劃來選擇,而私人聊天的個人資料是會與群組交談的內容分隔的,確保不會在群組交談時輸出有關私人聊天的內容。

為救銷量 Tesla 將引入 CarPlay?

Tesla 多年來一直拒絕加入最受車主歡迎的功能——Apple CarPlay,但據報導,Tesla 可能作出讓步。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指出,Tesla 正開發 CarPlay 支援,以刺激車輛銷售。目前為止,Tesla 的車款僅配備自家軟體,並僅支援部分第三方應用程式。

儘管 Tesla 車機在資訊娛樂系統表現優異,但不少用家都抱怨希望能在 Tesla 使用自家應用程式。而 CarPlay 正好能滿足駕駛者在導航和娛樂的要求。不過 Elon Musk 過去堅稱 CarPlay 並非必要,而且在較早前,更因為 Grok AI 在 Apple App Store 下載榜的排名爭議,Elon Musk 聲言要控告 Apple,令雙方關係一度緊張。

iOS 26 為 CarPlay 引入 Live Activities、小工具等功能。
iOS 26 為 CarPlay 引入 Live Activities、小工具等功能。

據 2024 年美國的市場調查顯示,北美地區地區的新登記汽車中大部分都會支援 Apple CarPlay,而沒有支援 CarPlay 的新車,主要為 Tesla。不少消費者更會將 CarPlay 作為購買新車的考慮因素之一。而 Apple 亦在新推出的 iOS 26 中全面改良 CarPlay 的使用介面,並強化其功能。同時亦積極遊說車廠,導入功能更全面的 CarPlay Ultra。不過,傳統車企包括 BMW、Benz 等已表示不打算引入 Apple 的 CarPlay Ultra,更認為自家的車機系統更能展現品牌的價值,而最近通用汽車(GM)亦高調宣布,將從未來車款中移除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宣稱這是「喬布斯式」的創新。 

CarPlay Ultra 雖然能為車機屏幕帶來一致體驗,但傳統車企仍然抗拒引入。
CarPlay Ultra 雖然能為車機屏幕帶來一致體驗,但傳統車企仍然抗拒引入。

分析認為 Tesla 近期正面臨銷售壓力,包括在中國、歐洲及北美市場都有下滑的趨勢,雖然 Tesla 會在中國地區推出 6 座版的 Tesla Model Y L,也會在全球推出配設更簡約,售價更親民的基礎版 Model Y,但似乎未能真正帶動新車的銷售,而加入 CarPlay 或成扭轉頹勢的關鍵。

iPhone 17 最佳配件 Apple 原廠 40W 動態充電器開賣

Apple 香港今日新推出的 40W Dynamic Power Adapter with 60W Max,可算是一款專為 iPhone 17 系列設計的 USB-C 充電器,當日 iPhone 17 系列開賣時,這款充電器只有美國的兩腳插座版本,今日終於有英式 13AMP 插座版本。這個充電器最大賣點是能動態輸出高達 60W 功率,意味著無論在家、公司還是外出時,都能享受接近更大型充電器的充電速度,但只需攜帶小巧輕便的機身。

根據官方資料,這部充電器可令 iPhone 17 在短短 20 分鐘內充至一半電量;而 iPhone Air 也是 30 分鐘充到 50%。這對需要快速補充電力的用家來說非常吸引。充電器也支援各種 USB-C 裝置,提升日常應用的靈活性。不過,記住充電線需另購,並未隨產品附送。

設計上,40W Dynamic Power Adapter 的最大特色是採用 Dynamic Power 技術。它能靈活分配功率,令充電更有效率,也保護裝置安全。無論充電手機、平板還是其他 USB-C 裝置,這款充電器都能自動發揮性能。

至於售價,Apple 香港官網定價為 HK$299,屬於高階充電配件的主流價位。用家可利用 Apple Pay 輕鬆購買,產品細節和購買途徑都很方便。想為新一代 iPhone 或 USB-C 裝置選擇一個快速安全的充電方法,這部全新 40W Dynamic Power Adapter with 60W Max 絕對值得參考。

Visa 開發亞太區 AI 代理交易平台

新一代的 AI 代理和 AI 瀏覽器已進化到可以代用戶格價,提供購物建議,甚至自動完成落單交易。Visa 宣布在亞太區推動 AI 代理式商務(Agentic Commerce),在 2026 年初啟動先導計劃。「Visa Intelligent Commerce」平台將讓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s)能以安全、經授權的方式,讓消費者可透過 AI 助理自動完成選購及付款流程。

所謂「代理式商務」,即是由 AI 代理代替用戶去搜尋、比較、選購和付款。例如用戶只需簡單下指示,AI 代理便能全程自動幫手,例如訂旅行、買戲票,付款亦會透過 Visa 安全網絡自動完成。系統結合了 Visa 的 API 和合作夥伴計劃,涵蓋加密、身份驗證、支付指令和交易查核等功能,確保用戶的支付既安全又透明。

「Visa Intelligent Commerce」是整合式 API 與合作夥伴框架,運用 Visa 的全球支付基礎設施,結合代碼化(Tokenisation)、身份驗證及交易信號技術,讓 AI 代理能在安全透明的環境代用戶完成購物、付款與服務預訂。此方案協助商戶與消費者安心地採用 AI 驅動的購物與支付方式。

平台核心之一代理安全機制(Trusted Agent Protocol),是 Visa 設計的安全框架,讓商戶能識別和驗證具真實交易意圖的 AI 代理。該機制透過加密簽章(Cryptographic Signature)技術,可區分可信 AI 代理與惡意程式,防止詐騙,同時協助商戶確認 AI 代理背後的消費者身份,維繫商戶與客戶間的信任。

代理安全機制採用開放及低程式碼(Low-code)架構,商戶毋須重新改寫現有系統亦可整合,令 AI 代理能以經驗證、可追蹤且安全的方式代表消費者去交易。

Visa 現正與多間科技與付款公司合作,包括微軟、螞蟻國際、騰訊、Stripe、LG Uplus 及 Perplexity 等,共同推進代理式商務,發展相關生態。隨着監管體系與行業標準日趨成熟,Visa 期望結合旗下全球付款網絡與 AI 夥伴,推動 AI 商務模式,為亞太地區消費者帶來智能、安全的交易體驗。

畫質、延遲媲美直插 DisplayPort?Steam Frame 對象不單是 VR 玩家

Steam Frame
Steam Frame

傳聞已久的 Steam Frame 終於正式發表,雖然每眼 2160×2160 只是 5 年前有線 PCVR 頭戴式裝置的解像度,比不上 Vision Pro 或 Galaxy XR,不過它擁有最高 144Hz 刷新率和 110 度視野就是當今頂級規格。其實上個月 VR 界就流出一項情報:有 VR 廠商正在測試新版本 Steam Link,據知畫質和延遲可媲美直插 DisplayPort 的水平!加上配備 Wi-Fi 6E 無線手指,為眼罩提供 6Ghz 專用通道,可見 Steam Frame 並非只是將 5 年前的頭戴式裝置無線化而已,而是面向更廣闊的用戶群。

Steam Frame 以串流為主打,串流一般 PC 遊戲畫面到 Steam Frame 遊玩是主要用途之一。
Steam Frame 以串流為主打,串流一般 PC 遊戲畫面到 Steam Frame 遊玩是主要用途之一。
Valve 指 Steam Frame 不止是 VR 眼罩也是一部電腦,可以直接執行 Steam 遊戲,也有桌面模式。
Valve 指 Steam Frame 不止是 VR 眼罩也是一部電腦,可以直接執行 Steam 遊戲,也有桌面模式。

由上海玩出夢想推出的 Play for Dream MR 頭戴式裝置在推出前曾經表示可以透過升級,令無線遊玩 PCVR 遊戲的畫質達到有線連接 DisplayPort 的水平。上月多位 YouTuber 就展示玩出夢想提供的 Steam Link 開發者預覽版程式,測試發現新版本 Steam Link 真的可以將無線連接 PC 玩 VR 遊戲的效能大大提高,畫面沒有明顯壓縮雜訊,而且還能節省 CPU 的負擔。

在開發者預覽版 Steam Link 遊戲畫面清晰不少。(來源:MrTechcat)
在開發者預覽版 Steam Link 遊戲畫面清晰不少。(來源:MrTechcat)

據知這麼大的提升主要是利用新的注視點串流技術,透過視線追蹤,將運算資源集中在玩家雙眼注視的地方,一般能為畫質和頻寬效率帶來 10 倍以上提升。這技術更可以用在整個 Steam 遊戲庫的所有軟件。

注視點串流技術透過視線追蹤,將運算資源集中在玩家雙眼注視的地方,一般能為畫質和頻寬效率帶來 10 倍以上提升。
注視點串流技術透過視線追蹤,將運算資源集中在玩家雙眼注視的地方,一般能為畫質和頻寬效率帶來 10 倍以上提升。

據玩出夢想提供給測試者的文件顯示,開發者預覽版 Steam Link 可以將每眼解像度推高到 5208 x 4816 甚至更高,而延遲則可以低至 25ms,比一般無線連接 PCVR 的 40ms 低了不少。不過這提升對 PC 方的要求也不低,玩出夢想的參考電腦規格就用上 Ryzen 9800X3D + RTX 5090 + 3 頻 Wi-Fi 7 連線,目標頻寬要 350Mbps,但有測試者就表示 RTX 4070 SUPER 也可以。

每眼解像度推高到 5208 x 4816 甚至更高。(來源:VoodooDE VR)
每眼解像度推高到 5208 x 4816 甚至更高。(來源:VoodooDE VR)

雖然 Steam Frame 的解像度沒有 Play for Dream MR 那麼高,不過處理器、Wi-Fi 性能和視線追蹤就毫無分別,而目標售價就比 Play for Dream MR 或 Galaxy XR 便宜近半,所以在 SteamLink 的新技術帶來的提升下,Steam Frame 仍相當吸引。

雖然 Steam Frame 的解像度並非最頂級,但刷新率和視野就屬頂級水平,而且也配備注視點串流必須的視線追蹤功能。
雖然 Steam Frame 的解像度並非最頂級,但刷新率和視野就屬頂級水平,而且也配備注視點串流必須的視線追蹤功能。

其實是 4K 144Hz 屏幕.專用 6GHz 通道串流

據 Steam 持續進行的玩家硬件普查顯示,雖然現在 2K、4K 顯示器開始普及,售價下降不少,不過超過 50% 主流玩家其實仍然是以 1920×1080 解像度來遊玩。而 Steam Frame 的每眼解像度就達 2160×2160,合成出達 4K 的影像,而最高刷新率更高達 144Hz,這是逾半 Steam 遊戲玩家都未達到的體驗。

由於 Steam Frame 以 Steam OS 為作業系統,基本上是可以下載 Steam 收藏庫裡的遊戲到 Steam Frame 直接執行,不過兼容度是最大的障礙。因此,Steam Frame 也隨附一支只有 6GHz 頻帶的 Wi-Fi 6E 手指,提供獨立專有通道串流 PC 遊戲來遊玩,這就能確保玩家具備 350Mbps 目標頻寬的連線,達到未來 Steam Link 的要求。

從 Steam 10 月份硬件普查可以看到主流玩家電腦都是,1920x1080 解像度、16GB RAM、256GB 剩餘儲存空間。對他們來說 Steam Frame 作為家中的無線巨屏其實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從 Steam 10 月份硬件普查可以看到主流玩家電腦都是,1920×1080 解像度、16GB RAM、256GB 剩餘儲存空間。對他們來說 Steam Frame 作為家中的無線巨屏其實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進階無線 VR 玩家會購置獨立 Wi-Fi 路由器來提升與遊戲 PC 之間的連線。
進階無線 VR 玩家會購置獨立 Wi-Fi 路由器來提升與遊戲 PC 之間的連線。
Steam Frame 直接隨附 Wi-Fi 6E (6GHz)無線轉接器,提供專有通道連接遊戲 PC。
Steam Frame 直接隨附 Wi-Fi 6E (6GHz)無線轉接器,提供專有通道連接遊戲 PC。

目標對象包含一般遊戲玩家

Steam Frame 控制器的按鍵布局是為一般非 VR 遊戲玩家而設計的。
Steam Frame 控制器的按鍵布局是為一般非 VR 遊戲玩家而設計的。

從這些新功能和規格步署可見,Steam Frame 並非單純針對 VR 玩家的頭戴裝置,它更負起讓玩家在局域網內隨處可以高解像、高畫質、低時延來遊玩 Steam 遊戲的任務,即使對 VR 遊戲沒有興趣的玩家,也可以透過 Steam Frame 的私人沉浸空間,利用高屏刷率的大型虛擬屏幕遊玩主流非 VR 遊戲。假如售價真的能維持在 $1,000 美元(約港幣 $7,800)水平,吸引力其實不少 Steam Deck 差,有望成為中價位 VR 之王。

Steam Controller 也支持 Steam Frame,玩非 VR 遊戲沒有問題。
Steam Controller 也支持 Steam Frame,玩非 VR 遊戲沒有問題。

Steam Frame 規格

通用

項目規格
處理器4nm Snapdragon 8 Gen 3
架構:ARM64
RAM16GB 統一 LPDDR5X 記憶體
儲存空間256GB / 1TB UFS 儲存選項
MicroSD 卡插槽,加大儲存容量
電源21.6Wh 鋰離子充電電池
背部 1 個 USB-C 2.0 連接埠,用於充電和傳輸資料
使用 USB-C 充電,45W
模組化頭部調整帶頭部調整帶包含內建的雙揚聲器單體,以及背部的充電電池
頭部調整帶重量:245g
核心模組與頭部調整帶可拆分,並替換為其它頭部調整帶

顯示器和光學

項目規格
顯示器2160 x 2160 LCD(雙眼各一)
72-144Hz 更新頻率(實驗狀態可達 144Hz)
光學自訂 Pancake 鏡片
玻璃和非玻璃光學元件
廣闊視野範圍(最高可達 110 度)
瞳距目標範圍60mm – 70mm
眼鏡最大寬度140mm

鏡頭與追蹤

項目規格
追蹤內外向鏡頭追蹤
鏡頭4 個向外的單色鏡頭,用於控制器和頭戴顯示器追蹤
2 個向內的鏡頭,用於眼動追蹤和注視點串流
穿透模式向外鏡頭的單色穿透模式
低光源支援紅外線照明可於黑暗環境中進行追蹤和穿透
擴充性使用者可利用的前端擴充連接埠
雙高速鏡頭介面(8 通道 @ 2.5Gbps MIPI)/ PCIe Gen 4 介面(1 通道)

連線方式

項目規格
Wi-FiWi-Fi 7,2×2
雙頻無線電,同時使用 5Ghz Wi-Fi 和 6Ghz VR 串流
無線轉接器附 Wi-Fi 6E(6Ghz) 無線轉接器
提供頭戴顯示器和電腦之間的直接、低延遲連線
藍牙藍牙 5.3

音訊

項目規格
揚聲器雙揚聲器單體(雙耳各一),整合至頭部調整帶中
麥克風雙麥克風陣列

尺寸和重量

項目規格
尺寸175mm x 95mm x 110mm(核心模組 + 接觸面墊)
重量440 克 – 核心模組 + 頭部調整帶
185 克 – 核心模組

軟體

項目規格
作業系統SteamOS 3(Arch 架構)
桌面KDE Plasma

控制器

項目規格
運動控制完整六自由度追蹤及 IMU 支援
遊戲手把控制A B X Y 鍵(右控制器)
方向鍵(左控制器)
全尺寸磁性搖桿(TMR)加電容式觸控
左右類比扳機
LB 鍵和 RB 鍵
視圖鍵 / 選單鍵 / Steam 鍵
二段式握持鍵
觸感回饋每個控制器內建觸感回饋馬達
手指追蹤所有輸入表面均採電容式感應
電容式手指追蹤
連線方式2.4Ghz 專屬頭戴顯示器無線電連線
重量含電池重 130 克(每個控制器)
不含電池重 107 克(每個控制器)
電源使用一個可更換的 AA 電池(每個控制器)
40 小時電池續航力

資料來源:
Steam 硬體MrTechcatVoodooDE VR

DJI OSMO Action 6 運動相機 可變光圈設計+方形感光元件提升拍攝像彈性

踏入購物旺季特別多新品推出,今日 DJI 又公布最新 OSMO Action 6 新一代的運動相機,在重量不變的前提下,帶來了可變光圈設計及全新1/1.1英寸方形感光元件,以下會針對新技術了解這款新機有何進步。

機左邊有開關鍵及 USB Type-C。
機左邊有開關鍵及 USB Type-C。
右側存放電池及 microSD。
右側存放電池及 microSD。

革命性可變光圈設計

可變光圈系統支援 f/2.0- f/4.0 的調節。
可變光圈系統支援 f/2.0- f/4.0 的調節。

以往運動相機只有單一光圈,就以 Action 5 Pro 為例,提供到 f/2.8 光圈,來到 Action 6 其中一個優勢,相信是他的可變光圈系統,支援更大的 f/2.0- f/4.0 的調節。改變了傳統運動相機固定光圈的限制。讓使用者可以隨個人拍攝的取景選擇,在暗光環境下,可開啟 f/2.0 大光圈,以提升畫質表現;而在強光場景中,則可調整至較小光圈以獲得更清晰的細節。自動光圈模式亦能根據環境條件智能調整,滿足不同場景拍攝需求。結合微距鏡使用時,還能實現主體清晰、背景虛化的淺景深效果,為運動相機帶來接近專業攝影的表現力。

可調節最大光圈至 f/2.0。
可調節最大光圈至 f/2.0。

全新傳感器帶來卓越畫質

另一方面,Action 6 採用全新 1/1.1 英寸方形感光元件,較傳統運動相機的感光元件更大,並具備 2.4μm 融合大像素技術,能夠提供高達 13.5 檔動態範圍。換言之,用戶可以在暗光環境還是高光場景下,捕捉到清晰銳利、明暗細節生動的影像。亦因為改用該方形感光元件,因此能支援 4K 自由裁切模式,使用者可在後期根據需要裁剪出不同比例的影片,輕鬆適配各種社交媒體平台,無需手動切換相機橫豎放置即可獲得 16:9、9:16、3:4 或 4:3 等多種比例的影像。

支援 4K 自由裁切模式,使用者可在後期根據需要裁剪出不同比例的影片。
支援 4K 自由裁切模式,使用者可在後期根據需要裁剪出不同比例的影片。

色彩統一與畫質表現

Action 6 支援多種專業錄製模式,包括 4K 120FPS 高幀率拍攝、4K 60FPS 超級夜景模式以及全新的 4K 360° 地平線增穩功能。提供有 10 Bit D-Log M 色彩設定能以記錄高光和低光細節。值得一提的是,機身配備色溫傳感器,能實時感知環境色溫變化,在潛水、出水、入水等場景下自動調整色彩平衡,提升畫面顏色表現。此外,D-Log M 色彩模式與 OSMO 系列產品、DJI 無人機相容,便於多設備間的色彩統一,簡化後期製作流程。

本身套網有 1.5 米延長桿,用戶可另購雙向迷你延長桿($219),內置三角架。
本身套網有 1.5 米延長桿,用戶可另購雙向迷你延長桿($219),內置三角架。

多元化功能滿足創作需求

配備有 1950mAh 電池,提供 4 小時的連續錄製
配備有 1950mAh 電池,提供 4 小時的連續錄製

針對 Vlog 創作者,Action 6 新增了日常廣角拍攝模式,適合記錄旅行日常,以更寬廣的視角捕捉場景氛圍。用戶亦可透過 Osmo Audio 支援原生雙連接的 DJI MIC 2/MIC 3/MIC Mini,無需接收器即可實現雙人收音。新機配備有 1950mAh 電池,提供 4 小時的連續錄製(1080P)。而防水性能達到 20 米深度,用戶亦可以手勢控制功能在無法觸及設備的情況下輕鬆操作,如單手控制相機開啟/停止錄製。

Osmo Action 6 Adven ture Combo 暢拍套裝
Osmo Action 6 Adven ture Combo 暢拍套裝

新機 Osmo Action 6 標準套裝售價 $3,349,暢拍套裝一機三電連 1.5 米延長桿價錢為 $4,129。

網址:DJI

【場料】HONOR Magic8 Pro 月尾上市 預購再送 DJI 產品

今個月嘅新手機可說是浪接浪,繼 Oppo Find X9 Pro 之後,又有 vivo X300 Pro ,而 HONOR Magic8 Pro 亦趕於今個月尾登陸,帶來新一輪旗艦手機混戰。

今次全新 Magic 系列旗艦手機 HONOR Magic8 Pro 配搭帶頂尖的 AI 影像技術,包括 2 億像素「 AI 夜神超穩長焦鏡頭」及 AiMAGE 影像系統,當中擁有 1/1.4 吋超大感應器、f/2.6 超大光圈、CIPA 5.5 級防震能力及 3.7 倍光學變焦功能。

而今次新機亦繼續有預購優惠,預購期由 11 月 15 日下午 6 時開始,首 300 位成功登記的用戶,將獲得 DJI 雲台 Osmo Mobile SE(價值 $379)作為早鳥禮品。

行動電源又有新規定 產品要標示安全使用年限?

有鑒於有關行動電源意外頻生,中國工信部於 11 月 12 日再發表《行動電源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其中包括要求行動電源廠商必須標示「建議安全使用年限」。不過即使廠商有就產品標示「建議安全使用年限」,就等於安全了嗎?

引述國內媒體《IT 之家》的報導,《行動電源安全技術規範》由中國工信部提出,並委託全國電子產品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制定,屬於強制性國家標準。除提出更嚴格的產品測試要求外,亦要求廠商在產品上印有「建議安全使用年限」標誌,相信有關規定會在 2026 年開始落實。行動電源又有新規定 產品要標示安全使用年限?

電池老化的過程中,電池內部物料會因為化學反應而產生氣體,當氣體不斷積聚會使裝置外殼膨脹。
電池老化的過程中,電池內部物料會因為化學反應而產生氣體,當氣體不斷積聚會使裝置外殼膨脹。

一般鋰離子電池產品或部件,平均壽命約為 2 至 5 年。即使不使用,電池亦會隨時間自然老化,電量和效能都會續漸衰減。而電池內部會發生化學反應,分隔正負極的隔離膜亦會慢慢變薄。而電池內部隨時間過去可能出現鋰枝晶(Dendrites),並可能會刺穿隔離膜,導致電池內部短路,這就是行動電源會出現熱失控並起火的主要原因。另外,電池老化的過程中,電池內部物料會因為化學反應而產生氣體,當氣體不斷積聚會使裝置外殼膨脹。如果向電池施加壓力,或會令內部出然短路。所以相關的規範文件中,會建議廠商、代理及銷售方,對於已超過「建議安全使用年限」的行動電源進行回收。

國內早已針對於國內銷售的小電器產品,包括行動電源都有一套頗嚴格的規範。例於產品須通過 CCC 認證,目前旅客乘座國內航班時,所攜帶的行動電源必須印有 CCC 標記,才能帶上機。
國內早已針對於國內銷售的小電器產品,包括行動電源都有一套頗嚴格的規範。例於產品須通過 CCC 認證,目前旅客乘座國內航班時,所攜帶的行動電源必須印有 CCC 標記,才能帶上機。

過去一短時間,國內早已針對於國內銷售的小電器產品,包括行動電源都有一套頗嚴格的規範。例如產品須通過 CCC 認證,目前旅客乘座國內航班時,所攜帶的行動電源必須印有 CCC 標記,才能帶上機。不過現實情況是,即使像 UGreen、Anker、小米等大牌子的電池產品都獲得 CCC 認證,理論上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應該有一定的保障,但也無法確定,作為充電池元件的生產商有沒有因為縮減成本,而私自改動電池的生產工序或設計。今年 6 月,國內陸續傳出多宗涉及羅馬仕的行動電源的起火事件,在追查下,發現涉事產品的電池部件都是由安普瑞斯生產及供貨的。而安普瑞斯亦曾為多家大牌的行動電源提供充電池部件,結果引發多家品牌需要在中國及國外進行大規模的產品回收,而事件至今還未真正完結。既然嚴格的規範,也不能保證產品安全,那多加一個「建議安全使用年限」也不見得會令產品變得安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