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CPU 支援亦無用 HP 和 Dell 停止部分新筆記簿電腦 HEVC 硬解支援

CPU 支援亦無用 HP 和 Dell 停止部分新筆記簿電腦 HEVC 硬解支援

新買了一台規格不差的筆電,從 CPU 規格上知道它支援 HEVC/H.265 硬件解碼,興高采烈用來看高質素串流影片,誰知串流平台總是不顯示 4K 選項;視像會議時無法選擇高清模式或無法使用蒙糊背景功能;Remote Play 或雲端遊戲總是無法選擇高畫質模式。就算直接把 4K 影片檔放在筆電腦以VLC Player 來播放,也無法播放出來;又或者能播放也非常窒,而且電池很快耗盡。查看一下任務管理員,卻發現 CPU 滿載,但GPU卻非常空閒。原來部分品牌的部分型號筆記簿電腦,已經悄悄地停止了對 4K/8K 影片和串流遊戲高畫質模式所需要的 HEVC/H.265 硬件編解碼支援!

第一部被傳出廠方關閉HEVC/H.265 硬件解碼的Dell 二合一筆記簿電腦。
第一部被傳出廠方關閉HEVC/H.265 硬件解碼的Dell 二合一筆記簿電腦。

11 月初有網友在Reddit 上報告發現自己的 Dell 二合一筆記簿電腦的HEVC/H.265 硬件編解碼功能被停止了,引發廣泛討論,其後發現有更多 Dell 和 HP 筆記簿電腦出現同樣問題。後來有網友在 HP 的 ProBook 460 G11、ProBook 465 G11、EliteBook 665 G11 三個型號筆記簿電腦的規格裡發現一句細小聲明:「Hardware acceleration of codec H.265/HEVC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is disabled on this platform.(HEVC 編解碼器的硬件加速在這平台被停用)」!而 Dell 則只在支援網頁一篇知識庫文章《如何識別 4K 影片內容是否由於 HEVC 編解碼器而無法檢視》提及只有指定規格的筆電才支援 HEVC 內容串流,包括:

  • 選購的獨立顯示卡
  • 選配的附加顯示卡
  • 整合式 4K 顯示面板
  • Dolby Vision
  • CyberLink 藍光播放器
HP 在受影響型號的規格書裡以小字聲明 HEVC 硬解無效。
HP 在受影響型號的規格書裡以小字聲明 HEVC 硬解無效。
DELL 只在支援文件中提到,規格書裡隻字不提HEVC。
DELL 只在支援文件中提到,規格書裡隻字不提HEVC。

經媒體向 HP 和 Dell 查詢後,才知道原來兩個品牌有部分型號筆記簿電腦即使 CPU 支援 HEVC 硬件編解碼,但都被廠商在系統靭體或官方驅動程式層面被關閉。HP 的回應指旗下 600 Series G11, 400 Series G11, and 200 Series G9 等筆電的 HEVC 硬件編解碼器在 2024 年開始被停止了。建議對 HEVC 編解碼有需求的用戶,選購支援 HEVC 的授權第三方軟件解決方案;而 Delll 方面的回應亦類似,指只在高階型號和特選的標準型號才有提供 HEVC 支援,建議用戶到 Microsoft Store 選購第三方應用。不過據專家指出,這些第三方應用其實都無法重開硬件解碼,只是使用軟件解碼而已,所以對那些筆電的用戶,其實是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的。

停用功能是因為小數點加幅?

明明硬件都支援了,為甚麼要把功能關閉?雖然筆電廠商都沒有說出口,據說與 HEVC 的授權金結構有關。原來雖然 CPU 和 GPU 生產商在加入 HEVC 編解碼功能時已經支付了一筆專利權金,電腦生產商要開啟 HEVC 編解碼功能是要為每部電腦另付一筆專利權金的,出機數量愈多,要付的專利權金就愈多。

今年 7 月,授權管理機構 Access Advance 宣布明年 1 月將會調升 HEVC 編解碼器的專利權金,美國地區出售超過 100,001 台設備的廠商啟用 HEVC 編解碼器的話,專利權金將從每台 $0.20 美元調升至 $0.24 美元。據調查機構指出,2025 年第三季 HP 售出 1,500 萬台筆記型電腦與桌上型電腦,Dell 則售出 1,016 萬台,所以即使加幅只是 4 美仙,每季就要多付幾百萬美元專利權金,難怪有廠商會考慮停止對 HEVC 的硬件支援。

隨著 AV1 等免專利權金的影像編解碼器硬件加速支援逐漸普及,相信像今次廠商要削減功能的情況會減少,不過在 HEVC 在 4K/8K 影像傳輸仍然佔據主流地位下,有需要用到 HEVC 編解碼功能的朋友在選購電腦時就要細心查看心儀電腦的規格了。

3C 認證制度將被取代 明年新國標要配螢幕或 App 認證

近日有報導指,中國工信部已公開召開多輪《移動電源安全技術規範》研討會,確定 2026 年起開始執行全新強制標準,現行 3C 認證制度屆時將被取代。新國標不但大幅提升技術門檻,還明確要求業界推動移動電源安全與資訊透明,預計七成現有產能將退出市場。

新標準的改革內容包括:

・移動電源外殼需標示「建議安全使用年限」及代工廠全稱,加強產品溯源及透明度。

・主板必須配備 LCD 顯示屏或 App 連接,要求即時顯示充電池健康度及使用次數。

・電芯端安全規格加碼,包括針刺測試、提升熱濫用時限及溫度,從 130 度攝氏 30 分鐘,提升到 135 度攝氏 60 分鐘,以及更高的過充電耐壓標準。

取得認證的電池上要印有 CCC 標籤才有效,貼紙是無效的。
現有中國航班上只接受有 3C 認證充電池上機,明年國內發售的充電池更會用新國標取代。

工信部表示,未能通過新國標的製造商不得繼續生產,最嚴苛標準勢將引發行業大洗牌。根據安排,新標準將於 2026 年 2 月公布,6 月正式實施,成史上最嚴苛移動電源安全規範。新規通過後,本來已購買有 3C 認證的充電產品仍可繼續使用及獲准上機。

Apple 首部 iPhone 摺機傳命名「iPhone Ultra」 定價或等於兩部 iPhone 17 Pro

摺屏 iPhone(傳聞)
摺屏 iPhone(傳聞)

經過多年研發,Apple 首款摺疊式 iPhone 預計 2026 正式推出,有機會被命名為「iPhone Ultra」,定價高達 2,399 美元(約港幣 18,800 元),差不多等於兩部 iPhone 17 Pro 的價格,再度帶來市場震撼。

據 Fubon Research 最新供應鏈消息,預計 Apple 將以歷來最高定價進軍摺疊手機市場,直接與 Samsung Galaxy Z Fold7 及 Google Pixel 10 Pro Fold 展開高端較量——前者售價 1,999 美元,後者 1,799 美元。

業界分析指出,摺疊裝置技術已經愈趨成熟,iPhone 直接採用「無摺痕」全新設計,加上自家 iPhone Air 的設計取向,將領導行業再次變革。但同時,2,399 美元的售價將較現有 iPhone 17 Pro 高出一倍,成為 Apple 歷來最昂貴的智能手機型號。

有評論認為,「iPhone Fold」之名已不能吸引 Apple 用戶,改稱「iPhone Ultra」反映蘋果的超高端旗艦路線。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摺疊機逐漸普及,但如此昂貴的售價能否打動主流消費者,仍值得觀察。

iPhone Ultra 詳細規格及上市時間有待蘋果官方公佈,預計最快 2026 年上半年有關規格才可見真章。若果成真,勢必掀起新一輪頂級手機競賽——你又會願意花接近兩萬港元購買這部「極致」iPhone 嗎?

Staklink 終於遇對手 Amazon 發表 Leo Ultra 低軌道衛星天線

衛星上網服務 Starlink 終於有對手,亞馬遜宣佈推出同類服務 Amazon Leo,以及低軌道衛星天線 Amazon Leo Ultra,Amazon Leo 提供 1Gbps 下載速度,首階段推向企業市場,透過衛星網絡連接至 AWS 雲端平台存取運算服務,預期 2026 年投入服務。

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 名下太空探索創業公司 Blue Origin,同樣也在開發可重用火箭及建立低軌道衛星網絡。Amazon Leo 前稱 Project Kuiper,AWS 早在 re:Invent 2023 大會上發表。不過由於 Blue Orign 火箭開發落後於 SpaceX,所以 Amazon Leo 的衛星自今年 7 月 16 日開始步署以來,都是光顧 SpaceX 使用 Falcon 9 火箭送上太空。

Amazon Leo 會自建通訊衛星網絡,同樣是透過 SpaceX 的 Falcon 9 火箭發射上太空。(相片來源:AmazonLeo@X)

Amazon Leo 目前有超過 150 顆衛星運作,提供低時延的上網服務。今日宣佈推出 3 款天線,其中全雙工相控陣列天線 Leo Ultra,內置自行研發的晶片處理訊號,配合特定無線波段,支援同時最快 1Gbps 下載、400Mbps 上載網速。據亞馬遜介紹,LeoUltra 可為遍遠地區的工業提供穩定通訊,如能源、物流、農業、航運及公共安全等行業。

另外兩款 Leo Nano 和 Leo Pro ,分別在於重量和尺吋,兩款更線都容許作移動通訊使用,例如安裝在船上或者在郊外使用,其中 Nano 雖然只有 2.2 磅重,也足以提供 4K 串流影片的上網速度。

Amazon Leo 先推出 3 款天線,有不同的速度上限,最強有 1Gbps 下載及 400Mbps 上載速度。

配合 Amazon Leo 的衛星連線,AWS 推出兩個企業連接方案:

  • Direct to AWS 讓企業透過衛星直接連接 AWS 雲端工作負載。
  • Private Network Interconnect 建立專用連線從偏遠據點連至企業核心網絡,避免額外鋪設基建,亦提升數據安全。

首批參與預覽計畫的企業客戶,包括航空公司 JetBlue、能源公司Hunt Energy、農業公司 Connected Farms 等。根據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要求,Amazon Leo 要在 2026 年底前增至逾 1,600 顆衛星,為預期整個網絡衛星數量的一半,屆時或將網絡服務擴展至消費者市場。Amazon Leo 的潛力還是在於擴展 AWS 生態系統,讓企業客戶透過衛星連接雲端,處理邊緣 AI、實時分析等功能。

解決 Windows 檔案總管慢問題 預載檔案總管斬腳趾避沙蟲?

解決 Windows 檔案總管慢問題 預載檔案總管斬腳趾避沙蟲?

不知大家有沒有經驗 Windows 的檔案總管有時會變得很慢,甚至會卡住完全不動,影響其他程式的運行。微軟都承認檔案總管好慢,打算修正有關問題。不過他們計劃修正的方法並不是重寫檔案總管,而是從 Windows 啟動開始就預載檔案總管!有關的「改革」已經在預覽頻道測試,準備在 2026 年初向所有用戶發布更新。

解決 Windows 檔案總管慢問題 預載檔案總管斬腳趾避沙蟲?

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Windows 檔案總管不是系統預載的嗎?答案是:不是。Windows 預載的檔案系統程式是 Explorer.exe,它連結到桌面、任務以至開始功能表,不過檔案總管就沒有載入,要等大家在任務列點擊檔案總管圖示時才會載入,加上 Windows 在幕後進行的檔案索引,又或者連線到家中的 NAS,所以有時檔案總管總是有種姍姍來遲的感覺。

微軟解決檔案總管開啟很慢的做法就是在 Windows 啟動後就立即載入檔案總管,這樣一點擊圖示檔案總管就會立即現身,感覺好快吧?

不過這也可說是「斬腳趾避沙蟲」的方法,因為檔案總管本身實際上沒有加快,只是預先消耗你一點點 RAM 而已。而且這做法也不會令出入文件夾的速度加快,更別說開啟網絡其他共享文件夾的速度了。所以筆者覺得預載的做法實際上未必有感。

更新這個功能後,檔案總管的 Option > View 選單裡會多了一個「Enable window preloading for faster launch times(允許視窗預載以加快啟動時間)」的勾選項目,預設是勾選了的。如果你覺得這會影響你的系統,大可去關掉它,下次開機時就不會預載檔案總管。

檔案總管的 Option > View 選單裡會多了一個「Enable window preloading for faster launch times(允許視窗預載以加快啟動時間)」的勾選項目
檔案總管的 Option > View 選單裡會多了一個「Enable window preloading for faster launch times(允許視窗預載以加快啟動時間)」的勾選項目

檔案總管除了有這「手法」之外,微軟還預備了其他改革,包括以分層分組的方式來縮短右擊選單、在檔案總管 Home 頁面的最近檔案項目上,加入鼠標移到檔案上時顯示「Ask Microsoft 365 Copilot」功能等。到底這麼多改變之後會快了還是慢了呢?明年初就會知道。

Windows 其中一個改革會是以分層分組的方式來縮短右擊選單。
Windows 其中一個改革會是以分層分組的方式來縮短右擊選單。
另一個是在檔案總管 Home 頁面的最近檔案項目上,加入鼠標移到檔案上時顯示「Ask Microsoft 365 Copilot」功能。
另一個是在檔案總管 Home 頁面的最近檔案項目上,加入鼠標移到檔案上時顯示「Ask Microsoft 365 Copilot」功能。

Intel 下一代 Nova Lake 規格流出!NPU 算力暴增 5 倍

近年 AI PC 概念席捲全球,處理器大廠 Intel 亦不敢怠慢。推出一年的 Core Ultra 200S (Arrow Lake) 雖然在能耗比上挽回不少面子,但在 NPU(神經網絡處理器)算力上卻未達微軟 Copilot+ PC 的門檻。不過,根據最新外媒爆料,Intel 下一代桌面級處理器「Nova Lake」將會迎來巨大升級,其 NPU 性能據報將會是現役 Arrow Lake 的 5 倍以上,誓要奪回 AI 運算的領先地位。

NPU 架構大躍進:從 NPU3 直跳 NPU6

根據外國科技網媒 《VideoCardz》 引述消息指,Intel 計劃在未來的 Core Ultra 400 系列(代號 Nova Lake-S)桌面處理器中,引入全新的 NPU6 架構。

目前的 Arrow Lake 處理器僅配備 NPU3,其算力約為 13 TOPS(每秒萬億次運算),雖然對比上代有進步,但仍未能滿足微軟為 Copilot+ PC 設定的 「40 TOPS」 硬指標。然而,消息指 Nova Lake 的 NPU6 性能將會有「超過 5 倍」的增長。

若以 Arrow Lake 的 13 TOPS 為基數推算,5 倍的增長意味著 Nova Lake 的 NPU 算力有望達到 65 TOPS 至 70 TOPS 甚至更高。這不僅輕鬆跨過微軟的 40 TOPS 門檻,甚至可能超越目前市面上 AMD Ryzen AI 300 系列(約 50-55 TOPS)及 Snapdragon X Elite 的表現。

桌面電腦的 Nova Lake 會跳過 Panther Lake,直接用上內置 NPU 6 的 Nova Lake。

擺脫「擠牙膏」形象?

這次爆料最令人驚訝的是 Intel 的技術迭代速度。目前的路線圖顯示:

• Core Ultra 200 (Arrow Lake): 採用 NPU3 (現役)

• Core Ultra 300 (Panther Lake): 預計用於流動平台,將升級至 NPU5。

• Core Ultra 400 (Nova Lake): 預計用於桌面平台,直接跳過 NPU5,採用更強的 NPU6。

分析指出,Intel 似乎有意在桌面平台上「追落後」。過往 Intel 常被玩家戲稱為「牙膏廠」,意指性能升級緩慢。但面對 AMD 及 Qualcomm 在 AI 領域的步步進逼,Intel 顯然希望透過 Nova Lake 展現其架構的延展性,並為未來的 AI 遊戲及本地運算應用鋪路。

為未來遊戲鋪路

雖然目前的 PC 遊戲主要依賴 GPU(顯示卡)進行運算,但業界普遍認為,隨著 NPU 算力增強,未來的遊戲引擎可能會將部分 AI NPC 行為、實時語音生成或背景物理運算交由 NPU 處理,以減輕 CPU 及 GPU 的負擔

Nova Lake 若真能提供超過 60 TOPS 的獨立 NPU 算力,將會是首款真正具備「高效能 AI 協作能力」的桌面 CPU。這對於內容創作者(如使用 Premiere Pro 的 AI 功能)或開發者來說,將會是極大的吸引力。

香港電腦學會調查:逾八成機構備妥 AI 網安風險 僅 3% 憂引發大量裁員

人工智能(AI)應用已進入實戰階段,香港電腦學會(HKCS)日前在「香港國際電腦會議 2025」(HKICC 2025)上,向 491 名登記與會者,進行人工智能應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本港企業對 AI 轉型態度積極,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其機構的 AI 應用已達發展或成熟階段。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坊間憂慮 AI 取代人類工作,但調查發現僅約 3% 受訪者擔心會造成大量職位流失,反而有近 45% 成認為 AI 能創造新職位及提升生產力。




 今年的會議主題為「突破試驗階段 實現AI轉型」(Scaling AI Transformation Beyond Experimentation),將重點討論人工智能(AI)為香港經濟、社會,以及不同行業帶來的發展機遇。大會邀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JP、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部副部長萬寧女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副主席金海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並聯同香港電腦學會會長陳俊偉先生、香港國際電腦會議2025籌備委員會主席中華電力數碼總裁貝柏安先生,以及香港國際電腦會議2025程序委員會主席羅兵咸永道合伙人王君弼博士主持開幕儀式。 

AI 應用:由試驗邁向實戰

香港電腦學會於會議期間向 491 名與會者進行問卷調查,探討本港機構在 AI 應用的成熟度及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本港機構的 AI 應用水平正不斷提升:

  • 應用成熟度: 41.96% 的受訪機構處於「發展階段」,即 AI 已整合至部分業務單元;另有合共 26.68% 的機構已達「成熟」或「領先」階段,AI 已廣泛嵌入職能部門甚至成為戰略核心 。仍處於「初期試驗階段」的則佔 31.36% 。
  • 行業顛覆預期: AI 對行業的衝擊正在加速。近三成(29.53%)受訪者認為 AI「已經顛覆」其行業;另有 48.27% 受訪者預計,行業將在 3 年內發生激進變革或重大顛覆。

人力資源:正面看待 AI 賦能

針對 AI 對就業市場的影響,調查數據打破了「AI 搶飯碗」的悲觀論調。報告指出,受訪者普遍對 AI 持正面態度:

  • 增強員工能力: 44.40% 受訪者認為影響「主要是增長的」,預期 AI 將增強員工能力、提升生產力並創造新崗位。
  • 職位流失擔憂極低: 只有 3.26% 的受訪者認為 AI 會導致「大量職位流失」。
  • 職能轉型: 約 21.79% 受訪者認為影響是混合的,既會淘汰部分崗位,也會創造新機會,反映員工再培訓將是未來重點。

網絡安全:企業準備度高

隨著 AI 應用普及,相關的網絡安全風險備受關注。調查顯示,香港企業在此方面已建立一定防線:

  • 高度準備: 35.64% 機構表示「準備就緒」,已擁有全面的 AI 風險管理框架。
  • 適度準備: 47.45% 機構已制定部分政策和控制措施。
  • 缺乏準備: 僅有 4.48% 機構表示「完全沒有準備」。

香港電腦學會會長陳俊偉在解讀報告時指出,雖然目前只有約四分之一機構達到成熟或領先水平,但半數預期行業會在三年內被重塑,這意味著為保持競爭力,將有更多機構加快 AI 轉型步伐 。他亦提到,受訪者在網絡安全方面已作出相應準備,這些因素均有助香港 AI 發展更上一層樓。

成立「信息安全總監分部」應對挑戰

配合 AI 發展帶來的網安需求,香港電腦學會在會議開幕禮上宣布成立全港首個具規模的「信息安全總監分部」(CISO Board) 。旨在凝聚業界領袖,向政府提供策略性建議及制訂實用指引,特別是 AI 正由「助理」轉化成「代理」的角色,需要更嚴謹的「權限控制」與「風險監測」,必須盡早為機構加強治理,以配合將於 2026 年生效的《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


機管局膺大贏家 囊括 ICT Awards「智慧出行」三獎 

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策動、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K)籌辦的 2025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出行獎」頒獎禮日前圓滿結束。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表現最為亮眼,憑藉其創新的數碼化物流方案,一舉囊括「智慧出行大獎」、「智慧出行(智慧物流)金獎」及「智慧出行(智慧物流)銀獎」三個大獎,成為「智慧出行」大贏家 。

頒獎典禮已於 11 月 21 日舉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有出席並與一眾得獎者合照 。

電子提貨省時環保 提升供應鏈效率

機管局是次憑「香港空運進口取貨數碼通」方案,同時奪得「智慧出行大獎」及「智慧出行(智慧物流)金獎」 。該方案針對傳統物流痛點,支援電子提貨單簽發,企業可於線上完成認證及付款,毋須派員親身輪候,大幅縮短貨物提取時間。系統同時配合監管部門對進口貨物的查驗需求,有效提升供應鏈透明度與效率,並減少紙張消耗,兼顧環保效益 。此外,機管局另一項目「HKIA Cargo Connect」則奪得智慧出行(智慧物流)銀獎」,該方案透過智能配對解決業界資源分散問題,協助航空公司快速建立合作網絡 。

AI 應用成焦點 跨界協作推動創科

今屆其他得獎作品,同樣展示了香港創科的多元性與實際應用價值,包括智慧旅遊、物流及交通領域的傑出方案,多個得獎作品均展現了人工智能(AI)、大數據及物聯網(IoT)的落地應用。其中,「最佳人工智能應用獎」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與香港房屋委員會合作研發的「智傑」——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智能體跨境 MiC 運輸物流系統奪得 。而在智慧交通組別,偉樂科技集團與路政署合作的「智慧道路評估系統 (iPAS)」則榮獲金獎,利用 AI 自動識別道路問題以紓緩交通擠塞 。

2025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出行獎」得獎名單如下:(以英文公司 / 機構名稱字母順序排列)

組別獎項機構名稱得獎項目
智慧出行大獎香港機場管理局香港空運進口取貨數碼通
智慧出行最佳人工智能應用獎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 /
香港房屋委員會
「智傑」 – 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智能體跨境 MiC 運輸物流系統
智慧交通金獎偉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路政署
智慧道路評估系統 (iPAS):革新道路評估及管理模式
銀獎WonderWonder 領先咪錶
銅獎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警務處
觀塘智慧交通管理系統
優異證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 /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 / 安信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香港科技大學
東涌區域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
智慧物流金獎香港機場管理局香港空運進口取貨數碼通
銀獎香港機場管理局HKIA Cargo Connect
銅獎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 / 香港房屋委員會「智傑」 – 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智能體跨境MiC運輸物流系統
優異證書極智嘉國際有限公司 /
牛奶有限公司 (惠康)
揀選模式進化:慢流動庫存轉型
智慧旅遊金獎禧一國際有限公司解鎖中國市場商機
銀獎VERTRIQE LimitedADEST (AI-Blockchain Drive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銅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警務處 /
香港千帆科技有限公司
離場易
優異證書優思域酒店方案有限公司AI 酒店助手

GS1 HK 總裁林潔貽在頒獎禮上表示,今屆優勝者來自多個界別,樂見業界把握機遇創新求變 。她指出,這些跨界合作拓展了技術應用的界限,為行業帶來創新示範,協會將繼續與各界推動香港邁向國際創科中心 。

您的支持,是我們維持運作的 CPU —— 邀請您加入 PCM x ZCOPE 贊助計劃!

在瞬息萬變的科技世界中,要緊貼步伐, 將最新最貼市的科技資訊帶給讀者,一直是《PCM》己任。《PCM》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提供最專業的硬體評測、最尖端的技術分析和最深入的市場見解,為您在數位時代中導航。

然而,自我們獨立營運以來,需要持續進行資源密集報導和採購測試設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投入。自從印刷版《PCM》停運以後,所有收入來自廣告,在現時的經濟環境和消費市場變的低迷之下,各項的廣告收入都有收縮情況,縱然我們不斷調節編採流程,善用 AI 技術提升效率。但基本的營運成本,仍然不低。

現在,我們邀請您以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成為我們持續運作的關鍵支持者。我們正式啟動 Buy Me a Coffee 贊助計劃,讓您能輕鬆地為我們的編輯團隊「買一粒 CPU」,確保我們能夠繼續為您提供高品質的科技內容。

【我們提供的價值:超越內容的連接】

您的支持不僅是金錢,更是對 本地中文科技傳媒 的認可。我們為不同需求的支持者設計了 2 個彈性的選擇:

1. 單次支持:【一粒 CPU】(HK$40 / 次)

    ◦ 這是一次性的感謝。您隨手的一杯「咖啡」(或 PCM 的「CPU」),能立即資助我們當天的最新報導。

2. 月費會籍:(HK$40 / 月)

    ◦ PLAY.IT 網購優惠:會員可以每月收到 PlayIT.hk 網購優惠碼,用特惠價錢買到最新最實用的科技潮物。

    ◦ 會員活動:會員可優先參加 PCM 舉辦的科技產品試玩活動.

【為什麼現在需要您的支持?】

我們不會將所有內容鎖在付費牆後,因為我們深信優質的公共服務型科技報導應該被大眾接觸。但就像任何專注於專業知識的團隊一樣,我們需要穩定的經常性收入(recurring income)才能生存。

您的每月會籍,將幫助我們:

• 購買和測試最新的高階硬體設備。

• 進行耗時數週甚至數月的深度專題。

• 讓我們能夠持續提供公正、不受廣告利益影響的獨立聲音。

從情感支持到交易價值:雖然您最初的加入可能是為了支持我們的使命,但我們保證,通過獨家科技新聞報道和深度分析,您的續訂將始終獲得持續的實際價值

點擊下方按鈕,加入 PCM x ZCOPE 贊助計劃,為獨立科技報導供電!

有望解決續航焦慮 全球首款半固態電池電動車 MG4 有機在港推出?

現正舉行的「廣州車展」的確出現不少新車,但撇除內飾和各自的智能系統,其實各家品牌的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技術也是大同小異,要不是磷酸鐵鋰,就是三元鋰電池。不過有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店,就率先帶來更加安全,有望解決續航焦慮的全球首款採用半固態電池電動車⋯⋯

全球首款採用半固態電池電動車 MG4
全球首款採用半固態電池的電動車 MG4 在廣州車展中亮相。

MG 原本是英國的經典百年汽車品牌,後來輾轉被中國上汽集團收購,近年 MG 也先後推出好幾款電動車,而且在歐洲獲得空前成功。即將推出的新版 MG4 即是 2023 年國內版 「MG 木蘭」的改版,新型號主要是針對車內的設備進行升級,而頂配版因為採用半固態電池而成為市場焦點。

新車的內飾和設備比目前港版的 MG4 升級不少
新車的內飾和設備比目前港版的 MG4 升級不少。
MG4 繼續起用英國的汽車設計團隊,所以設計上也帶點英國元素
MG4 繼續起用英國的汽車設計團隊,所以設計上也帶點英式元素。
車頭的車標也用上 LED 燈,晚上出行會更有效果。
車頭的車標也用上 LED 燈,晚上出行會更有效果。

目前電動車所使用的動力電池,無論是磷酸鐵鋰,還是三元鋰電池,裡面有相當比例是電池液。所以在遭到撞擊、刺穿後,電池的絕緣結構遭到破壞,造成電池液洩漏造成短路並起火。

根據 MG 官方解釋,他們採用清陶能源研發的半固態動力電池,整個電池內的電池液比例大約只佔 3% 左右,所以即使遭到多面重擊、千度高溫火燒及貫穿測試,電池也不會出現熱失控及起火。更重要是半固態動力電池擁有高度耐寒的特性,在嚴冬環境下,電池的效能也不會暴跌。

根據 MG 官方解釋,他們研發的半固態動力電池,整個電池內電池液的比例不到 5%,所以即使遭到多面重擊、千度高溫火燒及貫穿測試,電池也不會出現熱失控及起火。
根據 MG 官方解釋,他們研發的半固態動力電池,整個電池內電池液的比例不到 5%,所以即使遭到多面重擊、千度高溫火燒及貫穿測試,電池也不會出現熱失控及起火。

新版 MG4 半固態動力電版本,在國內售價僅 ¥9.9 萬人民幣,據香港代理的透露,這款新版 MG4 將會在歐洲及澳洲市場以 MG Urban 的名義推出,並有機會引進到香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