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2

不讓 HUAWEI 專美    Samsung Galazy Z TriFold 三摺手機亮相

三摺手機由 HUAWEI 遙遙領先推出了先後兩代  Mate XT,已經有一年多,而最先推出摺屏手機的 Samsung,卻遲遲未有三摺手機。市場一直傳出 Samsung 的三摺手機 Galaxy Z TriFold 差不多開發完成,結果在 28 日韓國首爾舉行的「 APEC 2025」 高峰會的一個同期活動「K-Tech Showcase」上, Samsung 就展示了 Galazy Z TriFold 的原型機。

今年 Samsung 推出的 Galaxy Z Fold7 的生產技術顯得有極大突破,不單機身明顯地變薄,摺屏手機最重要的多鉸鏈 OLED 造工也有相當明顯的改良。被視為 Galaxy Z TriFold 的推出作技術預演。而今次展出的 Galaxy Z TriFold 原型機,機身採用「G」型雙摺疊結構,和 HUAWEI Mate XT 的「Z」型結構不同。打開是一個約 10 吋大的平板電腦,而摺疊後的外部屏幕有 6.5 吋大,和 Galaxy Z Fold7 相當。

今次 Galaxy Z TriFold 和 Galaxy Z Fold7 一樣,屏幕上無明顯摺痕,打開中屏幕的右邊上方,有自拍鏡頭相機孔而非位於中央,外屏上方也一樣有自拍鏡頭。不過 Samsung 官方沒有公布有關手機規格的任何細節,只表示有機會即將發布。另一方面,有業界估計 Galaxy Z TriFold 售價約為 2,085 美元 (約港幣 $16,200),相信有唔少香港用家會接受一試。

2K 螢幕解像度已足夠? 劍橋大學研究指 4K、8K 無分別

到底電視和電腦顯示器的解像度多少才足夠?是否越高就越好?現今主流的電視機解像度都是以 4K 為主,但有研究指出,超過 2K 解像度,看起來其實分別不大。

據《The Gauardian Labs》報道,英國劍橋大學與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共同研究發現,對於普通大小的客廳而言,4K 和 8K 螢幕,與電腦顯示器以及筆記簿電腦常用的 2K 螢幕比較,沒有明顯優勢。這原因是與人們的眼睛對清晰度解讀有關。

研究的第一作者、劍橋大學的馬裡哈·阿什拉夫博士 (Dr Maliha Ashraf) 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文章,指出 「在一定的距離下,增加多少像素都沒用,甚至變成一種浪費,因為你的眼睛樓根本無法察覺得到。」

報告中,主要是研究人類眼晴對分辨率的極限,團隊使用一台 27 吋 4K 顯示器,安裝在一個可移動的籠子之中,可以靠近或遠離觀看,及以 18 個有正常視力或佩戴眼鏡後有正常視力的人士進行測試。 測試播放兩種類型的影像,一種是包含一個像素的黑白,紅綠,或黃紫垂直線條;另一種影像只是一塊普通的灰色板。然後,參與者會被要求指出哪些圖像包含這些線條。

測試以一隻 27 吋 4K 顯示器,調節到不同距離,讓參與者觀看指定影像。

研究人員發現,人眼能夠分辨的影像細節比人們的認知為多,雖然理論上人眼可以區分出「每度 60 像素 (PPD)」,但實際人眼直視的灰階影像,平均解析度有 94 PPD,而紅色和綠色圖案的平均解析度為 89 PPD,黃色和紫色圖案的平均解析度則較低,為 53 PPD。

另一個實驗中,12 名參與者分別在黑色背景上看到白色文本,距離也各有不同,並被要求指出文本何時看起來與清晰文本一樣清楚。

按研究結果,建議屏幕大小,與觀看距離,決定電視或顯示器的解像度,一般而言,常見的 65 吋 4K電視,適合 2 -3 米覲看距離使用,但如果同樣距離,觀看 44 吋屏幕的話,4K還 是 2.5K 解像度的分別難以用肉眼分辨。而 27 吋顯示器,如果一般在書桌上使用,0.7- 1 米距離,用上 4K 甚至 5K 顯示器也不為過。

兩項研究的結論發現,人類眼睛的辨析度雖然比以往的認知高,但也有一定極限,多於 100 PPD 基本上就看不到分別,這與屏幕尺吋、解像度,以及觀看距離成正比的變化,觀看距離越短、屏幕越細,就越不用追求高解像度。

劍橋大學的網頁上,還有為今次研究開發了一個免費的 PPD計算器,大家可以在購買電視或顯示器前,計算一下最適合自己的解像度。

按此連結: 劍橋大學屏幕解像度計算器

AR 鏡片實時顯示資訊 + AI 助手 支援廣東話的 Rokid 智能眼鏡正式開售

可能好多人都知道 Meta 推出的智能眼鏡,不話香港無得買,又唔支援廣東話,而最近 AR 眼鏡品牌 Rokid(樂奇)正式在香港開售,作為一款結合了 AI 與 AR 應用的眼鏡,Rokid Glasses 又有那些功能?

Rokid Glasses 智能眼鏡採用了 Qualcomm Snapdragon AR1+ Gen 1 晶片,提供必要的運算能力,眼鏡左方加入了 1200 萬像素高清攝影鏡頭,用戶可以通過按鍵或語音指令,從第一身視角進行拍攝照片或影片,作出即時記錄,提供到 Low-Light HDR 及 60fps 拍攝。眼鏡左右兩方方亦有揚聲器與用家溝通。

加入 1200 萬像素攝影鏡頭進行拍攝及錄影。
加入 1200 萬像素攝影鏡頭進行拍攝及錄影。
拍攝可作詳細控制。
拍攝可作詳細控制。
有戴眼鏡用可以去眼鏡瞓88 配以合適的鏡片應用在 Rokid上。
有戴眼鏡用可以去眼鏡瞓88 配以合適的鏡片應用在 Rokid上。

而眼鏡中的核心技術,是配備有全球最細 0.15cc 微型 LED 顯示,用以在透明鏡片上投射各種資訊,同戶仍可以同時觀看到眼鏡以外的正常景物。官方數據指其光波亮度高達 1,500 nits,令用戶在戶外都可以睇到投影資訊,用戶亦可根據光線調整亮度。

香港電訊個人業務行政總裁林國誠講解最新 Rokid Glasses,並於 2025 年 11 底前於1010 /csl 購買可享免費使用指定 AI 功能 2 年。
香港電訊個人業務行政總裁林國誠講解最新 Rokid Glasses,並於 2025 年 11 底前於1010 /csl 購買可享免費使用指定 AI 功能 2 年。

廣東話語音操作

Rokid Glasses 特別針對香港市場,提供廣東話語音操作,用戶只要講一句:「Hi RoKid」,就可以繼續用自然的講話方式,與 AI 助理互動,用家無需低頭查看手機,在智能眼鏡中直接呈現資訊,裝置亦可以讓用家接聽來電,搖頭作出拒接功能。

眼鏡最新功能一覽。
眼鏡最新功能一覽。

配合 Rokid 眼鏡智有專屬應用程式,用戶透過語音指令,在軟件上整合了多款 AI 模型,如 ChatGPT、DeepSeek 以及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為眼鏡賦予多項實用功能。如提供四大 AI 功能包括:語音助理、在眼鏡中投影提詞器、文字 / 語音翻譯及導航功能,另外亦會加入 AI 行事曆,未來提供 AI 支付 及 AI 轉寫能力。在即時翻譯上,Rokid Glasses 提供高達 89 種語言的即時翻譯,並會將翻譯結果顯示在眼鏡介面上,令到對外溝通過程更加順暢。

程式中可以查看跟 AI 溝通內容。
程式中可以查看跟 AI 溝通內容。

售價:$4,688

AI 時代開源提供安全平台 HKT、和記電訊奪 Red Hat 亞太區創新獎

Red Hat Summit: Connect Hong Kong 2025
Red Hat Summit: Connect Hong Kong 2025

開源解決方案供應商 Red Hat(紅帽)日前公布「2025 年亞太區創新獎」香港區的得獎名單,兩間電訊商:香港電訊 HKT 與及和記電訊分別奪得自動化和數碼轉型類別獎項,以表揚兩間機構以前瞻思維運用開源技術,推動創新及轉型。在 AI 時代為用戶提供 AI 應用,大力推動 AI 在香港普及。

Red Hat香港、台灣及澳門區域總經理 Peter Man 介紹今年亞太區創新獎以「解鎖未來潛能 (Unlock what's next)」為主題,共設有 5 個類別:數碼轉型、混合䨌基礎架構、雲原生開發、自動化和新增的人工智能與新興科技。
Red Hat香港、台灣及澳門區域總經理 Peter Man 介紹今年亞太區創新獎以「解鎖未來潛能 (Unlock what’s next)」為主題,共設有 5 個類別:數碼轉型、混合䨌基礎架構、雲原生開發、自動化和新增的人工智能與新興科技。

Red Hat 上星期在香港舉行 Red Hat Summit: Connect Hong Kong 2025 大會公布得獎名單。過去曾獲得這獎項的機構,包括機管局、國泰航空、東亞銀行、中信銀行(國際)、醫管局、AIA、FTLife 和賽馬會。而今年亞太區創新獎以「解鎖未來潛能 (Unlock what’s next)」為主題,共設有 5 個類別:數碼轉型、混合雲基礎架構、雲原生開發、自動化和新增的人工智能與新興科技。

左起:Red Hat 香港、台灣及澳門區域總經理 Peter Man;和記電訊(香港)有限公司技術及營運轉型總裁 Damien Leong;香港電訊集團資訊科技總監 Marcos Chow;Red Hat 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及總經理 Marjet Andriesse
左起:Red Hat 香港、台灣及澳門區域總經理 Peter Man;和記電訊(香港)有限公司技術及營運轉型總裁 Damien Leong;香港電訊集團資訊科技總監 Marcos Chow;Red Hat 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及總經理 Marjet Andriesse

據 Red Hat 香港、台灣及澳門區域總經理 Peter Man 表示,今年之所以選出兩間電訊機構獲獎,是因電訊公司業內競爭激烈,同時要面對很多市民,他們都很希望在現今 AI 時代能擔當重要角色。手機成為人們溝通的工具,電訊成為人與人交流的主要渠道。不少 AI 能帶給人們的增值好處,都能透過電訊業令用家感受得到,不少 AI 工具都是在手機上使用。因此 Red Hat 今年將兩個創新獎頒發給在這方面特別領先的機構,讓大家了解到香港電訊業一直走在尖端,為用戶提供 AI 應用,大大地推動 AI 在香港普及。

獲得數碼轉型類別創新獎的和記電訊(香港)有限公司與 Red Hat 合作,將其原有的基建轉型為以 Red Hat OpenShift 為基礎的原生雲及「一雲架構」,提升服務的靈活度,加快應用程式開發步伐,並透過整合多元系統簡化營運。透過將資源從傳統基建轉移到創新業務,正持續增強其市場競爭力,為未來虛擬化和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而在自動化類別獲獎的香港電訊 HKT 為持續推動創新及提升服務水平,推出一項在內部加強自動化的計劃。該計劃加快服務交付速度,縮短系統暫停運作時間,並提高生產力。透過將自動化融入核心營運,香港電訊進一步提升其可靠性及合規性,同時讓團隊為香港及其他地區的客戶提供更快速和一致的服務體驗。

在複雜國際形勢下 以開源技術打造安全 AI 平台

今時今日國際局勢愈來愈複雜,香港作為國家一部分,有責任保障國家安全,但要同時維持國際城市立場,面向國際,與世界連通。Peter 表示開源軟件正好發揮作用,為企業提供創新與創造最好方法以取得新科技。

在香港,超過一半機構在生成式 AI 上已作出很多投資,以提高員工生產力或提升客戶體驗。八成以上機構表明 2026 年會部署或測試的生成式 AI 應用。
在香港,超過一半機構在生成式 AI 上已作出很多投資,以提高員工生產力或提升客戶體驗。八成以上機構表明 2026 年會部署或測試的生成式 AI 應用。

據 Peter 表示,70% 以上亞太區機構準備在未來 18 個月部署代理式 AI (Agentic AI),比世界很多地方都領先。在香港,超過一半機構在生成式 AI 上已作出很多投資,以提高員工生產力或提升客戶體驗。八成以上機構表明 2026 年會部署或測試的生成式 AI 應用。

不過面對國際形勢轉變,明年 1 月 1 日香港開始推行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除了要保障政府部門內部的安全和穩定之外,公共事業機構亦需要跟隨指引,對系統設施進行保護措施,以防黑客入侵,維持持續營運。而 Red Hat 的角色就是希望幫助客戶打造一個安全的 AI 平台,同時也能應用到全球不同的技術。

Peter 講解數碼主權中三個重要範疇:數據主權、技術主權和營運主權。
Peter 講解數碼主權中三個重要範疇:數據主權、技術主權和營運主權。

Peter 表示近年 IT 界有個重要的名詞:數碼主權,當中有三個範疇對 IT 特別重要,分別是:

  1. 數據主權:指能否完全控制和保護自己的數據。包括數據放在甚麼地方、是否安全和是否能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
  2. 技術主權:指機構是否對所用的技術完全了解和完全受控。如果使用閉源軟件,裡面會存在木馬或間諜程式其實很難察覺。開源軟件的優勢是任何客戶都可以下載軟件的全部源碼來檢視其安全性,甚至自行組譯。開源可以保障所有客戶清楚了解自己在使用甚麼技術,軟件裡不會有隱蔽的程式。
  3. 營運主權:指能否在任何情況下繼續使用該軟件,在國家間互相制裁的情況下,不受被禁止使用關鍵軟件的風險所影響。相對於閉源軟件監察用戶使用權,開源軟件保障用戶使用權,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客戶都可無限制地繼續使用軟件。

Red Hat 的宗旨是打造既開放又安全的 AI 平台,100% 透明、保障使用和營運的主權,避免所有政治不穩定所帶來的危險因素。另一方面,現時有很多大數據模型雖然功能豐富,但其實用來訓練的數據以至訓練出來的模型都沒有受到監管,一旦出現問題,例如出現「AI 幻覺」產生不實的回應,對機構的商譽造成嚴重影響。

開源的優勢在於可選用不同的大語言模型,Red Hat 不單支援國外模型也支援國內如 DeepSeek、通義千問等,也會支持不同廠商的 GPU,包括正在對國內廠商的 GPU 進行驗證。不久大家就會見到一個中西合璧的 AI 平台,可以安全地使用 AI。希望客戶能有一個很安全的平台,免除不必要的擔心,選擇最合用的 AI 元件來打造自己的 AI 軟件堆疊。

Red Hat 目標是打造一個既開放又安全的 AI 平台,結合國內外各種語言模型、不同廠商的 GPU、混合雲和公共雲平台,100% 透明、保障使用和營運的主權,讓客戶能選擇最合用的 AI 元件來打造自己的 AI 軟件堆疊。
Red Hat 目標是打造一個既開放又安全的 AI 平台,結合國內外各種語言模型、不同廠商的 GPU、混合雲和公共雲平台,100% 透明、保障使用和營運的主權,讓客戶能選擇最合用的 AI 元件來打造自己的 AI 軟件堆疊。

NVIDIA 擲 10 億美元投資 Nokia 推動 6G 開發

NVIDIA 今星期在華盛頓特區舉辦 GTC 大會,行政總裁黃仁勳在主題演講上公佈,與 Nokia 達成策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 6G 的 AI 原生通訊網絡。NVIDIA 更擲出 10 億美元投資 Nokia,令後者在歐洲股市即時飇升 26%,創下單日最大升幅。

NVIDIA 今星期在華盛頓特區舉辦 GTC 大會,行政總裁黃仁勳在主題演講上公佈,與 Nokia 達成策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 6G 的 AI 原生通訊網絡

兩間公司的合作研發,以 NVIDIA 具備人工智能運算能力的 AI 原生 5G / 6G 無線接入網絡(AI-RAN),加快從 5G-A 轉型至下一代 6G 網絡。根據公告,Nokia 將推出基於 NVIDIA 平台的 AI-RAN 產品,NVIDIA 亦將提供 6G 就緒的加速運算平台 Aerial RAN Computer Pro(ARC-Pro),以協助營運商透話軟件升級,就可以從 5G-A 轉向下一代 6G 網絡。

Nokia 會將 5G 和 6G 軟件移植至 NVIDIA CUDA 與 ARC-Pro 平台,實現邊緣運算、基站與雲端之間的智能連接。兩間公司指出,AI 流量正迅速爆發,例如,ChatGPT 每週 8 億活躍使用者中,近 50% 透過移動裝置訪問該網站,其每月移動應用程式下載量超過 4,000 萬。預見到至 2030年,AI-RAN 市場累計規模或突破 2,000 億美元。

雙方共建的 AI-RAN 將在 2026 年起交由美國流動網絡營運商 T-Mobile 作測試,共同驗證 AI-RAN 方案在實際網絡環境的效能提升與能源效益。Nokia 強調,這次合作不單為提升連接速度,而是網絡由傳統連接裝置轉型為智能節點作部署。

消息公布後,NOKIA 在歐洲股價即時彈升,升幅達 26%。

NVIDIA 斥資 10 億美元投資 Nokia,後者將會發行 1.66 億新股,每股認購價定為 6.01 美元。完成增發股份後,NVIDIA 將會持有 2.9% 的 Nokia 股權。Nokia 表示,所得資金將用於加速研發 AI 網絡及企業一般用途。

Nokia 在過去十多年專注流動網絡基建設備業務,成電訊市場第二大,僅次於中國的華為。華為在 5G-A 網絡加入類似的 AI-RAN 技術,預計 6G 將會大規模採用。

OpenAI 重組架構 微軟持股 27% 帶動市值再升上4 兆美元

OpenAI 完成重組公司架構,確立由非牟利基金會控股的架構。早期投資者微軟在新架構持股約 27%,持股價值約 1,350 億美元,投資回報已超 10 倍。微軟股價因此獲追捧,公司股價升逾 2%,市值再次達 4 兆美元。

OpenAI 在官方網誌公佈重組,旗下的盈利業務改為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取名 OpenAI Group PBC。亦即經營 ChatGPT、API 的 AI 服務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為 ChatGPT Plus、Pro 等訂閱收費。

該盈利業務的股份,估值約 5,000 億美元,分別由非牟利機構 OpenAI Foundation、微軟和 OpenAI 員工持有。其中非牟利的 OpenAI Foundation 持有 26% 股權,估值約 1,300 億美元。微軟則持 27% 股權,按轉換攤薄計算,持股價值約為 1,350 億美元。餘下的 47% 股份由員工、前任員工和其他投資者擁有。

OpenAI 表示,重組後的架構可令公司保持技術創新的靈活度,同時確保非牟利的 OpenAI Foundation 能以股權回報資助公共及慈善項目。

OpenAI 由 Sam Altman、Elon Musk 等人在 2015 年成立,主張以非牟利形式研究安全的人工智能技術。不過 Elon Musk 在 2019 年離開,同時 OpenAI 成營利的立子公司 OpenAI LP,開始與微軟合作和獲得投資。多年來一直被 Elon Musk 追擊,指公司只顧賺錢而忘記初衷。

微軟被視為 OpenAI 重組的贏家之一,自 2019 年分多次投資投資,累計約 130 億美元,連同提供大量雲端運算資源。若以目前的 1,350 億美元市值計,換言之目前的投資回報已超過 10 倍。

微軟在新架構持股約 27%,持股價值約 1,350 億美元,投資回報已超 10 倍。微軟股價因此獲追捧,公司股價升逾 2%,市值再次達 4 兆美元。

OpenAI 與微軟的收益拆帳亦將會繼續維持,直至 OpenAI 成功開發通用人工智能(AGI)技術,並由獨立專家委員會核實。

微軟與 OpenAI 除了股權安排,還更改合作條款。過去 OpenAI 的運算基建優先採用微軟 Azure,新合作將刪去該條款。同時,OpenAI 向微軟採購總值約 2,500 億美元的雲端服務合約。OpenAI 早前分別向甲骨文、CoreWeave 等雲端公司簽下百億美元計合約。

線上百科全書開戰 Grokipedia 正式上線

Grokipedia
Grokipedia

Elon Musk 旗下 xAI 為對抗 Wikipedia 維基百科而開發的線上百科全書 Grokipedia,終於在香港時間 10 月 28 日上午正式上線,網址為 https://grokipedia.com,開站時有 88 萬多條英語條目。Elon Musk 在 X 中表示現時的 Grokipedia 為版本 0.1,到推出版本 1.0 時,會比 Wikipedia 好上十倍,但即使是 0.1 也較 Wikipedia 好。

Grokipedia 版本 0.1 版面非常簡潔,像 Google 搜尋一樣只有一行搜尋列,暗色調以星夜作背景,底部標示現時有 88 萬 5 千多條條目,全都是英語內容。而 Wikipedia 單是英語條目就有接近 707 萬條。
Grokipedia 版本 0.1 版面非常簡潔,像 Google 搜尋一樣只有一行搜尋列,暗色調以星夜作背景,底部標示現時有 88 萬 5 千多條條目,全都是英語內容。而 Wikipedia 單是英語條目就有接近 707 萬條。

Elon Musk 曾指維基百科存在嚴重偏見,由左翼分子維護。而 Grokipedia 平台就由 xAI 的聊天機器人 Grok 驅動,基於 xAI 的 Grok AI 模型,使用 Grok 的「合成修正」功能來糾正錯誤,允許實時更新,旨在利用 AI 生成和驗證知識內容,涵蓋廣泛主題,強調準確性和中立性。

Grokipedia 原定在 9 月底推出,不過後來 Elon Musk 表示需要更多時間來清理「宣傳」內容,將上線時間推遲到今天。期間網上曾出現偽冒網站

直至周末,以 Google 搜尋首條找到的會是偽冒網站; 而今天搜尋,首條內容則是 Wikipedia 有關 Grokipedia 的條目。
直至周末,以 Google 搜尋首條找到的會是偽冒網站; 而今天搜尋,首條內容則是 Wikipedia 有關 Grokipedia 的條目。

Elon Musk 表示 Grokipedia 是完全開源,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它來做任何事情。他在 Grokipedia 上線後表示,Grok 和 Grokipedia 的目標是真相。他表示他們永遠不會完美,但仍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Grokipedia 版本 0.1 版面非常簡潔,像 Google 搜尋一樣只有一行搜尋列,暗色調以星夜作背景,底部標示現時有 88 萬 5 千多條條目,全都是英語內容。

編輯嘗試以「PCMarket」來搜尋但沒有找到相關條目。而如果搜尋「Grokipedia」的話,所找到 8 條條目很多都是批評維基百科的,例如「對維基百科種族偏見的批評」、「對維基百科終結的預測」、「維基百科內容審核爭議」等。

以「PCMarket」來搜尋找不到相關條目。
以「PCMarket」來搜尋找不到相關條目。
搜尋「Grokipedia」的話,所找到 8 條條目很多都是批評維基百科的,例如「對維基百科種族偏見的批評」、「對維基百科終結的預測」、「維基百科內容審核爭議」等。
搜尋「Grokipedia」的話,所找到 8 條條目很多都是批評維基百科的,例如「對維基百科種族偏見的批評」、「對維基百科終結的預測」、「維基百科內容審核爭議」等。

可以要求 Grok 更改條目

點擊進入條目,首先會看到在標題上方標示了文章上次使用 Grok AI 來驗證事實的時間。Elon Musk 表示 Grok 為了生成這約一百萬篇文章耗費很多時間計算。現時的條目內容都沒有圖片,而文章底部也列出了文中內容的引用來源。值得留意是有些條目內容底部有標示文章內容引用自維基百科,但據 Elon Musk 表示這些條目都有經過 Grok 驗證事實。

現時內容都是英語,而且沒有圖片。
現時內容都是英語,而且沒有圖片。
標題上方會標示上次 AI 驗證事實的日期。
標題上方會標示上次 AI 驗證事實的日期。
有些條目引用自 Wikipedia,會在頁底標示引用。但 Elon Musk 表示文章會經過 Grok 驗證事實。
有些條目引用自 Wikipedia,會在頁底標示引用。但 Elon Musk 表示文章會經過 Grok 驗證事實。

Grokipedia 一個獨特功能是可以要求 Grok 對條目進行補充、修改甚至刪除,Grok 會判斷是否執行要求或者拒絕,如果拒絕會告訴用戶原因。

掌心大小流動播片 實測超迷你 Aurzen ZIP 投影器

今年初在 CES 展覽中見過一款由內地推出,設計相當搶眼的 Aurzen ZIP 超迷你投影機,最近開始引入本港,而今次終於有機會實際試用一下,對這款可接疊,一手掌握到的超迷你投影機來一次試用實測。

Aurzen ZIP 迷你投影機造型吸引,其體積只有掌心般的大小,並以三層如 Z 字型的摺疊設計,將投影機、喇叭和電池內置機身,機身總重量只有 280g,可以想像其輕便程度,用戶可以輕鬆帶到不同地方使用,例如家中房間、廚房、在辦公室可以當成簡報裝置,在戶外亦可以當成流影小影院。

機身細小一手可以輕鬆掌握。
機身細小一手可以輕鬆掌握。

另外,隨著短視頻內容盛行,Aurzen ZIP 的折疊設計,令到投影儀能夠輕鬆地旋轉作擺放,適應不同的內容,用戶可以垂直和全螢幕模式觀看 YouTube Shorts、Instagram Reels 等平台內容。

設有音量控制及實體電源按鈕。
設有音量控制及實體電源按鈕。
機頂有輕觸操作鍵。
機頂有輕觸操作鍵。

規格上,Aurzen ZIP 採用 DLP 顯示技術,提供 720p 解析度和 100 ANSI 流明亮度,從數值上大約可以了解,對於個人使用或小範圍的觀看,例如在完全黑暗的房間中使用,100 ANSI 流明可能夠用的。然而使用環境有光線干擾,或是需要投射較大的畫面,100 ANSI 流明將無法提供足夠的亮度。至於投射尺寸上,可以提供1.09:1 的投射比,意味著它能在相對短的距離內投射出較大的影像,以家中7 尺長的小型房間為例,就可以投射到出約 80 吋以上的 16:9 比例影像。

有兩種亮度調節。
有兩種亮度調節。
在房內觀看 Youtube 畫面可以接受。
在房內觀看 Youtube 畫面可以接受。
在房內簡單就可以播出 80 吋畫面。
在房內簡單就可以播出 80 吋畫面。
一轉機身擺放就可以適合手機比例的投影方式。
一轉機身擺放就可以適合手機比例的投影方式。
有光環境亮度稍有不足。
有光環境亮度稍有不足。

輕鬆分享投射

有別於傳統的投影儀設置,Aurzen ZIP 採用自動對焦技術,以自動調整焦距和垂直梯形校正,確保影像乎合比例及清晰度。至於輸出影像方面,用戶可以透過 Android、iOS、Windows 和 macOS 設備,以 Mirror 方式連接到投影機再投射出去,但機身並沒有提供有線連接,使用者如有需要可能要另購廠方 CastPlay 裝備去將 HDMI 輸出投射到投影機去。

用 iOS/ Android /PC/ Mac 可以直接投影。
用 iOS/ Android /PC/ Mac 可以直接投影。

至於音效方面,機身內置雙 1W 立體聲喇叭,輸出雖然不大,在小房間使用以簡便為主,仍是是以接受。至於假如要在戶外使用,或可能要滿足小團體分享的需要,在機中有內置藍牙 5.4 連接,讓音效外接其他藍牙喇叭以加強音效表現。

高亮模式下音量大約 50dB ,建議配藍牙耳機使用。

一小時績航力

電力方面,投影機內置 5000mAh 電池可支援約 90 分鐘的標準使用時間,由於投影機在運作時會產生相當熱力,廠方則表示風扇噪音控制在 Turbo 模式的不超過 35dB,以及 ECO 模式下的低至 28dB。

而在實際使用上,我們使用了 iPhone 將畫面投射至 Aurzen ZIP 輸出,以最光亮度情況下,可以用到 59 分鐘,對於想延長播放的話,可以接駁電源再邊充邊播。

Aurzen ZIP 設計上夠晒方便,有了它可以輕易在房中建立小影院、戶外露營又可以同朋友電影分享,雖然在亮度、噪音控制以做到更好,但它賣的是一步到位的使用體驗,一開即用簡單操作,家用、商用、戶外都用到,適合的場景相當多。

SPEC.

投影技術:DLP
亮度:100 ANSI
解像度:720p
喇叭:1Wx2
充電:USB Type-C
電池:5000mAh
藍牙:BT 5.4
體積:84x78x26mm
重量:280g
支援平台:iOS/Android/Windows/MacOS

售價:$3,250
網址:PlayIT.hk

iPhone 升級支援 aptX Adaptive?Sennheiser 旗艦級無線耳機 HDB 630

相信不少人都會用 Apple 的 iPhone 或 Samsung Galaxy 系列的手機,雖然兩者在效能和功能方面都相當出眾,但說到音樂播放方面,兩者在接連藍牙耳機時僅能支援 AAC 編碼,感覺有點美中不足。Sennheiser 發表全新的 HDB 630 無線耳機,強調以發燒級音質作賣點,耳機搭載一系列原音功能及先進調音技術,配合輕巧舒適的現代設計,更附送 BTD 700 藍牙適配器,讓手機及電腦都能支援 aptX Adaptive 高清音樂播放。

Sennheiser 發表全新的 HDB 630 無線耳機,強調以發燒級音質作賣點。
Sennheiser 發表全新的 HDB 630 無線耳機,強調以發燒級音質作賣點。
HDB 630 機身承襲 MOMEMTUM 4 的經典設計,並進一步強化其人體工學結構。
HDB 630 機身承襲 MOMEMTUM 4 的經典設計,並進一步強化其人體工學結構。

HDB 630 機身承襲 MOMEMTUM 4 的經典設計,並進一步強化其人體工學結構,加上個人化音效系統,無論使用有線或無線接連方式都能展現出眾的音色。而配合 USB-C 線接連,耳機更發揮 6-40kHz 的超寬闊頻響反應範圍。

HDB 630 採用密封式設計,配合自適應降噪功能,可將環境噪音壓低至耳語程度。
HDB 630 採用密封式設計,配合自適應降噪功能,可將環境噪音壓低至耳語程度。

HDB 630 採用密封式設計,配合自適應降噪功能,可將環境噪音壓低至耳語程度。內置咪高峰則可處理語音通話及透明聆聽模式,讓用家可隨時保持與外界的聯繫。其特製 42mm 動圈單元,由品牌位於愛爾蘭 Tullamore 廠房生產,並搭載多項專為呈現原音而設的聲學處理技術,為用戶帶來圓渾細膩的中音、人聲親暱傳神、節拍鮮明強勁,忠實還原錄音室的原始音色。此外,耳機頭帶由 IDEATEX 日本蛋白皮革製成,質感輕盈柔軟且舒適耐用。HDB 630 耳機附專用保護盒、USB Type-C 充電線、3.5 毫米耳機線、飛機耳機轉接器以及 USB Type-C 藍牙適配器。

HDB 630 耳機附專用保護盒、USB Type-C 充電線、3.5 毫米耳機線、飛機耳機轉接器以及 USB Type-C 藍牙適配器。
HDB 630 耳機附專用保護盒、USB Type-C 充電線、3.5 毫米耳機線、飛機耳機轉接器以及 USB Type-C 藍牙適配器。

HDB 630 會支援 aptX Adaptive 無線音樂編碼,而透過 USB Type-C 接口或耳機線,直接連接音源,更可支援高達 24-bit、96 kHz 的 Hi-Res Audio 播放。而附送的 BTD700 USB Type-C 適配器,可即時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相容的音訊來源升級為高解析度 aptX Adaptive。對於會使用 iPhone、Samsung Galaxy 系列手機、電腦來聽歌的朋友,會明顯感受到在音色的提升。

耳機還附一個 BTD700 USB Type-C 適配器,可即時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相容的音訊來源升級為高解析度 aptX Adaptive。
耳機還附一個 BTD700 USB Type-C 適配器,可即時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相容的音訊來源升級為高解析度 aptX Adaptive。
配合 BTD700 USB Type-C 適配器使用,對於會使用 iPhone、Samsung Galaxy 系列手機、電腦來聽歌的朋友,會明顯感受到音色的提升。
配合 BTD700 USB Type-C 適配器使用,對於會使用 iPhone、Samsung Galaxy 系列手機、電腦來聽歌的朋友,會明顯感受到音色的提升。

HDB 630 耳機同樣支援 Smart Control Plus 手機應用程式,預設多個音樂類型及五頻段均衡器模式。而 HDB 630 支援 Sennheiser 另一旗艦型號 HE 1 的 Crossfeed(交叉饋送)功能,原理是將左右聲道的複製出來,並傳送到另一聲道中,這樣的設計,能減少左右聲道的分離感,讓耳機的聽感,更接近使用喇叭外放的效果,對左右聲道極端分離的混音尤其有效,避免因長時間聆聽而造成聽覺疲勞。

接連 Android 手機,可直接支援 aptX Adaptive
接連 Android 手機,可直接支援 aptX Adaptive。
HDB 630 支援 Sennheiser 另一旗艦型號 HE 1 的 Crossfeed(交叉饋送)功能,原理是將左右聲道的複製出來,並傳送到另一聲道中,這樣的設計,能減少左右聲道的分離感,讓耳機的聽感,更接近使用喇叭外放的效果。
HDB 630 支援 Sennheiser 另一旗艦型號 HE 1 的 Crossfeed(交叉饋送)功能,原理是將左右聲道的複製出來,並傳送到另一聲道中,這樣的設計,能減少左右聲道的分離感,讓耳機的聽感,更接近使用喇叭外放的效果。
我們以 iPhone 17 Pro 分別以藍牙、BTD 700 藍牙適配器和 USB 線連接 HDB 630 來進行試聽。並分別播放日本男子組合 Chemistry 的《Merry Go Round》,還有教主西川貴教 x ASCA 的《天秤》。
我們以 iPhone 17 Pro 分別以藍牙、BTD 700 藍牙適配器和 USB 線連接 HDB 630 來進行試聽。並分別播放日本男子組合 Chemistry 的《Merry Go Round》,還有教主西川貴教 x ASCA 的《天秤》。

我們以 iPhone 17 Pro 分別以藍牙、BTD 700 藍牙適配器和 USB 線連接 HDB 630 來進行試聽。並分別播放日本男子組合 Chemistry 的《Merry Go Round》,還有教主西川貴教 x ASCA 的《天秤》。可以感受到,在單單使用藍牙接連下,雖然在 HDB 630 的演譯下音色表現已相當出眾,但由於 iPhone 只能提供 AAC,層次感和細節難免有點不足。而透過 BTD 700 的幫助下,使用 aptX-Adaptive 來聽,音樂的數據量明顯增多,音樂的層次感和細節明顯變豐富了,特別一些已往「不起眼」低音結他部分也增強了不少。至於使用有線接連,會聽得出到音色和更細膩細緻,高音部分會更通透。

HDB 630 的電池續航力高達 60 小時,更支援快速充電,只需快充10分鐘,即可播放 7 小時音樂,是你日常出行的聽歌好拍檔。

發售資訊 HDB 630 現於指定的 Sennheiser 零售商、sennheiser-hearing.com 及 HKTVmall 有售,建議零售價為HK$4,199。

Sennheiser HDB 630 產品規格

  • 藍牙 : 5.2
  • 單元 : 42mm 動圈單元
  • 頻響反應 : USB:6Hz 至 40 KHz,類比和藍牙:6Hz – 22kHz
  • 阻抗 : 480Ω
  • 聲壓級 : 105dB (1kHz / 0dBFS)
  • 總諧波失真 : <0.2% (1 kHz / 100 dB SPL)
  • 無線音樂編碼 : aptX-Adaptive, aptX HD, aptX, AAC, SBC
  • 其他功能 : Smart Control Plus 、自適應降噪、抗風噪、交叉饋送
  • 重量 : 311g(不連線材)
  • 售價 : HK$4,199
  • 查詢 : Sennheiser HK


傳 Apple 與 SpaceX 合作 iPhone 18 Pro 將支援 5G 衛星網絡

引述《The Information》的消息稱,Apple 計劃最快在 2026 年,於新一代 iPhone 18 Pro 系列機型中導入 5G 衛星網路功能,讓 iPhone 可不依賴地面基地台就能接連衛星網絡,而主要的合作商更包括 SpaceX。

《The Information》報導指出,Apple 於 iPhone 13 系列加入衛星通訊功能,但目前主要是針對偏遠地區救援的需要。 而下一代 iPhone 18 ,將能突破傳統地面流動網路連接方式,實現真正的衛星網路上網體驗。若一切順利,iPhone 18 Pro、iPhone 18 Pro Max 以及傳聞已久的 iPhone 摺疊屏機種,將成為首波支援「5G 衛星網路」功能的 iPhone,至於標準版的 iPhone 18 會延後到在 2027 年第一季才會推出。

現時 iPhone 的衛星通訊主要作救求用途。
現時 iPhone 的衛星通訊主要作救求用途。

不過,儘管 iPhone 18 Pro 有這樣的功能,但也不代表大家可以即時使用到,因為目前市面上仍未有任何一家電訊商,可直接提供智能手機使用完整的 5G 衛星網路。

目前為止,衛星網絡服務商 Globalstar 一直為 iPhone 提供衛星功能,不過說到要發展 5G 衛星網絡,從技術、網絡規模和覆蓋範圍來看,SpaceX 的 Starlink 衛星系統都是無人能及的。問題在於各國政府及電訊商是否願意跟 Elon Musk 合作,使用 SpaceX 的技術去實現 5G 衛星網絡呢?而相關的服務要甚麼時候才推出呢?

現時有能力提供衛星接入 5G 網絡服務的供應商,相信只有 SpaceX 的 Starlink。
現時有能力提供衛星接入 5G 網絡服務的供應商,相信只有 SpaceX 的 Star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