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收視率以外的統計

    Eric Chong
    Eric Chong
    商業・科技・創業・編輯

    話題電視劇《 IT 狗》剛播完,單單看網絡上的討論都知劇集大獲好評。執筆時未有收視結果,相信應該報捷。收視率過去一直是量度電視節目受歡迎程度的方式,近年卻被觀眾和商戶忽略,大概是慣性收視未能反映實際的評價。其實,用社交聆聽 (social listening) 或會更貼近民情。

    《 IT 狗》選用香港創業圈子做主題,情節和人物設定都參考本地社群近十年發生的大事。如咖啡機兄弟的眾籌騙局、大陸互聯網巨頭盜取香港創業公司意念等,「抽水」味甚濃。劇集又有「星之子 Tony 」角色及曾俊華客串等,令業內人看得夠親切。加上創作出「披皮」、「大台理論」等,都令人發笑。

    收視率不反映實況

    此劇的收視調查,第二星期 4.6 點,觀眾人數約 29 萬。即使在 1 月 26 日晚節目播映後,演員跟導演在 Facebook 開直播亦有逾萬人收看。相比同一時段,其他電視台的收視有 20.4 點,但從身邊朋友和網絡的討論熱烈程度,似乎收視率不足以反映實況。

    要知道,收視率只不過是社會研究和市場調查的方式之一,主要量度有多少人收看節目。香港的收視調查在 2018 年起,改由香港電視觀眾收視調查創辦委員會委託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去做,分家中觀看和網上觀看兩類,抽樣在 1,000 個家庭安裝記錄儀,記錄劇集觀看數據。這 1,000 個記錄去代表全香港觀眾的選擇。

    社交聆聽另一發現

    既然收視數字不足反映,便嘗試用社交聆聽工具。博客凌影用 Soda Insight 分析《 IT 狗》的社交討論, 追蹤在 1 月 20 日至 26 日的 Facebook 、 Instagram 、網上論壇等數據,發現此劇的熱度約 2 萬,屬 ViuTV 熱門節目水平,但又未到全民關注的程度。特點是討論數據起落大,尤其觀眾在網上討論即日劇情,而且討論熱度一浪比一浪高。由於分析當刻正在熱播,按走勢估計成績應該不錯。不過,他的分析提醒,這種聲浪只留在回音壁內,暫時未能傳開或未傳到太遠。

    這正是社交平台和網上討論區的特點,演算法將社會分割成很多圈子,之間互不交疊,討論只限圈子之內。大家看完《 IT 狗》在網上討論劇情很過癮,其實傳達範圍有限,除非熱度夠高方可衝破回音壁。這亦是 ViuTV 進一步發展市場的關鍵。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