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如何解讀市場調查報告

    方 保僑
    方 保僑
    於 IT 及電子消費品市場工作超過二十年,創辦多個業界組職及為多個非營利機構擔任委員及提供專業意見。

    我們經常會在報章上看到一些市場調查報告,例如早前 Canalys 公布了 2021 年第三季的全球手機出貨量報告。鑑於晶片短缺的緣故,全球手機出貨量下跌 6% ,高踞榜首的是市場佔有率 23% 的三星;第二位是剛在第三季尾推出 iPhone 13 的蘋果,市佔率達 15% ;緊隨其後的是全球出貨量全面上升的小米,市佔率與蘋果只是相差 1% ,達 14% ;第四及第五位分別是 vivo 及 OPPO ,賽果看似非常「正路」,但是業內人士又怎樣解讀這些調查報告?

    以手機調查報告來說,市場上就有不同的研究機構正在同步進行,包括 GfK (德國)、 IDC (美國),及近年較為活躍的 Canalys (美國),這些市場調查公司收集數據的方法亦大相徑庭,除了會向手機生產商、代理、電訊商、零售商等收集資料外,部分市場調查公司更會派出市場調查員,在各零售點進行調查,用作核實數據之用。但大家要知道,除非這個手機生態鏈內的機構,會參與相關的市場調查,否則他們並不一定會提供任何數據,至於提供數據的準確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而且這些市場調查報告,其實索價不菲,所以並不是所有機構都會參與調查。

    我不打算在這裡詳細拆解這些調查報告的準確性,只是想告訴大家,當看見這些調查報告的時候,亦需要小心解讀,例如每年第一季很多手機廠商都會推出新手機,市場份額自然會有所改變;第二季一般來說手機市場都較為淡靜;第三季會再有新產品推出,加上暑假的緣故,一般手機銷量也會回升;但每年第三季尾都是蘋果推出新 iPhone 的時候,大家便會在第四季明顯見到 iPhone 的銷量一枝獨秀,直到聖誕時整個市場的銷路便會再抽升等。

    再者,大家看到的市場調查報告,只是基於出貨量而得出的排名,如果排名是根據手機出貨的營業額,排名便可能有所改變,例如三星手機價格分別由 $1,000 到超過 $10,000 都有,而蘋果的手機就由 $8,000 至超過 $10,000 ,小米則由 $800 至 $5,000 不等,而且不同牌子在不同檔次的銷售能力亦不一樣,總銷售額的排名當然與出貨量的排名有所分別。所以大家在參考這些市場調查報告的時候,切忌「一本通書看到老」。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