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48

傳 Apple TV 4K 新版年底推出  5 大升級位率先睇

全新 Apple TV 4K 登場

網傳 Apple 將於今年推出新一代的 Apple TV 4K,新機將更著重遊戲體驗的改進,與及更完善的智能家居功能,當然在硬件及功能上也會作出升級,現在先為大家介紹一下。

目前的 Apple TV 4K 於 2022 年推出,事隔 3 年作升級也很合理。

1. 升級處理器

目前 Apple TV 4K 採用的是 iPhone 13 同級的 A15 晶片。據傳新機或會改用 A16 或 A17 Pro 處理器,並會加入 Apple 自家開發的通訊晶片,相信會令操作更順暢,apps 載入速度會更快。

2. 支援 Wi-Fi 6E 與藍牙 5.3

從供應鏈的消息估計,新的 Apple TV 4K 將升級到 Wi-Fi 6E,而藍牙傳輸亦由之前藍牙 5.0 升級到 5.3,意味在連接控制器或耳機等配件時,可改善傳輸距離和穩定性。

3. 更聰明的 Siri

雖然 Apple TV 4K 未必能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但在新處理器及 tvOS 的幫助下,相信 Siri 可望會更聰明,甚至可在裝置上進行 AI 處理,懂得分析用家的喜好,建議更適合的內容提供給用家。

4. 更好的遊戲體驗

Apple Arcade 是 Apple 在外國推出的遊戲訂閱服務,和 Microsoft 的 Xbox Game Pass 一樣,只要一個月費就能下載遊玩不同的作品,並可在包括 iPhone、iPad、Mac 及 Apple TV 4K 等裝置上使用。新版 Apple TV 會在遊戲畫面處理及連接遊戲控制器方面作出改良,以滿足玩家的需要。

5. 更聰明的智能家居中樞

智能家居將會是今年 WWDC 的重點,特別是 iOS 19 將針對 HomeKit 作出大革新。而新的 Apple TV 4K 將扮演 HomeKit 集線器的角色,透過 Thread 和 Matter 通訊協定的支援,協助管理不同的智能家居裝置。

至於售價方面,目前 Apple TV 4K(Gen 3rd)的售價為 HK$1,049 起,估計新版本的售價會略為調升,售價約為 HK$1,299 起。

ZCOPE》最新影片

《Google Play Games》PC 正式版即將推出 Windows 玩到 Android 手遊

2025 遊戲開發者大會 GDC 將於下星期舉行,Google 宣佈 PC 版《Google Play Games》將於今年正式推出,未來所有 Android 手機遊戲,將預設可在 PC 版《Google Play Games》上執行。Google 亦透露將會跟各電腦廠商合作,讓《Google Play Games》內建於 Windows 開始選單,讓玩家可直接存取遊戲。

PC 版的《Google Play Games》最初於 2022 年開始進行測試(目前仍然是測試階段),讓 Android 手機遊戲可以在 Windows 環境下執行。除了 Android 手遊,Google 現在也積極發展自家的 PC 遊戲作品,目前已經有超過 50 款作品。Google 表示,過去開發者需要主動申請將遊戲放到 PC 版《Google Play Games》,而在新措施下,所有遊戲將會自動加入《Google Play Games》,並可在 Windows PC 上使用。 

未來《Google Play Games》會加入一系列新功能,包括新增側邊欄,可快速調整遊戲設定等。Google 預計 PC 版《Google Play Games》將於今年正式推出。

ZCOPE》最新影片

唔怕雞同鴨講 傳 iOS 19 為 AirPods 加入即時翻譯功能

Apple 將於 6 月舉行的 WWDC 開發者大會中發表各裝置的新系統,其中最受矚目的當然是 iOS 19 及 iPadOS 19。據消息指,Apple 將針對 iOS、iPadOS 及 macOS 的用戶介面進行重新設計,這將是自 2013 年 iOS 7 推出以來,最大規模的改版。而彭博方面亦指,今次的 iOS 19 還將為 AirPods 帶來目前流行的即時翻譯功能。

在耳機加入即時翻譯技術,讓說著不同語言的兩個人面對面聊天時,可透過耳機進行即時翻譯,打破語言隔閡。

在耳機加入即時翻譯技術,讓說著不同語言的兩個人面對面聊天時,可透過耳機進行即時翻譯,打破語言隔閡。但其實即時翻譯耳機並非新玩意,包括 Google、Samsung 及 Honor 推出的耳機產品都加入類似功能,中國內地也有多款支援即時翻譯功能的無線耳機已在歐美市場熱賣。當然以 Apple 的技術,是否做到更流暢、更低延遲的即時翻譯,仍值得大家期待的。

即時翻譯功能可能會在傳聞中的 AirPods Pro 3 率先使用。
即時翻譯功能可能會在傳聞中的 AirPods Pro 3 率先使用。

不過新功能是否只會在傳聞中的 AirPods Pro 3 率先使用,又會否下放到 AirPods Pro 2 及 AirPod 3 上使用,相信要留待 Apple 的正式公佈。

ZCOPE》最新影片

iPhone 16e 藍牙音訊或出現斷線和卡頓問體 

Apple 的 iPhone 16e 正式開賣不久,就被用家發現新機的藍牙傳輸可能會出現斷線和卡頓問題,即使更新至 iOS 最新版本依然無法解決,讓人懷疑是否跟 Apple 自家的 C1 通訊晶片有關。

Apple 的 iPhone 16e 正式開賣不久,就被用家發現新機的藍牙傳輸可能會出現斷線和卡頓問題
Apple 的 iPhone 16e 正式開賣不久,就被用家發現新機的藍牙傳輸可能會出現斷線和卡頓問題

引述,MacRumors 的報導,包括在 Apple 官方論壇、Reddit 與 X 上,都有不少用戶表示 iPhone 16e 存在藍牙音訊連接的問體,例如每次通過藍牙連線任何設備,聲音都會停頓一秒,隨後才恢復正常播放。特別是如果 16e 手機,會同時有連接智能戒指、智慧腕錶等產品一同使用時,音樂播放就可能出現斷線和卡頓的情況,但只要關閉智能戒指/腕錶的背景應用程式,音訊播放就能恢復正常。

Apple 方面目前還未就有關情況作出回應,不過有 16e 用家指即使升級至 iOS 18.3.2 版本,藍牙連接問題依然存在,希望 Apple 能在 iOS 18.4 修正相關問題。

ZCOPE》最新影片

英特爾高層愛回巢 前董事、晶片創投教父陳立武出任新 CEO

Intel-Lip-Bu-Tan-CEO

英特爾(Intel)前任行政總裁 Pat Gelsinger 去年 12 月初「被退休」,此職位終於有新任命,由有「晶片創投教父」之稱的陳立武(Lip-Bu Tan)出任。陳立武原本是英特爾董事會成員,去年 8 月傳出跟 Pat Gelsinger 不和而請辭,僅半年多「回巢」掌管英特爾,成為該公司七年內第四位 CEO。他的首要任務是解決保留代工業務的轉型難題,帶領昔日晶片巨頭走出艱難時期。

Pat Gelsinger 與陳立武同樣是回歸英特爾出任行政總裁,前者由 CTO 變 CEO,後者則由董事變身 CEO。陳立武在 2022 年被任命為英特爾董事會成員。該公司董事會期待透過他的人脈實行恢復全球領先晶片製造的地位。翌年,他更擴大職責,包括監督代工業務。不過,有消息指陳立武與 Pat Gelsinger 存在分歧,在 2024 年 8 月辭去董事職位。如今,陳立武在 3 月 18 日接任行政總裁正式「回巢」,亦會重新加入董事會。

成立華登國際投資晶片業

今年 65 歲、來自馬來西亞的陳立武,在半導體業界享負盛名,被喻為「晶片創投教父」,在 2022 年獲半導體產業協會(SIA)頒最高榮譽的 Robert N. Noyce 大獎。

他在新加坡長大,曾在南洋理工大學攻讀物理學,之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核子工程碩士,以及三藩市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離開校園之後曾在能源公司 EDS Nuclear 和 ECHO Energy 任職。至 1987 年另起爐灶創立投資公司 Walden Catalyst Ventures 和出任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董事長,開始踏足半導體市場。

華登國際主要投資晶片、代替能源等創業公司,曾投資過不少知名公司,包括安霸(Ambarella)、Creative Technology、S3 Graphics 等。2021 年獲《福布斯》稱為亞洲創投先驅。

不過,有美國傳媒指,華登國際亦是中國晶片生產商中芯國際的早期投資者,合共投資逾 5,000 萬美元。《華爾街日報》在 2021 年曾披露,華登國際在 2017 年至 2020 年期間至少向中國晶片公司投資 25 次,包括被制裁的公司,佔同期美國創投對中國半導體投資的 40% 以上。這令華登國際面臨美國國會的國家安全風險審查。

掌管 EDA 大廠——益華電腦

陳立武除了投資晶片公司,也曾一手撐起晶片設計軟件大廠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 Systems)。他在 2004 年起任公司董事會成員,2008 年成為聯合行政總裁,在 2009 年至 2021 年更單飛任行政總裁,期間推動以客戶為中心的文化轉型,令公司收入增加一倍多,股價大升 44 倍。其後轉任董事長至 2023 年。

益華電腦從事晶片設計自動化方案(EDA),目前與對手 Synopsys 主導市場。集成電路趨向精密而複雜,EDA 是半導體的基礎架構,工程師用這類軟件設計晶片藍圖,排列以百億計電晶體和連接線。

出任英特爾董事跟 Pat Gelsinger 鬧不和

陳立武在業界已建立牢固的地位,並在 2022 年被召入英特爾任董事會成員,卻因為人力資源架構、規避風險文化及落後的 AI 策略等跟 Pat Gelsinger 意見不合,最後在 2024 年 8 月請辭。反之, Pat Gelsinger 因公司業績持續虧損,同年 12 月初突然以「退休」理由辭任行政總裁。如今陳立武重新加入,易位而處,如何重振英特爾可能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大挑戰。

英特爾近年發展混亂,包括銷售暴挫、AI 市場失利、晶圓代工業務連年虧損等。英特爾在過去七年已更換四位 CEO,包括 2018 年因辦公室戀情離職的 Brian Krzanich、2019 年由財務總監升任為 CEO 的 Bob Swan、2021 年回歸的 Pat Gelsinger。

強調不分拆晶圓代工

面對沒有起色的業績,投資者早前已公開施壓,要求英特爾分拆晶圓代工業務削減成本。不過,陳立武在公布任命之後向英特爾員工發信,強調不會分拆公司。他在信中提到,共同努力重塑英特爾成為世界一流製造商的地位,包括世界級晶圓代工廠(Foundry),並為客戶帶來前所未有的滿意度。

換言之,陳文武繼續執行 Pat Gelsinger 的 IDM 2.0 策略,同時改革內部文化。台灣傳媒引用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的評論,認為陳文武的內部文化改革可能仿效台積電以客戶為上,預計先改革中級管理層。

投資者對陳文武上任持正面反應,英特爾股價在開市前跳升逾一成,3 月 13 日的交易時段曾升 16%。

ZCOPE》最新影片

人工智能 vs 知識產權.衝擊與挑戰

人工智能(AI)的迅猛發展,正在深刻改變知識產權(IP)的格局。從 AI 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到專利申請的法律爭議,再到數據使用的合法性⋯⋯這些問題挑戰著傳統的知識產權框架。以下將結合實際案例與例子,深入探討 AI 對知識產權的衝擊及其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AI 生成內容(如文字、圖片、音樂等)是否享有著作權,以及這些作品應歸屬於誰, 是目前知識產權領域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根據現行法律,要擁有著作權,通常要求創作者具備人類身份,但 AI 生成作品日益普及,使得這一標準受到挑戰,例如 OpenAI 的 ChatGPT 和 DALL·E 等生成式 AI 工具,可以在幾秒內創造出高質量的文章或藝術作品,但這些作品是否受到版權保護?仍然存在法律上的灰色地帶。

非人類創作不受版權保護

一個典型案例是「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拒絕了由 AI 系統創作的一幅名為《A Recent Entrance to Paradise》的藝術作品申請版權,理由是該作品並非由人類創作。同時,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地,也出現了類似爭議。這些案例顯示,目前全球大多數國家的法律尚未準備好處理 AI 生成內容的版權問題。

此外,AI 生成內容可能被濫用,例如有些人利用 AI 大規模生成文章或圖片,將其冒充為原創作品出售或發布,從而損害了真正創作者的利益。這種情況進一步突顯了為 AI 生成內容建立明確版權規則的重要性。

AI 在技術創新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但也引發了專利申請中的新問題。傳統專利法要求發明者必須是自然人,而 AI 生成的技術發明是否符合專利申請資格成為一個爭議點,例如在 2019 年,由斯蒂芬.泰勒博士開發的 AI 系統 「DABUS」,設計了一種新型食品容器和閃光燈裝置,並以「DABUS」名義向多個國家申請專利;然而,美國、歐盟和英國等地均拒絕授予專利,理由是發明者必須是人類。

這一案例反映出現行專利法對 AI 參與技術創新的適應性不足。同時,企業也面臨著如何界定人類與 AI 在共同創作中的貢獻比例的困難,例如如果一位工程師僅提供了初步指導,而大部分創新內容由 AI 完成, 那麼專利應該歸屬於誰?這些問題需要法律進一步明確規範。

AI 對現有內容版權威脅

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的進步,品牌保護面臨新的挑戰,例如有人利用 AI 工具模仿知名品牌設計商標或廣告,以混淆消費者視聽並牟取非法利益。在 2023 年,一家名為「The AI Trademark」的公司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設計了一系列商標,其中部分圖案被指與現有品牌過於相似,引發了侵權訴訟。

此外,Deepfake 技術也對品牌形象構成威脅,例如有不法分子利用 Deepfake 技術偽造名人或企業代言人的聲音和影像,用於非法宣傳產品或服務。這不僅損害了品牌聲譽,也讓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因此,如何利用法律手段加強商標及品牌形象保護成為當務之急。

AI 模型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大量數據,而這些數據往往來自互聯網上的公開內容,例如文章、圖片和音樂;然而,未經授權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數據可能構成侵權,例如 Stability AI(一家提供圖像生成工具 Stable Diffusion 的公司)因涉嫌使用未經授權的藝術家作品來訓練其模型,在 2023 年遭到多位藝術家的集體訴訟。

此外, 算法本身是否應受到知識產權保護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一些觀點認為,算法是技術創新的核心,因此應受到專利或版權保護;但也有人擔心過度保護,會阻礙技術共享與進步。因此在數據使用和算法保護之間找到平衡至關重要。

用 AI 箝制 AI

儘管存在挑戰,人工智能也為知識產權保護帶來了積極影響,例如許多企業已經開始使用 AI 技術來改進侵權檢測和分析。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可以自動檢測網絡上的侵權行為,例如未經授權使用的圖片、視頻或音樂。Spotify 等流媒體平台就利用 AI 技術自動檢測並下架侵權音樂,有效提高了版權執法效率。

此外,AI 還能幫助企業進行更高效的專利檢索和競爭分析,例如日本的一家公司 Goo Technologies 開發了一款基於自然語言處理(NLP)的專利檢索工具,可以在短時間內從海量數據中找到相關技術文獻,大幅減少了人工檢索成本。

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挑戰,各國需要重新審視現行法律框架並進行調整,例如中國已經在 2023 年頒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對於生成式 AI 內容提出了一定程度的版權要求。同時,美國和歐盟也在探討如何為 AI 生成內容提供有限版權保護,以鼓勵技術創新。

然而,除了法律層面之外,道德和倫理問題同樣重要,例如如果一個企業利用侵犯他人版權的數據訓練其模型,那麼這種行為是否應被視為不道德?如何分配責任以防止損害人類創作者利益?這些問題需要全球範圍內形成共識。

總括而言,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義知識產權領域,其帶來的不僅是法律上的挑戰,更是社會、經濟和倫理層面的深遠影響。未來,各國需要在促進科技創新與維護知識產權之間找到平衡,以確保科技進步能真正造福全人類。同時,我們需要更多實踐案例和跨國合作來完善相關法律框架,使得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知識產權制度更加公平、公正且具有前瞻性。

ZCOPE》最新影片

【GDC2025】NVIDIA 升級 DirectX Neural Shading 功能 3.18 有得玩《Half-Life 2》RTX Remix 強化版

近日舉行的遊戲開發者大會(GDC 2025)上,NVIDIA 與 Microsoft 宣佈在 4 月推出的 DirectX 預覽版,會提供 Neural Shading 支援,另在 Unreal Engine 5 的 NVIDIA RTX(NvRTX)分支開放 RTX Mega Geometry,並正式推出給玩家社群為經典遊戲加入 RTX 支援的 RTX Remix 開源平台,隨後提供《Half-Life 2》的 RTX 重製體驗版。

NVIDIA 與微軟合作,將於 4 月為 Microsoft DirectX 預覽版引入 Neural Shading,讓開發者能利用 NVIDIA GeForce RTX GPU 的 AI Tensor Core,直接在遊戲渲染管線中加速神經網路運算。

另外,NVIDIA RTX Kit 遊戲開發者套件亦新增對 Unreal Engine 5 的 RTX Mega Geometry 和 RTX Hair 功能支援,能配合 Unreal Engine 5 本身的 Nanite 幾何系統加速渲染表現,RTX Mega Geometry 能加速處理複雜幾何場景的光線追蹤,讓開發者使用的三角形數量比當前標準高出 100 倍;至於全新的 RTX Hair,改用線性掃描球體基元,加速渲染毛髮與皮毛的質感,於 Unreal Engine 5 的 NvRTX 分支中提供。

NVIDIA 在本次 GDC 公開升級版的《Zorah》場景,搭載最新 Neural Shading 技術,包括 RTX Mega Geometry、RTX Hair、ReSTIR 路徑追蹤與 ReSTIR 直接照明。

RTX Remix 正式推出

為了讓模組製作者(modders)能為經典遊戲作出重製,NVIDIA RTX Remix 開源平台已經測試一段時間,並即日起正式推出免費版給玩家使用。而率先使用它重製的經典作品《Half-Life 2》,亦會在 3 月 18 日開始提供技術展示版可供下載,具備最新 Neural Shading 的全光線追蹤、NVIDIA DLSS 4、RTX 神經輻射快取、RTX Skin 等畫質效果。

ZCOPE》最新影片

圓弧雙束 RGB 流光 KLEVV URBANE V RGB DDR5-6000 開箱

韓系牌子 KLEVV 推出新系列 URBANE V RGB 記憶體,跟之前 CRAS V RGB 系列走不同風格,改用流線圓弧的 RGB 散熱片包裹,速度規格非常接近,圓弧外形感覺更有親和力,配上全景式機箱另有味道。

KLEVV URBANE V RGB DDR5-6000
KLEVV URBANE V RGB DDR5-6000。

KLEVV URBANE V RGB 定位略低於 CRAS V RGB,只有白色設計,不像 CRAS V RGB 提供曜石黑及晶燦白兩種可選。鋁質散熱片轉用圓弧導角輪廓,搭配表面線型刻紋仍有 2mm 厚度,對提供白色的中高階主機板用家十分合襯。而且它的 ARGB 燈條設計是在中央加入一條幼框作出分割,令導光條一分為二發出絲細柔和的雙束 RGB 流光效果,感覺不會過於刺眼,即使只裝一對,遠看也有點像 4 條的錯覺,十分不錯。

採用圓弧導角輪廓搭配表面線型刻紋
採用圓弧導角輪廓搭配表面線型刻紋。
ARGB燈條在中央加入一條幼框作出分割,令導光條一分為二出絲細柔和的雙束 RGB 流光效果
ARGB 燈條在中央加入一條幼框作出分割,令導光條一分為二發出絲細柔和的雙束 RGB 流光效果。

規格方面, URBANE V RGB 提供從 6000MT/s、6400MT/s、6800MT/s、7200MT/s、7600MT/s、8000MT/s、8200MT/s、8400MT/s 規格,容量 16GB x2、24GB x2、32GB x2。延遲值 6000MT/s CL30-36-36-76 起跳至 8400MT/s CL40-52-52-134,跟 CRAS V RGB 基本相同。試用的為入門級 6000MT/s CL30-36-36-76 16GB x2,支 Intel XMP 3.0 及 AMD EXPO 設定檔,工作電壓為 1.35V。

現時 AMD Ryzen 7 9800X3D 記憶體速度最佳點為 6000MT/s(正式規格支援至 5600 MT/s),Intel Ultra 9 285K 為 8000MT/s(正式規格支援至 6400MT/s),因此多數用家會考慮 6000MT/s 左右的模組,再看看有沒有超頻潛力。試用的 KLEVV URBANE V RGB DDR5-6800 16GB x2,可在手動 1.4V CL34-40-40-80 6800MT/s 跳級運作。

測試平台
處理器:Core i9-14900K
主機板:ROG Z790 MAXIMUS EXTREME

KLEVV URBANE V RGB DDR5-6800 16GB x2 基本效能

記憶體頻寬測試
記憶體頻寬測試。
WINRAR及7ZIP測試
WINRAR 及 7ZIP 測試。
CS2 @1080p Low 有 612.6fps 1% 205.7fps
CS2 @1080p Low 有 612.6fps 1% 205.7fps。

手動 1.4V CL34-40-40-80 6800MT/s

1.4V CL34-40-40-80 6800MT/s
可超頻到 1.4V CL34-40-40-80 6800MT/s。
CS2 @1080p Low 有 620.2fps 1% 210.7fps
CS2 @1080p Low 有 620.2fps 1% 210.7fps。

型號:KLEVV URBANE V RGB DDR5-6000(KD5AGUA80-60A300M)
容量:16GB x2
速度:6000MT/s CL30-36-36-76
售價:HK$880
查詢︰QC Supplies(3853-5353)

ASUS 又有新搞作! VU Air Ionizer 空氣清新芒

台灣 ASUS 發表全新的 VU Air Ionizer 系列空氣淨化屏幕,顧名思義,該系列產品是在原有的電腦屏幕背面,加入離子空氣淨化器的功能,可覆蓋約 1 平方米的空間,並提供多種尺寸選擇。

VU Air Ionizer 系列空氣淨化屏幕,是採用離子空氣淨化技術,所以不用更換濾網,當然離子淨化技術在效能上可能及不上使用 HEPA 濾網的產品,但也能清除高達 90% 空氣中的灰塵和污染物,在小空間使用其實效果也不俗。

這款新屏幕都是針對文書及辦公室使用,並提供三種尺寸,其中 23.8” 及 27” 版本都是採用 1,920 x 1,080 FHD 解像度 IPS 面板,支援 100Hz 更新率及 250nits 亮度;34” 版本是採用 21:9 比例 3,440 x 1,440 2K 解像度 VA 面板,支援 100Hz 更新率及 300nits 亮度,三款屏幕都支援 VRR Adaptive Sync 技術。

三款 VU Air Ionizer 空氣淨化屏幕售價分別為:23.8” 售 US$129.99(約 HK$1,010)、27” 售 US$159.99(約 HK$1,240)及 34” 售 US$359.99(約 HK$2,800)。

ZCOPE》最新影片

HPE 新一代 ProLiant Compute Gen12 伺服器 擁有量子運算防禦能力

HPE GEN12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PE)推出新一代 ProLiant Compute Gen12 伺服器系列,搭載 Intel Xeon 6 處理器,專為 AI、數據分析、邊緣運算、混合雲端和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解決方案等而設計,提供業界首創的量子運算防禦能力,還改善複雜工作負載的處理效能,同時運用 AI 增強管理,提升生產力。

HPE ProLiant Compute Gen12 伺服器系列擁有 HPE Compute Ops Management 雲端軟件平台。平台的新功能包括 AI 智能分析、地圖式可視性與第三方工具整合,藉此讓企業的伺服器管理走向自動化。平台透過數據分析提供主動及預測功能,能預測能源消耗,並設置電力使用門檻,能控制成本與碳排放,進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平台還提供可視化地圖,簡化管理流程,讓企業即時識別分散式 IT 環境中的伺服器健康狀態。更有多間供應商工具整合功能,讓每部伺服器每年減少最多 4.8 小時的停機時間。此外,自動上線功能亦簡化伺服器設置與持續管理作業,適用於 IT 人力缺乏的遠端辦公室或分支機構。

對於企業趨向關心數據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及成本,ProLiant Compute Gen12 在這方面亦作出改善。根據 HPE 提供的數據,每瓦效能較傳統企業級系統提升 41%。一部 ProLiant Compute Gen12 伺服器可釋放數據中心容量,其運算效能相當於 7 部 Gen10 伺服器,每年可替企業節省高達 65% 電力。

同時,ProLiant Compute Gen12 單插槽與雙插槽機架式伺服器均提供直接液冷(DLC)技術。此方法的散熱效率高於空氣,在同等體積下可散發超過 3,000 倍的熱量。

HPE 強調一部 ProLiant Compute Gen12 伺服器的運算效能相當於 7 部 Gen10 伺服器,每年可替企業節省高達 65% 電力。

在安全防護上, ProLiant Compute Gen12 系列搭載 HPE Integrated Lights Out (iLO) 7 導入「安全隔離區」(secure enclave)增強專用安全處理器,擁有量子運算防禦能力,符合 FIPS 140-3 Level 3 加密安全標準,協助企業防範未來的安全威脅。

ProLiant Compute Gen12 伺服器提供八款產品,六款將於今年第一季上市,包括:DL320、DL340、DL360、DL380、DL380a 和 ML350 Gen12 伺服器。Synergy 480 和 DL580 Gen12 伺服器預計於今年夏季推出。

ZCOPE》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