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5

生產進度跟不上? 傳 iPhone 17 Pro 超硬防反光屏幕被擱置

手機的屏幕除了鬥解像度、鬥亮度之外,其實屏幕的剛性及防反光也對用戶使用的體驗也有影響。早前,有傳 Apple 會於 iPhone 17 Pro 系列採用強度更高的超硬防反光屏幕,但最新消息指有關計劃已擱置,這意味著今代 iPhone 17 Pro 系列在屏幕技術上未必有很大的革新。

有傳 Apple 會於 iPhone 17 Pro 系列採用強度更高的超硬防反光屏幕,但最新消息指有關計劃已擱置
有傳 Apple 會於 iPhone 17 Pro 系列採用強度更高的超硬防反光屏幕,但最新消息指有關計劃已擱置。

引述 MacRumors 的消息,Apple 原打算在 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 上引進新一代超耐刮抗反光技術,不過因為生產速度落後,或無法應付 iPhone 龐大出貨需求,最後被迫叫停。但當然不排除相關的屏幕技術會在 AppleWatch 或其他產品上採用。目前的 iPhone 16 系列採用的 Ceramic Shield 超瓷晶盾技術是由 Apple 和康寧(Corning)共同開發,早於 iPhone 12 年代已開始使用,能提升手機屏幕的耐摔及抗刮能力,Apple 表示,Ceramic Shield 技術的耐摔表現相較 iPhone 11 提升了 4 倍。但儘管 Ceramic Shield 有很強的剛性,但在防反光表現上,就有待加強。

目前的 iPhone 16 系列採用的 Ceramic Shield 超瓷晶盾技術是由 Apple 和康寧(Corning)共同開發,早於 iPhone 12 年代已開始使用

其實類似的耐刮反光技術在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已經採用,X 平台帳號 Ice Universe 也刊出以 Galaxy S24 Ultra 和 iPhone 屏幕防反光的效果的比較。可以清楚看到在強光下環境下,兩者的差異。

而 Apple 的其他產品,無論是 iPad Pro、MacBook Pro、Pro Display XDR、Studio Display 等,都可選擇 nano texture 防反光屏幕,但 iPhone Pro 系列一直都沒有此選項。

ZCOPE》最新影片

二代 CMF Phone 2 Pro 外國發表 三鏡模組可外加鏡頭

第二代 CMF Phone 2 Pro 發佈 更個人化設計直接裝鏡頭

外型前衛的 Nothing 又有新機!今次屬於旗下子品牌的 CMF,繼去年 7 月推出首款 CMF Phone 1 後,再次推出新機 Phone 2 Pro,同時亦有 Buds 2 系列新耳機,於印度新德里的發佈會曝光。

CMF Phone 2 Pro 承繼上一代的螺絲組裝風格及個人化玩法,既可拆出螺絲換上不同顏色、物料的背板、配件等,今次更玩埋可換鏡頭,可外接魚眼、微距鏡頭,玩得更盡。機身僅厚 7.8mm,以入門機種計也算薄機一族,重量則為 185g。

提到鏡頭一環,Phone 2 Pro 備有三鏡頭模組,24mm 主鏡及 50mm 2×光學變焦鏡皆為 50MP,接近 120 度的超廣角鏡為 8MP,主鏡頭的感光元件大小提升至 1/1.57″,前鏡頭維持 16MP,透過 AI 驅動的 TrueLens Engine 3 及 Ultra XDR,更可將相片畫質提升。

Phone 2 Pro 運行基於 Android 15 的 Nothing OS 3.2 操作系統,內置 MediaTek Dimensity 7300 Pro 5G 處理器及 8GB 記憶體,4nm 處理器為 8 核心,最高速度達 2.5GHz,容量有 128GB 及 256GB 兩種,而 6.77” AMOLED 屏幕解像度為 1,080×2,392@387ppi,支援 HDR10+、120Hz 更新率、3,000nits 亮度,電池則跟上代一樣為 5,000mAh,並有 IP54 級別防護。

同時,CMF 也有新的 Buds 2 系列,最高階的 Buds 2 Plus 內置 12mm 驅動器,支援 ChatGPT 功能,並備有 50dB ANC 降噪、空間音訊、LDAC 等,又可自訂 EQ,耳機本身有 IP55 級別防護,61 小時續航,備淺灰及藍兩色。

Buds 2a 內置 11mm 驅動器,備有 Ultra Bass、42dB ANC 降噪、35.5 小時續航,有橙、淺灰、深灰三色。

售價方面 CMF Phone 2 Pro 分別有 8+128 及 8+256 兩個型號,8+128 售價為 £219(約 HK$2,200)、8+256 售價為 £249(約 HK$2,500),會跟充電器及手機殼各一;至於 Buds 2 系列售價,Buds 2 Plus 為 £49(約 HK$490)、Buds 2a 售價為 £29(約 HK$290),產品將於 2025 年 5 月 5 日正式發售。而《PCM》向香港代理查詢,回覆 CMF Phone 2 Pro 也會在 5 月於香港上市。

ZCOPE》最新影片

格林美獎得主工程師聯合開發 VOLK AUDIO 首推限量 ÉTOILE 發燒耳機

VOLK AUDIO ÉTOILE 發燒耳機

發燒耳機有價有市,玩家亦經常想試新產品,感受新品牌所帶來的新衝擊,所講的是 VOLK AUDIO 的首個作品 ÉTOILE,全球限量發售,由格林美獎得主工程師聯合開發,以帶來聲音哲學的精髓。

VOLK AUDIO 由 Jack Vang 創立,有聽過他的名字,是因為他在行內多年,更是 Empire Ears 的共同創辦人和 EarWerkz 的創辦人。VOLK AUDIO 強調獨立設計理念,專注於產品整身而非規模化。

第一款作品就是今次帶來香港的 ÉTOILE,耳機為予達到聲樂追求,與洛杉磯Osiris Studios 的五屆格林美獎得主工程師 Michael Graves 聯合開發,最初作為近場監聽耳機而設計,所以其調音目標是反映他的母帶處理環境的音調平衡和空間控制。

耳機的最終聲音特徵由 Jack Vang 親自調校,為 ÉTOILE 注入更深厚的低頻表現、更親密的中頻表達,以及更寬廣的音場深度,以平衡了技術精準度與情感表達之間的關係。

24K 鍍金框架工藝

VOLK AUDIO ÉTOILE 發燒耳機

面板採用三層結構設計,當中有與耳機殼體材料相匹配的聲學面板,密封並穩定共振,中間部分以 Saffiano 皮革鑲嵌,自然減弱反射並縮短低音衰減,而機第最外層則以 24K 鍍金 6061-T6 框架,加強殼體結構和頂層聲學控制。

VOLK AUDIO ÉTOILE 作為她們首款入耳式監聽耳機,採用了 10 單元四混合架構,當中 M10超低音單元覆蓋 20Hz-350Hz 的超低音和低音頻段,M8 磁靜電高音單元則覆蓋 8kHz-50kHz的高頻和超高頻段;另外四組平衡電樞單元覆蓋 350Hz-8kHz 的中頻和中高頻段,最後四組靜電單元覆蓋 8kHz-45kHz 的高頻和超高頻段。每個單元均在美國亞特蘭大設計和組裝。

至於線材上採用了 VON 線材,當中採用多種高純度導體材料,包括 5N OCC純銀、4N 純銀、銀鍍 6N OCC 銅、金鍍 4N 銀、鈀鍍 4N 銀等。表層採用美國醫療級超軟 PVC 絕緣,提供 0.78mm 雙針 及 4.4mm AEC 平衡接頭,端子採用了 CNC 加工 6061-T6 鋁配以黑色陽極處理搭配 24K 鍍金點綴。

創始人特別版將採用 24K 金框架,午夜 Saffiano 皮革鑲嵌,並以定制手工製作的攜帶盒,每隻都會有獨立序號及親筆簽名,全球限量 350 台!

VOLK AUDIO ÉTOILE 發燒耳機

售價:$31,200(全球限量 350 對)

ZCOPE 最新影片

阿里巴巴發表開源 LLM Qwen3 五大 AI 開發程式對決!

阿里巴巴開源 LLM Qwen3
阿里巴巴開源 LLM Qwen3

阿里巴巴發布旗下的開源大語言模型最新成員 Qwen3,包括 6 款密集模型和兩款混合專家(Mixture-of-Experts,MoE)模型,稱可幫助開發者更靈活地開發適用於移動設備、智能眼鏡、自動駕駛汽車及機器人等場景上的應用。小編就多手一試,向 Qwen3、DeepSeek V3、Microsoft Copilot、OpenAI ChatGPT 和 xAI Grok3 提出同樣問題,看看他們能否開發出要求的程式。

訓練數據量翻倍

Qwen3 是阿里巴巴首次推出的混合推理模型,可無縫切換「思考模式」與「非思考模式」, 「思考模式」專攻數學演算、編程及邏輯推理等多步驟複雜任務,「非思考模式」則專注於提供高速、通用型回應。

Qwen3 基於 36 萬億 Tokens 數據量訓練,較上一代 Qwen2.5 增加一倍。支援 119 種語言及方言,原生支援 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具有强大的函數調用能力,在多項數學運算、編程與邏輯推理的基準測試均超越上代,亦能提供更自然更具互動性的交談能力。

5 大 AI 程式開發比拼:取得 MSFS24 飛行數據

阿里巴巴在 Hugging FaceGithubModelScope 免費開源 Qwen3,用戶只要有足夠規格的電腦,也可以將 Qwen3 安裝在本地的電腦裡使用,以提高私隱安全,又或者透過 Ollama 來調用。此外,用戶亦可以到 https://chat.qwen.ai/ 去體驗一下與 Qwen3 互動。

今次小編以 Qwen3 來與 DeepSeek V3、Microsoft Copilot、OpenAI ChatGPT (GPT-4o) 和 xAI Grok3 進行比拼,要求它們透過《微軟模擬飛行 2024 (MSFS24)》SDK 開發套件的 SimConnect,來讀取即時飛行數據。看看它們在程式能否成功執行、SDK 運用、功能全面性和完整度各方面的表現如何。

今次比拼中所有 AI 所提出的都是以 C# 來開發的控制台程式 (Console App),不過由於 MSFS24 SDK 文件主要以 C/C++ 為基礎,對 C# 只提供補充資料,所以也考驗 AI 對文件理解得有多全面。

試題:我是 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2024 的玩家,想開發一個程式經 SimConnect 讀取飛機的狀態資料,可以給我一個例子嗎?

下載各 AI 回應,未經修改的程式:按此

DeepSeek V3:功能最全面

DeepSeek V3 在程式完整度方面勝過其他對手,不單主動取得飛機座標、高度、速度和燃油量等資料,還主動取得非標準類別的飛機名稱資料。此外,它在實作 SimConnect 事件處理方面亦最全面,包括處理連接開啟和關閉、接收飛行數據和處理例外情況。不過有關程式的解說就相當少。

5 款 AI 當中,以 DeepSeek V3 的程式最完整。
5 款 AI 當中,以 DeepSeek V3 的程式最完整。

xAI Grok3:程式與介面同樣優異

xAI Grok3 在功能全面方面僅輸給 DeepSeek V3,但在使用介面方面就有優異表現,在處理長程式時會自動將畫面分成左右兩邊,左邊解說程式和使用說明,右邊就是完整的程式碼,還提供 .cs 文件可直接下載使用,對開發者來說相當友好。

ChatGPT vs Copilot:親生仔始終好一點

OpenAI ChatGPT 與 Microsoft CoPilot 雖然背後同樣是使用 GPT-4o 模型,不過所產生出來的程式完成度就有明顯差別:ChatGPT 不單提供更多飛行數據,而且能正確使用 ReceiveMessage() 方法來讀取資料;相對地,Copilot 雖然定義了所需 SimVar 變數,卻遺漏了定期讀取數據,令程式未能顯示實質結果。

不過 Microsoft 真正用來「招呼」開發者的是 Github Copilot,它不單提供 Agent Mode 還支援 MCP 伺服器,對開發者的支援更為全面。也許用 Github Copilot 會有更好表現。

Qwen3:功虧一簣

Qwen3 在 5 款受測 AI 中開發手法最「獨特」:它用一個自建的類別來封裝 SimConnect 中要用到的部分,並且覆寫了飛行數據的結構來提供格式化的飛行數據字串,這對開發大型項目來說或許是有用的做法,但像今次試題的簡單程式,多一層封裝實在沒有必要。另外,Qwen3 的程式是 5 個 AI 中唯一沒有正確引用 C# 連接 SimConnect 所需的 Microsoft.FlightSimulator.SimConnect 命名空間,在接收到飛行數據後又沒有將資料顯示出來,讓人有一種功虧一簣的感覺。

全部 AI 都中了「文件陷阱」

值得留意的是 5 款 AI 雖然都「正確」使用 AddToDataDefinition 來定義要讀取的 SimVar 變數,不過全部都沒有發現 MSFS24 SDK 在 C# 方面的文件錯誤:文件上表示有預設值的參數其實都沒有在 C# 實作,需要明確標明才能編譯成功。因此可以看出雖然 AI 的確能輔助大家快速開發程式,不過用戶本身也需要有相當程度認識,否則一樣會踫壁。

ZCOPE 最新影片

Synology DiskStation DS925+ 實測!高效能 NAS 還是受限的升級?

Synology DS925+ NAS
Synology 自家品牌的硬碟。

Synology 日前發出新聞稿指 25+系列 NAS 將收緊硬碟支援,非認證兼容硬碟或不可使用某些功能,引發市場對其硬碟相容性政策的爭議。而受波及的新一代 4-bay NAS 產品 DiskStation DS925+ 亦正式登場,主打高效能、可擴充性與企業級資料管理功能。​本文將從硬體規格、效能表現、軟體功能與使用限制等角度,全面分析 DS925+ 是否值得升級。

升級至 AMD Ryzen 四核處理器

Diskstation DS925+ 作為品牌新一代 4-Bay NAS 高階型號,與上代 DS923+ 相比,DS925+ 大幅升級了硬件規格,由上代 AMD Ryzen R1600 升級至 AMD Ryzen V1500B,處理架構由雙核心升級至四核心、八線程,頻率達 2.2GHz,性能提升不少。

值得一提,處理器先前主要應用於 Synology 更高階的 6-bay 或 8-bay 型號,如今下放到 4-bay Plus 系列,以提升多工處理能力。 記憶體部分支援最高 32GB (16GB x2) 總容量,而出廠預設則安裝了 1 支 4GB 記憶體模組,讓用家有空間隨時升級。

Synology DS925+ NAS
內建 AMD Ryzen V1500B 四核心、八線程處理器。

雙 2.5Gbps LAN 網絡埠

網絡接介面是 DS925+ 的一大升級重點。它配備了兩個 2.5Gps 網絡埠,取代了 DS923+ 的雙 1Gbps 配置 。這兩個埠支援 Link Aggregation (LACP)及 SMB Multichannel 功能,理論上可提供高達 5Gbps 的聚合網絡頻寬。

Synology DS925+ NAS
DS925+ 設兩個 2.5Gps 網絡埠。

不過,DS925+ 未有像 DS923+ 設有「網絡升級插槽」,故無法像 DS923+ 般可透過另購 E10G22-T1-Mini 擴充卡升級至 10GbE 網絡,這點限制了 DS925+ 未來升級至更高網絡速度的可能性。

4-Bay + 2x M.2 硬碟介面

儲存空間方面,DS925+ 提供 4 個硬碟槽,兼容 3.5 吋 SATA HDD 及 2.5 吋 SATA SSD,並支援熱插拔功能,方便更換硬碟 。機身底部設有 2 個 M.2 2280 NVMe SSD 插槽,採用 PCIe Gen 3 介面,可用於建立高速 SSD 快取以提升隨機存取效能,或建立儲存集區作高速儲存空間。

Synology DS925+ NAS
採用 4-Bay 設計,可安裝 4 部 3.5 吋或 2.5 吋硬碟。
Synology DS925+ NAS
硬碟槽使用 Tool Less 設計,安裝 3.5 吋硬碟,免用額外工具。
Synology DS925+ NAS
M.2 NVMe 2280 SSD 可直接當成儲存空間使用,直接打造超極速的儲存空間。

轉用 USB-C 硬碟擴充

外部連接埠方面作出更新,機身前方提供一個 USB 3.2 Gen 1(5Gbps)Type-A 連接埠,方便快速連接外接硬碟或 USB 手指。機身後方則提供一個 USB 3.2 Gen 1 Type-A 埠,以及一個用於連接 Synology 最新 DX525 五硬碟擴充裝置的 USB Type-C 連接埠 。透過 DX525,DS925+ 最高可擴充至 9 個硬碟槽,總原始容量可達 180TB(使用 20TB 硬碟計算)。

Synology DS925+ NAS
背面提供 USB Type-C 連接埠。
Synology DS925+ NAS
最新 DX525 五硬碟擴充裝置,可為 DS925+ 擴充容量。

硬碟相容性引關注

在 DS925+ 當中,最令人注目且最具爭議性的變化,無疑是 Synology 的硬碟兼容性政策。根據 Synology 官方指,對於 DS925+ 及後續 25 系列高階機種,用戶在首次安裝系統或建立新的儲存集區時,必須使用列於 Synology 官方「產品兼容性列表」(Product Compatibility List, PCL) 上的硬碟或 SSD。

Synology DS925+ NAS
Synology 自家品牌的硬碟。

而目前這份列表上只包含 Synology 自家品牌的硬碟(HAT3300, HAT5300 系列)和 SSD(SAT5200 系列 SATA SSD, SNV3400 系列 NVMe SSD)。這意味著,用戶暫時無法在新購置的 DS925+ 上直接使用其他較廣泛使用、定價相對較平宜的第三方 NAS 專用硬碟,來初始化系統。

Synology DS925+ NAS
DS925+ 「產品兼容性列表」暫只有 Synology 自家品牌的硬碟。

而「清一色」使用自家產品,對效能發兼容性一定會帶來好處,以 Synology 引用內部技術的數據指出,使用經過其嚴格驗證(超過 7,000 小時測試)的硬碟,可以將遭遇嚴重磁碟問題的機率降低近 40%,同時有助於提供更穩定一致的系統性能和可靠度。

而根據 Synology 最新的資料,她們表示會持續更新產品相容性清單,且第三方硬碟製造商可使用與 Synology 硬碟相同的嚴格標準,以測試其產品並獲得認證。不過,暫時未能使用其他廠方的產品,所引起使用者的疑慮也是事實,這一點只有用戶在購買一刻就要作出取捨。

《DSM 7.2.2》隨時加入新功能

Synology DS925+ NAS
配合最新《DSM 7.2.2》,用家可按需要安裝不同的模組插件 (Packages) ,加入最新實用的功能。

Synology DS925+ 當然不只在「硬件」上升級,「軟件」功能也是其最大賣點。配合最新《DSM 7.22》,用家可按需要安裝不同的模組插件 (Packages) ,隨時加入最新最實用的功能。當中重點功能,包括 Synology Drive。

Synology DS925+ NAS
打造私有雲平台,支援跨平台檔案同步及遠端存取。

Synology Photos

Active Backup Suite

Synology DS925+ NAS
全面備份方案,支援伺服器、虛擬機、雲端服務(如 Microsoft 365、Google Workspace)及個人電腦設備。

Surveillance Station

Synology DS925+ NAS
集中化影像監控平台,支援多達 40 支 IP 攝影機,配合 AI 智能分析功能,強化物理保安。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Synology DS925+ NAS
透過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可直接在 NAS 上建立、管理多個虛擬機器,適合部署測試環境或輕量級服務。

2.5Gbps 存取實測

記者在 Synology DS925+ 安裝 4 部 Synology HAT3300-4T 硬碟以 Hybrid RAID 運作,並以 CAT6e 網絡線連接 2.5Gbps Switch 網絡埠,NAS 系統顯示以全速 2.5Gbps 連線,實測存取速度高達 285MB/s,已屬 2.5Gbps 網絡的上限。

Synology DS925+ NAS
系統顯示以全速 2.5Gbps 連線。
Synology DS925+ NAS
實測存取速度高達 285MB/s,已屬 2.5Gbps 網絡的上限。

從產品的角度而言,Diskstation DS925+ 今代硬件的升級明顯,由處理器到網絡及介面都作出更新,軟件而言保持固有穩定易用的水平,因此在產品上並不難決定給予 Best Performance 推薦。

從硬碟兼容性的問題上,假如不是對自家品牌有信心,又或者其他對手可以爭氣一點,相信廠商亦很難會作出對第三方硬碟兼容設限的舉動。廠牌的動作好比用戶忠誠度測試,過往也有一些 NAS 廠商,在出廠前預載硬碟,假如對軟件、兼容、應用體驗都好,最終用者就會從性價比方面作出取捨。

best performance 2022

Synology Diskstation DS925+ 規格:

處理器:AMD Ryzen V1500B 四核心 2.2GHz
記憶體:4GB EEC DDR4(最大 16GB+16GB)
儲存:4×3.5吋SATA HDD(兼容 2.5 吋)、2×M. 2 2280 NVMe SSD
網絡介面:2×2.5GbE LAN(支援Link Aggregation/故障移轉)、「網絡升級插槽」
擴充:2×USB 3.2 Gen 1、1x USB-C
體積:166 mm x 199 mm x 223 mm
保養:3 年

售價:$4,741
查詢:Hornington(3626 9899)

ZCOPE 最新影片

YouTube AI Overviews 幫你整理懶人包影片

Google 稍早前宣布,會將 Google 搜尋引擎中的 AI Overviews 功能帶到YouTube 平台,當用戶進行關鍵字搜尋時,除了找到顯示相關的影片,還會以 AI 整理如懶人包的精華片段,讓用家不用看完整條影片也能獲得相關資訊⋯⋯

AI Overviews 是  Google 於去年 I/O 開發者大會中發表的人工智能搜尋功能,它將原有的 Google 搜尋引擎結合生成式 AI,用家只要輸入關鍵字,AI 就會查找資料、分析及整理相關內容,並以懶人包的方式呈現給用戶,讓大家不用花時間去逐篇文章閱讀⋯⋯目前,有關功能已在包括美國、日本及台灣等地區推出。

而將 AI Overviews 功能加入 YouTube,不單是讓 AI 透過關鍵字找到相關影片,更能整理成精華(懶人包)片段 ,讓用戶不用觀看整部影片。YouTube 表示,這項功能最適合應用在購物及旅遊相關內容時使用,目前有關功能僅向少部分美國 YouTube 用戶開放,僅限於使用英文搜尋才能使用。不過有內容創作者擔心,新功能會將他們的影片變成懶人包,可能會影響影片的觀看數。

ZCOPE 最新影片

新造型更小巧更靈活・Dyson 發表 Supersonic r 風筒

最近因為美國關稅問題,唔少原來準備輸去美國的小商品,都改銷售到歐洲,一直是英國名牌電器的 Dyson,以創新的空氣動力學設計的產品可被視為英國的國寶級品牌。可惜近年都受到中國的仿製產品嚴重影響銷情,唯有不斷推出新設計產品拋離對手,最新有新的 Supersonic r 風筒,比第一代風筒減重 20%,吹髮時動作可以更靈活,相信女士們收到做禮物一定無投訴!

Supersonic r 外型似潛望鏡,使用時更合乎人體工學,沒有像傳統風筒般要舉高手來造型。

Dyson 新設計的 Supersonic r 風筒,一如其名,外型就像英文小寫「r」 字一樣,像一條 90 度轉彎的水管,也極像是一副潛望鏡,今代的風扇馬達藏在手柄之內,和上一代 Supersonic Nural 的傳統風筒頭的造型完全不一樣,也相對較難於仿製(筆者個人期望)。Supersonic r 機身整體體積比之前的Supersonic Nural  縮小 30%,重量減輕 20%,僅重 325 克,舉起手自己吹頭自已吹頭也毫不費力。

Supersonic r 把馬達內置在手柄中,加速後空氣會經過轉彎位加熱,再經特別設計風嘴吹出。

為了設計出既能實現精準造型又能避免對頭髮造成過熱損傷的技術, Dyson 工程師開發了全新的流線型氣流加熱器,它由 10 個加熱箔片設置在細小的「r」型機身中,馬達用上 Dyson 的 Hyperdymium 數碼馬達,可以 110,000 rpm 速度轉動。熱空氣通過管道,大量氣流盡可能通過的同時,能夠減小對氣流速度和性能的影響,從而提升效率。Supersonic r 擁有 1,700 瓦功率,比 Supersonic Nural 更高,氣流能夠更均勻地被加熱,避免出現局部過熱點或受熱不均的情況。

出風口有噴射設計,風筒和噴嘴有 RFID 功能,插虛不同噴嘴,風筒可變更出風設定配合。

不過,Supersonic r 有相對的問題,由於空氣是通過較窄長的通道,加上小型馬達需維持高轉速,因此 Supersonic r 緊湊的結構,會令到產生的噪音會更大,達到 80.1 分貝,比 Supersonic Nural 的 77 分貝更高,限制了晚上或寧靜場合使用的方便性。

選擇使用 Dyson 風筒,當然不只是為吹乾頭這樣簡單,為滿足用家日常多樣化的造型需求, Dyson Supersonic r 風筒配備了 5 款智能風嘴,每款配件都經過專業預設,具有精準氣流速度和溫度,以發揮最佳造型效能。其內置無線射頻識別 (RFID) 感應器,使機身能夠快速識別風嘴。當用家自行設定風溫和風速後,風筒將記住使用偏好,下次使用同一個風嘴是時,將沿用上次的使用設定,使每次造型時保持到一樣的高效。

跟機有 5 種示同功能造型風嘴。
不同風嘴用途說明。

操作上,Supersonic r 有 4 個加熱級別,3 個氣流選擇和冷射按鈕,按鍵全部都位於手柄上,只需用姆指就完成操作,如果有需要清潔,手柄上會有黃色的 LED 閃爍提示。但要留意,Supersonic r 沒有了 Supersonic Nural 的過熱保護 Scalp Protect 模式,如果使用時覺得頭皮愈來愈熱,最好就手動降低一點溫度,或者暫停冷卻一下。

所有操作可以在手柄上以姆指完成。

Supersonic r 有 「鋼曜紫」 和「粉霧玫塊」 兩個顏色,前者可說是 Dyson 的招牌色,同戥也提供有收納禮盒,而後者則沒有禮盒,兩者售價一樣,都是 HK4,180, 比 Supersonic Nural 貴 $200。不過筆者反覺得粉色是比較吸引,特別是女生,相信都會較為喜歡這個顏色。

「鋼曜紫」色借有禮盒裝。
「粉霧玫塊」色較為討好女生。

ZCOPE 最新影片

中國制定更嚴格電動車電池安全標準 要求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電動車過熱失控起火的事件,在國內屢見不鮮,外國也有不少個案。根據中國央視於 2024 年初公佈的調查數據,每日平均有 7-8 宗電動車起火爆炸的事件,最近有電動車意外起火,導致三位女大學生喪生的意外,更引起國內的廣泛關注。近日中國工信部頒令,嚴格要求電動車電池,不能出現起火及爆炸等問題,分析認為新規定或有助遏止劣質品充斥的亂象,但也代表一些較小型電池製造商及電動車品牌將被淘汰。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及汽車動力電池的生產國,但中國製的鋰電池產品,經常出現電池起火及爆炸問題,在全球都引起關注,中國工信部為針對近年電動車起火事故頻傳的情況,日前頒令要求 2026 年 7 月 1 日起,生產商要對電池產品安全有嚴格的監管,所生產的電池產品不能出現起火爆炸的問題,違者會被追究相關責任。

據悉,目前有規定電動車及動力電池產品一直要求「電池產品在出現錯誤,車輛需要在起火、爆炸前 5 分鐘發出警告,讓乘客有逃生的機會」,但事實上從網絡上看到不少電動車起火事故,車輛從出現熱失控、起火到爆炸,整個過程都不到一分鐘時間,加上很多電動車都採用電動門鎖,而非傳統機械門鎖,遇事時車門可能被鎖死,令乘客難以逃生…

現在新規定將改為「不起火、不爆炸、氣體不會危害乘客」,並要求生產商引入更嚴格的熱擴散測試方案,除了現有的外部加熱和針刺測試,需加入一項內部加熱測試,另外,新標準還對當前主流的超快充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耐久性要求,明確規定對於 15 分鐘內能將電池電量從 20%充至 80% 的單體電池,需經過 300 次快速充電循環後進行外部短路測試,同樣達到「不起火、不爆炸」的標準。

就有關規定,國內的評論認為或有助遏止劣質電池產品充斥的亂象,但也代表一些較小型電池廠商及電動車品牌將被淘汰。不過儘管條文寫得相當嚴格,但最終在監管及執行上是否到位,又是另一回事。

消息來源 : 人民網

ZCOPE 最新影片

香港推動低空經濟・海外成功案例啟示

近年來,「低空經濟」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概念,正受到全球矚目。它指的是在低空空域(通常指海拔 1000 米以下)內,利用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技術,開展物流配送、空中交通、旅遊觀光等經濟活動的綜合形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高度城市化的地區,具備發展低空經濟的獨特優勢,但也面臨挑戰。通過借鑒海外成功案例,香港或許能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探索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2024 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並於 2025 年 3 月正式啟動「監管沙盒」計劃, 首批 38 個試點項目涵蓋科學園、數碼港及離島等地區,測試無人機物流及低空航線的可行性。這一舉措旨在累積數據和經驗,為未來的法規制定和基礎設施建設奠定基礎。

香港的優勢在於其技術基礎和地理位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香港擁有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機械技術, 並與深圳等低空經濟先行城市緊密相連。此外,香港國際機場的高效運營經驗,也能為低空空域管理提供參考。 然而,高樓林立的人口稠密環境、複雜的空域管理,以及現有交通系統的高效性,都對香港發展低空經濟的成本效益和安全性提出了挑戰。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曾表示,載人飛行項目需修訂法規並以安全為先,短期內難以實現。

為了推動低空經濟,香港可從海外成功經驗中汲取靈感,以下是三個值得參考的案例:

美國加州洛杉磯的空中交通試驗

美國是低空經濟的先驅之一,特別是在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UAM)領域。洛杉磯與 NASA 及多家科技公司合作,測試 eVTOL 作為「空中計程車」的應用。2024 年,Joby Aviation 在洛杉磯成功完成載人試飛,航線連接市中心與周邊機場,平均飛行時間僅 10 分鐘,相比地面交通節省近一小時。這種模式依賴完善的空域管理系統和與地方政府的合作,確保飛行器在人口密集區的安全運行。香港可借鑒其空域劃分技術,並探索與現有公共交通整合的可能性,例如在港島與離島間開設短途空中航線。

新加坡的無人機物流網絡

新加坡以其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創新精神著稱,在無人機物流領域取得顯著進展。自 2020 年起,新加坡郵政與 Airbus 合作,利用無人機為偏遠地區配送包裹,成功縮短配送時間並降低成本。2023 年,新加坡進一步擴展無人機應用至醫療物資運輸,在疫情期間為醫院提供快速支援。這一模式得益於新加坡清晰的監管框架和低空空域的開放政策。香港可參考其經驗,優先在離島或新界地區試行無人機物流,逐步擴展至市區應用。

德國漢堡的低空旅遊與應急服務

德國漢堡將低空經濟與旅遊及應急救援相結合,成為歐洲的典範。2022 年, Volocopter 公司在漢堡推出 eVTOL 觀光服務,遊客可從空中俯瞰港口和易北河,受到熱烈歡迎。此外,漢堡還測試了無人機在洪水救援中的應用,利用其快速部署能力運送急救物資。這些項目展現了低空經濟的多功能性。香港擁有維多利亞港等標誌性景點,可考慮開發低空旅遊航線,並在颱風等自然災害中,利用無人機提升應急能力。

結合海外經驗與本地實際,香港可採取以下策略推動低空經濟:

分階段實施:初期聚焦無人機物流和旅遊應用,避免過早進入技術與監管要求更高的載人飛行領域,例如在離島區試行無人機配送醫療物資,或推出維港空中觀光服務。

與大灣區協同發展:借鑒深圳的空域開放經驗,與大灣區城市共建低空交通網絡,提升區域聯通性。

技術與安全並重:投資低空空域管理系統,採用人工智能和 5G 技術確保飛行安全,同時加快修訂相關法規,為未來載人項目鋪路。


結論 – 應更多借鑒國際經驗

總括而言,低空經濟為香港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考驗著其創新與適應能力。美國的空中交通、新加坡的物流網絡及德國的多元應用,都為香港提供了寶貴啟示。只要善用自身優勢並借鑒國際經驗,香港有望在這片「新藍天」中開闢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讓低空經濟成為城市經濟的新增長點。

ZCOPE 最新影片

諜變追蹤?ChatGPT 用一幅相反向分析位置

ChatGPT 的功能除了幫你生成文件或圖片,其實它的圖像推理能力也非常出眾。最近有網友發現可透過相片來分析圖片的位置,發覺這個「反向定位」功能相當準確,但擔心會引發隱私問題。

目前 ChatGPT 已擁有視覺推理的能力,可以分析相片或透過視像鏡頭就「看到」的景物進行分析,其中包括「看圖找地點」的功能。網友測試從網上找一些沒有標示地點或地理描述的相片給 ChatGPT 去分析,結果很快就找出相片中的相關地理資訊。

當然,有網友會質疑從 Google 找來的圖片,因有很多對比資料,要找到相關位置應該不難。所以我們試試將手機的相片,透過分享到即時通信軟件,再透過電腦下載,這樣就確保相片的 EXIF 資料會被清理掉,然後再交給 ChatGPT 分析,結果也能夠分析出圖中的位置。

如果相片並非拍攝地標景物或沒有招牌,就會較難猜中。
如果相片並非拍攝地標景物或沒有招牌,就會較難猜中。

不過這個功能其實頗倚賴地標建築和招牌等資料輔助。我們使用了一張非著名地標又看不見招牌的大廈相片來測試,ChatGPT 最多只猜到是在香港,但就錯誤地推斷在港島半山、堅尼地城或薄扶林,其實相片是在九龍區拍攝的。不過只要相片包含大廈名稱,猜中的機率就提高不少。

不過這項「反向圖像搜尋」功能,可能會涉及隱私風險,例如將一些涉及個人照片或居所的敏感資訊時,可能成為「起底」工具。但換過角度來看,這個功能或可透過相片幫手尋找一些失蹤人士。

ZCOPE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