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5

最高等級 IP69K 三防手機 HONOR 預告 X9d 即將登場

Screenshot

三防手機一直的防水等級都是用上 IP68,實際上德國的防水標準,最高等級是 IP69K,過去只有一些專門針對特定用戶群的工業用手機才會支援。而 HONOR 預告其首部面向消費者的 IP69K 手機,HONOR X9d 即將在香港推出。

IP69K 與 IP68 分別

防水防塵等級「IP69K」是根據德國標準 DIN 40050 PART9 所定義的高溫高壓水保護措施,將 80℃ 的水從指定形狀的噴嘴,以 80-100BAR 的水壓排放到樣品中,水量為 14-16升/分鐘, 樣品與噴嘴之間的距離為 10-15cm,出水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為 0、30、60、90 度, 樣品在每個方向上水平放置 30 秒, 在樣品表面旋轉時執行。

利用在 80 度高溫的加壓水衝擊,令實驗空間存在水蒸氣的環境效果,模擬水蒸氣的氣密防護與東南亞等地的高溫氣候的突然一陣雷陣雨後,又高溫日照所產生的蒸汽化的使用環境。100Bar 的高壓水柱衝擊,相當於模擬強烈颱風天的高壓颱風雨衝擊模擬,對常打風落雨又炎熱的香港,設備在室外的使用環境。

換言之,IP69K 防塵防水等級除了具備完全密封狀態來防止灰塵進入裝置內部外,還可連續承受 80ºC 水溫、100Bar 水壓達 2 分鐘的水柱沖擊(0º、30º、60º、90º 每個出水角度可承受 30 秒沖擊)。而 IP68 只能代表手機可在製造商指定的條件下適合於長時間浸入水中 (1米水深)。通常這表示該設備是密封的。然而在某些設備上,也可指水可以進入但不會造成負面效果。

超級三防 HONOR X9d

HONOR 將於 10 月 16 日 (整周四)在香港發布品牌 X 系列最新 HONOR X9d,具有消費級數智能手機史無前例的四重旗艦級防水認證 — IP66、IP68、IP69 及 IP69K,全方位做到「超級三防」: 不但防水,更防摔防塵,搭配超大容量 8,300mAh 電池足夠三日使用,對於要登山、出海或者特殊運動需求的用戶最為適合。

HONOR X9d 機身配備了三層防水結構 2.0,為手機提供多重保護。此手機除了能阻隔細小的顆粒、沙子和碎屑,避免灰塵進入機身而影響零件運作外,更能輕鬆應對各種複雜的水環境,包括沖洗、潑濺、污水、熱水(浸泡 10 秒內)和流水,甚至超高壓水槍噴射。

在研發過程中,HONOR X9d 經過逾萬次嚴謹細密的水循環測試,確保手機可在 1.5 米深的水中浸泡長達 30 分鐘後仍可正常運作。另外,HONOR X9d 亦支援 AI 暴雨觸控和 AI 手套觸控,讓用戶在暴雨中不論使用地圖導航、接聽電話和拍攝照片;還是在手濕或佩戴手套的情況下操作手機,屏幕依然靈敏流暢。

產品詳情請留意《PCM》稍後報道。

「我係 AI⋯⋯」加州新法要求聊天 AI 表明身份

伴侶 AI 聊天機械人
伴侶 AI 聊天機械人

自從生成式 AI 崛起,聊天機械人技術愈來愈成熟,配合幾可亂真的語音生成和影像生成技術,像 Grok Ani 這樣的聊天機械人已經是觸手可及的工具,而且一舉一動愈來愈像真人,甚至會影響用戶的情緒。美國加州州長 Gavin Newsom 今日就簽署一項法案,要求聊天機械人開發商加入安全措施,清楚通知用戶伴侶聊天機械人為人工生成、非真人,以防欺騙,防止用戶產生自殺意念。

伴侶聊天機械人已經成為 AI 應用的內建功能。
伴侶聊天機械人已經成為 AI 應用的內建功能。

這項 SB 243 法案是繼今年 9 月簽署生效的 AI 開發透明度法案之後,該省另一項先進人工智能專門法案,旨在保護用戶心理健康、防止自殺意念,規範 AI 系統的互動安全,並提升透明度。

法案定義了伴侶聊天機械人是指具自然語言介面、提供類人回應並滿足用戶社交需求的 AI 系統,但不包括純客服機械人。法案規定運營者須採取合理步驟,避免伴侶聊天機械人以不可預測間隔提供獎勵或鼓勵過度互動。每次互動開始時及每三小時內,須清楚通知用戶聊天機械人為人工生成、並非真人,以防用戶被欺騙。

另外,運營者須實施處理自殺意念、行為或自殘的協議,包括通知用戶並轉介至危機服務(如自殺熱線),並公開協議細節於網站。平台又需要每年向當地的防止自殺部門報告偵測到的自殺意念事件次數。

至於青少年使用伴侶聊天機械人方面,雖然法案沒有限制使用年齡,但就要求運營商披露伴侶聊天機器人可能不適合某些未成年人。

用「巨硬」撼「微軟」xAI 超級運算中心現身

Elon Musk 的 AI 公司 xAI 正式公開其號稱雄心壯志的「Macrohard」計畫,展示其最新的 AI 超級電腦集群,似乎要向 Microsoft 的 AI 帝國宣戰。

這組位於田納西州孟菲斯、代號為 Colossus 2 的超級運算中心,目前裝置約 10 萬件 NVIDIA H100 GPU,打造出極高運算能力,一個站點就能支撐多種大型 AI 模型訓練與推論。

“Mакrohard” 最初只是網上對 Microsoft 的調侃,但 Musk 在 2025 年 8 月將其正式註冊為商標,並且強調這不只是玩笑,而是有真材實料的 AI 平台。

他表示,Macrohard 的目標是成為一個「什麼都做得到」的公司:提供 AI 軟件工具與平台授權,讓其他機構無需自建 GPU 基礎設施,也能使用大型模型。這種策略,有點像微軟當年把 Windows 授權給硬件廠商的作法。

這一動作意味著,若 Macrohard 真能落地成功,未來 AI 生態可能出現新的競爭格局,或許能撼動 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Amazon AWS 等雲端巨頭的地位。

升線定降級?Apple TV+ 將變 Apple TV

隨著 10 月的 Apple 秋季新產品及布階段臨近,不少 Apple 產品都有在等待升級之列,其中包括 Apple TV 4K 機頂盒,有好大機會加入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今日 Apple 宣布 12 月 12 日《F1 大電影》會放到串流平台上播放,但內容卻指出 Apple TV+ 將會變成 Apple TV,到底只是名稱上的改變?還是 Apple 稍後會重整這個串流娛樂平台?

Apple 今日 ( 10 月 13 日)發出新聞稿,公布會在 12 月 12 日(星期五),開始在串流平台上播放,本來此新聞相當普通,每套電影都會有上串流平台的一日。但奇在新聞稿尾段,提到: 「Apple TV+ 將會簡單稱為 Apple TV,藉由這個新的身份,向全球的 Apple TV 發放」。由此公布 Apple TV+ 的名稱將會慢慢淡出,藉以簡化層層疊的月費訂閱與單套電影購買的收費概念。


另一消息指,Apple 正積極與 FIA 洽談有關 F1 大賽車的直播權,有機會在 2026 年賽季開始,作為 Apple TV 串流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下星期將會是 F1 美國站賽期,屆時有機會有好消息公布。

iPhone 17 上網特別慢?教你暫時解決「爆 Ping」問題

iPhone 17 Pro

iPhone 17 系列推出一個月,不少小問題陸續浮現,除了 iPhone 17 Pro 外殼有指易甩色外,近期也有用戶分享使用行動網絡上網不順的問題,特別是玩遊戲、影音串流和視像通話時,網絡延遲 Ping Time 時間相當長。

據 YouTube 上的測試影片顯示,這是可能與 iOS 26 系統對高通 X80 通訊晶片 (使用於 iPhone 17 和 iPhone 17 Pro,不適用於 iPhone Air),過度傾向省電的設定有關。長遠解決需要等待 Apple 發放 iOS 更新,但如果想暫時改善此問題,也可以從兩個設定入手。

Apple 在 iPhone 17 上強調改善電池使用時間,令到 X80 5G 晶片的效能受限。
Apple 在 iPhone 17 上強調改善電池使用時間,令到 X80 5G 晶片的效能受限。

網絡表現除了計算網絡上下載速度,網絡的延遲時間 Ping Time 也相當重要,Ping Time 值越高,代表網絡反應時間越差,無論遊戲或觀看串流影片都不會暢順。

如果網絡不順,可以測試一下網絡的 Ping Time,如果短時間內測試的數據有大幅波動,代表當時的網絡連線不穩定,如正常時 Ping Time 是 20ms,但突然間爆上 300ms,再變回 20ms,就代表網絡不穩定,即所謂「爆 Ping」。而此情況不一定是網絡問題,同一流動網絡 SIM 卡在用一時間位置使用於 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也可以得出相異的 Ping Time 數值。

測試 Ping Time 方法

如果想測試 Ping Time,可使用 Web 的 Ping Time 測試工具,或者下載 iOS 或 Android 的工具應用程式,筆者推薦使用 Ubiquiti 的 WiFiman

安裝《WiFiman》:https://apps.apple.com/hk/app/ubiquiti-wifiman/id1385561119

Web 版的 Ping Test 測試工具有很多,包括大家常見到網絡測試會使用的 Speedtest.net,而筆者建議也可使用 PingTest 作測試,好處是可以比較裝置使用的網絡,連接不同國家伺服器的表現。而 Speedtest.net 每次只會與一個指定的 ISP 伺服器連線測試。

使用 Ping-test 同一時間以 Wi-Fi 連接網絡測試,iPhone 和 Android 的表配各異。(測試機:iPhone 15 Pro Max 及 Pixel 8a)
使用 Ping-test 同一時間以 Wi-Fi 連接網絡測試,iPhone 和 Android 的表配各異。(測試機:iPhone 15 Pro Max 及 Pixel 8a)

至於 WiFiman,可以透過 Wi-Fi 或 5G 網絡進行測試,除了常用的 ISP 網速和 Ping Time 表現外,還可以測試手機和路由器之間的網絡表現。如果你的網絡裝置有 Wi-Fi 6E 或 Wi-Fi 7 的話,會見到裝置之間的網速,用作室內 Wi-Fi 表現的數據參考。

WiFiman 是筆者常用的網速測試工具,測試 5G 網速表現可以參考延遲時間。
WiFiman 是筆者常用的網速測試工具,測試 5G 網速表現可以參考延遲時間。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數字是 Jitter 抖動,代表傳輸時的時間間隔的偏差有多大,太大可能導致遊戲封包延遲不穩定,會出現基於網絡的卡頓。
WiFiman 可以測試手機和 Router 之間的數據傳輸表現。

一般而言,如果 Ping Time 少於 50ms,網絡表現相當好,100ms 以內屬可接受水平。但如果大於 300ms,則有顯示網絡延遲達到有感的程度。

如何改善 Ping Time 表現

如果你經過測試發現 iPhone 的網絡表現不穩定,可以嘗試修改 Ping Time 數值:到 App Store 下載 《Ping-network utility》觀察 Ping Time 表現,如同電腦測試 Ping Time 一樣,先輸入一個網址,然後再按右上角的「Ping 」就會進行測試。一般可以測試 3 – 5 秒,就會有多次的 Ping Time 顯示,你可以睇到網絡速度是否穩定。

安裝《Ping – network utility》:https://apps.apple.com/hk/app/ping-network-utility/id576773404

在 iPhone 下載《Ping-network utility》,就可以如用電腦 Ping 8.8.8.8 一樣測試網絡。

我們常用作測試 Ping Time 網站,好多時都會用「8.8.8.8」,這是由 Google 提供的公用 DNS 服務主要伺服器位址,是最廣泛使用的公用 DNS 伺服器之一。《Ping-network utility》預設是每秒鐘進行一次測試,但用戶可以改變測試時間,在下方的工具列按「設定」,再在 「Send Interval」中改變便可。

測試 5G Ping Time 在可接受水平。
測試 5G Ping Time 在可接受水平。

如果測試出來的 Ping Time 結果相當大出入,可能是 8.8.8.8 連線問題,可以再試次級伺服器 IP 8.8.4.4,看看問題是否一樣。如果經常如此,假設是 iPhone 設定問題,可以試下以下方法,看看有無改善。

改用 Wi-Fi 連線

如果使用的 iPhone 17 面對著以上問題,可以改用 Wi-Fi 連線,再作一次測試,看看數據上會否回復正常。

如果測試後發現問題只在 5G 網絡上出現,就可以嘗試改用其他快速且加密的 DNS 服務,例如透過 Cloudflare 的《1.1.1.1: Faster Internet》,以加密連線使用他們的 DNS,找出一條更順暢又安全的 Internet 路徑,這方法在改善遊戲連線表現時都會使用。

安裝《1.1.1.1: Faster Internet》:https://apps.apple.com/hk/app/1-1-1-1-faster-internet/id1423538627

Cloudflare 提供的 1.1.1.1 加密 DNS 連線,可以改善 Ping Time,遊戲玩家應該早已認識。
Cloudflare 提供的 1.1.1.1 加密 DNS 連線,可以改善 Ping Time,遊戲玩家應該早已認識。

關閉「適應性電量」

如改用 1.1.1.1 的方法都不成,可以試一下關閉 iOS 26 的 Adaptive Power 適應性電量設定,使 iPhone 不會因為要延長電池使用時間而自動限制系統速度,當然,關閉後會產生加速電池消耗和老化的問題。但作為 iOS 26 更新推出之前的權宜之計,也不妨一試。

關閉「背景 App 重新整理」

另一個可能影響 iPhone 網絡表現的功能是 Background App Res Refresh 背景 App 重新整理,如果有很多 App 在背景下載或串流資料,例如地圖導航、相片備份等等,當然會影響手機上網玩網絡遊戲的表現。大家應該定期到「設定>一般>背景 App 重新整理」頁面,重新審視哪些 App 有機會經常擅自下載內容,關閉它們的背景 App 重新整理功能。

隨跑拍擋 Beyerdynamic AMIRON 200

一年一度的渣馬將於 2026 年 1 月舉行,各位參加者除了準備日常的練習,亦時時候物色你的隨跑拍擋。來自德國的百年音響品牌 Beyerdynamic 近年積極拓展個人音響產品市場,繼罩耳式耳機 Aventho 系列,品牌亦推出包括 AMIRON 真無線耳機,其中 AMIRON 200 更是專為跑者和運動愛好者開發的開放式真無線耳機⋯⋯

AMIRON 200 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耳掛式開放式設計,耳機輕巧耐用,並支援 IP54 級放水,適合在長時間訓練使用。
AMIRON 200 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耳掛式開放式設計,耳機輕巧耐用,並支援 IP54 級放水,適合在長時間訓練使用。

AMIRON 200 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耳掛式開放式設計,耳機輕巧耐用,並支援 IP54 級放水,適合在長時間訓練使用,並能穩固地戴在耳上,也不會像骨傳導耳機會造成壓迫點,影響使用者的發揮。而在香港作長跑練習,少不免要在街道上跑步,AMIRON 200 的開放式設計,讓使用者在聽歌之餘,也能察覺周遭環境,確保更高的安全性。

在香港作長跑練習,少不免要在街道上跑步,AMIRON 200 的開放式設計,讓使用者在聽歌之餘,也能察覺周遭環境,確保更高的安全性。
在香港作長跑練習,少不免要在街道上跑步,AMIRON 200 的開放式設計,讓使用者在聽歌之餘,也能察覺周遭環境,確保更高的安全性。

AMIRON 200 支援觸控操作,可輕鬆控制音樂播放、跳到下一首歌或接聽來電。至於通話方面,很多人都擔心開放式耳機的漏聲問題,我們實試以 AMIRON 200 打電話,其雙麥克風及 ENC 通話降噪技術持續過濾惱人的環境噪音,通話相當清晰。而且耳機在漏音控制方面也有不俗的效果,能有效保障用戶的私隱。

我們實試以 AMIRON 200 打電話,其雙麥克風及 ENC 通話降噪技術持續過濾惱人的環境噪音,通話相當清晰。而且耳機在漏音控制方面也有不俗的效果,能有效保障用戶的私隱。
我們實試以 AMIRON 200 打電話,其雙麥克風及 ENC 通話降噪技術持續過濾惱人的環境噪音,通話相當清晰。而且耳機在漏音控制方面也有不俗的效果,能有效保障用戶的私隱。
和其他 Beyerdynamic 的耳機一樣,AMIRON 200 同樣會支援 Beyerdynamic 手機 app,可用來調節均衡器及自定義按鍵等。
和其他 Beyerdynamic 的耳機一樣,AMIRON 200 同樣會支援 Beyerdynamic 手機 app,可用來調節均衡器及自定義按鍵等。
音色方面,AMIRON 200 的中頻效果相當出色,不會因為使用開放式設計或過分偏重低音效果,而令中高頻被淹沒。相反地 AMIRON 200 的開放式設計,讓環境聲也能融和到音樂中,令熟悉的歌曲也添上獨特的層次。  
音色方面,AMIRON 200 的中頻效果相當出色,不會因為使用開放式設計或過分偏重低音效果,而令中高頻被淹沒。相反地 AMIRON 200 的開放式設計,讓環境聲也能融和到音樂中,令熟悉的歌曲也添上獨特的層次。  

和其他 Beyerdynamic 的耳機一樣,AMIRON 200 同樣會支援 Beyerdynamic 手機 app,可用來調節均衡器及自定義按鍵等設定。試用 AMIRON 200,它的聲底和罩耳式的 Aventho 300 有點相似,音壓和低頻相當充沛,很適合運動時配合節拍來進行訓練。而個人會傾向使用「響度」的音場效果,既能感受澎湃的低音,亦能提升人聲的亮度,很適合日常通勤時聽歌或網絡會議時使用。至於音色方面,AMIRON 200 採用了 18×11的長圓形單元,推力十足,音量充沛。而且中頻的人聲和樂器效果相當出色,不會因為使用開放式設計或過份偏重低音效果,而令中高頻被淹沒。相反地 AMIRON 200 的開放式設計,讓環境聲也能融和到音樂中,令熟悉的歌曲也添上獨特的層次。  

Beyerdynamic AMIRON 200 產品資料

設計:開放式耳機
藍牙版本(耳機/充電盒):5.3
單元 : 18x11mm 長圓形動圈單元
頻率響應範圍:20 Hz – 20 kHz
無線音樂編碼:SBC、AAC
音樂播放時間:11 小時/36 小時(配合充電盒)
充電模式:USB-C 充電線
充電時間:2 小時(支援 5 分鐘 = 90 分鐘快速充電)
售價:HK$1,799
查詢:Grandwell Global (2407 1118)

打卡新體驗!Instagram 地圖連繫時.地.人

Instagram 地圖
Instagram 地圖

自從有了社交平台,每去到一個地方、在餐廳點了菜,打卡都是指定動作。Instagram 剛剛宣布將會在香港推出「Instagram 地圖(IG 地圖)」功能,讓你與好友可以透過地圖來分享樂事、互相交流,又或探索好友和心愛的創作人在不同地點分享的動態。這個功能將逐步推送給香港的 IG 用戶。

Instagram 將會陸續向香港用戶推送 Instagram 地圖功能。
Instagram 將會陸續向香港用戶推送 Instagram 地圖功能。

IG 地圖其實在今年初率先在美國推出,現在終於擴展到香港。當大家升級 IG App 並且獲得這功能後,只要在主畫面往右撥到 DM 介面,就可以在限時動態列上找到「地圖」圖示,點擊進去就能進入 IG 地圖介面。

只要在主畫面往右撥到 DM 介面,就可以在限時動態列上找到「地圖」圖示。
只要在主畫面往右撥到 DM 介面,就可以在限時動態列上找到「地圖」圖示。
在 DM 介面可以看到好友和所追蹤的創作人標記了位置的限時動態,地圖上亦會標示出他們的位置和該位置的內容。
在 DM 介面可以看到好友和所追蹤的創作人標記了位置的限時動態,地圖上亦會標示出他們的位置和該位置的內容。

完全掌控位置分享

大家可以透過 IG 地圖向哪些人分享位置。分享位置功能預設是關閉的,用戶可以選擇分享的方式,亦可以靈活更改設定,控制權全在用戶手上。

在限時動態、Reels 或貼文中添加地點標籤時,會提示用戶該內容亦將顯示在地圖上。
在限時動態、Reels 或貼文中添加地點標籤時,會提示用戶該內容亦將顯示在地圖上。

大家可以選擇向誰分享位置,例如互相追蹤的密友、親人或指定朋友,又或者不將位置分享給特定人群,甚至不與任何人分享。。

一旦啟用了位置分享功能,當用戶開啟 IG 或者讓 IG 在背景執行,系統更新用戶的所在地點,當然大家亦可以選擇在特定地點停止分享位置,或隨時完全停用位置分享。

預覽功能讓用戶在 IG 內容中標註地點時,先了解一下它在地圖上的展示效果。
預覽功能讓用戶在 IG 內容中標註地點時,先了解一下它在地圖上的展示效果。

地圖上的動態保留 24 小時

無論大家是否分享位置給別人,都可以在 IG DM 訊息介面的動態訊息列點擊「地圖」圖示,查看其他用戶分享的地點,例如他們曾到訪的餐廳、觀看過的音樂會,又還是創作人所分享的有趣場所。所有已標記地點的內容都將顯示在地圖上,包括 Reels、貼文和限時動態,內容可以在地圖上顯示 24 小時。

標記了地圖的 Reels、貼文和限時動態可以在地圖上顯示 24 小時,互相追蹤的用戶可以透過便利貼互動。
標記了地圖的 Reels、貼文和限時動態可以在地圖上顯示 24 小時,互相追蹤的用戶可以透過便利貼互動。

此外,互相追蹤的用戶又可以分享標記了地點的便利貼,可以在 24 小時內查看,就像在該地點留言。

地圖右上角加入了一個小圖示,可以讓大家立即了解到自己有沒有在分享位置。系統新增了提示,以提醒用戶在限時動態、Reels 或貼文中添加地點標籤時,該內容亦將顯示在地圖上。

地圖右上角的三種圖示讓用戶立即知道自己的位置分享狀態。
地圖右上角的三種圖示讓用戶立即知道自己的位置分享狀態。

家長能監控子女應用位置分享

除了自己使用外,大家亦都關心子女如何使用位置分享功能。IG 提供了功能讓監護人能管理子女如何使用位置分享功能。當子女開啟這功能時,家長會收到通知,並可以提醒他們如何安全地分享位置。監護人又可以決定是否讓子女使用這個功能,並查看他們的分享對象。

子女分享位置時,家長會收到通知。監護人可以查看青少年與哪些人分享位置,甚至可以關閉他們分享位置的功能。
子女分享位置時,家長會收到通知。監護人可以查看青少年與哪些人分享位置,甚至可以關閉他們分享位置的功能。

Google Cloud 推出 Gemini Enterprise 挑戰 Copilot Pro

Google 的雲端運算部門宣佈推出針對企業應用的 Gemini Enterprise 人工智慧平台,希望該平台能夠覆蓋日常工作,進而與微軟 Copilot Pro 和 OpenAI 在商業工具方面展開更深入的競爭。

該平台於週四在 Alphabet 公司 Gemini at Work 活動前夕發布,旨在提供一款易於使用的人工智慧工具,幫助各部門員工自動執行複雜任務並產生內容。谷歌表示,該平台每位用戶每月收費 30 美元。

Gemini Enterprise 採用 Google 目前最先進的 Gemini 模型,並結合 Workspace、數據分析及客戶互動功能。平台支援無程式碼操作,員工可自行建立 AI 代理協助完成日常任務,實現全自動化工作流程。

此外,Gemini Enterprise 亦強調安全與整合,能連接企業的內部數據(包括 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 365、Salesforce 等),並透過統一治理系統保障資料安全。

Google Cloud 行政總裁 Thomas Kurian 表示:「Gemini Enterprise 不僅是 AI 工具的集合,而是一個完整、能重塑工作流程的智能平台。」

隨著 Gemini Enterprise 的推出,Google雲端正直接向微軟 Copilot 和 OpenAI ChatGPT Enterprise 等競爭對手發起挑戰,並押注統一開放的平台是贏得 AI 賦能職場的關鍵。此次發布也體現了谷歌更廣泛的努力,旨在表明其在競爭激烈的企業 AI 市場中正獲得企業客戶的青睞。該公司最近表示,正在將 Gemini 整合到整個 Chrome 瀏覽器中,力求將其 AI 型號融入所有產品中。而 Gemini Enterprise 和 Copilot Pro 一樣,可以不經 VPN 而在香港使用,但 ChatGPT Enterprise 暫時仍沒有把香港放入支援清單。

Google 的 Workspace 功能亦已包括至 Gemini Enterprise,以下是日常工作例子:

  • 影片:透過 Google Vids,企業現在可將簡報等單一的資訊類型轉化為全新格式的精彩影片,以及由 AI 自動生成的文稿與旁白。
  • 語音:在 Google Meet 中,Google Cloud 為所有企業客戶帶來了即時語音翻譯功能。這不僅止於文字,更能捕捉自然的語氣和情感,讓對話無論使用何種語言都能流暢無礙。

作為 Gemini Enterprise 的一部分,Google Cloud 推出全新數據科學 AI 代理 (Data Science Agent),能自動化數據整理與擷取,從而加速模式的探索並簡化複雜模型的開發。包括 Morrisons、Vodafone 和 Walmart 等客戶已開始使用此 AI 代理,以加速他們的數據工作流程,並消除客戶體驗中的阻礙。

客戶互動是 AI 應用中最關鍵的案例之一。Google Cloud 在對話式 AI 解決方案 - Customer Engagement Suite 中推出了四項新功能,適用於網站、手機應用程式、客服中心和銷售點,能與客服人員協作以回答問題並採取行動:

  • 建構方式:一個全新、易於使用的低程式碼視覺化建構工具,企業只需建立一次客戶互動 AI 代理,即可為電話、網站、行動裝置、電郵和聊天室等所有渠道進行配置,並支援多達 40 種語言。
  • 底層的智慧核心:由 Google Gemini 模型驅動的新世代 AI 代理,提供業界領先的準確性和低延遲特性。
  • 實現價值時間:全新的 AI 增強服務和預建的專業 AI 代理,可讓代理建構者比以往更快地建構、測試、部署和監控代理。
  • 深度企業整合:與 Gemini Enterprise 的直接整合,提供更加的個人化結果與統一治理。

這些新功能賦予了客戶建構與部署新世代對話式代理的能力,並已推出預覽,將在未來數個月內整合至 Gemini Enterprise 中。

不敵 AI 浪潮 Apple 呢款 App 要退場

引述科技媒體 TechCrunch 的報導,Apple 於 10 月 10 日已將旗下的短影片剪輯應用《Clips》下架,意味著這個已推出近 8 年的應用已悄悄退出歷史舞台。

還記得 Clips 是什麼嗎?

Apple 於 2017 年推出的《Clips(中文名稱為「奇趣拍/可立拍」)》是一款針對 Snapchat 和 Instagram Stories 而設計的短片剪輯工具,方便用戶輕鬆拼接照片和影片,添加濾鏡、表情符號和音樂等等。不過《Clips》剛推出時,就有意見指該應用的功能和設計簡單到過分,恐怕未能滿足用家日後在短影片拍攝及剪輯的需要。果不其然,隨著 TikTok 興起,連帶同系的影片剪輯工具《CapCut》亦廣受內容創作人的歡迎,《Clips》亦漸漸無人問津。

《Clips》是一款針對 Snapchat 和 Instagram Stories 而設計的短片剪輯工具,方便用戶輕鬆拼接照片和影片,添加濾鏡、表情符號和音樂等等。
《Clips》是一款針對 Snapchat 和 Instagram Stories 而設計的短片剪輯工具,方便用戶輕鬆拼接照片和影片,添加濾鏡、表情符號和音樂等等。
與 TikTok 同系的 Capcut 同樣簡單易用,但功能和特效相當齊全,而且更可在手機及電腦上免費使用,自然吸引更多內容創作者使用。
與 TikTok 同系的《Capcut》同樣簡單易用,但功能和特效相當齊全,而且更可在手機及電腦上免費使用,自然吸引更多內容創作者使用。

生成式 AI 更吸引觀眾眼球

近年生成式 AI 興起,包括 xAI Grok 的 Imagine、Google Gemini 的 Nano Banana 及 Veo 3 ,還有 Open AI 的 Sora 2 等工具,在圖像及影片生成的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相比起來像《Clips》這種依賴真實拍攝的「老派」工具,感覺已經過時。試想想像 Grok 的 Imagine 可以將靜態相片一鍵生成影片,比起親手剪輯真實片段,哪個更能吸引觀眾?

試想想像 Grok 的 Imagine 可以將靜態相片一鍵生成影片,比起親手剪輯真實片段,哪種更能吸引觀眾?
試想想像 Grok 的 Imagine 可以將靜態相片一鍵生成影片,比起親手剪輯真實片段,哪種更能吸引觀眾?

其實《Clips》被下架坊間並不感到意外,因為自《Clips》推出後 Apple 雖有新功能加入,但近年僅限 bug 修復。 MacRumors 亦指,更新稀少即反映該應用的使用度不高,官方也不願投放人手去跟進。目前《Clips》已經下架,用戶將無法從 App Stoe 下載,但舊用戶仍可在 iOS 或 iPadOS 中使用當前版本的 Clips,甚至從 Apple 帳戶重新下載。不過因為沒有更新,App 會逐漸與新系統不相容,使用起來會越來越麻煩。

彭博:M5 MacBook Pro、iPad Pro 發布在即

M5 MacBook Pro、iPad Pro 發布在即
M5 MacBook Pro、iPad Pro 發布在即

Apple 每年下半年除了發布 iPhone 之外,另一重頭戲就是 M 系處理器和備有該處理器的筆電和平板電腦。但來到 10 月第三周似乎還未有動靜。不過據彭博 Mark Gurman 報道,M5 處理器發表似乎已如箭在弦,備有該處理器的產品,將包括 MacBook Pro 和 iPad Pro,此外還有升級版 Vision Pro。

據 Mark 指出,備有 M4 的 iPad Pro 開始出現供應緊張的狀況,現時下單訂購,無論 11 吋還是 13 吋版本都需要等到 10 月 21-28 日才能出貨,而不是即時有貨。而較入門的 14 吋 MacBook Pro 情況亦相似,也要等到 10 月 22-24 日才出貨。Mark 認為這無疑是 M5 iPad Pro 即將發表的好兆頭。不過備有 M5 Pro 和 M5 Max 的高階 MacBook Pro 就似乎要今年稍後,甚至 2026 年初才推出。

現在訂購備有 M4 處理器的 iPad Pro,要 10 月 21-28 日才能出貨。
現在訂購備有 M4 處理器的 iPad Pro,要 10 月 21-28 日才能出貨。
訂購較入門的 14 吋 MacBook Pro 亦要等到 22-24 日才發貨。
訂購較入門的 14 吋 MacBook Pro 亦要等到 22-24 日才發貨。

其他預計會在今個月推出的 M5 產品,還預計有 iPad Pro 和 Vision Pro,不過據知今年的 Vision Pro 只是升級處理器,設計上不會有任何改變。

據聞今個月推出的 Vision Pro 只是升級處理器,外觀設計不會有改動。
據聞今個月推出的 Vision Pro 只是升級處理器,外觀設計不會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