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3360

百玩不厭的 Simcity Buildit 模擬城市

4dc557c69348d0d4f1bfc6f0a65d22a159455dc6.jpg

早陣子 EA Origin 送出 Simcity 2000 特別版,吸引不少資深玩家下載懷舊一番。但在手機遊戲市場,這種單機遊戲實在難以賺取持續性收入,所以 EA 最近推出的 Simcity Buildit 亦不得不作出改革,引入工商元素,玩家要主動營運生產和貿易,方可擴展城市和增加人口,更要兼顧市民的訴求才能把小市鎮逐步發展成大都會。

平台:Android平台:iOS
版本:1.2.19.19850版本:1.2.19
檔案大小:221MB檔案大小:97.6MB
支援機種:Android 2.3.3或以上支援機種:iOS 7或以上
價格:免費價格:免費
下載網址:按此下載網址:按此

以往 PC 版 Simcity 只能透過賺取稅收營運各種公營服務和開發土地,與及調節稅率吸入居民和投資者。但 Simcity Buildit 就仿效種田式網絡遊戲,需要玩家建立工廠和商店,生產各式建材方可升級住宅區以增加人口和基本稅收。此外,城市內的居民亦會主動向玩家收購材料和商品,但有時收購價會偏低。玩家下線前可安排生產較耗時但高價值的商品,用盡工廠和商店的產能。

dbb188aa9b2bf055c21587cbd67d4f4cdf471d4a.jpg355a174c26336a46b30ccf22dfb41d77436eca9b.jpg9c48cb49bb15ae65965afeb4fcf23bb30c5845c6.jpg
透過工廠生產建材就可升級住宅區,容納更多居民及賺取獎金。工廠負責生產各種原材料,升級工廠規模可提高生產力。商店能夠將原材料轉化成高級商品,除了用作建設,亦可出售謀利。

公務保民生
作為一市之長,當然要回應市民訴求。市民會對城市內的各種公共事務(包括食水、電力、排污、消防和警力)有基本訴求,如果不能滿足需求就會令人口下降,而多接觸市民更有機會獲得稀有的升級材料。而排污、發電廠和工廠都會產生環境污染,盡可能把重度污染放置在外圍,以商店區作緩衝,避免滋擾住宅區的市民。

c9c6cdaa1571bdd1e5505972ce0be471c547ea13.jpgf38faf5cd416b8abc6f416bb35b3a4a0f0e67b5e.jpgb273ba6473a8683a187ae285d5f9e46dbf9f2b36.jpg
建立消防局和警署可維持區域安全,令人口不致流失。污水處理、能源和食水供應都極之重要,要注意總容量和市民需求。廉價的媒炭發電廠和工廠會產生廢氣,盡可能放置於版圖邊緣。

規劃增人口
部分公務如警力、教育和公共交通都極之昂貴,初期資金不足時,不妨先處理其他較便宜的公務,以及先興建較便宜的公園推高人口,保持一定的滿意度和稅收。貿易倉庫解封之後,就可以把高價值的商品及建材放到網上發售,一來可騰空城市的倉庫讓工廠保持運作,二來可賺取收入提升公務水平。

66afc3fabe28fc60556c294375ee03fd655783e7.jpg3591f49ac3f3de677b9c9d19d9501ea99b34e70a.jpg4dc557c69348d0d4f1bfc6f0a65d22a159455dc6.jpg
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區需要升級馬路以容納更高車流,防止塞車。留意右下角的項目,就會知道那方面問題,基本服務變紅色就會流失人口。把剩餘的材料或高級商品放在貿易倉庫,有望善價而沽。

投資考眼光
Simcity Buildit 依靠工廠和商店生產材料,同時升級住宅區賺取收入,要發展就要善用生產力,先預備必需的升級材料,更要留意「國際市場」對商品的需求和價格,利用有限產能生產搶手貨以圖利,考驗玩家的眼光和組織能力。

富士 XF16-55mmF2.8 鏡頭開賣

3aa54222982a09466a44c377dc9ee974c39c4528.jpg

雖然富士未有在今年的 CES 中設立展覽攤位,但亦有推出新品湊一下熱鬧,這支盛傳的 XF16-55mmF2.8 R LM WR 終於上架接受預訂。

自推出 X 系列無反後,富士一直著力加推不同的新鏡頭,而大光圈鏡頭就以定焦鏡為主,變焦鏡中擁恆定 F2.8 光圈,就只有去年推出的 50~140mm(相當於 70~210mm)。因此早前有消息指會推出 XF16-55mmF2.8,用家們都格外留意。今日新鏡終於正式上架,在 AmazonUS、BHphoto、Adorama 等網站接受預訂,定價為 $1,199.95 美元(約港幣 $9,360),預計今年3月出貨。

新的 XF16-55mmF2.8 R LM WR,使用 17 片 12 組的設計,等效焦距為 24~84mm,採用 9 片光圈葉,口徑為 77mm 重量亦有 655g。和 X-T1 一樣有 WR 防濺水防塵設計,不過較讓小記意外的是未有加入 OIS 防震。

來源:富士

【CES 2015】Panasonic 展出試作型 4K Blu-ray 播放機

6f428982980f10c2320e66d48ed52b08f8d48eae.jpg

買咗或準備買 4K 電視機的朋友,聽到呢個消息應該相當醒神,事關講咗好耐的 4K Blu-ray終於有實物現身啦,Panasonic 在美國 CES 2015 上展出了全球首部 4K UHD Blu-ray 機,功能更相當突出,有機會在年尾正式推出市場。

Panasonic 展出的這款 4K UHD Blu-ray 機只屬於試作機,由於 Blu-ray Disc Association 目前仍未定出 4K Blu-ray 播放機的最後規格,因此硬件功能上仍有可能會有變動。至於這款 4K UHD Blu-ray 播放機可以重播4K(3840×2160)60p/10-bit的影像訊號,最強之處是可以重播 High Dynamic Range 的視頻內容,其亮度範圍是 1,000-10,000nit,並兼容闊色域標準 BT. 2020,當然不可缺少的是 H.265 的視頻解碼功能及 100 Mbps的High Bit Rate 重播。有關產品的售價及推出日期未定,但依據 BDA 之前的計畫,4K Blu-ray 播放機及影碟將在年尾上市。 

【CES 2015】Kodak全新Android手機IM5登場 主打唔係影相?

9e277bc255115f74d12c70b83c2c59f7b09958c8.jpg

今年CES美國電子消費展上,新登場的智能手機相對不算多;但久違了的 Kodak 竟然特立獨行,繼概念機 Instamatic 後,推出自家品牌的全新 Android 手機 Kodak IM5。但係,睇真啲,IM5 的最大賣點唔係 Kodak 擅長的攝影,而是內置遙距管理軟件(Remote Management Software),透過PC或平板都可以控制手機咁話。

IM5 的攝影功能其實不是特別遜色,只是平平無奇,對 Kodak 出品期望過高的朋友可能會失職。IM5 具備 13MP 後鏡頭,以及 5MP 前鏡頭;內置修圖軟件,可以即時執相和分享相片,以至配合特定App列印相片。

a70acc33d394441c7ebbc3aa5dddef29333e6b94.jpg

規格方面,IM5 配備5吋全高清屏幕,內置1.7 GHz八核心處理器,但就只有 1GB RAM 和 8GB ROM,外置 microSD 卡最高也只支援 32GB。優點是此機預載 Android 4.4 Kit-Kat,遲下仲會升級至 Lollipop,除了 Google Play,另外仲有自家開發名為「Apps」的 app store,提供更多 Apps 選擇。

IM5 預計將於 2015 年第一季起在歐洲市場率先開售,其後推至全球市場,定價 $249 美元,即約港幣 $1,930,備黑白兩色。話晒 Kodak 出品,呢口價抵唔抵買?見仁見智啦。不過,Moto G 第二代都只係賣緊 $179.99 美元……

【PCM Live!】CES 2015 新科技展望

d9e3f6a041970d3199ae95f67fe1b28de2a6ae30.jpg

CES 2015 展覽會於美國正式舉行,會場內外究竟有咩最新、好玩嘅科技?今次《PCM》Live!­一口氣將今個星期係美國睇到嘅新事物一一同大家分享,仲會同大家從今次展覽預視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唔好錯過!

節目重溫:

節目重溫:2014 場內市道回顧
節目重溫:Yen價大跌日本「鳩嗚」樂
節目重溫:香港電視風雲
節目重溫:專訪乜乜乜原創人 JFung Remix

【CES2015】Sony 平推新 Cam 加快 4K 普及

0d1fab4c51fe3a7d7c483f0a5ded62483b580631.jpg今年 CES 4K 電視成為焦點,不過 Sony 就未有忘記 4K 攝錄,推出平價的 4K Handycam 以及將 4K 拍攝,追加到 Action Cam 之上。

單看外形 FDR-AX33 和現有的 Handycam 其實分別不大,但 Sony 就強調,新機和 FDR-AX100 相比體積縮減 30%、重量減少 20%,更重要的是售價,大幅降低至約 1,000 美元(約港幣 $7,800),發布會上 Sony President 及 COO Mike Fasulo 更笑言「4K for 1K」引來一眾記者拍掌。AX33 一樣是使用 Zeiss 鏡頭,有 10 倍光學變焦,但焦距就不詳,並支援 Balanced Optical SteadyShot 防手震,4K 拍攝 bitraite 可達 100Mbps,預計在二月推出。

a8bd5050cc6fe1809703feca51fa60b8666d9d9c.jpg除了專業手感的 Handycam 外,Sony 亦有同時間推出了 4K 攝錄的 Action Cam FDR-X1000V。X1000V 採用 Zeiss Tessar 鏡頭,拍攝角度達 170 度,能以 3840×2160 @30p 100Mbps / 60Mbps 的 XAVC S 格式記錄。在加入 4K 支援之餘,Sony 亦強化了 X1000V 的 Steadyshot,並指新機的防震能力有大幅提升,在高頻的摩打震動下防震力大約提升了 3 倍。簡單來說就是將之安裝到無人機時,Steadyshot 可以更有效抵抗螺旋掌轉動時的震動,航拍影片可以更平穩。新機預計在 3 月發售,連同防水殼的定價約 $500 美元(約港幣 $3,900)連同 RM-LVR2 Live View Remote 定價則為 $600 美元(約港幣 $4,680)。

【名筆論壇】再見了,台北Nova

踏入 2015 年,雖然只過了一個星期,但讓人不開心的消息卻一件接一件,我們熟悉或不認識的人,都離我們而去。除了人之外,還有熟悉的事,台北市內曾經是新一代電腦賣場的 NOVA 廣場,1 月 1 日也已經結束營業,這個編者過去每次到台北都要一遊的電腦商場地標,曾經一度令 DIY 橋頭堡「光華商場」要轉型救亡,但最終不敵黃金地段租金升幅而要退場。

7b3750d78f0966d171a4d78a31dc20024ae002a1.jpg

位於台北車站對面,新光三越百貨店隔鄰的 NOVA 廣場,是台北最旺的地方,也是小編愛到 NOVA 的原因,因為每次要到光華商場(指舊的),地方細,而且還要專誠坐捷運過去,怎也不及有數層樓高,光猛陳設又整齊的 NOVA 來得方便。有一段時間,NOVA 的生意好,台北車站附近也有好幾個大型的電腦賣場開業,印像中有太平洋 T-Zone 和 T.T.Station,其中又以太平洋 T-Zone 搞得有聲有色,因為老闆本來是從事電腦相關的電纜電線等業務,可惜 T-Zone 位置比較徧離新光三越附近的補習街,而且商場開業之後也少做特式的商場推廣,T-Zone 和 T.T.Station 經營了一段時間後,也如一般的地產項目轉營成普通商場。

NOVA 經營之道
過去《PCM》曾經辦過幾次讀者旅行團,其中一次台北之旅,就有拜訪 NOVA 資訊廣場,還得到董事長鍾瓊亮親自招待,分享 NOVA 的經營理念。NOVA 的電腦賣場, 除了售賣  DIY 的電腦組件外,也引入大量品牌電腦設立展銷店,令客源不再單一是 DIY 玩家。除零售店外,也有電腦維修,送貨到戶和信用卡分期,用戶購買的電腦,就算是品牌的筆記簿電腦,有問題就可以拿到 NOVA 去檢查,確定需要維修,便會集件代送到品牌的維修中心。另外商場也預留地方,舉辦講座或試用活動等,商場內也有無線上網和舊電腦回收點,在商場層面已做到「客服」這一點,在當時無論是台灣還是香港,已經是相當新的概念。

記得那時和 NOVA 交流,當得悉《PCM》是在電腦商場免費派發起家的電腦周刊,鍾瓊亮對此相當有興趣,認為可以引入到 NOVA 之內,作為商戶的宣傳刊物,不久後《NOVA 情報誌》也就誕生了。至今《NOVA 情報誌》仍有出版,而且更有電子書版免費訂閱,而 NOVA 資訊廣場在台灣也有七家店,雖然台北站前店經營了 18 年,最後要走上關門之路,但新建的光華商場,絕對可以補足台北電腦零售的需求。

網購電腦產品
NOVA 站前店退業,成為了不少港、台電腦玩家的集體回憶,始終電腦零售的利潤低,加上電腦產品需求因為智能手機普及而式微,站前店無法支持一線消費區的租金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近年台灣冒升得最快的數碼產品銷售方式,是 PC Home 線上購物,價格便宜之餘,還可做到 24 小時到貨,台北市甚至試行 6 小時到貨。除電腦外,連食品、生活家電、書店等都有提供,確實是吸引不常到電腦商場的消費者,又或者可以省下逛商場的時間。今日的消費者,消費方式和習慣已經改變,正如睇電視,新的觀眾也不一定要坐在電視前睇定一個台。相信這種新的網上消費模式,遲早都吹到香港來。

PlayStation Now 北美開通暫只得 PS4 獨享

39266056d1d38a13c1c14f333508263f0c870430.jpg

那邊廂 Sony 在 CES 上宣布 PlayStation 4 成為 PS 史上普及速度最快的主機,這邊廂 PlayStation 亦在其美國的 PlayStaton Blog 公開了 PlayStation Now 的收費,暫時只有 PS4的玩家有機會享用到。

PlayStation Now 係一個可以從伺服器將 PlayStation 遊戲以串流方式下載到玩家用戶端直接玩的服務,計畫可對應 Sony 一系列支援 PlayStation Now 的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平板電腦、當然亦有 PlayStation Vita、PlayStation 3 以及 PlayStation 4。所有遊戲進度及玩家資料都會保存在雲端儲存系統上,而 PS Now 的獎盃系統亦會與 PSN 的系統作整合,如果玩家本身已有 PSN 戶口,在 PS Now 上也可以用這個戶口作登入。

PlayStation 正式宣布於 1 月 13 日在北美推出 PlayStation Now 服務,起初只在 PlayStation 4 上提供服務,並會有兩種收費方式供用家選擇,分別係月費 19.99 美元或一次 3 個月收費 44.99 美元,後者平均收費為每個月 15 美元。所有付費用家都可於會籍有效期內無限次數串流遊戲到裝置玩,服務開始時遊戲庫有超過 150 款 PS3 遊戲可供選擇,由 RPG 至互動劇場、射擊、賽車、運動、冒險等等一應俱全,其中更有不少大作。

至於香港何時才有 PS Now 服務推出呢?SCEH 表示暫時仍未會在香港推出 PS Now 服務。 

來源:PlayStation Blog

用盡室內定位 Aruba Networks 推 Wi-Fi 互動方案

ae4c4951c6f77195f82b029fe4dc12e9dcbf9d78.JPG

愈來愈多商戶安裝室內定位方案,除了手機導航服務,下一步將加入互動營銷功能。Aruba Networks 發表個人化互動流動方案 Aruba Mobile Engagement 正是迎合此趨勢,以客戶的個人資料和所在的位置,推送個人化通知,促進市場推廣機會,提升顧客忠誠度及利潤。

該方案建基於 Wi-Fi 及 Aruba Beacon 定位服務,配合流動應用程式,向客戶推送根據位置和他們喜好的資訊。該公司強調,方案不會收集顧客的資訊 ,並根據他們選擇加入(opt-in)後所提供的個人資料,推送個人化推廣訊息。若用戶不希望再接收通知,選擇離開(opt-out)便不再收到有關通訊。

Aruba Networks 指出,方案適用於體育場館、零售及酒店等,都是倚重顧客忠誠度來鼓勵他們逗留較長時間,繼而影響購物決定。透過提供以位置為基礎的個人化優惠,提升用戶體驗,則可令顧客逗留更久。

f323f71f43b9dcf2b7b3e4b26e0deb82f31acefd.jpg


美式足球聯盟球隊 San Francisco 49ers 在主場 Levi’s Stadium 安裝 Aruba Mobile Engagement 方案,為球迷提供個人化賽事指揮中心,又可透過智能電話叫餐。

【Redmonkey Mind】2015形勢難估

很少預估未來指數,今年試試湊熱鬧,玩玩這個傳統的投資界遊戲。

執筆時,去年恒指波幅為21,182至25,318,比前年的19,814至23,822,低位及高位分別上升約7%及6%。其實,自2012年開始,高低位已不斷上升,於利好因素帶動下,今年此趨勢有機會持續,波幅預期可提升至22,300至26,500,高位樂觀可見27,000。今年恒指若上升,應受中資金融股帶動。

若預期中資金融股利好,何不直接看國企指數?執筆時,去年國指波幅為9,203至11,873,比前年的8,871至12,215,低位上升4%、高位暫下跌3%,算是原地踏步。

恒指去年曾升破2010年底至2011年初形成的「蟹貨區」22,600至25,000,並在此徘徊。國指那段時間是在12,000至14,200之間,去年高位在11,873,假設今年主要波幅上移至此區間,高位可上升20%。

中資金融股利好
預期中資金融股利好, 一是內銀股估值連跌數年後, 今年有機會因中央致力增加資金流動及減低借貸成本,壞帳風險因而減低, 此板塊將被市場提高估值。另外,中央活化A 股作為企業融資有效渠道,尤其最近接二連三的政策集中在這個方面,亦是利好因素。中央進行改革及打擊貪污期間,需要維持經濟增長,政府投資會持續,若配合股市的良好氣氛,應可事半功倍。若認同此觀點,又認識大陸股市及其運作生態,不怕高風險,可投資A股ETF,或透過「滬港通」直接投資中國A股。

個別板塊各自精彩
個別板塊,則各自各精彩。看去年港股,一年已嫌長,炒作主題周期很短,回顧去年初,不少分析還追捧濠賭股及科網股,鮮有提及中資金融股,甚至去年最終大升的港交所(388)亦難見到推介。此外,去年初差不多所有分析看淡香港樓市,到年中仍不見分析預視油價大跌,結果全部都錯。

資金流動也較難捉摸,大部分分析在年底看好環保股及醫藥股業績未見走樣,卻因資金需要而被無情套利。現在預期哪板塊今年能笑到最後,難度極高,甚至有點不切實際。好像有市場評論叫大家投資中國基建股,或許數月後已不合時宜,所以現時投資還是摸著石頭過河,應保持轉身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