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58

搭載 iPhone 處理器  低成本 MacBook 年底推出或低至 599 美元

早前《PCM》都報導過 Apple 有機會以 iPhone 用的處理器製作低成本 MacBook,一份新的報告指,這款 MacBook 會在 今年第三季投產,售價或會在 599 至 699 美元之間。

專門分析 Apple 產品開發路線的專家郭明錤指出,Apple 計劃生產一部內置 iPhone 的  A18 Pro 處理器的 MacBook,針對低成本電腦市場,而 macOS Sequoia 15.6 的程式碼中,也找到對有關設備的支援。

現時的 A18 Pro 處理器是使用於 iPhone 16  Pro 上,根據 Geekbench 6 的測試數據,單核和多核表現分別是 3539 和 8772, 表現接近 2022 年推出的 M2 MacBook Air,效能以應付今日的應用要求仍算不俗,而且也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

據台灣《電子時報》報道,新款 MacBook  會在今年第三季開始投產,最快會在今年底推出,估計售價會在 599 至 699 美元之間,結果開價是 599 美元的話,將會和配時最入門的 M4 Mac mini 相同,而目前最便宜的13 吋 M4 MacBook Air,售價 999 美元,比較之下,新機會便宜 300 – 400 美元,相當有競爭力。

郭明錤指,新的低價版 MacBook 會走如入門版  iPad 一樣的多色彩路線,有 12.9 吋屏幕,及有銀色、藍色、粉紅和黃色選擇。

最強迷你 5080 打機 PC ASUS ROG NUC (2025) 戰未來!

ASUS ROG NUC (2025), ROG SWIFT OLED 27 吋 4K 240Hz QD-OLED 電競屏幕

迷你電腦流行了一段時間,由只是文書工具,演進都現在規格已經提升不少,令它們既有強勁規格又慳位,足以應付 AAA 遊戲大作。就如這次介紹的 ROG NUC (2025),雖然機身只有 56.5mm 厚,不過最高就可以配備 Intel Core Ultra 9 處理器和 RTX 5080 GPU,配合 SSD 的隱藏規格,不單應付現在的 AAA 遊戲,更為未來升級做好準備。

直立薄機身三面散熱

相信想買部打機迷你電腦的用家都會發現,新一代的 ROG NUC (2025) 從外表造工就已經有很大進步,雖然機身體積與上代差不多,但整體感覺精煉得多,還有巨大 RGB 燈效的敗家之眼標誌,相當醒目。事實上這一代 ROG NUC 不單是規格的提升,更在設計上作出改良。

與上代(右)相比,雖然體積幾乎一樣,但 2025 年版設計明顯洗練得多。
與上代(右)相比,雖然體積幾乎一樣,但 2025 年版設計明顯洗練得多。

規格上,ROG NUC (2025) 最高可配備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Series 2) 處理器,內置的 NPU 配合最新的 RTX 50 系列 GPU,令整體的 AI 運算能力高達 200TOPS 以上,足以應付圖文生成、即時翻譯等人工智能需求。

而在獨顯方面,ROG NUC (2025) 就配備了強勁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80,DLSS 4 及多重影格生成技術為遊戲玩家帶來更強勁的遊戲效能,同時支援 AI 運算。而且此機設有兩個 HDMI 2.1 和兩個 DisplayPort 2.1 接口,再加上 DisplayPort 旁邊支援 DisplayPort 2.1 Alt 模式的 Thunderbolt 4 Type-C 接口,令到這部小小的迷你電腦實質上可以同時連接 5 個 4K 屏幕!對於需要同時開啟多個應用的遊戲直播主,或者想建立三屏賽車椅的玩家就會非常方便。

ROG NUC (2025) 機背設有兩個 DP 2.1 和兩個 HDMI 2.1 接口,加上支援 DP 2.1 Alt 模式的 Thunderbolt 4 Type-C 接口,令這部迷你電腦能夠同時連接 5 個屏幕。
ROG NUC (2025) 機背設有兩個 DP 2.1 和兩個 HDMI 2.1 接口,加上支援 DP 2.1 Alt 模式的 Thunderbolt 4 Type-C 接口,令這部迷你電腦能夠同時連接 5 個屏幕。

正因為 ROG NUC (2025) 是如此的猛獸,今代機身就設有四面出入風口,從左邊的巨眼下、右邊全面的 ROG 字樣和機身頂部,配合前後合共三把散熱扇、兩塊均熱板和巨大散熱鰭片,能寧靜而有效地將高速運算的熱力散發出去。不過正因為這樣的設計,令到今代 ROG NUC 的機身只可垂直擺放,不能像上代可選擇橫放或直放。

由於需要四邊散熱,此機只能直立擺放。
由於需要四邊散熱,此機只能直立擺放。
附有 330W 火牛來應付 RTX 5080 的需求。
附有 330W 火牛來應付 RTX 5080 的需求。

SSD 隱藏規格迎接高速傳輸

ROG NUC (2025) 備有兩條 M.2 插槽方便用家擴充,不過它原來還隱藏一個秘密:插在 NVMe_1 槽的 2TB SSD 雖然是 PCIe Gen4 規格,但其實這條槽是支援 PCIe Gen5 的!隨著速度達 14,900MB/s 的 PCIe Gen5 SSD 售價愈來愈親民,用家將來大可換上 Gen5 SSD 令存取速度倍升,並將現有 SSD 移到 NVMe_2 槽去。不過大家要留意現有 SSD 上的散熱片只適合用在 NVMe_1 槽,NVMe_2 由於上面有 ROG 敗家之眼 RGB 燈模塊,不能使用高身的散熱片,選購時要特別留意。

機內布局,右下角是 CPU 散熱扇。
機內布局,右下角是 CPU 散熱扇。
SSD 1 的散熱器,這M.2槽雖然插上 Gen 4 SSD,但其實是 Gen 5 規格,為日後升級做好準備。
SSD 1 的散熱器,這M.2槽雖然插上 Gen 4 SSD,但其實是 Gen 5 規格,為日後升級做好準備。
兩條記憶體插槽。
兩條記憶體插槽。
機殼採用免工具裝拆設計,螺絲不會掉出,日後自行升級更方便。
機殼採用免工具裝拆設計,螺絲不會掉出,日後自行升級更方便。
CPU 專屬的散熱扇。
CPU 專屬的散熱扇。
背面有兩把巨大的渦輪式散熱扇,配合兩塊大均熱板和鰭片,將 RTX 5080 和系統的熱力一併從機背排出。
背面有兩把巨大的渦輪式散熱扇,配合兩塊大均熱板和鰭片,將 RTX 5080 和系統的熱力一併從機背排出。

此機的無線連接能力亦相當強勁,它備有 Intel Killer Wi-Fi 7 BE1750 網絡卡,支援 2.4GHz、5GHz 和 6GHz 頻段,最高傳輸速度可達 5.8Gbps,傳輸速度較上代快 2.4 倍。同時亦備有藍牙 5.4 和 2.5Gbps 乙太網絡接口,支援 2500M 極速寬頻,令玩家在進行網絡對戰時無後顧之憂,直播遊戲過程亦暢通無阻。

其他接口方面,ROG NUC (2025) 前面板設有一個 USB Gen 3.2 Type-C (10Gbps) 、兩個 USB Gen 3.2 Type-A 接口和 3.5mm 耳麥插孔,方便連接遊戲控制器和滑鼠、鍵盤和耳麥等,而背面就有 1 個 Thunderbolt 4 接口提供 40Gbps 資料及影像傳輸能力,此外還有 4 個 USB Gen 3.2 Type-A 接口,連接能力足以媲美大型枱機。當然, ROG NUC (2025) 機身上的 RGB 彩燈也支援 Aura Sync RGB 燈效同步,配合 Armoury Crate 和 Aura Creator 軟件調校效能和創造配合自己風格的燈效。

機身前面的接口,頂部有 RGB 燈效。
機身前面的接口,頂部有 RGB 燈效。
背面有大量接口和散熱鰭片的出口。
背面有大量接口和散熱鰭片的出口。

值得留意的是過去 ROG NUC 各型號只會提供 3 年保養,而 ROG NUC (2025) 就是系列中少有的 4 年保養,保障進一步提升。

用 4K 解像度玩《劍星》都有過百 FPS,相當流暢。
用 4K 解像度玩《劍星》都有過百 FPS,相當流暢。
3DMark CPU Profile 跑分結果。
3DMark CPU Profile 跑分結果。
3DMark Steel Nomad 跑分結果。
3DMark Steel Nomad 跑分結果。

ROG NUC (2025) SPEC

  • 型號:RNUC15JNK9X28AA3
  • CPU: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2.7GHz
  • 獨顯:RTX 5080
  • 記憶體:2 x DDR5-6400 CSO-DIMM 最大 96GB
  • 儲存空間: 1 x PCIe 5.0 + 1 x PCIe 4.0 NVMe M.2 插槽
  • 無線連接:Intel Killer Wi-Fi 7、藍牙 5.4
  • 其他接口:面板:2 x USB 3.2 Gen 2 Type-A、1 x USB 3.2 Gen 2 Type-C、3.5mm 耳麥插孔;機背:1 x Thunderbolt 4(支援 DisplayPort 2.1)、4 x USB 3.2 Gen 2 Type-A、2 x HDMI 2.1 FRL、2 x DisplayPort 2.1、1 x RJ45 LAN、1 x DC in
  • 電源供應器:330W
  • 擺放方向:直立
  • 其他特點:毋須工具即可組裝升級
  • 尺寸:282.4 (W) x 187.7 (D) x 56.5mm (H);底座 146mm
  • 重量:3.12kg
  • 售價:HK$29,998
  • 查詢:ASUS

同場加影:ROG SWIFT OLED 27 吋 4K 240Hz QD-OLED 電競屏幕

有小巧強勁的電腦當然也要屏幕相配合,ASUS 在 CES 上發表的世界首款 27 吋 4K OLED 電競屏幕 PG27UCDM 是絕配之一。這款電競屏幕採用第 4 代 QD-OLED 面板,像素密度達 166ppi,能呈現銳利的畫面和清晰的文字。而 ASUS 獨門的 ELMB 超低動態模糊技術就能減少殘影和動態模糊。

ROG SWIFT OLED 27 吋 4K 240Hz QD-OLED 電競屏幕 PG27UCDM

PG27UCDM 屏刷率高達 240Hz,反應時間 0.03 秒,支援 NVIDIA G-Sync、AMD FreeSync 和 VESA AdaptiveSync 並配備 OLED 防閃爍 2.0 技術,減少閃爍 20%。支援 10-bit 色彩,99% DCI-P3 寬廣色域,並且取得 VESA DisplayHDR True Black 400 認證、支援 Dolby Vision 和 HDR10,色準為 △E < 2。

為了防止 OLED 屏幕的烙印問題,PG27UCDM 就備有 OLED Care Pro 功能,同時配備 Neo Proximity Sensor 近接感測器,當用戶離開屏幕前,屏幕就會自動切換為黑色畫面,以防止發生烙印問題。

接口方面,除了 HDMI 2.1 之外,還備有頻寬高達 80Gbps 的 DisplayPort 2.1a UHBR20 接口和提供 90W 供電的 USB-C 接口,滿足高階用戶的娛樂和遊戲需求。如果需要同時連接多部電腦,PG27UCDM 還備有 3 個 USB 3.2 Gen 1 Type-A 接口提供 KVM 功能。

過去用戶要利用屏幕背面幾粒按鈕在 OSD 上設定屏幕功能,相當麻煩。PG27UCDM 就可以透過 DisplayWidget Center 利用滑鼠在電腦來設定屏幕,自然輕鬆得多。

此外,PG27UCDM 還設有多項增強玩家戰鬥力的 AI 助手功能,包括 AI Crosshair 自動生成高對比度準星、AI Shadow Boost 自動增強場景中的暗角細節,與及 AI Visual 自動感測遊戲類型來自動調校畫面。

PG27UCDM SPEC

  • 尺寸:26.5 英吋
  • 面板:QD-OLED
  • 解像度:3840 x 2160 (16:9)
  • 刷新率:240Hz
  • 反應時間:0.03ms (GTG)
  • 顯示色彩:10 億 (10bit)
  • 色彩空間:99% (DCI-P3), 145% (sRGB)
  • 色準:△E < 2
  • 峰值亮度:1000 cd/m2 (HDR)
  • 對比度:1,500,000:1
  • HDR 支援:HDR10、Dolby Vision
  • 接口:1x DisplayPort 2.1a UHBR20、2x HDMI (2.1)、USB-C(PD 90W 供電)、3x USB 3.2 Gen 1 Type-A、耳機接口
  • 其他功能:防閃爍、ASUS OLED Care、KVM、DisplayWidget Center、Aura Sync、Neo Proximity Sensor、ASUS OLED Anti-flicker 2.0
  • 認證:TÜV 防閃爍、TÜV 低藍光、VESA DisplayHDR True Black 400、VESA AdaptiveSync Display 240Hz、AMD FreeSync Premium Pro、G-SYNC Compatible、FSC MIX
  • 售價:HK$10,999
  • 查詢:ASUS

高屏刷親民選擇:ROG Strix OLED 27 吋 2K 360Hz QD-OLED 電競屏幕

想找部更適合 FPS、價格更親民而屏幕刷新率更高的 27 吋 OLED 遊戲屏幕,還有這款 ROG Strix OLED XG27ACDNG。這款 2K 屏幕採用第 3 代 QD-OLED 技術,雖然是 2K 解像度,但屏幕刷新率就增至 360Hz,兼備 PG27UCDM 大部分高階功能,包括 0.03ms 反應時間、ASUS OLED Care+ 防烙印、防閃爍、低藍光、99% DCI-P3 寬廣色域、HDR10 和 DisplayHDR True Black 400 及 KVM 等,而且一樣支援 NVIDIA G-Sync、AMD FreeSync Premium Pro、AdaptiveSync Display 360 確保畫面流暢又低延遲,是 FPS 射擊遊戲愛好者的好拍檔。

ROG Strix OLED 27 吋 2K 360Hz QD-OLED 電競屏幕 XG27ACDNG
ROG Strix OLED 27 吋 2K 360Hz QD-OLED 電競屏幕 XG27ACDNG
背面亦有巨大的敗家之眼 RGB 燈效。
背面亦有巨大的敗家之眼 RGB 燈效。
底座有凹坑可以放置手機。
底座有凹坑可以放置手機。
兩個 HDMI 2.1、一個 DP 1.4a 和一個可提供 90W 電源的 USB C。
兩個 HDMI 2.1、一個 DP 1.4a 和一個可提供 90W 電源的 USB C。
亦有提供 KVM 功能方便一個屏幕一套鍵盤滑鼠接駁多台電腦。
亦有提供 KVM 功能方便一個屏幕一套鍵盤滑鼠接駁多台電腦。

XG27ACDNG SPEC

  • 尺寸:26.5 英吋
  • 面板:QD-OLED
  • 解像度:2560 x 1440 (16:9)
  • 刷新率:360Hz
  • 反應時間:0.03ms (GTG)
  • 顯示色彩:10 億 (10bit)
  • 色彩空間:99% (DCI-P3), 135% (sRGB)
  • 色準:△E < 2
  • 峰值亮度:1000 cd/m2 (HDR)
  • 對比度:1,500,000:1
  • HDR 支援:HDR10
  • 接口:1x DisplayPort 1.4 DSC、2x HDMI (2.1)、USB-C(PD 90W 供電)、3x USB 3.2 Gen 1 Type-A、耳機接口
  • 其他功能:防閃爍、ASUS OLED Care、KVM、DisplayWidget Center、Aura Sync
  • 認證:TÜV 防閃爍、TÜV 低藍光、VESA DisplayHDR True Black 400、VESA AdaptiveSync Display 360Hz、AMD FreeSync Premium Pro、G-SYNC Compatible、FSC MIX
  • 售價:HK$6,999
  • 查詢:ASUS

一鍵簡化專業廣播製作流程 Elgato Stream Deck Studio

Elgato Stream Deck Studio
Elgato Stream Deck Studio

Elgato 的產品很受 YouTuber、直播主的歡迎,Stream Deck 可自訂多功能控制平台,配合同廠的麥克風、照明、攝影機和影像擷取等產品,就可以輕鬆應付一般直播和影像製作的需要。最近該廠向更高層次的專業廣播器材進軍,與專業 AV 與廣播控制系統軟件平台 Bitfocus Buttons 合作,打造出一套功能全面的控制面板 Stream Deck Studio。

Elgato Stream Deck Studio 針對專業用戶需要,用戶可以將一連串專業裝置的操作設定到一個按鈕上,一按即執行。
Elgato Stream Deck Studio 針對專業用戶需要,用戶可以將一連串專業裝置的操作設定到一個按鈕上,一按即執行。

Stream Deck Studio 是一套結合 Stream Deck 靈活性和專業廣播功能的控制面板,用戶可以完全自訂每個按鈕的功能,一鍵控制複雜的工作流程,又或者將重要數據顯示在每個按鈕的 LCD 屏幕上方便監察。

既然是 Stream Deck 家族成員,當然少不了兼具輸入和輸出功能於一身的 LCD 屏幕按鈕。
既然是 Stream Deck 家族成員,當然少不了兼具輸入和輸出功能於一身的 LCD 屏幕按鈕。
機身左右均設有旋鈕編碼器,配合按鈕使用還有 LED 刻度顯示。而左邊旋鈕旁就設有 NFC 閱讀器。
機身左右均設有旋鈕編碼器,配合按鈕使用還有 LED 刻度顯示。而左邊旋鈕旁就設有 NFC 閱讀器。

Stream Deck Studio 針對專業製作,兼容標準 19 吋機架,備有 32 個可自訂的 LCD 按鍵和 2 個多功能 LED 旋鈕編碼器,連接方面支援 IP 和 SDI 協議,基本上是透過 PoE+ 乙太網線供電接口連接攝影棚、製作室或舞台的網絡,與攝影機、媒體伺服器、音響系統和燈光設備等數百種廣播和舞台設備整合,亦可以透過 USB-C 接口連接電腦使用。進行更大規模的製作時,還可以堆疊多部 Stream Deck Studio 來使用。

右邊旋鈕編碼器旁設有 USB-C 接口。
右邊旋鈕編碼器旁設有 USB-C 接口。
當然可以連接同廠的 Stream Deck 來提供額外操作介面。
當然可以連接同廠的 Stream Deck 來提供額外操作介面。

此外,Stream Deck Studio 面板右邊設有另一個 USB-C 接口,可連接其他 Stream Deck 裝置來提供更就手的額外控制。對於高保安要求的廣播系統,Stream Deck Studio 左邊面板就設有 NFC 閱讀器,只有授權人員才可以操作面板,或載入個別工作流程的設定。

Stream Deck Studio 主要是透過 PoE+ 乙太網線供電接口,以 IP 或 SDI 協議與攝影機、媒體伺服器、音響系統和燈光設備等數百種廣播和舞台設備整合,亦可以透過 USB-C 接口連接電腦使用。
Stream Deck Studio 主要是透過 PoE+ 乙太網線供電接口,以 IP 或 SDI 協議與攝影機、媒體伺服器、音響系統和燈光設備等數百種廣播和舞台設備整合,亦可以透過 USB-C 接口連接電腦使用。
除了透過 PoE+ 供電之外,亦可以透過另一邊的 USB-C 接口,以 USB 充電器供電。
除了透過 PoE+ 供電之外,亦可以透過另一邊的 USB-C 接口,以 USB 充電器供電。
背面右邊設有重置按鈕,將儲存在裝置的設定清除。
背面右邊設有重置按鈕,將儲存在裝置的設定清除。

供電方面除了透過 PoE+ 之外,亦可以使用支援 PD 3.0 標準(最少 9V 3A)的 USB-C 充電器來供電,相當靈活。

相較於簡單的 Stream Deck,Stream Deck Studio 支持多種專業應用和連接標準,包括能自動產生輸入/出的交叉點路由、監控網絡裝置的 SNMP、網絡媒體開放規範 NMOS / ST 2110,無縫連接不同廠商的廣播裝置。

Stream Deck Studio 支援標準 19 吋機架,提供的機櫃 Mount 設有多個的螺絲孔位方便調節位置。
Stream Deck Studio 支援標準 19 吋機架,提供的機櫃 Mount 設有多個的螺絲孔位方便調節位置。
除了 19 吋機櫃 Mount 之外,廠方亦很貼心為沒有機架桌的一般使用者提供座枱機座的 3D 打印檔,用家可以自行從官方網站下載來打印使用。
除了 19 吋機櫃 Mount 之外,廠方亦很貼心為沒有機架桌的一般使用者提供座枱機座的 3D 打印檔,用家可以自行從官方網站下載來打印使用。

模組平台有付款有免費

Stream Desk Studio 需要安裝模組才能發揮功用,其中 Bitfocus Buttons 是一個訂閱制的軟件模組平台,支援數百種廣播和網絡裝置的連接,針對大規模製作環境,提供多使用者支援、增強安全性和強大的擴充性,讓製作人員能夠完全掌控路由複雜的廣播或現場活動製作。

Stream Deck Studio 需要透過 Bitfocus 的 Buttons 或 Companion 軟件模組平台安裝模組才能連接不同器材和服務。
Stream Deck Studio 需要透過 Bitfocus 的 Buttons 或 Companion 軟件模組平台安裝模組才能連接不同器材和服務。

除了付費的 Buttons 平台之外,其實 Bitfocus 還有一個開源的免費平台 Companion,同樣提供大量裝置模組,例如 Blackmagic Design、Sony、Panasonic、Roland 等廠商的專業裝置,由志願開發者維護。

兩個平台都提供大量模組,連接至專業廣播、音響、舞台裝置、軟件和網絡服務。
兩個平台都提供大量模組,連接至專業廣播、音響、舞台裝置、軟件和網絡服務。
Stream Deck Studio 透過 Buttons 或 Companion 開設多個分頁,為各個按鈕設定功能。
Stream Deck Studio 透過 Buttons 或 Companion 開設多個分頁,為各個按鈕設定功能。
部分模組如 Foobar2000 有提供預設按鈕,簡單拖曳就能完成設定。
部分模組如 Foobar2000 有提供預設按鈕,簡單拖曳就能完成設定。
如果需要一鍵執行多個連續動作,例如換歌轉鏡位同時調校燈光,只要在設定按鈕時添加分頁就可以增加動作。
如果需要一鍵執行多個連續動作,例如換歌轉鏡位同時調校燈光,只要在設定按鈕時添加分頁就可以增加動作。

Stream Deck Studio 是現場製作各個環節的中心樞紐,讓您掌控整個直播活動,針對需要高級功能的客戶而毋須承擔傳統 AV 工作室系統的複雜性或高成本,並可配合 Buttons 或 Companion 平台的模組來控制直播節目,例如管理直播、實時監察觀眾人數、播出圖像特效或音效、插入廣告,又或整合 OBS Studio 來切換場景、調整音訊和燈光等。

Elgato Stream Deck Studio

  • 售價:HK$7,500
  • 查詢:Felton (2273 8393)

預視 2026 旗艦顯示器標準 27” 540Hz QHD + 45” 5K2K OLED 打頭陣

每年一開始,CES 上都會展出該年最新的科技產品,其中電競顯示器也是當中重要一環。而顯示器技術進步則取決於面板。LG Display 日前展示了最新的各種用途的最新顯示器技術,當中大都是 OLED 面板,其中電競用顯示器面板將會主導明年旗艦電競顯示器規格。

明年的電競顯示器同樣會走高刷新率和高解像度兩大方向,高刷新率方面,現時最高刷新率的顯示器是 2.5K 的480Hz,而新的最高標準則是  540Hz 的 27 吋 QHD (2.5K) 解像度的 OLED 面板,而且更能支援到 HD 解像度下的 720Hz 超高刷新率。此 OLED 面板將採用 LG 第 4 代 OLED 面板,包含 Tandam RGB 三原色堆疊技術,色域接表現會有所增加,具有 99.5% DCI-P3 色彩重現及1500nits 最大亮度。

另一款以解像度為主的是 45 吋大的 5K2K(5120 x 2160)OLED 面板,是現時 OLED 顯示器的最高解像度,當使用不同的解像度執行遊戲時,會提供不同的刷新率,用家可按遊戲性質和顯示卡能力調節。

除此之外,LG Display 還展示了 OLED 電視的 83 吋 第 4 代 Tandam OLED 面板,之前推出的 LG G5 系到電視,只有 55,65 和 77 吋才是使用 Tandam OLED 面板,今次開及出 83 吋面板,有可能用於下一代的高階 OLED 電視系列上。

針對汽車用的顯示面板,都有多款適用於不同應用場景,包括配備可切換隱私模式(SPM)技術的47.8英寸LTPS LCD,允許調整副駕座椅前面的螢幕,使其從主駕駛座上看不到,減少行駛途中對司機的影響,也可以符合某些國家的法規。 另外還推出了世界上首款使用可拉伸顯示屏的車輛慢跑錶盤,可拉伸率高規達53%。 這種創新產品在不使用時保持光滑平坦的形狀,但當觸控按鈕時,它會拉伸形成慢跑錶盤。

價值 78 萬的活靶 美軍購入 Cybertruck 作射擊訓練 

美軍一直有利用真實的汽車作為射擊訓練活靶,不過根據 The WarZone 從美軍的採購文件中發現, 美國空軍打算購入 2 台 Tesla Cybertruck 電動貨車,作為射擊訓練使用。 到底 Cybertruck 有何特別之處,能吸引美軍買來作射擊訓練的活靶呢 ? 

根據資料,目前美軍普遍使用的 Toyota Tacoma 及 Ford F-150 作為標靶車輛。因為這類 Pickup 型小貨車,除了擁有高機動性,既可以運載物資,甚至可安裝重機槍作為突擊車,所以廣受很多民兵組織、武裝份子的歡迎。不過美軍認為 Cybertruck 擁有極高的防護能力,並具備強大的運動能力,還能供應電源,不排除有敵軍將來會使用 Cybertruck 作軍事用途,所以有需要購入 Cybertruck 作為射擊訓練的活靶,以檢視及評估實彈射擊破壞效果。目前已確認 Cybertruck 的車體可以抵禦多數小口徑槍械的攻擊,至於對火箭或飛彈的防護能力則有待測試來驗證。

Tesla Cybertruck 採用特製不銹鋼鑄造的外骨骼車身,車身的剛性及防護力遠遠超過其他車輛。例於今年 1 月於美國拉斯維加斯恐襲事件中,兇徒在 Cybertruck 上放滿煙花迫擊炮和燃氣瓶等東西,並點燃引爆。雖然涉事的 Cybertruck 遭到焚毀,但其外骨骼車身卻能抵消爆炸的絕大部份衝擊力,大大減低對周遭傷害。

而在 2024 年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 在社群媒體上炫耀一輛加裝機槍的 Cybertruck,並宣稱這要開到前線攻擊烏克蘭。據知 Tesla 官方後來已透過遠端操控,強制停用該輛車,令它無法再被啓動。不過不排除日後會有駭客能成功破解 Tesla 的安全機制.並成功將 Cybertruck 武裝化。

【場料】電訊商推出「Kids CARE」親子守護 App 智能管理孩子數碼生活

SmarTone Kids CARE
SmarTone Kids CARE

近日有電訊商推出全港首創「Kids CARE」親子守護應用程式,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數碼教養解決方案。這款由電訊商自主研發的應用程式,巧妙結合時間管理、內容過濾與親子互動三大功能,讓科技成為家長育兒的得力助手。

「Kids CARE」的智能時間管理系統讓家長可以遠端設定設備使用時段,一鍵暫停遊戲或社交軟體,幫助孩子培養規律的數碼作息。進階的內容過濾技術能自動屏蔽不良網站,同時記錄瀏覽足跡,讓家長隨時掌握孩子的網絡活動。精準定位功能更提供即時位置查詢與 30 天移動軌跡,為子女安全多添保障。

特別的是,程式支援跨平台使用與多裝置管理,全家都能參與數碼教養。現有限時優惠,新舊客戶可享 3 至 6 個月免費體驗,月費由 $56 起,讓智慧教養輕鬆融入每個家庭。想詳細了解可以查閱這裡

SmarTone Kids CARE
SmarTone Kids CARE

【場料】CL28 同門兄弟 BIWIN、ACER 6000MHz DDR5 登場

BIWIN Acer 6000MHz CL28 DDR5 RAM
BIWIN Acer 6000MHz CL28 DDR5 RAM

自從 AMD 近乎獨佔電腦市場,當中最合適的 6000MHz 的 DDR5 就成為大多玩家選購的目標。不過除了時脈之外,最重要就是 CL 值,當中 CL28 就是目前較低延遲的平價選擇。如果預算有限,近期 BIWIN 的 DW100 及 Acer Predator HERMES 就是可以考慮的產品,兩者規格均為 6000MHz CL28,24GB x2 的套組,對於一般遊戲為先的用家已經非常足夠,而且兩者均帶有 RGB,有性能亦有外觀。至於價錢上 BWIN 目前為 $1,199,而 Acer 則會更貴,不過目前已經缺貨,如果想要一樣性能就可以考慮 BWIN。

BIWIN DW100 6000MHz CL28 24GB x2:$1,199
查詢:漢科

【場料】換把風扇變 Pro 了 最強無光水冷再轉代

Arctic LIQUID FREEZER III PRO
Arctic LIQUID FREEZER III PRO

近年買水冷,相信見得最多一定是 RGB 甚至有螢幕的款式,對於想砌部簡單 PC 想選無光產品就寥寥可數,而其中講到擁有高性能就非 Arctic 莫屬,由新年經常缺貨之後,在 7 月尾終於升級了。新款的 LIQUID FREEZER III PRO 在外型上其實與 3 代幾乎一樣,唯獨風扇部分就是今次主要升級位置,新版 Pro 版風扇扇葉有所增加,而且噪音量亦有所下降。至於價錢方面就比版 3 代略貴,但市場上亦再無舊版可買,簡單講就是變相加價,而且不只水冷,連單隻的風扇亦被 Pro 版取代,因此如果想買無光扇砌成台機的話,成本可能都有過百提升。

Arctic LIQUID FREEZER III PRO 240:$709
Arctic LIQUID FREEZER III PRO 360:$879
Arctic LIQUID FREEZER III PRO 240-ARGB:$779(黑)/$799(白)
Arctic LIQUID FREEZER III PRO 360-ARGB:$969(黑)/$999(白)
查詢:正都

Apple 新 MacBook Pro 傳改用動態島設計 Samsung 或獨家供應 OLED 面板

MacBook Pro
MacBook Pro

據韓媒報導,Apple 計劃於 2026 年推出搭載 OLED 面板的新款 MacBook Pro,正式從 Mini LED 升級。以往 Apple 常與 Samsung Display 及 LG Display 共同合作,為旗下產品供應顯示面板,但今次 MacBook Pro 的 OLED 面板,似乎由 Samsung Display 獨家包攬。

韓媒《DealSite》指出,業界普遍預測首款 OLED MacBook Pro 的面板將全數由 Samsung Display 供應,原因在於其 8.6 代 IT OLED 生產線採用 Apple 要求的氧化物 TFT 技術。這種技術功耗低、適合大面積生產,且能有效降低成本。雖然氧化物 TFT 的電子遷移速度不及低溫多晶矽(LTPS),但 Samsung Display 已顯著優化技術,提升面板表現。同時,新 MacBook Pro 預計會保留 ProMotion 功能,採用 LTPO 面板,支援 10Hz 至 120Hz 可變刷新率,以提升電池續航力。此外,有傳聞指新機將棄用瀏海設計,改用類似 iPhone 的動態島藥丸狀開孔設計,帶來更新更亮麗外觀。

Samsung Display 有望獨家包攬 OLED MacBook Pro 的面板生產。
Samsung Display 有望獨家包攬 OLED MacBook Pro 的面板生產。

據分析,Samsung Display 的 8 代 IT OLED 生產線每月可生產 1.5 萬片玻璃基板,以 14.3 英寸筆記本面板計算,年產能達 1,000 萬片。考慮到 Apple 每年 MacBook 出貨量約 2,500 萬台,而 OLED MacBook Pro 預計年出貨量約 500 萬台,Samsung Display 的產能應可完全能滿足需求。

Apple 選擇 Samsung Display 作為 OLED MacBook 面板的獨家供應商,可能是因為其他競爭者暫未準備就緒。其中韓國另一大廠 LG Display CEO 鄭哲東早前表示,其 8.6 代 OLED 生產線投資將推遲至 2026 年。而中國顯示器大廠京東方(BOE)雖積極投資 8.6 代 IT OLED,但目前聚焦於 iPad 面板供應,且因 iPhone、iPad 的 OLED 面板技術與 MacBook 面板需求不同,短期內應未會進入 MacBook 供應鏈。

儘管 Apple 長期與 Samsung Display 和 LG Display 合作,為 iPhone、iPad 等產品提供面板,但今次 MacBook Pro 的 OLED 面板訂單似乎由 Samsung Display 獨佔,或許再次確認了其在技術和產能上的領先優勢。

來源:DealSite

【場料】HONOR MagicPad 3 港版送足 $2,197 配件 國行 Android 大平板又能否挑機?

HONOR MagicPad 3
HONOR MagicPad 3

日前 HONOR 在港發表新一代旗艦大平板 MagicPad3,其配備 13.3 吋 3K 高刷護眼屏,跟達 12,450mAh 超大電池等規格,512GB 機型一口價 $5,499 再送齊鍵盤、手寫筆跟頭戴耳機,禮遇總值 $2,197 備齊配件吸引力不錯。

HONOR MagicPad 3 預訂禮遇總值 $2,197 備齊配件吸引力不錯。
HONOR MagicPad 3 預訂禮遇總值 $2,197 備齊配件吸引力不錯。

港版 HONOR MagicPad3 統一提供 16+512 儲存配置,擁有月影白跟星空灰色款選擇,定價 $5,499,同時在預售期間(即日至 8 月 13 日),提供價值 $2,197 預訂大禮包,包括 HONOR Magic-Pencil 3 手寫筆、連 MagicPad3 智能觸控鍵盤(價值 $1,598),及 HONOR CHOICE 頭戴式耳機(價值 $599),一出機即備齊文書配件,隨時化身筆電或繪圖板。

雖裝置僅具 Snapdragon 8 Gen 3 晶片,但無論 13.3 吋 3K 165Hz 高刷屏、12,450mAH 大電池,跟 IMAX Enhanced 八聲道喇叭,都讓港版 HONOR MagicPad 3 擁有不錯效能價格比。不過因平板電腦不像手機,不會因制式限制影響網絡表現,故市場仍有不少國行 13 吋大平板,包括採用旗艦晶片款式可以選擇。

vivo Pad5 Pro
vivo Pad5 Pro

像 4 月發布的 vivo Pad5 Pro 平板,就用上 MediaTek 旗艦晶片天璣 9400,配備 13 吋 3K 3:2 高刷屏、跟 12,050mAh 大電池,本文刊登時京東港澳地區 App、vivo 自營網店報價 8+128 標配 Wi-Fi 版 vivo Pad5 Pro 平板,包郵到港價格約 $3,222.70,相當便宜。

OnePlus Pad 3
OnePlus Pad 3

如偏好國際版 ROM 的話,市場尚有平行進口 OnePlus Pad 3 平板電腦,其採用高通 Snapdragon 8 Elite 晶片,配備 13.2 吋 3.4K 高刷屏,內置 12,140mAh 大電池,並同具 8 聲道揚聲器,本文刊登時 Storm Blue 色款 12+256 機型報 $3,899 港元,使用高通平台兼預載 GMS 或更合港人使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