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南韓出現 6 宗 Apple Watch SE 發熱燒毀事故

南韓有多名購買了 Apple Watch SE 的用家發現腕錶在使用數小時後突然發熱,甚至有人因此燙傷了手腕。事主將腕錶取下並發現屏幕右上方近錶冠的位置都出現懷疑機件發熱而導致屏幕燒壞的情況。

發現 watchOS 7 升級後電量急跌 蘋果建議重置 iPhone 與 Apple Watch

如果你的 Apple Watch 升級了 watchOS 7 後,覺得電池充滿後好快又沒電,又或者 GPS 位置「失蹤」(Apple Watch S5之後才有)!恭喜你,你可以清機了。

要買 Apple Watch 奧運記念錶帶 等 2021 吧

因為由中國武漢擴散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致的肺炎疫情,令全球多個大型會議及活動都需要取消,其中當然包括 4 年一度的奧運吧。原先 Apple 會針對 2020 年東京奧運,推出一系列  Apple Watch 運動型錶帶。不過由於奧運延期到明年 7 月,所以有消息指有關產品亦會延期到明年 3 月才會推出。

Apple Watch Series 3 更新有鑊氣 !?

有用戶反映,Series 3 在升級新 Watch OS7 後可能會出現包括系統遲緩、部分小工具不能使用及重新開機等問題,不過 Apple 目前似乎未有應對的方案。

運動也來訂閱制

近年全球興起運動熱潮, 不只運動科技公司乘勢而起,連服裝、用品,甚至健身教練、 YouTuber 都賺得滿堂紅。今年的疫情令健身室被迫關閉,也無法出外運動,卻帶起在家運動潮流。這市場足夠龐大,連蘋果公司也推出訂閱服務 Fitness+ 加入競爭。

Apple Watch Series 6 單圈手環買錯尺碼 需要連手錶一同退貨 ?

Apple 在今年推出 Apple Watch Series 6 的同時,亦發表了兩款全新的單圈手環,並提供不同尺寸讓顧客選擇。不過,如果發覺所購買的手環不太合適,要換另一個大小的話,竟然要連同新錶一同退換,有受影響顧客認為這樣做法似乎有點擾民。

【Apple 9.15 發表會】Apple Watch Series 6 首度內置 Apple U1 晶片    未來支援更精確定位功能

昨晚 Apple 網上發表會中,最新的 Apple Watch Series 6 使用 Apple S6 處理器、支援血氧監測功能及常啟高度計功能。不過還有一樣是較少人提及的,就是 Apple Watch Series 6 是首款內置 Apple U1 晶片的Apple Watch 。 Apple Watch Series 6 內置的 U1 晶片支援 UWB(Ultra Wide Band)技術,而 U1 晶片最先於 iPhone 11 上出現, Apple 運用 UWB 技術增強空間感知與強化感知能力,例如 AirDrop 可在 UWB 的空間感知優點輔助下增強傳送表現。今次 Apple 於 Apple Watch Series 6 加入 U1...

【Apple 9.15 發表會】Apple 為 Apple Watch 新錶帶推出量度工具

今年 Apple 推出兩款新 Apple Watch 的同時,亦同時推出多款新的錶帶,其中包括兩款不用錶扣的單圈手環型錶帶,並提供不同的尺碼以供選購,不過由於 Apple Watch 需要相當貼手,才能讓錶底的感測器發揮作用。所以選購這類手環型錶帶和選購戒指一樣都要剛剛好,不能太鬆亦太緊張。而為了讓顧客選購這類錶帶可以更準確,Apple 在 Apple Watch 的選購頁面,增設了量度工具的下載,讓用戶可以下載一個 1: 1 的紙樣來自己量度。

【Apple 9.15 發表會】又紅又藍 全新 Apple Watch Series 6 登場

一如所料,Apple 發表新一代的 Apple Watch Series 6,雖然外觀設計上和現有的 Series 5 沒大分別,不過錶身就加入了全新的藍色和 Product Red,感覺比以往活潑得多。今次 Series 6 在硬件方面的,除了採用全新的 S6 處理器,提升運算效能,更重要是為配合全新的血氧監測功能, Series 6 徹底重新設計的玻璃錶底,由四組 LED 和四個光電二極體組成新的感測器與血氧 app 緊密合作,只需要 15 秒就能為用戶量度出血氧水平。

【Apple 9.15 發表會】Apple Watch SE 定價更抵 針對家中長者兒童

未舉行今晚的網上發青會前,已傳出 Apple 會推出廉價版 Apple Watch,並預計以「Apple Watch SE」之名現身。結果如大家所願,更平價更大眾化的 Apple Watch SE 正式同大家見面。

最新文章

政府《生成式 AI 應用指引》列明四層風險

特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日前發表《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建議本港使用生成式AI的道德框架。《指引》列明開發人員、服務供應者和用戶的相關責任。其中詳細分出四層風險分類系統,當中的不可接受風險類別要全面禁止,開發和部署需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