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公佈最近調查,發現超過六成香港企業已經整合人工智能,較 2024 年顯著上升。而且有八成企業已見投資回報,更有一成錄得逾倍回報。AI 已經成為推動數碼經濟的重要技術。
WTIA 舉辦「2025 亞洲智慧創新大獎」,其中包括「亞洲智慧創新大獎業界調查 2025」。調查今年 8 月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 300 間香港及亞洲地區的智能科技企業管理層。結果發現:
● 62% 受訪香港企業將 AI 整合在業務之中,較 2024 年的 47% 增 15 百分點。
● 73% 受訪香港企業用生成式 AI,較 2024 年的 60% 增加,也追上亞洲其他地區的 79%。
投資回報更見顯著:
● 81% 受訪香港企業已錄得 AI 投資回報;
● 其中 42% 回報由 0% 至 50%;
● 25% 錄得 51% 至 100% 回報;
● 14%更稱回報率超過 100%。
● 57% 稱未來 12 個月計畫投資超過 10 萬港元,較去年 37% 大增,反映投資信心顯著增強。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李勁華表示,生成式 AI 普及,帶動企業應用與投資同步增長。若香港能在運算成本、培訓人才,以及清晰的合規框架等範圍再走前一步,將有條件把握AI帶來的新一輪競爭優勢,讓創科成果大規模走進產業。
不過,人才和技能是企業投資AI最大挑戰:當中有 61%的香港企業聘用不多於 10 名 AI 相關人才。其中有 46% 需要為員工升級培訓。最難招聘的技能則有 46% 認為是行業專屬 AI 技能,亦有 40% 稱是生成式 AI。顯示市場已從通用技術轉向融合行業。
問到未來的發展,業界普遍期望特區政府的政策支援「資助、人才、監管與基建」四方面。最受期待的措施包括:
直接資助及研發撥款(55%)、人才升級或再培訓計劃(49%)、、更清晰的監管指南(46%)、跨境 AI 合作機會(44%)及共享基建(如運算能力與數據沙盒)(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