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xit 拆解 iPhone Air 以醫學級技術來製作 USB-C 埠

Author:

Published:

- 廣告 -

在 Apple 日前以新聞稿方式介紹怎樣透過 3D 列印 Apple Watch Series 11 和 Ultra 3 的錶殼之後,iFixit 日前亦發表對 Apple 使用 3D 列印技術的另一個有趣發現。

日前 Apple 才公開打們如何使用 3D 列印技術來打造其新硬體。iFixit 注意到其實 iPhone Air 亦使用了透過 3D 列印製作 USB-C 連接埠,當中更有一個有趣的細節:

iPhone  Air 的 USB-C 埠上面有類似鏈環的圓形圖案,讓很多 3D 列印專家感到困惑。
iPhone Air 的 USB-C 埠上面有類似鏈環的圓形圖案,讓很多 3D 列印專家感到困惑。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 USB-C 埠上面會有類似鏈環的圓形圖案,讓很多 3D 列印專家感到困惑。一般精密 3D 打印部件,都會用上 50µm 或更小的噴嘴來製作,列印過程中並不會出現類似的圖案,所以 iFixit 認為極為不尋常。而引述 Apple 的介紹,他們是使用一種稱為黏合劑噴射(binder jetting)的技術,以使用黏合劑材料將打印物料的粉末結合。但 iFixit 認為這鏈環的圓形圖案並非由黏合劑和打印物料粉結合而成,更似是使用了六年前一篇醫學論文中描述的技術,以脈衝雷射燒蝕在鈦表面上創建 10-50µm 結構,該技術一般會應用到抗菌特性於義肢製作上。不過 iPhone Air 的 USB-C 似乎沒有這種抗菌特性。

後來,iFixit 在檢視 Apple 日前發布的新聞稿提到,有關 Apple Watch Series 11 和 Ultra 3 的 3D 列印製程時,確認了 iFixit 的觀點,當中提及到 Apple 使用每台配備六個雷射的機器,用來建構 900 層鈦來創建每個 Apple Watch 錶殼。雖然該描述沒有明確稱之為『脈衝雷射燒蝕』,但似乎和了 iFixit 及專家們的意見很接近。

- 廣告 -

iFixit 接著解釋這種工藝技術擁有多項優勢,例如部件列印時,熱量不會影響周圍材料、能避免扭曲或變色,並在製程中能更有效減少能源消耗及浪費材料。由此可見,Apple 的產品或許在規格上未必走到最前,但他們反而會在毫不起眼的地方去加以鑽研並不斷改良生產技術,或許這正就是 Apple 成功的原因。

- 廣告 -
- 廣告 -

Related Articles

- 廣告 -

Recent Articles

- 廣告 -

最新影片

-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