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59

解構大和實驗室開發之秘 Lenovo 「筆電試煉場」罕有公開

大和實驗室 Yamato Lab 見學

 Lenovo Aura Edition AI PC 的發表活動上,廠方解釋了如何透過現有 AI 技術,去重新定義個人運算核心的未來,從傳統個人電腦(PC)進化至 AI 實現個人化運算(AI enable Personalized Computing)。並帶我們走入位於日本橫濱的開發核心 — 大和實驗室(Yamato Lab),拍到更多實驗室開發部的研發內容,讓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它們的創新之秘。

用戶買電腦多會以幾方面作出考慮,由硬件規格、軟件配套,去到品質可靠性,以至價錢都是相當重要,不過當中最難考量就是產品的穩定性及耐用度,多數情況只能參考網上用戶群組的評價,以及品牌建立的商譽。而負責任的品牌都有收集用戶使用體驗去改良產品,就像今次的 Aura Edition 當中,便有多達 10,000 位用戶參與,透過研究去深入了解消費者對於 AI PC 的期望與需求。用戶體驗研究主要集中於簡化操作、提升個性化體驗,以及解決用戶對隱私與安全的顧慮。研究結果直接對 Aura Edition 的設計有指導性的作用,從而令到產品能夠提供更直接而個性化的使用體驗。

大和實驗室 Yamato Lab

其中位於日本橫濱市大和實驗室(Yamato Lab)作為研發核心,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它除了是 ThinkPad 的誕生地,走入大和實驗室就像在去了星級拉麵店,匠人跟我們談到如何的製作一碗好拉麵。當中可以見到廠方如何對筆電作耐用性測試,又是如何提升細如鏡頭、音效或無線連接的質量。以滿足用戶需求。

大和實驗室的重要里程碑

大和實驗室於 1985 年作為 IBM 大和設施成立,迅速成為筆記型電腦開發的核心。從 1992 年推出首款 ThinkPad 開始,到今天的可摺疊螢幕和 AI 驅動的 Aura Edition 筆記型電腦,大和實驗室在行業中留下了深遠的足跡。今次更可以在大和實驗室中接觸到它們一些擁有重要成就的產品。

1992 年 ThinkPad 700C 作為首款 ThinkPad,樹立了商務筆記型電腦的標杆。
ThinkPad 700 黃金
除了經典黑色之外,呢款黃金戰士 ThinkPad 真係見都未見過。
ThinkPad 220
ThinkPad 220 結合了滾輪滑鼠設計的掌中 PC,以當時的 PC 製作技術算是相當迷你。
ThinkPad 701C(Butterfly)
ThinkPad 701C (Butterfly) 是 ThinkPad 系列中經典,細機身打開即會彈出完整鍵盤。

ThinkPad 的一大特色就是耐用性,使其受到全球商務人士喜歡的筆記型電腦。大和實驗室不僅是一個研究中心,亦是一個能模擬各種使用條件的測試環境,以確保產品能應對日常挑戰。每一台 ThinkPad 都必須通過超過 200 項測試,這些測試每年都會更新,以反映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與使用模式,今次亦有機會在現場拍攝。

大和實驗室中的關鍵耐用性測試:

大和實驗室:跌落與角落測試
產品會進行跌落與角落跌撞測試,確保在意外掉落時不會損壞或丟失數據。
大和實驗室:壓力與震動測試
另一模擬筆記型電腦放置在擁擠背包中的情況,檢測其能否承受外部壓力。
大和實驗室:反覆開合測試
「反覆開合測試」目的是要確保螢幕鉸鏈、電纜與電路板能在長期使用下保持穩定。
大和實驗室:半無響室
「聲學測試」改善喇叭表現,測試會在一個完全隔絕背景噪音的半無響室(Hemi-Anechoic Room)中進行。現時會用於測試用戶常用的 VoIP 通話和網上會議。
大和實驗室:相機設計實驗室(Camera Design Lab)
相機設計實驗室(Camera Design Lab)針對裝置鏡頭影像品質,驗證鏡頭性能,滿足現代混合工作對高品質網上會議的需求。

為了達到理想的開發成果,廠方更在大和實驗室與 Intel 中展開合作,雙方工程人員都可以在當中共同實踐理念。而 ThinkPad Aura Edition 的產品就是兩者在實驗室中所設計的產物,今次開放研究中心讓媒體拍攝,相信亦是希望可以讓用戶更深入了解 Lenovo 在研發上的投入,令用戶可以更有信心。

ZCOPE 最新影片

歐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啟示 : 塑造 AI 未來的關鍵思考

歐盟《人工智能法案》(EU AI Act)於 2024 年 5 月 21 日通過,無疑是人工智能監管領域的一個里程碑。作為全球首個全面的 AI 監管框架,它不僅為歐盟內部的 AI 發展設定了明確的規則,更為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範本。這項法案的核心理念和具體措施給我們帶來了諸多深刻的啟示,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反思。

了解 AI Act 重點

首先,歐盟 AI 法案採用的風險分級監管方式,代表了未來 AI 監管的重要趨勢。將 AI 系統分為:1. 不可接受風險、2. 高風險、3. 有限風險和 4. 最低風險四個等級, 這種做法體現了監管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它既能有效管控可能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的高風險 AI 應用, 又不會過度限制低風險領域的創新活動。這種平衡的監管思路值得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鑒;然而,如何準確評估 AI 系統的風險等級,以及如何確保不同風險等級之間的界限清晰,仍然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其次,該法案對 AI 倫理和人權保護的高度重視,反映了人工智能發展當中,日益突出的倫理問題。法案明確禁止了一些被認為對人權構成不可接受風險的 AI 實踐,如社會信用評分系統、未經授權的遠程生物識別系統等。這種做法突顯了在 AI 時代,保護個人隱私和基本權利的重要性。然而,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進步,可能會出現新的倫理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動態的、可持續更新的 AI 倫理框架,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問題。

提高 AI 透明度和可解釋性,是法案的另一個重要目的。要求高風險 AI 系統必須具備足夠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這將推動 AI 技術向更加可信、可控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有助於增強公眾對 AI 的信任,也為 AI 系統的問責和改進提供了基礎。然而,實現 AI 的完全透明和可解釋性在技術上仍面臨諸多挑戰, 特別是對於複雜的深度學習模型。如何在保持 AI 性能的同時提高其透明度,將是未來 AI 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法案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AI 治理框架,包括成立歐洲人工智能委員會、AI 辦公室等機構。這種多層次的治理結構,有助於實現 AI 的有效監管和問責。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 監管機構如何保持其專業性和前瞻性,如何避免監管滯後於技術發展,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此外,如何確保這些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和公正性,也是保證監管有效性的關鍵。

監管與空間之中的平衡

在促進 AI 創新與監管平衡方面,法案雖然設置了嚴格的監管要求,但同時也強調要促進 AI 創新。這反映了監管者在保護公眾利益和推動技術進步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然而, 過於嚴格的監管可能會抑制創新,而過於寬鬆的監管又可能無法有效控制風險。如何找到這個微妙的平衡點,需要監管者、技術開發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續對話。

最後,法案的域外效力突顯了全球 AI 監管協同的必要性。隨著 AI 技術的全球化發展,單一國家或地區的監管,已經不足以應對 AI 帶來的全球性挑戰。未來可能需要建立國際 AI 治理框架,協調各國的 AI 政策,共同應對 AI 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然而,考慮到各國在 AI 發展水平、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上的差異,達成全球共識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總的來說,歐盟 AI 法案為全球 AI 監管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考框架和實踐範例。它提醒我們,在擁抱 AI 帶來的巨大機遇的同時,也要審慎應對其潛在風險,通過有效監管來確保 AI 的發展方向符合人類共同利益。然而,AI 監管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技術、法律、倫理、社會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共同參與。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監管框架,以適應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變化。適應以抓住法律科技帶來的新機遇,迎接挑戰,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ZCOPE 最新影片

【場料】支援 eSIM 功能 正宗國際版 OnePlus 13 登陸香港!

OnePlus 13
OnePlus 13

今代 OnePlus 13 已沒有推出港版,想入手的讀者只能從水貨途徑入手,不過國行版的 OnePlus 手機就鎖 APP,不能於中國以外地區使用。相信國際版是香港讀者的唯一選擇,而近日終於有正宗國際版 OnePlus 13 登陸香港,首批開價 $6,380!

今次介紹的 OnePlus 13 是歐洲版本,完美支援 eSIM 及配備全面 GMS 工具的 OxygenOS 15.0 版本。採用 6.82 吋 QHD 解像度 120Hz 更新率窄邊框屏幕,屏幕亮度達到 4,500nit,通過 IP68 & IP69 抗水防塵認證。OnePlus 13 機身還保留三段式開關鍵,歐版提供黑及白兩色。

至於規格方面,OnePlus 配備 Snapdragon 8 Elite SoC﹐內建 16GB RAM + 512GB ROM,支援 100W 有線快充及 50W 無線快充的 6,000mAh 電量等。搭載1/1.4″ 5,000 萬像感光元件 f/1.6 光圈廣角鏡頭 + 5,000 萬像支援 3.5cm 微距拍攝的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 + 1/1.95″ 感光元件 5,000 萬像素 f/2.6 光圈 3 倍光圈遠攝鏡頭等。

查詢:三禾電氣 (2374 0618)

ZCOPE 最新影片

【場料】AMD MINI PC 再添新成員 AOOSTAR 細機玩有 MON

AOOSTAR GEM10, GEM12 Pro
AOOSTAR GEM10, GEM12 Pro

近年漢科代理引入不少 MINI PC 品牌,當中平貴品牌都有,而近日抵港的 AOOSTAR 繼上次介紹有獨立顯示卡的型號,近日就再推出入門機仔。其中就有 GEM10、12 Pro 兩款,均採用 AMD CPU 的型號。當中 GEM10 就會用到 R7 7840HS,雖然型號略舊,但勝在已採用 Radeon 780M,有一定的遊戲性能。而此機更是少數 AMD 細機中可提供三條 M.2 NVME 的選擇,對儲存有需求就可以考慮。至於 GEM12 Pro 就會用上較新的 R7 8845HS,同樣為 Radeon 780M 內顯,不過講到最大差異就是機面的螢幕,可以提供時間及硬件監控資訊,而旁邊再有一個指紋鎖,大大加強其放在檯面的實用性。雖然驟眼看兩台機跟以往介紹的 MINI PC 硬件相近,但 AOOSTAR 其實更為兩機加入 OCuLink 接口,因此有需要加裝顯示卡打機的話則是另一細機選擇。

AOOSTAR GEM10 (32G+1TB):$3,999
AOOSTAR GEM12 Pro (32G+1TB):$4,999
查詢:漢科

ZCOPE 最新影片

【場料】Gaming 都要 Smart 2K 全能 MON 功能一應俱全

AOC Q27G4XY
AOC Q27G4XY

香港人娛樂為先,又愛打遊戲又鍾意煲劇,因此螢幕一向都有需求,近年推出的 Smart MON 就算是解決不少人的需求,電腦螢幕內置 Google TV,用家就可以不開電腦下睇睇串流平台。不過這些螢幕多數都只有 60Hz 更新率,因此要兼顧打機在近年就不算合格。AOC 就睇準機會推出 Q27G4XY 這款兩用螢幕。規格上為 27 吋 Fast VA Panel 就達 2K180Hz,屬於常見的遊戲玩家規格,同時螢幕更提供 HDMI、DP 及 65W USB-C 介面供不同裝置連接。最後,Smart TV 就內置 Google TV 原生系列,並內建 Wi-Fi 及藍牙方便操作。至於價錢目前叫價 $2,499,如果空間不多又想一機多功能就可以考慮一下。

AOC Q27G4XY:$2,499
查詢:正都

ZCOPE 最新影片

【場料】CMHK 宣布在港推出通北斗短信服務 首批支援產品曝光!

CMHK 宣布在港推出通北斗短信服務 首批支援產品曝光!

CMHK 近日宣布於 3 月在香港推出北斗短信服務,日後 CMHK 客戶就可以於沒有網絡的地方,仍可隨時隨地作為隨身求援的工具。據官方稱, 北斗短信(又稱北斗短報文)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提供的一項衛星通信功能,本屬國家級別精密科技,用戶在欠缺流動網絡或 Wi-Fi 的情況下,毋須複雜設置即可如常自訂文字內容,發送最多 20 個字符訊息予一個香港流動電話號碼;又或同一時間最多發送予 4 個香港流動電話號碼(含最多 13 個字符),坐標位置也能同時一起分享,誤差範圍不到 10 平方米,5 秒內即可送達,最適合用於野外探險、海上作業、應急救援、遇詐求助等。現時 HUAWEI Pura 70 Ultra 及 HUAWEI Mate X6 等設備都能支援 CMHK 的北斗短信服務。

現有 CMHK 合資格月費客戶,由 2025 年 3 月 1 日起至至 12 月 31 日可透過門市申請北斗短信服務,過程簡便,不用更新電話卡,毋須更換號碼,成功申請後,可於優惠期內每月於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發送 30 條免費衛星短信。

ZCOPE 最新影片

日本直擊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及 ThinkPad X1 2-in-1 Aura Edition 夥 Intel 創造個人化 AI PC 體驗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及 Lenovo ThinkPad X1 2-in-1 Gen 10 Aura Edition

在日本橫濱舉行的 Lenovo Aura Edition AI PC 發表會上,Lenovo 攜手 Intel 展示了針對個人化 AI 運算的研發產品,帶出如何將 AI 技術重新實現個人化運算的新定義。而在活動上,可以即場試用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與及 ThinkPad X1 2-in-1 Gen 10 Aura Edition。

Aura Edition 為用戶體驗而設計

Aura Edition 是 Lenovo 與 Intel 的緊密合作而成的產品,作為一個歷時多年的項目,其設計目標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使用體驗;Aura Edition 內建個人 AI 模型,能夠自然地與使用者互動,理解用戶的需求並即時回應。通過內部的知識庫,Aura Edition 能分析數據並提供詳細建議。除此以外,Aure Edition 的處理器核心當然會採用 Intel 製品,透過 CPU、GPU 和 NPU 的運算能力,支援異構計算以提供高性能 AI 推理。

Lenovo Yokohama
Lenovo 亞太區副總裁兼首席營運官張偉豪(Ivan)帶出傳統個人電腦(PC)將進化至以 AI 實現個人化運算使用體驗的未來趨勢。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Lenovo 全新推出的 ThinkPad X9 14 和 X9 15 Aura Edition 系列,和以往的 ThinkPad 系列有分別,是走向跟過去走前所未有的設計和專業性能,重新為高端商務筆記本作定義,面向一些沒有體驗過 Thinkpad 的用戶,無論創意人士、小型還是大型企業的用戶,ThinkPad X9 系列希望可以為他們帶來新的衝擊。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除了 14 吋還有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15 吋型號。

設計上,ThinkPad X9 14/15 刪減了一些 ThinkPad 的特徵,最明顯是鍵盤上的「小紅點」不見了。不過對於新用戶,現代 Trackpad 的靈敏度及操作體驗,似乎比象徵性意義更為重要。重新排列的鍵盤可以讓 Trackpad 位置稍大,X9 Aura Edition 亦帶來了全新的 「引擎組合」設計,以提升設備的散熱與效能,同時保持纖薄的外型。

為實踐可持續發展,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背蓋及鍵盤框都用上 50% 可重用鋁材製成。

X9 Aura Edition 外殼由 50% 回收鋁材質製成,搭配金屬凹槽底蓋,提供時尚且堅固的外觀,同時通過 MIL-SPEC 810H 軍規測試,能夠應對用戶日常出勤的需要。在超薄機身中要解決散熱問題,Lenovo 便設計出 Engine Hub Flex Cooling 系統,借助 Engine Hub 的形狀,設計出特定的進氣路徑,將氣流從冷空氣入口導向熱源,再通過風扇排出,再利引入三角形導流板,用於引導氣流通過關鍵的散熱區域。確保氣流平穩且集中地達到散熱性能最大化,從官方的測試所見,對比 X1 Carbon Gen 12 和 X9 14 Gen 1 的散熱性能,X9 14 Gen 1 風扇尺寸縮小 33%,噪音降低了 5 dB,而表面溫度下降 1.7°C,以實現高效、靜音的散熱解決方案。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X9 與 X1 走向不同,以較少的接合位支撐機身,但可以將鍵盤移上接新邊框,增加放置 TrackPad 空間。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而為了將接口位減輕減重,又改變屏幕跟主機以接線連接方式。圖為 X1 的機械骰位和接線。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X9 由接線方式改成帶式排線連接(如圖片白色部分)。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Lenovo 設計出 Engine Hub Flex Cooling 系統,熱力會通過風扇排出,再利引入三角形導流板,用於引導氣流通過關鍵的散熱區域。

ThinkPad X9 14/15 Gen 1 亦針對現今用戶應用模式作重點開發,特別是相機系統及音效都作出大幅度改善。在鏡頭方面,ThinkPad X9 的相機設計通過採用客製化鏡頭和智慧手機級影像感測器,在有限的內部空間內實現了更高效的設計,提供了更優質的影像效果,同時提升了整體結構的緊湊性與功能性。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ThinkPad X9 14/15 Gen 1 的相機系統透過智慧手機級影像感測技術(如客製化鏡頭、像素合併及更大的像素),實現了顯著的影像質量提升,特別是在低光環境下,為用戶提供更優秀的視訊會議和拍攝體驗。

相機模組組成:Camera LED:提供拍攝指示燈。RGB 相機:負責捕捉彩色影像。 IR LED & IR 相機用於紅外功能(如 Windows Hello 面部識別)。新設計採用了比上一代大 16% 的感測器(Y 軸方向),以提升影像捕捉能力。

ThinkPad X9 的相機設計通過採用客製化鏡頭和智慧手機級影像感測器,在有限的內部空間內實現了更高效的設計,提供了更優質的影像效果,同時提升了整體結構的緊湊性與功能性。

在音效部分,考慮到機身要減輕、減空間,改用了 Fiber Lock 揚聲器安裝技術,它是一項針對聲音體驗和維修便捷性的創新設計,通過移除螺絲孔和採用膠帶粘貼,實現了更高效的內部空間利用、更出色的聲音表現以及更簡便的維修方式,充分體現了設計的實用性與創新性。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透過結構的改動去提升喇叭空間、減震及達到易於維修的效果。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通過移除螺絲孔和採用膠帶粘貼(白色部分),實現了更高效的內部空間利用。

ThinkPad X1 2-in-1 Gen 10 Aura Edition

Lenovo ThinkPad X1 2-in-1 Gen 10 Aura Edition

除了 ThinkPad X9 14/15 系列之外,現場亦有一走 ThinkPad X1 2-in-1 Gen 10 Aura Edition 將 AI 創新、靈活設計和可持續性特性融為一體,機體擁有 360 度反屏靈活設計,可以隨時改變工作方式,它支持筆記型電腦模式、平板模式、帳篷模式和演示模式,在 14 吋的靈活機身上,其重量只是 1.29kg 起。

擁有 360 度靈活設計,可以隨時改變成筆記型電腦模式、平板模式、帳篷模式。
Lenovo ThinkPad X1 2-in-1 Gen 10 Aura Edition
機身纖薄仍保留了 HDMI、 Type-A USB 及 Audio 接口。

機身可以靈活操作當然是 2-in-1 機的設計賣點,不過更要配合磁吸式觸控筆,除了筆身改良書寫筆尖,更可將筆隨意磁吸在螢幕兩側,隨時可用。配合基於 Intel Evo 平台的 Intel Core Ultra 7 Series 2 處理器及具備 MIL-STD-810H 認證,令 ThinkPad X1 Aura Edition 可以大家的工作途程中表現更加穩定可靠。

Lenovo Aura Edition AI PC 是聯想與 Intel 深度合作的成果,也是 AI 計算未來的重要里程碑。從內建個人 AI 到跨設備數據整合,Aura Edition 展現了如何通過 AI 技術改變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Lenovo ThinkPad X1 2-in-1 Gen 10 Aura Edition
觸控筆可以磁吸方式放於屏幕側面。

AI PC 的個人化體驗

Aura Edition AI PC 不僅是「個人電腦」,更進一步演化為「個人化計算」工具。它通過多項功能,讓用戶在日常使用中享受更高效的體驗。在 Smart Modes(智能模式)中系統會提供多種自適應模式,例如 Shield(屏蔽模式)、Collaboration(協作模式) 和 Wellness(健康模式)等。筆者個人比較喜歡屏蔽模式,可自動關閉通知,讓用戶專注於當前工作,而健康模式則提醒用戶注意姿勢和視力休息。

Lenovo Aura Edition Smart Mode
Lenovo 希望透過 Aura Edition 深化用戶體驗。

另外 Smart Share(智能分享)可以給使用者跨設備數據傳輸,實現 PC 與智慧手機、平板的無縫協作。用戶只需輕輕 Tap 到機身邊緣,就可以分享相片,或者拖放即可在多個操作系統間分享高解析度文件,無需依賴雲端或第三方應用程式。

Lenovo Smart Share
將手機輕碰電腦,即可在 iOS 或 Android 將相片傳送。

Smart Care(智能護理)則會提供 24/7 支援服務,允許用戶通過聊天、電話或視頻方式獲得到官方技術幫助。無論是基礎的 Windows 故障排除還是進階的硬體問題,Smart Care 都能即時提供解決方案,減少停機時間。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從屏幕側面看到畫面內容。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只要按下「Fn+D」熱鍵,啟用 Lenovo Privacy Guard 令側面難以觀看。

作為一款結合創新設計與卓越性能的產品,Aura Edition 不僅重新定義了 PC 的角色,也為用戶帶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體驗。

ZCOPE 最新影片

RDNA 4 反擊戰 Radeon RX 9070 系列發表

AMD 在 CES 預覽過 RDNA 4 架構及顯示卡,終於 Radeon RX 9070 系列正式發表,強調為遊戲玩家而設,「以 1,440p 的價格建構 4K 遊戲體驗」,官方稱兩款新卡綜合遊戲表現比上代快 2-4 成左右。

RDNA 4 架構特點
RDNA 4 架構特點。

RDNA 3 架構 Radeon RX 7000 系列出生在光追渲染遊戲的黎明期,它於傳統光柵渲染效能是不錯,但是光追表現當時未有料及發展迅速,在大規模應用的表現不及對手。來到 RDNA 4 架構,有了更多經驗及開發者回饋,終於有比較明顯進步,新架構有四大特色:

優化Compute Unit效率
RDNA 4 優化 Compute Unit 效率。
第3代光追加速器改進每個Compute Unit 的光追渲染表現可達上代2倍表現
第 3 代光追加速器改進每個 Compute Unit 的光追渲染表現可達上代 2 倍表現。
第二代 AI 加速單元亦加入 FP8 格式支援,並對現有 FP16 / INT8 等運算有數倍表現提升。

更佳媒體編碼品質

RDNA 4 的影像編碼引擎升級雙引擎設計,針對串流錄影更低延遲、畫質有約 25%改善、更低功耗播放 AV1/VP9影片等。
RDNA 4 的影像編碼引擎升級至雙引擎設計,針對串流錄影更低延遲、畫質有約 25% 改善、更低功耗播放 AV1 / VP9 影片等。

RX 9070 與 9070 XT

RX 9070 系列定位
RX 9070 系列定位。

RX 9070 系列會有 RX 9700 標準版及 RX 9700 XT 兩個型號,擁有最多 64 個 CU、539 億電晶體的大核心設計,核心有最多 64MB 第三代 Infinity Cache 及 8MB L2 cache,足以應付 4K 及 1,440p 遊戲需要。

RX 9700 及 RX 9700 XT 規格
RX 9700 及 RX 9700 XT 規格。

入門級 RX 9070 具有 56 個 RDNA 4 CU 單元、56 個第三代光追單元、112 個第二代 AI 加速單元,核心加速時脈 2.52GHz、16GB GDDR6 記憶體,TBP 功耗 220W、支援 PCI-E 5.0 x16、顯示輸出介面設 DP 2.1a 及 HDMI 2.1b。高階 RX 9070 XT 有 64 個 RDNA 4 CU 單元及第三代光追單元,第二代 AI 加速單元 128 個,核心加速時脈更達 2.97GHz,記憶體容量仍為 16GB,功耗提升至 304W。兩張卡看來都不是很「大食」。

定價方面,RX 9070 的大中華地區定價為 RMB4,499、RX 9070 XT 為 RMB4,999,而美國則為 US$549 及 US$599,跟 NVIDIA GF RTX 5070 系列成為直接競爭對手。

AMD 表示 RX 9070 在逾 30 款遊戲的 4K 最高畫質遊戲表現,比 RX 6800 XT 快 38%、對比 GF RTX 3080 快 26%;與上一代 RX 7900 GRE 比較於 1,440p 及 4K Ultra 畫質亦有逾 20% 增長。

與上一代 RX 7900 GRE 比較於 1440p 及 4K Ultra 畫質亦有逾20%增長。
RX 9070 與上一代 RX 7900 GRE 比較,於 4K Ultra 畫質有 21% 增長。
RX 9070 與上一代 RX 7900 GRE 比較於 1440p Ultra 畫質有20%增長。
RX 9070 與上一代 RX 7900 GRE 比較,於 1,440p Ultra 畫質有 20% 增長。

至於 RX 9070 XT 在逾 30 款遊戲的 4K 最高畫質遊戲表現,比 RX 6900 XT 快 51%、對比 GF RTX 3090 快 26%;與上一代 RX 7900 GRE 比較於 1,440p 及 4K Ultra 畫質有 40% 左右增長。

RX 9070 XT 與上一代 RX 7900 GRE 比較於 4K Ultra 畫質有42%增長。
RX 9070 XT 與上一代 RX 7900 GRE 比較,於 4K Ultra 畫質有 42% 增長。
RX 9070 XT 與上一代 RX 7900 GRE 比較於 1440p Ultra 畫質有38%左右增長。
RX 9070 XT 與上一代 RX 7900 GRE 比較,於 1,440p Ultra 畫質有 38% 左右增長。
RX 9070 XT 的 AI 應用效能參考
RX 9070 XT 的 AI 應用效能參考。

驅動程式強化 AI 功能

使用體驗方面,驅動程式《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亦有大量新功能,去年引入的 HYPR-RX 模式提供 Fluid Motion Frames 全域插幀技術將會更新 2.1,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4(FSR 4)亦會加入機器學習功能、支援神經網絡渲染等。在併用 FSR 4 及 HYPR-RX 模式,遊戲可有 2.5 倍左右的效能增長,更有利高更新率顯示器環境。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4(FSR 4)加入機器學習功能、支援神經網絡渲染等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4(FSR 4)加入機器學習功能、支援神經網絡渲染等。
《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亦有大量新功能
《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亦有大量新功能。

《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驅動程式另會新增多項 AI 協助功能,包括:AI 應用程式管理員、AMD 驅動程式管理員、整合線下 AI 代理支援生成式文字交談及圖像生成。由於 FSR 4 增加了機器學習,AMD 又為此加入 Image Inspector 工具,讓玩家自行選擇提供出現畫面渲染錯誤的遊戲資料及擷圖作 AI 分析。

AMD將提供格式轉換工具,針對生成式應用優化 ONNX 的模型執行效率及降低記憶體要求,首發支援 SD 1.5/SDXL/SD 3.0/SD3.5,隨後提供 FLUX/LLM等。
AMD 將提供格式轉換工具,針對生成式應用優化 ONNX 的模型執行效率及降低記憶體要求,首發支援 SD 1.5 / SDXL / SD 3.0 / SD3.5,隨後提供 FLUX / LLM 等。

有關 Radeon RX 9070 實卡效能解禁,請留意稍後《PCM》的報道。

ZCOPE》最新影片

AI 大戰│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Inception Labs dLLM 擊倒 DeepSeek?

Mercury AI

由美國史丹佛教授 Stefano Ermon 創立的創業公司 Inception Labs,推出首個大規模擴散式語言模型(dLLM)Mercury Coder。跟傳統的順序生成式大型語言模型(LLMs)不同,Mercury Coder 使用擴散方法、由粗到細同時處理整個序列,類似人工智能圖像和視頻生成,所以 Inception Labs 聲稱該模型的運行速度達到現有模型的十倍,且成本顯著降低。

Mercury Coder 基於擴散式大型語言模型(dLLM),採用粗到細的方法生成文本,而不是順序預測標記,因此速度比傳統 LLMs 快十倍。據 Inception Labs 的資料,即使是速度優化的自回歸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AR),通常最多只能以每秒 200 個標記的速度運行, Mercury Coder 則可在 NVIDIA H100 GPU 上每秒生成超過 1,000 個標記。從初步基準測試顯示,此模型的表現可與 OpenAI 的 GPT-4o Mini 和 Anthropic 的 Claude 3.5 Haiku 等模型媲美,但成本更低。

Mercury Coder 跟 Claude 及ChatGPT 比較速度

dLLM 與 AR 的分別

擴散模型(dLLM)與自迴歸模型(AR)在生成文本的方式和架構上有明顯的分別:

dLLMAR
生成方式採用不同策略,通常從一個粗略的文本表示開始,然後通過多次迭代來精煉和生成完整的文本。這種方法允許同時處理整個序列,而不是逐步生成。以 DeepSeek、 GPT 系列為例,逐字生成文本,並基於前面的單詞來預測下一個單詞,這種方法是順序的,即每次生成一個標記,直到生成結束。
效率能夠以每秒千個標記的速度生成文本,因可並行處理整個文本序列。由於其順序生成的特性,在生成速度上受到限制,通常在每秒數百個標記的範圍內。
錯誤修正能夠利用錯誤修正技術,快速修正生成過程中的錯誤,提高最終答案的準確性。在生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幻覺或錯誤,且修正這些錯誤通常需要重新生成文本。
可控性允許用戶以靈活的方式編輯生成內容,並可以按需生成特定格式的文本,提供更高的可控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輸出,但主要是基於上下文的順序生成,對於用戶的具體需求調整相對有限。

ZCOPE 最新影片

【ZCOPE】大陸 OLED 做爛市?2K 240Hz QD-OLED 開價 HK$3,999 – Titan Army G27P8

OLED 憑藉色彩與反應速度的優勢,成為顯示器的首選,但「燒印」和高價仍是問題。2025 年,這些問題是否改善?如果你正考慮購買 OLED,想知道注意事項或高性價比選擇,本片就為你解答!


ZCOPE 友加入頻道!請大家多多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UHQK4Zv55dusPVfdy0jGw/join

YouTube: 按此
Telegram: 按此
IG: 按此
FB: 按此
Twitter: 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