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268

Ryzen 9000「雞血」105W TDP 更新 X800 主機板系列上場

Zen 5 架構 Ryzen 9000 系列主打 65W 更佳能源效益,但用家似乎嫌它太保守限制效能發揮,終於官方推出有保養的 105W 更新,進一步提升多線程表現,同時配搭新系列 X870E/X870 主機板,周邊功能及超頻更佳。

Zen 5 架構 Ryzen 9000 在運算架構有不錯提升,製程改良亦控制它的功耗至 65W 水平,不過有用家認為 65W 過於保守,特別是在多核運算時,65W 會壓低加速時脈上限,故 AMD 推出 AGESA PI 1.2.0.2 更新,在 BIOS 追加多一項 105W cTDP,讓 Ryzen 9600X and 9700X 處理器有更高多核效能,而且不會影響保養。用家只需注意使用支援 105W 的散熱方案。另於多核 CCD 的高階處理器中,亦有改善內部傳輸的延遲值表現。

AMD X800 晶片主機板簡化統一

過去 AM5 平台的 600 晶片組定位複雜,今次更新 800 系列後有望改善,整個 800 晶片系列現統一為 4 款:X870E、X870、B850 及 B840。X870E 及 X870 之間的規格十分接近,僅 X870E 採用雙晶片設計,進一步擴充連接埠包括 USB、PCI-E 總線等數量,更適合工作站級別用途,兩者 GPU 介面皆有 PCI-E 5.0 支援,對一般玩家來說,X870 已十分足夠。留意 X870E / X870 都已經包括直連處理器的 ASM4242 晶片,提供 2 個 USB4 Type-C 介面。

而且記憶體配合優良體質的 Ryzen 9000 處理器可超頻至 DDR5-8000+ 水平,AMD 已經跟廠商合作推出 DDR5-8000 EXPO 模組,再挑戰 DDR5-8200 時脈極限。

首發新主機板

ASUS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ASUS 針對 X870E 及 X870 主機板有 9 款型號,覆蓋 ROG、ROG STRIX、TUF GAMING、ProArt 及 Prime 系列。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是走銀白風格的 X870 晶片主機板,VRM 供電位上方的散熱器亦有燈光效果,是大玻璃機箱玩家至愛。儲存介面提供 4 條 NVMe 插槽,M.2_1 更有厚身散熱器及快拆設計。

查詢:ASUS HK (3582 4770)

ASRock X870E Taichi Lite

ASRock Taichi 是該廠的頂級旗艦型號,新一代再加推 Taichi Lite,保留 Taichi 核心規格功能,盡量壓低一點點售價,X870E Taichi Lite 擁有跟 X870E Taichi 相同的 E-ATX 線路,提供「24+2+1」供電規格,亦有巨大散熱器,僅略不及 X870E Taichi 的主動式風扇+導熱管 VRM 散熱器,支援 DDR5-8200+ 記憶體超頻。

其他周邊功能完全相同,包括:4 條 NVMe、6 個 SATA 埠,M2_1 及 M2_2 槽都有巨大散熱片,雙晶片設計令它支援更多 USB 介面,背板直接提供 2 個 USB4 Type-C、5 個 USB 10Gbps Type-A、3 個 USB 5Gbps Type-A、2 個 USB 2.0,前置另可再加
1 個 USB 20Gbps Type-C、4 個 USB 5Gbps 及 4 個 USB 2.0。至於處理器內建 GPU 可經背板 HDMI 埠及 USB4 輸出 DP 訊號。網絡介面提供 5Gbps Realtek RTL8126 有線 LAN 及三頻 Wi-Fi 7/BT 5.4。

查詢︰QC Supplies (3853-5353) / Felton Distribution (2273-8393)

最新影片

整合 Apple Intelligence 創新體驗更「有感」!Vision Pro 2 配備 M5 提升算力

整合 Apple Intelligence 創新體驗更「有感」!Vision Pro 2 配備 M5 提升算力

雖然已經有消息指 Apple 已經暫停了高階的 Vision Pro 2 的開發,集中於售價較親民的廉價版 AR 空間運算頭戴裝置,不過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就發文披露 Apple Vision Pro 2 的計劃,指這裝置預計會在 2025 年下半年推出,並會配備運算能力更高的 M5 處理器,將 Apple Intelligence 與空間運算整合,為用戶帶來更創新的體驗。

郭明錤指 Vision Pro 2 的硬件規格和設計都唔會有太大變化,對降低成本有利。而整合生成式 AI 就可以改善現時人機互動不夠直覺和效率不佳的問題,藉由整合眼球追蹤、手勢控制和 Apple Intelligence,可望提供更好的空間運算體驗。他認為 Vision Pro 整合 Apple Intelligence 所帶來的創新用戶體驗,會比 iPhone 等主流產品更有感。

郭明錤又指出如果 Vision Pro 能夠整合類似 OpenAI 的 Sora 的話,有機會將頭戴裝置的用戶體驗提升到難以想像的境界,文字生成影片 AI 模型在頭戴裝置體驗上帶來的震撼,可能會更甚於在既有主流消費電子裝置上。

至於售價方面,由於用上 M5 晶片,所以郭明錤預計 Vision Pro 2 不太可能有售價變化。至於成本和售價下降,與及改善重量和續航力,他認為是遲早會發生的事。

Meta Orion 跑前一步

上星期 Meta 舉行 Meta Connect 大會,披露正在研發的完全全息 AR 眼鏡 Orion 技驚四座,有別於 Vision Pro 的眼罩+模擬眼神,眼鏡設計令用戶真正能與外界有眼神接觸,引入手腕型神經互動介面提升操作,並且整合了已在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應用的多模態 Meta AI,提供空間運算、多視窗多工、全息資訊、即時翻譯、電腦視覺和人工智能助理等功能,預計幾年後推出產品。雖然 Vision Pro 擁有筆電級的算力,不過 Meta Orion 採用獨立的運算模組設計,有必要提升算力時只要換掉模組就可以應對。如果屆時 Apple Vision Pro 仍然維持現有的模樣,只是加個文字生成式 AI 的話,要與 Meta 比拼恐怕會有相當難度。

最新影片

Leica Q3 43 配上全新 43mm 定焦鏡 以人眼視角出發

Leica 首個 Q 系統產品早於 2015 年發表,直至 2023 年推出第三代的 Q3 型號,屬於全片幅的一款便攜相機,事隔一年,Leica 為 Q3 再推出一個新版本 Q3 43,當中配備新的 43mm 鏡頭,標榜以人眼視角出發,特別適合街拍及人像攝影。

Leica Q3 43 以 Q3 機體為基礎,內置 60MP 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備有 3” 上揭式的 5.76MP 觸控屏幕,又可以 Wi-Fi 或 Bluetooth 連接手機,並具備 IP52 級別的防護認證,雖說是用上 Q3 機體,但 Q3 43 的外觀以全新灰色覆皮設計,襯托黑色機身,跟姐妹型號有所不同,一眼就可認出兩者的分別。

不過今次新版本特別配以新的 APO-Summicron 43 f/2 ASPH. 定焦鏡頭,此鏡頭的 43mm 焦段屬接近人眼自然視野,可輕鬆拍出真實構圖的畫面。至於新鏡頭內部結構複雜,採用了包括四片非球面鏡片的複消色差校正鏡頭,因此在任何光源條件下,Leica Q3 43 都可拍出銳利清晰且高對比的成像,而且外形也輕巧便攜。

Leica 亦同時於《Leica FOTOS》app 中,推出一款全新的 Leica Look 濾鏡 —— Leica Chrome,可用於 JPEG 相片,將相片變得更有菲林效果。另外,Leica Q3 43 也有一款新的多功能保護套,由光滑的黑色皮革製成,有內置手柄,可直接換電,並相容 Arca-Swiss 雲台。Leica Q3 43 售價為 HK$59,500,多功能保護套售價為 HK$2,090。

試相區

日光下拍出路燈別有一番的氣氛。
同樣在 150mm 焦距下拍出的麻雀。
在陽光下四邊的效果有所提升。

BYD 跑格 SUV SEALION 7 登場

繼 BYD SEAL 之後,BYD 另一海洋系列 SEALION 7 亦正式在港推出。今次 SEALION 7 可說是一款跑車格的 SUV,車頭設計和 SEAL 一樣霸氣十足。SEALION 7 屬於純電動中型 5 座位 SUV,會分別有 230kW 單馬達後驅版及 390kW 雙馬達 4 驅版本。售價分別為港幣 $268,000 及 $303,180。

SEALION 7 車身尺碼為 4,830 x 1,925 x 1,620mm、軸距 2,930mm,比起目前熱賣的 Atto 3 的 4,455 X 1,875 X 1,615mm 更大部。外觀設計沿用 BYD 海洋系列的設計,鬼面罩以 Ocean-X Face 設計,車兩旁配備雙 U 型懸浮式 LED 大燈,車尾燈則用上水滴 + 波浪型 LED 燈組,配合複合式空氣車尾定風翼,可增加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顏值亦大大提升。後驅版為 19 吋合金輪圈、Continental EV 輪胎,4 驅版則為 20 吋合金輪圈、Michelin Pilot Sport EV 輪胎。

SEALION7 採用自家研發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術,系統可根據電機響應速度實時調整輸出扭矩,減少車輛動力變化,進一步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及操控性。避震系統採用雲輦-C 系統,FSD 頻率可變阻尼減振器可根據路面情況智能調節阻尼,改變吸震筒的軟硬度,配備旗艦全智能安全系統,通過 A-NCAP 5 星碰撞安全標準。

電池方面,SEALION 7 採用 82.5kWh 容量的刀片鋰電池,4 驅版綜合輸出馬力 530ps、扭力 690Nm,0 至100km/h 加速僅 4.5 秒,續航力為 542km (NEDC);後驅版綜合輸出馬力 313ps、扭力 380Nm,0 至 100km/h 加速為 6.7 秒。充電方面,支援最高 150kW DC 快速,及 11kW AC 中充。

全新車廂編排以黑色為主調,兩排座椅用上 Nappa 高級真皮包裝,前排還內置電動調校及透氣功能、駕駛席另備記憶及伸縮腿墊,後排乘坐空間寛敞有賴平地台設計,而後座椅背更可作 4/6 式獨立手動覆摺,讓原有 500 公升車尾廂可擴展至 1,769 公升容量,足以擺放多件行李箱。標準裝備包括前排雙層隔音玻璃窗、10.25 吋數碼錶板、15.6 吋可旋轉中控觸屏內置多媒體系統、360 度環迴閉路電視連鳥瞰及車底虛擬圖像,並支援 Apple CarPlay 介面、HUD 投射表板,還有 3 指觸控屏幕的雙區恆溫冷氣調控、丹拿高級音響連全車 12 個喇叭、50W 手機無線快充器、2.1 平方米鍍銀全景天幕連電動遮陽簾、腳踢感應+電尾門開關、可支援 120W 的 12V 電插座及多組 USB 插口等。

BYD SEALION 7 規格

型號:230kW 後驅版 / 390kW 四驅版
電池:82.5kWh 刀片電池
馬力/扭力:313ps/380Nm(後驅)530ps/690Nm(四驅)
0至100km/h:6.7 秒(後驅)/4.5 秒(四驅)
續航力 (NEDC):567km(後驅)/542km(四驅)
尺碼:4,830 x 1,925 x 1,620mm
售價(一換一意向價):$268,000 起/$303,180 起
查詢 : JC MOTOR (2151 5266)

最新影片

HUAWEI MatePad Pro 12.2″ 攻流動辦公兼創作人 定價 $6,699 港元送筆送滑鼠

HUAWEI MatePad Pro 12.2”
HUAWEI MatePad Pro 12.2”

華為正式發表 HUAWEI MatePad Pro 12.2″ 平板電腦,定位輕 PC 專業生產力,用於流動辦公和創作。此平板電腦採用雙層 OLED 熒幕,超高亮度 2,000nits,即使在戶外工作和創作都可見畫面,更支援星躍鍵盤和 M-Pencil (第三代)星閃筆。HUAWEI MatePad Pro 12.2″ 定價 $6,699 港元,在指定零售商購買送星閃筆及藍牙滑鼠。

HUAWEI MatePad Pro 12.2″ 跟上蘋果公司 iPad Pro 的熒幕技術,採用雙層 OLED 熒幕,亮度可達 2,000nits,令畫面光暗分別,在日光環境仍然可見熒幕影像。這平板電腦的熒幕近 3K 解像度、144Hz 更新頻率,加設 PaperMatte 柔光熒幕技術,舒緩用戶長時間使用的眼睛疲勞。

這平板電腦採用華為麒麟 T91 晶片,配 12GB 記憶體及 512GB 儲存。機身重 512 克,厚度 5.5 毫米,比 iPad Pro 更輕,惟厚度略多 0.4 毫米。HUAWEI MatePad Pro 12.2″ 連同星躍鍵盤的重量達 928 克,內置 10,100mAh 大容量電池,亦支援 100W 快速充電,可迎合全天候流動辦公。

星躍鍵盤設手寫筆槽,讓星閃筆放置在內可自動配對及充電設備。鍵盤提供多個調整角度,適合在不同用途,其中有繪圖角度適合創作人有舒適位置發揮。

HUAWEI MatePad Pro 12.2″ 預載升級 GoPaint 專業繪畫軟件,新增流體筆刷、潑灑等效果,模仿墨水和水彩等顏料。流體筆刷會基於畫布的質地自行調整,還原紙筆暈染畫風,提供更多創作空間。華為亦邀請插畫師 Rokku 參與發佈會,試用 HUAWEI MatePad Pro 12.2″ 繪畫。

這平板電腦又設 HUAWEI Notes 軟件,提供 Note Replay、Multi-Note Opening、One-Touch Split Screen 等功能,協助整理意念和記錄。

HUAWEI MatePad 12 X 平價入門選擇

華為又推出同系的 HUAWEI MatePad 12 X,配備 12 吋熒幕,而且同樣 PaperMatte 柔光熒幕,提升閱讀和書寫體驗。這平板電腦採用華為麒麟 T90A 晶片,配 12GB 記憶體及 256GB 儲存。機身淨重 555 克,厚度 5.9 毫米。同樣支援星躍鍵盤和星閃筆,提供 GoPaint 繪畫軟件,適用於流動辦公和創作。

兩部平板電腦將在 10 月 18 日起發售, HUAWEI MatePad Pro 12.2″ 定價 $6,699 港元,而 HUAWEI MatePad 12 X 建議售 $4,199 港元。在指定零售商購買 PaperMatte 版本,送星閃筆和藍牙無線滑鼠,合共價值 $838 港元。

最新影片

【ZCOPE】商務 Mini-PC 都要跟上 AI – ASUS NUC 14 Pro

近年 Mini-PC 崛起主要原因是現今硬件愈來愈強,連帶商務型 Mini-PC 都已經不再局限於「文書機」,除了應付輕度多媒體後製,部分甚至可以跟上潮流支援 AI 運算。例如 ASUS 旗下 NUC 系列的 NUC 14 Pro,作為商務型 Mini-PC 也搭載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並提供完善擴充介面,以及搭載 Windows 11 Pro 作業系統。

購買連結 – https://shorturl.at/14sFH


ZCOPE!定期新片上架!

同你分享我哋嘅數碼科技.玩樂生活!記得即刻 Like、Share 同埋訂閱我哋嘅 Channel,仲有㩒埋個鐘仔呀!請大家多多支持!!!

YouTube: 按此
Telegram: 按此
IG: 按此
FB: 按此
Twitter: 按此

MIJ 日系匠人 SUV NISSAN ARIYA 抵港

NISSAN ARIYA 純電動 SUV 雖然在日本推出好一段時間,但一直在日本都供不應求,今次終於在香港推出,據知已經有不少用家搶先訂購。是次香港開賣的的 ARIYA 會有兩個版本,分別為單馬達前驅的 B6 Prestige 和雙馬達支援 e-4ORCE 四驅技術的 B9 Performance,「一換一」售價分別是 $348,800 起及 $499,900 起,首批最快 10 月底開始交付。

ARIYA 車長為 4,595mm、闊 1,850mm、高 1,660mm,軸距 2,775mm,屬於中型 SUV。設計偏向沉穩簡約,表面平滑的「盾式」鬼面罩能保護前置雷達和鏡頭,並能提高空氣動力的表現,而 B6 Prestige 與 B9 Performance 分別採用 19 吋和 20 吋合金輪圈,車身顏色共有 8 種,包括 4 種 2-Tone 雙色調。ARIYA 採用建基革新 CMF-EV 底盤平台,車廂空間非常寬敞,最特別是前排主駕及副駕的位置「打通」了,除了方便上落,更讓車廂的置物空間大增,而前後座皆擁有充足伸展腳位,頂級版座椅以原廠 Nappa 皮革包裹,其中電動前座附記憶和冷暖透氣功能。滿足女友及太太們的需要。

B9 Performance 採用雙馬達,並支援 e-4ORCE 四驅技術,在行車時,系統會根據車速及路況等,自動調節四個車輪的動力輸出煞車力度等等,大大提升行車的穩定性及乘坐的舒式性。 

作為日系 SUV,ARIYA 的車箱設計,有著滿滿日式傳統工藝和美學設計,包括木紋質感儀錶板導入 IKi「粋」概念,並將常用的車廂調校按鈕以嶄新的觸控反饋形式呈現,讓人耳目一新。車廂氣氛燈就採用日本傳統燈籠 Andon 行燈設計,感覺相當獨特。

其他設備方面,ARIYA 標準設備包括腳踢感應電尾門、多功能皮軚環、雙 12.3 吋數碼儀錶板和觸控中央屏幕系統,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兩區恆溫冷氣連後座出風口、手機無線充電、前後 USB-A 及 USB-C 連接埠、以及多項日產智能科技,包括環視顯像系統(IAVM)及動態探測系統(MOD)、高燈輔助系統(HBA)、盲點輔助系統(BSI)、智慧型定速系統(ICC)及防車道偏離警告系統(LDP)。頂級 B9 Performance 的配置更高級豐富,座椅以原廠 Nappa 皮革包裹,其中電動前座附記憶和冷暖透氣功能,並增設 HUD 投射式儀錶、前座電控中央手枕、全景式天窗及 10 揚聲器 Bose 音響。兩款型號的行李箱基本容量是 446L ,摺叠後座位可擴大至 1,350L。

前驅版的 B6 Prestige 採用 66kWh 鋰電池與 AM 67 激磁交流同步電馬達,最大馬力 217ps,峰值扭力 300Nm,0-100km/h 加速可於 7.3 秒完成,續航力 385km(WLTP)。而採用四驅系統 B9 Performance 用上容量較大的 91kWh 鋰電池,前與後軸搭載各一組 AM 67 激磁交流同步電馬達,擁有 394ps 與 600Nm 峰值扭力,0-100 km/h 只需 5.7 秒,WLTP 續航距離達 487km。懸掛系統是獨立前麥花臣與後多連桿組合,除了標準(Standard)、節能(ECO)和運動(Sport),還設有 e-Pedal Step 單腳踏駕駛模式。

充電方面,今次港版的 ARIYA 是採用歐標的 CCS2 插頭(再不是日標的 CHAdeMO),分別支援 7.4kW AC 中充及最高 130kW DC 快充,後者約需 35 分鐘便可補充 0-80% 電量。

Nissan ARIYA B6 Prestige

  • 傳動:66kWh鋰電、前置馬達驅動
  • 馬力 / 扭力:217ps / 300Nm
  • 續航力:385km(WLTP)
  • 尺碼:4,595 x 1,850 x 1,660mm
  • 售價:$348,800起(「一換一」計劃)

Nissan ARIYA B9 Performance

  • 傳動:91kWh鋰電、前後馬達四驅
  • 馬力 / 扭力:394ps / 600Nm
  • 續航力:487km(WLTP)
  • 尺碼:4,595 x 1,850 x 1,660mm
  • 售價:$499,900起(「一換一」計劃)

查詢:合誠汽車 (2262 1088)

最新影片

挑戰 Mac Mini  Snapdragon X 擴大戰線至 Mini PC

Qualcomm 的 Snapdragon X 處理器自年初推出以來,都是針對高階的 Copilot+ PC 超薄筆記簿電腦,效能上,頂級的 Snapdragon X Elite 可以媲美 Apple M3 處理器,只是對 X86 軟件的支援性上,仍要時間建立用戶的信心。不過 Qualcomm 則打算擴大 Snapdragon X 戰線,眼看不少電腦品牌推出以 Intel 或 AMD 流動處理器製作的 Mini PC 都大賣,Quadcomm 也想分一杯羹,推出 Snapdragon X Mini PC 開發套件。

使用 AMD AI 300 系列的 AI Mini PC 開始在市場上供應,另外使用 Intel Core 12 至14 代流動處理器的 Mini PC 選擇就更多,不過現時仍未有品牌想到用 Snapdragon X 製作 Mini PC。而 Qualcomm 推出的 Snapdragon Dev Kit,則採用 Snapdragon X Elite X1E-00-1DE 處理器,是系列最高階型號。

Geekbench 上找到 Qualcomm Snapdragon X Elite Mini PC Dev Kit 的 Benchmark 表現。
如找上同是 Mini Desktop 電腦的 Mac Mini (M2 Pro),效能有點落差。

有收到該 Dev Kit 的媒體就在 Geekbench 上公佈了其測試結果,單核心表現是 3,020 而多核心表現則是 15,969, 表現比搭載高階 12 核心 Apple M2 Pro 的 Mac Mini 更快。當然 Mac Mini 是 2023 年產物,Apple 仍未有推出 M3 Pro 的 Mac Mini,估計有機會在 11 月發表新一代 M4 Mac 時,會推出 M4 Pro 的新設計 Mac Mini,到時 Mini PC 的平均運算能力都會有進一步提升。

事實上,給果拿同是 12 核心的 M3 Pro 版本 MacBook Pro 比較,Snapdragon X Elite 仍稍為佔優。那麼 Snapdragon X Elite 處理器是否比 Apple M3 Pro 優勝?未必!事關測產時發現,Dev Kit 的處理器使用電壓高達 102W,而 Apple M3 Pro 在 MacBook Pro 上的 TDP 只有 28W (最高 40W)。而 Snapdragon X Elite 在筆記本簿電腦上,使用的 TDP 是28W 和 80W。102W 已經是處理器承受上限,未來如有品牌推出 Snapdragon X Elite 的 Mini PC,性能表現可能會有一點折讓。

【場料】PHILIPS 千元 10.1 吋 4G 平板電腦加送保護套及藍牙鍵盤

Philips M9X 平板電腦

近日有代理將 PHILIPS 10.1 吋 4G 平板電腦 M9X 劈價促銷,售價回落到 $999(4G 版),跟機再送保護套及藍牙鍵盤,算是再度值得留意。

PHILIPS M9X 機身厚量僅為 7.5mm,以金屬機身打造。採用 10.1 吋 1080P 屏幕,配備 Unisoc T616 處理器,內建 6GB RAM + 128GB ROM,搭載 800 萬像主鏡及 500 萬像自拍鏡頭,電池容量為 5000mAh。

Philips M9X 平板電腦

查詢:鵬勃電子 (2717 8131)

最新影片

【場料】D-Link Wi-Fi 6 產品半價出清 !!

D-Link 香港玩完 !? Wi-Fi 6 產品半價出清

Wi-Fi 7 推出都已經兩年,香港常見品牌都已經全面進場,唯獨一家品牌並沒有跟進,那就是 D-Link,由 Wi-Fi 6e 開始其實已經看到 D-Link 已經沒有參與,而好奇之下去翻查資料就發現台灣的 6GHz 頻段仍未完全開放,因此 Wi-Fi 6e 也只是在上年年尾才開始可用,而作為台灣品牌的 D-Link,可想而知要在 Wi-Fi 7 已經推出之後才推出 Wi-Fi 6e 絕對是「慢幾啪」的行為。如今 D-Link 仍未有任何 Wi-Fi 7 的產品下可見品牌在市場競爭力已經慢慢被其他品牌分食。再加上近期的加入,有舖已經幫 D-Link 進行清貨,當中多款 AX Router 減幅高至半價,以一套兩款的 COVR-X1872 AX1800 Router $500 就有交易,再入門的 AX 1500 Mesh 更只需 $400 就有兩隻,如果只想換隻普通 Router 的話低至 $170 就有交易。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