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裝置加價對於不少需要擴充的用家來講令成本提升超過 4 成。除此之外,砌機當然亦會有明顯感覺。不過,MINI PC 市場近日亦已吹起加價風潮。原因大家都知,就是機內的 SSD 及 RAM 所致。在 10 月初記憶體開始加價之後,市面 MINI PC 產品因為是已組裝完成所以未太受影響,但中國廠商「聞」到味後在上星期就陸續煞停出貨,而且封盤再待定價格,有代理更稱「已經成個星期落唔到貨」。相信 11 月後出貨的 MINI PC 必然會有明顯升價,除非各位手上有 RAM 及 SSD,那購買 Barebone 升級仍未受太大影響。
業界普遍認為,OpenAI 的野心已昭然若揭,繼推出 AI 瀏覽器 Atlas 之後又收購 Sky,顯然意在打通多裝置使用場景,可讓 ChatGPT 成為使用者開啟電腦或設備時的第一個入口,進一步打造沉浸式、無縫銜接的 AI 體驗,最終目標是讓 OpenAI 滲入用家生活每一個細節。而在 PC 方面,因應 Microsoft 不斷強化 Copilot 在 Windows 和 Edge 瀏覽器的功能,背後同樣有 OpenAI 的技術加持,或許對於 OpenAI 建立自家 AI 生態亦有重大幫助。
相信各位硬件新手老手都知道,CPU 與散熱器之間需要塗抹散熱膏,才可有效傳導熱量。但大家可能沒有想過,生產有問題的散熱膏竟可能令 CPU 和散熱器損壞?
外媒引述 PC 硬體專家暨 igorsLAB 創辦人 Igor Wallossek 消息,韓國公司 Amech 推出的 SGT-4 導熱膏,含有不穩定的反應性化合物,會腐蝕 CPU 和散熱器的金屬表面,導致表面出現凹坑。據稱這款散熱膏會散發極其難聞的氣味,Wallossek 形容其具腐臭且像醋的味道。由於這些在 CPU 和散熱器表面造成的凹坑,會產生額外空氣間隙,使用該導熱膏一段時間後,反而降低熱傳導效率,甚至令 CPU 容易過熱。
不少用家發現散熱器底部出現問題。
用上這散熱膏也令 CPU 受損。
Wallossek 進一步分析指,Amech SGT-4 以 PMDS(聚二甲基矽氧烷)為基礎,但其添加的不是標準矽酮,而是摻入了具乙酰氧基添加劑的 RTV 矽酮。他認為那些添加劑或許是甲基三乙醯氧基矽烷(methyltriacetoxysilane),是一種高度反應性的化合物,遇濕會釋放醋酸,導致銅氧化並產生類似醋味的氣味。而且散熱膏會隨著時間硬化而變得黏稠,更會將處理器與散熱器緊緊黏合,難以拆開。他認為,甲基三乙醯氧基矽烷增加了導熱膏的黏性,但該公司可能在產品上市前未進行徹底測試。
一直以來,量子電腦就如都市傳聞般深不可測,雖然聲稱效能可超越現今傳統電腦無數倍,但就未有實現真正可用例子。不過 Google 近日就宣布旗下研發量子電腦實現重大突破,更是歷史上首次展示了量子電腦能在硬體上成功運行可驗證的演算法,結果令人振奮。
Google 剛於《自然》(Nature) 期刊發表相關研究內容,展現了史上首次可驗證的量子優勢,運行稱之為「量子迴聲」(Quantum Echoes) 的「亂序時間相關器」(OTOC) 演算法。據 Google 表示,「量子迴聲」有助於學習自然界中從分子、磁鐵到黑洞各種系統的結構,而且 Google 已證明它在旗下 Willow 晶片上的運行速度,可比目前全球最快超級電腦上的最佳經典演算法快上 13,000 倍。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站在 Google 的量子電腦旁邊。
Google 指出,這種新技術像一種高度先進的迴聲,他們向量子系統(Willow 晶片上的量子位元)發送一個精心設計的訊號,擾動其中一個量子位元,然後精確地反轉訊號的演進,聆聽傳回的「迴聲」。更重要的是,今次是量子電腦首度成功運行一個可驗證、超越超級電腦能力的演算法。這種「量子可驗證性」(Quantum verifiability) 意味著結果可在量子電腦上、或任何其他同等級的電腦上運行(例如另一台品質相近的量子電腦被重複執行),並得到相同答案,從而確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