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5

【場料】隨身帶的 NAS?戶外高速備份新選擇

StationPC PocketCloud NAS 連底座
StationPC PocketCloud NAS 連底座

攝影師、內容創作者經常要到不同地方拍攝,要確保資料不會「存檔死清光」,很多時候都會將資料即時備份。而近月抵港的 StationPC PocketCloud NAS 就以 0.38L 及僅重 363.5g 下,為此類用家帶來另類的 Backup 裝置。裝置提供一條 M.2 SSD 插槽並內置電池,用家可透過機身按鍵一鍵備份 USB 裝置或 SD 卡,又或當外置 SSD 使用。另外,此機還有擴充底座,可提供額外 M.2 SSD 槽及有線 LAN,令裝置變成 NAS,外出回到工作室就可以從電腦取用資料。用家只要透過手機 App 連接的話,更可以為電話平板進行 Backup。

StationPC PocketCloud NAS:$1,999(無 SSD)
StationPC PocketCloud NAS 連底座:$2,699(無 SSD)
查詢:漢科

【場料】MINI PC 都加價!一原因令廠封盤停貨

MINI PC
MINI PC

儲存裝置加價對於不少需要擴充的用家來講令成本提升超過 4 成。除此之外,砌機當然亦會有明顯感覺。不過,MINI PC 市場近日亦已吹起加價風潮。原因大家都知,就是機內的 SSD 及 RAM 所致。在 10 月初記憶體開始加價之後,市面 MINI PC 產品因為是已組裝完成所以未太受影響,但中國廠商「聞」到味後在上星期就陸續煞停出貨,而且封盤再待定價格,有代理更稱「已經成個星期落唔到貨」。相信 11 月後出貨的 MINI PC 必然會有明顯升價,除非各位手上有 RAM 及 SSD,那購買 Barebone 升級仍未受太大影響。

【場料】新挑戰者登場 TEAM 牌進軍 MicroSD Express

TEAM APEX SD7.1 MicroSD Express
TEAM APEX SD7.1 MicroSD Express

雖然近期不少儲存產品都有加價,但唯一無加價就是 MicroSD Express,而且近期更有新品牌加入「戰場」。在香港主要售賣 SSD 及 RAM 的 TEAM 近日就引入 APEX SD7.1 MicroSD Express。

規格上,代理就引入 256GB 到 1TB 三個選擇,當中讀取 800MB/s、寫入 700MB/s,屬較快速的 MSE,亦足夠 Switch 2 使用。而定價上,早入門的 256GB 只需 $379,比任天堂版 SanDisk 原價便宜 $20,至於 512GB 及 1TB 價錢定價就較為保守,在近期 Lexar 落價後差距更大。如果容量需求不高的話,有行貨代理的 256GB 或者相對吸引。

TEAM APEX SD7.1 256GB:$379
TEAM APEX SD7.1 512GB:$899
TEAM APEX SD7.1 1TB:$1999
查詢:漢科

OpenAI 收購 Sky 智能助手 ChatGPT 未來或可代用家操控 Mac 機

OpenAI 收購 Sky 智能助手 ChatGPT 未來或可代用家操控 Mac 機

Apple 自家 AI 功能開發進度遲緩,無論是 iPhone、iPad 或 Mac 都未見大動作。不過 AI 巨頭的發展和競爭就相當激烈。近日 OpenAI 就宣布已收購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corporated,該公司乃開發 Sky 智能助手,有望在 macOS 上將 ChatGPT 技術與產品深度整合。

據 OpenAI 介紹,Sky 具有強大自然語言介面,可做到撰寫、規劃、編碼,或管理日常事務。它能識別當前用家打開的 macOS 視窗、應用程式內容等,理解用家想做些甚麼。例如用家使用瀏覽器時看見一篇文章,便可直接叫Sky提供這篇文章的摘要。與此同時,Sky 亦可執行其他跨應用程式動作,例如在瀏覽器取得網址連結、摘要等,然後打開通訊程式傳給指定的人,或在行事曆中新增事件。進階用家還可使用 AppleScript、shell 腳本、macOS 捷徑等,將自訂工具整合到 Sky,透過自然語言呼叫使用。

Sky 擁有強大自然語言介面和先進的操作能力,其實很適合將技術整合至 Mac,提升 macOS 的實力。但財力雄厚的 Apple 竟然沒有將 Sky 收歸旗下,反而讓 AI 巨頭 OpenAI 捷足先登收購成功,確實令人意外。
Sky 擁有強大自然語言介面和先進的操作能力,其實很適合將技術整合至 Mac,提升 macOS 的實力。但財力雄厚的 Apple 竟然沒有將 Sky 收歸旗下,反而讓 AI 巨頭 OpenAI 捷足先登收購成功,確實令人意外。

隨著 OpenAI 收購 Sky,外界普遍預期這款應用將與 ChatGPT 進行深度整合,成為 ChatGPT 在 macOS 平台上的延伸與核心互動介面,為 ChatGPT 代用家自主控製 Mac 鋪路。據悉,Sky 團隊正是當年 Workflow 的原始開發者——該工具於 2017 年被 Apple 收購後更名為「捷徑(Shortcuts)」。因此,Sky 團隊對 macOS 架構與生態有著深厚理解與實作經驗。

業界普遍認為,OpenAI 的野心已昭然若揭,繼推出 AI 瀏覽器 Atlas 之後又收購 Sky,顯然意在打通多裝置使用場景,可讓 ChatGPT 成為使用者開啟電腦或設備時的第一個入口,進一步打造沉浸式、無縫銜接的 AI 體驗,最終目標是讓 OpenAI 滲入用家生活每一個細節。而在 PC 方面,因應 Microsoft 不斷強化 Copilot 在 Windows 和 Edge 瀏覽器的功能,背後同樣有 OpenAI 的技術加持,或許對於 OpenAI 建立自家 AI 生態亦有重大幫助。

來源:OpenAI

Nike 發表 Project Amplify「動力鞋」 行路似裝摩打咁快咁遠

Nike Project Amplify 動力鞋
Nike Project Amplify 動力鞋

小時候睇卡通,有些卡通人物穿上特製鞋就可以輕鬆行得好快。隨著現今科技發達,這些特製鞋也可能好快成真!波鞋大廠 Nike 近日就正式發表 Project Amplify「動力鞋」研發計劃,是全球首款專為跑步與步行打造的「動力鞋系統」,幫助日常運動者以更少氣力跑得更快、走得更遠。

Project Amplify 現時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由 Nike 與機械人公司 Dephy 攜手合作研發。現時 Project Amplify 第一代產品包含一款碳纖維板跑鞋、輕量強力摩打、傳動皮帶以及可充電的腳踝電池鞋套,整體設計相當輕巧,讓用家可以在不安裝機械模組的情況下單獨穿著。

Nike 表示,Project Amplify 旨在讓日常運動者更容易進行步行或跑步,不僅能更頻繁地運動,還能持續更長時間,並享受過程中更多樂趣。例如延長步行通勤距離,或讓用家在跑步時輕鬆多跑一、兩英哩,為生活增添更多運動元素。
Nike 表示,Project Amplify 旨在讓日常運動者更容易進行步行或跑步,不僅能更頻繁地運動,還能持續更長時間,並享受過程中更多樂趣。例如延長步行通勤距離,或讓用家在跑步時輕鬆多跑一、兩英哩,為生活增添更多運動元素。

據悉,Project Amplify 是廠方針對「運動者」、特別是為以每英哩約 10 到 12 分鐘(約每公里 6.21-7.46 分鐘,即時速 5-6 英哩/8.05-9.66 公里)速度跑步的人而設。其本質並非為了頂尖運動員跑快幾秒,反而廠方形容其就像給用家裝上一對「小腿肌肉」,穿上後感覺就好似鞋子成為身體一部分,就算跑上坡都如履平地。Nike 亦表示,過去幾年中已與超過 400 多名運動員共同測試開發 Project Amplify,在九個不同版本硬件中累積超過 240 萬步,目前仍在持續測試階段。若產品成熟邁進,預計未來幾年便會向公眾推出,確實令人十分期待。

Project Amplify 研發期間的多種硬件形態。
Project Amplify 研發期間的多種硬件形態。

來源:Nike

網傳韓廠散熱膏出問題 竟會損壞 CPU 與散熱器?

網傳韓廠散熱膏出問題 竟會損壞 CPU 與散熱器?

相信各位硬件新手老手都知道,CPU 與散熱器之間需要塗抹散熱膏,才可有效傳導熱量。但大家可能沒有想過,生產有問題的散熱膏竟可能令 CPU 和散熱器損壞?

外媒引述 PC 硬體專家暨 igorsLAB 創辦人 Igor Wallossek 消息,韓國公司 Amech 推出的 SGT-4 導熱膏,含有不穩定的反應性化合物,會腐蝕 CPU 和散熱器的金屬表面,導致表面出現凹坑。據稱這款散熱膏會散發極其難聞的氣味,Wallossek 形容其具腐臭且像醋的味道。由於這些在 CPU 和散熱器表面造成的凹坑,會產生額外空氣間隙,使用該導熱膏一段時間後,反而降低熱傳導效率,甚至令 CPU 容易過熱。

不少用家發現散熱器底部出現問題。
不少用家發現散熱器底部出現問題。
用上這散熱膏也令 CPU 受損。
用上這散熱膏也令 CPU 受損。

Wallossek 進一步分析指,Amech SGT-4 以 PMDS(聚二甲基矽氧烷)為基礎,但其添加的不是標準矽酮,而是摻入了具乙酰氧基添加劑的 RTV 矽酮。他認為那些添加劑或許是甲基三乙醯氧基矽烷(methyltriacetoxysilane),是一種高度反應性的化合物,遇濕會釋放醋酸,導致銅氧化並產生類似醋味的氣味。而且散熱膏會隨著時間硬化而變得黏稠,更會將處理器與散熱器緊緊黏合,難以拆開。他認為,甲基三乙醯氧基矽烷增加了導熱膏的黏性,但該公司可能在產品上市前未進行徹底測試。

Amazon 仍有這款散熱膏出售。
Amazon 仍有這款散熱膏出售。

在韓國的 Quasar Zone 論壇上,不少用戶報告 Amech SGT-4 的腐蝕問題,亦有金屬學專家證實了 Wallossek 的發現。但據悉 Amech 廠方駁斥這些報告毫無根據,堅稱產品不含危險物質,並符合所有監管標準。不過外界對 Amech 廠商資訊所知甚少,只知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品牌,而且沒有官方網站,產品資訊乏善可陳。相信事件發生後,用家已對 Amech 信心盡失,有意購買散熱膏的用家亦要加倍小心。

來源:TechspotigorsLAB

抵玩得過份!1MORE S21 耳夾式藍牙 6.0 耳機

耳夾式藍牙耳機的好處是就算運動也不易脫落,選擇也越來越多,但要考慮到舒適度、音質與價格之間取得平衡。1MORE 新推出性價比和全方位性能提升的 1MORE S21 耳夾式藍牙耳機。機身「四重零壓力」設計提供舒適貼耳佩戴感、防漏音提升、發燒 12mm DLC 碳素振膜單元,加上率先採用藍牙 6.0 技術以及 AI 智能功能,更具備 IPX5 防水規格及 26 小時超長電池壽命,卻以 400 元不到的超抵價開賣,令人難以置信。

常見的夾耳式耳機都採用開放式設計,也就是說沒有矽膠耳塞需要塞進耳朵裡。這樣的開放式設計讓使用者能聽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對跑步者和騎單車的人來說更是必需,而且夾式設計則能幫助耳機牢固地固定在耳朵上,不會像入耳機翠機會因頭部動作而跌落,也沒有因長時間佩戴的空氣壓力而造成的耳道不適感。

全新設計半開放式機身

當然,開放式耳機也有其缺點,就是容易漏聲和令低音不足。而 1MORE S21 採用全新氣傳導概念設計的開放式半入耳結構,延續獲得專利認證的 ComfoBuds 設計理念(專利編號:ZL202030372526.9),改善機身線條。耳夾採用「四重零壓力」設計,配合三點壓力釋放結構,壓力分散高達 93% ,實驗證明連續佩戴 3 小時仍保持輕鬆無感體驗。氣傳導技術可保持音樂細節傳遞,又能感知外界聲音,特別適合戶外活動和需要保持環境警覺性的場景。

S21 每邊僅重 5g 的超輕量設計,配合防汗塗層處理,特別適合潮濕悶熱的天氣時佩戴,又或於運動期間使用。

S21 最大突破在於重新設計的耳夾結構。1MORE 人體工學實驗室開發出能適應 99% 耳型的先進貼合技術。新設計讓耳機在運動大動作中依然穩固,同時將聲學開口較舊型號耳機向耳孔靠近 1.5mm,實現更精準聲音傳導。由於改良機身設計和更貼近耳孔的聲學結構,S21 在防漏音方面較一般耳夾式耳機顯著提升,漏音減少高達 80% 。這不僅保護用戶隱私,更讓周圍的人不會被騷擾,真正實現在公共場所的安心使用。

1MORE S21 夾耳式耳機戴起來相當穩陣,適合不同場景的使用。
1MORE S21 夾耳式耳機戴起來相當穩陣,適合不同場景的使用。

新開發 12mm DLC 振膜單元

S21 搭載全新開發 12mm 動圈單元,採用鑽石級碳素(DLC)振膜技術(專利編號:ZL201780000100.6),相比業界標準,在材料密度、阻尼性能、導熱性和響應速度方面均大幅提升。配合專有的低頻增強算法,低頻輸出提升 200% ,低頻傳輸和清晰度改善 90% ,頻率響應範圍達 20Hz-40KHz ,細節解析力提升 50% 。

S21 採用鑽石級碳素(DLC)振膜專利技術,在材料密度、阻尼性能、導熱性和響應速度方面均大幅提升。

耳機預載 6 種 EQ 音效模式,包括流行、錄音室、古典、原聲、低音增強和低音減弱,滿足不同音樂類型收聽需求。搭配 3D 空間音效技術,只要於1MORE APP中一鍵設置,突破傳統立體聲界限,營造如置身音樂廳中央的沉浸式體驗。

率先支援 藍牙 6.0 技術

今年開始,新推出的旗級智能手機都陸續支援「藍牙 6.0 」技術,除了提供新的 LC3plus 新編碼外,更實用的還有改善了影音不同步的問題,減少無線干擾。新購買藍牙耳機,自然地最好也以「藍牙 6.0」為首要目標。S21 是市場上率先採用「藍牙 6.0」標準的無線耳機之一,提供更快速、穩定、節能的連接體驗,支援 LDAC 96kHz/24bit 高解析度音頻傳輸,音質表現超越 CD 水準,音質失真度 (THD) 控制在 2% 以下,確保純淨無雜的聲音重現。

S21 是市場上率先採用「藍牙 6.0」標準的無線耳機之一。

1MORE 獨有的多項黑科技在 S21 上得到應用:AI 超清晰通話降噪技術,確保每個通話字句清晰;50ms 超低延遲遊戲模式,實現音畫完美同步;雙設備同時連接功能,讓用戶在手機和電腦之間無縫切換。

S21 有 50ms 超低延遲遊戲模式,最能配合手遊使用。

雖然 S21 的 AI 功能相對精簡,但依然實用。AI 驅動的通話降噪技術能自動識別環境噪音,有效消除周圍雜音並精準拾取人聲,確保清晰的高品質通話體驗;智能觸控系統支援自定義設定,用戶可透過 1MORE APP 個人化調整觸控手勢,包括音量調節、曲目切換等功能,三連擊可啟動語音助手。

全方位防護 超長續航

S21 達到 IPX5 防水防汗等級,無論大雨天氣還是運動產生的汗水都不怕。氣傳導設計的開放式結構讓用戶在戶外活動時既能聽音樂,又能保持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大大提升使用安全性。

使用時間表現出色,單次充電可連續播放 7.5 小時,配合充電盒總使用時間達 26 小時,足夠應付一周的通勤和日常使用需求。耳機充電時間僅需 1.5 小時,充電盒 2 小時即可充滿。

以 USB Type-C 充電。
以 USB Type-C 充電。

Spec.

單元:12mm DLC 鑽石級碳素振膜動圈
頻率響應:20Hz-40KHz
使用時間:7.5 小時(單次)/ 26 小時(總計)
充電時間:1.5 小時(耳機)/ 2 小時(充電盒)
防水等級:IPX5
藍牙規格:Bluetooth 6.0
重量:5g(每邊)
通訊距離:10 米
其他特點:LDAC 無損藍牙制式、Hi-Res Audio Wireless 無線金標認證、3D 空間音效功能、50ms 超低延遲遊戲模式、1MORE專用 APP
建議售價:$349
查詢及購買: Soundwave (2771 8209)

Google 研發量子電腦大突破 速度勝超級電腦 1.3 萬倍

Google,Willow 晶片,量子晶片,量子電腦
Google,Willow 晶片,量子晶片,量子電腦

一直以來,量子電腦就如都市傳聞般深不可測,雖然聲稱效能可超越現今傳統電腦無數倍,但就未有實現真正可用例子。不過 Google 近日就宣布旗下研發量子電腦實現重大突破,更是歷史上首次展示了量子電腦能在硬體上成功運行可驗證的演算法,結果令人振奮。

Google 剛於《自然》(Nature) 期刊發表相關研究內容,展現了史上首次可驗證的量子優勢,運行稱之為「量子迴聲」(Quantum Echoes) 的「亂序時間相關器」(OTOC) 演算法。據 Google 表示,「量子迴聲」有助於學習自然界中從分子、磁鐵到黑洞各種系統的結構,而且 Google 已證明它在旗下 Willow 晶片上的運行速度,可比目前全球最快超級電腦上的最佳經典演算法快上 13,000 倍。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站在 Google 的量子電腦旁邊。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站在 Google 的量子電腦旁邊。

Google 指出,這種新技術像一種高度先進的迴聲,他們向量子系統(Willow 晶片上的量子位元)發送一個精心設計的訊號,擾動其中一個量子位元,然後精確地反轉訊號的演進,聆聽傳回的「迴聲」。更重要的是,今次是量子電腦首度成功運行一個可驗證、超越超級電腦能力的演算法。這種「量子可驗證性」(Quantum verifiability) 意味著結果可在量子電腦上、或任何其他同等級的電腦上運行(例如另一台品質相近的量子電腦被重複執行),並得到相同答案,從而確認結果。

早於 2019 年,Google 已分享過量子電腦能解決一個最快超級電腦需要數千年才能解決的問題。而在 2024 年底,Google 新的 Willow 量子晶片已展示如何大幅抑制錯誤,解決了近 30 年來困擾科學家的一個主要問題。由於模擬分子的形狀和動態是化學、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的基礎,是次 Google 推出「量子迴聲」演算法,被喻為邁向量子運算實際應用的重要里程碑,可支持從生物技術到太陽能、乃至核融合等領域的發展,有望將許多以往需要極長時間、甚至以前「不可能完成」的運算任務交給量子電腦處理。

例如在醫學界,由量子運算增強的核磁共振 (NMR),可望成為藥物開發的強大工具,幫助確定潛在藥物如何與其標靶結合。另外在材料科學中,用於鑑定新材料(如聚合物、電池組件,甚至構成我們量子位元 (qubit) 的材料)的分子結構,推動這些領域重大發現。

來源:Google

乘勝追擊 《戰地風雲 6》賽季一發表

《戰地風雲 6》打算重拾當年氣勢,首發是有一點失利,但團隊總算是快速應變補償廣大玩家。一如舊作,DLC 地圖內容都必然會推出,官方亦正式公開了賽季 1 的內容——「潛伏行動」,首發將會有新地圖「布萊克維爾油田」,以及一種全新 4 對 4 模式「攻擊點」,並在季中及年底推出最終內容及節慶主題內容。

《戰地風雲 6》賽季內容將以固定節奏推出,包含地圖、模式、武器等多項新增內容,並開放於所有平台。所有影響遊戲平衡的功能皆可免費取得或透過遊玩解鎖。

新地圖「布萊克維爾油田」
新地圖「布萊克維爾油田」

賽季一第一階段「潛伏行動」將在 10 月 28 日上線,首發將會有新地圖「布萊克維爾油田」,以及一種全新 4 對 4 模式「攻擊點」。於 11 月 18 日推出「加州反抗軍」,及一張設於南加州郊區的新地圖「伊斯特伍德」,以及全新模式「破壞」,玩家在該模式中須在回合結束前摧毀盡可能多的據點。「冬季攻勢」是賽季 1 的最終階段,將於 12 月 9 日推出,帶來特別節慶主題內容,並為帝國州戰場增添冰冷氣息。

南加州郊區的新地圖「伊斯特伍德」
南加州郊區的新地圖「伊斯特伍德」
「冬季攻勢」的帝國州戰場
「冬季攻勢」的帝國州戰場
賽季 1 內容預覽
賽季 1 內容預覽

G-SHOCK 戒指錶二代目 G-SHOCK NANO 登場

還記得去年 Casio 推出的戒指手錶 CASIO RING WATCH 嗎,這款實驗性的產品在發表時已成為潮人的焦點,不過後來,RING WATCH 僅在日本及歐美少數地區,以抽籤預購的方式限量發售,能入手的人真的少之又少,所以很快就在市場退燒了。不過日本 Casio 日前宣布推出全新 G-SHOCK NANO (DWN-5600),可說是去年 RING WATCH 的普及版本戒指錶,更保留 G-SHOCK 手錶的重點功能,相信不難成為今年最熱門的節日禮物首選。

G-SHOCK NANO 是採用初代 G-SHOCK (DW-5600UE) 作藍本,將尺寸縮小至初代 G-SHOCK 的 1/10 左右,錶的主體只有 23.4x20x7.5mm。有別於去年推出的 CASIO RING WATCH,G-SHOCK NANO 強調是將既有的 DW-5600 型號 G-SHOCK 徹底微型化,所以不會像 CASIO RING WATCH 那樣以金屬鑄造。Casio 將透過注塑技術還原包括錶圈與錶帶的細節,而按鈕、扣環與錶背使用不鏽鋼材質。還會保留包括防震、20atm 防水、背光以及可調節的錶帶等 G-SHOCK 腕錶的功能。

G-SHOCK NANO (DWN-5600) 將於 11 月 8 日公開發售,並會有黑、紅、黃三色選擇,日本售價為 14,300 日圓 (約 HK$727) ,有興趣的朋友可要留意香港官方的公布。

Casio 香港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