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64

WD Red Pro 10TB 評測!專業級 NAS 首選?效能、技術深度分析!

WD Red 硬碟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內置的 WD 獨家 NASware 3.0 技術,是為 NAS 環境量身打造,旨在優化硬碟在多硬碟系統中的表現,提升兼容性、可靠性與整體效能。NASware 3.0 能確保硬碟與主流 NAS 系統的無縫協同工作,減少兼容性問題帶來的潛在風險。

NASware 3.0 技術的一大亮點是其錯誤恢復控制機制。在 RAID 環境中,桌面級硬碟往往會因為長時間的錯誤恢復過程而導致 RAID 陣列離線,甚至引發數據丟失。NASware 3.0 則能精確控制錯誤恢復時間,避免硬碟因逾時而被 RAID 控制器標記為故障,從而提升 RAID 陣列的穩定性和數據完整性。此外,NASware 3.0 還整合了S.M.A.R.T.(自我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功能,允許 NAS 系統監控硬碟的健康狀況,提前預警潛在故障,為用戶提供數據備份的寶貴時間。這項技術還優化了電源管理,確保硬碟在 24×7 的連續運行環境下,保持最佳效能和能源效率。

WD Red 內建 NASware 3.0 技術。
WD 獨家 NASware 3.0 技術,是為 NAS 環境量身打造。

WD Red Pro 10TB 規格

測試的 WD Red Pro 為 10TB 型號。

這次送測的 WD Red Pro 10TB 採用 CMR 技術,硬碟在進行重複寫入與隨機寫入操作時,表現穩定而高效,遠較 SMR 硬碟優勝。此外,WD Red Pro 10TB 的轉速為 7200 RPM,配合 256MB Cache 記憶體、SATA3 6Gbps 介面,能提供 265MB/s 最高內部持續資料傳輸速度,這在多用戶同時存取大量檔案或進行 RAID 重建時尤其重要。此外,Red Pro 內建 3D Active Balance Plus 動態平衡技術,針對多碟槽系統振動共振問題進行三軸平衡校正,有效提升抗震性與系統整體穩定度,使其更適合放在多 Bay、高震動風險的企業 NAS 機箱中運作。

耐用度方面,WD Red Pro 10TB 提供高達 550TB/年工作負載,具備 200 萬小時 MTBF 壽命,運作功耗為讀寫 8.4W、閒置 4.6W、待機 0.5W。運作溫度範圍為 0°C 至 65°C,並提供 5 年保養,適用於全天候多使用者 NAS 環境。

WD RED NAS 系列有分 Plus 和 Pro 兩款標準,主要分別在於工作負載,企業或多用戶的 NAS 可考慮 Pro 版本。
WD RED NAS 系列有分 Plus 和 Pro 兩款標準,主要分別在於工作負載,企業或多用戶的 NAS 可考慮 Pro 版本。
硬碟機厚度為標準的 26.1mm。
標準 SATA3 6Gbps 介面。

WD Red Pro 10TB @ PC 實測

今次的測試,硬體平台是 Intel Core i9-14900K 及 ASUS TUF GAMING Z790-PLUS D4。

《CrystalDiskInfo》 顯示硬碟資訊。
《Windows》內,10TB 格式化後容量為 9.09TB。

《CrystalDiskMark》測試

實測持續讀寫速度接近 250MB/s,而 Q32T1 4K 隨機讀寫則為 2.22MB/s / 2.93MB/s,在機械硬碟中屬相當出色。

《HD Tune》測試

首 5TB 寫讀保持在 200MB/s 以上。
存取時間都落在 12~18ms 範圍內,是傳統機械硬碟(HDD)常見表現。

《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

在 I/O 大小達到 32KB 後,讀寫速度均能穩定維持在大約 238-240 MB/s,代表它擁有良好的持續傳輸性能,尤其是在處理較大檔案時,非常適合高負載的伺服器與 NAS 環境。

《AJA System Test》

AJA 測試 Write 255 MB/s、Read 255 MB/s,表現屬高水評。

《Windows》檔案寫入

檔案在 Windows 下的寫入速度 248 MB/s。

WD Red Pro 10TB @ NAS 實測

這部份將 WD Red Pro 10TB 安裝到 Synology DS223 NAS,並利用《DSM》內建的硬碟效能測試。

結果顯示讀寫效能約 230MB/s,讀寫 IOS 分別為 190 / 659。

SPEC.

  • 型號:WD Red Pro 10TB
  • 容量:10TB
  • 錄製技術:CMR(疊瓦式錄寫非採用)
  • 介面:SATA 6Gb/s
  • 外型規格:3.5 吋
  • 快取記憶體:256MB
  • 轉速 (RPM):7200 RPM
  • 內部傳輸速率:265 MB/s
  • 平均工作負載率:550 TB/年
  • MTBF:2,000,000 小時
  • 震動感測器:支援(RV 感測器)
  • 功耗:讀寫:8.4W
  • 閒置:4.6W
  • 待機:0.5W
  • 噪音(dBA):閒置 34 dBA / 搜尋 38 dBA
  • 保養:5 年
  • 尺寸:26.1 mm x 147 mm x 101.6 mm
  • 重量:約 0.72 kg
  • 定價:US$249.99 (約 HK$ 2,000)
  • 查詢Western Digital

NETGEAR 新作 Orbi RBE370 Mesh Wi-Fi 7 體積減磅變身入門級雙頻路由器

Wi-Fi 7 器由器在市場上已逐步普及,不同廠商亦都加入唔同應用需要的產品,就似 NETGEAR Orbi 產品線,一直專注高階 Mesh 市場,例如 Orbi 900Orbi 800 系列,最近亦都將技術下放,預告推出體積設計更細,價錢較親民的全新 Orbi RBE370 系列雙頻 BE3600 Wi-Fi 7 Mesh 系統,作為產品線中的入門級選擇。

對比 Orbi 系列的 800 或 900 型號,RBE300 體積明顯細最少兩個碼,更加修長。
對比 Orbi 系列的 800 或 900 型號,RBE300 體積明顯細最少兩個碼,更加修長。

Orbi RBE370 系統配備強力四核心 1.5GHz 處理器,支援 4-Stream 雙頻 Wi-Fi 7 技術,綜合速度為 3600Mbps,雖是雙頻產品,但技術上仍有 Wi-Fi 7 作支援,採用 Multi-Link Operation (MLO) 技術,利用多個頻段進行數據傳輸,大幅提升網絡連接的速度與穩定性。NETGEAR 亦將 MLO 技術應用至 Backhaul 中,創造了 MLO 升級回傳技術,以解決傳統 Mesh 系統中可能出現的連接不穩定問題。

主機提供 2.5Gbps WAN / LAN 各一個。
主機提供 2.5Gbps WAN / LAN 各一個。
每個分機提供一個 2.5Gbps LAN。
每個分機提供一個 2.5Gbps LAN。

RBE370 系列主機配備一個 2.5G WAN 埠,主機和分機各自配備一個 2.5G LAN 埠,滿足基本的有線連接需求,如遊戲主機或家庭 NAS 等。系統同時最多可支援 70 個裝置同時連接。

NETGEAR Orbi RBE370 Mesh Wi-Fi 7 無線路由器

  • 售價:兩件裝 (RBE372):HK$2,180、三件裝 (RBE373):待定
  • 發售日期:預計 9 月
  • 查詢:Winco (3619 8833)
現場體驗 NETGEAR Orbi RBE370 速度。
現場體驗 NETGEAR Orbi RBE370 速度。

舊機升級 Wi-Fi 7

A9000 WiFi 7 USB 3.0 接收器
A9000 WiFi 7 USB 3.0 接收器

同場除了介紹全新 RBE370 雙頻無線路由器,也帶來了一款針對舊裝置而設的 A9000 WiFi 7 USB 3.0 接收器,旨在讓不支援 Wi-Fi 7 的電腦設備,通過簡單的 USB 連接即可獲得最新一代無線網絡速度優勢。

設計有摺疊天線,提升指向性。
設計有摺疊天線,提升指向性。

A9000 採用 BE6500 三頻技術,能夠讓筆記型電腦等設備立即升級接收 Wi-Fi 7 訊號,內置四條高增益摺疊式天線,設計增強了對 Wi-Fi 訊號的接收能力。用戶可根據需要調整天線方向,以獲得最佳訊號接收效果,特別是在 Wi-Fi 訊號較弱的區域,這一特性尤為重要。摺疊式設計兼顧了性能與便攜性,使用時可展開天線獲得最佳接收效果,不使用時可折疊收納,方便攜帶。值得注意的是,A9000 在使用 Wi-Fi 7 6GHz 時,需要與 Windows 11 操作系統作配合,才能充分支援。

延伸閱讀

3D V-Cache 突入 ROG Strix G16 (2025) G614 電競筆電

ASUS ROG Strix G16 (2025) 今年作出突破,除過往的 Intel 處理器外,今年的高階機種更首次引入 AMD Ryzen 9 9955HX3D 配置,處理器 2 個 CCD 中有一顆連接超大容量 3D V-Cache,有助提升部分遊戲效能。對於輕負載遊戲如網上技競對戰提升幅度更為顯著。

追加搶眼「電光綠」

試用為「日蝕灰」,面蓋有 ROG SLASH 風格圖案。
試用為「日蝕灰」,面蓋有 ROG SLASH 風格圖案。

說回 ROG Strix G16 (2025) 的設計及規格,今代亦有一些破格感覺,提供「日蝕灰」及「電光綠」兩種,首先要解釋一下它的「電光綠」不是指全機身改成綠色,主色調仍是金屬灰的質感,並在表面加入像素藝術裝飾,「日蝕灰」版本的 A 蓋有低調「ROG」標誌,而「電光綠」會改為螢光綠的搶眼配色,機底同樣加入螢光綠點綴,在近顯示屏轉軸後方又加入油漆斑點圖案,鍵盤區亦有斜角分割暗花加工,別有心細。配合 Aura Sync 同步燈效,為按鍵及掌托區下方提供氣氛燈功能。

後方加入油漆斑點圖案,有點跳脫。
後方加入油漆斑點圖案,有點跳脫。
掌托區下方提供 Aura Sync 氣氛燈。
掌托區下方提供 Aura Sync 氣氛燈。

鍵盤手感是電競機不可欠缺的設計,ROG Strix G16 (2025) 搭載全尺寸鍵盤讓玩家毋須重新習慣指距,配備 Overstroke 技術與 2.0mm 鍵程,另於 Aura Sync 同步個別按鍵 RGB 燈光,讓玩家自定風格,在加大精準觸控板更加入像商務筆電的隱藏 NUM PAD 功能,增加使用彈性。

全尺寸鍵盤配備 Overstroke 技術與 2.0mm 鍵程,手感不俗。
全尺寸鍵盤配備 Overstroke 技術與 2.0mm 鍵程,手感不俗。
精準觸控板加入隱藏 NUM PAD 功能。
精準觸控板加入隱藏 NUM PAD 功能。
左側有 2 個 USB TYPE-C USB4(支援雙 DP 1.4)、HDMI、Gb LAN 及耳麥插口。
左側有 2 個 USB TYPE-C USB4(支援雙 DP 1.4)、HDMI、Gb LAN 及耳麥插口。
右側有 2 個 Type-A USB 3.2 Gen 2 10Gbps。
右側有 2 個 Type-A USB 3.2 Gen 2 10Gbps。

280W 效能全開

ROG Strix G16 (2025) 搭載 Ryzen 9 9950X3D,加大了 L3 Cache 提升遊戲效能。
ROG Strix G16 (2025) 搭載 Ryzen 9 9950X3D,加大了 L3 Cache 提升遊戲效能。
140W 的 GeForce RTX 5070 Ti 流動版。
140W 的 GeForce RTX 5070 Ti 流動版。

ROG Strix G16 (2025) 搭載 AMD Ryzen 9 9950X3D 處理器及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Ti 流動版 GPU,盡得目前兩大最佳遊戲平台真傳,前者有更大容量 3D V-Cache、後者有新世代 AI 加速渲染架構,支援多重影格生成及本機 AI 應用助手等。

內部使用三風扇散熱設計。
內部使用三風扇散熱設計。
處理器負載 100% 時溫度約在 82 度水平,風扇聲明顯加強但可接受。
處理器負載 100% 時溫度約在 82 度水平,風扇聲明顯加強但可接受。

針對遊戲及應用場景,各自可動態調用達 120W TDP 及 140W TGP,故機身亦增強供電及散熱支援,改用「全環繞式通風設計」,內部有 7 條導熱管及三風扇,增加覆蓋逾 30% 主機板元件,配合液態金屬為核心導熱及智能控速與供電,只需要 280W 電源即可提供極速遊戲及生產力表現。而主機內建 90Whr 電池支援 USB-C PD 100W 快充,在外使用可智能關閉 GPU 改用 APU 以提升續航力,或以節能模式執行輕量網遊。

內置兩個 Smart Amp 喇叭提供 Hi-Res 高清音質及 Dolby Atmos/Headphone 技術,遊戲播片不拆聲兼有包圍感,並有 AI 降噪處理麥克風通話。至於周邊連接提供 2 個 TYPE-C USB4 (支援雙 DP 1.4)、2 個 Type-A USB 3.2 Gen 2 10Gbps,以及 HDMI 2.1。內部有2條 NVME SSD 槽分別靠近底板兩側,網絡連接提供 Wi-Fi 6E/BT 5.3 無線及 1Gbps LAN,未有 2.5Gbps LAN 就相對普通一些。

機身喇叭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
機身喇叭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

ROG Strix G16 (2025) 配備 16 吋 16:10 比例的 2.5K 解像度 240Hz 顯示器,達到同廠的 ROG Nebula 顯示級別,色域支援 100% DCI-P3,層次更加豐富, 有 500nit 亮度並具 G-SYNC、Pantone 及Dolby Vision 認證,於遊戲娛樂、生產力兩方面都有最佳效果,可快速切換各個顯示模式投入工作或遊戲娛樂。

黑位算不錯,高光位仍有細節過渡。
黑位算不錯,高光位仍有細節過渡。
遊戲效果明亮
遊戲效果明亮
240Hz 畫面的 UFO 測試中,外星人的眼珠及眼白輪廓仍可約略辨別。
240Hz 畫面的 UFO 測試中,外星人的眼珠及眼白輪廓仍可約略辨別。

效能測試

PCMark 得分 9333
PCMark 得分 9333
Cinbench R23 CPU Multi Core 得分 39439。
Cinbench R23 CPU Multi Core 得分 39439。
SSD 參考效能。
SSD 參考效能。
Blender-monster 測試成績有 2465 s/m
Blender-monster 測試成績有 2465 s/m
Procyon 生成式影像 FP16 測試得分 2229。
Procyon 生成式影像 FP16 測試得分 2229。
生成式 AI 文字回應成績,phi 3.5 為 3261。
生成式 AI 文字回應成績,phi 3.5 為 3261。
Monster Hunter Wilds 有近 120fps 水平,正式版更已支援 4x FG。
Monster Hunter Wilds 有近 120fps 水平,正式版更已支援 4x FG。
DOOM TDA 在 DLSS 平衡及 FG 下有 233fps 水平。
DOOM TDA 在 DLSS 平衡及 FG 下有 233fps 水平。
CS 2 高畫質有 328fps。
CS 2 高畫質有 328fps。
黑悟空超高 DLSS 平衡 4x FG有 193fps。
黑悟空超高 DLSS 平衡 4x FG有 193fps。
Cyberpunk 2077 RTOD 於 DLSS 平衡 4x FG有 有 148fps,相當不錯。
Cyberpunk 2077 RTOD 於 DLSS 平衡 4x FG有 有 148fps,相當不錯。

SPEC

  • 型號:G614FR-S5145W
  •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5HX3D
  • 顯示核心:NVIDIA GeForce RTX 5070Ti 12GB GDDR7
  • 螢幕:16″ 2.5K (2560 x 1600, WQXGA) 240Hz
  • 記憶體:32GB DDR5
  • SSD:2TB PCIe 4.0 SSD(2 x M.2 NVME PCIe)
  • I/O 介面:1x 3.5mm 複合式音源線插孔、1x HDMI 2.1、2x USB 3.2 Gen 2 Type-A(10Gbps)、1x USB 3.2 Gen 2 Type-C support DisplayPort、1x Type C USB 4 support DisplayPort / PD電源充電
  • 無線連接:Wi-Fi 6E + Bluetooth 5.3
  • 電池:90WHrs
  • 鍵盤:Per Key RGB
  • 體積:35.4 x 26.4 x 2.26 ~ 3.04 cm
  • 重量:2.5kg
  • 售價:HK$25,998
  • 查詢:ASUS HK

同場加映 ROG SLASH 裝備

「遊戲信仰」除了體現在電腦系統,跟身包包亦可反映,廠商同步推出 16 吋的 ROG SLASH 手提電腦袋 4.0,使用全新潛行黑設計,加上 ROG SLASH 的斜紋裝飾,低調得來又具個性。另有超大型的 ROG SLASH 後背包 4.0,可容納最大 18 吋的筆記型電腦及其配件,霧面質感加上捲口式設計可靈活調整容量,使用抗撕裂防水材質,完美保護愛機。售價 HK$798 及 HK$1,998。

ROG SLASH 手提電腦袋 4.0,可裝 16 吋的機種 (HK$798)。
ROG SLASH 手提電腦袋 4.0,可裝 16 吋的機種 (HK$798)。
超大型的 ROG SLASH 後背包 4.0 (HK$1,998)。
超大型的 ROG SLASH 後背包 4.0 (HK$1,998)。

PC AI 算力激增?AMD 計劃推出獨立 NPU 產品

PC AI 算力激增?AMD 計劃推出獨立 NPU 產品

相信大家對 CPU 和 GPU 早已耳熟能詳,但最近在 AI 熱潮下就跑出 NPU 這個新名詞,新一代處理器都強調整合 NPU 分擔 AI 運算工作。AMD 近日接受外媒訪問時透露,正積極研發專為 PC 設計的獨立 NPU(神經處理單元)產品,作為獨立 GPU 以外的新方案,致力大幅提升 PC 的 AI 運算能力。

AMD 客戶端 CPU 業務部門主管 Rahul Tikoo 在接受外媒 CRN 訪問時明確表示,公司正探索開發獨立 NPU 產品,專為 AI 運算應用而設,並正與商業夥伴及客戶商討不同應用場景和潛在商機。Tikoo 指出,不少 OEM 廠商如 Lenovo、Dell 和 HP 已開始研究將獨立 NPU 或其他專用加速器應用於 PC。例如 Dell 早前宣布其全新 Dell Pro Max Plus Notebook 將搭載 Qualcomm 的 AI 100 PC 推理卡,其獨立 NPU 能實現每秒 450 萬億次(450 TOPS)的 8 位整數運算。他強調,這類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AMD 正密切關注市場動向,但若需求顯著,公司有信心能迅速加入競爭。

Dell Pro Max Plus 筆記本電腦搭載 Qualcomm AI 100 PC 推理卡,是獨立 NPU 應用的其中一例。
Dell Pro Max Plus 筆記本電腦搭載 Qualcomm AI 100 PC 推理卡,是獨立 NPU 應用的其中一例。

此外,AMD 系統夥伴 Sterling Computers 的 CTO Christopher Cyr 最近亦向外媒表示,AMD 通過收購 Xilinx 獲得了 AI 引擎技術,不僅可用於 Ryzen 處理器的整合式 NPU,還為未來推出更高效的獨立 NPU 產品奠定基礎。他提到,若單個 NPU 模組能達到 50 TOPS(每秒 50 萬億次運算),兩個模組便可實現 100 TOPS 的算力。此算力水平足以讓 PC 或邊緣設備於本地運行較大型的 AI 模型,支持自然語言理解、對話生成、文本摘要和實時翻譯等功能。

雖然 GPU 仍是科技巨頭推動 AI 發展的核心硬件,但現時新一代 Notebook PC 已普遍搭載 NPU 作為 AI 基礎運算單元,並與 CPU 和 GPU 整合於系統晶片 (SoC) 中,例如 Intel Core Ultra 200 系列、AMD Ryzen AI 300 系列及 Snapdragon X 系列均內建 NPU。事實上,獨立 NPU 並非全新概念,例如 Intel Core Ultra 100 系列推出 NPU 之前,Microsoft 於 2023 年曾推出一款搭載 Intel Movidius(獨立影像處理單元,是現時 Intel NPU 的前身)的 Surface Laptop。若獨立 NPU 能以低功耗提供卓越 AI 算力,勢必推動未來 PC 開發更多大型 AI 應用。

現時主流 PC NPU 多為整合式設計,例如 AMD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符合 Microsoft Copilot+ PC 的規格要求。
現時主流 PC NPU 多為整合式設計,例如 AMD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符合 Microsoft Copilot+ PC 的規格要求。

來源:CRN

Sudio A3 Pro x Kuromi 香港限定版靚到發「紫」

瑞典品牌 Sudio 一直專注在大眾化的耳機市場,繼推出 A3、N3 系列真無線耳機的不久,宣布與 Senrio 合作推出人氣角色 Kuromi 聯名產品,這款以 A3 Pro 為基礎的 Kuromi 香港限定版真無線耳機,兩款均注入了 Kuromi 標誌性的元素,為慶祝 Kuromi 20 週年增添個性化周邊。

打開耳機仍相當精美。
打開耳機仍相當精美。

Sudio A3 Pro Kuromi 限定版在保留原款經典設計的基礎上,增添了 Kuromi 專屬元素,精選配色以「夢幻粉」與「魅力紫」兩款 Kuromi 標誌性色調設計,老實講係幾靚。充電盒手便於攜帶,而圖案採用淺色霜面處理,成為粉絲的理想選擇。相較於普通版 A3 Pro,限定版價格僅高出約 $100,對於 Kuromi 粉絲而言極具吸引力。

耳機盒圖案採用淺色霜面處理,效果相當不錯。
耳機盒圖案採用淺色霜面處理,效果相當不錯。
耳機盒圖案採用淺色霜面處理,效果相當不錯。

由於耳機建基於 A3 Pro,規格上亦備有降噪功能,提供高達 33 分貝的主動降噪。單次充電可提供 25 小時的播放時間。耳機可支持多點藍牙連結,讓用家切換音源,又有雙麥克風提供一定的通話品質,更有 IPX4 生活防水等級,適應日常使用場景。今次耳機會先在 LOG-ON 發售,買耳機更會送 Kuromi 盲盒,Fans 一定更加開心!

Log-on 買耳機更會送 Kuromi 盲盒。
Log-on 買耳機更會送 Kuromi 盲盒。

SPEC

  • 顏色:夢幻粉、魅力紫
  • 充電模式:USB-C
  • 防水等級:IPX4
  • 電池:最高達 25 小時
  • 尺寸:6.1 x 2.8 x 5.1cm
  • 重量:38.5g
  • 保養:2 年
  • 售價:$499

【遊戲優化】Xbox Game Pass 任玩 明末:淵虛之羽 PC 效能建議

屬於真正「魂系」考驗的中國團隊作品《明末:淵虛之羽》推出,喜歡挑戰的玩家不要錯過,一般玩家的話,可用 Xbox Game Pass 任玩先體驗一下是否合符口味和難易度。系統比較建議為 RTX 4060 或以上,以發揮 UE5 引擎的表現。

《明末:淵虛之羽》參考了大量「魂系」遊戲的特點,包括豐富的武器類型,可學習流派招式、亦有法術系統可使用,當然「魂系」遊戲一詞既褒亦貶,褒是它的挑戰感與成就感高,貶是玩家要接受到挫折感與重試卡關狀態。《明末:淵虛之羽》使用 UE5 開發,遊戲細節程度十分足,但是反面對 RTX 30 或更舊的顯示卡不太友好,建議使用 RTX 40 為起。官方表示的最低配備顯示卡為 GeForce GTX 1060 6GB/Radeon RX 580 8GB 並不太可靠,建議的 GeForce RTX 2070/Radeon RX 5700 XT/INTEL Arc A750 亦見吃緊。

GF RTX卡支援 UE5 原生 TSR 及 DLSS 4,但不可選 FSR 升頻。
GF RTX卡支援 UE5 原生 TSR 及 DLSS 4,但不可選 FSR 升頻。
微調的話建議先鎖 60fps 為基準線。
微調的話建議先鎖 60fps 為基準線。
極高畫質的服裝貼圖細緻
極高畫質的服裝貼圖細緻

遊戲畫質提供低、中、高、超高、極高 5 級畫質,「中」是最低限應使用的畫質,才算是有基本 UE5 遊戲的合格水平,使用 RTX 4060 8GB,於 1080p 「高」畫質,需要啟用 DLSS 67(品質),可以有接近穩定 60fps 的水平,偶爾部分場合或出現一點跳動。如果是 1440p 環境,使用「中」畫質,微調至 DLSS 60(平衡)會比較好,GPU 尚有一定冗餘應付穩定 60fps。

RTX 4060 8GB 在 1440p 環境,使用「中」畫質,微調至 DLSS 60(平衡)會比較穩定,多數情況下有 60fps。
RTX 4060 8GB 在 1440p 環境,使用「中」畫質,微調至 DLSS 60(平衡)會比較穩定,多數情況下有 60fps。

換成當代 RTX 5060 TI 16GB,遊戲可支援 MFG 多重影格生成最高至 4x,同是 1440p 環境,使用「中」畫質、DLSS 60(平衡),可達到約 90-100fps 水平。改換成「超高」畫質仍有 60fps 水平。至於多重影格生成,可視個人設備是否支援才啟用至 4x 水平,筆者認為「魂系」遊戲恆定 60fps 是基準線,其他僅屬次要。

RTX 5060 TI 16GB 在 1440p 環境,使用「中」畫質,微調至 DLSS 60(平衡)再加 2x FG 效果。
RTX 5060 TI 16GB 在 1440p 環境,使用「中」畫質,微調至 DLSS 60(平衡)再加 2x FG 效果。
RTX 5060 TI 16GB 在 1440p 環境,使用「超高」畫質、DLSS 60(平衡)、FG(關)有穩定 60fps。
RTX 5060 TI 16GB 在 1440p 環境,使用「超高」畫質、DLSS 60(平衡)、FG(關)有穩定 60fps。

《明末:淵虛之羽》的評價不太統一,主要都是首發 PC 優化不佳,更新後改善了不少,反正可以用 Xbox Game Pass 做「免費仔」,單機遊戲也可以放心用外掛過關收集服裝,沒有太多不試的理由。

【ZCOPE】渦輪扇大亂鬥!2025 手提風扇推介

夏天又焗又濕!出街無風扇,真係等如無帶遮🌧️今年有冇啲夠「懶」又實用嘅手持風扇推介?今次一次過實測市面多款人氣風扇:

🌀 共田 F30B
🧊 半導體製冷款 H03B
🌬️ Mini 手持渦輪風扇
📎 AR-29 懶人夾風扇
🔋 Jisulife Ultra 2(可當尿袋 + 有清塵設計)
🚿 Aecooly CamperKit(戶外神器 )
📏 Aecooly Aero Ultra
🧲 Momax 1°Airo(風扇 + 吸塵機二合一)

風力⚡續航🔋噪音🔇實測數據一次睇晒
邊把最抵玩?睇片就知!


ZCOPE 友加入頻道!請大家多多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UHQK4Zv55dusPVfdy0jGw/join

YouTube: 按此
Telegram: 按此
IG: 按此
FB: 按此
Twitter: 按此

八達通全面支援內地微信支付收款碼 即日起至 9 月 30 日豁免外匯手續費!

八達通,微信支付收款碼

八達通宣布,透過與銀聯國際合作,完成八達通 App 功能升級,即日起全面支援中國內地微信支付收款碼。用戶只需透過八達通銀包內的八達通銀聯卡,掃描內地微信支付收款碼即可完成付款。是次升級進一步擴大支援範圍,涵蓋內地各類商戶的「微信支付收款碼」,包括大型商場、社區小店、街邊攤檔、維修車行及的士等。無論購物、用餐或出行,用戶均可隨時掃碼付款,輕鬆融入大灣區生活圈。

八達通銀聯卡支援用手機 App 掃描微信支付的收款二維碼標識(綠色外框的微信靜態二維碼或具有雲閃付或銀聯字眼的聚合二維碼),但不支援被掃模式。
八達通銀聯卡支援用手機 App 掃描微信支付的收款二維碼標識(綠色外框的微信靜態二維碼或具有雲閃付或銀聯字眼的聚合二維碼),但不支援被掃模式。

此外,八達通 App 新增「旅遊」專頁,一站式整合跨境旅遊所需功能,包括高鐵訂票、叫車服務及支付管理。用戶可直接於該頁面快速掃描「微信支付收款碼」付款,並隨時查閱八達通銀聯卡的消費記錄、餘額及管理跨境支付設定。

為鼓勵用戶體驗新服務,八達通推出限時優惠,即日起至 9 月 30 日,所有透過八達通銀聯卡掃描微信支付收款碼的交易,均可豁免外匯手續費,進一步降低跨境消費成本。

如何使用八達通 App 掃描商戶碼

1. 於「旅遊」頁面點按「二維碼支付」。
1. 於「旅遊」頁面點按「二維碼支付」。
2. 選擇「掃描二維碼」,掃描商戶展示的二維碼。
2. 選擇「掃描二維碼」,掃描商戶展示的二維碼。
3. 輸入並確認付款金額。
3. 輸入並確認付款金額。
4. 付款完成後會顯示交易詳情。
4. 付款完成後會顯示交易詳情。

iPhone 如使用第三方電池 升級 iOS26 或會死機 ? 

iPhone 其中一個賣點就是耐用,很多舊型號機也能用上 4、5 年的時間,即使電池出現衰退,只要換一個新的電池,又可以續命多 1 到 2 年的時間,除了返 Apple 更換原廠電外,很多 iPhone 用家都選擇較便宜的第三方電池。但據外媒消息,有用戶反映,如果 iPhone 正使用第三方電池的話,在升級至 iOS 26 Beta 後,手機可能會出現電量顯示卡在 1%,設備更會出自動重啟等問題。

其實較早前,內地已經有網友指,當 iPhone 15 或其後型號升級到 iOS 18.5 後,如果手機曾於非官方渠道更換電池,在手機的「零件和維修紀錄」會顯示 電池狀態為「二手」,有網友擔心會影響手機的回收價值。

據知 Apple 曾於 2024年因應歐美就「自行維修電子產品」的規定,而推行「改善第三方配件的支持」政策,讓一些合規的第三方電池產品可以有發展的空間,不過 Apple 會針對電池固件實行驗證機制,所以才會出現 iOS 18.5 會將非官方渠道更換電池的使用狀態顯示為「Used 二手」的情況。而今次 iOS 26 Beta 出現電池顯示問題,估計是 Apple 的組件認證系統,原本用於識別偽劣配件,但此次可能誤判了合規的第三方電池為偽劣品。如想問題消失,現階段用家只能將手機的作業系統降級回到 iOS 18.5 系統,或更換原裝電池才可。如讀者們已知道手上使用的 iPhone 有採用非原裝電池,也請不要升級上 iOS 26 Beta。不過始終是測試版,到 iOS 26 正式版推出後會如何處理,還要 9 月才知道。

政府明年提交電動可移動工具規管法例:駕駛者要戴頭盔、產品要通過測試認證

政府表示,將於明年向立法會提交電動可移動工具規管法例修訂草案,以建立完整規管框架。建議使用者必須年滿 16 歲並佩戴頭盔;有關產品須經第三方認證機構測試獲發二維碼標籤等。不過就未有透露已獲認證的醒具是否能在一般馬路上使用。

近期有不少人因為使用包括俗稱「風火輪」的「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及「電動單車」等電動可移動工具,而被檢控的報導。雖然運輸署已於將軍澳南及香港科學園附近的單車徑進行試驗計劃,讓電動單車可以在指定區域內使用。但因為欠缺教育及宣傳,加上未有針對相關產品的安全性及銷售作任何規管,所以不少人都認為政府似在容許商家銷售未經規管的產品,卻懲處購買產品的消費者。

雖然運輸署已於將軍澳南及香港科學園附近的單車徑進行試驗計劃,讓電動單車可以在指定區域內使用。但因為欠缺教育及宣傳,加上未有針對相關產品的安全性及銷售作任何規管,所以引來不少批評。

政府明年將向立法會提交電動可移動工具規管法例修訂草案。建議使用者必須年滿 16 歲,駕駛時必須佩戴頭盔。罰則方面,運輸及物流局指出,使用「電動單車」的罰則與騎單車相似。如果涉及非法改裝等則可參考與汽車相關的罰則。目前,局方正進行法律草擬工作,稍後會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報告工作的進展。

至於針對電動可移動工具的規管方面,局方建議產品須經第三方認證機構測試並貼上二維碼標籤,方便執法人員可以檢查。運輸署將就電動可移動工具,制訂有關技術和安全要求,當中會包括電池及電子設備認證等。政府傾向根據國際標準進行認證測試,包括過度充電或放電控制、短路及過熱防禦、振動和機械衝擊測試等,確保產品安全。目前,運輸署正物色具備條件的認證機構,並將聯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等機構草擬產品認證的細節安排。

局方傾向這些「電動滑板車」及「電動單車」等電動可移動工具在獲得認證後,可於指定單車徑及路段行駛。估計在條例實施初期,這類電動可移動工具並不能像騎單車一樣,可以在一般馬路上使用。另外局方未有提及相關產品是否會有類似汽車及電單車,需要每隔一段時間要進行檢驗,確保機件及電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