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65

世界末日啦!澳洲將 YouTube 列入 16 歲以下社交媒體禁令

去年年底澳洲政府通過了一項法例,禁止 16 歲以下的任何人,註冊加入社交媒體平台,包括 Instagram、X、TikTok、Facebook 和 Snapchat。而澳洲政府剛宣布,自 12 月起,連 YouTube也會被加入到限制名單。

該法律要求各科技公司強制執行年齡限制,否則將面臨最高 5,000 萬澳元(3,300 萬美元)的巨額罰款。 

YouTube 的母公司 Alphabet Inc. 表明反對,指 YouTube 是一家影片分享服務公司,而不是一家社交媒體公司,而且由於其在教育和兒童娛樂領域發揮的作用,因此去年法案通過時獲得豁免。

然而,澳洲網路安全專員上個月表示,YouTube應該被納入禁令範圍,因為研究表明,YouTube 是兒童接觸有害內容最頻繁的平台。 Alphabet 已致函政府,警告稱正在考慮其法律立場。

澳洲通訊部長阿尼卡威爾斯(Anika Wells)週三表示,電子安全專員的證據「不容忽視」。 她說,家長們一直在努力了解什麼對他們的孩子最有利,無限制地讓孩子觀看 YouTube,就像試圖教孩子如何在公海而不是當地的游泳池裡游泳一樣。 

她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無法控制海洋,但我們可以監管鯊魚,這就是為什麼當這是一場真正為澳洲兒童的福祉而戰時,我們不會被法律威脅所嚇倒。」

YouTube 表示,將其納入社交媒體禁令的舉動「推翻」了其去年通過立法豁免其的公開承諾。該公司表示:「我們將考慮下一步措施,並將繼續與政府溝通。」

這項禁令將於12月生效,但不會阻止兒童造訪 YouTube。它將禁止 16 歲以下兒童註冊帳戶,限制他們存取不當內容,並避免個人化推薦。 「我們希望孩子們在平台認定他們是誰之前,就知道自己是誰!」韋爾斯說。 

社交媒體網站必須在 12 月之前停用 16 歲以下用戶的現有帳戶,並採取「合理措施」確保兒童無法輕易繞過禁令。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 (Anthony Albanses) 週三表示,在其他國家對該立法表示出興趣後,他將於9月在聯合國大會期間就社交媒體禁令舉行會議。 「這不是澳洲獨有的經歷,而是普遍現象。」

「英國網絡安全法」25 日生效

英國自上周(25日)起,正式實施英國網絡安全法(Online Safety Act),規定網絡平台和應用程式,必須通過人臉識別和信用卡驗證等方式核查用戶年齡,防止兒童接觸自殺、自殘、色情等有害網絡內容。範圍包括所有社交媒體、搜尋引擎、線上遊戲網站等。

為符合新法,科技公司都有加強年齡驗證措施,如全球知名的成人網站,就啟用一個名為 AllpassTrust 的身份辨識系統,要求用戶在觀看成人內容前以信用卡或銀行帳戶去證證使用者身份,令到不少人都擔心有被盜用風險而不敢證證,此舉令不少成年人對英國工黨政府表示不滿。負責監管執法的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就表示,9月底前將會對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等平台進行首次評估。

英國網絡安全法通過後,所有人到訪成人網站,都要用信用卡或網上銀行戶口資料進行身份認證,引起不滿。



不過,不出數日,有用戶說發現,證證方法有明顯漏洞,青少年能夠用 VPN 就能繞過驗證,一些需要臉容辨識認證的網站,甚至可以用遊戲角色的超像真頭像來騙過認證系統。事隔一周後,英國的 VPN 用戶數目大增,而查詢 VPN 也成了英國搜尋榜榜首。

自 7 月 25 日英國網絡安全法實施後,查詢 VPN 的搜尋就佔了首 10 位的其中 2 位。

【場料】千元以下大芒手機 HONOR X6c 落場再劈

呢期可以話差唔多最平嘅手機 HONOR X6c 上星期已經見到落場,呢款定價只係 $999 的智能手機,帶來了防跌防水設計,仲擁有大容量電池和 MediaTek 處理器,目標清晰一個「平」字,但估唔到仲有啲貼心位。

貴機大家通常都錫住用,賣得 $999 就唔使多理。 賣得呢個價錢,效能就唔係佢嘅優勢,HONOR X6c 延續 X 系列設計理念,有瑞士 SGS 1.5M 抗跌及 IP64 抗水認證,能承受高達 1.5 米的跌落衝擊,同時防水防塵。賣得平機規格當然有限,提供 6GB 加上 256GB 儲存空間,採用了 Mtk Helio G81 Ultra 8 核心處理器,以基於 Android 15 的 MagicOS 9.0 平台運作。屏幕夠大有 6.61 吋,提供 120Hz 刷新率及 1010nits 峰值亮度。

HONOR X6C 可算是近期極平價手機。
HONOR X6C 可算是近期極平價手機。

比較值得強調的是擁有 5,300mAh 電量,可配合 35W 快速充電,提供有 5,000 萬像主鏡。至於加分位是手機擁有 3.5mm Audio 接口方便使用,同時 SIM 2 卡位可以插上 microSD 卡擴充空間,使用上就更加方便。

雖然話就話建議零售價係 $999,不過落到場普遍再平少少,見大部分有賣到 $980,不過都有店再進取啲,平多幾十,有無貨就要再問吓喇。

SPEC

  • 尺寸:長度:163.95mm 寬度:75.6mm 厚度:8.39mm
  • 重量:199g(含電池)
  • 顏色:海湖青、典雅黑
  • 屏幕: 6.61 吋 TFT 1604×720
  • 處理器:MediaTek Helio G81 Ultra 8 核心處理器
  • GPU:ARM Mail G52 MC2
  • 系統:MagicOS 9.0(基於 Android 15)
  • 儲存空間:6GB + 256GB
  • 後置鏡頭:5,000 萬像 f1.8 主鏡頭 + 輔助鏡頭
  • 前置鏡頭:500 萬像 f2.2
  • 電池:5,300mAh(典型值)
  • 有線充電:最高支援 35W
  • 流動網絡:4G (LTE FDD)
  • SIM 卡: SIM 卡 1 Nano SIM、SIM 卡 2 nano-SIM 或 microSD卡
  • Wi-Fi: 支援802.11 a/b/g/n/ac Wi-Fi頻率
  • 藍牙:BT5.1
  • 資料傳輸:USB 2.0 Type-C
  • 耳機插孔:3.5mm

獅王之「風」!GAMEMAX CLAW 360

走性價比路線的牌子 GAMEMAX,引入新一代 MicroATX 機箱 CLAW 360,採用全新設計語言,有寓意猛獸利爪的前面板造型風道,內籠為三面入風加大進氣,亦可支援最大 360 AIO 水冷、提供高速面板插口及顯示卡支架等,適應不同硬件配置。

MATX 主機板仍有比較充裕的 M.2 儲存擴充能力、機箱可以矮身一些而吸引中階用家,GAMEMAX CLAW 360 屬於緊湊款式 MicroATX 機箱,縮減機身高度至 408mm 及留下充裕深度 483mm,足可以應付不同顯示卡及散熱配置。一如其名,網孔面板有 5 條半透明裝飾亞架力膠柱寓意猛獸利爪,並在各平面轉角使用「C」面設計增加整體質感,配有強化玻璃側板,機箱提供黑、白兩色,可滿足喜歡純白系統的用家。

網孔面板有 5 條半透明裝飾亞架力膠柱
網孔面板有 5 條半透明裝飾亞架力膠柱
內籠一覽
內籠一覽
玻璃側板只有用卡榫固定,小心移動時碰撞脫落
玻璃側板只有用卡榫固定,小心移動時碰撞脫落
預先整合 6 頭風扇集線器,提供風扇訊號及 5V ARGB 連接主機板作燈光同步及調速,支援遙控操作。
預先整合 6 頭風扇集線器,提供風扇訊號及 5V ARGB 連接主機板作燈光同步及調速,支援遙控操作。

絕對透氣是 CLAW 360 的賣點,內部屬於常見底置電源艙格局,分隔層以穿孔加工,除了網孔面板外,於底盤側前端亦有加開氣孔,而且隨機箱有 4 把同廠 Tornado-T12 ARGB 風扇,前三後一配置、每把約 2200 轉、氣流量 66.89 CFM、靜壓 2.62mm – H2O,數字不遜於 Arctic Cooling P12,而且機箱已經預先整合 6 頭風扇集線器,提供風扇訊號及 5V ARGB 連接主機板作燈光同步及調速,支援遙控操作。在電源艙隔板可再加 3 把 12cm、頂蓋最多 3 把12cm、前側 2 把 12cm,總數為 12 把非常誇張,用家可調速來控制噪音水平。

底置電源艙格局,分隔層以穿孔加工,可裝風扇。
底置電源艙格局,分隔層以穿孔加工,可裝風扇。
電源入風亦有防塵。硬碟架可完全拆走。
電源入風亦有防塵。硬碟架可完全拆走。
底盤後方的 2.5" SSD 架
底盤後方的 2.5″ SSD 架

另外,原廠建議頂部可配最大 360 AIO 水冷,前面板及前側板維持使用風冷,並在各風扇螺絲孔有避讓滑軌。機箱兼容顯示卡長度最大 420mm、處理器散熱器高度 175mm,顯示卡上方留有比較多空間,即使需要使用 12VHPWR 轉接延長線也夠空間,而且內置可調節支撐架。磁碟機空間有 2 個 3.5″ 抽換架及一個隱藏式 2.5″ SSD 架。至於面板電源鍵及 USB 插孔等固定於左側,設計比較少見,有一個 TYPE-C GEN2 及 Type-A。

前方 3 把 12cm 風扇(最大支援 14cm)及側面入風口(可選裝 12cm 風扇)
前方 3 把 12cm 風扇(最大支援 14cm)及側面入風口(可選裝 12cm 風扇)
後方 12CM 風扇有滑軌,稍為避讓安裝 AIO 冷排。
後方 12CM 風扇有滑軌,稍為避讓安裝 AIO 冷排。
GPU 托架,可任意調校高度。
GPU 托架,可任意調校高度。
有齊電源、重置、TYPE-C 介面。
有齊電源、重置、TYPE-C 介面。
3 槽巨卡 RTX 5090 D 沒有問題容納,電源艙的透氣孔十分重要。
3 槽巨卡 RTX 5090 D 沒有問題容納,電源艙的透氣孔十分重要。
風扇的直線式燈光也算是特別。
風扇的直線式燈光也算是特別。
除了白色之外,CLAW 360 還有黑色版本可供選擇。
除了白色之外,CLAW 360 還有黑色版本可供選擇。

售價:$480
查詢:RAMBOXS (2386 0928)

Microsoft Edge 加入全新 Copilot 模式 A.I. 瀏覽器或致 SEO 末日?

Microsoft Edge Copilot 模式
Microsoft Edge Copilot 模式

A.I. 科技突飛猛進,各大瀏覽器今年都肯定會打場硬仗。繼 Perplexity 推出《Comet》搶先殺入 A.I. 瀏覽器戰場後,Microsoft Edge 最近亦推出全新 Copilot 模式,華麗變身成為更聰明的 A.I. 瀏覽器。但 A.I. 瀏覽器和 A.I.搜尋引擎的普及,卻可能令 SEO 成為明日黃花。

Copilot 模式功能更聰明

開啟 Copilot 模式後,就會見到簡潔到只得一個輸入框的新分頁介面,但已經集合聊天、搜尋和網頁導航功能,會更精準明白用戶需要,幫手查資訊、解答問題同處理任務。得到用戶同意後,Copilot 可瀏覽正使用中的不同分頁,清楚掌握用家的需要。例如,用家於各個網站查度假屋資料,Copilot 就可以好快幫用家查到近海邊又有齊全廚房的選擇。而且 Edge 的 Copilot 更支援自然語音導航,無論用家想查網頁、開新分頁或比較產品,都可以直接講出來,打字用 mouse 的時間也大大減少。

用家更可授權 Copilot 查看瀏覽紀錄同帳戶資料,助用家做更多進階事情,例如訂餐廳或者處理待辦事項,成為智能助手一樣。例如用家說「搵間公司附近有得租衝浪板嘅舖頭」,Copilot 不止可以搵到最佳選擇,更可以查天氣、訂位,甚至建議防曬用品或者傳送教學影片等,助用家衝浪做好準備。

據悉,Copilot 模式並不影響用家瀏覽的內容,因為它可以於動態側欄顯示。日後,Copilot 更可助用家顯示出整個「瀏覽歷程」(Journeys),將之前及現在瀏覽的內容分門別類。例如用家研究如何開網店創業,Copilot 就會辨認主題,當用家尋找建設網站教學時,主動推介相關影片。Microsoft 並指出,上述功能將嚴格收集資料及有私隱條款,並確保數據不會外洩或被分享。

要啟用或關閉 Copilot 模式相當簡單,用家只需透過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開啟 aka.ms/copilot-mode 頁面,即可輕鬆啟用或關閉該模式。

只需用 Edge 進入 Microsoft 指定網頁,即可啟動或關閉 Copilot 模式。
只需用 Edge 進入 Microsoft 指定網頁,即可啟動或關閉 Copilot 模式。

Google 測試 A.I. 搜尋模式

除了 Microsoft Edge 加入 Copilot 模式變 A.I. 瀏覽器外,Google 近日亦於英國推出新的 A.I. 搜尋模式,該選項將顯示一個新標籤,並出現於搜尋結果頁面和 Google 應用等。簡單而言,以往 Google 搜尋結果會提供大量網站連結,但新的 A.I. 搜尋模式就如平日使用 A.I .聊天介面一樣,但結合用家的搜尋結果,讓用家獲得一個以對話撰寫的 A.I. 摘要,提供更深入而有用的答案。

Google 已於英國推出 A.I. 搜尋模式,可能很快改寫未來的搜尋時代。
Google 已於英國推出 A.I. 搜尋模式,可能很快改寫未來的搜尋時代。

網站 SEO 將受到 A.I. 強烈挑戰

但是,隨著更多 A.I. 瀏覽器和 A.I. 搜尋引擎功能推出,傳統的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技巧可能很快就會失效。外媒引述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分析,今年 3 月該中心了解 900 位美國受訪者接觸 A.I. 搜尋內容時的瀏覽情況,發現 A.I. 摘要的普及,令用家大大減少點擊 Google 搜尋頁面的網站搜尋連結。例如有 A.I. 摘要時,僅有 8% 用家會點擊傳統搜尋連結,如果沒有出現 A.I. 摘要時則為 15%,幾乎減半。另外,若用家瀏覽有 A.I. 摘要的搜尋頁面,26% 會直接結束本次瀏覽,沒有點擊任何連結。如果只有傳統搜尋結果時,這比例則為 16%。

換句話說,A.I. 摘要的資訊可能已滿足到用家需要,其普及正對傳統 SEO 構成嚴重挑戰。隨著 A.I. 瀏覽器如 Microsoft Edge 的 Copilot 模式及 Google 的 A.I. 搜尋模式提供精準、即時的摘要內容,用戶對點擊網站連結的需求顯著下降。A.I. 能直接整合並簡化資訊,滿足用戶查詢,導致網站流量減少。特別是中小型網站或依賴廣告收入的平台,受影響更為明顯。SEO 策略或需轉向優化 A.I. 摘要的曝光,例如提供結構化數據或高質素內容,以適應 A.I. 驅動的搜尋趨勢,否則傳統 SEO 可能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

來源:MicrosoftGooglePew Research Center

野生捕獲 iPhone 17 Pro?

野生捕獲 iPhone 17 Pro?

相信還有幾個星期 Apple 就會舉行 iPhone 17 系列發布會,不過今日音樂監製 Fox Pupy 就在 X 上貼出兩張照片,表示在街上撞見有人拿著 iPhone 測試機。相片所見有人拿著一部被遮蓋 Apple 標誌的 iPhone 來拍攝另一部以黑色保護殼包住的手機,但從該機鏡頭殼來看,極像幾個月前被洩漏的 iPhone 17 Pro 的鏡頭殼——鏡頭殼擴展至機身闊度,三個鏡頭在左邊,而 LiDAR 和閃燈在右邊,令人相信那是一部 iPhone 17 Pro。

被野生捕獲的疑似 iPhone 17 Pro 鏡頭殼與幾個月前洩露的 iPhone 17 Pro 諜照一致。
被野生捕獲的疑似 iPhone 17 Pro 鏡頭殼與幾個月前洩露的 iPhone 17 Pro 諜照一致。

相片貼出後,得到彭博著名科技記者 Mark Gurman 的轉推,並說「這看來是合法的」,暗諷 Apple 最近控告著名 Apple 爆料人 Jon Posser 洩密。而 Fox Pupy 其後也打趣地回應「我沒有自殺傾向,精神穩定且熱愛生活」。當然我們現在無法證實這真的是一部 iPhone 17 Pro,還是這位仁兄玩嘢拿著 3D 打印手機出來招搖,不過已經足夠讓口痕友花生一番。

新一代演唱會神器?iPhone 17 Pro 傳聞有 8 倍光學變焦

新一代演唱會神器?Apple iPhone 17 Pro 傳聞有 8 倍光學變焦

隨著 Apple iPhone 17 系列發布時間愈來愈接近,網上已有不少新機外形的構想圖流傳。不過近期有消息指 Apple iPhone 17 Pro 將會在相機方面大大強化,更可能有高達 8 倍光學變焦,勢成新一代演唱會神器。

有外國廣告公司洩密者向外媒爆料,Apple iPhone 17 Pro 將具備三項相機升級,其中最矚目為新的長焦鏡頭。該鏡頭據聞最高可達 8 倍光學變焦,相比 iPhone 16 Pro 最高 5 倍光學變焦更強。另外傳聞新機的長焦鏡頭似乎能夠移動,可進行不同焦段的連續光學變焦,相信類似於 Sony Xperia 1 VII 長焦鏡頭所提供的 85mm 至 170mm(約 3.5 倍至 7.1 倍)連續光學變焦功能。

iPhone 的遠攝功能向來被視為其相機系統的弱點。然而,若不計 Sony 及部分內地品牌,自 2023 年三星推出支援 10 倍光學變焦的 Galaxy S23 Ultra 後,市場上大部分旗艦手機的光學變焦能力一般維持在 5 倍或以下。若 Apple iPhone 17 Pro 配備高達 8 倍光學變焦,並支援連續光學變焦,勢必大幅提升 iPhone 的攝影表現。對於熱衷捕捉演唱會台上歌手精彩演出的用家而言,這將令拍攝體驗更得心應手。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是著名的演唱會神器,亦是市場上少有 10 倍光學變焦的手機,未來 iPhone 17 Pro 如追加 8 倍光學變焦的話,相信亦有力成為拍攝演唱會神機之一。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是著名的演唱會神器,亦是市場上少有 10 倍光學變焦的手機,未來 iPhone 17 Pro 如追加 8 倍光學變焦的話,相信亦有力成為拍攝演唱會神機之一。

除了新的長焦鏡頭外,傳聞 iPhone 17 Pro 亦會加入 Apple 自家開發的新專業相機 App,兼且可以拍照和拍片,似乎亦借鑑了 Sony Xperia 1 系列的專業攝影介面構思。而且據指這款 App 的功能可與 Halide、Kino 與 Filmic Pro 等專業拍攝 App 競爭,但目前未知這款新 App 是否僅限 iPhone 17 Pro 使用。

Apple 傳聞可能仿效 Sony Xperia 1 系列,於 iPhone 17 Pro 加入專業拍攝模式,進一步提升拍攝實力。
Apple 傳聞可能仿效 Sony Xperia 1 系列,於 iPhone 17 Pro 加入專業拍攝模式,進一步提升拍攝實力。

此外,iPhone 17 Pro 亦有傳會於機頂新增一顆相機控制鍵,可快速進入相機及相關設定。而現有 iPhone 16 所有型號亦於右下角設有相機控制鍵,可能是 Apple 打算進一步增強 iPhone 17 Pro 的拍攝方便度而設。

來源:Macrumors

RTX 5060 抵玩入門之選 TUF Gaming F16 (2025) 電競筆電

隨著硬件效能的提升,就算是入門級的電競筆電,效能上也足以滿足大部分用家日常工作及遊戲的需要,加上售價較為相宜,所以在市場有著重要的位置。ASUS 全新的 TUF Gaming F16 電競筆電,設計小巧緊湊,最高配備 Intel Ultra 7-255HX 處理器和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顯示卡,並可按用家需要自行升級到 64GB RAM 及 4TB SSD,再複雜的工作和更多的遊戲大作都應付得到。

ASUS 全新的 TUF Gaming F16 電競筆電,設計小巧緊湊,背板風格簡潔,最高配備 Intel Ultra 7-255HX 處理器和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顯示卡。
ASUS 全新的 TUF Gaming F16 電競筆電,設計小巧緊湊,背板風格簡潔,最高配備 Intel Ultra 7-255HX 處理器和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顯示卡。

TUF Gaming F16 設計平衡了功能與可攜性,F16 的機身重量僅為 2.2kg,最薄處厚度僅有 17.9mm。可以輕鬆放入大多數背包或手提袋中。機身更通過美國 MIL-STD-810H 軍規級測試,確保電腦即使經歷墜落、振動、濕度和極端溫度下,依然能穩定操作。

螢幕支持最高 165Hz 刷新率,無論是遊戲還是文字捲軸,畫面都保持穩定。
螢幕支持最高 165Hz 刷新率,無論是遊戲還是文字捲軸,畫面都保持穩定。
16 吋 2560 x 1600 16:10 比例的 IPS 屏幕,亮度為 400nits,並支援最高 165Hz 屏幕刷新率,不過未有支援 HDR 顯示,感覺有點可惜。
16 吋 2560 x 1600 16:10 比例的 IPS 屏幕,亮度為 400nits,並支援最高 165Hz 屏幕刷新率,不過未有支援 HDR 顯示,感覺有點可惜。
背光巧克力鍵盤,觸感不俗,打機常用 WASD 鍵有特別注目色。
背光巧克力鍵盤,觸感不俗,打機常用 WASD 鍵有特別注目色。
散熱口集中在主機後方,使用時熱氣不會有「燒手」的情況。
散熱口集中在主機後方,使用時熱氣不會有「燒手」的情況。

規格方面,今次測試的 TUF Gaming F16,採用 16 吋 2560 x 1600 16:10 比例的 IPS 屏幕,亮度為 400nits,並支援最高 165Hz 屏幕刷新率及 NVIDIA G-Sync 技術。硬件方面,就配備 Intel Ultra 7-255HX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5060 顯示卡、16GB RAM 及 1TB PCIe Gen 4 SSD。機身亦預留空間,讓用家可自行將電腦升級到最高 64GB RAM 及 4TB SSD,即使對於擁有最龐大遊戲庫的玩家而言也綽綽有餘。

配備 Intel Ultra 7-255HX 處理器,PCMark 跑分為 7752。
配備 Intel Ultra 7-255HX 處理器,PCMark 跑分為 7752。
使用 Monster Hunter Wild 跑分,分數為 16940。但要有不錯幀率,當然要把畫質略為調低才可。
使用 Monster Hunter Wild 跑分,分數為 16940。但要有不錯幀率,當然要把畫質略為調低才可。

雖然  TUF Gaming F16 是屬於入門級的產品,但亦採用第二代 Arc Flow Fans 散熱技術,主散熱器會使用 84 塊厚度僅 0.1mm 的超薄銅質鰭片,葉片末段會加入微彎設計,以增加散熱效果並降低空氣阻力,進而實現更順暢的流動,並能降低電腦在工作時的風扇音量。

機身亦預留空間,讓用家可自行將電腦升級。不過底蓋未有採用簡易拆開的設計。
機身雖已預留空間,讓用家可自行將電腦升級。不過底蓋未有採用簡易拆開的設計。
雖然  TUF Gaming F16 是屬於入門級的產品,但亦採用第二代 Arc Flow Fans 散熱技術,主散熱器使用 84 塊厚度僅 0.1mm 的超薄銅質鰭片,葉片末段會加入微彎設計,以增加散熱效果並降低空氣阻力,進而實現更順暢的流動,並能降低電腦在工作時的音量。
雖然  TUF Gaming F16 是屬於入門級的產品,但亦採用第二代 Arc Flow Fans 散熱技術,主散熱器使用 84 塊厚度僅 0.1mm 的超薄銅質鰭片,葉片末段會加入微彎設計,以增加散熱效果並降低空氣阻力,進而實現更順暢的流動,並能降低電腦在工作時的音量。
雖是入門機,但機身仍有清楚標示 Thunderbolt 4 插口,另有 10Gbps 的 USB-C 及 USB-A 插頭提供。
雖是入門機,但機身仍有清楚標示 Thunderbolt 4 插口,另有 10Gbps 的 USB-C 及 USB-A 插頭提供。

連接性方面,TUF Gaming F16 會配備 1 個 HDMI 2.1、1 個 USB 3.2 Gen 2 Type-C、1 個 Thunderbolt 4 Type-C、USB 3.2 Gen 2 Type-A 及 1 個 RJ45 LAN 連接埠。網絡接連方面,會支援 Wi-Fi 6E、藍牙 5.3 及 1,000Mbps 有線網絡。而電池方面,就配備 90WH 的電池,除了使用原有的變壓器,亦能使用 100W USB-PD 充電,大大增加電腦使用的靈活性。

音效方面,兩個揚聲器採用 Dolby Atmos 技術,可模擬出 5.1.2 環繞聲音效。更可透過支援 Hi-Res Audio 的耳機享受音樂最原始的細節,另外用家可透過 MyASUS 開啟雙向 AI 降噪可去除傳入和傳出通訊的背景噪音,提升網絡通話的質素。

SPEC

  • 型號:ASUS TUF Gaming F16
  • 顯示面板:16″ 2.5K WQXGA+ (2560×1600) 16:10 400nits 165Hz
  • 處理器:Intel Ultra 7-255HX 處理器
  • 圖像處理器 :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顯示卡
  • 記憶體:16 GB RAM
  • 儲存:1TB PCIe Gen4 SSD
  • 擴充埠:1 個 HDMI 2.1、1個 USB 3.2 Gen 2 Type-C、1 個 Thunderbolt 4 Type-C、USB 3.2 Gen 2 Type-A 、1 個 RJ45 LAN 連接埠、耳機/麥克風組合插
  • 網絡連線:Wi-Fi 6E、 Bluetooth 5.3
  • 尺寸:354 x 269 x 17.9 ~ 27.3 mm
  • 重量:2.2kg
  • 售價 : $14,998 (Intel Core Ultra 7 Processor 255HX)
  • 查詢 : ASUS

SPATIAL SOUND 空間感一流 JBL Tour One M3

JBL 繼年初推出 Tour Pro 3 真無線耳機後,今次再推出功能同樣豐富的耳罩式 JBL Tour One M3,新型號同樣支援 LDAC 和 USB 無損音訊。除了不俗的降噪的效能,更通過 JBL 應用程式從任何其他支援 Auracast 的裝置接收內容,實現了音訊的廣播功能,玩法相當全面。 

JBL 繼年初推出 Tour Pro 3 真無線耳機後,今次再推出功能同樣豐富的耳罩式 JBL Tour One M3,新型號同樣支援 LDAC 和 USB 無損音訊音訊。
JBL 繼年初推出 Tour Pro 3 真無線耳機後,今次再推出功能同樣豐富的耳罩式 JBL Tour One M3,新型號同樣支援 LDAC 和 USB 無損音訊音訊。

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JBL Tour One M3 的設計上會略為低調樸素,採用全塑料、可平折/折疊式的機身結構,未有追求隱藏鉸鏈或高階材料等。而操作控制方面,JBL 亦帶來一些調整,音量控制會在左耳罩,而右耳罩的外側表面採用觸控感應設計,支援單擊、雙擊和三擊等多種手勢控制播放,長按則可喚醒手機語音助理。值得一提的是,電源按鈕的滑動式設計,並消除了長按開機的方式。用家可以在應用程式中啟動自動關機功能,這樣就能避免忘記關閉耳機的情況。

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JBL Tour One M3 的設計上會略為低調樸素,採用全塑料、可平折/折疊式的機身結構,未有追求隱藏鉸鏈或高階材料等。
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JBL Tour One M3 的設計上會略為低調樸素,採用全塑料、可平折/折疊式的機身結構,未有追求隱藏鉸鏈或高階材料等。
雖然 Tour One M3 在外觀上未算很搶眼,但在功能上一點也不低調。
雖然 Tour One M3 在外觀上未算很搶眼,但在功能上一點也不低調。

雖然 Tour One M3 在外觀上未算很搶眼,但在功能上一點也不低調。Tour One M3 採用藍牙 5.3 技術,支援包括 LE Audio 和多點連接,以及支援 Google Fast Pair 快速配對。耳機還可透過 Smart Tx 發射器連接,將傳統有線音源以無線方式連接到  Tour One M3 上使用。而耳機更可透過 Smart Tx 發射器或 JBL 應用程式來支援 Auracast 廣播功能,不過目前支援  Auracast 廣播的場所及設備有限,所以可能得物無所用。

電源按鈕的滑動式設計,並消除了長按開機的方式。用家可以在應用程式中啟動自動關機功能,這樣就能避免忘記關閉耳機的情況。
電源按鈕的滑動式設計,並消除了長按開機的方式。用家可以在應用程式中啟動自動關機功能,這樣就能避免忘記關閉耳機的情況。

音響方面, JBL Tour One M3 是採用 JBL 的40mm 雲母球頂驅動器,耳機會支援包括 AAC、LC3、LDAC 等無線音訊音訊。耳機還內置 DAC 數位類比轉換器,搭配 USB-C 連接就能提供比無線接連更理想的音色表現。至於降噪方面,Tour One M3 每側耳罩內外各配備 4 個麥克風(共 8 個),能即時偵測環境噪音,並精準回饋反向聲波,以提升降噪的表現,並實現 True Adaptive Noise Cancelling 的效果。用家還 JBL Headphones App 中啟用 Ambient Aware 和 TalkThru,調整耳機對外界聲音的感知程度。此外,耳機還搭載能感知使用者說話並自動切換到通透模式的 SmartTalk、Personi-Fi 3.0 個人化 EQ 功能、聚焦周圍人聲的個人聲音放大等功能,以及可在關閉藍牙同時保持降噪功能的 SilentNow 模式等,功能的確相當豐富。

JBL Headphones App 功能很多,但正因如此,首次使用的朋友可要花點時間學習。
JBL Headphones App 功能很多,但正因如此,首次使用的朋友可要花點時間學習。

JBL 近年多款高階耳機都支援 Spatial 360 音效,能提取立體聲內容中更多的聲音細節,並透過演算化增強反射與殘響效果,創造更逼真更具空間感的聆聽體驗。配合頭部追蹤技術,讓聲音在空間中的定位更精準。不過 Spatial 360 音效僅能在使用 AAC 編碼時才能使用。

耳機還可透過 Smart Tx 發射器連接,將傳統有線音源以無線方式連接到  Tour One M3 上使用。而耳機更可透過 Smart Tx 發射器或 JBL 應用程式來支援 Auracast 廣播功能
耳機還可透過 Smart Tx 發射器連接,將傳統有線音源以無線方式連接到  Tour One M3 上使用。而耳機更可透過 Smart Tx 發射器或 JBL 應用程式來支援 Auracast 廣播功能

試聽 Tour One M3,降噪在開到最大時,可能有少許窒悶感,而環境音模式的表現不俗,但建議配合一些原本已採用空間音訊錄音技術的作品,才會更突出。個人初次使用 Tour One M3 時,會覺得耳機的低音可能比中高音更搶,需要在手機 App 調整一下 EQ 的設定。而使用 USB-C 線去接連電腦或 DAP 等設備,音色明顯會比使用藍牙出色。

Spec

  • 驅動單元尺寸:40mm 動態驅動器
  • 充電時間:2 小時(支援 5 分鐘 = 5 小時快速充電)
  • 音樂播放時間:70 小時
  • 音樂播放時間(降噪開啓):40 小時
  • 充電模式:USB-C 充電線
  • 頻率響應範圍:10 Hz – 40 kHz
  • 阻抗:18 ohm
  • 靈敏度:122 dB SPL@1 kHz
  • 麥克風靈敏度:-38 dBV/Pa@1 kHz
  • 藍牙版本(耳機/充電盒):5.3
  • 售價:$2,799
  • 查詢:Worldtech

著名 YouTuber 爆料:「Sony PlayStation 6 搭載 AMD Zen 6 CPU、RDNA 5 GPU」

SONY PS6 AI 生成預想圖
SONY PS6 AI 生成預想圖

Microsoft 早前已公布次世代 Xbox 生態發展,並會由 AMD 開發新 Xbox 遊戲機的晶片,預計採用全新的 UDNA 架構。最近,Sony 也傳出有關下代 PlayStation 6 的消息,著名 YouTuber 爆出其晶片代號和部分規格,家用遊戲機之間的大戰又要再度升溫。

根據外國著名YouTuber 「Moore’s Law Is Dead」的影片及帖文,傳聞中的新一代 Sony PlayStation 6 將會採用代號為 Orion 的 AMD APU 晶片,而另一款名為 Canis 的晶片則會用於 PlayStation 6 的手提機種。這款 Orion 晶片據悉用配備半客製化的 AMD APU,很可能與 Microsoft Xbox 新機傳聞使用的 Magnus APU 相似,均包含 Zen 6 架構的 CPU 及 RDNA 5(亦稱 UDNA)的 GPU,並採用 3nm 製程生產,有望進一步強化光線追蹤及機器學習(ML)加速,整體效能將大幅提升。

Microsoft 和 AMD 已宣布於次世代 Xbox 主機中合作,正研發新晶片,預期 Sony 也同樣由 AMD 擔任晶片合作夥伴。
Microsoft 和 AMD 已宣布於次世代 Xbox 主機中合作,正研發新晶片,預期 Sony 也同樣由 AMD 擔任晶片合作夥伴。

此外,其他外國網站也整理了有關 Sony PlayStation 6 的消息,指出新機將配備高達 24GB 記憶體,有助於大幅提升 AI 運算能力及滿足繪圖需求。不過,目前 Sony 和 AMD 尚未對新機各項流傳消息作任何官宣。如果參考過往新機的推出節奏,傳聞中的 PlayStation 6 可能要到 2027 年才會現身,屆時規格和功能或許仍會有不少變化空間。

來源:Moore’s Law Is DeadTweakdown

【場料】小米香港限時優惠 入手 Xiaomi Pad 7 Pro、REDMI Pad 2 送保護殼

Xiaomi Pad 7 Pro
Xiaomi Pad 7 Pro

選購平板電腦時,週邊配件的實用性與價格往往是消費者重要考量。小米香港近日推出超值優惠,由即日起至 7 月 31 日期間,於小米官方網店購買指定平板產品,即可獲贈專屬配件。

搭載 Snapdragon 8s Gen 3 旗艦處理器的 Xiaomi Pad 7 Pro,配備 11.2 吋 3.2K 解析度 144Hz 刷新率頂級螢幕,現購買即贈專屬鍵盤保護殼(價值待公布),輕鬆將平板變身為筆電替代方案。追求更高效率的用戶,還可選擇以優惠價加購懸浮鍵盤及焦點觸控筆,打造完整行動辦公套裝。

預算型消費者則可關注入門價僅 $999 起的 REDMI Pad 2,購買即贈價值 $199 的專屬保護殼。這款配備 11 吋 2,560 x 1,600 解析度 90Hz 護眼螢幕的平板,同時提供 $199 優惠價加購手寫筆的選擇。

此次促銷活動僅至 7 月 31 日,無論是追求高效能的專業用戶,或需要經濟實惠選擇的學生族群,都能趁此機會以更超值的價格,一次購齊平板本體與實用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