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7

四年間驚異之升級  iPad Pro M5 vs M1

Apple 上星期透過網上發布全新的 M5 晶片,以及搭載使用的 MacBook Pro 14,iPad Pro 以及 Vision Pro,表面上,三款新產品都是換上新處理器的小升級,但骨子裡,三部新機的效能都比上一代有一大幅躍進。當中 iPad Pro (M5) 的升級幅度較大,令到新的 iPad Pro 比起 M4 版更見完備。筆者從 iPad Pro (M1) 升級,看看事隔4年,新舊 iPad Pro 有多大的分別。

變薄了機身其實不然

今代 iPad Pro (M5) 沿用上一代 M4 iPad Pro 的機身,以薄身設計配搭堆疊式 Tandem OLED 屏幕,同樣有 1000nits SDR 和 1600nits HDR 峰值亮度。 而 13 吋型號厚度只有 5.1mm,而 11 吋型號則是 5.3mm,兩款機身都比 iPhone Air 的 5.64mm 更薄。手感上 13 吋 iPad Pro (M5) 只重 579 克 (WiFi 版),明顯較舊的 Mini LED 屏幕的 iPad Pro M1 輕,M1 版重量 682 克(WiFi 版),兩者相差 103 克,單純拿 iPad Pro 上手,會即時感受到分別。

不過,選擇 13 吋 iPad Pro 的用家,不少都會將其作 MacBook 的替代品,所以都會配搭 Magic Keybopard,M1 版 iPad Pro 其中一個敗筆,是 13 吋型號連同 Magic Keyboard 會相當重,重量達到 1396 克,比 MacBook Air 13 的 1240 克還要重,可見鍵盤本身都有差不多一部 iPad Pro 主機的重量。而 13 吋 iPad Pro (M5) 連同鍵盤,重量 1299 克,M1 與 M5 版 iPad Pro 13 的分別有 100 克,雖然新機較輕,但不算明顯,主要是鍵盤仍有一定重量,如果出行不一定要實體鍵盤的話,可以用虛擬鍵盤代替,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減重方法。

iPad Pro M5 連鍵盤重量 1299 克,跟一部 MacBook Air 差不多。
iPad Pro M1 連鍵盤重量 1396 克,主要分別來自主機部分,鍵盤的重量兩代分別不大。

Apple 在 iPad Pro(M4)開始,提供第 2 代 Magic Keyboard,和第 1 代 Magic Keyboard 相比,分別頗大。首先是鍵盤掌墊表面由外皮一樣的人造皮,變成鋁金屬,長期打字會更襟用。而鍵盤上方加入了14 鍵功能鍵,操作習慣更接近 MacBook Air / Pro,骹位部分改用鋁合金,左邊有 USB-C 充電接頭,可調節角度的懸臂較舊款鍵盤後移了不少,使鍵盤就算加多一行按鍵, 也可以提供全尺吋按鍵面積,而鍵程也比舊鍵盤更深,達到 1mm,打字比 MacBook Pro 鍵盤更有機械感。新版鍵盤同樣是透過 iPad Pro 機背的接點連接,因此不用經過藍牙配對,也不用另行幫鍵盤充電,比市面其他 iPad Pro 鍵盤方便。

二代鍵盤(左)經過重新設計,可調節角度的懸臂較舊款鍵盤後移了不少,使鍵盤就算加多一行按鍵, 滑鼠觸控板面積大增,也可以提供全尺吋按鍵面積,而鍵程也比舊鍵盤更深。

不過,新版 Magic Keyboard 因以上種種設計,鍵盤厚度比舊版厚了不少。如果整合了 iPad Pro,就會發現新的組合,厚度其實跟舊版 iPad Pro 組合差不多,機身薄了剛好對沖了鍵盤的厚度,便攜性上沒有明顯優勢。

新的二代 MagicKeyboard(上)明顯比一代厚,剛好抵消了 iPad Pro 機身薄了的部分,骹位部分改用鋁合金,沒有人造皮包裹。

升級 Wi-Fi 7 與 12GB RAM

上一代 M4 iPad Pro 推出是一年半前,因此當時搭載 Wi-Fi 6E 無線網絡是主流做法,但作為一部預算用上 4-5 年的裝置,總留有一點點缺失。到今次 M5 iPad Pro 升級,推想改用 Wi-Fi 7 的機會甚大,故決定等今次才升級,但驚喜的是今次 Apple 在 iPad Pro M5 上採用了剛剛從 iPhone Air 才應用的 C1X 無線晶片,提供更節能的 Wi-Fi 7 無線網絡以及藍牙 6.0 連線。相反同樣是使用 M5 晶片的 MacBook Pro,卻仍只是 Wi-Fi 6E,所以如果從升級的角度計,MacBook Pro M5 只是單純更換了 CPU,不如 iPad Pro 般值得升級。特別是如果你使用的無線網絡已升級到 Wi-Fi 7的話,打算更換 MacBook Pro 的不如觀望明年的 M5 Pro 版本。

iPad Pro M5 另一個值得升級的原因,是基礙版 256GB 和 512GB 都已升級記憶體容量,由 8GB 升級到 12GB,和 iPhone 17 Pro 睇齊,高階版 iPad Pro M5 1TB 和 2TB 版,仍舊是 16GB RAM,以往當我們想要更多記憶體的話,自 M1 版開始,都只能選擇 1TB 版,成本上當然大幅增加,但是 1TB 容量對於 iPad 用戶來說,未必會每個用家都用得盡,除了是有需要用作數碼相簿用來存相或影片,1TB 當然相當好用,但儲存容量可以用外置 SSD 補充。

雖然 iPadOS 和 iPad Apps 對記憶體的需求不及 MacOS 甚至PC 般高,但自從有了 AI 常註應用,以及 iPadOS 26 開始接受多視窗模式操作,隨時會執行 3 個或以上的應用程式,特別是 iPad Pro 用家好大機會會外接顯示器使用,更多的記憶體會保證到未來一段時間都夠用。而今次基礙版也有 12GB 記憶體,對於不捨得太過花錢,又或者用不上 1TB SSD 容量的話,也可以妥協一下選擇基礎版,也可以滿足到要求。

至於高階版 iPad Pro M5 可以有多一個 CPU 核心,對實際效能表現,日常使用分別不大,只有較複雜的高階應用如 4K 影片輸出等才能有大約 10-15% 的差別,這樣直上 1TB 或 2TB 版也不為過。

M5效能 真的嚇人一跳

好了,到大家最關心的 M5 晶片效能,Apple 早在發表 M5 時,沒有太大篇幅去介紹 M5  效能,只表示 M5 在 GPU 效能上有大幅提升,甚至遠遠拋離 M4,須知道 M4 在一年半前推出時,整體效能已讓人驚訝,因其已接近 M2 Pro 的水平。今代 M5 的 GPU 效能更是比 M4 提升 30%。如果和 M1 比較,更提升了 2.5 倍,數值相當驚人。

筆者手上有 M1 版的 iPad Pro 使用中,數年間表現仍感到滿意,特別是手上的手是 1TB 版本,其 16GB 記憶體就算運行 iPadOS 26 也相當流暢。不過也想升級上 M5 看看其分別。

新購入的 iPad Pro M5 是入門的 256GB 的 Wi-Fi 版本,主要考慮到成本問題,還有之前的使用經驗,入門版還算可以應付,萬一儲存不夠使用,將會外置 SSD 來解決。

測試分別以 M5 和 M1 iPad Pro,M2 Pro MacBook Pro,以及 iPhone 17 Pro 的 A19 Pro 晶片比較, 使用 Geekbench 6 進行。

基礎版 iPad Pro M5 只有 9 核心,少了一個高效核心,日常使用影響不大,但需要輸出 4K 影片的話宜選高階的 1TB 版。
GPU 效能是 M5 晶片升級重點,其高達 74502 的分數相當令人驚喜。
如果和兩年前推出的 Apple 產品比較,M5 比 M2 快上 80%,比起 M1 和 iPhone 16 Pro Max 的 A18 Pro 要快上一倍。
iPad Pro 13 (M5) iPad Pro 13 (M1)MacBook Pro (M2 Pro)iPhone 17 Pro (A19 Pro)
CPU Single-Core4124237127063853
CPU Multi-Core  153298701131549963
GPU Metal Score74502339677750345789

從上表可見,GeekBench 6 測試下,M5 處理器效能如 Apple 所講,比起 一M1的確有 1 倍的效能提升,單核表現,甚至比最新的 iPhone 17 Pro 的 A19 Pro 晶片快,而多核心表現上,M5 已比 MacBook Pro 使用的 M2 Pro 更快。

至於 M5 的強項在 GPU 方面,GPU Metal Score 達到 74502 極高表現,比起 M1 的 GPU 人快上一倍有多,而且 M1 未有支援光追硬體加速,以及 AV1 硬體解碼,可算是新舊版 iPad Pro 效能上最大分別。而一向以多核心 GPU 作賣點的 Pro 系列晶片,M2 Pro(測試為 16 核心版本,滿血版是 19 核心),仍比較強,但兩者差距只是 5%,可見M5 的表現十相當強勁,如果明年推出 M5 Pro 或 M5 Max 時,到時整體效能更會倍翻,作為 MacBook Pro 升級,應該以此作目標。

值的一提是,雖然 Apple 聲稱 A19 Pro 晶片可以媲美 M 系晶片的效能,但和 M5 比較,相距甚遠,如果想追求打機表現,又或者要執行剪片的工作,同樣是萬元價位,似乎 iPad Pro (11吋) 才是較好選擇。

Mini LED vs OLED 新舊屏幕比較

新的 iPad Pro M5 除了處理器晶片升級外,和 iPad Pro M1 比較, 最有感的當然還有屏幕的升級,iPad Pro M1 受歡迎,其中一個原因,是 13 吋版採用 Mini LED 背光的 LCD 屏幕,支援 1600nits 峰值亮度的 HDR 影像顯示。當時的黑位表現已相當出色,甚至可以作專業拍攝用的影像監視器用,色準方面實力可見一班。

如單純從 M1 iPad Pro 的 MiniLED 屏幕(右)觀看 HDR 2160p 影片,色彩和亮度表現仍然相當滿意,起碼比最新的 iPad Air M3 好,但和 M5 的 Tamdem OLED 屏幕(左)比較,會發現光位之下的細節會更多。
M5 iPad Pro 的放大截圖,無論是雀鳥的羽毛,還是背景的綠草,會有更多的暗位細節,強化了立體感。
M1 iPad Pro 的色彩同樣準確豐富,就是暗部細節不及 Tandem OLED 結實。

當然, 事隔幾年,上次 iPad Pro M4 改用 Tandem OLED 屏幕,相比一般 OLED 屏幕,Tandem OLED 可以提供更高亮度,SDR 可以達到 1000nits,iPad Pro M4/M5 使用同一款 Tandem OLED 屏幕,雖然從規格看,同樣是最高支援 1600nits 峰值亮度的 HDR 影像顯示,但只要將兩部 iPad Pro 一併比較的話,明顯地 Tandem OLED 的對比度表現更加優勝,黑位和暗位的細節變化,比起 Mini LED 的 LCD 屏幕更明顯,播放 HDR 影片的立體感更為突出,情況和高階的 OLED 電視表現類似。

EDIFIER NeoBuds Pro 3 降噪效果空間感大升級 千元以下最強耳機

EDIFIER 於去年推出採用圈鐵混合的 NeoBuds Pro 2,無論在降噪、音色和功能方面都相當出眾,加上親民的售價,的確引起不少關注。而全新的 NeoBuds Pro 3 又會為用家帶來甚麼驚喜呢?

今代 EDIFIER NeoBuds Pro 3 新增星光白色相當醒目
今代 EDIFIER NeoBuds Pro 3 新增星光白色相當醒目
充電盒同樣會有 LED 燈效,不過未有支援無線充電
充電盒同樣會有 LED 燈效,不過未有支援無線充電

從外觀上看,EDIFIER NeoBuds Pro 3 可能跟前代產品沒大分別,就連單元布局亦和前代一樣的圈鐵混合單元。不過今代耳機原來採用全新的 WIDE-BAND MULTI-CHANNEL ANC 寬頻多通道主動降噪技術,原理是採用獨立前饋降噪通道,結合 Knowles 動鐵單元去提升耳機的降噪效能,強化混合式 ANC 效果。官方指耳機的降噪深度達 -50dB,頻寬延伸至 4kHz。配合每邊耳機 4 組高感度麥克風,共 8 顆麥克風陣列,提供清晰且無死角的收音,配合 AI 演算法讓耳機能根據環境自動調整至最適降噪等級,效果比上代更舒適自然。並提供高/中/低/環境音/抗風噪等選項,以滿足不同場景的需要。

WIDE-BAND MULTI-CHANNEL ANC 寬頻多通道主動降噪技術,原理是採用獨立前饋降噪通道,結合 Knowles 動鐵單元去提升耳機的降噪效能,強化混合式 ANC 效果。
WIDE-BAND MULTI-CHANNEL ANC 寬頻多通道主動降噪技術,原理是採用獨立前饋降噪通道,結合 Knowles 動鐵單元去提升耳機的降噪效能,強化混合式 ANC 效果。

音響設計方面,NeoBuds Pro 3 採用 10mm 動圈 + Knowles 婁氏動鐵的混合單元架構。分別處理音樂的低頻和中高頻訊號,令三路分音更清晰。耳機支援 Google 的 Fast Pair,只要打開充電盒就可以和 Android 手機快速配對。針對消費者對音色的追求,NeoBuds Pro 3 同樣獲得 Hi-Res AUDIO WIRELESS 認證,支援包括 SONY 的 LDAC 及台灣開發的 LHDC 無線高清音樂編碼,不過用家要留意所使用的裝置,例如手機或播放器必須支援相關編碼才可。另外,用家需要安裝 Edifier ConneX 手機應用,在設定頁面,進入高清音訊編解碼選項,選擇開啟 LDAC 或 LHDC。

NeoBuds Pro 3 採用 10mm 動圈 + Knowles 婁氏動鐵的混合單元架構。分別處理音樂的低頻和中高頻訊號,令三路分音更清晰。
NeoBuds Pro 3 採用 10mm 動圈 + Knowles 樓氏動鐵的混合單元架構。分別處理音樂的低頻和中高頻訊號,令三路分音更清晰。
支援 Google 的 Fast Pair,只要打開充電盒就可以和 Android 手機快速配對。
支援 Google 的 Fast Pair,只要打開充電盒就可以和 Android 手機快速配對。

個人覺得,上代 NeoBuds Pro 2 的音色表現已相當出色,而今代  NeoBuds Pro 3 在調音上會更有個性,音色表現會更爽朗,其中高頻即人聲和樂器聲音效果同樣突出,而低頻的可能會放得略為後一點,但爆發力會略為比上代更強更有力。   

今代  NeoBuds Pro 3 在調音上會更有個性,音色表現會更爽朗,其中高頻即人聲和樂器聲音效果同樣突出,而低頻的可能會放得略為後一點,但爆發力會略為比上代更強更有力。   
今代  NeoBuds Pro 3 在調音上會更有個性,音色表現會更爽朗,其中高頻即人聲和樂器聲音效果同樣突出,而低頻的可能會放得略為後一點,但爆發力會略為比上代更強更有力。   
預設的音場設定中,「人聲」和「動感」效果已能滿足大部分樂曲的需要。
預設的音場設定中,「人聲」和「動感」效果已能滿足大部分樂曲的需要。
耳機支援觸控操作,控制板會在耳機的側邊
耳機支援觸控操作,控制板會在耳機的側邊

EDIFIER NeoBuds Pro 3 同樣支援空間音訊 + 動態頭部追蹤技術,不過會需要關閉高清音頻傳輸才能使用。個人覺得 NeoBuds Pro 3 所營造的空間感相當迫真,配合使用 Dolby Atmos 錄製的音樂作品,效果跟 Apple 最新的 Airpods Pro 3 可謂不分高下。

NeoBuds Pro 3 同樣獲得 Hi-Res AUDIO WIRELESS 認證,支援包括 SONY 的 LDAC 及台灣開發的 LHDC 無線高清音樂編碼,不過如果要使用空間音訊會需要關閉高清音頻傳輸才能使用。
NeoBuds Pro 3 同樣獲得 Hi-Res AUDIO WIRELESS 認證,支援包括 SONY 的 LDAC 及台灣開發的 LHDC 無線高清音樂編碼,不過如果要使用空間音訊會需要關閉高清音頻傳輸才能使用。

Edifier NeoBuds Pro 3 產品規格

  • 類型: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
  • 顏色:黑色 / 星光白色-Starlight
  • 連接方式:Bluetooth V5.4
  • 有效距離:約10m
  • 藍牙協議:HFP、A2DP、AVRCP
  • 音頻解碼:LDAC、LHDC5.0、AAC、SBC
  • 喇叭單元:平衡電樞單體 + Φ10mm 動圈單體
  • 阻抗:24Ω(動圈單體)、16Ω(平衡電樞單體)
  • 音壓級:93±3dB SPL (A)
  • 頻率響應範圍: 20Hz-40KHz
  • 麥克風:8(每邊 4 個)
  • IP 等級:IP54
  • 使用時長:9+27=36hrs (ANC OFF) | 6+18=24hrs (ANC ON)
  • 電池容量:55mAh(耳機)、500mAh(充電盒)
  • 充電介面:USB-C
  • 電源輸入:5V 200mA (耳機)| 5V 1A(充電盒)
  • 播放時間:約 36 小時(關閉 ANC)|約 24 小時(開啟 ANC)
  • 充電時間:1 小時(耳機)| 1 小時(充電盒)
  • 尺寸 (L x W x Hmm):耳機:33.07×20.67×26.18mm | 充電盒:64x54x30.5mm
  • 重量:59g
  • 售價:$880
  • 查詢:Ramboxs(2386 0928)

數字辦與 HKCERT 推出網絡安全一站式平台 首批 18 間供應商助中小企提升數碼防禦能力

數據安全對每家公司都是重要資產,無論跨國大企業或中小企公司,都不能承受資料缺失或外洩風險,在成本飆升、勒索軟件肆虐的時代,每間公司投資亦應部署好網絡安全措詞,最近政府數字辦便聯同 HKCERT 推出「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聯動計劃」,令中小企有一個便捷渠道,了解到不同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

經常都有新聞指出本港網絡安全事故,數字確令人憂慮,根據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數據,2025 年首三季已錄得 11,981 宗網絡安全事故個案,較去年同期激增 36%。威脅類型從釣魚電郵、勒索軟件,到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等最為常見,而規模亦持續擴大。

網絡攻擊亦將目標從大型機構轉向中小企,主要是因為中小企通常資源較少、安全層級及人員對於網絡安全意識薄弱,一旦遭受攻擊,平均需花費數十萬至數百萬港元處理事故,部分更因無法及時恢復營運令損失慘重。而今次數字政策辦公室(數字辦)與 HKCERT 推動「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聯動計劃」,是要透過一站式平台,將一些通過嚴格審核的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資料,為本地中小企發放,令企業可以更容易去揀選解決方案。

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這個平台最大價值在於簡化流程,讓企業根據自身風險與需求,直接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和供應商。」
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這個平台最大價值在於簡化流程,讓企業根據自身風險與需求,直接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和供應商。」

其中首批 18 家合資格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主要涵蓋四大核心服務類別,包括基本的網絡安全評估服務,可以先為公司進行漏洞掃描、滲透測試和安全審計,另外亦有互聯網安全解決方案,為公司提供防火牆、入侵檢測、惡意軟件防護等基礎防護服務,以至安全託管及事故應變服務提供監控與緊急應變支援及網絡安全培訓服務等等。

FUJIFILM BI 為中小企設計統一威脅管理(UTM)方案,每月由 $1,388 起。
FUJIFILM BI 為中小企設計統一威脅管理(UTM)方案,每月由 $1,388 起。
張科表示,啟明星辰建立覆蓋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雲端安全等全領域的綜合防禦系統,此次與港亞網絡及 Microware 的合作,是該公司全球化戰略佈局中的重要一步。
CMHK 亦有為計劃帶來內地啟明星辰所建立的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防禦方案。(資料圖片)

企業亦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免費自主網絡安全評估工具,了解自家企業的網絡安全現狀和風險水平,以根據評估結果獲取推薦的方案配對;後續亦可以直接聯繫平台上的合資格服務供應商作跟進。而在平台上亦有免費網絡安全資源和實踐指引,讓企業建立長期防護機制。

內地信飛科技與另一間 InfOCEAN 亦是首批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
內地信飛科技與另一間 InfOCEAN 亦是首批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

而有在香港具備辦事處,從事網絡安全服務的不同供應商,亦可以透過網上申請加入計劃,提交網上申請,通過基本資格審核,例如選擇適合的網絡安全服務類別,填寫公司規模、技術團隊規模等基本資料。以及提交一些關於過往經驗的相關文件,模擬案例,專業資格或證書等。經過檢查後就會進行核准,最後加入到計畫名單之中。

首批 18 間合資格供應商名單

Amidas Hong Kong LimitedB & Data Technology Co., Ltd.
Boardware Information System (HK) LimitedChina Mobile Hong Kong Company Limited
Corporate and Security Solution LimitedeWalker Consulting (HK) Ltd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Hong Kong LimitedGlobal Technology Integrator Limited
HGC Global Communications LimitedHong Kong Productivity Council
Hong Kong Telecommunications (HKT) LimitedImfly Technology Co., Limited
Infocea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Pentastic Security Limited
PricewaterhouseCoopers LimitedSYON Security Limited
UDS Data Systems LimitedYottaby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imited (LogEase) 

計劃網站:https://spconnect.hkcert.org/tc/

雙 3D V-Cache 晶片 L3 快取暴增至 192MB AMD Ryzen 9 9950X3D2 計劃流出

根據爆料者 Chi11edog 於週二(2025 年 10 月 21 日)表示,AMD 正在低調推出最新 Ryzen 9000 系列桌面處理器,並會大幅強化快取容量,為遊戲與高頻寬應用帶來革命性提升。

據知首款新品將為 Ryzen 9 9950X3D2,採用 16 核心處理器,時脈可從基礎頻率 4.30GHz 提升至 5.60GHz,其最大亮點在於 L3 快取暴增至 192 MB,較目前 Ryzen 9 9950X3D 的 128 MB 多出 50%。這受惠於獨創的雙 3D V-Cache 晶片設計,每個核心晶片(CCD)配備一個專屬快取晶片,讓資料存取更接近處理核心,減少對主記憶體的依賴。熱設計功率(TDP)也從 170W 調升至 200W,意味著  Ryzen 9 9950X3D2 會有高的功耗與散熱需求,但對於需要極緻記憶體頻寬的應用,例如一些採用開放世界遊戲或內容創作,這項升級絕對值得投資。試想想在《Cyberpunk 2077》或《Elden Ring》這類遊戲中,憑著 L3 快取暴增,將令幀率穩定提升 20-30%,並大幅載入時間縮短,這正是雙快取帶來的遊戲加速魔力。

對於預算有限的遊戲玩家,AMD 據傳亦將推出新版的 Ryzen 7 9850X3D,這是 8 核心的中階選擇,時脈範圍為 4.70GHz 至 5.60GHz,L3 快取達 96 MB(結合內部 SRAM 與外部 3D V-Cache 晶片)。相較現有 Ryzen 7 9800X3D,它擁有更高的 Turbo 時脈,卻維持 120W TDP 功耗,平衡了性能與能效。這種設計適合電競愛好者,在毋須巨額投資的情況下,也能享受到 V-Cache 技術的低延遲優勢,例如在 FPS 遊戲中能提升動作反應的速度。

真.多模態 AI 頭戴裝置 Samsung Galaxy XR 硬撼 M5 Vision Pro

Samsung Galaxy XR
Samsung Galaxy XR

發表了十個月,Android XR 的首款產品:真正多模態 AI 頭戴裝置 Samsung Galaxy XR。這款裝置配備 Qualcomm Snapdragon XR2+ Gen 2,具備雙 4K micro-LED 屏幕,以 $1,799 美元(約港幣 $13,979)售價正面挑戰剛剛升級至 M5 處理器、售 $27,999 的 Vision Pro。

Samsung Galaxy XR 可以說是 Samsung 與 Google 和 Qualcomm 的結晶品,強調是實現完整 AI 體驗的裝置。Google Android生態圈總裁 Sameer Samat 指 Android XR 是第一個專為 Gemini 時代而生的 Android 平台。Galaxy XR 內建 Gemini 多模態人工智能,它能在用戶的授權下回覆問題、控制程式和執行行動。透過視覺感知(眼動追蹤)、語音輸入、手勢控制和臉部追蹤,實時了解畫面上、周圍環境與及用戶的想法,提供真正多模態 AI 的沉浸體驗。

硬件規格

Galaxy XR 所用的 Snapdragon XR2+ Gen 2,內置 Qualcomm Hexagon NPU 支援雙 4K 顯示器輸出和 AI 運算。雙 Micro-OLED 顯示器每眼解像度達 3552 x 3840,達 2,700 萬像素超越 Vision Pro 的 2,300 萬像素,具備 95% DCI-P3 寬廣色域。視野為水平 109°,垂直 100°,不過 Apple 剛剛更新了 Vision Pro,M5 處理器具備 10 核 CPU+10 核 GPU+16 核神經引擎,而刷新率方面更提升至最高 120Hz,相比之下 Galaxy XR 具備 60Hz/72Hz(預設)/90Hz 就稍為輸蝕。

Galaxy XR 其實是第二款 Snapdragon XR2+ Gen 2 8K AR 裝置,第一款是中國的 Play for Dream MR。
Galaxy XR 其實是第二款 Snapdragon XR2+ Gen 2 8K AR 裝置,第一款是中國的 Play for Dream MR。
Galaxy XR 配備 3552 x 3840 micro-OLED 顯示器,達 2,700 萬像素,像素間距只有 6 微米。
Galaxy XR 配備 3552 x 3840 micro-OLED 顯示器,達 2,700 萬像素,像素間距只有 6 微米。

至於記憶體和儲存空間方面,雖然雙方都配備 16GB 記憶體,但 Galaxy XR 現時只提供 256GB 儲存空間,相比之下 Vision Pro 就有 256GB/512GB/1TB 三種選擇。

電池方面,兩款產品同樣採用「尿袋」設計,有線連接電池包,M5 Vision Pro 一般使用時間為 2.5 小時,影片播放時間為 3 小時;Galaxy XR 則較短,分別只有 2 小時使用和 2.5 小時播片。

Galaxy XR 同樣是採用「尿袋」設計,但使用時間比 M5 Vision Pro 短半小時。如果可以 Hot Plug 的話,其實問題不大。
Galaxy XR 同樣是採用「尿袋」設計,但使用時間比 M5 Vision Pro 短半小時。如果可以 Hot Plug 的話,其實問題不大。

在無線連接方面則 Galaxy XR 佔優,支援 Wi-Fi 7 和 藍牙 5.4。

另一個頭戴裝置用家關注的地方是重量和舒適度,Samsung 強調 Galaxy XR 著重硬件舒適度,它重量只有 545g,配有前額墊,較 Vision Pro 輕,並且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平衡框架,將壓力平均分配於前額和後腦勺,能最小化臉部不適,同時提供穩定的支撐。遮光罩可以拆除,但不能與眼鏡兼用,戴眼鏡人士需要另配有度數鏡片。

Galaxy XR 設計考慮到舒適度,有前額墊也以平衡重量設計。
Galaxy XR 設計考慮到舒適度,有前額墊也以平衡重量設計。

除此之外,針對 Vision Pro 推出初期不支援 VR 控制器遊玩需要精準操作的遊戲,Samsung 也推出了獨立控制器,售 $250 美元(約港幣 $1,943)。

Galaxy XR 還有獨立的控制器,可以在遊戲中進行精準操作。
Galaxy XR 還有獨立的控制器,可以在遊戲中進行精準操作。
專用旅行包
專用旅行包

軟件平台有備而戰

在硬件方面稍有優勢,軟件方面也有備而戰。Android XR 與手機 Android 兼容度高,並且整合了 Gemini,不單能在沉浸空間提供多視窗環境,亦備有直觀的 Circle to Search 搜尋圈功能,可以用手勢圈出畫面上的東西來搜尋。不單虛擬視窗中的內容,甚至連鏡頭拍攝到的實境實物也能圈出來搜尋,配合語音輸入和反應敏捷的手勢控制,難怪 Google 會稱 Galaxy XR 具備真正多模態 AI。

Galaxy XR 與 Vision Pro 主要以視線感知、語音輸入和手勢來控制。
Galaxy XR 與 Vision Pro 主要以視線感知、語音輸入和手勢來控制。
不單可以圈出虛擬視窗上的內容來搜尋,連鏡頭下拍攝到的實境實物也可以圈出,是完整的 XR 體驗。
不單可以圈出虛擬視窗上的內容來搜尋,連鏡頭下拍攝到的實境實物也可以圈出,是完整的 XR 體驗。

Galaxy XR 與 Vision Pro 一樣支援 3D 空間照片和空間影片拍攝,最高支援 UHD 8K@60fps 和 HDR 10 影片播放,音響則支援 FLAC、Dolby Digital (AC3)、Dolby Digital Plus(E-AC3)和 Dolby ATMOS。

Google 亦將自家多款應用 Android XR 化,除了 YouTube 和 Google TV 可以播放空間影片外,Google Maps 無論 3D 模式或街景模式都支援沉浸體驗,更可以結合 Gemini 語音搜尋地點,直接從 3D 地圖進入街景模式,甚至以 2D 街景照片生成沉浸的 3D 環境,讓用戶在當中遊覽。此外,當然亦可以透過 Gemini 進行即時翻譯。

鳥瞰地圖、用語音詢問 Gemini,甚至可以以街景模式直接進入由 AI 生成的店舖 3D 空間。
鳥瞰地圖、用語音詢問 Gemini,甚至可以以街景模式直接進入由 AI 生成的店舖 3D 空間。
透過雲端平台將 2D 黑白舊相片轉換為 3D 彩色空間影片,像回到過去一樣。
透過雲端平台將 2D 黑白舊相片轉換為 3D 彩色空間影片,像回到過去一樣。

Android XR 兼容絕大多數 Android 手機遊戲,玩家可以在眼罩大屏幕上遊玩,同時以語音查詢遊戲攻略,將結果顯示在另一個視窗。Google 更制訂了另一套 Android XR 專用的「Made for XR」應用,能用盡 Galaxy XR 的空間運算能力。在發表會中,Samsung 方面就介紹了 Adobe 為 Android XR 平台獨家打造的 空間影片編輯應用 Adobe Project Pulsar。創作人可以在空間影片中插入 3D 字體和物件,並且可以同時以語音尋求 Gemini 協助創作。完成後就可以將空間影片上傳到 YouTube。

Android XR 平台獨家的「Made for XR」空間影片編輯應用:Adobe Project Pulsar。
Android XR 平台獨家的「Made for XR」空間影片編輯應用:Adobe Project Pulsar。
幾乎所有 Android 手機遊戲可以在 Android XR 平台上遊玩,還可以邊玩邊向 Gemini 查詢攻略。
幾乎所有 Android 手機遊戲可以在 Android XR 平台上遊玩,還可以邊玩邊向 Gemini 查詢攻略。

Android XR 遵循 OpenXR 標準,因此使用 OpenXR、WebXR 或 Unity 的開發人員可輕鬆將既有的應用移植至 Galaxy XR。不單是遊戲,Samsung 亦與 Qualcomm 合作運用 Snapdragon Spaces 技術,讓開發者可以輕易將商業應用搬到 Galaxy XR,讓商務用戶可以利用該裝置進行培訓、方案合作設計、安全遠端合作等用途。

Galaxy XR 即日已於美國和韓國上市,售價 $1,799 美元(約港幣 $13,979),但其他地區則未定。

遭日本政府發出行政指導意見 Anker 日本子公司回收 52 萬流動電池產品

Anker 日本子公司回收 52 萬流動電池產品

近期流動電池意外頻生,除咗國內和香港,日本一樣多。日本經濟產業省昨日(10 月 21 日)就向中國流動電池製造商 Anker 的日本子公司 Anker Japan 發出行政指導意見,要求廠商對所有產品進行檢查,,並且在年底前向有關部門提交有關製造和質量控制系統的報告。這次是日本政府首次向銷售商發布行政指導意見。

據報道,2024 年度 Anker 的流動電池佔日本市場 32.3% 分額,是市佔率最大的生產商,Anker 昨日就公布回收約 41 萬件自 2022 年 12 月至本月發售的流動電池,與及約 11 萬部內置鋰電池的喇叭。據日本產經省報告指出,有關產品已經發生了 41 宗嚴重火警。他們懷疑電池在生產過程中,切割電極時所產生的粉塵可能混入了產品之中,導致短路引發火警。

日本產經省的報告指 Anker 的流動電池產品已在日本發生了 41 宗嚴重火警。
日本產經省的報告指 Anker 的流動電池產品已在日本發生了 41 宗嚴重火警。

據 Anker Japan 網頁上的資料,該公司自 2019 年 7 月以來,合共已經過行過 8 次流動電池回收,回收了約 50 萬件產品,連同今次回收,該品牌在日本已累積回收了約 100 萬件流動電池產品。

據 Anker Japan 網頁上的資料,該公司自 2019 年 7 月以來,合共已經過行過 8 次流動電池回收,回收了約 50 萬件產品。
據 Anker Japan 網頁上的資料,該公司自 2019 年 7 月以來,合共已經過行過 8 次流動電池回收,回收了約 50 萬件產品。

由於配備鋰電池的產品在日本發生多次火警事故,日本政府打算明年 4 月開始,強制廠商自主回收流動電池並且進行循環再造。

ASUS x 初音聯乘第二彈 重裝搶眼二次元 ROG 主題機

半年前 ASUS 開始在市場上推出同二次元動漫偶像聯乘的產品系列,由最初的 TUF Gaming 系列,帶來系列中的 K3 Gen II 97 鍵鍵盤、TUF Gaming Mini/P1 滑鼠/滑鼠墊及 TUF Gaming H1 Gen II 耳機,而半年後的今日,第二彈更多的 ROG 聯乘作亦已抵步,新產品有些更已率先落場

在整個初音未來(Hatsune Miku)」合作企畫中,由之前的 Keyboard / Mouse / 耳機,再延伸到今次 ROG 帶來的硬件產品,要砌整部初音機型 PC 已經再無難度,除非大家缺錢 XD。

同上次的初音合作一樣,新產品會繼續以經典配色融入各產品「而要砌到整部初音主題機,主機板當然唔少得,今次提供括 ROG STRIX X870E-H GAMING WIFI7 主機板,另外又有四風扇設計的 ROG ASTRAL RTX 5080 顯示卡,配合一體水冷 ROG RYUO IV 360 ARGB 及 ROG THOR 1200W Platinum II 電源供應器,最後放入 ROG STRIX HBLIOS II 這款擁有整搶眼的展示型機箱之中。

ROG Strix X870E-H Gaming WiFi 7 Hatsune Miku Edition 主機板。
ROG Strix X870E-H Gaming WiFi 7 Hatsune Miku Edition 主機板。
四風扇設計的 ROG ASTRAL RTX 5080 顯示卡。
四風扇設計的 ROG ASTRAL RTX 5080 顯示卡。
一體水冷 ROG RYUO IV 360 ARGB
一體水冷 ROG RYUO IV 360 ARGB
ROG Thor 1200W Platinum III Hatsune Miku Edition
ROG Thor 1200W Platinum III Hatsune Miku Edition

其實仲未夠,因為 ASUS 仲為初音聯乘了 27 吋 1440P IPS 面板的 ROG STRIX XG27ACMEG-G 顯示器俾;夠強的話直接來個初音主題房。最後,有埋 ROG Strix Arion SSD 外接盒方便帶出街,讓大家沉浸在二次元電競世界之中。

售價:

HK$4,300(ROG Strix X870E-H Gaming WiFi 7 Hatsune Miku Edition)
HK$2,699(ROG Ryuo IV 360 ARGB Hatsune Miku Edition)
HK$14,999(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80 016G Hatsune Miku Edition)
HK$ 2,899(ROG Strix XG27ACMEG-G Hatsune Miku Edition)
HK$2,699(ROG Strix Helios II Hatsune Miku Edition)
HK$3,699(ROG Thor 1200W Platinum III Hatsune Miku Edition)
HK$579(ROG Strix Arion SSD Hatsune Miku Edition)

OpenAI 推 AI 瀏覽器 ChatGPT Atlas 挑戰 Google Chrome、廣告帝國地位

ChatGPT Altas
ChatGPT Altas

AI 瀏覽器變成新戰場,OpenAI 加入競爭。昨日(10 月 21 日)發表 ChatGPT Atlas,將對話式 AI 與網頁瀏覽器整合。市場認為 ChatGPT Atlas 可能改變網絡生態,從關鍵字搜尋變成對話,以至 AI 代理的自動化任務,Google 股價受壓跌 2%。

下載 macOS 版 ChatGPT Altas AI 瀏覽器(需 VPN):https://chatgpt.com/zh-Hant-HK/atlas/

OpenAI 昨日發表 AI 瀏覽器 ChatGPT Altas,挑戰 Google Chrome 的龍頭地位。
OpenAI 昨日發表 AI 瀏覽器 ChatGPT Altas,挑戰 Google Chrome 的龍頭地位。

根據 OpenAI 的介紹,ChatGPT Atlas 採用 Chromium 核心,開始新頁面時設有對話框,讓用戶輸入問題,或在框內直接輸入網址前往。

同時,ChatGPT Atlas 設有側欄對話(Ask ChatGPT side-bar),用法如同 ChatGPT 一樣,可以要求 AI 分析該頁面查問內容,以至摘要資訊、撰寫等。ChatGPT Atlas 還可經游標(cursor)使用 ChatGPT,例如撰寫電郵等輸入文字,選取相應的文字,叫 AI 用其他風格重新撰寫。亦有瀏覽器記憶(Browser Memories)功能,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和偏好,累積背景資料以提供個人化提示。

Ask ChatGPT side-bar 提供多種 ChatGPT 功能,包括摘要、建議動作和代理。
Ask ChatGPT side-bar 提供多種 ChatGPT 功能,包括摘要、建議動作和代理。
用游標選擇的內容也可以用來查詢。
用游標選擇的內容也可以用來查詢。

代理模式(Agent Mode)應是 ChatGPT Atlas 的重點功能,獲用戶授權後可代表控制瀏覽,如開啟頁面、產品格價、網購產品、整理研究等。唯目前只開放予付費用戶。

代理模式可代表控制瀏覽,如開啟頁面、產品格價、網購產品、整理研究等。唯目前只開放予付費用戶。
代理模式可代表控制瀏覽,如開啟頁面、產品格價、網購產品、整理研究等。唯目前只開放予付費用戶。
與其他基於 Chromium 的瀏覽器不同,設定裡多了一些關於個人化 ChatGPT 和代理模式系統提示的設定。
與其他基於 Chromium 的瀏覽器不同,設定裡多了一些關於個人化 ChatGPT 和代理模式系統提示的設定。

OpenAI 強調,用戶可控制瀏覽器的記憶和數據,預設不會將瀏覽內容用於訓練模型,所指的是「Include Web Browsing」選項,但實際試用就會發現「Improve the model for everyone」選項是預設開啟的,代表 OpenAI 可以使用你其他查詢和上傳內容來訓練模型,只是不包含瀏覽紀錄而已。

雖然 OpenAI 強調預設不會將瀏覽內容用於訓練模型,但進入資料控制設定就會發現預設仍是會將用戶輸入查詢和交談的資料用作訓練模型,需手動關閉。
雖然 OpenAI 強調預設不會將瀏覽內容用於訓練模型,但進入資料控制設定就會發現預設仍是會將用戶輸入查詢和交談的資料用作訓練模型,需手動關閉。

ChatGPT Atlas 被視為對 Google Chrome 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正在嘗試改變傳統瀏覽流程:「輸入-搜尋-點擊」,變成「對話式、代理式、個人化」,讓 AI 成為瀏覽器的核心助理。如能成功從 Chrome 搶去市場,甚至可能變革關鍵字、廣告等 Google 主導的網絡商業生態。雖然最近 Perplexity 正式推出 AI 瀏覽器 Comet,但亦未能如 OpenAI 提出改革用戶逾 30 年瀏覽習慣的願景。

ChatGPT Atlas 已公開下載,先推出 M 系列晶片的 macOS 版本,之後陸續加推 Windows 版、iOS 和 Andriod。即使 OpenAI 稱 ChatGPT Atlas 全球可用,不過香港用戶即使可以下載,使用時還需要有 VPN 連線。

下載 macOS 版 ChatGPT Altas AI 瀏覽器(需 VPN):https://chatgpt.com/zh-Hant-HK/atlas/

試用體驗

編輯部試用 ChatGPT Altas,交談式搜尋與我們習慣的關鍵字搜尋很不同,所有輸入在地址列(搜尋列)的內容都會視為與 AI 交談,主要顯示格式化內容,只有少數網頁連結。

雖然同為 Chromium 核心,但與 Google Chrome 的關鍵字搜尋不同,在 ChatGPT Altas 地址列輸入任何文字都會視為交談式搜尋。
雖然同為 Chromium 核心,但與 Google Chrome 的關鍵字搜尋不同,在 ChatGPT Altas 地址列輸入任何文字都會視為交談式搜尋。

編輯嘗試要求 ChatGPT Altas 在網上搜集資料整理成報表,最初的結果雖然強差人意,但經過反覆追問後就可以很到較理想的結果。

嘗試要求 ChatGPT Altas 在網上搜集資料整理成報表,最初的結果雖然強差人意,需要反覆追問以得出較好的結果。
嘗試要求 ChatGPT Altas 在網上搜集資料整理成報表,最初的結果雖然強差人意,需要反覆追問以得出較好的結果。
用 Google Chrome 的 AI Mode 來搜尋,雖然能提供較多來源連結,但結果也不見得較好,遺漏資料一樣多。
用 Google Chrome 的 AI Mode 來搜尋,雖然能提供較多來源連結,但結果也不見得較好,遺漏資料一樣多。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 ChatGPT Altas 的首頁交談介面沒有交談履歷,但實際上交談履歷是紀錄在 ChatGPT 帳戶裡,只要登入 ChatGPT.com 就能找到。

ChatGPT Altas 本身沒有交談履歷的連結,但只要登入 ChatGPT.com 就能找到,代表交談資料已經傳送到 OpenAI。
ChatGPT Altas 本身沒有交談履歷的連結,但只要登入 ChatGPT.com 就能找到,代表交談資料已經傳送到 OpenAI。

HPE 提出 AI 基礎設施藍圖 建立可擴展及安全 AI 系統

HPE Hong Kong

HPE 公布 AI 基礎設施藍圖,企業在實行 AI 項目時,如何建立可擴展、安全及具成本效益的系統架構,並分享處理數據、雲端及網絡管理的實際做法。

HPE 香港及澳門董事總經理郭榮忠表示,香港正朝區域 AI 樞紐方向發展,企業要善用 AI 帶來的經濟潛力,必須有穩健的基礎設施支援。HPE 以數據為中心,結合安全的混合雲和 AI 網絡架構,協助本地企業將 AI 構想化為實際成果。

企業現時正在讓 AI 由試點階段發展至全面採用,需要解決 6 項挑戰:

  1. 減少複雜性:AI 項目往往涉及業務案例選擇、供應商評估及技術整合,容易拖慢部署。HPE 透過整合本地及全球合作夥伴的 AI 生態系統,協助企業簡化流程,加快落實。
  2. 擴展試點項目:不少企業仍停留在概念驗證階段。HPE 提供以私有雲為基礎的一站式方案,讓企業能快速建立 AI 平台,同時保持靈活擴充空間。
  3. 妥善管理數據:能否安全及有效地運用數據,是 AI 成功關鍵。混合雲設計與統一數據層,令儲存架構成為智能運算及創新的根基。
  4. 改善雲端策略:多重雲端環境容易出現孤島效應及成本不穩。混合雲方案提供一致的營運模式及原生雲體驗,協助企業在效能與成本之間取得平衡。
  5. 加強 AI 網絡安全:AI 運算負載高,傳統網絡架構往往難以支援。HPE 採用 AI 原生網絡設計,配合零信任安全原則,以兼顧效能與管理便利。
  6. 整合現代化系統:企業往往同時使用 AI、雲端及虛擬化環境。IT 現代化方案可令各系統協同運作,提升安全又改善營運效率。

郭榮忠指出,HPE 同時與 NVIDIA、英特爾及 Nutanix 等技術夥伴合作,為企業提供 AI 基礎設施,協助在效能、安全及擴展之間取得平衡,為未來 AI 應用奠定基礎。

唔識寫影片提示句?Grok 影片提示句生成器幫到你

唔識寫影片提示句?Grok 影片提示句生成器幫到你

影片生成技術一日千里,現在生成出來的影片已經幾可亂真,所以有朋友會想到用 AI 來生成一系列短片剪輯成長片。不過雖然像 Grok Imagine 那樣可以以圖片作為根據來控制角色造型,但更進一步如轉換場景,加入動作、改變燈光氣氛等,提示句就會愈來愈複雜,不知從何入手。有位網友 Tetsuo (@tetsuoai) 剛剛就推出了一個 Grok 4 專案 Video Prompt Gen,幫助大家解決寫影片提示句的煩惱。

Video Prompt Gen 的目的是將用戶輸入的模糊描述,提煉為自訂 Grok Imagine Video 生成的提示句。大家只要上傳打算用來製作影片的首張影格,輸入簡單的描述,Video Prompt Gen 就會依據影格的內容和你的簡單說明、產生包含影片風格、氣氛、燈光描述的提示句,並會給你一些選項加入更多描述來精準生成影片。

Video Prompt Gen 網址:https://t.co/Tdua5iQ2HP

小編試了以一張 AI 插圖來生成一段無聲影片,描述女孩引領觀眾進家裡然後擁抱觀眾,然後影片淡出。小編只輸入以下簡單說明並上傳插圖:

no background music. The girl invite the viewer get into the house and lead the viewer to her right to a living room, then open her arms get close to the viewer, then fade out to black.
原圖
原圖
輸入簡單模糊的描述和插圖⋯⋯
輸入簡單模糊的描述和插圖⋯⋯

Video Prompt Gen 就能生成這樣的提示句:

No background music. Physically correct movements. Gentle pacing. Inviting gestures with a warm, shy smile and blushing cheeks. She beckons the viewer inside with sparkling, excited eyes, stepping aside gracefully. Leads forward turning to her right into the sunlit living room, glancing back with affectionate joy. Smooth tracking POV shot follows her fluid steps, zooming in on tender expressions. Turns back, opens her arms wide, and closes in on the viewer with heartfelt warmth in succession, then fades out to black. Soft lighting with volumetric rays through windows, motion blur on subtle movements, bokeh on emotional close-ups, ultra-realistic cinematic style.
Video Prompt Gen 提煉出包含節奏、燈光、氣氛等的提示句,還會向用戶提供可供後續修飾的選項。
Video Prompt Gen 提煉出包含節奏、燈光、氣氛等的提示句,還會向用戶提供可供後續修飾的選項。

以這提示句在 Grok Imagine 生成的影片雖然仍然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不過效果已經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生成影片,比盲目地寫簡單句子好得多,讓大家可以更專注於構思故事。大家不妨一試。

直接以生成出來的提示句來生成影片,已有不錯的效果。
直接以生成出來的提示句來生成影片,已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