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84

Tesla Robotaxi 服務首日試行 上路即爆出蝦碌遇警車停低

Tesla 的自動駕駛的士服務 Robotaxi,剛剛在本星期日(6月22日)在美國正式推出試行。目前只限獲邀請者試用,還未全面開放。唔少網媒都已經試過而且拍手叫好。但即使小規模試行,也發生一些蝦碌事件,包括遇見警車突然急停、入錯線等,有待修改程式去改善問題。

Tesla Robotaxi 在總部所在的德州奧斯汀城市作小規模試行,現階段用 10 部至 20 部新款 Model Y 營運,車身貼上「Robotaxi」字樣識別。小規模範圍內試行,避開複雜的路面情況,包括高速公路、多個分叉交匯道、機場等。

Robotaxi的內部情況,就是和新版 Model Y 相同,前後座都有屏幕,可以睇到開車時的交通狀況,後座也可以轉換到的YouTube 等觀看影片。不過司機位不淮乘客乘坐。

據悉 Robotaxi 的自動駕駛系統,跟 Tesla 車上配備的 FDS 全自動駕駛模式不同。不過,現時車上有安全監察員,坐在前座乘客位置,萬一遇上突發事件由人手介入。這做法跟Waymo和Uber的自動駕駛車輛不同,只在內部測試設有監察人員,公開測試已毋須專人跟車。

雖然 Tesla 早已公布在 6 月 22 日推出 Robotaxi 服務,不過到下午 1 時許,行政總裁 Elon Musk 才在 X 發貼文說下午正式試行服務。首批乘客每程車 4.2 美元,而且每程只限載 2 名乘客,而且不載未足18歲人士,現時也只會在早上 6 時至凌晨 12 時營業。

有人試坐後表示,叫車程式介面類似 Uber,只是較難叫車。車輛到達後,乘客與監察人員確認身分便可登車。初期普遍反應指,即使 Robotax i遇到特別情況,例如行人、維修道路、前車減速等,表現也相當平穩、舒適,甚至有評論認為這是 Uber 末日。

有認過 Robotaxi 的乘客客,就遇到了 RoboTaxi 在燈口等候時,前方有大貨櫃車要偷位左轉,停在燈口的 Robotaxi ,竟懂得向右偷位配合,活像真人駕駛一樣。

不過自動駕駛車輛初期總有「蝦碌」情況。從其他車 cam 的影片所見,有 Robotaxi 本來正常行走,但遇見閃燈警車停在路旁,竟然收油慢車,甚至停車。另一影片見到,有 Robotaxi 入錯方向逆線行走。據報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要求 Tesla 進一步提供資訊。

Tesla 首批 Robotaxi 用新版 Model Y 改裝,而非早前公布的 Cybercab。這款車輛按計畫最快 2027 年前才投產。

美國自動駕駛的士正在快速發展,例如 Google 旗下的 Waymo 在加洲推出僅 20 個月,已佔網約車市場 27%,超越叫車程式 Lyft。

Tesla 去年公布 Cybercab 為自動駕駛的士,不過這次 Robotaxi 卻用 Model Y 先行。

AMD 下代 UDNA 架構傳聞超強勁 光柵效能增20%、光追及AI性能翻倍

Screenshot

AMD 早於去年德國柏林舉行的 IFA 2024 上宣布,旗下遊戲繪圖架構與資料中心運算架構即將統一,並命名為 UDNA 架構。近期廠方正密切研發新 UDNA 架構,預計於 2026 年發表。除了遊戲級 Radeon GPU 會使用新 UDNA 架構外,有指連次世代 Sony Playstation 及 Microsoft Xbox 遊戲主機亦會用上 UDNA 架構 GPU 核心,革新表現令人期待。

早年 AMD 的遊戲 GPU 與運算 GPU 均採用 GCN 架構,但自 2019 年起,廠方將遊戲 GPU 與運算 GPU 分家,前者使用 RDNA 架構、後者則屬 CDNA 架構。但合久必分,未來 AMD UDNA 將重新統一兩種 GPU 架構,其目標是支援 PC、遊戲主機(如 PlayStation 和 Xbox)以及其他運算系統,實現軟硬體高度統一。據悉 UDNA 的設計靈感來自 AMD RDNA 3 和 CDNA 3 架構,重點加強能效比及改進模組化設計。另外,UDNA 架構可能採用更先進的製程,如 3nm 或 2nm 等,以期進一步提升性能並降低功耗。


現時 AMD最新的架構為 RDNA 4,但預期即將登場的 UDNA 在繪圖、光追及 AI 性能方面都會大大提升。

據現時傳聞,UDNA 光柵效能將較 RDNA 提升 20%,帶來出色遊戲表現,而作為高階 GPU 指標參數的光線追蹤及 AI 運算性能,更會較 RDNA 架構翻倍提高,有望重返旗艦級 GPU 水平,與 NVIDIA 下一代 GPU(如 Blackwell 架構)等競爭抗衡。與此同時,據傳 AMD UDNA 架構將深度整合 AI 技術,適用於繪圖以及超解析度技術(如 AMD 近期研發中的 FSR Redstone 進階 FSR 技術)以及其他繪圖增強功能。預計採用 UDNA 架構的 GPU 將於 2026 年至 2027 年推出。

毋庸置疑,AMD 的 UDNA 架構確實肩負重任,在 PC、遊戲主機,抑或近期大熱的 AI 高效能運算(HPC)領域等,均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在 PC 及遊戲市場方面,UDNA 的 GPU 純遊戲效能提升或許在預期之內,但如果其光追與 AI 運算能力大幅提升,配合其應用嶄新的 AI 繪圖技術,將可更有效即時優化畫質和遊戲表現,拉近與 NVIDIA DLSS 等技術的距離,轉化為用戶實際的優越體驗。

可能係最諷刺的品牌聯乘 MSI x Toy Story 電腦組合

有睇過《Toy Story》動畫的朋友都知道,故事中各玩具主角的下場,一班玩具主角面對小朋友長大後不再玩玩具,故事後期更是新世代都愛玩電腦和手機,對玩具的興趣越來越少。其中明年中上畫的《Toy Story 5》就是講胡迪、巴斯光年等玩具,面對平板電腦的挑戰。誰知 MSI 竟找來《Toy Story》聯乘,推出 Toy Story 砌機組合,兩者可謂相當諷刺。

明年中上畫的《Toy Story 5》就是講胡迪、巴斯光年等玩具,面對平板電腦的挑戰。
MSI 宣佈與 Pixar 合作,推出 Toy Story 30 周年紀念版的電腦組合。

MSI 宣佈與 Pixar 合作,推出 Toy Story 30 周年紀念版的電腦組件,每一件組件都有一個不同的故事玩具主角,如胡迪的 Z890 主機板、巴斯光年的 RTX 5070 顯示卡、三眼仔的水冷散熱裝置、索克大皇的電源供應,還有「太空基地」機箱。由於每件組件的主色都不同,組合出來的電腦都好七彩繽紛,相當別緻。

胡迪的 Z890 主機板。
巴斯光年的 RTX 5070 顯示卡。
索克大皇的電源供應。
「太空基地」機箱 (個爪呢?)

該套 Toy Story 系列暫時只有在 台灣發售,MSI 未有計劃在其他地區推出 (可能是授權協議限制),全套 Toy Story 售價是預計要 79,990 新台幣(約 2,700 美元,即約 22,000 港元),包括 1TB MSI SSD 及 32GB Kingston Fury Beast 記憶體。

航空數據漫遊攻略 飛機上網方法、收費比較與適用航班

飛機上網航空數據漫遊攻略:

在飛行途中上網,除了機內 Wi-Fi,有些航班還提供航空數據漫遊,旅旅客能夠在飛機內保持連線。航空數據漫遊服務會經電訊商付款使用,大多採用漫遊通行證方式計價,價錢甚至比機內 Wi-Fi 更抵。

航空數據漫遊 vs 機內 Wi-Fi

目前在機內上網方式主要有兩種:Wi-Fi 和流動網絡,機內 Wi-Fi 採用無線接入點轉駁至衛星或空對地基站(ATG),讓乘客經智能電話、手提電腦或平板電腦上網。一般情況飛機升至 1 萬呎已可使用。航空數據漫遊則經由安裝在機上的小型基站,將網絡轉至衛星上網,供裝有 SIM 卡的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使用。實際上,航空數據漫遊不只數據漫遊,還支援語音和短訊。

AeroMobile在機內安裝小型基站,連接至衛星,提供航空數據漫遊服務。
AeroMobile在機內安裝小型基站,連接至衛星,提供航空數據漫遊服務。
A350機艙內的指示燈,包括可否使用智能電話。飛行至2萬呎高度,待機組人員宣布,方可以解除飛行模式,開啟航空數據漫遊。
A350 機艙內的指示燈,包括可否使用智能電話。飛行至 2 萬呎高度,待機組人員公布方可以解除飛行模式,開啟航空數據漫遊。

航空數據漫遊使用方法

Step 1:飛機起飛時,乘客需要將流動設備轉至飛行模式。

Step 2:當飛機升至穩定高度,機組人員宣布可關閉飛行模式,方可開始接入航空數據漫遊。

Step 3:電話連接至「AeroMobile」網絡,同時開啟漫遊數據功能。

Step 4:收到短訊通知,內附連結選擇服務。

Step 5:選擇 24 小時服務。

Step 6:確認便可以使用。

支援航空數據漫遊的電訊商

目前香港四間電訊商都支援航空數據漫遊服務,連同旗下品牌分別有 csl、數碼通、中國移動香港及 3HK。各間電訊商的收費模式採用漫遊通行證,以免客戶收到震撼帳單。各間電訊商的航空漫遊通行證收費如下:

航空漫遊通行證收費
CMHK$98 港元(1GB 數據)
csl.$98 港元(1GB數據,其後限速 512Kbps)
$198 港元(2GB 數據,其後限速 512Kbps)
設預購通行證組合
$88 / 張
$168 / 2張
$328 / 4 張
Smartone可用漫遊數證扣除(1.2GB 數據,其後限速 512Kbps)。
$138 / 4 日
3HK$198

航空數據漫遊可用航班

本地國泰航空只有 A350 提供航空漫遊服務,購買通行證前要留意。
本地國泰航空只有 A350 提供航空漫遊服務,購買通行證前要留意。

使用航空數據漫遊還要選擇航空公司和機型。根據市場上唯一的方案供應商 AeroMobile 的資料顯示,目前有 18 間航空公司採用,提供往返香港航班的航空公司有以下機種:

航空公司及機型航空公司及機型
國泰航空 – A350新加坡航空 – A350,B777,B787
長榮航空 – B777馬來西亞航空 – A350
漢莎航空 – A330,A340,A350,A380,B747阿提哈德航空 – A350,B777,B787
韓亞航空 – A350瑞士航空 – A330,A340,B777
土耳其航空 – A330,A350,B777,B787愛爾蘭航空 – A330
ITA 航空 – A330科威特航空 – B777
孟加拉航空 – B787北歐航空 – A330
埃及航空 – B787阿聯酋航空 – B777
TAP 葡萄牙航空 – A330烏茲別克斯坦航空 – B787

Wi-Fi 8 目標 2028 年登場 主打更穩定、更可靠網絡

Wi-Fi8
Wi-Fi8

每當提起 Wi-Fi,大家記得家中的 Wi-Fi 路由器是甚麼規格嗎?是 Wi-Fi 5、Wi-Fi 6/6E 還是 Wi-Fi 7?不過 Wi-Fi 聯盟已啟動 IEEE 802.11bn 標準化進程,預計 Wi-Fi 8 有望於 2028 年正式問世,屆時 Wi-Fi 技術又再改朝換代。

目前香港主流家用光纖寬頻為 1Gbps,Wi-Fi 6 路由器已基本足以應付,但隨著 2Gbps、2.5Gbps、5Gbps 等高速寬頻普及,大家的智能設備數量增加、速度更快,Wi-Fi 技術亦需持續進步以應需求。目前 Wi-Fi 7 已成市場主流,而 Wi-Fi 8 則正於起草階段,預期繼續沿用 2.4GHz、5GHz 及 6GHz 三大頻段,相關產品或於 2027 年底進入認證與量產,並於 2028 年上市。

1. Multi-AP coordination允許多個接入點協同工作,並引入 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Co-SR,協同空間複用)技術,透過協調主路由器與從屬路由器的傳輸強度以降低干擾,同頻的路由器同時傳輸資料予筆電、平板、電視、手機等不同裝置時,提升網絡整體傳輸效果。而 Coordinated BeamformingCo-BF,協同波束成形)技術則針對目標裝置距離太近而無法以 Co-SR 同時傳輸時,加強目標裝置方向的訊號強度,並發出(null)訊號給非目標裝置,進一步提升網絡效能。

2. Wi-Fi 8 亦計劃增加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調變和編碼方案及縮小相鄰 MCS 等級間 SNR 差距,令速率變化更細緻,在相應訊號條件下達到更佳速度。

3. Wi-Fi 8 預期加入 Dynamic Sub-Channel Operation(DSO)動態子頻道運作。以往一個無線路由器下有多個連線裝置時會依序傳輸資料,但同一時間僅有一個連線裝置可以傳輸,會受限於裝置本身規格,無法使用路由器所提供的最大頻寬。DSO 技術則可讓路由器騰出未使用到的子頻道予其它連線裝置同時傳送資料,令閒置子頻道更靈活分配,提升資料傳輸速率、降低延遲。

4. Wi-Fi 8 有望結合 AI 主動網絡管理,運用機器學習技術預測網絡擠塞並即時優化網絡參數。

預期 Wi-Fi 8 在相同信噪比條件下,吞吐量提升 25%,95% 延遲分布降低 25%,而且相對以往 Wi-Fi 技術集中擴充頻寬、增加更複雜的調變編碼算法、加大功率等提速手段,Wi-Fi 8 的幾項新技術明顯更有助 Mesh Wi-Fi 架構發揮,讓智能家庭、企業、學校及其他工商應用室內場景,可享受更穩定可靠的多裝置同時連線,必定會為用家帶來更佳的網絡體驗。

OpenAI 聯手蘋果前首席設計師 Jony Ive 開發 AI 智能裝置會是⋯⋯?

由前 Apple 傳奇產品設計師 Jony Ive 與 OpenAI CEO Sam Altman共同創立的 io 新創公司,今年 5 月被 OpenAI 以 65 億美元收歸旗下,正密鑼緊鼓開發全新形態的 AI 智能裝置,絕對是繼 iPhone 之後最令人有幻想的未來科技產品。不過事情就沒有如此順利,因為最近 io 公司因商標問題被另一新創 AI 耳機生產商 iyO 訴諸法庭,連 io 本身的開發秘聞也因此露出一些端倪!

在 iyO 提出的商標侵權訴訟文件顯示,OpenAI 及 io 高層向法庭提交聲明,io 自成立以來便對各類硬件形態進行研發和原型測試,涵蓋桌面機種、可攜式裝置、無線及有線產品等,過去更曾考慮入耳式耳機等穿戴式方案。聲明更表示,io 團隊曾購買至少 30 款不同廠商的耳機和助聽器,收集 3D 掃描人體耳廓數據等,以優化人體工學設計。

Sam Altman 自己的 X 帳號上仍有 io 公司合作的宣傳影片,配文提及正開發未來「AI-powered computer」。雖然最終新產品形態還未確定,但從法庭文件中披露所見,幾乎肯定新品並非入耳式耳機或穿戴式裝置。

此外,法庭文件指出 Sam Altman 曾婉拒 iyO 創始人的投資邀約,因為其正研發與 iyO 競爭的產品。同時,io 的硬件主管、前蘋果設計師 Tang Tan 在法庭宣誓時指,Sam Altman 曾於公布 io 公司時的影片中提及一款研發中的 AI 設備,距離正式販售仍有至少一年時間,而設計雖未最終敲定,但鐵定不是入耳式耳機和穿戴式產品。

 iyO 已預售其新 AI 耳機產品 iyO One,更稱之為「世界首台聲音電腦」。
iyO 已預售其新 AI 耳機產品 iyO One,更稱之為「世界首台聲音電腦」。

今次 io 剛準備大展拳腳就惹來商標爭議,顯然是 OpenAI 和 Jony Ive 的響亮名氣早已吸引創科界的注視,他們合作的未來 AI 新品能否改寫人類科技歷史,已成為全球焦點。不過訴訟另一方的 iyO 就已經預售其新 AI 耳機產品 iyO One,更稱其為「世界首台聲音電腦」,具備自然的 AI 交談功能,翻譯、發問等都可輕鬆應對。現時 io 公司已因應訴訟案進行中而將所有宣傳撤下,其實創新背後除了創意與科技交鋒,還有許多殘酷的法律戰,之後發9如何還是要拭目以待。

【電腦節】香港電腦通訊節 2025 8 月 22-25 舉行聚焦 AI

香港電腦通訊節 2024
香港電腦通訊節 2024

暑假重點活動之一香港電腦通訊節又來了!今年電腦節以「AI 無界.商機無限」為年度主題,舉辦多項與 AI 有關的活動和開設專區,讓業界和市民一同體驗 AI 時代來臨所帶來的衝擊與機遇。對於想趁機購買心水產品的用家,今年大會將再度推出現金消費券計劃,總奨賞金額高達 $300 萬港元!

論壇、專區聚焦 AI

AI 成為科技大熱話題,無論工作、學習以至日常生活都帶來大幅改變。今年電腦節就聚焦 AI,舉辦多項活動,並有多個專區讓機構以至市民都能體驗 AI 科技,並了解如何轉型增值以迎接 AI 時代。

其中,「AI 科技:全民體驗未來」論壇將會邀請業界翹楚前瞻未來 AI 技術發展,剖析如何利用 AI 提升營運效率,還會舉辦多場個人發展講座,涵蓋 AI 基礎知識、應用策略及未來發展方向;「AI 及數碼轉型專區」就會展示最新 AI 技術和商業應用。

中國香港電競總會就會舉辦「未來生活虛擬體驗區」,透過虛擬運動體驗、AI 虛擬更衣、虛擬角色合照、主題演講和工作坊,讓入場人士體驗創新科技如何融入生活。而由香港科技創新促進組(HKtag)開設的「智慧科技提升展館」就會展示學界在「Smart Campus 2025 – AI for Tomorrow’s Leaders」計劃的「人工智能研習競賽」中的成果。

購票入場送幸運卡抽現金券

今年電腦節再次推出現金消費券計劃,推出金額總值高達 300 萬元的獎賞。所有購票入場的參觀者都會獲贈一張幸運卡,面值由 $10 至 $500 不等,消費券可於展會現場參與計劃的攤位無限制使用。另一方面,大會亦會向首 2,000 名登記旅客送 $100 消費券以吸引旅客入場。

除了現金券之外,今年還請來海外啦啦隊表演,吸引年輕人入場。

「香港電腦通訊節 2025」詳情

  • 日期:2025 年 8 月 22 日至 25 日(星期五至一)
  • 時間:22-24/8:10:00-21:00;25/8:10:00-19:00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號展覽廳(港鐵會展站 B3 或灣仔站 A5 出口)
  • 官方網站 : www.hkccf-expo.com
  • 票價:$35(1 米以下小童及 65 歲以上長者,或持合資格「傷殘人士登記證」人士免費入場)

(圖片來源:hkccf-expo.com)

Tempo Flow 幻彩燈效 + 7.1 環繞音效 Edifier HECATE G2000 Pro 7.1 聲道電競喇叭

Edifier 的書架喇叭,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不過對於使用電腦玩遊戲和看電影的朋友,傳統 2.0 聲道的喇叭未必能滿足需要,所以 Edifier 為大家帶來全新的 HECATE G2000 Pro,這是市場上少數能模擬 7.1 環繞音效的電競喇叭,而且不需要連接低音音箱,安裝及擺位更加方便。

HECATE 是 Edifier 針對電競玩家而推出的副品牌,之前曾推出過內置 Hi-Res USB 解碼,支援 Hi-Res Audio 的 G5000 系列,而今次推出的 G2000 Pro 雖屬於偏向入門的類別,不過就採用了透明機箱設計,外型有著滿滿的科技感,每邊音箱都內置 20 個燈條及 100 個 LED 燈,能提供多達 7 種燈光效果,配合 Tempo Flow 燈光模式,燈光可配合音樂/音源進行律動。用家可透過 HECATE 應用程式,或音箱頂部的 G 按鍵調節燈光效果⋯⋯

G2000 Pro 採用 3″ 全頻磁體單元,提供 16W + 16W (32W) 及最高 64W 峰值輸出。內置 DSP 音樂芯片並支援模擬 7.1ch 環繞音效,以滿足用家在遊戲及電影播放的需要。預設有音樂、遊戲及電影等音效模式,只要按音箱的 G 鍵就能選擇,紫色燈號為音樂模式、紅色燈號為遊戲模式、藍色燈號為電影模式。用家可透過 HECATE 的 PC 應用程式來調節燈光效果。不過,要選擇音效模式(音樂、遊戲及電影)仍然要使用音箱上的 G 鍵,這方面好像有點奇怪。

G2000 Pro 預設會支援模擬 7.1ch 環繞聲效果。我們試播一些 Dolby Atmos 影片,在沒有衛星喇叭和天頂聲支援下,G2000 Pro 單憑 2 聲道系統能模擬出相當像真的環繞聲效果。

初步試過 G2000 Pro 在播放遊戲音效,可謂氣勢十足,且極具臨場感。而音樂的表現方面,G2000 Pro 雖然每邊喇叭僅採用單 1 個 3″ 全頻單元,但三頻分音相當清晰,低音沉厚結實,中高頻相當細緻,層次感和音場效果突出,很難想像單一單元喇叭能有這樣出色的音色表現。接連方面,支援包括藍牙 5.4、USB-C 及 3.5mm AUX 輸入,接連簡單,很適合香港的生活空間。

Edifier HECATE G2000 Pro 產品規格 :

顏色:黑色、白色
音頻輸入:Bluetooth、USB-C、3.5mm
Bluetooth 版本:V5.4
Bluetooth 協議:A2DP、AVRCP
音頻解碼:SBC
喇叭單元:3 吋
失真限制輸出功率:R/L:16W+16W
峰值功率:32W+32W
額定聲頻率響應: R/L:75Hz-20KHz
信噪比:96dB (A)
阻抗:4Ω
RGB:提供自訂燈光效果
重量:1.6Kg
售價:$725
查詢:Rambox (2386 0928)

USB-C 20Gbps 雙 M.2 搭載 WAVLINK ST348 SSD 外置盒開箱玩

M.2 SSD 今年真正進入 Gen5 世代,舊機升級的用家會多出舊有的低容量 SSD,但是主機板 M.2 槽有限,想活用便要加裝外置盒。WAVLINK ST348 SSD 外置盒能夠安裝最多 2 條 M.2 2280 SSD,變成 USB-C 20Gbps 速度大容量裝置,甚至支援一鍵離線複製 SSD 功能。

ST348 可收納 2 條 2230/2242/2280 的 M.2 SSD 模組,傳輸規格為 2x NVME 或 1x AHCI (SATA) + 1x NVME,如果有需要使用離線複製功能,安裝時要留意插槽的標示。因此外接盒的體積比較大,使用快拆式橡膠柱固定 M.2 SSD,並有提供散熱貼。

它使用 JMicron USB > PCIE / SATA 晶片方案,機盒使用 USB-C 介面最高有 20Gbps 速度,但要留意為確保供電穩定,它必須使用隨附的 20W 電源才可運作,適合在固定環境使用作為外置儲存。如常裝入 M.2 SSD 及連接電源,進入《Windows》後可直接如 2 個獨立外置 SSD 使用。在沒連接電腦的情況下,可以長按機身的按鈕使用離線複製功能,將資料轉移到新 M.2 SSD。又或是在《Windows》或《MacOS》使用簡易儲存池功能,擴張成為 RAID 模式或無保護功能的大型磁碟。

留意效能方面,ST348 SSD 外置盒的主機傳輸介面最高為 USB 20Gbps,實測裝上 2 條 M.2 SSD 而各自獨立運作,各 SSD 皆可使用最高 20Gbps 左右頻寬。但如果要同時存取就會受到介面限制而降速,如使用簡易儲存池功能亦要考慮容量及資料安全性。

售價:$488
查詢:SOAON(3691 8775)

小心中招!TikTok 免費使用技巧影片 誘導安裝惡意程式

根據日媒《朝日新聞》的報導,有駭客透過 TikTok 上一些謊稱「免費使用 Spotify 等付費服務」的影片,來誘導使用者安裝惡意程式(malware),由於這類影片大都使用 AI 生成及製作語音說明,沒有明確文字內容,令 TikTok 等平台較難發現內容異常,而受害對象以年輕族群,包括年輕上班族及學生等等,已引發網絡的關注。

近年不少影片創作人都會介紹網絡應用、Photoshop、Microsoft 365 應用小技巧等影片而獲得關注。而一些號稱提供「免費使用技巧」的影片,更獲得不少年輕人的歡迎。據報導,駭客以 AI 生成及製作「免費使用技巧」影片,指示使用者在 Windows 作業系統中,輸入特定命令如來執行下載程序。這些看似解鎖付費應用的秘技,實際上是誘使受害人下載安裝惡意軟體。一旦裝置被駭,儲存在瀏覽器中的登入資料、密碼,甚至是信用卡資訊都會被竊取。

網絡安全機構等調查顯示,目前有多個 TikTok 帳號在散佈這類內容,每條影片平均有 5 萬次播放,點讚數目達 2 千個,影響力不容輕視。但因為這類影片主要以語音講解,並未搭配字幕,讓平台難以透過文字掃描技術發現違規內容。值得留意是這裡影片都是由 AI 生成,能快速轉換成別國的語言,迅速擴散至不同語系與地區,呼籲使用者提高警覺,切勿輕信網路上一些所謂「破解方法」或「免費使用技巧」的影片,並做好網絡安全防禦措施,例如定時更新作業系統、更新防毒軟件並使用雙重驗證機制等等,來加強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