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9

《藤本樹 17-26》 短篇動畫集 看到的年少輕狂

藤本樹 17-26
藤本樹 17-26

「藤本樹」就是漫畫《炎拳》和 《鏈鋸人》的作者,電影迷的話應該對《Look Back -驀然回首-》不陌生,幾部作品都是出自「藤本樹」手筆。他的作品充滿天馬行空,但又有純粹真摯的感情。早前看完《劇場版『鏈鋸人蕾潔篇』》,雖然漫畫版早已看過,鏈鋸人與惡魔惡鬥的世界裡,竟然有著蕾潔與淀治的「純愛」故事。看畢電影意猶未盡,把《鏈鋸人》重看一次。

藤本樹 17-26

觀眾們有福了,可以在大銀幕將藤本樹由 17 歲至 26 歲創作的故事,交由六大知名動畫工作室如 ZEXCS、100studio 等、七位知名導演執導(只要不是《鏈鋸人》動畫版的那位就放心了)。短篇集分為 Part 1 和 Part 2,分別是藤本樹《17-21》和《22-26》的創作。

不要問自己 17 歲的時候在幹什麼?藤本樹初投稿作《從前,庭院裏有兩隻雞。》,那時的他竟然幻想 10 年後地球已被外星人入侵,不只是連番打鬥場面,還有反轉又反轉的動人情節。《佐佐木同學接住了子彈》、《戀愛是盲目的》、《Shikaku》表面都是「純愛」,卻又帶點瘋狂。前兩篇很青春,但又有點胡鬧搞笑的校園故事。《Shikaku》是一個殺手與吸血鬼奇幻故事,殺手少女 Shikaku 的癲狂是真紀真的升級版。

Part 2 是愛情與親情的細膩故事,《人魚狂想曲》充滿對媽媽的回憶,當你以為是人與人魚的愛情故事,卻在短短的幾分鐘變成了人與人魚後宮的愛情故事,然後很想問「究竟在看什麼?」。《一覺醒來變成了女孩子的病》是漫畫常見的題材,很多都大同小異,但這個 2017 年連載的故事比近年的新番更有新意,好像麥太說的故事,從前有個少年像個女孩子般很常哭,有一日他變成了她。但她沒有死,反而要重新選擇要順著命運去當女孩?還是要學習比以前更男子氣?《預言的那由多》的那由多是個惡魔,沒有人性,名字跟《鏈鋸人》新生的支配惡魔一樣。這個那由多跟哥哥相依為命,這段兄妹情,由責任變諒解,哥哥真的很有早川秋的影子。喜歡《Look Back -驀然回首-》的朋友應該會喜歡《妹妹的姊姊》,妹妹一直追隨著姐姐,到後來被疏遠,直到找回「初心」。

《藤本樹 17-26》Part 1(68 分鐘)
上映日期:2025 年 10 月 17日

《藤本樹 17-26》Part 2(76 分鐘)
上映日期:2025 年 10 月 24 日

超級進化再現 《寶可夢傳說 Z-A》

對於《寶可夢》系列是否有所謂的「正傳」系列,不同玩家可能有不同解讀,這次的《寶可夢傳說 Z-A》沒有雙版本,可能有人覺得不算正傳,算是延續《寶可夢傳說 阿爾宙斯》試圖加入新玩法的感覺,對戰手感變得更像典型動作遊戲。

來到新地區密阿雷市的玩家
來到新地區密阿雷市的玩家
成為「超 Z 隊」的一員
成為「超 Z 隊」的一員

同樣是《寶可夢傳說》作為遊戲名字,今集主題語帶相關,找尋傳說同時也要玩「ZA 登峰戰」,它是讓玩家一路從新手爬天梯成為「超 Z 隊」最強訓練員,從 Z 級到 A 級的漫長之路,當然也會有新地區密阿雷市的故事主線,以及眾多個性角色及同伴等。說實在今集的地圖探索不大,僅就是封閉的密阿雷市,地圖變化比較細小,沒生上集《寶可夢傳說 阿爾宙斯》的野外感受,好處是去捉寶可夢不用走太遠,所以也沒有座騎可以玩。但是地圖有加入一些高低地形要素,可以上到天台、鷹架等地點。也有一些市場收集支線,總之也就是活用了這個像是進擊的巨人一般的圍城,但是玩久了會有一點悶。

不大不小的市地圖
不大不小的市地圖

遊戲有固定的晝夜系統,關係到核心玩法的循環,白天玩家可以到野生區捕捉寶可夢,進行支線任務、收集要素等,累積實力之後就要在晚上到對戰區發起挑戰,收集足夠的挑戰券向特其他角色進行升級戰,以「ZA 登峰戰」為目標。戰鬥模式亦變得更加動態,不單要親自和寶可夢出陣,戰鬥時亦可以隨意走位,帶動寶可夢離開攻擊範圍,去到死角反擊等技巧,玩家自己也可翻滾迴避,更加像動作遊戲,要考慮攻擊距離、範圍、釋放速度等。另外今集也再次加入「超級進化」,面對巨大化的寶可夢對手,玩久了突然想起超級戰隊變身,可能就是寶可夢戰力膨脹的副作用幻覺吧。

晝夜循環的機制,玩家似乎不用睡覺。
晝夜循環的機制,玩家似乎不用睡覺。
晚上是專注於認真對戰升級,變成實時反應戰鬥。
晚上是專注於認真對戰升級,變成實時反應戰鬥。
向 RANK A 進發
向 RANK A 進發
挑選同行寶可夢
挑選同行寶可夢
學習招式等沒太大改變,但留意有發動時間。
學習招式等沒太大改變,但留意有發動時間。
日間做支線、捕捉新寶可夢等。
日間做支線、捕捉新寶可夢等。
「超級進化」再次實裝
「超級進化」再次實裝
對戰賺獎金,可以買衫買飾物。
對戰賺獎金,可以買衫買飾物。

不要買錯版本

由於今集是首次推出到 NS2 主機,畫面會細緻一點及有 60FPS 流暢度,官方也有照顧到舊機玩家不用強制換機,可以直接購買紅盒《寶可夢傳說 Z-A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實體或下載版,就可以在兩代主機上遊玩。如果買了透明盒的 NS 版,日後換成 NS2 就要再付費升級,才可以有更細緻及流暢的效果。

《寶可夢傳說 Z-A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
平台:Nintendo Switch / Nintendo Switch 2
售價:HK$409

指需時清理偏左宣傳內容 Grokipedia 押後至周末上線

Grokipedia
Grokipedia

鉅富 Elon Musk 旗下的 xAI 原定昨日推出開源知識庫平台 Grokipedia v0.1 測試版本,不過 Elon Musk 在今日凌晨發帖,指由於需要花更多工夫來清理「宣傳」內容,需要將上線時間押後到本周末。他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宣傳」是甚麼,但人工智能 Grok 就說明他指的是訓練數據或初始內容生成中的偏見性或左傾內容。

Elon Musk 今日凌晨在 X 公布 Grokipedia 押後至周末上線的消息。

據 Grok 的說法,Grokipedia 是 xAI 的人工智能驅動的維基百科替代品,旨在使用 Grok 從維基百科文章、PDF 和其他文檔等來源中整理、驗證和綜合信息,目標是「去除虛假信息,糾正半真半假的內容,並添加缺失的背景」,打造一個更準確的開源知識庫。

Elon Musk 多次批評維基百科為「極端派系化」,被「極左活動家」控制,並用作「宣傳工具」,而不是無偏見的百科全書。他指責維基百科推廣「虛假信息」和偏見。但批評者就擔心 Grokipedia 可能引入 Elon Musk 自己的偏見(例如支持加密貨幣、反「覺醒 (woke)」傾向)或放大 X 上的誤導信息。

有人質問 Elon Musk 怎樣保證 Grokipedia 分享的是事實而不是他本身相信的(偏見),現時 Elon Musk 未有回應。

Netflix 宣佈進軍電視遊戲 免安裝 用手機當遊戲手掣

說到 Netflix,大家很自然會想起一系列電影及劇集,但近年 Netflix 正積極發展遊戲內容,讓觀眾可透過 Netflix app 免費下載近 100 款手機遊戲。不過 Netflix 似乎不滿足於手機遊戲,更宣佈會推出電視遊戲 ! 莫非他們要出遊戲主機嗎 ?

Netflix 聯合首席執行長 Greg Peters 於 Bloomberg Screentime 會議宣布,會推出以 Netflix 自有 IP 為基礎的電視遊戲
Netflix 聯合首席執行長 Greg Peters 於 Bloomberg Screentime 會議表示,會推出以 Netflix 自有 IP 為基礎的電視遊戲。

Netflix 聯合首席執行長 Greg Peters 於 Bloomberg Screentime 會議表示,會推出以 Netflix 自有 IP 為基礎的電視遊戲,但遊戲並非像 PlayStation、Xbox 或 Nintendo Switch 那樣,需要透過遊戲主機來遊玩。而是投過雲端支援跨設備遊玩,更有趣是 Netflix 的電視遊戲無需接連遊戲手掣,只要利用手機即可操作。

首批遊戲陣容包含《字謎派對》、《猜圖遊戲:遊戲之夜》、《俄羅斯方塊:時空穿梭》及《樂高派對》
首批遊戲陣容包含《字謎派對》、《猜圖遊戲:遊戲之夜》、《俄羅斯方塊:時空穿梭》及《樂高派對》。

新功能目前已在英國和加拿大測試,首批遊戲陣容包含《字謎派對》、《猜圖遊戲:遊戲之夜》、《俄羅斯方塊:時空穿梭》及《樂高派對》。所有遊戲會對 Netflix 訂閱用戶免費開放,其中《樂高派對》在市場的售價約為 US$40 。至於玩家需要甚麼配備來執行遊戲呢 ?  Greg Peters 表示只要有一台可執行 Netflix app 的智能電視或串流裝置,就能透過 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iPad 或 Android 平板電腦,掃描 QR 碼即可連線遊玩。

現時可以支援遊戲功能的電視,包括 Chromecast with Google TV、LG smart TV、Samsung smart TV、 Sony smart TV 、TCL smart TV、Nvidia SHIELD TV 等香港有售賣的電視款式,不過 Apple TV 就不在支援之列。

透過雲端技術,直接讓電視變成遊戲機的想法,相信會對 Sony PlayStation 及 Microsoft Xbox 構成壓力,但對消費者來說,卻是很方便的選擇。至於實際執行的效果會如何,相信有待相關服務有機會在亞洲地區推出時,才能會大家進行評測。

外遊要留意 iPhone 用家記得關閉呢啲功能

相信大家都有相當出外旅遊的經驗,相信都會懂得在旅遊期間,關閉手機主 SIM 的數據,並開啟副 SIM(旅遊 SIM)的數據。不過現在很多電訊商月費 Plan,都會附送相當 GB 數的內地/海外漫遊數據,亦可為以網上來管理的 SIM 卡購買海外漫遊數據,這樣就可以不用更換 SIM 卡,不用特別的設定,就能直接在外地使用海外漫遊數據。不過原來 iPhone 有一個功能,可能導致不必要外遊通話或數據費用,所以出發前記得要關掉啊。 

現在很多電訊商月費 Plan,都會附送相當 GB 數的內地/海外漫遊數據,亦可為以網上來管理的 SIM 卡購買海外漫遊數據,這樣就可以不用更換 SIM 卡,不用特別的設定,就能直接在外地使用海外漫遊數據。
現在很多電訊商月費 Plan,都會附送相當 GB 數的內地/海外漫遊數據,亦可為以網上來管理的 SIM 卡購買海外漫遊數據,這樣就可以不用更換 SIM 卡,不用特別的設定,就能直接在外地使用海外漫遊數據。

口訊即時睇

Apple 於 iOS 17 推出一個名為「 口訊即時睇」的功能,當收到來電,如果用戶沒有即時接聽來電,系統會將來電者的語音通話節錄並轉為文字顯示出來,讓用戶方便查看來電者的留言,從而得知來電是否營銷甚至詐騙來電。不過這個功能原來會需要接聽通話及使用數據,如果在外地旅遊期間沒有關掉相關功能,就可能會被徵收外遊通話或數據費用。大家只要到 iPhone 的「設定 > App > 電話」,就可以關掉「即時留言語音」的選項。

Apple 於 iOS 17 推出一個名為「 口訊即時睇」的功能,當收到來電,如果用戶沒有即時接聽來電,系統會將來電者的語音通話節錄並轉為文字顯示出來
Apple 於 iOS 17 推出一個名為「 口訊即時睇」的功能,當收到來電,如果用戶沒有即時接聽來電,系統會將來電者的語音通話節錄並轉為文字顯示出來
到 iPhone 的「設定 > App > 電話」,就可以關掉「即時留言語音」的選項。
到 iPhone 的「設定 > App > 電話」,就可以關掉「即時留言語音」的選項。

Apple Intelligence 呢個功能都要關

其實除了「 口訊即時睇」 ,還有另一個 Apple Intelligence 相關的功能,也會涉及接聽來電,所指的是「過濾未知來電」功能。這是 iOS 26 新加入的功能,系統會在 iPhone 鈴聲響起前,向未儲存號碼的來電,要求來電者提供更多資訊,但同樣會涉及通話和數據費用,所以在離境前要記得關掉。同樣到 iPhone 的「設定 > App > 電話」裡面,就可以在「過濾未知來電」的選項中,剔選「永不」便可。

「過濾未知來電」功能,是 iOS 26 新加入的功能,系統會在 iPhone 鈴聲響起前,向未儲存號碼的來電,要求來電者提供更多資訊,但同樣會涉及通話和數據費用;即使靜音也會收費。
「過濾未知來電」功能,是 iOS 26 新加入的功能,系統會在 iPhone 鈴聲響起前,向未儲存號碼的來電,要求來電者提供更多資訊,但同樣會涉及通話和數據費用;即使靜音也會收費。

Grokipedia 上線前夕假網站魚目混珠

Grokipedia 假網站
Grokipedia 假網站

Elon Musk 早前宣布要推出一個取代維基百科、以 AI 驅動的開源知識庫平台 Grokipedia。他在星期六晚宣布該平台會在星期一(10 月 20 日)上線。但在他早前發表計劃後,已經出現虛假網站和 X 假帳號。官方提醒用戶 Grokipedia 的正式網址是 https://grokipedia.com。調查詐騙網站平台和社群亦警告這類網站可能會誘導訪問者進行投資,或者點擊惡意連結。

【2025-10-28 更新】更正 Grokipedia 的網址。

撰文時,grokipedia.fun 仍然排列搜尋結果首位。
撰文時,grokipedia.fun 仍然排列搜尋結果首位。
網站設計酷似維基百科。
網站設計酷似維基百科。

現時如果在 Google 搜尋「Grokipedia」,顯示出來的首個網站網址是 grokipedia.fun,但專門調查詐騙網站的平台就指出這網站相當可疑。ScamAdvise 真實性評分只有 51 分,Manifold 更低至 3%。網站存檔平台 The Internet Archive 指該網只推出了一個星期左右,進入網站就會發現網站首頁很像維基百科,但進一步點擊就會發現網站並沒有甚麼實質內容,而搜尋亦只會重導向到搜尋 X 的內容。網頁引用了多篇 Elon Musk 舊推文,並嵌入他參加座談會的 YouTube 影片,但沒有任何 xAI 官方連結、功能細節或驗證標記。雖然網站有合格的加密證書,但很少活動,而且網頁上載有多個可疑網站的連結。

搜尋結果只提供 Search on X 連結,沒有實質內容。
搜尋結果只提供 Search on X 連結,沒有實質內容。
網頁頂部連結之一是連結到 Jump Fun 推銷加密貨幣。
網頁頂部連結之一是連結到 Jump Fun 推銷加密貨幣。
網站所連結的 @GrokipediaX 帳戶已被停權。
網站所連結的 @GrokipediaX 帳戶已被停權。

此外,坊間亦出現以 Grokipedia 為名($GROKIPEDIA)的加密貨幣。調查網站和社群都警告這類網站常見於推廣假代幣,誘導用戶投資或點擊惡意連結。

加密貨幣社群警告 $GROKIPEDIA 為詐騙陷阱,呼籲投資者注意。
加密貨幣社群警告 $GROKIPEDIA 為詐騙陷阱,呼籲投資者注意。

Elon Musk 在上星期六晚上表示,10 月 20 日上線的 Grokipedia 為版本 0.1 早期版本,將會是 buggy beta 階段,即代表網站上會有頁面錯誤,更新內容或逐步以滾動式發布。但他表示即使是早期版本,平均而言也比維基百科好。他亦表示希望網站能得到盡量多的批判性的回應。

Grokipedia 是 xAI 開發的開源知識庫項目,旨在成為比 Wikipedia 更準確、無偏見的全球知識來源,特別用於訓練 AI 模型並幫助人類理解宇宙。Grokipedia 使用 Grok 分析現有知識來源,強調「真理導向」,透過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拆解知識,避免遺留媒體的扭曲敘事,識別內容的真實性。然後,Grok 會重寫條目:移除謊言、糾正半真實資訊,並添加關鍵缺失上下文。未來 Grokipedia 會完全開放給公眾使用,毋須付費。

剖析全球智能醫療(Medical Ai)市場

醫療人工智能症狀檢查器」(symptoms checker) 市場呈現巨大商機,單是 2024 年就達 15.2 億美元的預計到 2033 年將達到 112.4 億美元,強勁的 21.8% 年複合增長率,突顯其發展潛力。這個快速擴張的領域涵蓋 15 家以上主要競爭對手,從面向消費者 (B2C) 的平台如「Ada Health」和「Buoy Health」,到來自 IBM Watson 和 Google Health 的企業(B2B) 解決方案。市場增長由醫療人員短缺、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以及對便民醫療解決方案需求增加所驅動。

市場格局分析

當前市場規模與市場參與者,醫療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涵蓋多個具有顯著增長軌跡的細分領域:

•⁠ ⁠人工智能醫療診斷市場:22 億美元(2025 年)→ 47.2 億美元(2029 年),年複合增長率 22.5%
•⁠ ⁠症狀檢查器應用:
15.2 億美元(2024 年)→ 112.4 億美元(2033 年),年複合增長率 21.8%
•⁠ ⁠整體人工智能醫療市場:
257.4 億美元(2024 年)→ 4195.6 億美元(2033 年),年複合增長率 36.36%

主要市場參與者

面向消費者 (B2C) 的平台:
•⁠ ⁠Ada Health:1300萬以上用戶,70.5% 診斷準確率,多語言支援
•⁠ ⁠Buoy Health:1000 萬以上用戶,對話式人工智能界面,50% 準確率
•⁠ ⁠K Health:100 萬以上下載量,49 美元/月訂閱,醫生諮詢服務
•⁠ ⁠Babylon Health(現為 eMed):歷史上 430 萬患者,虛擬諮詢平台
•⁠ ⁠Docus AI: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醫生平台

企業/臨床 (B2B) 解決方案:
•⁠ ⁠IBM Watson Health:企業醫療人工智能,臨床決策支援
•⁠ ⁠Google Health/DeepMind:醫學影像人工智能,研究合作夥伴關係
•⁠ ⁠Tempus AI:精準醫療,臨床數據分析
•⁠ ⁠Viz.ai:95%+中風檢測準確率,實時警報

Ai 醫療的 SWOT 分析

Strength 優勢

•⁠ ⁠全天候可及性:無需預約即可獲得即時健康指導
•⁠ ⁠成本效益交付:較傳統諮詢成本顯著降低
⁠ ⁠可擴展基礎設施:能夠同時服務數百萬用戶
•⁠ ⁠一致診斷方法:標準化評估方法論

Weakness 劣勢

•⁠ ⁠診斷準確率有限:目前一般平台實現 50-77% 準確率
•⁠ ⁠監管合規挑戰:跨司法管轄區的複雜審批流程
•⁠ ⁠無法替代人類判斷:在複雜病例評估方面存在重大限制
•⁠ ⁠數據隱私關切:敏感健康信息安全要求

Opportunity 機會

•⁠ ⁠4195.6 億美元市場(到 2033 年):跨人工智能醫療的巨大增長潛力
•⁠ ⁠醫療人員短缺: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彌合醫療專業人員可及性的缺口
•⁠ ⁠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對持續健康監測需求增加
•⁠ ⁠遠程醫療整合:COVID-19 後數字健康解決方案接受度不斷提高

Threat 威脅

⁠ ⁠監管不確定性:不斷發展的人工智能醫療法規帶來合規風險
•⁠ ⁠醫療責任關切:人工智能生成建議的潛在醫療事故問題
•⁠ ⁠市場飽和:來自既定科技巨頭的競爭加劇
•⁠ ⁠公眾信任問題:對人工智能替代人類醫療判斷的懷疑

醫療人工智能市場為能夠結合技術創新與監管合規、臨床驗證和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平台提供了重大機會。成功需要超越基本症狀檢查,提供專業化、準確且臨床整合的解決方案,滿足真正的衛生系統需求,同時與患者和醫療專業人員建立信任。

智能醫療的常見涵蓋範圍 (AI 生成圖片)

智能醫療的發展潛力與對人類未來的重要影響

精準診斷與個性化治療的新紀元

香港科技大學成功研發的四大 AI 醫學大模型,展示了智能醫療的巨大潛力。這些模型包括針對乳癌診斷的 MOME 系統,其準確度已可與具有 5 年或以上經驗的專業醫療人員媲美;全球領先的病理學基礎模型 mSTAR,能夠處理逾 1.6 億張醫學圖像,涵蓋 32 種癌症類別;以及仿如 AI 全科醫生的 MedDr 多模態語言模型。

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更重要的是為個性化醫療開闢了新的道路。通過分析大量患者數據、遺傳信息和生活方式因素,AI 能夠為每位患者制定量身定制的治療方案。

解決全球醫療資源短缺的戰略工具

面對全球醫療部門到 2030 年將近缺少 1,000 萬名醫生、護士和助產士的嚴峻挑戰,智能醫療提供了實用的解決方案。AI 技術能夠:

•⁠ ⁠自動化重複性任務:減輕醫療專業人員的行政負擔,讓他們能夠更專注於患者護理
•⁠ ⁠提供 24/7 醫療支援:通過智能症狀檢查器和診斷系統,為患者提供即時醫療指導
•⁠ ⁠增強診斷能力:協助醫生進行更早期、更準確的疾病識別

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的智能化轉型

智能醫療正推動醫療體系從「重治療、輕預防」轉向「重預防、早治療」的模式。香港初創企業智齡生活 (SmartAge Intelligence) 利用 AI 技術監測長者的日常生活模式,及早發現健康風險,體現了預防性護理的重要價值。

AI 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更是開啟了精準預防醫學的新時代。通過分析多基因風險評分,AI 能夠評估個人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的患病風險,並提供個性化的預防建議。

推動醫療公平與可及性

智能醫療技術具有縮小醫療資源不平等的巨大潛力。特別是在資源匱乏的地區和服務不足的社群中,AI 驅動的診斷工具可以提供:

•⁠ ⁠成本效益的醫療服務:顯著降低醫療成本,使更多人能夠獲得基本醫療服務
•⁠ ⁠遠程診斷能力:突破地理限制,為偏遠地區提供專業醫療諮詢
•⁠ ⁠標準化診療流程:確保不同地區和醫療機構的診療質量一致性

對人類未來發展的深遠影響

延長健康壽命與提升生活質量

智能醫療技術的發展將顯著延長人類的健康壽命。通過早期疾病檢測、精準治療和個性化健康管理,AI 能夠幫助人們在更長的時間內保持健康活力。

重塑醫療教育與培訓

AI 技術正在改變醫療教育模式,港大醫學院創新的「AI虛擬病人」問診應用程式為醫科生提供全方位培訓,這種模式將培養出更適應AI時代的新一代醫療專業人員。

推動醫療研究與創新

AI 在藥物研發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以 Insilico Medicine 為例,其 AI 技術成功在 18 個月內發現了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新型藥物候選分子,這項工序傳統上需時數年。AI 生成的藥物分子在 I 期臨床試驗中的成功率高達80%-90%,遠高於傳統的 50% 平均水平。

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儘管智能醫療前景廣闊,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技術與倫理挑戰
•⁠ 診斷準確性問題:目前 AI 診斷系統的準確率普遍在 50-77% 之間,仍需持續改進
•⁠ ⁠數據隱私與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保護機制,確保患者隱私
•⁠ ⁠醫療責任界定:需要明確 AI 輔助診斷中的責任歸屬問題

監管與標準化
•⁠ ⁠監管框架完善:需要建立適應 AI 醫療發展的監管體系
•⁠ ⁠行業標準統一:需要制定統一的 AI 醫療技術標準和評估體系

信任與接受度
•⁠ ⁠醫患信任建立:需要提高醫護人員和患者對 AI 技術的信任度
•⁠ ⁠教育與培訓:需要加強對醫療專業人員的 AI 技術培訓

香港在智能醫療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香港憑藉其國際醫療聲譽、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大灣區協作優勢,在智能醫療發展中佔據獨特地位。香港科技大學、港大醫學院、理工大學等頂尖學府的 AI 醫療研究成果,為香港建設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智能醫療的無限可能

展望未來,智能醫療將朝著以下方向發展:
1.⁠ ⁠更精確的診斷與治療:隨著算法的不斷優化和數據量的增加,AI的診斷準確率將持續提升
2.⁠ ⁠多模態醫療整合:結合影像、基因、生理參數等多種數據源,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評估
3.⁠ ⁠預測性醫療:通過分析歷史數據和實時監測,預測疾病發生並提前干預
4.⁠ ⁠個性化健康管理:為每個人提供量身定制的健康管理方案


總結

智能醫療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人類健康事業的重大突破。它承載著改善全球健康水平、解決醫療資源不平等、延長人類健康壽命的重大使命。筆者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推廣,智能醫療必將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和福祉提升的重要力量,為創造一個更加健康、智慧的未來社會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

創新科技嘉年華開鑼 應科院展示六大創新科技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應科院) 於今屆「創新科技嘉年華」活動上展示多項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涵蓋人工智能、智慧出行、醫療科技、建築科技、智能生產等領域,市民大眾可以近距離感受科技力量。

由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即日起至 10 月 26 日在香港科學園舉行,主題為「創科點亮夢想」,目的是向公眾推廣創科文化。

應科院行政總裁孫耀達博士工程師表示,應科院積極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推廣全民科普教育,播下種子助力本地創科蓬勃發展。他說: 「應科院致力研發『貼地』和具實質效益的創新科技,廣泛應用在不同行業,有助提升營運效率和解決痛點。我們很樂意在這項年度盛事向市民大眾展示令我們引以為傲的科研成果。」他指出,「創新科技嘉年華」每年吸引數十萬名市民參與,冀能啟發更多年輕人投身創科,盡展潛能、成就夢想。

在應科院展位上,市民可親身體驗互動數碼科技展示,試玩生成式人工智能遊戲,並認識應科院的嶄新科技,包括專為無線膠囊內窺鏡而設的專用系統晶片、大批量鑽石顏色自動分級儀、無人機和低空經濟相關科技,以及專為組裝合成建築而設的智能光學精準定位系統等。

市民可以參觀應科院展位並試玩各式遊戲,親身體驗不同創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6 大創新展示

1. 膠囊內窺鏡專用系統晶片

這款屢獲殊榮的膠囊內窺鏡專用系統晶片,超高速傳輸能力提升逾 7 倍,令畫質更加清晰,顯著提高診斷準確性;同晶片體積較傳統設計縮小 42%,確立其在膠囊內窺鏡領域的獨特優勢,讓患者在毋需麻醉、降低感染風險的情況下完成更舒適的檢查。

2. 鑽石顏色自動分級

這款高精密自動化鑽石顏色分級機器,利用內部參照標準,消除環境和人工誤差,令準確率高達正負 0.5 級。這創新技術能夠在生產線上連續評估鑽石顏色,簡化生產線流程,解決傳統分級的低效問題,為行業樹立新基準。

3. 城市包裹運送無人機技術

應科院的無人機解決方案,優化城市地區的輕量包裹運送,採用先進定位系統,包括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實時動態定位 (GNSS-RTK)、慣性導航演算法及路側單元設備 (RSU)。其精準導航功能即使在訊號受阻的環境下仍能確保可靠運作,特別適合緊急醫療運送。透過避開城市交通,系統相比傳統方法顯著提升運送速度及可靠性。

4. 組裝合成建築智能定位

「智能光學精準定位系統」一解決組裝合成建築其實(MiC)我哋的關鍵挑戰。系統採用非可見光通訊技術自己(nVLC)、
邊緣計算及事件感測,實時追蹤吊裝物件的六自由度姿態變化。實時路徑預測、操作輔助資訊及完整吊裝記錄等功能有效提升施工質素、增強現場工作人員的決策能力,並推進 MiC 組件定位技術發展。

5. 詐騙偵測及防範意識遊戲

不法分子利用逼真的語音克隆、深偽技術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進行詐騙,令受害人難以辨別真偽。應科院的 「AI 詐騙偵測系統」運用多媒體分析、電腦視覺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金融及保險等行業提供實時風險警報。展位上的互動 AI 小遊戲讓參觀者挑戰辨別真實與 AI 生成的影像,提高公眾對數碼時代詐騙風險的警覺性。6.

6. 應科院全方位科技展示

應科院的互動數碼展示屏展示人工智能、智慧出行、智慧城市、先進電子元件、新型工業化、建
築科技及 5G 通訊等領域的創新成果。有別於靜態展示,這個互動裝置讓參觀者能透過沉浸式視
覺體驗,探索應科院在不同研發領域的尖端發展。

應科院於 10 月 18 至 26 日在香港科學園參與由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圖為香港特區政府署理財政司司長黃偉綸 (右七)、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 (右六)、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 (左七)、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先生 (左八) ,以及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左三)、邱達根先生 (左
二) 及黃錦輝 (左一),與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右八)、應科院行政總裁孫耀達博士工程師 (右五) 和科研團隊合照。

活動網頁https://innocarnival.hk
應科院展位:紅區 B-07 (科學園 10W 地下)

【場料】vivo X300 系列水貨到港 最平$4,880有交易!

vivo X300
vivo X300

vivo X300 系列於日前發布後,水貨隨即到港,據最新報價顯示,首批 X300 水貨將提供 12+256、16 + 256、12 + 512、16 + 512 及 16 + 1TB,叫價分別為 $4,880、$5,180、$5,480、$5,880 及 $6,380。至於 X300 Pro 就提供12 + 256 、16 + 512 及 16 + 1TB 三個版本,$5,880、$6,580 及 $7,380。

vivo X300 Pro
vivo X300 Pro

vivo X300 採用 6.31 吋 8T LTPO 螢幕,支援 120Hz 刷新率與 1216 x 2640 解析度,同樣整合超聲波指紋辨識技術。搭載 Dimensity 9500 處理器,電池容量為 6,040mAh,同樣支援 90W 有線與 40W 無線充電。影像系統方面,X300 出乎意料地配備 2 億像素 Samsung HPB 主感光元件,搭配 5,000 萬像素 Sony LYT-602 APO 長焦鏡頭及 5,000 萬像素 Samsung JN1 超廣角鏡頭,前置自拍鏡頭亦為 5,000 萬像素 JN1 感光元件。

X300 Pro 採用 6.78 吋 8T LTPO 螢幕,支援 120Hz 自適應刷新率與 1260 x 2800 像素解析度,並兼容 HDR10+ 與 Dolby Vision 標準。螢幕同時整合超聲波指紋辨識技術,提升解鎖速度與安全性。搭載 Dimensity 9500 處理器。X300 Pro 配備了與 Zeiss 聯合調校的三攝系統,主鏡頭採用 5,000 萬像 Sony LYT-828 感光元件,擁有 f/1.57 大光圈並支援雲台 OIS 防震,無論是低光環境還是動態拍攝,皆能捕捉清晰穩定的畫面。同時,手機還搭載 5,000 萬像素 Samsung JN1 超廣角鏡頭,以及一枚全新的 2 億像素 Samsung HPB 長焦鏡頭,提供更豐富的構圖彈性與細節還原能力。前置自拍鏡頭同樣採用 5,000 萬像素 Samsung JN1 感光元件,滿足用戶對高品質視訊通話與自拍的需求。

查詢:樺峯數碼 (6921 6388)

【場料】近千頂級文書鼠 羅技 MX 大師添 Action Ring

Logitech MX Master 4 滑鼠
Logitech MX Master 4 滑鼠

如果講到文書滑鼠天花板,連 Tim Cook 都愛用的 Logitech MX Master 當然絕對能佔一席位。而 MX Master 最近就迎來 4 代更新,今次滑鼠叫價近千,再度衝上高峰,不過換來兩個 Action Ring 及多一個側鍵,在原有的雙滾輪及五鍵設計下令整體操作更為方便。利用軟件為 Action Ring 加入不同功能,再加上手勢操作下,用家就可以因應需要加入大量個人化的操作,大大加強生產力。除按鍵升級,由於 Action Ring 設於姆指擺放的休息區,因此其加入觸覺感知令用家不會產生誤按或得知有否按鍵。另外, 4 代更將 2.4Ghz 接收器更改為 USB-C 介面並保留藍牙連接,唯一「缺點」就是 150g 重,比起上代再重 9g,看來 Tim Cook 為健康可能要考慮轉滑鼠了?

Logitech MX Master 4:$999
查詢:展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