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RaceFit動作感應技術 應用範圍廣泛市場潛力高

    Eric Chong
    Eric Chong
    商業・科技・創業・編輯

    近年興起運動熱潮,引發可穿戴設備的創業商機。RaceFit 的技術更進一步,鈕扣般的感應器已可記錄用戶動作,成為樂齡、醫療健康、小孩 STEM 教育的科技,但亦不忘創業初衷,發展運動專用智能衣服。

    早已有開發智能衣服概念的麥君恆,是 RaceFit 創辦人之一,在 2014 年遇到前華為全球 UI 設計總監潘頎業便正式創業,專注研究為運動衣加入鈕扣式智能感應器,並收集動作數據,配合人工智能分析,仔細記錄每個動作。發展下來,發現技術可應用的範圍甚廣,有望成為一門高發展潛力的生意。

    RaceFit 的感應器採用 9 軸陀螺儀,每分鐘可記錄 48,000 個動作,詳細收集人體動態數據,經藍牙連接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傳送數據至雲端分析。由於要在運動時使用,感應器可防水、防撞,甚至放進洗衣機,並能無線充電,方便用戶。運動時,感應器可用 10 小時,如應用於監察日常生活更可維持 48 小時。

    RaceFit 感應器如鈕扣般大,現有幾種設計,將來可望進一步縮減體積。同時,感應器完全防水,可採用無線充電較合適。
    RaceFit 感應器如鈕扣般大,現有幾種設計,將來可望進一步縮減體積。同時,感應器完全防水,可採用無線充電較合適。

    專利設計改善使用體驗

    潘頎業透露,單是研發這感應器已花上 3 年時間,當中遇上不少技術挑戰,如應用在運動時,共要用上八枚感應器,分布在手臂、背後、大腿及小腿兩旁,記錄四肢和身體的動作,感應器要有效傳遞資訊是最難解決的部分。「RaceFit 其中一項專利是由任何一枚感應器做主要連線,跟其他互相通訊,將動作數據傳送給接收器,解決以八枚感應器分別在藍牙配對時出現使用體驗不良的問題,因運動時有些動作可能阻擋某些感應器連線。

    麥君恆表示,感應器僅是 RaceFit 其中一部分,軟件和演算法才是核心技術所在,公司以「了解人體動作」為使命,就是藉三組元件整合準確捕捉每個動作。以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運動為例,做深蹲、平板支撐時能夠從數據計算到每個姿勢是否符合標準。若未達標準,系統就會提示用戶如何更正。

    應用在運動時,最多配合八枚感應器,其中兩枚設在大腿和小腿。
    應用在運動時,最多配合八枚感應器,其中兩枚設在大腿和小腿。
    做深蹲動作時,可偵測是否合符標準。
    做深蹲動作時,可偵測是否合符標準。

    與護老院合作

    RaceFit 記錄人體動作的技術已成熟,下一步將以方案形式推向市場,不只運動科技,更與不同行業合作。首先是護老院和兒童教育,其中已跟本地護老院測試,為長者提供監控服務。

    潘頎業表示,在長者身上設置一枚感應器已足夠擷取數據,主要記錄日常行、坐、企、瞓的動作,包括長者的活動和休息時間,當休息時間突然過長可能是身體不適所引致,院舍便要多加關心。又或在半夜突然坐起來,只要動作維持一段時間亦會向護士發出通知。「長者半夜起床可能要上廁所或飲水,隨時突然雙腳乏力而跌倒。護士發現長者半夜起床而主動前去提供協助,可避免不必要的受傷。」

    市場上有很多以加護為主的樂齡科技,例如跌倒發出警號只是避免失救,這類警告都太遲,因長者已受傷。RaceFit 的技術希望及早發現,由他人提供協助。現時跟院舍合作開發的方案,包括設有藍牙接收器,收集所有長者的動作數據,也設室內定位功能,方便護士直接協助長者。

    下一步將為院舍開發更多新功能,如物理治療方案。麥君恆稱,現時要由治療師跟長者一對一指導,但院舍面對治療師嚴重不足的挑戰,令長者無法獲得更多運動時間。長者將 RaceFit 感應器以手帶穿上,就能偵測動作是否標準,由一名治療師跟十多名長者同時做運動,提供適當動作指導,有助增加長者的運動量。

    應用在長者身上,只用一枚感應器已足夠收集運動數據。
    應用在長者身上,只用一枚感應器已足夠收集運動數據。

    將與運動品牌合作

    他們亦不忘初衷繼續開發運動方案,如早前曾與香港體育學院合作,偵測運動員的運動姿勢是否正確,做出更好成績。麥君恆透露,今年內將跟運動品牌合作,推出內置 RaceFit 感應器的運動服,配合流動應用程式提供動作指導等創新功能。

    該公司現時還探索 STEM 教育,跟新加坡的兒童教育公司合作,將技術加入玩具內,變成可在平板電腦上互動的產品。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