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n

迷你高效 ASUS Mini PC PN51

小型電腦過往留給用家的印象只是節省空間,而效能上不會太出色,但隨著硬件的進步,現今就算是掌心大的一台迷你電腦都能擁有高效能,以應付大多數人的使用需求。由 ASUS 新推出的高階迷你電腦 Mini PC PN51 ,於迷你尺寸中配有 AMD Ryzen 5000 系列 CPU ,加上 Radeon Vega7 顯示晶片,可輕鬆應付文書及簡易圖像編輯工作,並有強大的擴充能力及高規格插頭可供高速傳輸資料或輸出畫面之用。

你們沒有手機嗎?《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延期至 2022 年

在 2018 年 Blizzard 公布將與網易合作,推出手機版《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 Diablo:Immortal )》,更以一句「 Do you guys not have any phones? (你們沒有手機嗎?)」,令玩家大跌眼鏡。其後在今年間雖然遊戲已舉辦 Alpha 公開測試,官方發現修改內容眾多,將遊戲計畫延期至 2022 年。

最強 4K@120Hz Mini LED ASUS ROG SWIFT PG32UQX

在 RTX 顯示卡的高效下,過往難以實現的 4K@120Hz 電競屏幕在近年成為熱門選擇,而 ASUS ROG SWIFT PG32UQX 除了具以上規格外,更採用 Mini LED 背 光,並且擁有量子點技術 IPS 面板,令屏幕具 10bit 色深,更可在 HDR 模式提供高達 1,400nits 的最大亮度與 FALD 1,152 區的直下式背光,規格上堪稱是目前 16 : 9 電競屏幕中的頂級型號。

性格比超高電競鍵盤 Cooler Master CK352

Cooler Master 全新的 CK352 電競鍵盤,以不到五百元的價錢,使用鋁合金面板配 ARGB 燈效,使其顔值與效能兼備,性格比極高。

《 Minecraft Dungeons 》下周 NSO 會員免費玩

任天堂定期會舉辦「試玩同樂會」活動,讓一眾 Nintendo Switch Online 會員可於期間免費任玩完整版遊戲。而下星期一開始就會試玩《 Minecraft Dungeons 》,就算試玩後亦可保存存檔,到購買正式遊戲時可完整繼承。最近假如找不到遊戲玩,又會不會叫齊朋友一同遊玩這款《 Diablo 》式的遊戲?

GALAX 進軍電競周邊市場 推出電競椅及其他周邊產品

作為顯示卡品牌街知巷聞的 GALAX ,今早就在宣布擴展品牌業務,進軍電競周邊市場,將於香港搶先推出 SLIDER 系列電競滑鼠、SONAR 系列耳機等多款新品,並針對直播及影片制作者的需要,將推出一系列的直播周邊。

PES 玩完? Konami 發表免費足球遊戲《 eFootball 》跨平台大戰!

《 PES 》與《 FIFA 》兩款足球遊戲可謂市面上的龍頭,但在剛才 Konami 就發表了全新足球遊戲《 eFootball 》,強調以免費遊玩、全數位下載,提供公平且平衡的遊戲體驗,並將登陸作電腦、手機及家用機全平台為賣點,這款新遊戲又會否衝擊到多年運動遊戲的營運模式呢?

【評測】無線+小型化電競裝備 Razer BlackWidow V3 Mini HyperSpeed & Orochi V2

對身處蝸居的香港人來說,如何有效地節省空間可是一門大學問,而 Razer 最新推出的 BlackWidow V3 Mini HyperSpeed 電競鍵盤及 Orochi V2 電競滑鼠,不但使用了輕量化設計,更支援無線及 2.4GHz 等連接方式,方便用家將其收藏或攜帶外出使用。

【評測】超值 11 代 Core i5 + RTX 3050Ti MSI Sword 15 11UD 電競筆電

使用新款硬件的電競筆電過往都是給人定價高的印象,但 MSI 全新推出的 Sword 15 11UD,不但配備了 Intel 11 代 CPU ,並是市面首部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顯示卡的電競筆電,以僅 $8,999 的定價刷新了入門電競筆電的新指標。

CHERRY 登陸香港 MX 10.0、BOARD 2.0S、3.0S 電競鍵盤開箱

對機器鍵盤有一定認識的話,對於來自德國廠商 Cherry 一定不陌生,它生產機械軸讓各家廠商使用,最知名的 CHERRY MX 軸體更是不少用家在選購時非買不可的軸體。隨住 Felton 於早前取得香港代理權,將 Cherry 原廠打造的產品帶到來香港,今次為大家介紹的就有 CHERRY MX 10.0 RGB及 BOARD 2.0 S、3.0 S三款產品。

最新文章

政府《生成式 AI 應用指引》列明四層風險

特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日前發表《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建議本港使用生成式AI的道德框架。《指引》列明開發人員、服務供應者和用戶的相關責任。其中詳細分出四層風險分類系統,當中的不可接受風險類別要全面禁止,開發和部署需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