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39

輕量級 980g 機身用抗刮防污 ASUS Zenbook A14 評測

ASUS Zenbook A14

對於要經常拿著筆電外出工作的朋友,在選擇筆電時會考慮甚麼?要機身輕巧?要電池壽命夠長?要高解像度屏幕?還是要連接埠夠齊全?ASUS 最新的推出的 Zenbook A14 主打輕巧的機身,重量只有 980g 左右,比起很多同級的 14 吋或 13 吋筆電更輕巧。機身採用了 Ceraluminum 陶瓷鋁合金製造,通過 MIL-STD-810H 美國軍規標準測試。配備 Snapdragon X Elite X1E 78 100 處理器,電池續航時間超過 20 小時,相信能滿足流動辦工的需要。

第一次將 ASUS Zenbook A14 拿上手,相信都會被它的 Ceraluminum 陶瓷鋁合金外殼所吸引,摸上手會有點像石材的冰涼感,新技術令機身有更好的抗刮防污效果,大大提高筆電的耐用性。

屏幕背蓋鉸位設計亦經過改良,開合絲滑順暢,即使單手也能輕鬆將屏幕打開。
屏幕背蓋鉸位設計亦經過改良,開合絲滑順暢,即使單手也能輕鬆將屏幕打開。

屏幕背蓋鉸位設計亦經過改良,開合絲滑順暢,即使單手也能輕鬆將屏幕打開。新機繼續採用標準尺寸的 ASUS ErgoSense 筆電鍵盤,提供 19.05mm 按鍵間距、鍵程為 1.3mm,打字的手感清脆、回彈性佳。提供三段亮度的 LED 背光調整。在方向鍵左側,同樣有 Copilot 鍵,可快速啟動 Copilot,而 F8 鍵上則可開啟 Emoji 表情符號表。

Zenbook A14 (UX3407)  採用 14” 2880 x 1800 OLED 屏幕,支援 48Hz-120Hz VRR 可變屏幕更新率,支援 VESA DisplayHDR 認證,峰值亮度高達 617 nits。而作為 Copilot+ PC 的一員,Zenbook A14 (UX3407) 是採用 ARM 架構的 Snapdragon X Elite X1E 78 100 處理器,提供約 45 TOPS 的 AI 運算能力,最高 32GB LPDDR5X RAM 及 1TB SSD。記得我們去年中已測試過多款採用 Snapdragon 處理器的筆電,其實 ARM 處理器的效能方面絕不比使用 Intel 或 AMD 處理器的產品遜色。甚至可流暢地執行像《ACE Combat 7》級數的 Steam PC 遊戲,

效能方面,使用 Geekbench 6 CPU 測試,分數為單核 2451 多核 14321;GPU 測試為 20625。而 Geekbench AI 的測試,Single Precession 為 2063、Half Precession 為 3383、Quantized Score 為 6715。3DMark Steel Nomad Light 也有 2210 分,而輕薄文書筆電來說,Zenbook A14 (UX3407) 的效能是相當出眾。

使用 Geekbench 6 CPU 測試,分數為單核 2451 多核 14321
Geekbench 6 GPU 測試為 20625。
Geekbench 6 GPU 測試為 20625。
Geekbench AI 的測試,Single Precession 為 2063、Half Precession 為 3383、Quantized Score 為 6715。

可能有些朋友會擔心使用 ARM 架構的 Snapdragon X Elite 處理器軟件支援方面,可以跟傳統 X86 架構產品看齊嗎 ? 據知目前的資料,已經有近 1,000 款應用能全面支援 Snapdragon X 系列處理器,當中包括 Microsoft 365、Zoom、Cisco WebEx、TeamViewer、Canva、CapCut、CorelDraw、Adobe Creative Cloud 等一系列商務及創意應用,而對於軟件開發及 IT 管理人員,亦有包括 Python、Unity、LLVM、Microsoft Autopilot、VMware Workspace One 等可以使用得到。相信可滿足絕大部份工作及娛樂的需要。

因為 Snapdragon X 系列處理器是採用 ARM 架構,在低功耗(慳電襟用)這方面,絕對比傳統 Intel 或 AMD 處理器優勝,新機可提供長達 28 小時的工作時間,比起傳統 Windows 筆電實際只得 4-5 小時的工作時間長得多。即使全日外出工作也不用太擔心電力不足的問題。

Snapdragon X 系列處理器是採用 ARM 架構,在低功耗(慳電襟用)這方面,絕對比傳統 Intel 或 AMD 處理器優勝,新機可提供長達 28 小時的工作時間,比起傳統 Windows 筆電實際只得 4-5 小時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Snapdragon X 系列處理器是採用 ARM 架構,在低功耗(慳電襟用)這方面,絕對比傳統 Intel 或 AMD 處理器優勝,新機可提供長達 28 小時的工作時間,比起傳統 Windows 筆電實際只得 4-5 小時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最讓人驚喜的,就是 Zenbook A14 雖然以輕薄作賣點,但機身的連接埠相當齊全,包括左側有 HDMI 2.1 端子及兩個 USB4 Type-C,和 3.5mm 耳機插,而右側會有一個 USB 3.2 Type-A 連接埠,最多能支援外接 4 台屏幕,更重要是不需要透過 USB Hub 才能連接屏幕,使用更方便。 

左側有 HDMI 2.1 端子及兩個 USB4 Type-C,和 3.5mm 耳機插
右側會有一個 USB 3.2 Type-A 連接埠
使用 Photo 的 Super Resolution 超級解析功能,去提升相片的解像度及細節,過程中電腦幾乎只是透過 NPU來處理,僅耗用少量 CPU 及 GPU 資源,可大大減少電池的消耗。
使用 Photo 的 Super Resolution 超級解析功能,去提升相片的解像度及細節,過程中電腦幾乎只是透過 NPU來處理,僅耗用少量 CPU 及 GPU 資源,可大大減少電池的消耗。
可對比畫面增強後的效果
可對比畫面增強後的效果
使用 Photo 原生 AI 消除功能,運算速度相當快
使用 Photo 原生 AI 消除功能,運算速度相當快

Zenbook A14 會支援一系列 Microsoft AI 功能,包括 Windows 的 Copilot 助理、即時輔助字幕、小畫家 Cocreator 等功能,待 Windows 11 的年度更新推出後,《小畫家》將支援更齊全的生成式 AI 功能,包括生成式清除、擴圖及移除背景等,《Photo》亦追加 Restyle Image 重塑影像、Super Resolution 超級解析度等功能。另外還有 Click to Do 以及與 Microsoft 365 Copilot 等等,功能更全面。

小結

評分 : 4.5/5

best performance 2022

小編使用了好幾年的 ASUS Zenbook S 13 OLED,重量還不到 1kg,日常外出使用都相當輕鬆。不過當遇上 ASUS 新推出的 Zenbook A14 Copilot+ PC 之後,心中不禁萌起想換機的念頭。實際試用 Zenbook A14 後,除了是新機的效能更流暢,在執行 AI 工具運算速度也更快。更重要是 Zenbook A14 的電量足夠使用近 20 小時,足夠一整天的工作需要,這是傳統 Intel 或 AMD 筆電難以相比的。

產品規格

  • 作業系統 : Windows 11 Home
  • 處理器 : Snapdragon X Elite 處理器(最高 45TOPs)
  • 記憶體 : 32 GB LPDDR5X
  • 儲存裝置 : 1TB SSD
  • 屏幕 : 14″ 2880 x 1800解像度 OLED 屏幕,600 nits 亮度及 120Hz 刷新率
  • 連線功能 : Wi-Fi 6E + Bluetooth 5.3
  • 連接埠 : 2 x USB-C、HDMI 2.1、3.5mm 耳機插、1 x USB-A
  • 產品尺寸 : 310.7mm x 213.9mm x 13.4~15.9mm
  • 產品重量 : 0.98kg
  • 售價 : $13,998
  • 查詢 : ASUS HK

ZCOPE》最新影片

AirPods Max 遲來的升級 終支援 24bit / 48kHz 無損壓縮音訊

Apple 宣佈將透過 iOS 更新,讓 AirPods Max 能使用有線連接方式,以支援「無損壓縮音訊」與「超低延遲音訊」等功能,最高支援 24bit / 48kHz 的「無損壓縮音訊」,對用家來說算是遲來的升級吧。 

AirPods Max 作為 Apple 最高階的耳機,但音色表現上一直備受批評,主要原因是當大部份高階耳機都支援包括 LDAC 等 Hi-Res Audio Wireless 無損音樂編碼,從而提升音色表現,但 AirPods Max 因受限於 Apple 只能使用 AAC 編碼,音色當然比同檔次的耳機比下去。

之前 Apple 亦曾透過軟件更新的方式,讓 AirPods Max 能配合 Vision Pro 來支援無損壓縮音訊,但一般消費者又有幾多人有 Vision Pro 呢?

今次 Apple 將透過 iOS18.4 為 AirPods Max 帶來「無損壓縮音訊」與「超低延遲音訊」功能, 用家只要透過 USB-C 接線將 AirPods Max 連接已升級到 iOS 18.4 的 iPhone,耳機就會作升級並能支援「無損壓縮音訊」與「超低延遲音訊」,而音樂創作人可配合在 Logic Pro 及其他音樂創作 app,在整個工作流程中運用 AirPods Max,發揮其「頭部追蹤」功能,為「個人化空間音訊」帶來新的體驗。

iOS 18.4 將於 4 月正式推出,用家只要將 iPhone 進行系統更新,到時記得儘快更新 iOS 及 AirPods Max,就能使用新功能。

ZCOPE》最新影片

AI 時代|物流業請 AI 代理打理貨倉井井有條

AI Agent 10

AI 代理透過多模態模型能有效處理影像,如電腦視覺、辦認內容。物流業利用這技術分析數據便能擁有更強的資源調配能力,因而可應用到的範圍及環境更多,其中自動管理倉庫是最具潛力的用途之一。

《火紅的 AI 代理
1. 甚麼是 AI 代理?
2. AI 代理靠三大本領爆紅
3. AI 代理三個工作階段自動完成任務
4. 掌握 AI 代理分類 有助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5. 名牌廠商 AI 代理方案 一文盡錄!
6. OpenAI 兩大 AI 代理 一個精於寫研究報告、一個是私人助理
7. 通用型 AI 代理 Manus 跟 DeepSeek 大不同
8. 中小企用 AI 代理自動處理日常事務
9. AI 代理協助金融業有效管理風險法規
10. 電子商務庫存、客服 通通交給 AI 代理
11. 物流業請 AI 代理打理貨倉井井有條

AI 代理可以做甚麼?

1. 控制自動搬運機械人
貨倉內由自動搬運機械人(AMR)搬運貨物,每個機械人可視為一個 AI 代理,配合電腦視覺和同時定位與構建地圖(SLAM),讓機械人在貨倉自行導航,更有效搬運貨物。

2. 調配及規劃機械人
另有 AI 代理管理整個貨倉內的 AMR 和其他自動駕駛車輛,基於大數據,為所有設備規劃最佳的行走路徑,達至具效率的營運模式。

3. 增加載貨空間
通過 AI 代理收集載貨架的數據,如鏡頭監察、感應器等,實時掌握所有貨架的數據及記錄貨量變化,配合訂單估算等數據,安排各貨架的載貨量,盡用儲存空間和減少不必要移動,以節省資源。

4. 分單和規劃路徑
當貨物出倉時,AI 代理從過往的數據推算,將包裹自動分單,而且規劃最佳配送路徑,提高送貨效率。

5. 處理紙張文件
物流業不少屬紙張文件,運用 AI 代理的電腦視覺能準確讀取文件上的資料,甚至支援不規則的格式,減少人手輸入錯誤,提高處理效率。為過渡至全電子化的有效技術。

6. 加強客戶服務
通過 AI 代理提供 24/7 客戶服務,接受客戶用自然語言查詢,交由後端系統處理不同的物流業流程,如追蹤貨件、處理訂單等。

ZCOPE 最新影片

微軟 Surface Laptop 7 退貨頻繁 Amazon 警告購買前要睇負評

Screenshot

據科技媒體 Windows Central 報導,美國 Amazon 網站近期對微軟Surface Laptop 7的部分配置發出警告,將其標記為「頻繁退貨商品」(frequently returned item),並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詳細研究產品並查閱評論。這一標籤出現在產品頁面的黃色警示框中,提醒買家該款筆電的退貨率高於同類產品平均水平。然而,Amazon 並未具體說明退貨原因,但從負評看可能是和電腦的兼容性有關。

Surface Laptop 7 於去年推出時,憑藉其搭載的高通 Snapdragon X 處理器和針對 Windows on Arm 架構的優化,獲得了媒體的普遍好評: 以出色的電池續航力和輕薄設計著稱,被視為微軟進軍 Arm 架構市場的重要一步。然而,Amazon 的這一標籤顯示,消費者對該產品的滿意度似乎並未完全達到預期。根據 Amazon 的賣家政策,「頻繁退貨」標籤通常適用於退貨率在同類商品中名列前茅的產品,但具體原因可能包括硬體故障、軟體兼容性問題,或單純的買家後悔。

用戶對 Surface Laptopn 7 大都是好評,但劣評則指出其對某些軟件的兼容有問題。

目前,Surface Laptop 7 在美國 Amazon 上擁有 4.2 星的平均評分,這是基於超過 360 條用戶評論,其中 71% 給予 5 星好評,但 12% 的 1 星評價也顯示出部分用戶的不滿。分析人士推測,高退貨率可能與 Windows on Arm 架構的軟體兼容性問題有關。雖然微軟已大幅改進 Arm 平台的模擬技術,但許多應用程式,尤其是舊版軟體、專業工具和遊戲,仍未針對 Arm 架構進行原生優化,可能導致性能下降或無法運行。這對於期待傳統 Windows 體驗的用戶來說,可能成為退貨的主要動因。

美國微軟低調地推出使用 Intel Core Ultra 的 Surface Laptop 和 Surface Pro 企業版。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警告僅適用於 Surface Laptop 7 的某些硬體配置,而同樣搭載 Snapdragon X 處理器的 Surface Pro 11 目前未被標記為高退貨率產品。這或許表明問題與特定型號的設計或配置有關,而非 Arm 平台本身的普遍缺陷。儘管如此,這一標籤無疑給微軟和 Surface Laptop 7 帶來了負面影響,可能影響潛在買家的信心,直到該標籤被移除。

針對兼容性問題,微軟已推出搭載英特爾 Core Ultra 200V(Lunar Lake)處理器的 Surface Laptop 和 Surface Pro 企業版,針對某些企業用戶使用的電腦軟件未能對應 Arm 架構的局限性,但目前尚未有會向消費市場推出類似版本。

消費者在評估 Surface Laptop 7 時,建議根據自身需求謹慎選擇。若主要用途為日常辦公和生產力任務,該款筆電依然是強有力的選擇;但對於依賴特定專業軟體或遊戲的用戶來說,購買前查閱評論和測試兼容性顯得尤為重要。

ZCOPE》最新影片

免卻跌耳機風險 1MORE S20 耳夾式藍牙耳機

入耳式耳機雖然方便,但耳塞塞得太入,氣壓會令佩戴者感到不適,所以近年有開放式耳機出現,為用家提供一個安全、不入耳道的選擇。而開放式耳機好容易因為大動作而跌出,故其形狀設計不斷推陳出新,目的就是在佩戴感、聲音、功能上取得良好平衡。而主打性價比、充滿黑科技的 1MORE,亦不斷研發作新嘗試,推出 1MORE S20 耳夾式藍牙耳機。

1MORE 旗下最新力作 —— 耳夾式藍牙耳機 1MORE S20,率先獲得 Hi-Res 國際金標認證,無痛價錢即能享受 LDAC 無損藍牙編碼的優質音色。一如以往將突破性黑科技融入這款嶄新佩戴方法的開放式耳機,其如耳環外形的的耳機扣、IPX5 防水機身、輕如一顆藍莓的 7g 重量;採用全新 BalanceAIR+ 舒適技術,配合 3D 人體工學設計,以 270° 均勻受力,貼合不同耳型,即使狂甩動作也不易掉落,真正實現「佩戴0束縛」的聽歌體驗,這樣集結各樣黑科技功能,加上 3 款潮色選擇,亦只是 $349,絕對可以無痛入手!

輕盈舒適+記憶鎳鈦合金

市場調查顯示,開放式藍牙耳機使用者希望獲得更舒適的佩戴體驗及卓越音質;而佩戴耳掛式運動耳機有機會與部分眼鏡/護目鏡的眼鏡臂碰撞,影響穿戴舒適度,因此 1MORE S20 決定採用耳夾式設計。有 3 色機身選擇,包括中性的銀黑,搶眼的金屬紫和金屬藍。1MORE 採集了 10 萬組以上耳朵結構數據,從而研發全新 BalanceAIR+ 舒適技術,每邊耳機僅重 7g ,比傳統耳機輕 40%。搭配雲朵氣囊艙體及 Air·Fit 塗層,乾爽舒適不油膩,令配戴時的壓力感降至最低,與雙耳穩固貼合。

格林美大師調音|遠超 HIFI 級音質

1MORE 首度將 Hi-Res 金標音質帶入耳夾式藍牙耳機,S20 搭載 11mm 複合振膜單元,尺寸比不少入耳式 IEM 藍牙耳機更大,配合獨家研發 BassMore+ 音頻增強技術,高音細膩低音渾厚,且不會因為開放式設計而影響音量。同時耳機亦配備 360° 全景虛擬混音技術,通過模擬 Live 現場來擴大音域,實現劇場版環繞聽感,即使是開放式設計也能讓每首歌都像在現場。

S20 搭載 11mm 複合振膜單元,尺寸比不少入耳式 IEM 藍牙耳機更大。

四咪 ENC & AI 智能通話降噪

S20 兩隻耳機共配備 4 個高性能收音咪,配合先進的 ENC 降噪演算法,無論是嘈雜的街道或繁忙的室內環境,都能精準拾音,字字句句都聽清,通話清晰度比前作提升高達 99% 。更獨創 SDT 聲聚傳音技術,透過超音波聚焦技術,創造獨立不被周圍環境干擾的音區,徹底解決漏音問題。

雙核藍牙 V5.4 低延遲無 Lag

S20 配置雙核藍牙 5.4 晶片,提升傳輸效率同時降低損耗,實現更好的連接穩定性和音頻流暢性。支援一鍵開啟低延遲模式,畫音同步,遊戲影音都能完美體驗。耳機通過 IPX5 防水抗汗,無論運動時的汗水,或是日常生活中的雨水,均不影響耳機操作。

S20 配置雙核藍牙 5.4 晶片。

馬拉松式 30 小時續航

1MORE S20 充滿電時可持續使用長達 30 小時,使用時間是普通耳機的 3 倍。 更支持 LDAC 高清音質傳輸、6 組 EQ 個性音效調節及雙設備連接,為用家提供舒適貼耳、音質澎湃的全方位聆聽體驗。

best value 2022

SPEC.

  • 顏色:黑,紫,藍
  • 單元:11mm 複合振膜
  • 充電時間:90 分鐘(耳機)、120 分鐘(充電盒)
  • 使用時間:30 小時長效續航
  • 防水等級:IPX5
  • 藍牙規格:Bluetooth 5.4,支援 LDAC 及雙設備連接
  • 重量:7g(單耳)
  • 售價:$349
  • 查詢:Soundwave (2771 8209)

AI 素養:數位時代的必備技能

在這個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AI 素養」已成為每個人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AI 素養指的是理解、使用、評估和批判性思考 AI 技術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方面:


技術理解

AI 素養首先要求我們對 AI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包括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核心技術。這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要成為 AI 專家,但至少應該能夠識別日常生活中的各種 AI 應用,如智能手機的語音助手、選擇使用哪個 AI 系統等。 例如,新加坡最近宣布了一項國家計劃,旨在提高學生和教師的 AI 素養,確保他們理解 AI 技術的風險和好處。到 2026 年,所有級別的教師,包括正在接受培訓的教師,都將接受 AI 在教育中的應用培訓。這種全面的教育方法有助於確保整個教育系統對 AI 技術有深入的理解。

批判性思考

面對 AI 生成的內容,我們需要具備辨別真偽、評估可靠性的能力。這包括了解 AI 生成內容的局限性,如可能產生的偏見或錯誤, 以及如何驗證 AI 輸出的結果。芬蘭的教育系統,長期以來以其高質量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方法而聞名,現在已經通過提供免費的在線課程來擁抱 AI。大約一半的學校使用 ViLLE 平台,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即時反饋和學生作業分析,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 AI 素養,還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評估 AI 生成的內容。

實際應用

AI 素養還包括能夠有效地使用 AI 工具來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這可能涉及使用 AI 輔助寫作、數據分析或問題解決等任務。在印度,教育科技公司 Embibe 使用 AI 來闡明複雜的數學和科學概念。學生可以使用智能手機掃描教科書中的一段文字,應用程序會使用 3D 圖像來幫助視覺化。這種實際應用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讓學生直接體驗到 AI 在教育中的應用,從而增強他們的 AI 素養。

倫理意識

隨著 AI 的廣泛應用,理解其對社會的影響變得至關重要。AI 素養應包括對 AI 倫理問題的認識,如隱私保護、算法偏見等。芬蘭的 AI in Learning 項目是一個多學科國際研究人員和公司合作的項目,旨在促進本地和全球學習的公平性和質量。該項目產生了許多學術論文,強調了在 AI 應用中考慮倫理問題的重要性。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 AI 素養,還培養了對 AI 倫理的深入理解。

培養 AI 素養的策略

學校和高等教育機構應將「AI 素養」納入課程設置,這不僅包括專門的 AI 課程,還應該將 AI 知識融入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南韓在這方面投入巨大,計劃到 2025 年在全國課程中納入 AI 課程,從高中開始。韓國教育部的 Keris 單位正在設計和試點,圍繞 AI 和其他技術的廣泛教師發展計劃。教育部的未來教育中心提供模型教室,訪客可以體驗先進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這種全面的方法確保了學生和教師都能獲得必要的 AI 素養。

終身學習

鑑於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持續學習和更新知識至關重要。個人應主動關注 AI 領域的最新進展,參與相關培訓和研討會。中國提出的「AI 能力建設行動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政府計劃到 2025 年底舉辦 10 個主要針對發展中國家的 AI 研討會和研討會,這種方法不僅促進了國際合作,還為個人提供了持續學習 AI 的機會。

實踐與體驗

通過親身體驗和使用 AI 工具,可以更好的理解其功能和局限性,鼓勵在工作和學習中嘗試使用各種 AI 應用,例如「Duolingo」的語言學習應用程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整合了智能機器人與學生互動,該應用程序使用個性化學習方法,包括初始定位測試來掃描用戶的技能,並根據之前的表現和成績逐步調整建議活動的難度,這種實踐不僅提高了語言學習效率,還讓用戶直接體驗到 AI 在教育中的應用。

跨學科合作

AI 的影響涉及多個領域,因此培養 AI 素養需要跨學科的合作和交流,這有助於全面理解 AI 的社會影響。新加坡的 AI@NIE 五年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將投資於研究和創新,以使用人工智能進行教育,這種跨學科方法不僅促進了 AI 在教育中的應用,還有助於全面理解 AI 對社會的影響。

此外, 算法本身是否應受到知識產權保護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一些觀點認為,算法是技術創新的核心,因此應受到專利或版權保護;但也有人擔心過度保護,會阻礙技術共享與進步。因此在數據使用和算法保護之間找到平衡至關重要。


結論 – 香港要力追落後

在 AI 驅動的未來,提高 AI 素養不僅是個人競爭力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系統的教育、持續的學習和實踐,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更好地適應和利用 AI 技術,在數字時代中保持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正如我們所見,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採取措施提高公民的 AI 素養,從新加坡的國家計劃,到芬蘭的免費在線課程,再到中國的國際合作計劃。這些努力不僅為個人提供了學習和發展的機會,還為整個社會的 AI 素養提升鋪平了道路。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和開放的態度,不斷更新我們的知識和技能,以確保我們能夠充分利用 AI 的潛力,同時也能夠應對它可能帶來的挑戰。

ZCOPE 最新影片

民航處:4.7 起航班上不淮使用外置充電池

近期有多在飛機航班上發生有關外置充電池著火的嚴重事故,民航處更新對本地航空公司就航班乘客攜帶及使用外置充電器的要求及規管,由 2025 年 4 月 7 日起,乘客不得在航班上使用外置充電器,為其他便攜式電子裝置充電、又或者為外置充電器進行充電,另外不得將外置充電器放置於手提行李架上。

較早時,香港航空一班由杭州來港的航班,飛行中途機倉內行李架起火,機組人員以樽裝水、茶、果汁來滅火。(相片來源:星島日報)

民航處說,非常關注近期多宗懷疑與飛機乘客攜帶和使用外置充電器有關的安全事故,繼上月發出通告提醒航空業界須嚴格執行對乘客攜帶上機物品的相關規定後,民航處於上星期五與本地航空公司的代表會面,並於今日發出新通告,更新相關要求及規管,以進一步提升航空安全。

民航處建議市民如有疑問,在乘搭航班前,可向相關航空公司確定最新規定。

本月較早前,前往韓國的飛機航班都已有類似規定,而且還建議外置電池,需放入密實膠袋或使用膠紙將充電口封好,減少造成短路的機會。而台灣的長榮航空也有限制使用規定。

ZCOPE 最新影片

Premium Bandai 圓夢 MSV HG FULL ARMOR GUNDAM 素組

MSV 系列自元祖高達以來都受高達迷追捧,在 TV 版以外補完更多想像空間及賣模型,軍武風格的全裝甲 RX-78-1 高達算是經典之一,受益於 HGUC The Origin MSD 系列,官方推出 Premium Bandai 限定模型,高達迷可能要費一番心思才買到。

Gundam The Origin 系列動畫是前傳式,講述馬沙的起源,當中 RX-78 高達出場的部分不長,其後有特別篇「德安之島」重製比較多戲份,模型也有推出新設計的 RX-78,質素幾近媲美 RG 級。這部復古 FA-78-1 FULL ARMOR GUNDAM 是以它為基礎的「MSD」(對應元祖 MSV)系列,更改配色及追加外層裝甲。

與 2010 年左右推出的 MG 版 FULL ARMOR GUNDAM 有非常接近的表現。高達迷需要留意 PREMIUM BANDAI 官網不時的開賣時間,才有機會入手,算是一個小小的不便,其他還有推出 HG FA-78-2 Heavy Gundam。

板件有大量全新開模部件,稍為偷薄了原本 RX-78 高達的裝甲加上插孔,並改用深綠色軍武風格,可以先砌成無裝甲版本,再嵌套上新的外層裝甲。但要十分注意說明書的零件編號指示,以免誤裝上舊版零件。

外層裝甲分件也不錯,膝蓋及臂膊的微型飛彈槽都有還原,可動關節沒有受到大影響,附上的一張水移印標記,這方面就比較考高達迷的手工,有能力的話,可嘗試一點舊化加工。

網址:p-bandai.com/hk/

ZCOPE》最新影片

數碼時代簽署方式 電子簽名 vs 自動簽名

自動簽名機(Autopen)是年代已久的產物,最近再度成為新聞話題,引發由自動簽名機所簽的名是否具法律效力等疑問,波及到電子簽名(e-signature)是否也存在同樣問題?今次詳解電子簽名在當今數碼化時代的重要地位。

近年流行的電子簽名,屬於在數碼文件上進行的簽署方式,是企業實現無紙化業務流程重要一環。尤其近年部分企業常進行跨地域協作,簽署合約等文件,能夠通過電子處理加快程序。

相關文章:簽名到底有無效?一文看懂「自動簽名機」

甚麼是電子簽名?

電子簽名是在數碼文件或電子交易中附加的數據,表示簽署者的身分和同意,具有與手寫簽名相同的法律效效力。現時已廣泛在商業合約、法律文件等採用,甚至是現代簽名的形式之一。

電子簽名按技術和法律分三類:

  1. 簡單電子簽名(SES):輸入名字或圖像簽名,甚至包括點擊「同意」按鈕,使用簡單,但安全度較低。
  2. 高級電子簽名(AES):用上公開密鑰基礎(PKI)加密技術,確保簽署者的唯一身分,而且防止在簽名之後篡改文件。
  3. 合資格電子簽名(QES):需要加密證書和安全設備,如智能卡,進一步認證簽署者的身分。

由於 AES 和 QES 涉及較嚴謹的身分驗證,視被為數碼簽名技術。用戶通過電子簽名方案為文件簽署,在法律上等同手寫簽名,而且毋須實體接觸,文件能夠通過電子傳送完成簽署。

自動簽名與電子簽名分別

自動簽名與電子簽名的分別,從不同角度比較:

媒介技術安全用途
自動簽名紙張文件機械臂連同墨水筆,在紙張上複製簽名安全較低,容易偽造簽署大量文件,政府和名人常用。
電子簽名數碼文件在數碼文件上加上簽名數據,如涉及更高安全度的簽署,更附設加密技術安全度高,尤其 AES 和 QES 驗證身分及文件的完整性網上交易,商業和法律廣泛使用。

電子簽名法律效力

電子簽名的概念最早由聯合國在 1996 年提出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業模範法(UNCITRAL Model Law on Electronic Commerce),其中第七條提到高度建議各國發展電子簽署法例。美國在 2000 年通過《電子簽名法》(E-Sign Act》確立電子簽名的法律地位。歐盟在 1999 年跟進聯合國的建議提出主法,到 2014 年正式生效電子身分認證和信任服務條例(eIDAS)。

香港的電子簽名法例《電子交易條例》在 2000 年生效,也在 2024 年 1 月作出修訂,已經為大多數合約認可接受。

電子簽名的好處

企業落實電子簽名能將業務流程走向全電子化、無紙化。電子簽名有幾個好處:

  • 不受地域限制:通過電腦、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都可以完成簽名。
  • 提高效率:即時傳送給用戶,簽署後又即時傳回。
  • 保護文件:經過多重驗證身分,使已簽署的文件具有唯一識別。
  • 方便儲存和查閱:由文件管理方案儲存和歸檔,配合檔案搜尋功能容易尋回。
  • 環保:落實無紙辦公室免除使用紙張,也毋須處理紙張文件。

電子簽名在各行業的用途

電子簽名或數碼簽名在商業上愈來愈普及,除了面向合作夥伴、企業內部,更多開始給消費者客戶。

  1. 網上服務使用條款:網絡服務或流動應用程式在使用前,用戶先要按「同意」條款方可使用,屬 SES 之一,為服務供應商的免責,亦是用戶在法律上同意內容。
  2. 登記參加活動:例如工作坊、會議等,用戶填寫表格,需要「同意」條款方完成登記,更甚選擇「允許」接收推廣訊息,亦是電子簽名的一部分。
  3. 銀行服務:用戶在流動程式申請銀行服務,如認購基金等,通過智能電話的容貌識別功能作身分認證,完成 QES 的進階數碼簽署。
  4. 商業合約:例如中小企採購合約,通過電郵傳送合約,經雙方數碼簽署確認交易。
  5. 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隨著企業實行遙距工作,招聘過程亦電子化,簽署僱員合約經數碼署簽完成。
  6. 地產代理合約:屋主委托地產代理放售或放租,經電子簽署委托合約。甚至有外國租屋網站將整個租賃過程電子化,雙方的租約也通過數碼簽署完成。

ZCOPE》最新影片

成本太高又唔靚仔 塑膠製 Apple Watch 計劃傳停擺 

目前智能手錶普遍採用金屬和塑膠錶殼,再配合塑膠錶帶。相比起來 Apple Watch 都是採用鋁金屬或鈦金屬外殼,成本當然遠比其他產品高。早前有消息指 Apple 計劃推出一款定位比 Apple Watch SE 更低,採用塑膠製外殼的廉價版 Apple Watch 產品,以打開廉價智能手錶市場,不過有傳因為設計與成本問題,目前該計劃已陷入停擺狀態。

目前的 Apple Watch SE 是採用鋁合金外殼,錶面屏幕只有 40mm 及 44mm,比 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 42mm 及 46mm 略小。功能方面,因為沒有心電圖、血氧檢測,也沒有手勢控制,感覺上比起很多第三方廠商的智能手錶,好像沒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才有傳出 Apple 計劃推出廉價版 Apple Watch 產品以開拓市場。

不過 Apple 一向致力推動環保,盡量避免使用塑膠材質,所以所謂的塑膠大都只能使用回收塑料,或研發類似塑膠的物料。不過其實使用回收塑膠或研發新物料的成本,未必比使用已有的金屬便宜,而且在耐用性及物料剛性方面,回收塑料亦無法和金屬相比。另外,Apple 設計團隊似乎對使用塑膠版 Apple Watch 的外觀設計不滿意,所以相關計劃暫時已被擱置,並會集中人手投入新的 Apple Watch 設計及研發上。

ZCOPE》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