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44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3.3 版「瘋狂時代」 團隊解構新主線夏佛荒原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去年底終讓魔王迪亞布羅再現,又被玩家送回地獄深處,今後還是會繼續發展,資深劇情設計師 Ryan Quinn 日前與港、台媒體分享今年首個 3.3 版更新重點,全新主線夏佛荒原會貫穿整年。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最新版本更新「扭曲荒原」將在 3 月 21 日上線,會有全新主線任務、全新重製的戰場地圖,以及三顆全新傳奇寶石。玩家將要前往神秘原始的夏佛荒原,原始森林的樹木開始扭曲變形,飢渴的自然精靈「妖精」傾巢而出,襲擊旅人和居民。玩家將與森林的守護者,也就是當地的德魯伊和女巫合作找出危險源頭。另外魔寵技能根據玩家意見進行改動,部分會獲得專屬新技能。萃取精華的方式不再設有每週上限,以及放寬時間限制。製作系統「大師級」讓玩家可以從開放世界收集礦石,擊敗精英怪物取得材料,然後前往鐵匠處打造傳奇物品或是技能石,給大家「洗裝」又多了選擇。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2025年更新藍圖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2025 年更新藍圖。
製作系統「大師級」讓玩家可以從開放世界收集礦石及材料,前往鐵匠處打造傳奇物品或是技能石
製作系統「大師級」讓玩家可以從開放世界收集礦石及材料,前往鐵匠處打造傳奇物品或是技能石。

資深劇情設計師:夏佛荒原超級大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資深劇情設計師 Ryan Quinn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資深劇情設計師 Ryan Quinn。

資深劇情設計師 Ryan Quinn 日前與港、台媒體分享今後的發展,問及新主題「瘋狂時代」的設計理念和如何影響今年的劇情?Ryan 稱今年是遊戲故事的轉變期,玩家擊敗迪亞布羅後,新勢力在聖休亞瑞崛起,老敵人則尋求復仇。玩家會看到聯盟和友情出現裂痕。劇情帶大家前往被扭曲、腐化的夏佛荒原,引導接下來的故事方向。團隊不僅在劇情中融入「瘋狂時代」,還透過玩家的造型、裝備等細節,展現瘋狂與異變的氛圍。

Ryan 表示製作團隊在 3.3 版已盡量平衡各方面的新內容開發,同步推進現在和未來的內容。故事線上,任務種類和規模會擴大,尤其上半年最明顯。第三季將開放整個夏佛荒原並推出新職業,這是他目前最花時間的部分。

團隊希望滿足現有玩家並吸引新血,故調整遊戲模式提升體驗。新內容會改進玩法,舊內容也會升級,比如去年的魔寵任務會加入新能力。這次會有地形比較對稱的戰場地圖,是回應玩家需求。另有新製作系統,讓玩家自訂裝備數值。他強調為夏佛荒原融入驚悚元素,隨每季大更新都會變異發展故事,並計畫推出有趣的新職業。

這次會有地形比較對稱的戰場地圖
這次會有地形比較對稱的戰場地圖。

堅持「陌生又熟悉」設計法

提到遊戲定位在原作二代及三代中間,Ryan坦言劇情設計有些限制,但尚有很大自由度。團隊視《永生不朽》為《暗黑破壞神 2》的續篇,此前兩年劇情延續其故事。今年則聚焦世界之石破碎後對聖休亞瑞的影響。即使大家都知迪亞布羅總會復活,過程如何才是探索樂趣。團隊藉由記述一些特殊事件和特定時期的歷史連結二、三代,使世界觀更完整。

團隊挑選新章節的首領時,喜歡讓新角色與熟悉元素交錯呈現。熟悉的敵人帶來親切感,但若改變預期,能給予新體驗,新敵人也會融入熟悉感,但避免重複太多舊套路以保持新鮮感。今後玩家會聚焦夏佛荒原,去年打敗迪亞布羅前,玩家經歷了許多大事,會以漸進方式引入新惡魔或勢力。

對於新地圖的賣點,Ryan 解釋夏佛荒原位於聖休亞瑞西部中心,是一片森林茂密、未被完全開發的土地,有針葉林、農地和大城市。玩家會發現各種變異,世界平衡出現崩壞,玩家要前往調查根源。地圖會引入自然妖精作為新敵人,特色是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玩家在各式任務及玩法都要對抗牠們,而且新區域會利用日夜變化提升視覺與氣氛。

夏佛荒原美術概念圖
夏佛荒原美術概念圖。

「不用肝,喜歡就玩」

《永生不朽》即將迎來三周年,團隊也希望持續有新玩家加入,新手不用擔心無從入手,Ryan 表示設計核心是讓不同偏好的玩家都能享受,故有多樣玩法,如戰場地圖、打寶、收集材料,讓玩家自由體驗。他建議新手若喜歡某職業,可專注其故事,無需強迫嘗試所有內容。團隊希望玩家享受故事,但時間少的玩家也能快速滿足,此目標今後不變並繼續擴展。

提到新職業推出比本篇都要多要快,Ryan 解釋《永生不朽》強調職業獨特性與鮮明風格,如血騎士、風暴使,讓玩家快速融入其背景。團隊有一份清單,涵蓋美術、設計與劇情構想,不斷討論職業特性,確保每個職業鮮明可辨。用對照表分析現有職業的打法與操控方式,找出缺失或未出現的元素,再結合玩家喜好與團隊創意而成。設計過程生動也費力,但確實幫助團隊找到方向順利推出新職業,除了聆聽玩家意見,團隊也有許多未實現的想法。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3.3 版本更新「扭曲荒原」將在 3 月 21 日起,於 iOS 及 Android / PC 平台上線。

ZCOPE》最新影片

充電 5 分鐘可行 400 公里.比亞迪新充電技術速度媲美入油 

Screenshot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宣佈推出全新的「兆瓦閃充」技術,聲稱可在 5 分鐘內為電動車提供足夠行駛 400 公里的電量,達至與傳統燃油車加油時間相若的充電速度。

據報道,這項技術將應用於比亞迪即將推出的「漢L」轎車和「唐L」運動型多用途車(SUV)上。

支持「兆瓦閃充」技術的「漢L」轎車。
支持「兆瓦閃充」技術的「唐L」運動型多用途車(SUV)。

比亞迪計劃在中國建設超過4,000個「閃充站」,以支持這項新技術的推廣。

受此消息影響,比亞迪的股價在香港上升了4.1%,達到每股408.80港元的歷史新高,反映出投資者對該公司市場地位的信心。

此技術的推出,對特斯拉 (Tesla)等競爭對手構成新的挑戰,特斯拉目前的超級充電站最大功率為 250kW,計劃在今年稍後推出 500kW 的充電器。

Xbox Game Pass Ultimate 超值月費 最多 85 折玩盡主機、電腦平台遊戲

【1O1O / csl】XBOX Game Pass Ultimate 超值月費 最多 85 拆玩盡主機、電腦平台

鍾意打機嘅 Xbox 玩家們都知道,只要一個「Xbox Game Pass Ultimate」就可以玩盡主機及 PC 平台想玩嘅 games,依家有個好消息!只要你係 1O1O 或者 csl 嘅用戶,就可以用優惠價買到 Xbox Game Pass Ultimate,咁就可以更抵玩啦!

Xbox 嘅 Game Pass Ultimate 原本係每月收費 HK$100,配合 EA Play 會員資格,就可以玩到主機及電腦版嘅遊戲,而且連上市當日新出嘅遊戲都可即時玩到,又可以玩多人線上主機遊戲,仲有會員優惠、折扣同埋獨家提供嘅內容等,原本收費都好合理嘅,不過 CSL Mobile 就搵到著數比大家,用緊 1O1O 或者 csl 嘅 Xbox 玩家,比個 85 折優惠你哋,係咪好著數先!

條數好易計啫,原本 HK$100 嘅 1 個月 Xbox Game Pass Ultimate,依家 85 折即係 HK$85 就有喇!而且唔使合約,每個月續就得,同樣嘅嘢每個月慳 HK$15,山大斬埋有柴呀!唔係個個台都做到㗎!至於呢個優惠去到幾時呢?嗱… 老世就無交待過嘅,各位玩家見有優惠價就續落去啦,一定有賺喎,係咪先!?

超值月費優惠購買步驟

點買到呢個「Xbox Game Pass Ultimate」優惠?即睇。

了解更多:
csl – https://www.hkcsl.com/tc/xbox/
1O1O – https://www.1010.com.hk/tc/xbox_game_pass

簽名到底有無效?一文看懂「自動簽名機」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 )在旗下的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發文,質疑前任總統拜登(Joe Biden)所簽署的文件並非親自簽下,而是由「自動簽名機」(Autopen)代簽,這可能導致文件是否合法備受關注。特朗普的幾個貼文,令默默在背後工作、多年來沒太多人注意的自動簽名機,成為新聞議題!

自動簽名機是甚麼?

自動簽名機是機械或電子機械裝置,主要用於自動複製手寫簽名。這部機器用高度準確方式複製個人簽名,包括筆跡、壓力和速度,所生成的簽名幾乎與本人親筆簽署無異。最初開發這機器的目的是節省時間,尤其政府高層、企業管理層、名人須要簽署大量文件。

自動簽名機可追溯至 200 年前,英籍美國工程師 John Isaac Hawkins 發明多筆複寫機(Polygraph),同時複製手寫筆跡的機械裝置,在美國註冊專利,被視為自動簽名技術的雛形。其時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已採用。

至 1942 年正值二戰時期,美國海軍請求報價(RfQ)採購自動簽名機,美國工程師 Robert M. De Shazo 便根據要求開發產品及供貨。他其後創立 International Autopen Company 將技術推出市場,迅速獲得政府和公司訂單,並稱初期在華盛頓特區賣出超過 500 部。

自動簽名機的運作原理是先由用戶提供手寫的簽名樣本,詳細記錄簽名的過程,筆跡、力度、速度等。簽名數據輸入自動簽名機內,由機械臂控製墨水筆準確地重現簽名樣本。自動簽名機每小時可複製數百個簽名。

美國總統可用自動簽名

自動簽名機的用途已相當廣泛,在政界、商界和名人都有使用。其中,美國總統是最大用戶之一,除了簽署回覆國民的日常信件,也曾用於簽署法案。第 44 任總統奧巴馬 (Barack Obama)在 2011 年 5 月簽署延長《愛國者法案》(Patriot Act),正是使用自動簽名機。當日出訪法國的奧巴馬,為免地區時差延誤,授權幕僚使用自動簽名機代簽,成為首個以自動簽名機簽名的法案。

奧巴馬在 2013 年 1 月再度授權幕僚開啟自動簽名機代簽法案。他當時身在夏威夷度假,而國會參眾兩院通過法案解決華府財政懸崖,只待總統簽署後正式生效。

美國總統使用自動簽名機簽署法案的權力,除了源自國家憲法,更來自第 43 任總統布殊(George W. Bush)在任內釐清權力。總統法律顧問辦公室在 2005 年發表長 29 頁的文件說明,總統毋須親自簽署所批准並決定簽署的法案,可指示幕僚簽署,例如使用自動簽名機。不過,他未有運用這權力,當時曾漏夜返回白宮簽署緊急法案。

爭議在於誰控制拜登

特朗普在第 45 任總統期內也曾用自動簽名機簽署不重要的文件,甚至用於回信給支持者。他這次質疑前任用自動簽名機代簽,出於政治動機。

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在 3 月初發表研究報告,關於拜登使用自動簽名機的情況,大部分文件的簽名均不是出自其手,結論提到:「誰控制了自動簽名機,誰便控制了總統。」

隨後特朗普在個人社交平台發出多個貼文,包括第 46 任總統的肖像由自動簽名機取代,取笑拜登。實際上,拜登在任最後一日簽下多份預先赦免令,以免被追究責任,包括兒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以及參與調查國會騷亂事件的議員。

不過,特朗普未有為指控提出證據。而美國保守派有說,已癡呆的拜登是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傀儡,甚至不記得簽署過的法案。

由自動機簽的名毫無價值

除了總統使用自動簽名機引起爭議,名人也曾引起風波。經名人親筆簽名的產品具有價值,但由自動簽名機代簽則毫無價值。例如著名歌手 Bob Dylan 在 2022 年 11 月出版書籍《The Philosophy of Modern Song》,出版社印製 900 本限量簽名版,定價 599 美元。後來被揭發並非他本人親筆簽名,而是由自動簽名機簽下 17 款不同簽名樣式,結果出版商道歉及退款。

另一事件的主角是達拉斯牛仔隊四分衛 Dak Prescott 的簽名卡。卡片鑑定公司 Beckett Grading Services 在 2017 年指出,收到客戶 5 張 Dak Prescott 簽名的 Panini Prizm Football Cards 2016 卻拒絕評級,因卡上的簽名被認定出自自動簽名機,而非球員本人。結果發行商 Panini 回收產品。

名表品牌推出價值連城簽名機

由自動簽名機簽出的名可能不值錢,但有一部簽名機卻價值連城。奢華名表品牌 JAQUET DROZ 在 2018 年慶祝 280 周年紀念推出經歷四年研發的簽名機。這個簽名機由 585 個部件組成,全部採用手工組裝,同時備有密碼設計,用家解鎖才可使用。而用家透過按壓機器側面的槓桿上鍊,每上滿一次鍊就可以完成兩次簽名過程。當時推出的官方售價為 36.5 萬美元,折約 284 萬港元。

ZCOPE》最新影片

以色列「8200」部隊菁英創辦 Wiz 星級安全獨角獸彈起之路

wiz

Google 在去年 7 月打算收購雲端網絡安全創業公司 Wiz,開出破公司紀錄的 230 億美元收購價,不過 Wiz 創業團隊不為所動拒收支票。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Assaf Rappaport 稱,接到收購報價受寵若驚,但仍作出拒絕的艱難決定,因想繼續獨立經營,目標是年度收入 10 億美元,下一步指向掛牌上市。這亦代表該公司的管理層和股東均認為,Wiz 估值遠超於 Google 開出的 230 億美元。如今抬價至 320 億美元,終於打動了 Wiz。

創 18 個月收 1 億美元 ARR

網絡安全近年成為商界首號難題,連帶相關技術的公司身價都水漲船高。創業公司 Wiz 的價值從其業務表現反映得到。該公司創下 18 個月達到 1 億美元年度經常收入(Annual Recurring Revenue,ARR)的業界最快紀錄,2023年公布 ARR 升至 3.5 億美元。《財富》百大企業(Fortune 100)有四成是其客戶,其他著名企業客戶有英國數碼銀行 Revolut、英國網上時裝店 ASOS、美國網上旅遊網 Priceline 等。

Wiz 發展之快亦由融資過程可見,2020 年 1 月創立,同年底已獲 A 輪融資。2021 年內先後獲得三次融資,合共 4 億美元,其中 5 月的 1.2 億美元融資令公司估值升上 20 億美元成為獨角獸;10 月的 2.5 億美元融資進一步將估值推升至 60 億美元。2023 年 2 月的 D 輪融資以 100 億美元的估值獲得 3 億美元,成為最大的網絡安全獨角獸。該公司同時成為最快成長至 100 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僅 2.9 年便達成。

去年 5 月又完成 10 億美元的 E 輪融資,估值再升至 120 億美元。這次融資獲多間風險投資公司入股,如 a16z、紅杉資本、Index Ventures 等,Greenoaks Capital 更由種子資金開始投資該公司。Wiz 自成立至今僅四年多已籌得 19 億美元風險資金。

跨雲端找出安全風險

Wiz 能夠在競爭激烈的雲端安全市場冒起,快速贏得企業客戶和投資者的信任,在於其提供解決市場當務之急的安全技術——尋找風險漏洞。

企業將更多工作負載、數據庫遷移至公共雲,卻未有做好安全設定,不時發生數據意外洩露的醜聞。Wiz 的方案橫跨多個雲端平台,包括:AWS、Azure、Google Cloud、阿里雲、K8s、GitHub、Snowflake 等,只需提供用戶憑證便能實時掃描所有軟件和數據,檢查連接到外部的路徑,找到安全風險會按緊急排序,還會繪畫連接路徑讓管理人員快速追蹤問題所在。

由於該方案不會改變企業的網絡和安全架構,只通過雲端平台的 API 掃描工作負載的安全設定,單靠口碑營銷已快速在業界興起。至今提供多個安全功能,包括:雲端工作負載保護( CWPP )、雲端安全勢態管理( CSPM )、雲端基建權限管理( CIEM )等的一站式平台。該公司創辦人之一兼技術總監 Ami Luttwak 表示,企業系統有如高樓大廈,擁有成千上萬窗戶和大門,Wiz 方案逐一檢驗是否安全妥當。

創辦人來自收集情報的科技部門

能夠找出跨雲端挖掘風險的市場空間,來自四位創辦人包括行政總裁 Rappaport 和技術總監 Luttwak,還有產品副總裁 Yinon Costica 和研發副總裁 Roy Reznik 的經驗。這四位以色列人都曾在「8200」部隊服役,為以軍收集情報的科技部門,屬菁英中的菁英。

四人退役後,在 2012 年創立雲端安全平台 Adllom,用於監察企業的 SaaS 軟件使用情況,以防範安全風險。該公司三年後獲微軟出價 3.2 億美元收購,四人因而加入 Azure 負責開發相關的安全架構和產品。他們在 2015 年至 2020 年初為微軟打工,正值公共雲平台快速發展的時期,跨雲端的安全風險愈來愈多。惟微軟無法開發跨平台的中立方案,四人見到市場空間,於是再度創業。

借收購壯大實力

該公司無論收入和融資都快速發展,新產品跟上進度。為求加速產品發展,Wiz 亦走收購路線。2023 年 12 月收購雲端開發人員協作平台 Raftt;去年 4 月又買下雲端威脅檢驗和回應平台 Gem Security,兩者合共花費約 4 億美元。去年 5 月有指 Wiz 洽談收購另一星級獨角獸自動化雲端安全公司 Lacework,但沒有成事。Lacework 最終於去年 8 月被 Fortinet 買下。有 Lacework 談判的前科,業界估計 Wiz 與 Google 洽談收購可能亦是同一伎倆。當時已有消息指收購成事機會僅一半,因此推測 Wiz 借勢在上市前測試市場對作價的反應。結果沒有上市,卻抵不擋不了 320 億美元投向 Google 懷抱。

ZCOPE》最新影片

Manus AI:DeepSeek 後另一個智能體的先驅

隨著人工智能從 「工具」 向 「助手」 再向 「代理人」演進,《Manus AI》 作為全球首款通用型 AI 智能體產品,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款由中國團隊於 2025 年 3 月推出的產品,不僅在全球 AI 智能體行業中嶄露頭角,同時也在 GAIA 基準測試中超越了多家知名國際巨頭。因 Manus AI 目前還是在內測階段,筆者還沒機會真正體驗,但會嘗試綜合各方訊息,分享一些案例、其核心技術解析以及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等多個角度,全面探討 Manus AI 的獨特魅力。

Manus AI 是什麼?

Manus AI 是一款具備通用型智能體能力的 AI 產品,其名稱源自拉丁語 “Mens et Manus”(心靈與雙手)中的 “Manus”,意指動手能力。與傳統僅能回答用戶提問的 AI 工具不同,Manus AI 能夠模擬人類操作電腦的方式,從輸入簡單指令到自主拆解任務、執行操作,再到輸出具體成果。換言之,Manus AI 不僅能提供信息,更能承接從數據收集、任務拆分到最終報告生成的一整套流程,從而實現“我告訴 AI 做什麼”到 “AI 能自己完成任務” 的技術跨越。

為何眾人矚目?

Manus AI 的問世生於 AI 智能體浪潮迅速崛起的時代背景下。在全球以 OpenAI、Anthropic 等企業主導的市場環境中,中國團隊憑借場景實用和成本優勢脫穎而出。眾多用戶和投資者關注 Manus AI 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任務執行能力更全面:Manus AI 能夠在 “回答問題” 之外,模擬人類對電商平台、網頁瀏覽及應用操作的行為,展現出強大的自主操作能力。

•⁠  ⁠技術突破與實用性結合:該產品通過多模態感知、神經符號系統及任務規劃等先進技術,將大語言模型的語義理解能力與知識圖譜邏輯推理有機融合,從而在專業領域中取得較純 LLM 方案更高的決策準確度。

•⁠  ⁠產品定位與成本優勢:Manus AI 定位於 “手腦並用” 的智能體,能夠在雲端虛擬環境中操作,避免佔用用戶本地資源,同時成本僅為同類產品十分之一,極大降低了企業及個人用戶的門檻。

Manus 研發團隊負責人肖弘。(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獨特的科技含量

Manus AI 不僅在產品定位上具有號召力,其底層技術亦充滿亮點:

1.⁠ ⁠認知控制中樞與神經符號系統

•⁠  ⁠技術融合: Manus AI 將大語言模型的語言理解能力與知識圖譜的邏輯推理進行融合,從而在醫療診斷、金融風控等專業領域中實現高達 89.7% 的決策準確率,相較於純 LLM 模型提升 34%。

•⁠  ⁠自主調整: 在任務進行過程中,系統能夠動態調整計劃,並根據任務狀況進行自主優化,體現出高效的自我學習和記憶機制。

2.⁠ ⁠多模態感知與跨模態融合

R•⁠  ⁠視覺與聽覺感知:Manus AI 內建 ViT-22B 視覺模型和 WaveNet 變體聽覺模塊,不僅可以實時解析每秒 60 帧的場景,還能識別 98.2% 的語音指令。

•⁠  ⁠跨模態對齊:通過對比學習構建的文本、圖像與聲音的聯合嵌入空間,進一步提升了在未知環境中對各類對象的識別和理解能力。

3.⁠ ⁠任務規劃與自主操作

•⁠  ⁠分層強化學習框架:Manus AI 的任務規劃系統基於分層強化學習(HRL),能夠將複雜任務分解為若干子目標,並利用蒙特卡洛樹搜索(MCTS)結合神經規劃器,確保任務完成率遠超競品。

•⁠  ⁠模擬人類操作:系統可模擬人類在網頁瀏覽、應用操作、快捷鍵調用等方面的行為,從而在網購、金融分析、教案製作等多個領域展現出極高的操作靈敏性和信息整合能力。

4.⁠ ⁠多源信息整合與可視化呈現

•⁠  ⁠全渠道信息整合:Manus AI 支持同時訪問搜索引擎、專業網站、社交媒體、視頻平台等多種信息源,自動提取和組織數據,生成結構化信息。

•⁠  ⁠結果交互與透明度: 用戶不僅可以看到操作流程的每一個步驟,還能夠通過交互式網頁獲得直觀的圖表、數據儀表板等視覺化結果,實現任務結果的透明呈現。

Manus 是一款由中國團隊 Monica 開發的通用人工智能代理產品,於 2025 年 3 月 6 日發布。作為一款智能體產品,Manus 被設計為能夠自主完成複雜任務的 AI 系統。與聊天機器人不同,Manus 能夠自主規劃並執行多模態任務,無需用戶持續指導便可自動搜索和多步驟行動,還能破解驗證碼、處理複雜文件並生成結構化輸出,如表格和演示文稿等。

案例介紹:金融與跨境電商場景

在金融分析場景中,當用戶要求分析特斯拉股票資料時,Manus AI 能夠:

  • 1.⁠ ⁠自動收集特斯拉的基本財務數據、行業競爭情況及市場趨勢;
  • 2.⁠ ⁠拆分任務:從數據收集、行業新聞解析到最後的風險評估和投資建議;
  • 3.⁠ ⁠通過自動生成的動態可視化儀表板,呈現關鍵財務指標和趨勢圖;
  • 4.⁠ ⁠結合用戶歷史反饋,逐步優化決策模型,提升決策精度。

而在跨境電商選品案例中,Manus AI 模擬人類逐步操作的流程——打開並瀏覽多個電商平台、填寫搜索框、記錄價格信息並處理驗證碼,最終生成一份全面的價格對比報告。這樣的功能不僅展示了其自動化操作能力,更體現了其在實際商業場景中的應用潛力。

未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 ⁠機遇

•⁠  ⁠智慧應用場景深耕:隨著智慧政務、金融科技、智能製造等垂直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Manus AI 能夠憑藉其操作能力和跨模態數據整合優勢,成為推動整個產業數位轉型的關鍵驅動力。

•⁠  ⁠全球生態系統構建:中國團隊積極拓展跨文化、跨地域的智能體協作網絡,未來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構建一個高效、開放且安全的智能體生態系統。

2.⁠ ⁠挑戰

•⁠  ⁠技術挑戰:雖然 Manus AI 在模擬人類操作和多模態信息整合方面取得突破,但在面對更為複雜的交互任務(如編程、複雜邏輯推理)時,其性能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  ⁠資源消耗與效率瓶頸: 系統在高並發環境下需處理大量運算任務,如何在保持高效運作的同時降低資源消耗,是未來技術優化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  ⁠用戶協作與監控:Manus AI 採用的是自主操作與人機協作模式,實際應用中如何處理用戶在關鍵節點的介入需求以及信息交互的即時性,是技術與用戶體驗間的雙重挑戰。


總結

Manus AI 作為一款集自主操作、智能內涵與多源數據整合於一身的通用型 AI 智能體,正在引領著人工智能從單純的知識回答向複雜任務執行和產出轉型。憑借其先進的神經符號技術、多模態感知能力以及高度自動化的任務規劃系統,Manus AI 不僅在金融、電商、教育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優秀的應用案例,更為全球 AI 智能體生態系統的構建提供了新思路。筆者認為未來,如何在技術創新與資源管理之間尋找平衡,並構建跨國際、多場景的智能體合作網絡,將成為 Manus AI 及其它人工智能工具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

ZCOPE 最新影片

HONOR 轉型新戰略 目標成為 AI 生態贏家

HONOR AI 產品規劃高級總監房增華先生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市場上急速發展,HONOR 早前在 MWC 2025 大會上,提出積極的公司轉型策略,透過名為 Alpha Plan 戰略,目標成為全球領先的 AI 生態系統公司。今日有機會在北京訪問 HONOR AI 產品規劃高級總監房增華先生,讓我們深入了解 HONOR 的全新戰略方向、核心技術及國內外合作計劃,了解 HONOR 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合作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

從智能裝備到 AI 生態

HONOR 將 AI 作為重要的戰略作為發展方向,目標是要是成為世界級 AI 終端公司。根據之前的宣布,將會在未來五年計劃投入 100 億美元資金發展 AI 技術,並將通過三個步驟實現目標,在短期方面將會構建有一定領先的 AI 智能體驗,讓用戶在手機上真正體會到 AI 帶來的便利,提升工作生活效率及娛樂交互體驗。隨後希望通過 AI 技術賦能更多硬件,跨越手機、平板、PC、穿戴和耳機等多種設備,為用戶提供無縫體驗。以在未來實現 AI 時代,能夠幫助人類處理大多數工作輔助和生活場景,實現更廣泛應用的智能化。

不過常提到 AI 跟用戶隱私保護的問題,房增華應為在轉型的過程中,保護用戶隱私是 HONOR 的首要任務。因此發布了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白皮書,遵循五個基本原則:當中包含數據最小化,在用戶授權情況下,使用最小的用戶數據提供個性化服務。另外,透過採用更好的加密方法,確保用戶數據不被其他軟件獲取,以確保數據安全。另外可以讓更多與用戶相關的處理在端側實現。而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如圖像增強等功能,通過數據去隱私化和加密方式保證安全。雲端處理不保存狀態亦可以處理過程不保存用戶狀態,任務完成後刪除上傳數據。

香港市場的 AI 功能與挑戰

針對香港用戶所使用的是國際版安卓系統,部分 AI 功能在此平台上尚未完全實現,HONOR 正積極與 Google 溝通,確保在 Android 平台上遵循國際標準,目標是要基於 Android 提供 AI 服務,以在短期推出解決方案,在針對內地市場,會以「Yoyo」AI 助手為主,另外海外市場可以更有效率使用 Google 助手,而在香港市場,希望可以採取混合策略,在標準Android 框架內提供 HONOR 一些特有的 AI 功能。

而作為 HONOR 一個重要的市場,房增華指在香港市場的產品投放策略會極為重視,例如在過去的 Magic V3系列曾在香港率先發布,加上香港市場的獨特戰略定位,香港經常會是品牌新技術和新產品在海外最早發布的市場之一,例如將會在稍後發布最新的 Magic V4 系列,也肯定會是第一批在香港上市,並承諾將最新 AI 技術和產品優先帶給香港消費者。

預視未來智能手機

展望未來,該公司 AI 產品規劃高級總監預見的未來智能手機將有條件決定將哪些任務在本地處理,哪些需要/可以發送到雲端,這種決策將基於任務類型、隱私要求、電池狀態和網絡條件等多種因素而決定。而透過專用 AI 處理器的普及,可以滿足 AI 處理需求,這些處理器將專注於高效執行 AI 模型,同時要提供低功耗。除此以外要配合隱私增強技術的發展,可以讓更多 AI 處理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移至雲端,令手機將配合用戶習慣和使用場景自動調整,以針對經常使用的應用提供更優化。

與 Google 和高通的生態合作

要達成 AI 策略,房增華認為必要有第三方的配合,特別是在全球市場上,與其他廠商合作至關重要,作為系統生態及 AI 技術領導者,HONOR 認為要優先通過跟 Android 平台,在 AI 圖像後處理方面與 Google 的大模型進行合作。另外亦要利用高通在晶片方面的技術積累,與 Qualcomm 合作在大模型優化方面展開合作,務求結合 Android 平台和大模型能力及整合高通在芯片上的技術優勢,才可以在 HONOR 產品產製作出更優異、領先的技術和用戶體驗的產品。

ZCOPE 最新影片

Google 史上最大收購案 抬價豪花 320 億美元追 Wiz 到手!

wiz google

Google 宣布以 320 億美元的現金交易收購總部位於紐約的雲端安全平台 Wiz,成為 Google 有史以來最大筆收購案。交易完成後,Wiz 將加入 Google Cloud。Google 重金出手,為的就是要建立一個更安全及穩定的雲端平台。

Google 今次是第二次向 Wiz 出價。該公司在 2024 年 7 月欲以 230 億美元提出收購,當時已屬 Google 的最大筆收購,惟 Wiz 的創業團隊不為所動霸氣拒絕,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Assaf Rappaport 表明要 Wiz 繼續獨立經營,目標年度收入 10 億美元及掛牌上市。

Google 今次將收購價加碼至 320 億美元,顯示非要買到 Wiz 不可的決心。Google 表明,這收購的目的是要改善雲安全和使用多雲端的能力。原因是 AI 廣泛採用改變了客戶的安全環境,使網絡安全在防禦新興風險和保護國家安全中變得愈來愈重要。

Wiz 由四位曾在「8200」部隊服役的以色列人所創辦,提供一個易於使用的安全平台,能夠在主要的雲端上運行並可用,包括 Google Cloud、 AWS、Microsoft Azure 和 Oracle Cloud 平台等,更通過多種合作夥伴安全解決方案提供給客戶,幫助防止網絡安全事件。最重要是 Wiz 持續推出新產品,亦在過去 12 個月中,提供新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並銷售強勁,推動業務快速增長。

Google 認為 Google Cloud 和 Wiz 結合將帶來多方好處:

  • 大幅改善安全設計、運營和自動化的方式,為各類型和規模的客戶提供一個端到端的安全平台,適應 AI 時代;
  • 通過提供自動化的安全平台,擴大網絡安全團隊的規模;
  • 降低客戶實施和管理安全控制的成本;
  • 防範由 AI 而出現的新威脅,防止數據洩露,並幫助企業更高效地應付洩露事件;
  • 促進多雲安全的採用,從而增強客戶使用多個雲端的能力,進一步激勵雲運算創新和採用。

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收購,仍有待監管部門批准,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完成。

了解 Wiz 彈起之路:

ZCOPE》最新影片

傳《Resident Evil 9》年內發表 玩法將有大改變

不經不覺《Resident Evil 8:Village》已推出將近 4 年,而《Resident Evil 4:Remake》亦推出有近 2 年。相信不少遊戲迷對新作《Resident Evil 9》都十分期待,早前有爆料稱《RE 9》的故事將會重新回到正章的發展上,並會由 Leon 及 Jill 擔任主角。而今次根據爆料者 Dusk Golem 的說法,《RE 9》在玩法上將會跟以往的《RE》系列有很大改變。

2005 年推出的《RE4》中,還有重製版的《RE2》及《RE3》都是採用肩後視角的第三人稱射擊遊戲方式。
《RE7》及《RE8》就變成第一人稱的恐佈體驗射擊遊戲。

還記得最初頭三集的《RE》系列,玩家都是在特定的畫面上,控制著立體模型角色在移動及戰鬥;去到 2005 年的《RE4》中,還有重製版的《RE2》及《RE3》,都是採用肩後視角的第三人稱射擊遊戲方式;之後的《RE7》及《RE8》就變成第一人稱的恐佈體驗射擊遊戲。這正好說明《RE》系列每隔幾代,玩法就會來一次革新,雖然 Dusk Golem 未有講及《RE 9》在玩法上會有甚麼改變,但就暗示新作的遊戲背景將會設定在一座小島上,並採用了開放世界的遊玩方式…

觀眾們對於 2021 年電影版的《Resident Evil: Welcome to Raccoon City》,還有 2022 年《Resident Evil》Netflix 真人劇集,可謂猶有餘悸。

除了遊戲,有消息指 Sony Pictures 計劃在今年稍後時間再度重啟《Resident Evil》的真人電影系列,並將會以「忠於原著」的方式,重新講述浣熊市的故事。不過觀眾們對於 2021 年電影版的《Resident Evil: Welcome to Raccoon City》,還有 2022 年《Resident Evil》Netflix 真人劇集,可謂猶有餘悸,真的希望 Sony 能高抬貴手。

ZCOPE》最新影片

《HALF-LIFE 2 RTX》DEMO 光追 MOD 要求極高 RTX 5070 不行了

GF RTX 光追技術革新了遊戲技術世代,多代硬件的效率愈來愈高,廠商亦推出免費開源《RTX REMIX》套件,供玩家社群為經典作品注入新畫質,毋須等待原作重製。是次就有《HALF-LIFE 2 RTX》成為示範作品,但 GPU 要求不低,demo 已可下載。

《RTX REMIX》套件
《RTX REMIX》套件。

《RTX REMIX》套件透過擷取及分析 GPU 的渲染指令,讓玩家可以利用相對簡單的視覺化編輯器,即可為遊戲場景內的原有材質物件進行覆蓋,改用現代渲染及打光技術,大幅提升遊戲畫質至當代水平,有能力的玩家甚至可以進一步編輯角色的動畫骨架重新影射,豐富原來的細節。

由於不涉核心編程更改,符合社群 MOD 的使用條件,只要玩家自行擁有原版合法遊戲的檔案即可。《RTX REMIX》編輯器也支援生成式 AI,以往玩家修改原有材質是要自行用影像軟件製圖,現在可以使用文字描述來生成所需要的新高清貼圖,效率更快。

《RTX REMIX》下載頁面

RTX REMIX ON
RTX REMIX ON。
RTX REMIX OFF
RTX REMIX OFF。
RTX REMIX ON
RTX REMIX ON。
RTX REMIX OFF
RTX REMIX OFF。

《HALF-LIFE 2》RTX 注入

經典作品《HALF-LIFE 2》已經是 2004 年的遊戲,當年的互動功能及劇情都震撼遊戲界。NVIDIA 全面支援遊戲以《RTX REMIX》注入新技術,將會免費提供給擁有原版遊戲的玩家,大家可在 Steam 平台的特價時間先入手遊戲。是次公開的體驗版不需要原版遊戲,只要 GF RTX 3060 TI 或以上即可。

DLSS有關的設定頁
DLSS有關的設定頁。
新光源及粒子效果的設定頁
新光源及粒子效果的設定頁。
此頁可關閉所有新材質及光源,變回原版畫質比較
此頁可關閉所有新材質及光源,變回原版畫質比較。

遊戲載入後會有提示按「Alt-X」打開額外選單,所有新畫質選項都會在此處,包括:DLSS 4 多重影格生成、光線重構功能等,也可以開、關新改變的材質及光線效果。不過畫質全開的要求不低,使用 GF RTX 5070 12GB,在 4K Ultra 解像度基本僅 35fps 左右,需要使用影格生成,而且會用光顯示記憶體,要改用 1,440p 解像度才會穩定。

《HALF-LIFE 2》STEAM 下載頁面

ZCOPE》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