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9

Qualcomm 收購開源平台 Arduino 推旗艦新板 Arduino UNO Q 串連創客社群

Qualcomm 收購 Arduino
Qualcomm 收購 Arduino

推出不少創客和 IoT 專案都採用的開發板、知名意大利開源平台 Arduino 日前舉行全球發表會 From Blink to Think,除了慶祝平台 20 周年紀念外,更同時與 Qualcomm 一同宣布該公開收購 Arduino,並同時發表雙方合作的旗艦開發板「Arduino UNO Q」。雙方未有公開此次收購的金額,但雙方均明確表示,Arduino 將以獨立子公司形式繼續運作,保留原有品牌、開源理念和繼續支援多家處理器供應商的晶片。

Qualcomm 自動化與工業及嵌入式物聯網集團總經理 Nakul Duggal 出席 From Blink to Think 全球發表會,公布有關 Qualcomm 收購 Arduino 的消息。
Qualcomm 自動化與工業及嵌入式物聯網集團總經理 Nakul Duggal 出席 From Blink to Think 全球發表會,公布有關 Qualcomm 收購 Arduino 的消息。

Qualcomm 指出,這次併購是近年其布局邊緣 AI、生態系統完整戰略的關鍵拼圖,繼 2024 年收購 Foundries.io 和今年收購機器學習平台 Edge Impulse,現在加上 Arduino,讓其嵌入式開發生態圈更完整,將更有效串連開發者社群、硬體原型設計、AI 和嵌入式 Linux 安全運作的能力。現時 Arduino 平台擁有約三千三百萬名活躍開發者。

新旗艦開發板 Arduino UNO Q。
新旗艦開發板 Arduino UNO Q。

在產品方面,Qualcomm 與 Arduino 合作推出全新旗艦級開發板「Arduino UNO Q」,售價 $44 美元(約港幣 $342)。該板內建 Qualcomm Dragonwing QRB2210 處理器、結合 AI 加速與實時 STM32U585 微控制器,甚至支援 Linux 系統、AI LLM 模型以及信號處理等。配合新發布的 IDE(整合開發環境)《Arduino App Lab》,開發者可據需求於一套 IDE 中混合 Arduino Sketch (C++)、Python 和 AI 模型開發,橫跨物聯網、工業自動化及資產管理等場景。同時滿足創客低成本原型開發及邊緣 AI 嵌入式應用需求。

Arduino UNO Q 備有 Qualcomm Dragonwing QRB2210 處理器,4 核 2.0GHz CPU + Adreno GPU,提供整合 AI 和 GPU 加速。
Arduino UNO Q 備有 Qualcomm Dragonwing QRB2210 處理器,4 核 2.0GHz CPU + Adreno GPU,提供整合 AI 和 GPU 加速。

Arduino UNO Q 規格

  • 微處理器:Qualcomm Dragonwing QRB2210
  • 微控制器:實時低功耗 STM32U585 MCU
  • 記憶體:2GB LPDDR4
  • 儲存空間:內置 16GB eMMC,毋須 SD 卡儲存
  • 無線連接:2.4GHz/5GHz 雙頻 Wi-Fi、藍牙 5.1
  • 高速接口:為鏡頭、音響及顯示器供電
  • 傳統 UNO 接口:可以裝上 Shield 擴充板以增加功能
  • LED 陣列:8 x 13 LED 矩陣,可用於視覺創作或回饋
  • USB-C 接口:供電、視頻輸出、或透過 Dongle 來連接鍵盤、滑鼠、USB 麥克風或 USB 鏡頭
  • Qwiic 接口:簡易連接 Modulino 模塊,毋須焊接
UNO 系列三名成員:左起 UNO R3、UNO R4 和 UNO Q。
UNO 系列三名成員:左起 UNO R3、UNO R4 和 UNO Q。

業界普遍認為,這舉措旨在讓邊緣 AI 開發門檻更低、吸引更多開發者早期投入,並幫助 Qualcomm 直接連接全球個人創客、教育與工業原型社群。分析認為,Qualcomm 此舉不僅鞏固高通硬體與軟體生態鏈,也將讓智能手機以外的汽車、工業和物聯網收益進一步成為主力。2025 年第二季度,其物聯網和汽車業務銷售分別年增 27% 與 59%,兩者合計已佔晶片總營收三成以上。

Qualcomm 在宣布收購 Arduino 的新聞稿標題圖片除了說明會為 Arduino 社群帶來甚麼好處外,亦強調保留原有品牌、開源理念和對多家處理器供應鏈支持,以免開罪開源社群。
Qualcomm 在宣布收購 Arduino 的新聞稿標題圖片除了說明會為 Arduino 社群帶來甚麼好處外,亦強調保留原有品牌、開源理念和對多家處理器供應鏈支持,以免開罪開源社群。

但創客社群的反應就兩極:一部分人樂見資源提升與生態拓展,也有人擔憂 Qualcomm 的企業思維或將影響 Arduino 未來的開放性與親民性。不過,目前 Qualcomm 保證 Arduino 將繼續秉持開源、獨立運作的政策。

Elon Musk 真懂 😏 Grok Imagine 升級 v0.9 生成短片尺度大解放!

Grok 的 Imagine 影像生成功能,讓用家只需一張相片就能生成長度約 6 秒的影片。有關的功能在推出個多月後就迎來重大升級,Elon Musk 在 X 中宣布推出 Grok Imagine v0.9,除了畫面會更穩定細緻,更能同步生成聲音,而且尺度很寬鬆,甚至可生成出 NSFW (Not Safe For Work) 的「紳士用」短片⋯

據外國科技媒體指 Grok Imagine v0.9 是使用全新的 Aurora 引擎,除了能自動轉換成影片,亦容許在後續修改,透過 Custom 功能來添加提示詞。用家只要透過 Grok 網頁版或手機版並登入帳號,就能體驗 Grok Imagine v0.9 的效能。 

畫質、動態大幅提升

與首次面世時的 v0.1 版本相比,v0.9 版本無論在畫面細緻程度、動作的空間和立體表現,以至對原圖顏色與質感的遵循能力都大幅提升,影片中的人物能做出相當大幅度的動作。

v0.1 的影片,可以看到影片在第一格之後顏色和質感明顯劣化。
v0.9 版本的影片,可以看到色彩和質感遵循能力提升,動作幅度加大,雙鬢和口腔的立體感加強不少。
v0.9 真人影片生成效果
雖然偶然會出現不符合物理法則的事情,但可以看到 Grok Imagine 能生成圖中完全看不到的高達側面,而且亦夠細緻。
新版本生成的動作幅度很大

草稿生成真人影片

除了利用圖片生成影片外,Grok Imagine 還有草圖生成影片功能,用戶可以手繪草圖來生成影片。如果不配合 Custom 選項加入提示詞,它只會以草稿的圖案來生成動畫,可以生成火柴支動畫。如果大家在提示詞中加入「photorealistic」字句並加以描述人物和場景,就可以將草圖轉換為真人影片,不過以筆者測試,最初總是會由草圖的圖像開始,幾格之後才轉換為真人。

以草圖來生成影片。
以草圖來生成影片。
繪畫草圖後加入提示句描述人物和場景,標註為「photorealistic」。
繪畫草圖後加入提示句描述人物和場景,標註為「photorealistic」。
用草圖生成出來的影片,最初幾格總是草圖,之後才轉換為真人。

配音效果強差人意

Grok Imagine 另一項提升在聲音方面,雖然音質仍然強差人意,不過已經沒有 v0.1 那麼多噪音。此外,還有真正可用的配音「夾咀型」功能,但語言只侷限於英語,普通話只有一半成功率。只要在提示句中寫上要說的話,AI 就能生成語音和配合的口型。

一臉呆相,在提示句寫上表情和要說的話⋯⋯
一臉呆相,在提示句寫上表情和要說的話⋯⋯
生成笑容滿面的影片加上配音

Spicy 是通往紳士的大門

我們試用 Grok Imagine 主頁的一些範例圖片進行生成,可以看到影片風格的選項中,會新加入 Spicy 的選項,這個就是通往成為「紳士」的大門,只要在圖片生成影片時,選擇使用 Spicy 的風格,會較容易產生出較大膽的影片。

我們試用 Grok Imagine 主頁的一些範例圖片進行生成,可以看到影片風格的選項中,會新加入 Spicy 的選項,這個就是通往成為「紳士」的大門。
我們試用 Grok Imagine 主頁的一些範例圖片進行生成,可以看到影片風格的選項中,會新加入 Spicy 的選項,這個就是通往成為「紳士」的大門。
更會顯示相關相片的生成 Prompt 描述
更會顯示相關相片的生成 Prompt 描述

如果是在自己上傳的日圖像選擇 Spicy,會彈出對話窗口確認用戶年滿 18 歲。假如用戶選擇未滿 18 歲,那個登入階段往後都不能用到 Spicy 功能,需要重新登入才能恢復。另外要注意 Spicy 模式暫時只在網頁版用得到,手機版未有這個功能。

如果是在自己上傳的日圖像選擇 Spicy,會彈出對話窗口確認用戶年滿 18 歲。
如果是在自己上傳的日圖像選擇 Spicy,會彈出對話窗口確認用戶年滿 18 歲。

我們再嘗試輸入「日本女子在東京街頭拍攝內衣照」,正常如果在 ChatGPT 或 Gemini 的話,很大機會不能進行生成,但 Grok 就容許繼續生成,並製作成影片,可見 Elon Musk 真的很懂用家們的喜好。

Grok Imagine 完全文生片有方法

除了一些個人趣味的作品。亦有用家發掘了如何讓 Grok Imagine 生成出更專業的影片。方法是先準備一張黑色的畫格上傳到 Grok Imagine,然後輸入 Prompt。不過為免大家無從入手,我們先整理一些要點,大家只要根據下面的內容,以 point form 的形式輸入,都可以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如果可以配合 Grok 4 Fast 來強化提示詞效果會更出色。

  • 主題(主角外觀)
  • 場景(環境/地點)
  • 動態(物體移動方式)
  • 美學控制(光線、鏡頭角度、鏡頭類型)
  • 風格化(藝術風格,例如賽博龐克、插畫風)

GR 攝力加持 realme 聯乘 RICOH 推旗艦手機

realme GT8 Pro,RICOH GR 相機
realme GT8 Pro,RICOH GR 相機

日系 RICOH GR 相機向來以其獨特街拍特色深受攝影迷追捧。近日中國手機品牌 realme 就宣布與 RICOH 達成戰略合作,即將推出具備 GR 攝影技術的全新旗艦手機 realme GT8 Pro,為手機用家帶來 GR 拍攝體驗。

RICOH GR 相機系列被喻為經典的街拍王者,Snapshot 速度快而且相片極具風格。隨著近年多家中國手機大廠積極與著名相機品牌聯乘合作,包括小米與 Leica、OPPO 與 Hasselblad、vivo 與 Carl Zeiss 等,將不同的相機靈魂注入手機,最新的手機與相機聯乘企劃就屬 realme 與 RICOH,更是日系相機品牌首度與手機廠合作。據悉,雙方此次深度技術合作為期四年,而且針對底層技術如色彩調校、演算法、光學成像、介面等優化,完美重現 GR 相機別樹一幟的拍攝美學,未知會否同樣有街拍王的手感呢?

雙方已官宣預告 realme GT 8 Pro 搭載 GR 攝影技術,而且極具「GR 味道」。
雙方已官宣預告 realme GT 8 Pro 搭載 GR 攝影技術,而且極具「GR 味道」。

作為雙方合作推出的首款旗艦手機,realme GT 8 Pro 除了搭載 GR 影像技術外,據指其他規格同樣出眾,包括旗艦級 Qualcomm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處理器、144Hz LTPO OLED 2K 屏幕、7,000mAh 大容量電池等。在關鍵的相機規格方面,據悉該機搭載一顆 2 億像素潛望式長焦鏡頭,並會配備 1/1.56 吋超大尺寸感光元件,超卓畫質應該毋庸置疑。新機預計於下周 10 月 14 日發表,售價有待公布。不過現時 realme 沒有在港發售行貨手機,有興趣的用家可能要留意國行產品。

RICOH GR 系列向來是街拍便攜機王之選,身價也不低,現時 GR III 售價仍要近 $7,780。
RICOH GR 系列向來是街拍便攜機王之選,身價也不低,現時 GR III 售價仍要近 $7,780。

來源:RICOH 微博

iOS 26 連動機身和保護殼顏色 變換 app 圖示底色

相信很多使用 iPhone 的朋友都習慣使用原生的 App 圖示顏色,不過也有個別用家會覺得不同的 App 有不同顏色的圖示,會有點「眼花」。而 Apple 在 iOS 26 加入了 「環境色調適應」的設定,讓你的 iPhone 可根據機身、手機殼或手機 Wallpaper 的顏色來改變 App 圖示的底色。

iPhone「環境色調適應」 是 iOS 26 其中一個功能,打破已往 iPhone 主畫面 App 圖示的固定色彩,讓它們成為主畫面背景、機身或手機殼的延伸。原理是讓 iOS 26 系統直接讀取 iPhone 機型代碼與出廠顏色數據,例如小編手上的宇宙橙色  iPhone 17 Pro,桌面 APP 風格圖示可自動轉為相應的橙色色調,如果裝上 Apple 原廠的手機套,手機也能得知手機殼的顏色而進行調色。而最有趣是,手機更能因應目前使用的 Wallpaper 色調,來變換 App 圖示的顏色。

步驟 1:長按 iPhone 主畫面任意空白處,進入自訂主畫面編輯模式

步驟 2:當畫面 App 圖示開始抖動,點擊左上角「編輯」,並且選擇「自訂」。

長按 iPhone 主畫面任意空白處,當畫面 App 圖示開始抖動,點擊左上角「編輯」,並且選擇「自訂」。
長按 iPhone 主畫面任意空白處,當畫面 App 圖示開始抖動,點擊左上角「編輯」,並且選擇「自訂」。

步驟 3:設定 App 不同色調

點選畫面底部右下角的「不同色調」,就能看見跟設備聯動色調功能選項。這裡會有四個選項,從左至右分別為「機身顏色」、「原廠手機殼顏色」、「手機壁紙」及「畫面特定色區選擇」。

有四個選項,從左至右分別為「機身顏色」、「原廠手機殼顏色」、「手機壁紙」及「畫面特定色區選擇」。
有四個選項,從左至右分別為「機身顏色」、「原廠手機殼顏色」、「手機壁紙」及「畫面特定色區選擇」。

機身顏色 – 會根據機身代碼與出廠顏色數據來進行變換。

原廠手機殼顏色 – 原來 Apple 原廠手機殼會內建的 NFC 或識別晶片,並能將顏色的 Hex Code 資料傳輸到手機。如果使用非原裝的手機殼,按有關選項只會顯示灰色。

原來 Apple 原廠手機殼會內建的 NFC 或識別晶片,並能將顏色的 Hex Code 資料傳輸到手機。
原來 Apple 原廠手機殼會內建的 NFC 或識別晶片,並能將顏色的 Hex Code 資料傳輸到手機。

手機壁紙 – 會根據當前使用的手機壁紙的主色調來變換圖示顏色。

畫面特定色區選擇 – 這個有點像 Photoshop 的選色工具功能,讓用家可從畫面中選擇喜歡的顏色作為 App 的底色。

將所有圖示變成同一色調後,App 是否好看好找,就因人而異。
將所有圖示變成同一色調後,App 是否好看好找,就因人而異。

這個 iOS26 的新功能並不是 iPhone 17 系列獨有,即使在較舊的 iPhone 14 系列也能使用。至於將所有圖示變成同一色調後,App 是否好看好找,就因人而異。

iOS 保命應用 記念日倒數功能

有另一半的男士,相信都曾經接受過來自枕邊人的靈魂拷問 : 「記唔記得今日係咩日子啊?」如果無法回答可能會遭受酷刑對待。不過只要大家能善用以下 iOS 的功能,相信成功存活的機率會大增。

原來 Apple 官方有一個名為《Apple 活動邀約》的 App,原意是方便用家組織活動及發出邀約,例如一些聚餐、派對等就可以利用《活動邀約》App 來幫忙。而原來只要在手機主頁中加入《活動邀約》的小工具,她就會顯示該活動的倒數,讓你有時間作出準備。

Apple 官方有一個名為《Apple 活動邀約》的 App,原意是方便用家組織活動及發出邀約,例如一些聚餐、派對等就可以利用《活動邀約》App 來幫忙。
Apple 官方有一個名為《Apple 活動邀約》的 App,原意是方便用家組織活動及發出邀約,例如一些聚餐、派對等就可以利用《活動邀約》App 來幫忙。
原來只要在手機主頁中加入《活動邀約》的小工具,她就會顯示該活動的倒數,讓你有時間作出準備。
原來只要在手機主頁中加入《活動邀約》的小工具,她就會顯示該活動的倒數,讓你有時間作出準備。
使用《活動邀約》建立活動,例如生日、結婚記念日之類
使用《活動邀約》建立活動,例如生日、結婚記念日之類
長按 iPhone 主畫面任意空白處,進入自訂主畫面編輯模式,按 「編輯」選擇「加入小工具」
長按 iPhone 主畫面任意空白處,進入自訂主畫面編輯模式,按 「編輯」選擇「加入小工具」
選擇加入《活動邀約》的活動倒數小工具
選擇加入《活動邀約》的活動倒數小工具

使用方法如下:

  1. 下載 Apple 的《活動邀約》app
  2. 使用《活動邀約》建立活動,例如生日、結婚記念日之類
  3. 長按 iPhone 主畫面任意空白處,進入自訂主畫面編輯模式
  4. 按 「編輯」選擇「加入小工具」 
  5. 選擇加入《活動邀約》的活動倒數小工具
另外用家亦可以將當日拍攝的相片加入活動之中,製作共享相簿,並可連結 Apple Music,成為一份心思小禮物。
另外用家亦可以將當日拍攝的相片加入活動之中,製作共享相簿,並可連結 Apple Music,成為一份心思小禮物。

完成後,就會看到相關活動的倒數日。另外用家亦可以將當日拍攝的相片加入活動之中,製作共享相簿,並可連結 Apple Music,成為一份心思小禮物。當然,大家也可以使用 iPhone 本身的行事曆或 Google 日曆來記下不同的工作或待辦工作日期,亦可以透過推送來進行提示。不過推送通知很可能轉眼就忘記。對於生死攸關的重要日子,還是顯示得當眼一點會更有效。

Tesla 平價版 Model 3 / Y 登場 市場嫌未夠平

市場傳言 Tesla 會推出平價版新車,一直被視為 Tesla 擴大市佔率和回應國產電動車之舉。今日這部平價被新車正式曝光,而且唔只一部,而是兩部,包括 Model 3  與 Model Y 標準版。不過新版本似是「齋版」而非新設計的低成本新車,而且減價幅度不算高,不少 Tesla 車主都表示新車吸引力不足。

Tesla 在美國公布了 Model 3 和 Model Y 的「標準版」,同時重新編排現有型號名稱,分別是後驅 Premium 版、四驅 Premium 版,以及四驅 Performace 版,看上去比較原有的區分易明。

Model 3 Standard 版外型和 Premium 版外觀差不多,較明顯分別在車胎上的輪蓋上。

Model 3 車廂配置簡約

先講 Model 3, 標準版起價 36,990 美元 (約 288,500 港元),比上一級的後驅 Premium 版賣 42,490 美元,便宜 5,500 美元(約 42,900 港元), 大約低 13%。新車車價與之前傳言會降到 30,000 美元以下水平相距甚遠,令不少打算等買便宜 Tesla 新車的消費者表示失望,認為買二手的半新Tesla 更值得投資。

標準版 Model 3 每次充電續航是 321 英里,比後距 Premium 版 的 363英里略少。但如果跟「舊制」的 Model 3 相比,舊版有後驅和後驅長續航版,分別有 323 和 429 英里( 19吋軨),新制的兩部後驅版都沒有新的優勢可言。

而新的標準版 Model 3 的 0-60mph 加速器時間是 5.8秒,與舊制的後驅版相同,顯示新車同樣使用一樣的 242bhp 電動馬達。

不過更大的差異在於設備上, Model 3 標準版最大分別是使用布藝座椅而非仿皮座椅,縮少了的中控台,配置手動軚盤,前座電熱椅,同時取消了車匙卡全面以手機 App 操作,標準版提供的車身顏色選擇比較少,只有 黑、白、灰三種色系,同時配有 18 吋空氣動力學優化輪圈, Tesla表示屬全新設計。

標準版最大分別是使用布藝座椅而非仿皮座椅。
縮少了的中控台,變成開放式置物架,同樣有雙手機無線充電,配置手動軚盤,及前座電熱椅,

為了降低成本,Model 3 標準版的音響取消了重低音,只保留 7 隻揚聲器,同時也取消了 AM 和 FM 收音機,Model 3 最受歡迎的後排觸控屏幕和車內氣氛燈也取消。

操控方面,Model 3 標準版也沒有提供 Autosteer 駕駛輔助系統, 但仍可加 8,000 美元升級上 FSD 全自動駕駛系統,而主動避震器也變成普通彈簧避震器。不過新版本的 Model 3 也有好的地方,就是軚盤傍的指揮燈桿回來了!

Model Y 變化更大

Model Y Standard 版將一體式頭燈變成兩個 LED 頭燈,視覺上較為保守。

至於 Model Y 由於新版本才推出不久,要再推出標準版,其修改的部分更加明顯,外觀上頭燈和尾燈的一體式設計都被取消,用回傳統的雙 LED頭燈設計。一看就見到有分別。

一體或尾燈也變成雙尾燈,車頂的天幕玻璃變成了黑色玻璃。

配置上,Model Y 標準版跟 Model3 標準版大致相同,續航力一樣是 321 英里, 0-60mph 加速要 6.8 秒 (車重關係?)。最大分別是透明玻璃頂天幕被封閉,變成不透光的玻璃頂,好處是在香港環境使用,車內溫度不會變得太熱,或者要開大冷氣。壞處當然是會加重車廂中的壓迫感。

車廂內部減省的,和 Model 3 一樣,價錢由 39,990 美元(約 311,900港元),比後驅 Premium 版只便宜 5,000 美元,相差沒有 Model 3 般大,不知是否要照顧剛出 Model Y 的車主心情?

Model 3 新的分級和基本配置分別。
Model Y 新的分級和基本配置分別。

ROG Xbox Ally 初試 遊戲震動回饋+握感全面加強

上兩星期 ASUS 香港正式公布他們跟 Microsoft 聯手推出的 ROG Xbox Ally 系列正式開始預訂,在下個星期推出之前,我們就率先可以拎到機上手,同大家睇睇新機一些重點特色位。

握把沿於 Xbox 控制器

手把位參考 Xbox  設計,拎起來更有手感。
手把位參考 Xbox 設計,拎起來更有手感。

ROG Xbox Ally 系列分布兩個型號,一款是 ROG Xbox Ally,另一款是 ROX Xbox Ally X,今次拎上手的是後者較高階一款,與之前推出的 ROG Ally,外觀上最明顯就是握把部分採用了全新的人體工學形狀,手感與 Xbo x無線控制器極為相似,對於長時間的遊戲體驗來說至關重要(假如電池支持得到的話 XDDD)。

在實際使用中,ROG Xbox Ally X 重量 715g,比原有 ROG 出廠重 30g左右,不過機身重量分布均衡,即使是拎起手還算舒適。在設計上機背兩個可編程按鍵,比原版ROG Ally 小巧許多,位置也經過精心設計,既易於使用又能避免誤觸。

Xbox 主按鍵

除了機身布局方面,Xbox 按鈕現在位於屏幕左側的醒目位置,按下後可以快速進入增強版 Game Bar 介面,讓大家可以進入瀏覽遊戲庫、啟動或退出遊戲、與好友聊天等。而在設備外觀上保留了 ROG 品牌的辨識度,同時又加入了 Xbox 的元素。特別是手柄上的「ROG」微印刻和背面的ROG「無畏之眼」,以及機面上 Xbox 細字,都帶出了此機的主要特色。

Xbox 主按鍵加左兩個快速鍵側,左手輕鬆按到。
Xbox 主按鍵加左兩個快速鍵側,左手輕鬆按到。
要啟動 Xbox Game Bar又或者長按 Xbox 鍵就可啟動Task View。
要啟動 Xbox Game Bar又或者長按 Xbox 鍵就可啟動Task View。

散熱系統保證性能

兩款設備都採用了零重力熱設計散熱系統,這一系統專為保持冷卻性能而設計,即使設備處於倒置狀態也能維持良好的散熱效果。一對超薄散熱風扇可以有效降低設備溫度,同時保持較低的噪音水平。

在實際測試中,即使在高負載下長時間運行,設備的手柄區域溫度仍然保持在舒適範圍內,不會出現明顯的熱點。ROG Xbox Ally X在Turbo模式下的風扇噪音確實比標準版稍大,但仍在可接受範圍內,且Silent模式下兩款設備都相當安靜。

Xbox 體驗

Xbox 遊戲介面。

兩款 ROG Xbox Ally 系列提供到 Xbox 全屏體驗。首次開機後將直接進入 Xbox 主機介面相似的體驗。可以在當中瀏覽商店、安裝喜愛的 PC 和 Xbox Play Anywhere 遊戲,以及從 Xbox Cloud Gaming 在遊戲庫中會目到一些遊戲標記為「手持設備優化」,意味它們非常適合在手持設備上玩,此外,標記為「在此設備上應該運行出色」的遊戲平均可達到60FPS或更高,而標記為「應該運行良好」的遊戲則可達到30FPS或更高。按下Xbox按鈕,你可以訪問新的Game Bar覆蓋界面,其中包含ROG命令中心以及最近玩過的遊戲、其他已安裝的商店、Xbox好友等標籤。

Armoury Crate SE

而在 Xbox 按鈕右上方有個 Command Center 按鈕,可以直接進入 Game Bar 中新更新的命令中心。當中包含許多與前代 ROG Ally 設備相同的快捷方式,包括音量、亮度、實時系統監控、FPS 限制器、AMD Radeon Super Resolution 等,並且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自定義。

Armoury Crate SE 可快部返定模式及進行調校。
Armoury Crate SE 可快部返定模式及進行調校。

處理器升級

至於規格方面,ROG Xbox Ally X跟之前推出的 ROG Ally X,最主要是在處理器方面的升級,由原來 AMD Ryzen Z1 Extreme 轉用 Ryzen AI Z2 Extreme,並加入 XNDA NPU, AI 效能達到 50 TOPS,配以 24GB LPDDR5X-8000 記憶體及 1TB SSD。屏幕同樣維持在 7″ FHD IPS 水平。

可以額外購買 Docking。
可以額外購買 Docking。

連接性配備有 Wi-Fi 6E 網絡,在接口方面,兩款設備都提供了雙 USB Type-C 端口,支持輸出到大屏幕和電源傳輸,允許你同時充電和連接 USB-C 裝備。為了額外存儲空間,ROG Xbox Ally 系列還配備了 MicroSD 卡讀卡器。

ROG Xbox Ally X 和 ROG Xbox Ally 售價分別為 $6,998 和 $4,298。

偵測桌面微弱聲學振動 高階滑鼠變 AI 監聽工具?

偵測桌面微弱聲學振動 高階滑鼠變 AI 監聽工具?

引述 Tom’s Hardware 的報導加州大學歐文分校近日發表研究部告,內容指一些高性能滑鼠感測器或能被用作監聽裝置。研究員 Isaac Tunney、John Bass 和 Alexis Lussier Desbiens 發現,配備 20,000DPI 或以上級別感測器的滑鼠,能透過偵測桌面微弱聲學振動,在收集、處理和分析後,就能「聽到」滑鼠附近的對話內容。

目前很多高性能滑鼠感測器,其每秒輪詢(Polling)可高達 8,000 次,遠超一般滑鼠頻率。而當聲波經桌面傳播,感測器會偵測到桌面橫向振動(transverse vibrations)。這些極為細微訊號,一般都會被忽略,但透過惡意軟件就能收集及分析這些訊號,繼而就能「聽到」滑鼠附近的對話內容。團隊以 HyperX Haste 2 S 等高 DPI 感測器滑鼠型號作為測試。他們先用 Wiener Filter 過濾背景噪音,再以神經網路模型分析收集到的音波,目前該技術語音辨識準確率已高達 60%,但隨著 AI 機器學習的進步,相信準確率會在短期內大幅提高。

團隊以 HyperX Haste 2 S 等高 DPI 感測器滑鼠型號作為測試。
團隊以 HyperX Haste 2 S 等高 DPI 感測器滑鼠型號作為測試。

團隊表示,入侵者可透過一些看似無害的應用,例如支援高頻滑鼠的創意應用程式或遊戲。也可用 Qt、GTK 或 SDL 等常見程式庫程式,就能收集滑鼠訊號並用作監聽。當然用家只要避免在不知明渠道下載與滑鼠相關的應用,理應能減低被竊聽的機會。

盆栽放路由器旁 網速立降四成?

大家添置路由器的時候,大都會看重價錢、Wi-Fi 傳輸速度、是否支援 2.5GHz 的 WAN / LAN 等等,不過對於路由器放置的位置和室內的擺設就未必很講究。根據 Broadband Genie 的研究報告,如果家中的網路總是不穩,可能跟室內的盆栽有關。

很多人為打造綠色生活,都可能會在家中放置小盆栽,甚至會在室內種一些菜蔬。不過 Broadband Genie 的研究人員發現,室內的植物盆栽可能會阻擋甚至吸收了 Wi-Fi 的訊號,影響網速甚至會做成網絡不穩。
很多人為打造綠色生活,都可能會在家中放置小盆栽,甚至會在室內種一些菜蔬。不過 Broadband Genie 的研究人員發現,室內的植物盆栽可能會阻擋甚至吸收了 Wi-Fi 的訊號,影響網速甚至會做成網絡不穩。

很多人為打造綠色生活,都可能會在家中放置小盆栽,甚至會在室內種一些菜蔬。不過 Broadband Genie 的研究人員發現,室內的植物盆栽可能會阻擋甚至吸收了 Wi-Fi 的訊號,影響網速甚至會做成網絡不穩。 研究團隊在路由器周圍放置了 4 株大型盆栽,並進行了 5 次測試,發現植物靠近路由器時的平均下載速度為 84Mbps,但只要將路由器移開,遠離後盆栽後,傳輸速度會提升至 114Mbps,差異相當顯著!

報告亦提到 Wi-Fi 是屬於無線電波,而土壤與植物的枝葉會吸收和阻隔 Wi-Fi 訊號 ,如果在小房間放置很多盆栽,訊號被影響的情況會更明顯。除了建議用家將路由器附近的盆栽移到其他地方,亦建議用家將路由器放在房間中間及較高的位置,都能有效改善 Wi-Fi 訊號的覆蓋和速度。

新聞來源 : Ideal Home

Synology DSM 7.3 解禁!三系列 NAS 終可用第三方硬碟

Synology DS925+ NAS
Synology 自家品牌的硬碟。

NAS 著名品牌 Synology 今日為旗下的 NAS 發布最新版本的 DiskStation Manager 7.3 (DSM 7.3),新版本除了提升儲存效率、強化安全性和 AI 驅動協作外,最令消費者關心的,當然就是 2025 年推出的 DiskStation Plus、Value 與 J 系列機種,在升級 DSM 7.3 後,將支援安裝和建立第三方硬碟儲存集區,用家不用再侷限使用原廠硬碟機。

【8/10 17:16 更新】新增 Synology 基於 DSM 7.3 各系列不同機種與不同類型儲存裝置的兼容性列表

Synology 是在今年 4 月宣布推出新政策,對從 2025 年推出的 25 系列 NAS 開始收緊硬碟機的使用選擇,只有 Synology 原廠硬碟和經過其規格認證的第三方硬碟,才能安裝到 NAS 裝置並提供全部功能和支援,以增加可靠性和提供更有效率的支援。

不過有些消費者或許會認為此舉令採購產品時缺乏選擇彈性,只能使用 Synology 原廠硬碟,而且相關的硬碟售價比同級其他品牌昂貴,令部署成本增加。

用戶認為 Synology 原廠硬碟價錢較同級其他品牌高,增加部署成本。
用戶認為 Synology 原廠硬碟價錢較同級其他品牌高,增加部署成本。

Synology 表示目前正與硬碟製造商合作,擴大經認證的硬碟相容性清單,為使用者帶來更多可靠選擇。同時,搭載 DSM 7.3 的 2025 年推出 DiskStation Plus、Value 與 J 系列機種,將支援安裝與建立第三方硬碟儲存集區,不過以 M.2 SSD 建立儲存集區與快取,則仍需使用產品相容性清單上的硬碟機,而以上三個系列都屬消費級的產品,影響一般消費者。

完整內容:https://kb.synology.com/zh-hk/DSM/tutorial/Drive_compatibility_policies

提升儲存效率.支援所有 OpenAI API

除了增加消費級 NAS 選擇硬碟機的彈性外,DSM 7.3 在效能、安全性和與 AI 協作方面作出提升。Synology Tiering 能根據用戶存取習慣,自動將檔案移動到不同儲存層級,以提升存取效率;新系統亦採用 KEV、EPSS 與 LEV 等業界風險指標以提升威脅優先排序與防護能力。其他提升還包括 Synology Drive 加入共用標籤和檔案鎖定功能,以防共編檔案引致衝突。

DSM 7.3 提升 NAS 儲存效率、安全性及與 AI 協作。
DSM 7.3 提升 NAS 儲存效率、安全性及與 AI 協作。

Synology 又宣布 Synology AI Console 未來將支援所有 OpenAI 相容 API,讓企業能夠無縫整合私有 AI 基礎架構,並在完全掌控資料隱私與安全的前提下,靈活部署 AI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