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8

【場料】迷你機配 4070 單機淨買再擴充

Zotac Magnus EN474070C
Zotac Magnus EN474070C

對於有效能需求的用家,除了砌機之外,近年亦有不少配備顯示卡的 MINI PC 可供選擇。而 ZOTAC 在早前改為漢科代理之後, 就引入其細機仔系列的 Magnus EN474070C,規格上在僅 2.65L 下配上 Intel Core i7-14700HX 20 核 CPU 及 RTX 4070 Laptop GPU(8GB GDDR6),對於 1080P 的玩家絕對是非常足夠。值得留意就是此機有 barebone 及連 RAM、SSD 包 Windows 的版本,而價錢就由 $9,999 起。而對比不少 MINI PC,其更可提供 HDMI 2.1 + DP 1.4a x2 三個螢幕輸出,兩個 2.5G LAN 及 Thunderbolt 4,唯 Wi-Fi 僅 6。

Zotac Magnus EN474070C:$9,999
Zotac Magnus EN474070C 32+1T W11P:$11,899
Zotac Magnus EN474070C 64+2T W11P:$12,899
查詢:漢科

插電式混能豪華越野 SUV DENZA B5 登場

繼 MPV 豪華 7 人車後,市場開始對純電及混能越野車有更大需求。繼 KGM Torres EVX 及奇瑞 JAECOO 6 EV 之後,騰世 DENZA 亦帶來全新的 Denza B5 插電式混能豪華越野 SUV,為喜歡越野車的朋友帶來新的選擇。

騰世 DENZA 帶來全新的 Denza B5 插電式混能豪華越野 SUV,為喜歡越野車的朋友帶來新的選擇。
騰世 DENZA 帶來全新的 Denza B5 插電式混能豪華越野 SUV,為喜歡越野車的朋友帶來新的選擇。

騰世 DENZA 於灣仔合和商場 18/F 開設全新的陳列室,主打當然是 DENZA D9 豪華 MPV 7 人車。而為了隆重其事,代理富騰汽車(仁孚旗下)亦帶來全新的插電式混能豪華越野 SUV DENZA B5。

這款 B5 即是中國 BYD 方程豹系列中「豹 5」,是一款主打越野性能的硬派大型插電式混能 SUV。
這款 B5 即是中國 BYD 方程豹系列中「豹 5」,是一款主打越野性能的硬派大型插電式混能 SUV。
用上 20 吋大輪軚⋯⋯
用上 20 吋大輪軚⋯⋯
作為越野車,當然會有不同的鎖扣,方便拖拉貨物及旅行貨卡。
作為越野車,當然會有不同的鎖扣,方便拖拉貨物及旅行貨卡。

眼尖的朋友可能會發現 B5 的設計語言和過往的 DENZA 的車款很不同,原來這款 B5,即是中國 BYD 方程豹系列中的「豹 5」,是一款主打越野性能的硬派大型插電式混能 SUV。B5 定位為中大型 SUV,車長 4,890mm、寬 1,970mm、高 1,920mm,軸距為 2,800mm。當然這樣龐大的車身,在出入香港的一些地獄停車場可能會有困難,而 B5 配備 BYD 的「雲輦-P」智慧液壓轉向控制系統,可讓車身略為 Low 低到 1,880mm 左右,方便進入一些樓底較低的停車場⋯⋯至於涉水能力,B5 可安全通過水深約 780mm 的水浸路段,即使面對香港的惡劣天氣也能輕鬆應對。

B5 定位為中大型 SUV,車長 4,890mm、寬 1,970mm、高 1,920mm,軸距為 2,800mm。
B5 定位為中大型 SUV,車長 4,890mm、寬 1,970mm、高 1,920mm,軸距為 2,800mm。
配備多塊大螢幕內飾以及豪華科技座艙。
配備多塊大螢幕內飾以及豪華科技座艙。
馬鞍位儲物箱變成迷你小雪櫃
馬鞍位儲物箱變成迷你小雪櫃

動力系統方面,B5 是採用 BYD 的 DMO 超級混動越野平台,結合了非承載式車身與 1.5L 渦輪增壓 PHEV 系統,能提供高達約 687 匹馬力及 760 牛頓米扭力。0-100km/h 加速約需 5 秒,而且純電行駛距離有 100 公里。在滿油滿電情況下,續航驅離可達 1,000km(NEDC 標準)。

即使沒有把後排座椅,尾箱的空間也有超過 600L。一家人出外旅遊也不怕放不下行李。
即使沒有把後排座椅,尾箱的空間也有超過 600L。一家人出外旅遊也不怕放不下行李。
用上法國 Devialet 認證的音響系統
用上法國 Devialet 認證的音響系統

或者大家會覺得越野車的舒適性會較差,但 DENZA B5 車廂極為寬敞,包括智能電四驅、三把鎖、多塊大螢幕內飾以及豪華科技座艙,讓乘客及駕駛者可感受 B5 強大動力及脫困能力,同時享受不下於豪華 7 人車的舒適體驗。 

DENZA B5 將於 11 月正式在香港發表,目前於 DENZA 灣仔合商場和及九龍灣企業廣場三期陳列室展出。

【場料】入門平價雙 2.5G 六天線入門 Wi-Fi 7 六百有找

Mercusys MR37BE
Mercusys MR37BE

隨著 Wi-Fi 7 逐漸取代 Wi-Fi 6 之後,不少品牌亦將戰線推向入門雙頻型號,而主打平價的 Mercusys 近期再追加入門成員,這款 MR37BE 就達到 Wi-Fi 7 雙頻 BE6500 規格,其 5GHz 頻段更可達到 5,764Mbps。雖然屬入門款,但有線介面亦擁有 2.5G WAN 及 LAN 各一,可滿足 2.5G 寬頻之外,同時仍可擴充 2.5G LAN 裝置,再加上兩個 1G LAN,一般家用環境非常足夠。 而且,此規格更只需 $599,要求不高純粹為 2.5G 寬頻為先更可以考慮。

Mercusys MR37BE:$599
查詢:展昇

PC 優化流暢 戰地風雲 6 回歸初心

《戰地風雲 6》終於推出,上一集免費遊玩的《戰地風雲 2042》可算是滑鐵盧之役,廠商認真沉澱下來,要回復系列昔日榮耀,不求突破要穩中取勝,大體上是達成初步目標,遊戲優化算是滿意,如何營運下去維持熱度會是另一課題。PC 版優化令人滿意,稍舊的系統都十分足夠流暢玩。

小隊精神是主題
小隊精神是主題

《戰地風雲》系列的核心是小隊形式的兵種互補合作,當然個人技術高超的話可以有少許「CARRY」效果,但更多時候是玩家要認真發揮自己的兵種專長完成目標才可以,不是一味收割擊殺數。《戰地風雲 6》仍然有提供戰役模式及賣點的多人模式。戰役模式有點跟以往《戰地風雲:惡名昭彰》風格,以主角小隊視點出發,面對大場面戰役不同任務,亦有一些狗牌收集要素,不過在部分小細節上有些粗疏。

偶爾有些位置氣氛不錯
偶爾有些位置氣氛不錯

多人模式才是《戰地風雲》精粹,但是對上集野心太大,128 人地圖很難執行得圓滿,對硬件平台也有巨大壓力,今集回歸到 64 人地圖,在模式方面有增加了 Escalation 全面升級模式,結合征服與突破元素,變化不是很大,社群伺服器功能也回歸,期待有更多創意主題玩法。不過首波地圖沒有一些經典復刻如地鐵行動,純粹是筆者的私心,但城市巷戰還是有的,建築物破壞效果都有回歸,但是改變地形戰局的機制就暫時不見有復活。

社群伺服器功能回歸,有自定玩法。
社群伺服器功能回歸,有自定玩法。

PC 優化滿意

《戰地風雲 6》強調優化流暢度,是上集《戰地風雲 2042》的死穴。今次在 PS5 遊戲主機上,遊戲也有不錯支援,對應自適應扳機、觸覺回饋功能以及 PS5 Pro 增強模式,畫質仍然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PC 版硬件要求
PC 版硬件要求

至於 PC 版建議硬件為 8 核處理器 Core i7-10700/Ryzen 7 3700X、RTX 3060 TI/RX 6700XT 或以上顯示卡,可在 1080p 低畫質有 80FPS 水平,要求其實不算很高,即使 RTX 3060 12GB 都仍可滿足基本 1080p 要求。但要留意遊戲要求用家的電腦啟用「安全開機」,設定可見此文章

基本畫質:低、中、高、極高、極緻。
基本畫質:低、中、高、極高、極緻。
RTX 4060 8GB 運行原生 TAA、1080p 低畫質
RTX 4060 8GB 運行原生 TAA、1080p 低畫質。

試用 RTX 4060 8GB 運行原生 TAA、1080p 低畫質,以 Ryzen 9 9500X3D 配合可見有 120fps 水平。扣除處理器加乘後,保守都有 90fps 水平。不過留意顯示記憶體已差不多用盡,改用「中」畫質的話遊戲會提示記憶體使用偏高,但試玩中仍沒太大問題。

要用「中」畫質,有 12GB 記憶體比較好,8GB 有點勉強,也不是不可以用。
要用「中」畫質,有 12GB 記憶體比較好,8GB 有點勉強,也不是不可以用。

如果貪心一些,以 RTX 4060 8GB 設定 4K 解像度、「低」畫質、DLSS 超高效能,也仍有 70fps 左右。

RTX 4060 硬上 4K60,又竟然 OK,說明遊戲優化不差。
RTX 4060 硬上 4K60,又竟然 OK,說明遊戲優化不差。
不同關卡的效能表現都算穩定。
不同關卡的效能表現都算穩定。
RTX 5080 @ 4K 極高、DLSS 效能有 120fps 水平。
RTX 5080 @ 4K 極高、DLSS 效能有 120fps 水平。

延伸閱讀

網傳九巴已陸續拆除巴士內的 USB 充電器

大家有試過搭巴士時,使用過座位旁邊的 USB 充電器嗎? 近日有報導指,九巴已陸續拆除車廂中的 USB 充電器,雖然這可能對整體服務沒有很大影響,不過對一些急需為手機充電的朋友,始終會有所不便。

根據巴士迷群組及 hkitalk 討論區的消息,九巴已陸續拆除九巴車廂內的 USB 充電器(圖片來源:hkitalk)
根據巴士迷群組及 hkitalk 討論區的消息,九巴已陸續拆除九巴車廂內的 USB 充電器(圖片來源:hkitalk)

根據巴士迷群組及 hkitalk 討論區的消息,九巴已陸續拆除九巴車廂內的 USB 充電器。原有的充電器的開孔會封上橡膠蓋子。不過小編發現,日常乘搭的 968(元朗 – 銅鑼灣) 、268X(元朗 – 佐敦)及 268c(元朗 – 觀塘)等線路的巴士,部分車廂內仍有 USB 充電器,並可以如常使用,偶爾亦看到有乘客會使用。雖然車廂內的充電器,其充電功率僅為 7.5W 即 5V 1.5A,相信由銅鑼灣坐到元朗也不能為手機回復多少電量,不過也可說是聊勝於無。

小編發現,日常乘搭的 968(元朗 - 銅鑼灣) 、268X(元朗 - 佐敦)及 268c(元朗 - 觀塘)等線路的巴士,部分車廂內仍有 USB 充電器,並可以如常使用。
小編發現,日常乘搭的 968(元朗 – 銅鑼灣) 、268X(元朗 – 佐敦)及 268c(元朗 – 觀塘)等線路的巴士,部分車廂內仍有 USB 充電器,並可以如常使用。
車廂內的充電器,其充電功率僅為 7.5W 即 5V 1.5A,相信由銅鑼灣坐到元朗也不能為手機回復多少電量,不過也可說是聊勝於無。
車廂內的充電器,其充電功率僅為 7.5W 即 5V 1.5A,相信由銅鑼灣坐到元朗也不能為手機回復多少電量,不過也可說是聊勝於無。
我們曾嘗試聯絡九巴客服查詢,不過暫時未獲回覆。
我們曾嘗試聯絡九巴客服查詢,不過暫時未獲回覆。

我們曾嘗試聯絡九巴客服查詢,不過暫時未獲回覆。不知道大家覺得搭巴士時可以使用 USB 充電夠方便嗎?會覺得改用 USB-C 會更好嗎?如果將 USB 充電器拆除,對你又有沒有影響呢?

國泰金卡會員及特選經濟艙乘客 下月開始可免費用機上 Wi-Fi

國泰航空宣佈,進一步開放機上免費 Wi-Fi 服務予更多乘客使用。由 2025 年 11 月 15 日起,國泰金卡會員可在機上免費使用無線網絡,今年年底前亦將擴展至所有特選經濟客艙的會員乘客也可使用免費 Wi-Fi 服務。

國泰航空在今年 8 月於全線航班安裝機上 Wi-Fi,由初期的收費服務,漸漸向高級客戶提供免費服務。連同今次擴展,換言之,頭等、商務和特選經濟艙的乘客都可免費用機上 Wi-Fi 上網,而乘坐經濟艙的鑽石卡及金卡會員亦獲免費上網服務。

合資格的乘客每次可連接 1 部裝置使用無線網絡服務,航程中可以隨時轉換裝置。空中 Wi-Fi 支援的網絡服務,包括電郵、互聯網、社交平台、通訊應用程式,以至串流音樂、雲端服務和專業應用程式,只是不支援串流影片平台。

國泰航空自 2016 年起引入機內 Wi-Fi 服務,先由新航機空巴 A350 開始,2018 年逐步在原有的機隊波音 777、空巴 A330、空巴 A321neo。至今年 8 月才在全數航機安裝 Wi-Fi 網絡。

相比其他航空公司的免費 Wi-Fi 服務,國泰航空未算進取。如新加坡航空早在 2023 年起已向所有會員免費提供、法國航空則在今年起向會員免費提供。聯合航空除了給會員免費 Wi-Fi,更正在逐步在航機改裝用 Starlink 提供更高速網絡服務。

曼聯前球員米曹用 ChatGPT 取代經理人 跟新球會傾轉會合約

AI 取代人手工作又一新例子!曼聯青訓球員米曹(Demetri Mitchell)今年 6 月轉會至英甲立球隊「頓奧連特」(Leyton Orient)。早前在播客節目《From My Left》講述轉會過程,原來現時他沒有僱用經理人,洽談轉會新合約過程,全靠 ChatGPT!

米曹現年 28 歲,從曼聯青訓出身,不過 17/18 球季只為母會上陣過一次,之後外借至蘇超「中洛錫安赫斯」(Heart of Midlothian),其後轉過幾間球會,包括「黑池」、「喜伯年」、「艾希特城」(Exeter City)。今年 6 月加盟倫敦的「立頓奧連特」,簽約 2 年。

米曹(左)上《From My Left》大談用 ChatGPT 傾轉會合約爭取加薪。

日前在播客節目《From My Left》做嘉賓,除了討論球賽,米曹還分享轉會時用 ChatGPT 取代經理人斟洽新合約的過程。米曹稱,收到球探報價之後,開始問 ChatGPT 如何洽談合約,還有應該怎樣磋商,全程親自上陣,沒有經理人經手。

首先,他告訴 ChatGPT 收入與開支,包括上季的收入,以及一家人從艾希特搬到倫敦的生活開支,尤其著 ChatGPT 幫忙計算倫敦的生活成本上漲幾多。

米曹今年 6 月動筆簽約加盟英甲球會立頓奧連特。

更重要一步,米曹認為值得更高薪酬,不過英國文化不會如此直接地開出條件討論。於是問 ChatGPT 談判技巧,及如何跟球會爭取目標的薪酬待遇。最終成功爭取加薪轉會,而且經理人佣金變成米曹的簽約費直接落袋。

米曹還在「X」補充,ChatGPT 是現時最好的經理人。經理人的佣金是薪酬 5%,而 ChatGPT Pro 每月只需要 15 英鎊。

這次米曹不僅親證 ChatGPT 能夠取代經理人的工作,更示範如何在日常生活使用 AI 解決待人接物的問題。

Sony、AMD 合作開發 PlayStation 6 圖像新技術率先預告

PlayStation 5 Pro, AMD Radeon RX 9070 XT 顯示卡, Spider-Man
PlayStation 5 Pro, AMD Radeon RX 9070 XT 顯示卡, Spider-Man

PlayStation 5 Pro 去年 11 月上市,相隔接近一年,似乎大家都開始問:PlayStation 6 幾時出?Sony 和 AMD 似乎都知道大家心急,所以昨晚就推出一個串流節目《從紫晶計畫到未來遊戲:AMD 和索尼互動娛樂的共同願景》,PS5 系統架構師 Mark Cerny 和 AMD 高級副總裁 Jack Huynh 為遊戲迷介紹兩間公司為提升未來遊戲主機和其他 AMD 硬件的圖形渲染效能,而共同開發的圖像新技術,等技術控可以先憧憬一下。

這個「紫晶計畫 Project Amethyst」強調深度工程合作和機器學習(ML)應用,特別針對光線追蹤和路徑追蹤(path tracing)的性能優化,透過如今次介紹的 Neural Arrays(神經陣列)、Radiance Cores(輻射核心)和 Universal Compression(通用壓縮)等新技術,實現更高品質的圖形渲染,同時降低相關的升頻和去噪成本,並降低功耗。這項合作不僅限於 PlayStation 平台,還計劃向所有遊戲開發者開放,涵蓋手持設備和桌面顯示卡。這些技術有助於解決晶片成本上升的挑戰,並可能推動 Steam Deck 2 等產品的升級。AMD 桌面顯卡也將藉此在光追性能上追趕 NVIDIA。

Neural Arrays(神經陣列)

這是一種新型計算單元(CU)排列方式,將 GPU 中的多個 CU 智能連結成更大的群組,宛如單一專注的 AI 引擎。相較傳統獨立運作,這能提升升頻(如 FSR 或 PSSR)和去噪演算法的效率,讓機械學習模型規模更大、品質更高,並在同等時間內實現更快速度或更高品質。同時,它還能支援全新功能,如將電影級渲染推向新高度。

Neural Arrays(神經陣列)是一種新型計算單元(CU)排列方式,將 GPU 中的多個 CU 智能連結成更大的群組。
Neural Arrays(神經陣列)是一種新型計算單元(CU)排列方式,將 GPU 中的多個 CU 智能連結成更大的群組。

Radiance Cores(輻射核心)

這是專為統一光傳輸(即光線追蹤和路徑追蹤)設計的專用硬件模塊,類似 NVIDIA 的 RT 核心。透過專屬硬件加速光線遍歷過程(處理數百萬光線與場景三角形的碰撞),不僅提升速度,還減輕 CPU 和 GPU 的負擔,讓 CPU 專注模擬與幾何處理,GPU 則處理陰影與照明。這有助於 AMD 在光追性能上迎頭趕上競爭對手。

Radiance Cores(輻射核心)是專為統一光傳輸(即光線追蹤和路徑追蹤)設計的專用硬件模塊。
Radiance Cores(輻射核心)是專為統一光傳輸(即光線追蹤和路徑追蹤)設計的專用硬件模塊。

Universal Compression(通用壓縮)

現在的 PlayStation 5 和 PlayStation 5 Pro 採用名為 Delta Color Compression (DCC) 的 GPU 資料壓縮技術,節省 GPU 記憶體頻寬,令遊戲能更有效地處理紋理和渲染目標等,但僅限於特定資料類型。而通用壓縮則是以此技術的進階版本,是一種全面壓縮系統,將所有傳輸至 GPU 記憶體的資料進行壓縮,類似 NVIDIA 的 Neural Texture Compression。透過此步驟,有效提升 GPU 記憶體頻寬,進而提高幀率、支援更高品質的遊戲資產,並降低功耗。這技術將被廣泛適用,並特別強化神經陣列和輻射核心的效能。

現在的 PlayStation 5 所用的 Delta Color Compression (DCC) 只適用於特定資料類型。
現在的 PlayStation 5 所用的 Delta Color Compression (DCC) 只適用於特定資料類型。
未來的 Universal Compression(通用壓縮)將適用於所有傳輸至 GPU 記憶體的資料。
未來的 Universal Compression(通用壓縮)將適用於所有傳輸至 GPU 記憶體的資料。

Mark Cerny 表示,這些新技術現在仍處於模擬階段,但效果令人鼓舞。不過他同時表示這些技術要等幾年後才能應用在新一代遊戲主機上,意味著 PlayStation 6 可能還要多等好幾年才推出。

暫緩部分地區 Xbox Game Pass 加價 微軟話唔關群眾壓力事

早前微軟無預警宣布調整 Xbox Game Pass 訂閱價格,引發全球多國玩家不滿,更觸發退訂潮。日前微軟宣布暫緩部分地區現有用戶的 Xbox Game Pass 訂閱價格調整,包括德國、愛爾蘭、南韓、波蘭和印度,不包括美國、英國及香港的用戶。不過有分析指微軟暫緩部分地區的訂閱價格調整,並非因為群眾的壓力,而是另有原因⋯⋯

Microsoft 於 10 月初宣布 Xbox Game Pass 服務革新,同時亦就訂閱費用作調整。當然大家最關心,並不是改革後服務會有甚麼提升,而是訂閱費加幅有多少。據知北美地區 Xbox Game Pass Ultimate 方案月費由 $19.99 美元(約港幣 $156)大幅調漲至 $29.99 美元(約港幣 $233),漲幅達 50%。而香港地區 Ultimate 方案的月費就由港幣 $100 加至 $170,加幅高達 70%。

目前 Game Pass 的 3 個訂閱方案,最低由 $60 起。
目前 Game Pass 的 3 個訂閱方案,最低由 $60 起。
Xbox PC Game Pass 收費亦由 $49 加至 $100,但可以不用額外購買,就能在新遊戲推出當日玩到。
Xbox PC Game Pass 收費亦由 $49 加至 $100,但可以不用額外購買,就能在新遊戲推出當日玩到。

據報,這次 Xbox Game Pass 服務革新,是將原有方案重新命名並重新定價,Core 方案改為 Essential,Standard 方案改為 Premium,並推出全新 Ultimate 方案。Ultimate 方案會提供超過 400 款遊戲,包括每年超過 75 款首發遊戲,比去年增加 50%。

但訂閱費用激增的消息公布後,即引起全球多地玩家的不滿。美國玩家在 Reddit、Xbox 討論區等社交平台中表示會取消訂閱,其後因為有大量玩家湧入 Microsoft 官方網站要取消訂閱,導致頁面因流量過大而一度癱瘓。

目前,微軟會針對德國、愛爾蘭、南韓、波蘭和印度等地區,暫緩現有用戶 Xbox Game Pass 的訂閱價格上調。但據悉,這並非微軟的主動提出暫緩。而是因為部分地區設有定價政策限制,令微軟無法即時調整價格。這些地區的 Game Pass 用戶暫時仍會以舊價續訂。但若用戶在取消服務後重新訂閱,仍會以新價格來計算。另外,微軟亦補充指,未來實施價格調整前,會有至少 60 日提前通知受影響的地區用戶。

把握機會:新價未在街場反映!

提提大家,今次 Xbox Game Pass 加價還未在零售商層面未反映,現在在街場買到的 Xbox Box Game Pass Ultimate 3 個月數位代碼,網上報價低至 $260 就有交易,正在訂閱的玩家不妨考慮用這個方法增值到上限 36 個月。

據網上資料,現時街場最平可以 $260 入手 3 個月 Game Pass Ultimate 數位代碼。
據網上資料,現時街場最平可以 $260 入手 3 個月 Game Pass Ultimate 數位代碼。

消息來源:The Verge, wccftech

Qualcomm 收購開源平台 Arduino 推旗艦新板 Arduino UNO Q 串連創客社群

Qualcomm 收購 Arduino
Qualcomm 收購 Arduino

推出不少創客和 IoT 專案都採用的開發板、知名意大利開源平台 Arduino 日前舉行全球發表會 From Blink to Think,除了慶祝平台 20 周年紀念外,更同時與 Qualcomm 一同宣布該公開收購 Arduino,並同時發表雙方合作的旗艦開發板「Arduino UNO Q」。雙方未有公開此次收購的金額,但雙方均明確表示,Arduino 將以獨立子公司形式繼續運作,保留原有品牌、開源理念和繼續支援多家處理器供應商的晶片。

Qualcomm 自動化與工業及嵌入式物聯網集團總經理 Nakul Duggal 出席 From Blink to Think 全球發表會,公布有關 Qualcomm 收購 Arduino 的消息。
Qualcomm 自動化與工業及嵌入式物聯網集團總經理 Nakul Duggal 出席 From Blink to Think 全球發表會,公布有關 Qualcomm 收購 Arduino 的消息。

Qualcomm 指出,這次併購是近年其布局邊緣 AI、生態系統完整戰略的關鍵拼圖,繼 2024 年收購 Foundries.io 和今年收購機器學習平台 Edge Impulse,現在加上 Arduino,讓其嵌入式開發生態圈更完整,將更有效串連開發者社群、硬體原型設計、AI 和嵌入式 Linux 安全運作的能力。現時 Arduino 平台擁有約三千三百萬名活躍開發者。

新旗艦開發板 Arduino UNO Q。
新旗艦開發板 Arduino UNO Q。

在產品方面,Qualcomm 與 Arduino 合作推出全新旗艦級開發板「Arduino UNO Q」,售價 $44 美元(約港幣 $342)。該板內建 Qualcomm Dragonwing QRB2210 處理器、結合 AI 加速與實時 STM32U585 微控制器,甚至支援 Linux 系統、AI LLM 模型以及信號處理等。配合新發布的 IDE(整合開發環境)《Arduino App Lab》,開發者可據需求於一套 IDE 中混合 Arduino Sketch (C++)、Python 和 AI 模型開發,橫跨物聯網、工業自動化及資產管理等場景。同時滿足創客低成本原型開發及邊緣 AI 嵌入式應用需求。

Arduino UNO Q 備有 Qualcomm Dragonwing QRB2210 處理器,4 核 2.0GHz CPU + Adreno GPU,提供整合 AI 和 GPU 加速。
Arduino UNO Q 備有 Qualcomm Dragonwing QRB2210 處理器,4 核 2.0GHz CPU + Adreno GPU,提供整合 AI 和 GPU 加速。

Arduino UNO Q 規格

  • 微處理器:Qualcomm Dragonwing QRB2210
  • 微控制器:實時低功耗 STM32U585 MCU
  • 記憶體:2GB LPDDR4
  • 儲存空間:內置 16GB eMMC,毋須 SD 卡儲存
  • 無線連接:2.4GHz/5GHz 雙頻 Wi-Fi、藍牙 5.1
  • 高速接口:為鏡頭、音響及顯示器供電
  • 傳統 UNO 接口:可以裝上 Shield 擴充板以增加功能
  • LED 陣列:8 x 13 LED 矩陣,可用於視覺創作或回饋
  • USB-C 接口:供電、視頻輸出、或透過 Dongle 來連接鍵盤、滑鼠、USB 麥克風或 USB 鏡頭
  • Qwiic 接口:簡易連接 Modulino 模塊,毋須焊接
UNO 系列三名成員:左起 UNO R3、UNO R4 和 UNO Q。
UNO 系列三名成員:左起 UNO R3、UNO R4 和 UNO Q。

業界普遍認為,這舉措旨在讓邊緣 AI 開發門檻更低、吸引更多開發者早期投入,並幫助 Qualcomm 直接連接全球個人創客、教育與工業原型社群。分析認為,Qualcomm 此舉不僅鞏固高通硬體與軟體生態鏈,也將讓智能手機以外的汽車、工業和物聯網收益進一步成為主力。2025 年第二季度,其物聯網和汽車業務銷售分別年增 27% 與 59%,兩者合計已佔晶片總營收三成以上。

Qualcomm 在宣布收購 Arduino 的新聞稿標題圖片除了說明會為 Arduino 社群帶來甚麼好處外,亦強調保留原有品牌、開源理念和對多家處理器供應鏈支持,以免開罪開源社群。
Qualcomm 在宣布收購 Arduino 的新聞稿標題圖片除了說明會為 Arduino 社群帶來甚麼好處外,亦強調保留原有品牌、開源理念和對多家處理器供應鏈支持,以免開罪開源社群。

但創客社群的反應就兩極:一部分人樂見資源提升與生態拓展,也有人擔憂 Qualcomm 的企業思維或將影響 Arduino 未來的開放性與親民性。不過,目前 Qualcomm 保證 Arduino 將繼續秉持開源、獨立運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