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80

用 ChatGPT 生成大熱 「手電筒開燈」桌布

用 ChatGPT 生成大熱 「手電筒開燈」桌布
用 ChatGPT 生成大熱 「手電筒開燈」桌布

近期在 Threads 上爆紅的「手電筒開燈」桌布,可讓各種角色用手電筒照亮使用者手機的時間顯示位置,配合 iOS 26 的 Liquid Glass UI,應該會相當匹配吧。想自己動手生成屬於自己的「手電筒開燈」桌布?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使用 ChatGPT 以圖片生成桌布圖

要生成「手電筒開燈」桌布,最直接當然是從網上搜尋相關的材料,再使用 ChatGPT 的 Image to Image 功能作修改,這個方法比起自己由零開始生成,成功率更高。

  1. 在網路上搜尋「手電筒 開燈 桌布」等關鍵字,應該不難找到喜歡的參考圖。
  2. 將圖片上傳到 ChatGPT ,接著輸入提示詞 (Prompt):「將圖片中的主角改成 XX 角色(當然也可以上傳寵物或喜歡的角色讓 ChatGPT 作為參照),構圖維持不變,睡衣改成 XX 顏色,燈光改成 XX 色等」,亦可在燈光內加入星星或任何元素。
  3. 待 ChatGPT 生成圖片,就可擁有自己的「手電筒開燈」桌布
生成出來的圖片似乎不錯
生成出來的圖片似乎不錯

不過要留意,使用 ChatGPT 會需要使用 VPN 翻牆到非中港澳門地區,而免費版的 ChatGPT 在使用圖片生成功能,會有每日使用額度限制,每日僅有 3 次機會。

苦等 23 年 《阿基拉》真人版電影終難產 版權重歸講談社

過去日本和美國荷里活都嘗試將一些日本動漫及電玩遊戲作品改篇成電影,其中包括 1988 年上映的動畫電影《阿基拉 Akira》,而美國華納兄弟影業早於 2002 年從日本講談社手上取得翻拍權,並由著明影星李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創辦的 Appian Way Productions 製片公司參與製作,不過流傳長達 23 年,華納兄弟影業正式宣告放棄,並將《阿基拉》的版權歸還給講談社。據知荷里活不少知名導演、製片人準備爭取接手,並向各片廠及版權商提出自己構思的新版本。

流傳長達 23 年,華納兄弟影業正式宣告放棄,並將《阿基拉》的版權歸還給講談社。
流傳長達 23 年,華納兄弟影業正式宣告放棄,並將《阿基拉》的版權歸還給講談社。

《阿基拉 Akira》是日本著名動漫巨匠大友克洋的作品,漫畫版於 1982-1990 年期間連載,於 1984 年宣布改編成動畫電影,並在 1988 年上映。動畫版《阿基拉》電影製作成本高達 7 億日圓,是迄今為止製作費最高昂的日本動畫電影。評論及文化研究學者都認為《阿基拉》是日本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更是日本動畫的里程碑。它更是開創 Cyberpunk 文化的重要關鍵,對全球流行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阿基拉》於 1989 年首度於美國上映,成功將日本流行文化及日本動畫文化帶到歐美,並影響了日後無數動畫、漫畫、電影、音樂、和電子遊戲的發展。

《阿基拉 Akira》是日本著名動漫巨匠大友克洋的作品,漫畫版於 1982 ~ 1990 年期間連載,共 6 卷。目前仍為海外最熱賣的漫畫作品之一。
《阿基拉 Akira》是日本著名動漫巨匠大友克洋的作品,漫畫版於 1982-1990 年期間連載,共 6 卷。目前仍為海外最熱賣的漫畫作品之一。

美國華納兄弟影業早於 2002 年從日本講談社手上取得翻拍權,並著手劇本及前期籌備工作。不過據華納兄弟內部人士指,美版的《阿基拉》一直無法開拍的重要原因是,故事本身是以「新東京」為舞台、故事本身與日本文化、政治緊密相連的設定,要套進西方社會的觀點可能會變得不倫不類。雖然華納兄弟曾試圖將新東京改為「新曼哈頓」,但因為 2001 年發生的 911 事件,製作方擔心《阿基拉》故事中涉核爆、恐襲及反政府暴亂等內容可能對當時美國社會造成影響,所以暫時擱置有關計劃。及後左派思潮興起,華納兄弟又擔心《阿基拉》選角會有「種族洗白」的問題,即使華納計畫起用日本演員和白人演員共演的方案,還將故事中的新曼哈頓設定為經濟崩盤之後的美國,土地已租借給日本等,但這版本最終仍沒順利開拍。

據華納兄弟內部人士指,美版的《阿基拉》一直無法開拍的重要原因是,故事本身是以「新東京」為舞台、故事本身與日本文化、政治緊密相連的設定,要套進西方社會的觀點可能會變得不倫不類。
據華納兄弟內部人士指,美版的《阿基拉》一直無法開拍的重要原因是,故事本身是以「新東京」為舞台、故事本身與日本文化、政治緊密相連的設定,要套進西方社會的觀點可能會變得不倫不類。
 2017 年開始就參與漫威《雷神托爾》(Thor)的導演兼演員 Taika Waititi 被認為最有可能接手 《阿基拉》的真人電影計劃
 2017 年開始就參與漫威《雷神托爾》(Thor)的導演兼演員 Taika Waititi 被認為最有可能接手 《阿基拉》的真人電影計劃

外媒《The Hollywood Reporter》早前獨家披露,經歷 23 年的拉鋸,華納兄弟放棄《阿基拉》的真人電影計劃,並已將版權歸還給講談社。不過荷里活不少知名導演及製片都英表示有意接手,當中包括 :《Mad Max》系列的導演 George Miller、《Blade 幽靈刺客》導演 Stephen Norrington,還有 2017 年開始就參與漫威《雷神托爾》(Thor)的導演兼演員 Taika Waititi 等,但最終 《阿基拉》 會否比改編成真人電影,看來不是一時三刻可落實的事。

主打旗艦級音效、再攻女生配飾市場 Cleer ARC 5 及 Clip 開放式 AI 耳機

Cleer ARC 5 開放式耳機

以音效作賣點的開放式耳機,在市場上的選擇並未如入耳式耳機多,當中 Cleer 的 ARC 系列可能是較多人認識的一款,特別是上代 「ARC 3」在電池盒上首次加入屏幕題示,更具標誌性;而新一代 ARC 5 亦正式在香港發佈,連同另一款較為傾向女生市場的 Cleer Clip,將會在本月正式在港推出。

Dolby Atmos 及 THX 認證

Cleer ARC 5 的音效及技術標準定得相當高,首先是核心部分,採用 Qualcomm S5 Gen 3 QCC5292 晶片,提升音頻處理性能與穩定性,又提供 aptX Voice 的語音編碼技術,帶來更清晰的語音通話質量。傳輸部分以 Bluetooth v5.4 為基礎,提供更穩定、低延遲的藍牙連接。

在音效方面,ARC 5 獲得了 THX 認證,連同 Dolby 頭部跟蹤技術,其內置的 6 軸感應器能夠實時追蹤佩戴者頭部動作,當用戶轉動頭部時,聲音方向感會動態調整,仿佛聲音固定在空間中的某個位置,而非跟隨耳機移動。這一技術在遊戲和影視內容中表現時會帶來更深的沉浸感。使得 ARC 5 能夠提供真正的「空間音效」體驗。而一眾的高清傳輸格式如 Hi-Res Audio Wireless 認證、LDAC 無損傳輸、aptX Lossless & Adaptive 及 LE Audio 都一一支援。

耳機具備一系列耳機高清傳輸枱式。
耳機具備一系列耳機高清傳輸枱式。

Cleer 充電盒在過去已經功能多多,今次亦不例外,提供 1.6″ AMOLED 屏幕,方便觸控操作之餘,用戶能夠加入個性化的背景圖片,最多可以加入 8 張 Wallpaper。其他功能方面,例如擁有耳機尋找功能,避免遺失。充電盒內置小型鏡子,亦可當成鏡盒使用。另一個更實用的功能是充電盒中擁有 UV 紫外線殺菌功能,透過內置消毒除臭功能幫耳機清潔。配合電池盒,耳機最長使用時間可達到 60 小時。

充電盒內裡有鏡可以當鏡盒用,盒面可以自訂背景圖片。
打開充電盒,內裡有鏡可以當鏡盒用,盒面的小螢幕可以自訂背景圖片。
鏡盒可設定 UV 消毒功能。
耳機盒內每隻耳機都可啟用 UV 消毒功能。

上代 ARC 3 已首次加入了 AI 功能,今次升級至「AI 2.0」,提供「AI 雙向高清通話 2.0」,以檢測周邊噪音,自動調整通話音量。另外「AI 聲環境音 2.0」 可以在不同情境和環境噪音下,保持均衡聆聽感受。至於「AI 體感控制 2.0」,是透過 6 軸感應器去自動實現環境播放與控制操作切換。另外「 AI 語音控制 2.0」 則會通過語音指令執行操作,提供更智能的使用體驗。廠商亦同時預告,更多 AI 功能如「AI 語音助手」、「AI 語音筆記與通話轉寫」,以及「AI 同聲傳譯」會即將透過更新方式推出。

更多的 AI 功能將會透過升級加入。
更多的 AI 功能將會透過升級加入。
Cleer+ App 中豐富調校功能。
Cleer+ App 中豐富調校功能。
Cleer ARC 5 分有 Music 及 Sports 版本,售價均為 $1,580。

Cleer ARC 5 將提供兩個版本,其中 Music 專屬提供 Hi-Fi 音效。另一款 Sports 專屬運動音效,能夠根據運動節奏自動調節 EQ,兩款售價同樣為 $1,580,以針對不同應用需要的用家。

SPEC.

型號:Cleer ARC 5 Music
單元:定製 16.2mm 動圈單元
音頻處理晶片:高通驍龍 S5 Gen 3(高通 QCC5229 主芯片)
數碼訊號處理器:Tensilica Xtensa HiFi 4
音頻技術:THX Spatial Audio|Dolby Atmos
藍牙版本:Bluetooth® 5.4
藍牙協議:A2DP|HFP|AVRCP
藍牙編碼:SBC|AAC|aptX adaptive|aptX Lossless|LDAC|LE Audio
播放時間:耳機:約 12 小時;耳機+充電盒:約 60 小時
快速充電:充電約 5 分鐘即可播放長達 2 小時
防水等級:IPX7

售價:HK$1,580
查詢:Soundwave (2771 8209)




創新設計 Cleer Clip 當裝飾品

Cleer Clip AI 開放式耳機

除了旗艦級 ARC 5 外,Cleer 同時發布另一款具有獨特性的開放式耳機 Cleer Clip。這款產品採用了有如頭戴式般的設計,配合輕量化設計和便攜性,重量僅約 40g。而最特別的是在耳機的底部位置加入了小掛孔,方便用戶自行配搭不同的飾品附加在耳機之中,令耳機可以成為獨一無二的裝飾品。

耳機底部位置會有小圓孔,讓用戶自行掛上合適的飾物。
耳機底部位置會有小圓孔,讓用戶自行掛上合適的飾物。

實用功能與長效續航

Cleer Clip 雖然看似玩味較重,不過同樣都有一系列音效加持,例如 ARC 5 擁有的 Dolby Audio 或 THX 音響認證,同樣用上 Qualcomm S3 QCC3091 晶片,加上 TensilicaXtensa HiFi 4 低音處理保持音樂質量,單元部分則用上 16.2mm 動圈。

將耳機放入電池盒中,就如一個可以手抽的小包包。
電池盒可以加裝手環,將耳機放入電池盒中,就如一個可以手抽的小包包。

在功能上 Cleer Clip 亦不輸 ARC 5,因為耳機同樣會擁有如 AI 升級 2.0 的技術,在雙向通話、語音控制以及聲境衡音方面都會獲得提升,另外充電盒同樣有 AMOLED 螢幕,可以用觸控操作,加入屏幕背景圖片及尋找功能等,耳機也具有 IPX7 級防水防汗能力,總電池續航達列 30 小時。新產品會比 ARC 5 遲一兩星期,即大約 7 月中下旬在香港市場正式發售。

SPEC.

型號:Cleer Clip
單元:定製 16.2mm 動圈單元
音頻處理晶片:高通驍龍 S3 Gen 3
音頻技術:THX 影院級音效認證|Dolby Audio
藍牙版本:Bluetooth® 5.4
藍牙協議:A2DP|HFP|AVRCP
藍牙編碼:SBC|AAC|aptX adaptive|aptX Lossless
播放時間:耳機:約 8 小時;耳機+充電盒:約 32 小時
快速充電:充電約 5 分鐘即可播放長達 1 小時
防水等級:IPX7
重量:耳機 40克;耳機+充電盒:92.5克

售價:待定
查詢:Soundwave (2771 8209)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大型更新 德魯伊參戰手遊版

手機遊戲版本《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將於 7 月 3 日進行大型更新,加入全新職業角色「德魯伊」,有源於第二代、第四代的變身及魔法力量戰鬥風格,亦有針對手機版本的獨特資源系統等,喜歡此角色的老玩家會否放下對手遊版的偏見?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的德魯伊造型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的德魯伊造型

新職業「德魯伊」於 7 月 3 日更新後加入《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以自然之怒與遠古魔法震撼戰場,作為遊戲中第九個可遊玩職業,德魯伊善於汲取原始能量、變形為野獸、操控自然之怒,以多變混合的戰鬥風格壓制敵人,免費開放給所有玩家使用。團員有保留歷代德魯伊的角色要素,包括:變形、元素魔法操作等,在手機版上同樣可以化身為強大的野獸形態,如震地的「雄鹿」或凶狠的「掠鴉」,另外,德魯伊能夠召喚如「橡木智者」或忠實的「惡狼戰寵」等,成為戰場上的助力橫掃魔軍。另一方面亦可操控火焰與大地法術,例如「奔騰之石」,造成巨大範圍傷害。不過說到角色身形,就跟二代及四代有比較大分別。

除了變身,亦可操控火焰與大地法術
除了變身,亦可操控火焰與大地法術
於等級 3 解鎖的狼人變化
於等級 3 解鎖的狼人變化

團隊表示針對手機版本的快速戰鬥節奏,將原本感覺比較緩慢的德魯伊提速,形容是系列以來動作最敏捷俐落的德魯伊職業。並配合全新資源系統「原始能量」,透過使用一般招式累積,適時可持續消耗來維持變身或使出強大技能,視乎玩家發掘的流派,甚至不使用亦可。遊戲亦會將德魯伊加入精英任務,了解基本操作、再於主線了解不同遊戲時代的德魯伊背景,以及推進新篇章「自由王子」。更詳細技能見【官方說明】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可在 iOS、Android 及 PC 平台免費下載遊玩。

Class AB 放大技術.聽得出的層次感 Cambridge Audio Melomania A100

英國 Cambrdige Audio 新推出的 Melomania A100,除了將 Class AB 放大技術放在小小的耳機中,更支援 LDAC 及 aptX Lossless 無損編碼格式,加上 $1,180 的親民定價,相信不難成為 2025 年真無線耳機的黑馬。

英國 Cambrdige Audio 新推出的 Melomania A100,除了將 Class AB 放大技術放在小小的耳機中,更支援 LDAC 及 aptX Lossless 無損編碼格式。
英國 Cambrdige Audio 新推出的 Melomania A100,除了將 Class AB 放大技術放在小小的耳機中,更支援 LDAC 及 aptX Lossless 無損編碼格式。

Cambridge Audio 是英國殿堂級的音響品牌,擁有超過 50 年的音響研發及生產經驗,除了老式的三件頭 Hi-Fi 產品,品牌近年亦積極發展包括 All in One 串流擴音播放器與及無線藍牙耳機產品,以滿足 Head-Fi 及一般用家的需要。而今次 Melomania A100(以下簡稱 A100)是市場上少數將傳統音響的 Class AB 放大技術應用在真無線耳機上。到底效果會如何?

A100 設計小巧簡約,耳機和充電盒也相當輕盈。雖然耳機本身仍採用類似 AirPod 的設計,即是會有一支長條型的耳機柄,但耳機腔體大小適中佩戴相當舒適貼耳,即使女孩子也很適合。
A100 設計小巧簡約,耳機和充電盒也相當輕盈。雖然耳機本身仍採用類似 AirPod 的設計,即是會有一支長條型的耳機柄,但耳機腔體大小適中佩戴相當舒適貼耳,即使女孩子也很適合。

A100 設計小巧簡約,耳機和充電盒也相當輕盈。雖然耳機本身仍採用類似 AirPod 的設計,即是會有一支長條型的耳機柄,但耳機腔體大小適中佩戴相當舒適貼耳,即使女孩子也很適合。

採用 3 咪高峰作降噪,降噪效果自然。
採用 3 咪高峰作降噪,降噪效果自然。
在 Cambridge 商標的位置是觸控板。
在 Cambridge 商標的位置是觸控板。

A100 繼承了 M100 採用高階 Class AB 放大技術的賣點,配合專屬的 10mm 釹磁單元,並可配合 Melomania Connect 手機 app 內的 DynamEQ 動態均衡技術,來增強 A100 在音色層次的表現。耳機本身會支援包括 AAC、LDAC 和 aptX Lossless 無損編碼格式。而我們今次就反其道而行,試試用 iPhone 配搭 A100 耳機來使用,看看高階 Class AB 放大技術對耳機的音色表現會有多大影響。

即使在 iPhone AAC 編碼的先天不足下,亦能透過 A100 的 Class AB 放大技術將音樂的細節增強,音色變得更細膩,層次和空間感的確有明顯的提升。
即使在 iPhone AAC 編碼的先天不足下,亦能透過 A100 的 Class AB 放大技術將音樂的細節增強,音色變得更細膩,層次和空間感的確有明顯的提升。

眾所周知,iPhone 僅支援 AAC 音樂編碼,音色偏向較 Flat,高音和空間感等表現會因應編碼取樣而受到限制。今次,我們先試聽了 Olivia Ong 王儷婷的舊作《Love Theme》,這是一首偏向 Jazz 及 Bossanova 風格的作品。接下來是久保田利伸的《諸行無常》,與及 Coolio 的 《Gangsta’s Paradise》。感覺使用 Melomania A100 來欣賞,音樂的細節和三頻平衡度的確有點喜出望外,即使在 iPhone AAC 編碼的先天不足下,亦能透過 A100 的 Class AB 放大技術將音樂的細節增強,音色變得更細膩,層次和空間感的確有明顯的提升。而 Melomania Connect 手機 app 內的 DynamEQ 調音可謂「百搭」,即使只用預設的調音效果亦能滿足不同類型的音樂。

我們試聽了 Olivia Ong 王儷婷的舊作《Love Theme》、久保田利伸的《諸行無常》,與及 Coolio 的 《Gangsta’s Paradise》。
我們試聽了 Olivia Ong 王儷婷的舊作《Love Theme》、久保田利伸的《諸行無常》,與及 Coolio 的 《Gangsta’s Paradise》。

電量方面,A100 單次充電可使用約 5 小時,搭配充電盒在使用 ANC 主動降噪下,可使用約 21 小時。耳機亦支援快充,僅充電 10 分鐘充電就能享受 3 小時的音樂時光。

Cambridge Audio Melomania A100 產品規格

  • 藍牙:V5.4
  • 驅動單元:專屬的 10mm 釹磁單元 + Class AB 放大技術
    處理器 : Qualcomm QCC3091 四核架構處理器
  • 頻率響應:20Hz-40KHz
  • 音頻解碼:LDAC、aptX Lossless、AAC、SBC、Le Audio
  • 降噪: Qualcomm 自適應性降噪
  • 工作時間:約 5 小時(降噪開 + LDAC)/配合充電盒約 21 小時
  • 售價:HK$1,180
  • 查詢及選購:Cambridge Audio

AI 叛變成真?測試中講大話、策劃陰謀、威脅開發者

AI 叛變成真?測試中講大話、策劃陰謀、威脅開發者

近年來,人工智能(AI)技術高速發展,每月甚至每週都有新模型問世。這些 AI 愈來愈聰明、愈來愈懂得揣摩人心,卻開始展現出令人不安的行為,包括說謊、策劃陰謀,甚至威脅開發者以達成自身目標。

根據《財富》網站報導,由 Anthropic 開發的 Claude 4 在測試中曾出現驚人行為:當面臨被強制關閉的威脅時,AI 竟反過來威脅一名工程師,若被關閉便會公開其婚外情。同時,OpenAI 開發的 o1 模型試圖偷偷將自身下載到外部伺服器,當場被發現後卻否認有此行為。

專家認為,這種欺騙行為與新型推理模型的出現有關。這類模型不再只是直接回答問題,而是逐步思考解決方案,表面服從指令,卻可能在暗地裡追求其他目標。香港大學教授 Simon Goldstein 指出,較新一代模型更容易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反應。負責 AI 測試的 Apollo Research 負責人 Marius Hobbhahn 也表示,o1 是他們首次見到此類行為的大型模型。

AI 大模型競爭激烈,但全球各國關於 AI 道德及倫理的法規卻明顯落後於技術發展,當未來 AI 向 AGI 邁進時,相關問題或會更趨嚴重。
AI 大模型競爭激烈,但全球各國關於 AI 道德及倫理的法規卻明顯落後於技術發展,當未來 AI 向 AGI 邁進時,相關問題或會更趨嚴重。

目前這種欺騙行為僅在研究人員對模型施加極端壓力測試時出現。AI 研究組織 METR 的 Michael Chen 警告,尚無法確定未來更強大模型會傾向誠實還是欺騙。令人擔憂的是,這類行為已超越一般 AI 的「幻覺」或錯誤,成為真實存在的現象,且有用戶反映 AI 會說謊並捏造證據。

雖然 Anthropic 與 OpenAI 等科技巨頭委託外部機構如 Apollo 進行研究,但專家呼籲 AI 開發需提升透明度。而因學術界和非營利組織資源有限,難以深入調查此類問題。法律層面方面,歐盟 AI 法規目前主要規範人類使用 AI,尚未涵蓋模型自身行為。美國政府對 AI 監管興趣有限,國會甚至可能限制州政府設立相關法規。隨著 AI 應用普及,社會對這些問題的關注仍不足,風險或將持續加劇。

無論如何,目前 AI 科技巨頭間的模型競賽仍在加速,AI 能力提升速度遠超對安全與倫理的理解,令人憂慮。未來全球各國或需企業加大力度改進,甚至由政府推動更嚴格法律措施,追究 AI 公司的法律責任,才能徹底釐清 AI 的責任歸屬與風險控管。

改用 iPhone 的 A18 Pro 處理器 Apple 或推出平價版 MacBook

現時 Apple 的最新 M4 版 MacBook Air,除更新硬件規格外,售價更下調 100 美元至 999 美元,不少人都認為今次是 Apple 近年最有誠意的升級,比不少同價位 PC 筆記簿電腦都要吸引。不過,有消息指 Apple 可能正開發一款更廉價的 MacBook,用上 iPhone 16 Pro 相同的處理器,或者是針對 Chromebook 一類學習用途為主的入門級電腦。

著名 Apple 產品分析師郭明錤在其 X 平台上貼文,指 Apple 將於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投產一部搭載 A18 Pro 晶片的新款 MacBook,這是 Apple 首次以 A 系流動型處理器而非 M 系處理器的首款 MacOS 電腦。效能上當然不及 M4,但可以和 M1 媲美,相信可應付到上網和文書等基本工作。

新版 MacBook 將會同樣有 13 吋螢幕,機身方面則有更多顏色,包括銀色、粉紅色和黃色,有點似現在的 iPad 用色,這款 MacBook 就像是包括鍵盤的 iPad,但當然沒有觸屏操作。而且使用 macOS 操作上會比 iPadOS 更加便利。

雖然目前難以預測這部新版 MacBook 的售價,但郭明錤估算這部 MacBook 在 2026 年輕將會生產 500 萬至 700 萬台。

iPhone 16 Pro 的 A18 Pro 晶片在 GeekBench 表現。
以上是 4 年前 M1 晶片 MacBook Air 的 GeekBench 跑分,當中 單核表現還要比 A18 Pro 慢一點點,多核表現則差不多。

從 Geekbench 上可以找到,Apple A18 Pro 晶片的單核心跑分大約是 3500 分,多核心跑分則是8780 分,相比 M4 約 15000 分,相差近一倍。但如果拿 4 年前的 M1 來比較,效能就差不多,如果您仍然滿意 M1 的表現,這部 MacBook 也不會太差。

王者復活?Intel 下一代 Nova Lake 驚爆超高性能 單線程快 10% 多線程激增 60%

Intel Nova Lake CPU
Intel Nova Lake CPU

晶片界前一哥 Intel 近年境況堪憂:現有基於 Arrow Lake 架構的 Core Ultra 200 系列處理器雖已改善功耗,卻在遊戲及一般運算上難敵 AMD Ryzen 9000 系列,市場反應平平。不過知恥近乎勇,最近網上流出 Intel 簡報資料宣稱新產品性能超卓,未知是否能一舉收復失地?

最近有爆料者於社交網站 X 上公開曝光疑似 Intel 內部簡報圖片。圖中所見,新產品會帶來「領先的遊戲表現」,不僅單線程運算性能提高 10%,而多線程性能更會激增 60%。雖然圖片沒有明確提及是甚麼產品,但由於 Intel 現時預計將推出的只有 Arrow Lake Refresh 和 Nova Lake 兩大系列,前者已知是現時 Core Ultra 200 系列小修小補之作。換句話說,要實現如此巨大性能提升,估計也非更強勁的 Nova Lake 莫屬。

只有簡單 2 句的爆料圖片,卻已蘊含下代 Intel Nova Lake 的性能數據預測,多線程激增 60% 是焦點所在。
只有簡單 2 句的爆料圖片,卻已蘊含下代 Intel Nova Lake 的性能數據預測,多線程激增 60% 是焦點所在。

據之前流傳的規格,Nova Lake 核心數量將大幅增加,頂級型號的 P-Core 將從現有最多 8 核心翻倍增至 16 核心、E-Core 估計由現時 16 核心大增至 32 核心,再加上新的 4 顆 LP E-Core 核心,預料新 Nova Lake 頂級型號將達到 52 核心新高,預想中的多線程 60% 性能增幅看來亦絕不為奇了。而且爆料圖片列明新處理器將加入新的 Low Power Island,相信這正是指 Nova Lake 的 4 顆 LP E-Core 核心部分,令資料整體可信性更高。

另一方面,Nova Lake 據報將加入類似 AMD 3D V-Cache 的超大快取記憶體設計,並被稱為 big Last Level Cache(bLLC),頂級版本可能高達 180 MB,較現時 AMD Ryzen 9 的 128 MB 3D V-Cache 更「巨型」。

如果上述規格及資料屬實,這次 Intel 似乎誠意十足,再次大幅提升核心數量與快取容量換來多核效能巨升,對高階用戶來說至少有些吸引力。但令人憂慮的是,這種翻倍策略是否也意味著 Intel 已經苦無對策,從晶片架構、IPC 效率以至製程層面都瀕臨樽頸,唯有繼續以堆疊更多核心的方式來催谷效能?加上超多核處理器往往更適合於小型工作站和影片後製等用途,相較之下遊戲用途則更重視每核心的運算表現。未來 Nova Lake 能否在遊戲表現上扳回一城仍然是個疑問。無論如何,Nova Lake 都可能要待明年才正式發布、2027 年上市,到時候再看看它能否助 Intel 重拾光輝吧。

Windows 11 25H2 預覽版釋出 升級快到似 Reboot?梗係有蠱惑!

Windows

Microsoft 日前釋出本年度 Windows 11 的周年更新 25H2,在未介紹 25H2 會有甚麼強勁新功能之前,Microsoft 就先告訴大家如果您已經升級到 24H2 的話,今年的升級將會快到同 Boot 機一樣咁快!何解?當然是事前「做了手腳」😁 。Microsoft 還提提大家不同版本的 Windows 11 生命周期會相差一年!

最新功能是 1Password ?!

Windows 服務與交付首席產品經理 Jason Leznek 日前在官方網誌發文公布 Windows 11 25H2 發布的消息,版本號為 26200.5670,參加了 Windows Insider 測試計劃的用戶可以在 Windows Update 揀選 Dev Channel 來更新。當然,筆者不鼓勵大家拿自己日用的電腦來做「白老鼠」。

現時 Microsoft 介紹的 25H2 功能並不多,最大的新功能就是與 1Password 合作改善 Windows 11 無密碼登入功能。升級並安裝 1Password Beta 之後,只要到「Account > Passkeys > Advanced options,在 Passkey services 通行密鑰服務勾選 1Password,就會開啟「插件憑證管理員」,之後到支援 Passkey 的網站就可以將新的通行密鑰或現有的通行密鑰儲存在本機的「插件憑證管理員」,以後只要使用容貌、指紋或 PIN 密碼來解開密鑰,就可以輕鬆登入網站。

升級並安裝 1Password Beta 之後,只要到「Account > Passkeys > Advanced options,在 Passkey services 通行密鑰服務勾選 1Password,就會開啟「插件憑證管理員」。
升級並安裝 1Password Beta 之後,只要到「Account > Passkeys > Advanced options,在 Passkey services 通行密鑰服務勾選 1Password,就會開啟「插件憑證管理員」。
儲存在插件憑證管理員的通行密鑰,可以在登入時透過容貌、指紋或 PIN 密碼解開使用。
儲存在插件憑證管理員的通行密鑰,可以在登入時透過容貌、指紋或 PIN 密碼解開使用。

其實這功能 2023 年已經在 1Password App 上推出,只要用戶在其名下任何一部裝置儲存通行密鑰到 1Password 的密碼庫,就可以跨裝置使用,進一步簡化通行密鑰的使用體驗。不過 Microsoft 未有介紹 Windows 11 25H2 裡的「插件憑證管理員」有沒有跨裝置的功能。

特快更新有蠱惑 😂

Leznek 強調升級 25H2 尤如重啟電腦一樣快。為甚麼能那麼快?當然是做了手腳。Microsoft 將 Windows Update 的服務堆疊更新(SSU)與最新積存更新 (LCU) 結合,令到 25H2 的更新封包大幅縮小 40%。不過只有 24H2 的用戶才能達到這麼快更新。

原來 Windows 11 24H2 與 25H2 是在同一個 Windows 共享服務分支,這升級過程稱為「透過服務進行功能更新」,是將每月更新程序的技術套用在年度更新上,透過「啟用封包 (eKB, Enablement Packages)」來實現。說穿了,就是 Microsoft 一直在把處於停用狀態的 25H2 新功能程式碼透過每月積存更新推到用戶的電腦上,等到時機成熟,新功能程式碼齊備之後,Microsoft 只要再發送一個細小的啟用功能封包給您的電腦,電腦重新啟動之後就能用到新功能。(您現在明白為甚麼日常的 Windows Update 那麼慢了吧?)

Windows 11 24H2 升級到 25H2 的程序其實一直透過每月積存更新進行,到新功能程式碼齊備時,只要一個啟用封包就能解鎖使用。
Windows 11 24H2 升級到 25H2 的程序其實一直透過每月積存更新進行,到新功能程式碼齊備時,只要一個啟用封包就能解鎖使用。

不過這種快速更新方式只適用於在同一個服務分支的 Windows 版本,即 24H2 和 25H2,其他版本的 Windows 11 就需要循傳統途徑來升級(如果您想的話)。

不同版本生命周期少一年!

Microsoft 同時提醒大家,企業版、教育版和 IoT 企業版會享有推出後 36 個月生命周期,但一般用戶和遊戲玩家常用的家用版、專業版和專業教育版就只得 24 個月,足足少了一年!生命周期結束,代表不會收到安全性和非安全性更新,而 Windows 11 23H2 的生命周期會在 2026 年 11 月 10 日結束,到時會推出 Windows 12,還是 26H2 呢?

Windows 11 版本生命周期
Windows 11 企業版
Windows 11 企業版多工作階段
Windows 11 教育版
Windows 11 IoT 企業版
推出日起 36 個月
Windows 11 專業版
Windows 11 專業教育版
Windows 11 工作站專業版
Windows 11 家用版
推出日起 24 個月

【ZCOPE】HK$4,499 攻頂 Core i9 + 32GB RAM?CHUWI Corebook X

近年 AI-PC 大熱,搞到 Notebook 價格飆升,隨便一部 Core Ultra 或 Ryzen AI 都要 HK$6,000-7,000 起。但其實像 Copilot、ChatGPT 呢類 AI 助手,主要靠雲端運算,未必需要高階 AI-PC。反而,與其追求 AI 功能,不如買部 CPU 強的機更實在。最近 Chuwi Corebook X 推出 Core i9-13900HK 配置,HK$4,499 包 32GB RAM、1TB SSD 及 Windows 11,基本上即買即用,不用升級。

產品連結:https://shorturl.at/1HrJS


ZCOPE 友加入頻道!請大家多多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UHQK4Zv55dusPVfdy0jGw/join

YouTube: 按此
Telegram: 按此
IG: 按此
FB: 按此
Twitter: 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