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電池原料價急升

    Eric Chong
    Eric Chong
    商業・科技・創業・編輯

    電動車開始進入競爭局面,無論國家或廠商之間的競爭,應在今年轉趨明顯。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在於電池,製造電池的金屬原料:鋰、鈷和鎳,價格在 2021 年如同其他商品大幅飛升。然而,電池面對另一大風險是原材料供應掌握在中國手上,隨著地緣政治升溫,供應鏈或會亂上加亂。

    鋰電池的主要原料當然是鋰,截至執筆時,鋰價每噸升至 268,500 元人民幣,創下歷史高位,較年初的不足 45,000 元人民幣,急升超過 5 倍,主要升勢集中在過去一個月,由 10 萬元人民幣飆升至現時水平。由於中國礦商主導鋰市場,這金屬早已改用人民幣計價,而不是國際慣例的美元。另一原材料鈷亦升至每噸 70,500 美元,見三年高位。鎳也升上每噸 20,138 美元,創九年新高。

    電池出貨價貴一成

    全球電池需求預計會持續大增,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BMI 的預測, 2020 年全球的鋰用量 32 萬噸,到 2025 年將達到 100 萬噸, 2030 年更增至 300 萬噸。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 2029 年底前,全球的鋰消費量將增長四倍。

    市場龐大需求,加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 導致電池生產商被迫加價。電池市場由南韓三間大廠主導,包括: LG 新能源、 SK On 和三星 SDI ,近月都上調電池出貨價,個別廠商更加價一成。

    然而,鋰和鈷的供應卻被中國控制。非洲剛果蘊藏全球約六成鈷量,但《紐約時報》在 2021 年 11 月的調查報道指出,曾屬中國國企的洛陽欒川鉬業近年先後收購當地的大型鈷礦,包括 2016 年毫無阻撓地買入美國礦業巨擘 Freeport-McMoRan 持有的鈷礦開採權。報道還披露,中國爭奪剛果鈷礦計畫縝密,美國形同拱手將這項重要資源送上,未能守護數十年來在當地經營的外交關係。

    美國夥盟友發展

    美國現時在電動車市場的優勢落在 Tesla 身上,其他車廠還未趕上,當中的關鍵就是電池。華府去年推出多項措施推動市場,夥拍全球盟友發展,包括美國三大車廠分別與南韓三大電池廠合作,在國內建 14 座電池廠。日本豐田和德國福士都有計畫在美國建電池廠,可惜電池主要原料都握在中國手上,如操控出口量,必然令已經供求失衡的供應鏈再添混亂。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