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日約朋友食飯,第一件事係搵餐廳,但係咪要花好多時間去睇食評,再去做選擇?香港就有人研發一個 Tinder 方式的搵餐廳 App,透過掃幾下去揀食咩,希望簡化成個過程!之後仲可以幫用家規劃旅行行程!
ZCOPE 友加入頻道!請大家多多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UHQK4Zv55dusPVfdy0jGw/join
Sony 正式發布了一款新型的全局快門 CMOS 感光元件 IMX927,主打工業用途,擁有約 1.05 億像素(105MP)和最高 100fps 的高速拍攝能力,採用 2.5 型(39.7mm 對角線)堆疊式背照式結構,像素尺寸僅 2.74μm,支援 10-bit 輸出。尺寸僅比 43.3mm 對角的全片幅相機 CMOS 小一些,但比 APS-C CMOS(26.8mm 對角線)大。雖然 IMX927 是工業用的 CMOS,但相信相關技術將會下放到未來推出的 Sony Alpha 消費級相機系列。
新感光元件配備 Pregius S 全局快門技術,感光元件上的所有像素點能在同一時間點進行曝光,從而一次性捕捉整個影像畫面,不會出現捲簾快門的「果凍現象」。實現低失真、低噪聲的高速高解析度影像,同時擁有高感光度與高飽和度。
IMX927 主要針對工業應用,優化像素讀取及 A/D 轉換器,省電且提升資料處理速度,有助於縮短工業檢測作業流程。可在精密元件檢查、異物檢驗、三維檢測等場景提供高解析度與高速拍攝能力,大幅提升自動化生產效率。而它的大尺寸、高畫質性能還有助於應付更大範圍的物件成像與多角度檢測需求。
IMX927 樣品將於 11 月中旬開始出貨,並將有 7 款不同規格同步推出。
IMX927 CMOS 感光元件規格
今時今日大家都會一心多用,一邊工作一邊瀏覽網頁一邊打機一邊睇戲一邊問 AI,就算 4K 屏幕一個又點夠用?不過一般筆記簿電腦最多都只有一個 HDMI 輸出,好一點的筆電 USB-C 也可以連接屏幕,但入門型號就沒有那麼多齊全。想要個方便省錢連接多個 4K 屏幕,WAVLINK 就有兩款 USB-C/USB-A 多屏幕適配器產品,適合不同應用情景的用戶,M1 至 M4 Mac 機及筆電都能簡單連接多個屏幕。

一般筆記簿電腦只有一個 HDMI port,想多連接幾個屏幕的話,其實是可以利用 USB 接口,配搭屏幕轉接器來連接屏幕的,即使是 USB 2.0 都做得到。原理上屏幕轉接器就像外置顯示卡一樣,所以也需要安裝驅動程式。選擇方面,如果是在外勤時使用,會希望不需要外接電源,體積小巧的款式;而如果是回到公司或家中想要同時連接多屏幕和充電,也有一線通的 Docking 方案。


這個小小的黑盒子是適合外勤時需要連接多屏幕的輕便方案,它設有兩個 HDMI 接口,可以同時連接兩個 4K@60Hz HDMI 屏幕,加上筆電本身的屏幕,就同時有三個屏幕,可以一個屏幕追蹤股價、一個屏幕播影片、一個屏幕工作。WL-UG6902H 採用最流行的 DisplayLink DL6950 USB 至 Dock SoC 晶片影像輸出方案,兼容 Windows 10/11 PC 和 macOS 10.8 或以上 Mac 機,只要事先裝好驅動程式就能 Plug&Play。不論是哪一代的 M1-M4 Mac 機,都能選擇延伸或者鏡像桌面到其他屏幕。不過要留意 M1/M2/M3 Mac 機礙於規格限制,連同筆電本身的屏幕最多只可同時連接兩個屏幕。

WL-UG6902H 尺寸只有 10 x 5 x 1.4cm,重量只有 92g,非常小巧,外勤時帶在身邊也不累贅。轉接器本身的 USB 線同時配備 USB-A 和 USB-C 接頭方便應對不同裝置,接頭有膠帶連繫不用擔心丟失。轉接器採用金屬外殼,耐用之餘,配搭兩旁的散熱孔也能提供充足的散熱能力。


這轉接器還有一點優點可能是只有 DIY 愛好者才會留意到,就是它對屏幕的兼容性很高。連接一般品牌屏幕的話當然不會有問題,即使直接連接特殊比例的 LCD 屏幕面板,例如原生垂直 768×1024 面板或正方形面板也可以正常輸出。相比下一些國產品牌轉接器就會無法應付。

WL-UG6902H SPEC

對於在辦公室或家中,想要一個簡約地同時連接多個屏幕和充電方案的話,WL-UG7701 就會是適合的選擇。只要一條 USB-C 線將筆電連接到轉接器,就能同時傳輸資料和為筆電充電,極為簡單。
WL-UG7701 設有 5 個影像輸出接口,分別是 3 個 HDMI 和 2 個 DisplayPort,當中可以同時輸出 3 個 4K@60Hz 屏幕。接口的組合沒有限制,用戶大可按自己手上顯示器的規格來配置。加上筆電本身的屏幕,共 4 個屏幕無論是影片剪接、財務分析或多工工作都應付有餘。WL-UG7701 採用 Silicon Motion 的 SM770 晶片方案,提供超穩定的影像輸出,用戶可以鏡像或延伸主屏幕畫面。

WL-UG7701 的 PD 電源接口(USB-C)支援高達 100W 電源輸入,連接到轉接器的筆電最高可獲得 95W 供電,並以 10Gbps 傳輸畫面資料,對於一般文書筆電應該應付有餘。

與 WL-UG6902H 一樣,無論是哪一代的 M1-M4 Mac 機,也能透過 WL-UG7701 連接多個屏幕。對於選購了最新 M4 Mac 機的用戶,雖然可以透過 Thunderbolt 4/USB4 連接 Thunderbolt4/5/USB4 Docking Station 擴展畫面至 2 個屏幕或以上,不過那些擴展塢動輒都要 $1,000-3,000 不等。相對地這兩款多屏幕適配器只要幾百元就有交易,可算是現時 Mac 機最抵屏幕擴展方案。
WL-UG7701 SPEC
Apple Watch 雖然跟 iPhone 等 Apple 產品最搭配,奈何近年 Apple Watch 在功能及設計上都沒有重大突破,不少 舊有的 Apple Watch 用家都萌生「轉會」的念頭。最近有開發者從 iOS 26.1 beta 的原代碼中發現,iOS 未來有機會讓 iPhone 支援 Wear OS 手錶。

目前很多第三方的智能手錶雖然可配合 iOS 使用,但一些健康數據,就有可能無法完全跟 Apple Health 同步,用家只能使用該碗錶的專用 App 來記錄健康數據。而應用的通知和訊息亦不能在第三方智能手錶中顯示。現根據 MacWorld 的報導,有開發者從 iOS 26.1 beta 1 程式碼中發現,Apple 計劃提高 iPhone 與第三方智能手錶及其他配件的相容性。該未公開的功能名為「通知轉送(Notification Forwarding)」,可讓用戶在「設定」中決定是否開啟非蘋果裝置或配件上顯示來自 iPhone 的通知,通知每次只能選擇 1 個配件。啟用後,Apple Watch 將不再接收通知。

除此之外,開發者亦在 iOS 26.1 beta 1 發現「配件擴充(AccessoryExtension)」 的功能,讓 iPhone 能與第三方裝置快速配對。換句話說,喜歡用 Google Wear OS 手錶或是智慧手環的用家,日後將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不過 MacWorld 指,Apple 會有這樣的安排,其實是要符合歐盟《數位市場法》的新規定,該法例要求智能手錶及其他第三方裝置必須能與 iPhone 互通,包括顯示 iPhone 通知的功能。另外近年多個國產手機品牌都推出一些功能,讓手機可以更容易跟 iPhone、Apple Watch 及 Mac 電腦互聯,方便用家傳送檔案或將手機當成 Mac 的副屏使用。
短短幾年間,人工智能(AI)已從輔助工具躍升為創意產業的關鍵力量:在數秒內生成圖像,或極短時間內生成影片、音樂,重塑創作流程與商業運作模式。然而,AI 的價值,又豈止於「加速」與「量產」。
作者:數碼港數碼娛樂組主管梁德明
最近舉行的「數碼娛樂領袖論壇」(DELF 2025),雲集了全球各地的業界領袖,就 AI 如何促進技術與創意的融合、帶領數碼娛樂趨勢發展等話題進行討論。這個作為數碼港一年一度的旗艦盛事,同時以娛樂體驗的方式展示各式各樣的最新科技,讓大眾親身體驗 AI 等前沿科技如何融入生活各方面。
在數碼娛樂領域,AI 正改變內容的構思、製作與分發方式。在 DELF 2025 上,觀眾就能首次在香港觀賞到中國首部AI 生成長篇電影《海上女王鄭一嫂》,以及其他五部 AI 生成的短片。這些作品正正展示了影視娛樂的深層次數碼變革,以及 AI 為行業帶來的不同可能性。未來,創新科技將能讓影視作品及表演結合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嗅覺,為觀眾呈獻多感觀的沉浸式娛樂體驗,讓文化娛樂不再局限於視覺體驗,而是真正走進感官世界,開啟全新互動篇章。
智慧旅遊不限於網上訂票或查看地圖,更可透過 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等空間科技,讓「遊客」以嶄新的方式探索城市及古蹟名勝。想像一下,毋須遠赴海外,只需要戴上 VR 眼鏡即可身歷其境,參觀巴黎聖母院等歷史建築;以嶄新虛擬方式,置身於正在復修的太白海鮮舫內,重溫經典電影場景。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令旅程更豐富有趣,更能讓遊客體驗文化與科技交織的魅力,開啟「隨時可遊、無處不遊」的智慧新體驗。

AI 等創新科技的另一個重要價值,在於打破數碼娛樂的年齡壁壘,讓不同群體都能參與其中,而「樂齡電競」便是最佳例子之一。在 DELF 上舉行的第八屆「樂齡電競錦標賽及體驗日」,約 300 名長者全情投入體感遊戲對戰,不僅享受遊戲樂趣,亦證明科技並非年輕人的專利,而是連結社群、促進跨世代身心健康的橋樑,讓共融的理念通過科技落地生根。

隨著 AI、物聯網、5G 等技術的成熟,數碼娛樂將不僅是娛樂產業的增長引擎,更是智慧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的香港,勢將成為亞洲數碼娛樂與智慧生活的示範城市⋯⋯ 一個既能輸出文化創意、又能透過科技促進共融的國際平台。
在 AI 驅動的數碼娛樂新世代,技術發展的意義從來不是「替代」,而是「賦能」,讓創作者突破想象力邊界、讓大眾獲得更豐富的體驗、讓社會走向更包容的未來。這裡的科技,早已超越冰冷的演算法,成為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便利、樂趣與歸屬感的數碼生活。
#數碼港 #2025數碼娛樂領袖論壇 #人工智能 #數碼娛樂 #電競 #樂齡電競 #獨立遊戲 #無人機 #l數碼共融 #Cyberport #DELF2025 #ArtificialIntelligence #AI #DigitalEntertainment #Esports #ElderlyeSport #IndieGame #Drone #DigitalInclusion
生成式 AI 越來越普及,更有人開始用來製作音樂和視覺特效等等,當然我們可視之為一個方便的工具。不過最近一家名為 Xicoia 的新創 AI 工作室在蘇黎世高峰會上透露,他們正在和多家經紀公司洽談,準備推出首位 AI 女演員 — Tilly Norward 並成為荷里活首批 AI 演員之一。Xicoia 還預告,未來將會有荷里活大製作的作品會採用她們的技術。

雖然 Xicoia 對 AI 演員 Tilly Norward 可謂充滿信心,但現實中一班荷里活演員已紛紛透過社交媒體表示對 AI 演員的不滿。事實上雖然很多導演、製作人都不介意使用 AI 工具來協助製作,例於將角色的容貌變得年輕,製作特效等等,認為新技術的確能節省時間和製作成本。而在一些商業影視和廣告宣傳中使用生成式 AI,其實也不鮮見,例如在日本及南韓的一些電視廣告中都有使用 AI 演員,但大都是聘用真人演員拍攝好姿體動作,再套上 AI 生成的人物。如果涉及配音,也會聘用真人聲優去配錄台詞。
但說到以 AI 撰寫劇本甚至用 AI 演員來參與荷里活電影的演出,相信業界也會有所保留。因為此舉必定會觸怒荷里活的編劇及演員公會。尤記得 2023 年荷里活就因為串流平台分成與及引入人工智能的問題,爆發了長達 191 日的大型罷工,事件幾乎令美國影視製作陷於癱瘓。如果今次再有製作商輕易和 Xicoia 簽署合作,可能再次引發演員和公會的不滿並發起抵制。
又到了 10 月歐美 Prime Day 和 Black Friday 要大出血的日子,在這個消貴高峰期,Playstation 5 其中一樣不少人都準備出手的目標。不過今年歐洲客人買 PS5 要留意,入門的數位版 PS5 Slim,SSD 容量已減至 825GB,而不再是 1TB,但售價不變。到底這是變相加價舉動?還是 Sony 另有目的?

專門介紹遊戲裝置和智能手機的 YouTuber Austin Evans,發現新版本數位版 PS5 Slim (型號 CFI-2116) 不單 SSD 容量少了,由 1TB 減至 825GB,新機重量更是由原來的 2556 克減至 2433 克,心想單是換了 SSD 容量,不會有如此重量的差距,除非內部也有其他改動,所以就拆開看過究竟。

首先是外觀的改變,原來的 PS5 Slim 機身正面和側面,以往都有拋光處理,感覺較有高級感,現在則改為啞光方式,好處是經常拔插 USB 也不易磨損或有劃痕。

而當打開機殼後,會發現保護主機板的鋼板更薄,有助令整體重量減輕,另外散熱導管也經過重新設計,新的主機板上的 VRM 數目也減少了,整體改變表示新機的功耗會有所減低。但有趣的是,新 PS5 Slim 的 SSD 容量雖然減少,但使用的 NAND 模組反而更多,顯示用上細容量的 NAND 模組組合。




Evans 測試了新版 PS5 Slim 數位版的功耗和熱量,顯示系統不再耗電,系統在大多數時間只是在稍話的溫度下運行,在大型的內部風扇下,遊戲時將會更加安靜。當然要用更細的 SSD 容量交換,你是玩家的話,會怎樣選擇?

除了 PS5 Slim 版有改版外,歐洲的玩家也發現當地發售的 PS5 Pro,型號改為 CFI-7121 (現時售賣的型號是 CFI-7100),但 SSD 容量和售價都不變,同樣是賣 799.99 歐羅。 到底是否像 PS5 Slim 般修改了功耗和散熱部分?還要待有機會解拆來知道。

影片來源: Austin Evans YouTube 頻道
根據 BGR 網站報導,有用戶發現手上的 iPhone 17 系列手機即使更新最新版本的 iOS 26 及 iOS26.1 beta 後,仍無法下載並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 的部分功能。Apple 官方已確認此錯誤的存在,並表示正在積極調查問題原因。初步分析顯示,該問題可能與伺服器過載或軟體兼容性有關⋯⋯

為配合 iPhone 17 系列開售,Apple 為 Apple Intelligence 加入即時翻譯等功能,另外亦新增包括對廣東話及國語的支援。用戶只要更新的最新版的 iOS 26 或 iOS26.1 beta,就能使用更多 Apple Intelligence 的功能。

不過有用戶發現即使下載最新版本的 iOS 26 及 iOS26.1 beta 後,仍無法下載並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例如在打開影像樂園 app,會顯示下載「影像樂園」的支援內容⋯⋯但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操作,而 iPadOS 26.1 beta 也有類似情況。

目前 Apple 官方仍未有確實的解決方案,只建議用家檢查設備是否連接到穩定的 Wi-Fi 網路;其次,確保 iOS 系統已更新至最新版本;最後,可嘗試重置設備的網絡設置。另外 Apple 承諾將在未來的 iOS 26.0.1 或後續更新中修復此問題,但尚未提供具體的修復時間表。
遠端工作和混合辦公模式成為常態,用戶要適應在不同的場景下工作,個別可能會使用到頭戴式耳機或收音咪,但當團隊會議或在辦公室開會時,要全面接收不同方位發言者的對話,亦要解決畫面的問題,一些小型視像會議系統就變得相當重要,Insta360 繼 Link 2 之後,帶來了一款針對遠端會議應用的全方位收音/喇叭系統 Insta360 Wave。



有別於市場上一般的會議收音系統以平面的擺放方式,Insta360 採用了圓柱型設計,開機時喇叭部分會緩緩升起,相當有科技感,設備底部配有 1.82 吋觸控屏幕,讓用戶可以輕鬆控制音量、開始/停止錄音、切換收音模式等功能。LED 指示燈以柔和的方式顯示設備狀態,不會在會議過程中造成視覺干擾。裝置同時內置 9,800mAh 高容量鋰電池,支持長達 12 小時的連續使用。
為照顧到用戶在不同裝置上都可以隨時用得到,Insta360 Wave 除了可以使用 USB-C 連接,以提供穩定的高速數據傳輸和充電之外,亦可以透過藍牙 5.2,以低延遲無線連接方式,於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配對使用。除此之外,用戶亦可使用專用 2.4GHz 接收器,以一插即用方式無線連接裝置。

幾個方式都可以在連接後即刻使用而毋須安裝額外驅動程式。Wave 完全兼容主流的視訊會議平台,包括 Zoom、Microsoft Teams、Google Meet、Webex 和 Skype 等。

Insta360 Wave 配備了 32GB 的內置儲存空間,使其能夠作為獨立的錄音設備使用,毋須連接電腦或其他設備。用戶只需輕觸裝置上的錄音按鈕,即可開始高品質的會議錄音,非常適合臨時會議或外出訪談等場景。

系統預設會以 MP3 進行錄音,另外亦可以選擇以 WAV 的無損格式標準儲存,32GB 的儲存空間預計能夠連續錄製約 1,000 小時的音訊內容,能滿足大多數企業用戶的需求。錄製完畢後,內容可以通過 USB-C 接口或藍牙無線傳輸到電腦或手機上進行管理和分享。
Insta360 Wave 收音咪裝置於機身頂部及中間的 4 方位,合共使用了 8 個麥克風陣列配置,相比市場上常見的 2 至 4 個麥克風的會議揚聲器,Wave 的 8 咪陣列提供了更精確的空間音訊定位能力,不僅能區分不同方向的聲源,還能根據說話者的位置自動調整收音靈敏度,確保聲音的清晰度和均衡性。這種配置使 Wave 能夠清晰捕捉距離長達約 5 米外的人聲,確保即使在較大的會議室中,每位與會者的發言都能被準確記錄。
Insta360 Wave 加入了多指向收音布局,因此在設計上能夠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讓使用者能調節收音,以達到更理想的收音效果,在裝置中只要按兩三下,就可以輕易地控制不同的收音模式,例如:

全向模式:360 度均勻收音,適合圓桌會議,確保每位與會者的聲音都能被同等清晰地捕捉。
8 字形模式: 會接收來自正前方及背面的聲音,適合一些對談或訪問時使用。
心形模式:接收來自用戶正前方的聲音,適合 1-2 人在中央收音時使用。
超心形模式:會較心形模式更集中於收集正前方的聲音,適合在單人會議時使用。
立體聲模式:在 USB 輸入時可以左右聲道去捕捉聲音。
這種靈活的收音模式設計,使 Wave 能夠適應從一個人,到小型會議以至大型會議室討論的各種場景,為用戶提供全面的通訊效果。
在會議環境中,背景噪音是影響溝通質量的主要因素。Insta360 Wave 採用了先進的 3D 音訊演算法,結合 AI 技術,能夠消除常見的環境噪音。更為突出的是,Wave 的降噪系統不僅僅是簡單地過濾噪音,而是能夠智能識別人聲與非人聲,在保留完整語音內容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消除背景干擾。


Insta360 Wave 提供兩個套裝,一個為標準 Wave 套裝針對聲音部分,另外如果同時追求完整視訊會議解決方案的用戶,Wave 可與 Insta360 的 Link 2 AI 驅動網路攝影機完美配合。過去的 Link 2 獨立發售,現在就可以選購 Wave + Link 2 套裝(WaveLink 套裝),讓 Link 2 加在 Wave 的機身上方,兩者之間可以建立專屬連接,實現聲音及畫面的進化。例如,當 Wave 檢測到特定方向的發言時,可以自動通知 Link 2 轉向該方向,實現智能的發言者追蹤功能。


除了卓越的音訊處理能力外,Insta360 Wave 的另一大亮點是其內建的 AI 會議助理功能,使其不僅是一個收音設備,更是一個全方位的會議生產力工具。用戶可以一鍵開始錄製,只需點擊 Insta360 Wave 螢幕上的「錄製」即可開始。用戶又可以當成視訊通話的免提使用,同時錄音。而在錄製過程中,用戶可以隨時點擊暫停圖示即可暫停錄製。當錄製完成後,便能夠在設備上找到錄音檔案,或者直接透過 Insta360 Wave 播放錄音內容。
對比一般的會議系統,Insta360 Wave 除了加入錄音功能,更可以利用 AI 變成會議助手,只要啟用 AI 功能,就可以自動摘要,以記録會議,裝置會將會議錄音同步至 Insta360 Insight 網站,用戶則可以在網上查看轉錄文稿。系統會自動識別發言者並在文稿中標註。

在連接 Wi-Fi 時,系統會在停止錄製後立即顯示 QR 碼,讓與會者能夠即時掃描 QR 碼,分享會議摘要和紀錄。若想分享客製化整理後的摘要,又可以透過 Insta360 InSight 網站的連結, 套用不同模板去自訂摘要,包含 AI 聊天紀錄。Wave 配備了專用的 AI 處理晶片,結合雲端語音模型,以實現高精度的會議內容轉寫。
Insta360 Wave 不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收音和播放設備,而是融合了 AI、雲端服務和專業音訊處理技術的智能會議助手。通過卓越的音質、直觀的用戶體驗和強大的 AI 功能,讓專業用家對會議音訊設備會更有期望。
對於重視會議效率和通訊質量的企業和專業人士,Insta360 Wave 無疑是市場上最具創新性和實用性的選擇之一。隨著遠程和混合工作模式的持續普及,像 Wave 這樣的智能會議工具將在提升工作效率和促進團隊協作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英特爾近日在新一場簡報中,正式將全新 Core Ultra 200S 桌面處理器與 AMD 最新 Ryzen 9000X3D 系列進行對比,提出用性價比計算處班器效能接現,引發業界討論。

Core Ultra 200S(Arrow Lake)是英特爾首個採用晶片組(chiplet)設計的桌面處理器,全線標配 DDR5 記憶體支援,棄用以往的超線程技術(Hyper-Threading),並加入專用 AI 運算單元,但 AI 效能未達 Microsoft Copilot+ 所需標準。旗艦 Core Ultra 9 285K 型號擁有 8 個效能核心(P-cores)和 16 個效率核心(E-cores),最大加速時脈可達 5.7GHz。

AMD Ryzen 9000X3D 則延續 Zen 5 架構,並進一步升級 3D V-Cache 技術,旗艦 Ryzen 9 9950X3D 合共達到 144MB 快取,特別針對遊戲效能提升。
根據英特爾公開的對比, Arrow Lake 架構表現佢未達到小期,不過英特爾最終推出了一種叫做 200S. Boost 的工具,可以算是一套官方的最佳化方式,可以提高效能而不影響保養條款。
據英特爾公開的基準測試,Core Ultra 200S 系列在多核生產力表現上與 Ryzen 9000 系列相若,但遊戲表現仍然落後於 AMD 的 X3D 型號。Ryzen 9000X3D 在遊戲運算上,普遍較同級英特爾處理器高出 20% 至 30% 以上。不過,在 AI 運算與效能功耗等多元需求下,英特爾新平台已明顯改進,比前一代 14th Gen 功耗下降,DDR5 記憶體頻寬也有提升。


今次英特爾選擇以公開方式比較對手的旗艦型號,顯示Core Ultra 200S系列針對高效能桌面用戶與遊戲市場,在遊戲效能上沒能擊敗 Ryzen 9000X3D,但對非 X3D 的 Ryzen 9000, Core Ultra 200S 則會有稍微佔優。


英特爾強調,測試處理器效能的基準比較,除了看處理器在各方面的效能外,還應加上性價比考慮。特別是 Core Ultra 200S 系列有不同價位的處理器選擇,相反 AMD 的 X3D 系列效能雖高,但價格卻會比沒有 X3D 的 Ryzen 處理器高出一截,用家付出的不少都認為是「智商稅」,而且沒有中階和入門型號的選擇。英特爾認為選擇處理器重點是內容創作與每美元的效能比較,較易找到切合用家需要的電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