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31

【場料】三嚿鬆有得揀 平價入手 1T 外置硬碟

Freecom Mobile Drive XXS 3.0, Verbatim Store'n' Go, 外置硬碟
Freecom Mobile Drive XXS 3.0, Verbatim Store'n' Go, 外置硬碟

要在有限預算下要大容量外置儲存裝置的話,2.5 吋硬碟就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如果連一般硬碟的預算都非常緊絕的話,最近腦場就有 Freecom 及 Verbatim 兩隻平價外置硬碟可以選擇,價錢分別為 $318 的 Mobile Drive XXS 3.0 及 $338 的 Store’n’ Go,兩者均提供 1TB 容量。規格上,兩者同樣採用 Micro-A 的 USB3.0 介面,速度上兩者亦不會差太遠,唯獨貴多二十的 Verbatim 就提供 Nero Backup 軟件。雖然兩者 HDD 都比其他品牌平上接近 $100,但保用期就僅有一年,因此會在意保用的用家就要考慮了。

Freecom Mobile Drive XXS 3.0:$318
Verbatim Store’n’ Go:$338
查詢:展昇

【場料】ASUS AI 旅遊旗艦強勢來襲!享 $1,200 折扣+$500 Klook 旅遊券+DJI 手持雲台

ASUS Zenfone 12 Ultra
ASUS Zenfone 12 Ultra

華碩 Zenfone 12 Ultra 激賞優惠正式登場!全新 AI 旅遊旗艦強勢來襲,現可享高達港幣 $1,200 折扣優惠,新機最低只要港幣 $7,298 起。購買即贈總值超過港幣 $1,500 的實用豪禮,讓你旅行更輕鬆、日常更安心。

即日起至九月底,於華碩官方網店或指定經銷商購買 Zenfone 12 Ultra,即可獲贈港幣 $500 的 Klook 電子旅遊券,輕鬆規劃下一趟精彩旅程。此外,更加贈 DJI Osmo Mobile 7 手持雲台(價值 $599)、專屬抗菌玻璃螢幕保護貼(價值 $179)、DEVILCASE 磁吸兼容防摔保護殼(價值 $379)。

若透過官方網店選購,還可獨家享「舊機換新機」額外港幣 $1,000 現金回贈,以及指定信用卡分期免手續費優惠,讓你付款更靈活、購物更超值。

【遊戲優化】轉戰 UE5 開放世界優化不順?《邊緣禁地 4》PC 版效能調校分析

走瘋狂路線的打寶刷槍遊戲《邊緣禁地 4》推出,今集遊戲升級了引擎到《Unreal Engine 5》,換來設計彈性更大、畫質更高的基礎,不過實際執行的優化相對不夠完善,也感覺像是「為做而做」,在最關鍵的故事安排方面卻有點失據。

新角色、新戰鬥風格
新角色、新戰鬥風格
魔王「時域天尊」,但存在感不高。
魔王「時域天尊」,但存在感不高。

《邊緣禁地 4》採用全新故事背景,說白一點就是換了地方、換了可選的主角人物,但瘋狂混亂的核心不變,角色都是癲癲喪喪的古怪人物,玩家扮演尋寶的寶庫獵人去到「凱羅星」,打算取得「時域天尊」的寶庫,差點從獵人變成奴隸,又因混亂而變成反抗軍分子,遊戲就此展開。玩家也會在星球上遇到前作的熟悉角色,算是有一些交雜互動。而核心的打寶刷槍,就換成在一張分成不同特色區域的超大地圖,基本上沒有中途載入等候畫面,而且可以在初段後取得載具,提升移動效率或是換一下氣氛,在原有的快速移動功能錦上添花一下。

熟悉角色都帶動氣氛及故事
熟悉角色都帶動氣氛及故事
走位、技能運用都有更多變化
走位、技能運用都有更多變化
載具提升移動效率或是換一下氣氛
載具提升移動效率或是換一下氣氛

角色自身方面同樣有技能樹分支及細分流派,增加培養趣味,角色動作加入了鉤爪、二段跳、橫向閃避、滑翔、游泳等。除了槍械外,今集的護盾系統亦有更多變化組合。另外亦可以方便地切換角色遊玩,以及跨平台和朋友合作遊玩,多人遊戲的調整更加完善。

衝完主線,和朋友合作刷槍配裝是  ENDGAME 內容。
衝完主線,和朋友合作刷槍配裝是 ENDGAME 內容。

PC 優化待商榷

遊戲改用 UE5 引擎,需要 RTX 40 系列或以上顯示卡才會相對好一些,基本提供:低、中、高、非常高、狠角色共 5 級畫質及可微調設定,以 RTX 4060 8GB 來說,中畫質 1080p DLSS 品質可有近 80FPS 水平。

RTX 4060 8GB 中畫質 1080p DLSS 品質可有近 80FPS 水平。
RTX 4060 8GB 中畫質 1080p DLSS 品質可有近 80FPS 水平。

改用 RTX 5060 TI 16GB,1440p DLSS 平衡於戶外「高」畫質大概為 70FPS 水平,剛好滿足基本要求。

RTX 5060 TI 16GB,1440p DLSS 平衡於「高」畫質
RTX 5060 TI 16GB,1440p DLSS 平衡於「高」畫質

如果是 RTX 5080 16GB,4K DLSS 效能的「高」畫質大概為 80FPS。

RTX 5080 16GB,4K DLSS 效能的「高」畫質大概為 80FPS。
RTX 5080 16GB,4K DLSS 效能的「高」畫質大概為 80FPS。

但是遊戲的「非常高」、「狠角色」級別畫質,對動態操作視覺的畫質沒有明顯提升,卻令效能大打節扣。究其原因是會啟用很多粒子特效,包括:體積霧、體積雲、體積雲陰影、反射品質等次要渲染內容,它們都十分影響效能,對於卡通風格、節奏快速、不需逼真細節的遊戲美術反成負累。而 UE5 引擎本身的渲染流水線也是高負載,以開啟升頻渲染為預設,不啟用 TSR/DLSS/FSR 等升頻功能基本上只有 40FPS+ 水平。

畫質設定 1
畫質設定 1
畫質設定 2
畫質設定 2

筆者建議先用「高」畫質,再更改其他設定如下:

  • 幾何品質:高
  • 紋理品質:非常高
  • 枝葉密度:中
  • 體積霧:中
  • 陰影品質:中
  • 指向性陰影品質:中
  • 照明品質:中
  • 反射品質:中
RTX 5060 TI 16GB 「高」及進階調校後仍有 80FPS 水平。
RTX 5060 TI 16GB 「高」及進階調校後仍有 80FPS 水平。

遊戲可以支援 DLSS 4 影格生成至 4X,在 RTX 5080 16GB,4K DLSS 效能的「高」畫質大概至 230FPS。

DLSS 4 影格生成至 4X,在RTX 5080 16GB,4K DLSS 效能的「高」畫質大概至 230FPS。
DLSS 4 影格生成至 4X,在RTX 5080 16GB,4K DLSS 效能的「高」畫質大概至 230FPS。

日本 Bandai 官方正品 初代 PlayStation 主題食玩明年初販壳

日本 Bandai 官方正品 初代 PlayStation 主題食玩明年初販壳

PlayStation 一向都有不少相關的主題周邊,今日日本的 Premium Bandai 又有新品即日開放預購,今次是以初代 PS 為主題的食玩,包括主機、手掣及相關配件,由於是官方正品,所以是遊戲發燒友必藏之物。

日本 Bandai 官方於今日(9 月 19 日)正式公布,將會推出一系列以「PlayStation」為主題的食玩商品,商品內有迷你吊飾及餅乾,吊飾是圍繞最初代的 PlayStation、PlayStation 2 及 PocketStation,分別有遊戲主機、手掣、記憶卡等,全 11 種類,要留意其中有一個屬神秘的「隱藏版」,從官方提供的相片可見,吊飾造型十分細緻。

日本 Bandai 將會推出 PlayStation 主題食玩,內有迷你吊飾及餅乾。

日本 Bandai 將會推出 PlayStation 主題食玩,內有迷你吊飾及餅乾。

至於餅乾亦有特點,就是餅乾上分別印有代表 PlayStation 手掣的按鍵符號「〇」「△」「×」「□」,還有  PS logo。今次的 PlayStation 主題食玩商品現已在官方日本網店「Premium Bandai」即時開放預購,並預計 2026 年 2 月起在日本全國各大超市及便利商店販售,售價為 ¥385(約 HK$20)。

全 11 種類的 PlayStation 主題食玩包括一個神秘的「隱藏版」,將於明年 2 月販售。
全 11 種類的 PlayStation 主題食玩包括一個神秘的「隱藏版」,將於明年 2 月販售。
全 11 種類的 PlayStation 主題食玩包括一個神秘的「隱藏版」,將於明年 2 月販售。

全 11 種類的 PlayStation 主題食玩包括一個神秘的「隱藏版」,將於明年 2 月販售。

THE FIRST TAKE 指定耳機 Sony MDR-CD900ST × NEW ERA 聯乘只限 300 套

THE FIRST TAKE × MDR-CD900ST × NEW ERA 日本SONY 推聯乘限定版只有 300 套

相信好多朋友都有睇過日本的音樂 YouTube 頻道《THE FIRST TAKE》,之前亦有多位香港歌手於 THE FIRST TAKE 演唱,甚至有聯乘香港電視台舉行比賽,《THE FIRST TAKE》的特色以一 Take 過現場完成錄影錄音,其中歌手們用的耳機成為經常曝光的指定型號。日前日本 SONY 就推出了《THE FIRST TAKE》 聯乘限定版的 MDR-CD900ST 耳機,除了有錄音室質素的音色,還可以滿足一下當 THE FIRST TAKE 歌手的幻想吧。

《THE FIRST TAKE》是來自日本 Sony Music 的 YouTube 頻道,每位演唱歌手會進入一個全白色的錄音室,以一 take 過方式獻唱一首歌,無得 NG。疫情期間變成歌手的表演舞台,並紅遍全球,頻道的訂閱人數已達 11.3M,收看次數更達 60 億次,可想而知其受歡迎程度。

日本 YouTube 頻道 THE FIRST TAKE 於疫情期間爆紅,成為歌手的另類表演舞台。
日本 YouTube 頻道 THE FIRST TAKE 於疫情期間爆紅,成為歌手的另類表演舞台。

對香港的朋友來說,《THE FIRST TAKE》 並不陌生,因為很多熟悉的日本歌手也在此演唱過,其實有不少香港歌手也曾在 《THE FIRST TAKE》 演唱,包括首位上 THE FIRST TAKE 的陳柏宇、Mirror 的 Anson Lo、Jer、Jeremy、姜濤、林奕匡、葉巧琳、黃妍,還有由 ViuTV 舉辦的 《Chill Club × THE FIRST TAKE: THE STAGE OF VOICE》 歌唱比賽中,脫穎而出的素人組 Vincy So,以及歌手組的力臻,全部都上過 《THE FIRST TAKE》 演唱,而且亦有不錯的收看次數。

每次睇 《THE FIRST TAKE》,都會見到歌手們在演唱前,隨手拿起 SONY 的 MDR-CD900ST 鑑聴級耳機,戴上後便開始演唱,其實 MDR-CD900ST 是由 Sony 及 Sony Music Studio 共同開發的鑑聽級耳筒,早於 1989 年開始發售,被廣泛採用於後製及錄音室,其不貴的售價加上忠於原聲的音色表現,是音樂製作人常用的神級耳機,也因為是 SONY 的關係,因而常在《THE FIRST TAKE》出鏡而大受注目。

由於 THE FIRST TAKE 爆紅,所以令到這款鑑聽級耳筒大受關注,甚至推出聯乘限定版。
由於 THE FIRST TAKE 爆紅,所以令到這款鑑聽級耳機大受關注,甚至推出聯乘限定版。

看到這裡,有無想過自己可以一嚐 《THE FIRST TAKE》 的癮呢?機會嚟喇,因為日本 SONY 於今日(9 月 19 日)發表了 THE FIRST TAKE × MDR-CD900ST 的聯乘限定版,這款限定版 MDR-CD900ST 耳機,跟現場演唱時歌手使用的版本一樣,耳筒兩邊皆印有「THE FIRST TAKE」字樣。

耳筒兩邊皆印有「THE FIRST TAKE」字樣,跟現場演唱時歌手使用的版本一樣。
耳筒兩邊皆印有「THE FIRST TAKE」字樣,跟現場演唱時歌手使用的版本一樣。

話明是限定版,所以這套 THE FIRST TAKE × MDR-CD900ST 只有限量 300 套,套裝內除了耳機及大插頭轉細頭耳機線外 (原裝耳機線不能更換),還有跟 NEW ERA 聯乘的 cap 帽,帽上前方繡有「A MUSIC MOMENT」,後方則繡上「THE FIRST TAKE」字樣,戴晒出街都真係幾型仔,THE FIRST TAKE × MDR-CD900ST 聯乘限定版售價為 JP¥36,300(約 HK$1,810),並已於日本 Sony Store 獨家開放預售。

套裝內更有跟 NEW ERA 聯乘的 cap 帽。
套裝內更有跟 NEW ERA 聯乘的 cap 帽。

購入官方網站

穩定幣發行最新進展:香港積極準備,內地摩拳擦掌

我一直相信「穩定幣」是交易媒介的自然演化,自遠古以來的人類交易媒介——計貝殼、鹽、金銀銅、硬幣、紙幣——發展到今天,「穩定幣」正逐漸成為新世代的數字貨幣基礎。這種數位轉型不僅因金融科技進步,也受地緣政治和國際資本流向影響,而香港正以審慎前瞻的態度,確保在這新興領域走在世界前端,並鞏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穩定幣制度的時代背景 

香港自 2023 年確立制定穩定幣發行人監管架構以來,已正式於 2025 年 8 月施行《穩定幣條例》,建立全球少數可同時涵蓋法幣數碼化、區塊鏈合規及資產託管的全面法規體系。這不僅呼應了國際金融科技大潮,更回應用戶及全球資本市場對效率、透明、安全交易媒介的需求。 金管局的最新諮詢數據顯示,截至 2025 年 8 月,全港已有 77 家企業(大部分為內地企業),正式向金管局發信表達申請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的興趣,涵蓋了銀行、支付、科技及商業協會等不同範疇。

金管局核准審查焦點

根據現行《穩定幣條例》和相關監管指引,金管局批核時,將重點考量以下三大面向:

企業背景及信譽

申請人需具備穩健的股本及管理團隊背景。申請公司須設立於本地,除 2,500 萬港元的押金外,筆者估計申請企業也需預留不少於 1 至 2 億的初期營運資金,並強調透明的公司治理及獨立董事比例(30% 以上)。

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

需提交清晰全面的穩定幣設計及商業用途規劃,必須具備提升金融效率、包容性或跨境結算等強烈現實需求。

合規科技實力

包含儲備資產的管理( 如 100% 高流動優質資產)、高度資訊安全、內部風險控管、數字身份與 KYC/AML 機制、防洗錢與反恐融資措施,以及定期審計與公開披露制度。

香港穩定幣核心應用場景案例

筆者彙整三個香港市場主流穩定幣應用場景,供讀者參考:

供應鏈金融數碼化 PayFi

本地支付企業提出的「PayFi」為例,穩定幣應用於供應鏈金融,標誌著中小企可透過智能合約將 POS 日常營業數據做風險評估,自動批核短期營運貸款(如 10-30 萬港元),再利用穩定幣作為融資和償還結算工具,顯著節省授信步驟和降低借貸成本。相關商戶可動態提取資金,回款流程全數字化,大幅減少對傳統銀行資金的依賴,加強行業流動性。

跨境結算與貿易金融

利用穩定幣進行中港、跨東南亞、帶路國家之間的速結算業務,例如在 mBridge 多邊央行數碼貨幣平台之下,穩定幣可與 CBDC 互通,企業能源跨境貿易(如出口訂單、授信融資),即時將貨款從香港直接結算至外地供應商帳戶,縮短原流程中依賴 SWIFT 或美元清算的時間與成本。此舉配合金管局的新政策,促進香港離岸資金池建設,為港企拓展外地市場提供有力支持.

DeFi 與 RWA 實物資產代幣化

穩定幣同時是 DeFi(去中心化金融)及「真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RWA)和鏈上結算的基礎。在 DeFi 領域,企業和投資者可用穩定幣作抵押進行借貸,理財及收息產品,亦能參與 RWA 資產的鏈上證券化(如不動產債券、供應鏈應收賬款),拓展資本市場新型融資渠道。香港一批持牌交易所、基金公司已部署 RWA 平台,穩定幣是連接傳統資產和鏈上資本的「數碼港元」基礎。

審慎發展與國際協作

筆者觀察,金管局將於短期內將實行「穩定幣牌照限量發放」策略,並強調風險管理先於急速擴張。所有申請者須配合香港反洗錢及反恐融資法例,設立全面客戶盡職調查和 KYC 機制,確保穩定幣操作全程合乎監管。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政府亦設有清算和資產隔離預案。

内地穩定幣及 RWA 近期由火變暖

至於內地對穩定幣及 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的態度近年來呈現出 「高度關注、積極研究、審慎實踐」 的特點。其發展火熱程度更多體現在學術研討、政策研究與行業關注層面,而非大規模商業應用。筆者於七月底往上海參加「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時,也順道參加了兩個關於香港穩定幣及 RWA 的研討會,與會者其積極參與討論的程度不比香港同業相差得多。對於近期「內媒」報導的「有關當局建議內地機構暫不參與香港穩定幣申請」狀況,這主要反映了內地對相關風險審慎監管的考量。

內地穩定幣與 RWA 發展近況

1. 學術與研究層面熱度高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 2025 年 9 月發布了應急管理項目《全球穩定幣風險治理與跨境協同監管體系研究》的申請指南。這顯示內地高度重視穩定幣的全球影響和風險治理,旨在構建系統的研究框架和風險應對策略。

2. 清晰的風險認知與戰略考量

內地學界和監管層對穩定幣及 RWA 的潛在風險和機遇有清晰認識:

   · 風險關注:主要包括穩定幣可能對貨幣主權、貨幣政策有效性及金融穩定帶來的挑戰,以及其或成為跨境洗錢、詐騙工具的擔憂。

   · 潛在價值認可:同時也看到其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如大幅降低費率、縮短時間)、服務實體經濟(如促進貿易、供應鏈金融)的潛力,並將其視為數位時代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3. RWA 的發展側重「代幣化」技術探索

內地對 RWA 的關注點更側重於利用區塊鏈技術對現實世界資產進行代幣化(Tokenization),旨在提升資產流動性、交易效率及透明度。這被視為一種具有潛力的金融創新技術應用。

4. 黨媒發佈穩定幣訊息

9 月 11 日,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在其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一篇題為《穩定幣的技術原理與信任邏輯》的文章,探討穩定幣的技術基礎、市場應用與監管趨勢。此舉引發外界關注,業界評估中國官方對加密貨幣及數位金融的態度是否有所轉變?是釋放穩定幣的正面訊息,為未來的政策布局與數位人民幣的國際化鋪路?大家要拭目以待。

為何建議內地機構暫緩參與香港穩定幣?

香港《穩定幣條例》旨在建立穩健的監管制度,但內地監管機構對此持審慎態度,主要原因在於:

1. 規避資本流動風險

穩定幣的高流動性和跨境特性可能成為資本異常流動的渠道。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完全可兌換的背景下,若內地資金大量參與香港穩定幣,可能衝擊內地外匯管理體系和資本項目管制。

2. 應對複雜的合規與政策風險

香港穩定幣監管規則(如《穩定幣條例》)與美國《天才法案》、歐盟 MiCA 法案等存在差異和潛在衝突。內地機構若參與,可能面臨「雙重甚至多重合規」的複雜局面和較高的合規成本。

3. 隔離潛在金融風險

穩定幣存在脫錨風險、擠兌風險以及發行機構破產風險。內地監管機構需防止這些風險通過內地金融機構的參與傳導至內地金融體系。

4. 等待更清晰的頂層設計與監管框架

內地對穩定幣(特別是與法幣錨定的穩定幣)的定位、發行主體、監管規則等尚無明確的國家級法律框架。在整體戰略和規則明晰前,採取審慎態度是理性選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應急管理項目也意在為相關決策提供支持。

筆者認為,未來內地可能會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基於人民幣的穩定幣和 RWA 生態體系,並積極參與全球穩定幣規則制定,爭取更多話語權。

此外,金管局亦鼓勵跨境監管合作,積極與新加坡、美國、歐盟等地交流監管經驗,保障資金安全和國際金融穩定。隨着穩定幣逐漸成為主流支付和結算基礎,香港有望在國際「數碼金融競爭」中佔一席之地,並為全球金融改革貢獻智慧.


總結

穩定幣是一場金融自然進化的革命,繼歐盟的 MiCA,美國的 Genius 對於加密貨幣及穩定幣監管法案相繼推出,香港能在此風口浪尖審慎有序部署,既是科技創新推動力,也是地緣政治下金融主權的積極回應。筆者展望未來,香港有望以全球最高規格的合規穩定幣監管為基礎,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優質金融科技企業落戶,實現由「世界金融中心」邁向「全球數碼資產核心」的攻守兼備新局。

Windows 10 支援 10 月 14 日結束 兩招免費延長安全更新

Windows 10 終止安全性支援

好多遊戲迷仍然愛用的 Windows 10 將於 10 月 14 日結束生命周期,那天以後就不會再收到安全性更新。對於個人用戶來說,最好當然是升級到 Windows 11,不過如果礙於硬件性能,又或是始終覺得用 Windows 10 打機最好的話,想繼續得到安全保障,註冊延伸安全性更新 ESU 就是最佳方法。本來,註冊 ESU 需要課金 US$30,但早前 Microsoft 就宣布為個人增加兩個可免費獲得 ESU 的方法。

更新 Windows 10 到最新版本後,就會加入延伸安全性更新精靈,幫助用戶完成 ESU 註冊。
更新 Windows 10 到最新版本後,就會加入延伸安全性更新精靈,幫助用戶完成 ESU 註冊。

想註冊 ESU 的話只要將 Windows 10 更新到最新版本,就可以透過延伸安全性更新精靈來完成註冊。個人裝置的 ESU 保障期由 2025 年 10 月 15 日至 2026 年 10 月 13 日,只有一年時間,所以課金實在不化算。新增的兩個免費註冊 ESU 方法分別是:

  1. 開啟 Windows Backup 將電腦內的資料同步到 OneDrive;
  2. 以 1,000 點 Microsoft Rewards 點數兌換。

如果真的因為甚麼理由不能或不想升級到 Windows 11 的話,還可以考慮訂閱 Windows 365 雲端電腦,那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保障,不過,這當然是「重課」的選擇。

開啟 Windows Backup 同步資料

透過 Windows Backup 同步資料到 OneDrive 成本最低,免費用戶會有 5GB 容量,同步的資料包括桌面、文件和圖片資料夾裡所有檔案,還有所有應用程式和釘選程式的偏好設定、Windows 本身的設定,與及帳戶、Wi-Fi 等的密碼和憑證。這方法理論上對電腦最有保障。對於文書為主的電腦來說這個方法可能最適合,即使電腦被勒索軟件鎖住,也可以從雲端取回備份。

Windows Backup 會將桌面、文件和圖片資料夾裡所有檔案,還有所有應用程式和釘選程式的偏好設定、Windows 本身的設定,與及帳戶、Wi-Fi 等的密碼和憑證同步到雲端。
Windows Backup 會將桌面、文件和圖片資料夾裡所有檔案,還有所有應用程式和釘選程式的偏好設定、Windows 本身的設定,與及帳戶、Wi-Fi 等的密碼和憑證同步到雲端。

想使用這個方法備份資料和註冊 ESU 的話只要在 Windows 的搜尋列輸入「Windows Backup」,開啟 Windows Backup 程式,按照指示登入 OneDrive 設定備份就可以。

不過對於遊戲迷來說,可能會將背景檔案同步視為遊戲微卡頓的成因,可能寧願選擇以 Microsoft Rewards 點數兌換。

你仲有機會!如何獲取 1,000 點 Microsoft Rewards 點數?

透過使用 Bing 搜尋、使用 Edge 瀏覽器、完成指定任務和在 Microsoft Store 選購合資格遊戲,可以賺取 Microsoft Rewards 點數來兌換 ESU。
透過使用 Bing 搜尋、使用 Edge 瀏覽器、完成指定任務和在 Microsoft Store 選購合資格遊戲,可以賺取 Microsoft Rewards 點數來兌換 ESU。

大家可以到 Rewards 儀表板 登入自己的 Microsoft 帳戶查看手上有多少 Microsoft Rewards 點數。不過即使你一分都沒有,從現在開始要賺取 1,000 點數也不是 Mission Impossible。大家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賺取點數:

  • 以電腦上的 Bing 來搜尋,每次搜尋可賺取的 3 點,每天最多可以獲得 30 點;
  • 以行動裝置的 Bing 應用程式來搜尋,每天最多可以獲得 60 點;
  • 在 Microsoft Edge 中使用 Bing 搜尋,每天最多可以獲得 12 點;
  • 在 Microsoft Store 上購買合資格遊戲、遊戲附加內容、電影和電視節目可以獲得點數;
  • 完成 Rewards 儀表板上的任務。

如果大家每天能賺到 60 點的話,17 天就能賺夠 1,000 點兌換 ESU 了。

延伸閱讀

AI 電競進階之選 Lenovo Legion Pro 5i Gen 10

需要更強效能及 AI 加速應付生產力及電競遊戲的玩家及創意達人,Lenovo 今年就有中階 Legion Pro 5i Gen 10 電競筆電,提供 16 吋大畫面,輔以卓越散熱設計,升級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處理器與 NVIDIA RTX 5070 Ti GPU,為玩家提供一款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機身採用日蝕黑金屬頂蓋。
最高選配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及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Ti GPU 12GB GDDR7 顯示核心,效能顯而易見。

Legion Pro 5i Gen 10 以 16 吋窄邊框機身設計,兼顧攜帶與性能,完美迎合遊戲與創作需求。最高可選配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內建 NPU 支援 45 TOPS AI 運算,電池續航與效能兼優。同時內置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Ti GPU 及 12GB GDDR7 記憶體,支援 140W TGP (具 Dynamic Boost),實現外接 4K 輸出與 AV1 編解碼能力,其 Legion Coldfront:Hyper 散熱系統確保筆電負載穩定,應付 AAA 遊戲與影片剪輯等用途。

後方全為排氣口的 Legion Coldfront:Hyper 散熱系統。
左側有電源、HDMI、USB-C 支援 PD (140W)、Thunderbolt 4 (40Gb/s、DP 2.1 40Gbps)及 USB-A 10Gbps。
右側有 LAN、鏡頭快門鎖、USB-A及耳機孔。

機身顯示屏採用 16 吋 WQXGA(2560×1600)OLED 面板,有 240Hz 更新率、500 nits 峰值亮度,達到 100% DCI-P3 色域,支援VESA Trueblack 1000 認證、Dolby Vision 與 G-Sync 同步功能。不論是剪片生產力抑或娛樂遊戲,皆可精準顯示色彩獲取頂尖體驗。

顯示屏採用 16 吋 WQXGA (2560×1600) OLED 面板,支援VESA Trueblack 1000 認證、Dolby Vision 與 G-Sync 同步功能。

Legion Pro 5i Gen 10 整合 TrueStrike 技術全尺寸鍵盤,有 1.5mm 鍵程與 24 區 RGB 自訂燈光,輸入精準快速。並預載《LENOVO AI Now》助手,提供即時翻譯、摘要生成與語音轉文字等,整合 Windows Copilot 提升文件與會議效率。《Legion Space》介面提供 Gaming Zone 個性化配置,一鍵優化效能、同步燈效,擷取遊戲精彩瞬間並管理存檔等功能,增強遊戲體驗。

TrueStrike 技術全尺寸鍵盤有 24 區 RGB 自訂燈光。
Harman 雙喇叭系統,配備 Nahimic 音效,聲音同樣優異。
《Legion Space》介面。
《LENOVO AI Now》助手。
Gaming Zone 個性化配置。

查詢:Lenovo

iOS 26 翻譯功能小秘技 打中文變外語

iOS 26 翻譯功能小秘技 打中文變外語

iOS 26 配合新的 iPhone 17 系列,會有即時語音翻譯。但其實新版 iOS 的翻譯功能,更可以幫你在回覆訊息時,將中文變成外語,而且不用切換其他翻譯 app 都可以輕鬆做到。這個功能可以在包括 WhatsApp、iMessenge、Facebook Messenger、Line 及 Signal 等即時通訊 app 上使用,真的非常方便。

在通訊 app 的對話框輸入字串,選取字串,會在上下文選單中找到「翻譯」選項。
在通訊 app 的對話框輸入字串,選取字串,會在上下文選單中找到「翻譯」選項。
打開「翻譯」選單,會看到翻譯出來的外語。
打開「翻譯」選單,會看到翻譯出來的外語。
假如預設的語言並非想要的語言,可以在下拉式選單中選擇想要的語言。
假如預設的語言並非想要的語言,可以在下拉式選單中選擇想要的語言。
今次我們選擇日語,點選「以翻譯取代」⋯⋯
今次我們選擇日語,點選「以翻譯取代」⋯⋯
之前以中文輸入的文字就會變成日語。
之前以中文輸入的文字就會變成日語。

使用這個功能,如果要跟外國的客戶聯絡,或預約外國的酒店和餐廳會方便很多。不過要留意是目前這個功能僅支援中文國語繁/簡體,未支援廣東話中文,所以輸入文字時,盡可能要使用書面語,不能太港式粵語。否則翻譯會有偏差。

這個技巧在 macOS Tahoe 也用得到。
這個技巧在 macOS Tahoe 也用得到。

NVIDIA 50 億美元入股 Intel 盤前股價大漲三成

NVIDIA 來個順水人情!應承了特朗普要在美國加大投資,特朗普也提過要幫 Intel 找注資!結果是 NVIDIA 與 Intel 於美國時間 9 月 18 日宣布合作,NVIDIA 將以每股 23.28 美元價格,投資 50億美元 Intel 普通股,成為其最大外部股東之一,而且兩廠將建立多方面技術及產品合作。NVIDIA 盤前交易上漲 2.2%,Intel 股價更急升32%。交易完成後,NVIDIA 將持有超過 4% 的 Intel 股份,絕對是全球科技界近來最強震撼彈。

受注資消息刺激,Intel 在美國開市前股價大升 32%。

據兩廠公布的消息,雙方將利用 NVIDIA NVLink 無縫連接 NVIDIA 與 Intel 產品架構,將 NVIDIA 先進的 AI 與加速運算(Accelerated Computing)優勢,結合 Intel 領先的 CPU 技術和 x86 生態系統,為客戶提供頂尖解決方案。而在數據中心領域,Intel 將為 NVIDIA 打造定制的 x86 CPU,而 NVIDIA 更會將這些 x86 CPU 整合至旗下 AI 基礎設施平台。而在 PC 方面,Intel 將會研發整合了 NVIDIA RTX GPU 晶片的 x86 SOC(系統單晶片),結合兩廠所長,這些新款 x86 RTX SOC 將帶來強勁效能,為各種 PC 需求提供強大動力。

NVIDIA CEO 黃仁勳

NVIDIA CEO 黃仁勳表示,AI 正推動一場新的工業革命,這次兩廠歷史性的合作將 NVIDIA 的 AI 與加速運算,與 Intel 的 CPU 及廣大的 x86 生態系統緊密結合,實現了兩個世界級平台的融合。雙方共同擴展生態系統,為下世代的電腦奠定基礎。而 Intel CEO陳立武則指出,Intel x86 架構數十年來都推動現代電腦運算發展,並擁有領先的數據中心與客戶端計算平台。結合 Intel 的製程技術、製造和先進封裝能力,將與 NVIDIA 先進的 AI 與加速運算技術相輔相成,為科技產業帶來新突破。

Intel CEO 陳立武

Intel、NVIDIA 曾對簿公堂

Intel 早年是 CPU 霸主,在數據中心市場更是隻手遮天,氣焰一時無兩,而 NVIDIA 當年則專注於遊戲 GPU 霸業,但兩廠之間亦曾掀起不同恩怨。早在 2000 年代初,雙方曾有過一段合作蜜月期。當時,NVIDIA 為 Intel 的 CPU 開發了廣受好評的 nForce SLI Intel Edition 晶片組。然而,這段關係在 2008 年開始惡化。Intel 當時大力推動其整合了 GPU 的 Core i 系列處理器,與 NVIDIA 的 GPU 產生直接競爭。隨後,Intel 對 NVIDIA 發起訴訟,指控 NVIDIA 無權為其新一代的 QPI 匯流排技術 CPU(如 Nehalem)生產晶片組。NVIDIA 迅速提起反訴,指責 Intel 違反專利,並試圖壟斷市場。法律戰最終在 2011 年以和解告終,Intel 同意向 NVIDIA 支付 15 億美元的授權費用,但 NVIDIA 也黯然退出了晶片組市場,雙方關係降至低點。

隨著時間推移,兩家公司命運出現巨大反差。Intel 錯失了智能手機的爆發浪潮,而且自 2015 年起,其 CPU 晶片多次開發延誤,製程技術也逐漸落後,不僅在消費級市場被 AMD 迎頭趕上,晶片製程技術更遠被台積電拋離,其股價也持續下跌。與此同時,NVIDIA 則完成了華麗轉身。它將其 GPU 技術從遊戲領域成功擴展到AI和深度學習市場。隨著 2020 年後 AI 技術爆炸性發展,NVIDIA 的GPU 成為 AI 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公司市值也因此大幅飆升。至於昔日霸主 Intel,如今在技術和市值上都被 NVIDIA 遠遠拋離,甚至需要美國政府、SoftBank 及 NVIDIA 等各方注資入股拯救,兩家科技巨頭截然不同的命運令人唏噓。

不過是次 NVIDIA 與 Intel 攜手合作,除了是美國特朗普政府「讓美國再次偉大」政策所樂見外,對兩廠來說都是各取所需的美事。日後 NVIDIA 能夠依賴 Intel x86 生態系統,進一步擴張其 AI 盛世,對其霸業無往而不利。而 Intel 亦能藉 NVIDIA 在 AI 生態上的紅利,在自家 x86 晶片以至未來晶圓代工業務上,扭轉長久積弱局面,相信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然而,台積電和 AMD 就可能要格外小心,事關 NVIDIA 未來很有可能交予 Intel 生產 AI 晶片,台積電會否喪失大量訂單也是未知之數;AMD 亦可能面對 NVIDIA 和 Intel 兩強結合,未來在 AI 和數據中心等業務上或會遇上多場硬仗。未來科技界、尤其半導體業界勢力必會重新洗牌,發展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