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33

【ZCOPE】搶先玩 DJI Mini 5 Pro|超大一寸 Sensor 畫質實測|一鍵拍攝「潛行空間」效果|Lock Sir 飛手教學|低空經濟興起入行做飛手?

呢兩年唔少朋友都買咗 DJI Neo 或者 Flip,投入咗航拍嘅世界,而今日都出咗佢哋最新嘅 Mini 5 Pro 航拍機,大家都會諗係時候升級,想玩到多啲嘢同唔同變化,咁究竟新機又有啲咩嘅功能,可以幫到大家飛得好啲,飛得遠啲?今次搵嚟無人機達人 Lock Sir,同我哋教下應用上嘅多啲技巧。

產品資訊:https://tinyurl.com/ytu3vd77


ZCOPE 友加入頻道!請大家多多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UHQK4Zv55dusPVfdy0jGw/join

YouTube: 按此
Telegram: 按此
IG: 按此
FB: 按此
Twitter: 按此

可能係 iOS 26 最好玩嘅功能 空間場景生成立體鎖屏畫面

空間場景生成立體鎖屏畫面
空間場景生成立體鎖屏畫面

iOS 26 昨日正式推出,Liquid Glass 風格型能不是人人喜歡,不過新加入的空間場景和從而衍生的空間場景鎖屏畫面功能肯定會成為大家愛玩的新玩意,因為它可以利用 AI 為相片加入立體效果,效果相當明顯。最重要是這功能並不需要高階 iPhone,只要相片符合空間化的條件,能勾出相中物件的話,早至 iPhone 12 也能用到。

空間場景可以將 2D 照片變成 3D 效果的圖片。不過,也可以看到照片四周被裁切掉。

空間場景效果是以 AI 將相片或插圖中的各前景主體抽取出來,配合手機各種感測器感應手機的傾斜角度,當擺動手機時,相中前景主體就會根據透視法移動,產生景深效果,令相片看起來像立體一樣。與過去的「景深效果」最不同之處,是空間場景具備 AI 補間的能力,背景被主體遮閉的部分,當擺動手機主體移動時,AI 也會修補看不見的部分,效果相當自然。

不單是相片,插畫只要有明確的主體,也可以轉換成空間場景。

小試空間場景效果

想知道哪一張相片可以加入空間場景效果,並立即體驗它的效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相片》應用選擇相片,如果在畫面右上角看見六角型的圖示,就表示該相片符合空間場景的條件。只要點擊那個圖示,系統就會分析相片抽出前景主體,產生空間場景效果。空間場景效果是點擊時才即時運算出來,不會儲存為另一張相片,或者覆蓋掉原相片。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之下,空間場景都會將相片裁切至主體部分。

只要相片有這個六角形圖示,就能轉換為空間場景。
只要相片有這個六角形圖示,就能轉換為空間場景。
轉換後相片四邊會按主體大小被裁去一部分。
轉換後相片四邊會按主體大小被裁去一部分。
在原圖中被遮閉的部分在擺動手機觀看時,會由 AI 生成填補。
在原圖中被遮閉的部分在擺動手機觀看時,會由 AI 生成填補。

製作空間場景鎖屏畫面

在 iOS 26 也將這空間場景功能放在自訂鎖屏畫面中,只要在「設定>背景圖片」自訂鎖屏畫面,如果背景圖片符合空間場景條件,介面中就會出現空間場景的六角形圖示,並處於「無效」狀態,點擊它令它生效,系統計算一會之後,就會套用空間場景效果到相片,並且會按相片主體的大小,自動將時鐘放在主體前或後。

自訂鎖屏畫面時也會有這個六角形圖示。
自訂鎖屏畫面時也會有這個六角形圖示。

用戶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時鐘的大小,改變時鐘的排列位置。如果主體是向深處延伸,拉動時鐘更可以促使系統將時鐘放在前後主體之間。

可以手動調整時鐘的大小,將它放在頭和腿之間。
可以手動調整時鐘的大小,將它放在頭和腿之間。

提升效果:活用生成式 AI 延伸背景

不過大家拍照或者在坊間下載的插圖,多數都會讓主體佔滿相片,四邊的空間尤其是上邊的空間通常不足以擺放大字體時鐘,導致不是時間遮蓋主體頭部,就是頭部遮蓋時鐘,效果並不理想。這時我們可以借助生成式 AI 的能力,延伸相片在頂部留出足夠空間擺放時鐘。以下我們就以這張劍士少女插圖來作示範。

原圖
原圖
由於頭頂沒有預留足夠空間,很容易就被時鐘遮蓋整個頭部。
由於頭頂沒有預留足夠空間,很容易就被時鐘遮蓋整個頭部。

例如我們用《Adobe Photoshop》的 Generative Expand 功能,使用裁切工具在插圖上方拉出更多空間,不需要提示句,直接點擊「Generative Expand」按鈕就能自動延伸聖堂的拱頂和飛散的花瓣。

在 Photoshop 使用裁切工具在頭頂拉出足夠空間,然後點擊下方工作列的 Generative Expand。
在 Photoshop 使用裁切工具在頭頂拉出足夠空間,然後點擊下方工作列的 Generative Expand。
不需要填寫提示句,Firefly 就能自動延伸拱頂和飛散的花瓣。
不需要填寫提示句,Firefly 就能自動延伸拱頂和飛散的花瓣。
從三張生成的圖片中揀選效果最好的一張儲存下來傳到 iPhone。
從三張生成的圖片中揀選效果最好的一張儲存下來傳到 iPhone。

從三張生成的插圖中揀選一張來製作空間場景鎖屏畫面,由於頂部預留了空間,主體的劍士少女下移,就不會被時鐘覆蓋頭部。

延伸了頭頂空間後,頭部不會被覆蓋,效果很好。
延伸了頭頂空間後,頭部不會被覆蓋,效果很好。
生成空間場景的效果。

2.5GbE 網絡加速 家庭工作室 NAS 首選?Synology DS225+ 評測

從智能手機到數碼相機影相和拍片,面對日漸龐大的數據儲存量,使用外置硬碟備份雖香單方便,便卻非家用及小型辦公室的高效、安全儲存方案,入門的 2-Bay NAS 正正是較佳的選擇。Synology 今年更新的 2-Bay NAS — DiskStation DS225+,不僅具備完整的檔案管理與數據保護功能,更將 2.5GbE 網絡接口成為 Plus 系列標準配備,改善傳輸速度的樽頸。

2.5GbE 網絡成標準配備

DS225+ 設有一個 2.5GbE (LAN 1) 和一個 1GbE (LAN 2) 埠。

對於專業攝影師、影片剪輯師或任何需要處理大檔案的用戶而言,網絡速度是決定生產力的關鍵。長久以來,家用及入門級 NAS 受限於千兆(1GbE)網絡,這意味著理論最高傳輸速度只有約 125 MB/s,在實戰中通常更低,難以滿足在 NAS 開啟檔案的速度反應。

Synology DS225+ 的最大賣點,正是它搭載的雙網絡接口,包括一個 1GbE 和一個 2.5GbE 埠。這是今代 Synology NAS 的重要升級,因為這代代表廠商 25 Plus 系列產品線中,2.5GbE 已成為標準配置。2.5GbE 網絡接口,將理論傳輸速度直接提升至約 312.5 MB/s,實現超過兩倍的增長。兩組 LAN 支援自動故障轉移(Fail-Over)以確保網絡連線的穩定性,或鏈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來合併頻寬。

根據官方數據,Synlology DS225+ 的讀取速度可達 282 MB/s,而寫入速度可達 217 MB/s。這已遠超千兆網絡的極限,充分配合了硬碟本身的效能,徹底解決了困擾用戶已久的傳輸「樽頸」問題。

兩個 LAN 接口可以選擇不同的運作模式,配合網絡和使用系統要求而定。

高效四核心 x86 處理器

搭載 Intel Celeron J4125 四核心處理器,其實和上代。DS224+ 相同,記憶體也是一樣的 2GB。

除了網絡接口的革新,DS225+ 在硬件配置上延續了 Synology Plus 系列一貫的穩健風格,和上一代 DS224+ 一樣搭載 Intel Celeron J4125 四核心 x86 架構處理器,基礎頻率為 2.0GHz,可加速至 2.7GHz。儘管這顆處理器並非最新,但它在低功耗運作和多任務處理方面表現穩定。對於檔案共享、備份、串流多媒體等日常任務,Celeron J4125 綽綽有餘。

Synology DS225+ 配備 2GB DDR4 記憶體,並可透過一個記憶體插槽擴充至 6GB (2GB+4GB),更大記憶體配合 2.5Gbps LAN 的傳輸優勢,建議加裝。DS225+ 支援兩顆硬碟,而兩顆硬碟可以用到的 RAID 配置選擇有限,只能以 RAID 0 或 RAID 1 模式運作。如對存取速度有要求的話,可以用 RAID 0 方式運作,資料會平均分配到兩台硬碟中,讀取時間會倍升這是因為單一硬碟的讀寫速度,通常難以完全滿足 2.5Gbps 的頻寬,而透過 RAID 0 配置,可有效提升總體 I/O 效能,確保數據傳輸不會在硬碟端出現樽頸。當然,使用 RAID 0 當其中一台硬碟損壞,就會損失所有資料。如檔案具有重要性,如相片、影片等,就應改以 RAID 1 方式設定。如果是 NAS 的新手用家,也可以用 Synology Hybrid RAID 方式設定,如此兩隻 HDD 可以用不同容量組合,而且也有相容於 RAID 1 的容錯能力。

外部連接埠方面,DS225+ 機身前方提供一個 USB 3.2 Gen 1 (5Gbps) Type-A 連接埠,方便快速連接外接硬碟或 USB 手指,而機身後方則提供一個 USB 3.2 Gen 1 Type-A 埠

DS225+ 內壁中可以找到一個 DDR4 SO-DIMM 插槽,加入 4GB RAM 擴充至 6GB (2GB+4GB)。
採用 2-Bay 設計,可安裝 2 部 3.5 吋或 2.5 吋硬碟,機身前方提供一個 USB 3.2 Gen 1 (5Gbps) Type-A 連接埠。
硬碟的 Mount 使用免工具安裝設計。

硬碟相容性注意

Synology DS225+ 作為 25 Plus 系列新成員,和 Synology 其他 25 系列一樣,用戶在首次安裝系統或建立新的儲存集區時,必須使用列於 Synology 官方「產品兼容性列表」(Product Compatibility List, PCL) 上的硬碟或 SSD。暫時,這份列表上只包含 Synology 自家品牌的硬碟 (HAT3300, HAT5300 系列) 和 SSD (SAT5200 系列 SATA SSD)。

DS225+ 「產品兼容性列表」暫只有 Synology 自家品牌的硬碟,售價會較同級的其他品牌硬碟稍高,增加了成本。

雖然,用戶仍可使用已安裝 DSM 的舊 NAS 硬碟來升級,但系統會發出警告提示,並可能影響未來的技術支援。這項政策雖然能確保系統的穩定性,但對習慣使用第三方硬碟的用戶來說,可能會是選購上的限制。

雖然 DS+可使用已安裝 DSM 的舊 NAS 硬碟來升級,但系統會發出警告提示。

DSM 7.2.2 完整生態體驗

硬件只是軀體,軟件才是靈魂。DS225+ 預裝 Synology DiskStation Manager (DSM) 7.2.2 作業系統,完整的應用生態是 Synology NAS 最大的競爭力。即便是 DS225+ 這樣的 2-Bay 型號,也能完整運行企業級的 DSM 套件。

熟悉的 DSM 7.2.2 桌面介面。

Synology Drive:你的專屬私有雲

Synology Drive 將 DS225+ 變成一個功能完備的私有雲端。它不僅支援多平台檔案同步、分享和遠端存取,更可提供版本控制,避免誤刪或勒索病毒攻擊帶來的數據損失。對於分散式團隊,Synology Drive 更可實現跨用戶同步,確保所有成員隨時存取最新版本的檔案。

Synology Photos:AI 智能相片管理中心

Synology Photos 提供了一個私密且自動化的相片管理方案。它具備 AI 人臉及主題辨識功能,能自動為你的相片進行分類。你可以透過流動裝置輕鬆備份相片,並建立條件式相簿來自動歸類,方便日後搜尋。

Active Backup Suite 與 Hyper Backup:全方位數據保護

數據安全是 NAS 的核心價值。DS225+ 支援 Synology 的全方位備份套件,包括針對個人電腦、伺服器及虛擬機器的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以及可將 NAS 數據備份至公有雲、另一台 NAS 或外接硬碟的 Hyper Backup。這些工具提供加密和多版本備份功能,確保數據萬無一失。

其他應用:多元化的功能擴展

除了上述核心功能,DS225+ 還支援 File Station(檔案管理中心)、Surveillance Station(智能監控系統)、Video Station(影音媒體串流伺服器) 等,其應用程式商店讓用戶可以按需安裝各種工具,滿足不同層面的需求。

2.5Gbps 存取實測

今次測試特別在 Synology DS225+ 安裝 2 部 Synology HAT3300-4T 硬碟以 Hybrid RAID 運作,並以 CAT6e 網絡線連接 2.5Gbps Switch,系統顯示以全速 2.5Gbps 連線,實測存取速度高達 281MB/s,已屬 2.5Gbps 網絡的上限。

網絡接口以全速 2,500Mbps 及 1,000Mbps 運作。
實測存取速度高達 281MB/s,已屬 2.5Gbps 網絡的上限。

SPEC.

  • 型號:Synology DS225+
  • 處理器: Celeron J4125 四核心 (2.0 (基礎頻率) / 2.7 (最大超頻) GHz)
  • 記憶體:2GB DDR4(最大 2GB+4GB)
  • 儲存:2×3.5吋SATA HDD(兼容 2.5 吋)
  • 網絡介面:1×2.5GbE LAN、1×1GbE LAN(支援Link Aggregation/故障移轉)
  • 擴充:2× USB 3.2 Gen 1
  • 體積:165 mm x 108 mm x 232.2 mm
  • 保養:3 年
  • 售價:HK$2,849
  • 查詢:Hornington(3626 9899)

投入 NBA 2K26 ProPLAY 動作引擎、WNBA 整合 MyTEAM 與全新 The City 更開放體驗

從來都欣賞 2K 系列的籃球遊戲,可以在開年季前推出,讓玩家率先投入季度的氣氛當中,而今年亦不亦外,於 NBA 正式推出前一個月已可以體驗到《NBA 2K26》,今年作品在視覺呈現和遊戲機制都有顯著提升,更帶來了一系列創新功能和模式更新。今次當然要試玩一下 ProPLAY 動作引擎的革新、首次整合 WNBA MyTEAM及 The City 設計。

革新 ProPLAY 動作引擎

在《NBA 2K26》之中,利用 ProPLAY 技術帶來了流暢而最真實的球場體驗。當中透過全新的動作引擎,能夠動態調整球員在確保起跑、停頓和切入動作的真實感。在起動、停頓和切入時提供了更流暢的效果,除了球員本身,在移動系統方面,為各種場景都提供了更真實的反應,遊戲根據了NBA實際比賽影像優化的移動模式,令今次遊戲會更貼近真實球場體驗。而在實際遊戲中,球員切入、變向和減速符合物理規律,減少了以往版本有像「溜冰」的感覺,增加了操作的精準度。

The City 開放體驗

《NBA 2K26》針對 The City 作出了重新設計,當中有全新城市布局,減少不必要的奔跑時間,讓玩家可以更快速地進入比賽,當中的季節性公園,讓玩家可以在每個賽季體驗不同的公園環境,包括高清重製的《NBA 2K16》經典MyPARK場地,過程中玩家可以爭奪成為公園MVP,在場地寫下自己的名字!

MyTEAM 融入 WNBA 球員卡

現今球類遊戲都有加入女子隊的趨勢,今集在《NBA 2K26》的MyTEAM模式當中,亦加入了 WNBA 球員卡,允許玩家在同一支隊伍中混搭 NBA 和 WNBA 球星使用。遊戲當中有專屬的 WNBA 模式,當然在聯盟中的球、隊服和球場地板。而在加入 WNBA 後遊戲可嫁帶來多樣化的打法選擇,去配合女子球員的技能組合,也為卡牌收集模式豐富了深度。

最愛《Out of Bounds》全新故事線

《NBA 2K26》的 MyCAREER 亦當然帶來了全新故事線《Out of Bounds》,當中 5 個篇幅故事讓玩家從小鎮無名少年開始旅程,一路帶到去 NBA 聯盟。讓玩家可嫁投入做職業籃球所面臨的挑戰,如加入往聯盟的獨特路徑(如在歐洲職業比賽),MyCAREER 的新故事線不僅豐富了遊戲的敘事深度,還為玩家提供了更多樣化的職業道路選擇,增加了遊戲的重玩價值和個人化體驗。

《NBA 2K26》通過 ProPLAY 動作引擎、WNBA 整合,為我們帶來了一些新鮮感,由原來的籃球模擬體驗,同時亦加入多樣化的模式和故意內容,令玩家可以沉浸在不同的場景如職業生涯故事、線上對戰或卡牌收集等,同時隨著 Switch 2 加入,令家用機人士又有多一個選擇。

【企業 AI 轉型】從試驗到規模化的關鍵與實施建議

人工智能的應用不再是新鮮事物,更是現時企業數位轉型時的重要的核心。經過幾年發展,如何從探索試驗階段邁向實施,在企業 AI 轉型的實施過程中又可能會遇到不少難題,作為解決方案商的聯想電訊盈科企業方案就給我們帶來一些在 AI 進程中的經驗分享與觀點,為企業實施 AI 時給予一些建議。

企業 AI 採用的演進路徑

好多企業實施 AI 應用都會先完成了初步試驗,證實了 AI 的價值再大範模採用,企業 AI 採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當中由最初期探索階段,投資較小,風險可控。之後慢慢作出內容整合階段,希望能用到自己的內容,從而考慮當中的數據管理展示方式,將 AI 與自身業務數據結合,以產生更具針對性的價值。

Lenovo 亞太區方案服務業務集團高級總監及總經理何一凡女士指出今年開始會見到一些前線企業,考慮如何將 AI 解決方案從單點應用擴展到全企業範圍,實現系統化和標準化。在這演進過程中,很多時反映了企業正在從單純依賴公有雲轉向混合基礎設施模型,這種模型能夠更好地平衡數據安全性、合規性、成本和性能需求。特別是對於需要處理敏感數據或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混合方案往往是更理想的選擇。

企業 AI 轉型的實施建議

Lenovo 提供混合 AI 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生產力、靈活性,並以信任為基礎實現創新。
Lenovo 提供混合 AI 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生產力、靈活性,並以信任為基礎實現創新。

從聯想的分享中指出,企業實施 AI 轉型時,應建立清晰的路徑,將成功的 AI 試點項目系統化擴展到更多業務領域。同時根據數據敏感性、性能需求和成本考量,選擇適合的混合雲策略,平衡公有雲的靈活性和私有基礎設施的控制力。而在規模化 AI 應用前,應當建立健全的數據管理框架,確保數據質量、安全和合規性。與能夠提供從硬件到軟件全棧服務的供應商合作,以簡化部署和管理複雜性。而從成本角度出發的話,更要選擇效能更高的基礎設施,如液冷技術,降低 AI 部署的環境影響和運營成本。

另一方面, Lenovo AI Solutions & Services Regional Director, AP 周宏謙(Nixon Chau)表示當前 AI 發展的關鍵轉折點,是要在 Agentic AI 這個年代,幫助用戶用到最快最新的技術。揭示了 AI 正處於更為深入的「全面嵌入」階段。多智能體協作的模式,就像幾個很聰明的 AI 幫助做到某些事,而趨勢顯示將在短期內對企業運營模式產生實質性影響。對企業決策者而言,這更意味著需要規劃如何將 AI 從實驗性項目轉變為核心業務能力。而聯想的 Agentic AI 戰略不僅提供通用框架,還包含針對具體行業的垂直解決方案。當中有超過 150 個垂直解決方案已經構建完成,當中橫跨金融、法律、媒體管理、公共部門報告生成、製造業、市場營銷應用。

企業 AI 實施的關鍵經驗

LPS 智慧工程及數字化技術方案業務主管李振明(CM Lee)亦都分享了一些複雜的企業 AI 應用需要面對的問題,例如在實施時可以拆分為多個可管理的模塊,並為每個模塊選擇最適合的 AI 模型,「就像工序團裡面有很多工序,我們按不同的需要,將那個工序直接切開出來,然後使用一個最合適的基礎模型,去完成一個項目,做出一個精確的提升。」這種方法不僅簡化了實施難度,還能通過組合不同模型的優勢提高整體效果。

企業 AI 實施時也要專注於解決標準化的場景,讓人類處理例外情況。「今天不需要要求用 AI 處理到 100% 工作,例如在平時做的工作裡面,有一百個聲音,可能七成是常出現的,三成是偶然出現的,如果他幫你搞定那七成的東西,留下 30% 的出現的,就讓人類去處理,已可以有很大的效益提升。」這種「人機協作」的思路更符合現實企業環境,也更容易獲得用戶接受。同時他亦有一些關於如何成功實施企業 AI 的重要啟示:

  1. 問題導向而非技術導向:成功的企業 AI 實施始於對具體業務問題的深入理解,而非技術本身。三個案例都是從具體的業務挑戰出發,尋找合適的技術方案。
  2. 模塊化設計與專業化模型:將複雜問題拆分為可管理的模塊,並為每個模塊選擇最適合的AI模型,是處理企業複雜場景的有效方法。
  3. 人機協作而非完全自動化:接受部分自動化的現實,讓AI處理標準化的高頻場景,人類處理例外情況,能夠帶來最大的效益。
  4. 創新性解決技術局限:面對技術局限,需要創新性地尋找解決方案,如LPS在RAG實施中引入的語義嵌入和邏輯推理。
  5. 關注安全性與合規性:企業AI應用必須特別關注數據安全和合規性,確保系統符合行業規範和數據保護要求。

未來展望:迎接企業 AI 的爆發期

幾位 Lenovo 高管對企業 AI 的未來持樂觀態度,這一預測基於當前企業已經開始從試驗走向規模化應用的趨勢,而企業對於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自身數據資產進行 AI 創新的日益關注。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建立實踐方案,相信好快會有更多實質案例同大家分享。

AI 電競筆電新標準 Lenovo Legion 5i Gen 10

今年 Lenovo 推出新一代 Legion 5i Gen 10 電競筆電,針對中階遊戲玩家與創作者設計,維持出色的內部設計,升級至新一代Intel Core Ultra 系列處理器與 NVIDIA RTX 50 系列顯示卡,提供強大 AI 加速與高效能表現。

Lenovo Legion 5i Gen 10
左側介面有雙USB-C及USB-A+ LAN
右側有鏡頭電子鎖、USB-A 介面及耳機孔
HARMAN 喇叭音效

Lenovo Legion 5i Gen 10 屬於窄邊框 15 吋機種,在便攜性及效能兩方面作出最大平衡,它專為遊戲玩家與創作者設計,搭載最高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提供最佳電池功耗續航表現,並支援 NPU 單元,具備 AI 加速功能,而且可選用流動版 NVIDIA RTX 5070 顯示核心及 8GB GDDR7 記憶體,功耗上限 140W TGP (支援 Dynamic Boost),支援 4K 輸出與 AV1 編解碼,機內 Legion Coldfront:Hyper 散熱並協助穩定發揮晶片效能,滿足 AAA 遊戲及影片剪接等應用。

機內 Legion Coldfront:Hyper 散熱協助穩定發揮晶片效能

顯示器最高可選 15.1 吋 WQXGA (2560 x 1600) OLED 配備鋁製機蓋、16:10、165Hz,有 <1 毫秒 反應時間、符合多個高階標準包括:VESA True Black 600 認證、Dolby Vision 支援、TÜV Rheinland 抗藍光認證等,500nit 峰值亮度、100% DCI-P3 與 sRGB 色域覆蓋滿足高幀率遊戲與生產力要求。機身提供全尺寸 TrueStrike 鍵盤,具備 1.5mm 鍵程與 Overstroke 技術,打字與遊戲都足夠精準快速,並有 24 區 RGB 燈效可自訂。

全尺寸 TrueStrike 鍵盤,

Lenovo Legion 5i Gen 10 已預載《LENOVO AI Now》 助手,協助文本處理如即時翻譯、摘要生成與語音轉文字等,在遊戲場合亦可自動記錄聊天紀錄或生成攻略摘要,整合 Windows Copilot,無縫處理文件編輯與會議筆記提升生產力。而一站式《Legion Space》介面提供系統效能調整、燈效同步等,附設 GAMING ZONE 可擷取精彩時刻及整理遊戲清單及存檔。

效能模式設定
預載《LENOVO AI Now》 助手
附設 GAMING ZONE 錄影及 AI 陪玩

查詢:Lenovo

【iOS26】Apple Intelligence 有限度支援廣東話 部分 AI 功能舊機都用得 ?

Apple Intelligence
Apple Intelligence

為配合 iPhone 17 系列推出,Apple 亦正式發佈 iOS 26 與及其他包括 iPadOS 26、macOS Tahoe、watchOS 26、tvOS 26 及 visionOS 26 也有同時更新,對於香港 Apple 用家,最關心還是 Apple Intelligence 會否藉今次升級更新增加廣東話支援,但原來部份 AI 應用已可使用廣東話操作。

在 iOS 26/ iPadOS 26 的設定中,會看到 Apple Intelligence 未能在中文(香港)下使用,但 Siri 可支援廣東話,不過僅有部份 AI 功能可以支援廣東話。

來電篩選功能支援廣東話

「來電篩選」是其中一個支援廣東話的 AI 應用 ,能幫助使用者篩選來電,減少用戶受騷擾電話干擾。官方當未知號碼致電時,系統會要求對方提供姓名及致電原因。在系統查核來電者期間,手機不會有鈴聲,直至確認為重要來電才會通知用戶。用家只要在 iPhone 的設定頁面中進入「電話」app,可啟用找到通話過濾功能,啟用「篩選未知者來電」及「通話過濾」便好。據報「來電篩選」功能會支援包括廣東話(香港、澳門)、英文(美國、澳洲、加拿大、印度、愛爾蘭、紐西蘭、波多黎各、新加坡、南非、英國)、日文、韓文、普通話(中國)、國語(台灣)等。

用家只要在 iPhone 的設定頁面中進入「電話」app,可啟用找到通話過濾功能,啟用「篩選未知者來電」及「通話過濾」便好。
用家只要在 iPhone 的設定頁面中進入「電話」app,可啟用找到通話過濾功能,啟用「篩選未知者來電」及「通話過濾」便好。

Apple Music 歌詞翻譯及發音功能

iOS 26 及 iPad OS 26 為 Apple Music 帶來包括「唱片封面動態待機畫面」、「歌詞翻譯 / 發音」(Lyrics Translation & Pronunciation)等全新功能,其中「歌詞發音」會以羅馬拼音顯示。而「歌詞翻譯」功能理論相會支援多種語言組合,包括英轉簡中、日文;韓轉英等等,試用後,可看到英文歌詞下會有日文翻譯,而韓語歌曲會有英語翻譯。不過目前日文歌曲大都僅支援拼音,而未有翻譯功能。另外在 tvOS 26 版本將會強化 Apple Music 的伴唱功能,讓用家可以將 iPhone ( 需升級上 iOS 26) 當作無線咪使用。 

Apple Music 的唱片封面動態待機畫面,在播放音樂時會將唱片封套以動態方式作為手機待機畫面
Apple Music 的唱片封面動態待機畫面,在播放音樂時會將唱片封套以動態方式作為手機待機畫面。
韓語歌曲會有英語翻譯,只要在歌詞版面中.按一下翻譯圖示,就能選擇顯示拼音或翻譯
韓語歌曲會有英語翻譯,只要在歌詞版面中.按一下翻譯圖示,就能選擇顯示拼音或翻譯
日文歌曲大都僅支援拼音,未有翻譯功能。
日文歌曲大都僅支援拼音,未有翻譯功能。
英文歌詞下會有日文翻譯
英文歌詞下會有日文翻譯。

即時翻譯功能

近年不少 Android 手機都加入「即時翻譯」,例於小米、Honor 及 Samsung 的手機都支援「即時翻譯」,更支援廣東話。而 iOS 26 / iPadOS 也為裝置帶來即時翻譯功能,不過目前「即時翻譯」僅支援英語、普通話(簡體中文)、國語(繁體中文)、意大利文、日文及韓文等等,但未能支援廣東話。相比起來, 連 Google Translate 也能支援粵語「即時翻譯」,Apple 在這方面感覺上有點失色。  

M2 版 iPad Air 可以使用 AI 即時翻譯是理所當然吧。
M2 版 iPad Air 可以使用 AI 即時翻譯是理所當然吧。
iPhone 14 Pro Max 是並未支援 Apple Intellgence 但仍可依靠 iOS26 而使用一些 AI 應用。

iOS 26 升級  10 個必須要先做好的設定

Screenshot

Apple 的 iOS 26 升級已經在今日推出,相信唔少 iPhone 機主都會陸續更新,由於今次升級的改變甚大,唔少已更新的用家都表示「好唔慣」!以下有 10 個 iOS 26 升級後要留意的設定,大家可以跟著做一次,就會上手好多。

1. Liquid Glass 好睇但要時間適應

今次 iOS 26 升級,最大變化是改用 Liquid Glass 透視效果,雖然以往 iOS 都有透視效果,但卻無實際用途,只會令畫面更花變得難睇。iOS 26 的 Liquid Glass 可謂整合到系統介面內,用起來不覺得眼花,而且順滑。不過初時還會有人覺得不習慣,或者手上的 iPhone 實在太舊 (例如是 iPhone 13 或以下),都可以關掉 Liquid Glass 試試。

設定 > 輔助使用 > 顯示與文字大小 > 減少透明度   – 開

使用 Liquid Glass 效果 與 關閉。Liquid Glass 效果次分別。

2. 設定 Lock Screen 鎖定屏幕

另一個 iOS 26 改變比較大的是 Lock Screen 鎖定屏幕,可以用上 Liquid Glass 效果,還可以將 2D 的桌布加入3D 景深效果。而鎖定屏幕的小工具列,今次也變成可以上下移動,讓其可以放在屏幕底部,使其不會影響 Wallpaper 的觀看性。

按住「鎖定屏幕」就可以進入設定,操作和 iOS 18 時差不多。
時鐘只有第一款字型,才可以拉大縮小,配合景深場景使用。

設定可以先關上 iPhone 屏幕,再按一下見到鎖定屏幕,在空白位置按下,就可以自定鎖定屏幕,當中小工具列之上,有兩個小設定,分別是左邊的景深效果與右邊的外觀色彩。另時鐘只有第一款字型,才可以拉大縮小,配合景深場景使用。

3. 設定主螢幕

配合  Liquid Glass,主螢幕也可變成「透明」的圖示,或者其他由你指定的色彩效果。

長按屏幕的空白位置,選左上方「編輯」,有 4 個新的選項,分別是加入小工具、自訂、編輯背景圖片、編輯頁面。

選擇自訂,有 4 種圖示的色彩設定,iOS 26 可以選擇 透明或不同色調效果。其中最右的是 iOS 26 差不多完成才加入的機身色彩,按左下角會自動配合機身顏色,左下二是自動配含機殼顏色,但需要有 Apple 原裝機殼才有用。

4. 電池開啟「適應性電量」

iOS 26 加入了經 AI 運算的「適應性電量」功能,iPhone 系統會監察使用電池狀況,當用量比平時高,系統會降低一些效能或效果以延長電池使用時間。例如降低屏幕亮度等。

設定 > 電池 > 電源模式 > 適應性電量 > 開啟;適應性電量通知 > 開啟

開啟「適應性電量」功能,對較新型號的 iPhone 電池續會稍有幫助。
更新 iOS 26 後,電池消耗會較平常快,大約一兩更後會恢復正常。而新的電池狀況報告會改用新的圖表,沒有了 iOS 18 的 Bar Chat 方式。

另外,iPhone 15 或以後型號,可以設定電池充電上限在 80%,有助延長電池寺壽命。

設定 > 電池 > 充電: 設定充電上限 80%

如日常使用方便隨時充電,可以將電池充電最高到 80%,有助減慢電池老化。

5. 改變 「電話」預設鈴聲聲音

iPhone 一向只有一種預設電話鈴聲聲音:「倒影」,不只大家都聽到悶,出街有電話響還會以為有人打俾你。iOS 26 的電話預設鈴聲終於可以有得選擇,不用另外下載鈴聲,也可避免「撞聲 」情況。

設定 > App > 電話 > 通知 > 聲音: 按下「倒影」,新加入不同的變奏版本,就可以用預設鈴聲但又有個人特色。

iOS 26 的預設鈴聲終於也變得有多種選擇。

6. 未知聯絡人 來電前要表明來意

iOS 26 的一個新功能,就是進一步杜絕不明來電的騷擾。iPhone 的「電話」功能中,加入了要求不明來電者,先講出來電目的, Apple 的 AI 會將其譯成文字,再顯示在「來電顯示 」的畫面上,來電者如有心找你,一般都會留言。

現時這個功能可以支援繁體中文(香港),所以如果你的 iPhone 有使用中文介面也可以開啟。

設定 > App > 電話 > 篩選未知的來電者 ,可選 Never 或 Silence 過濾不明來電,或使用「要求通話原因」要來電者表露身份。

iOS 26 中文版,如語言設定成「繁體中文」,只有「幾未知的來電設為音」一項開關。
如設定成 「繁體中文(香港)」,就可以用到「要求通話原因」的功能。
如使用「將未知的來電靜音」,未有接聽的來電,會在「電話」App 右上角的拉下工具中找到。

7. 開啟 「實時翻譯」

實時翻譯 (Live Translation)是 Messages App 中的一個功能,方便你與使用其他語言的人通訊。

要在 Messages  App 中使用 「實時翻譯」,可以在需要「實時翻譯」的短訊對話中,按對方的電話號碼或通訊資料,就會顯示詳細資料,下方就有 「自動翻譯」 選擇,暫時可支援的中文只有簡體字及普通話。

在 Messages  App 中使用「實時翻譯」,按對方的電話號碼或通訊資料,就會顯示詳細資料,下方就有 「自動翻譯」 選擇,暫時可支援的中文只有簡體字及普通話。

要留意是 「實時翻譯」功能需要用上 Apple Intelligence,所以需要用英文介面和開啟 Apple Intelligence 才可使用。否則可以使用人手按動翻譯,方法是按著想翻譯的訊息,系统就會彈出功能選單,下面就有 Translate 功能,一按就有繁體中文的翻譯文字。

除 Messages  App 外,Facetime 也支援「實時翻譯」,對話的翻譯文字可顯示在畫面上。在英文版介面下 :

Setting > Apps > FaceTime 下,在 Live Captions 選項下選擇「開啟」

8. Safari 的三種顯示方式

iPhone 畫面大小有限,所以今次 Apple 在 iOS 26 下統一了絕大部分 App 的使用者介面,最明顯是所有搜尋列,都變成在畫面底部,方便單手按下和輸入文字,也減少對畫面的干擾。其中 Safari 都提供了 3 種 Tab Bar 的顯示方式。

iOS 26 下 Safari 都提供了 3 種 Tab Bar 的顯示方式。

當中的 Compact ,是 iOS 26 原生模式,網址列會顯示在畫面底部,右邊有工具箱功能,掃動畫面會消失。 Bottom 除了網址列外,也會有基本的工具列,如書簽功能等。Top 則是傳統的網頁顯示方式,網址列在畫面上方,相信是讓已習慣傳統網頁操作方式的用戶使用。

Safari 的三種網址列顯示方式,你喜歡哪一個?

9. 「短訊」的自動分類功能

在  iOS 26 中,有無發覺在「短訊」中的訊息精簡了好多?不少 「宣傳」的短訊都消失了?

iOS 26 可以過濾來自非通訊名單的短訊,通常都是宣傳的短訊號碼。你可以在 設定 > App > 訊息 > 未知的寄件人, 開啟「過濾未知的寄件人」,還可以進一步在下方開啟 「過濾垃圾訊息」

iOS 26 有「訊息」分類功能。

完成設定後,所有不在你的通訊名錄的短訊,都會放在「未知的寄件人」目錄之下,和友好的短訊目錄分開。只要在「訊息」 App 右上角按下 「拉下菜單」,就可以選擇讀取,「未知的寄件人」目錄之下。如有「訊息」經常分類 「未知的寄件人」目錄之下,可將該「訊息」的號碼儲存為聯絡人,就可以在「訊息」目錄下收到。

新的「訊息」分類,可以將朋友和其他人的「訊息」分開顯示,但用戶的使用習慣也要記得改一改。

10. 即時編輯全螢幕擷圖

好多人都會在  iPhone 畫面上擷圖留記錄,iOS  26 在「螢幕畫面擷取」下,預設開啟 「全螢幕預覽」功能,原意是讓用戶每次擷取畫面後可以隨即剪裁擷取畫面,不過好多時用戶都是操作一些 App 的過程中,擷取一個畫面作紀錄。不會停下來再編輯擷取畫面。

螢幕擷取功能,在 iOS 26 變成預設是全螢幕,對要操作時擷取畫面的用戶反而變得不方便。

想將擷取畫面變成像以往般,儲存在 「相片」之後再處理,可以在 : 設定 > 一般 > 螢幕畫面擷取 ,關閉「全螢幕預覽」

關閉全螢幕小覽,就可如以往般使用螢幕擷取功能。

而現時 「螢幕畫面擷取」也都支援 HDR 畫面擷取,方便保留一些 HDR 影片或相片擷圖時的原來效果。如有需要,可開啟 「保留 HDR 格式」。

它的名字是 Meta Ray-Ban Display ?! Meta 高階智能眼鏡宣傳片被洩

Meta Ray-Ban Display 智能眼鏡
Meta Ray-Ban Display 智能眼鏡

Meta 即將在香港時間本星期四 9 月 18 日早上 8 時舉行年度大會 Meta Connect,早前已經有不少消息顯示今年 Meta 雖然會有很多關於 Meta Horizon OS 的更新公布,不過就沒有 VR 裝置推出。相反在各大品牌紛紛參戰的 AI 智能眼鏡領域,Meta 就會發表最新的高階產品。今早網上就流出該款 AI 智能眼鏡的宣傳片,不單確認仍是由 Ray-Ban 主理眼鏡設計,還同時展示 LCoS 矽基液晶顯示屏和 EMG 肌電圖控制腕帶的應用。

宣傳片確認 Ray-Ban 繼續參與開發,但 Meta 名稱行先,可能與傳聞中 EssilorLuxottica 對新眼鏡眼鏡臂很粗持保留態度有關。
宣傳片確認 Ray-Ban 繼續參與開發,但 Meta 名稱行先,可能與傳聞中 EssilorLuxottica 對新眼鏡眼鏡臂很粗持保留態度有關。

該宣傳片據報是 Meta 上傳到 YouTube 上的,不過很快就被刪除,可能是設定錯誤導致流出。影片右邊我們可以見到 Meta 和 Ray-Ban 的標誌和 Display 字樣,但值得留意的是 Meta 名稱優先於 Ray-Ban 名稱,有別於現有兩款 AI Glasses 產品 Ray-Ban Meta 和 Oakley Meta AI Glasses 以 EssilorLuxottica 品牌優先的做法,所以相信新眼鏡可能改由 Meta 主導,或許會名為「Meta Ray-Ban Display」。據說 EssilorLuxottica 曾對新眼鏡的眼鏡臂很粗有點意見。

LCoS 矽基液晶顯示屏放在右眼。
LCoS 矽基液晶顯示屏放在右眼。

所謂 Display 就是指新眼鏡將加入 LCoS 矽基液晶顯示屏,更直觀地顯示資訊。從影片所見,矽基液晶顯示屏將影像投影到右邊鏡片上,面積不算大。它可以用來顯示文字對話、地圖導航、文字翻譯、查詢結果和圖片等。從影片最後的「系列全家福」比較,可見新眼鏡在中央鼻樑位和眼鏡臂連接位都加粗了,相信是因為加入了更多元件和更大電池所致。重量方面,據報就有 70g,較 Ray-Ban Meta AI Glasses 的 50g 重了 40% 。

可顯示導航地圖
可顯示導航地圖
顯示網上搜尋結果
顯示網上搜尋結果
即時翻譯鏡頭拍攝到的文字。
即時翻譯鏡頭拍攝到的文字。

另外,早前報道 指新眼鏡會配備 Meta 研發多年的 EMG 肌電圖控制腕帶,在宣傳片中也有展示其用法,可以見到用戶可以在平面上以手指寫字輸入文字來與朋友通訊。過去 Meta 曾說明 EMG 肌電圖控制腕帶可以當作滑鼠使用,提供「確認」、「取消」、「點擊」、「捲動」等操作功能。

戴著 EMG 肌電圖控制腕帶,以手指在平面上寫字作為輸入,比多帶一件輸入裝置方便得多。
戴著 EMG 肌電圖控制腕帶,以手指在平面上寫字作為輸入,比多帶一件輸入裝置方便得多。

早前據彭博 Mark Gurman 報道,新眼鏡售價將要 $800 美元(約港幣 $6,225),而天風國際證券的郭明錤則指這款眼鏡預計兩年內出貨量為 15-20 萬套,將在今季開始量產。

Meta 與 EssilorLuxottica 全線 AI Glasses 智能眼鏡產品。
Meta 與 EssilorLuxottica 全線 AI Glasses 智能眼鏡產品。

【有片】細摺外屏技術逆輸入 Xiaomi 17 Pro 鏡頭殼小屏幕向 iPhone 17 Pro 致敬?

Xiaomi 17 系列
Xiaomi 17 系列

今年你不會見到 Xiaomi 16 了!因為今年的 Xiaomi 旗艦手機將稱為 Xiaomi 17 🤣!這款新手機將會在今個月發表,官方發表了首條宣傳影片,顯示 Xiaomi 17 Pro 機背上半部有個酷似 iPhone 17 Pro 的大矩型鏡頭殼,不過就不是單純的天線鏡頭殼,而是一個觸控小背屏!加上採用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處理器和 Leica 鏡頭加持,吸引力不容小覷。

Xiaomi 17 Pro 機背的鏡頭殼上有片「妙享背屏」。
Xiaomi 17 Pro 機背的鏡頭殼上有片「妙享背屏」。

坊間已經流出了不少 Xiaomi 17 系列的相關資料和相片。小米官方在微博確認新手機系列將名為 Xiaomi 17、Xiaomi 17 Pro 和 Xiaomi 17 Pro Max,直接跳過 Xiaomi 16,與 iPhone 17、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對著幹。當中 Xiaomi 17 Pro 和 Xiaomi 17 Pro Max 的設計更跟 iPhone 17 Pro/Pro Max 一樣有個大矩型鏡頭殼。

與 iPhone 17 Pro 一樣是直角圓邊設計,不過就沒有挖出個洞放無線充電線圈。
與 iPhone 17 Pro 一樣是直角圓邊設計,不過就沒有挖出個洞放無線充電線圈。
相機鏡頭同樣由 Leica 加持。
相機鏡頭同樣由 Leica 加持。

其實機背大矩型鏡頭殼設計對小米手機來說並非新事物,早在 2021 年 Mi 11 Ultra 就是這樣的設計,不過 Xiaomi 17 Pro 就進一步升華,將旗下最新細摺手機 Xiaomi MIX Flip 2 的外屏技術回流到直身手機,在鏡頭殼部分加入稱為「妙享背屏」的小屏幕。從另一條流出的影片可以看到「妙享背屏」是觸控屏幕,上面如 Xiaomi MIX Flip 2 一樣可放置外屏應用,直接在小屏幕上執行一些簡單任務。不過會不會洩露私隱就要實機在手才能試到。

其實機背大矩型鏡頭殼設計早在 2021 年 Mi 11 Ultra 就已用過。
其實機背大矩型鏡頭殼設計早在 2021 年 Mi 11 Ultra 就已用過。

坊間同時流出有關 Xiaomi 17 系列的規格資料。首先它是首款採用 Qualcomm 最新旗艦晶片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的手機。其中 Xiaomi 17 Pro 將配備 6.3 吋 LTPO 屏幕,支援 120Hz 屏幕刷新率,邊框只有 1.1mm 厚。至於相機方面,據知將會配備 5,000 萬像素主鏡頭+5,000 萬像素潛望式長焦鏡頭+5,0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大你 200 😆!),當然也繼續由 Leica 加持。此外 Xiaomi 17 Pro 據報還具備 IP69 防塵防水能力,配備超聲波屏下指紋感測器、6,300mAh 電池支援 100W 有線及無線快充。

基於 Android 16 的 HyperOS 3 一樣有 Live Activities 😏
基於 Android 16 的 HyperOS 3 一樣有 Live Activities 😏

至於入門級的 Xiaomi 17,坊間消息指它將配備 6.3 吋 1.5K LTPO OLED 屏幕,超聲波屏下指紋感測、更大電量的 7,000mAh 電池支援 100W 有線快充及 50W 無線充電。具備 IP68 及 IP69 防塵防水。主鏡頭方面則據報可能也是 5,000 萬像素 3 鏡頭系統,也備有長焦和超廣角鏡頭,而前置鏡頭則是 3,200 萬像素。作業系統方面就會配備以 Android 16 為基礎的 HyperOS 3。

資料來源:X、Gadget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