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75

Elon Musk 開出撤回收購條件 只要 OpenAI 安分守己做 NGO

Elon Musk 收價 974 億美元 OpenAI 的消息鬧得熱烘烘,外界對他的收購意圖有眾多推測。他終於表明收購動機,目的就是要阻止 OpenAI 轉型為圖利的公司。在周三(2月13日)提交給法庭的一份文件中說明,如果 OpenAI 的董事會「保留慈善機構的使命」並停止該公司向營利公司轉型,Elon Musk 就會撤回對 OpenAI 的收購。

OpenAI 成立之時註冊為非牟利機構,當中有重大的使命——安全和開放地研究人工智能技術。之後 GPT 模型爆紅,OpenAI 的營運開始變質,Elon Musk 多次出言批評,最終發展成出價收購試圖搶回公司控制權。

根據提交給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的文件內容,Elon Musk 收購 OpenAI 的提議是認真的,而且該非牟利機構在被收購時,也應得到合理的資產回報。文件還提到,由 Elon Musk 領導的財團已提交了一個認真的報價,這筆資金就是要促使該機構履行承諾。不過,如果 OpenAI 董事會回到初衷做回非牟利機構,並停止轉型營利公司,Elon Musk 將撤回出價。

對於 Elon Musk 提出收購,OpenAI 法律團隊從另一份文件提交給法院的文件回應指,Elon Musk 是控制意圖,直指這是「不當的出價,旨在削弱競爭對手」。

最新影片

三年後缺 18 萬人力 LinkedIn 推出人才方案助企業制定應對策略

專業人才社交平台 LinkedIn 在港推出「Future Ready Program」,透過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AI)人才方案協助企業制定提升技能及人才規劃策略,以應付長期人手短缺的挑戰。

根據香港政府的《人力推算報告》預測,本港整體人力短缺將於 2028 年擴大至約 18 萬人。而 LinkedIn 的研究亦發現,企業難以尋找合適人才,加上職位及職能轉變,市場上有超過一成新招聘員工所擔任的職位在 2000 年前並不存在,例如:數據分析師、社交媒體經理、可持續發展經理、客戶體驗經理及人工智能系統工程師等。LinkedIn 另一報告預計,香港到 2030 年有六成工作技能將有所改變,而 AI 加速應用更有可能將此改變的比例推高至八成。此變化速度導致人才短缺問題難以在短期內得以填補。人力資源業界人士不時表示,職位招聘變得更具挑戰性而且耗時,反映企業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吸引、培養及挽留人才。

面對人才短缺的問題,LinkedIn 推出「Future Ready Program」,為企業提供框架,協助制定及實施人才策略,以確保員工具備未來職場所需的關鍵技能。該公司香港總經理吳薇薇表示:「現今職場環境瞬息萬變,技能已成關鍵所在,企業與專業人士比以往更需靈活應變才能成功。『Future Ready Program』期望協助香港職場人才縮窄技能差距及把握新機遇。結合 LinkedIn 的 AI 人才方案和針對性的技能提升計畫,幫助企業吸引及保留人才,更為專業人士裝備未來所需技能。」

LinkedIn 推出「Future Ready Program」有多間大型企業及機構參興,為人力資源制定策略。

「Future Ready Program」強調透過分析為企業提供系統化的人才規劃、發展及跨行業合作方案,當中涵蓋人才吸納、掌握關鍵技術與人際技能、培育人才及知識共享等多項元素。 LinkedIn 利用全球超過 10 億會員的人才庫,幫助企業提升招聘效率;藉著超過 23,000 個 LinkedIn Learning 課程增強人才技能;並設有獨家活動及季度高層管理人員圓桌會議,匯聚行業領袖共同探討職位轉型、技能需求及學習模式等,協助機構在職場演變中保持競爭優勢。

該計畫推出後已有多間企業參與,包括:友邦、國泰航空、周大福珠寶、中電、英基學校協會、富衛集團、合隆(香港)、香港賽馬會、領展資產管理、香港鐵路、電訊盈科、保誠保險、太古地產及永利澳門等。其中,英基學校協會的代表指出,透過與 LinkedIn 的合作,在人才招募方面節省高達 400 萬港元費用。

最新影片

ROG Swift OLED PG27UCDM 顯示屏 QD-OLED 四代目 4K240 絕配 RTX 50

CES 2025 有基於 SAMSUNG 第四代 QD-OLED 面板的新顯示器推出,當中頂尖的 ROG Swift OLED PG27UCDM 極受注目,27″ 大小更適合香港家居環境,擁有高亮度、改善壽命及 240Hz 更新率,對應新一代 RTX 50 顯示卡多重影格生成有更佳享受。

ROG Swift OLED PG27UCDM 採用 2025 年首發的第四代 QD-OLED 面板,像素密度比較高,27″ 4K 達到 166PPI 兼有 240Hz 更新率,令文字閱讀表現更完善,同時間控制到機身大小,擺放在睡房或書房建立私人工作室或娛樂中心更加方便,比去年以 32″ 為主流的面板規格更吸引多棲平台的 PC 遊戲玩家。PC 顯示屏的 OLED 面板發展幾年終於步入成熟,加上新一代顯示卡推出更有效發揮面板實力。

Dolby Vision ‧ HDR10 雙制式

OLED 面板的像素自發光特性對暗位還原有近乎完美效果,不過在 PC 上玩實時渲染的遊戲使用 VRR 可變更新率,有機會在低光場景出現局部閃爍現象,成為不少玩家的一點不滿,PG27UCDM 已經升級到第二代防閃爍技術,有更自然的補償處理,而不會影響輸入延遲,玩恐怖類遊戲都不會影響氣氛,其面板亮度峰值仍達 1,000nits,並支援 PC 標準 HDR10,以及影音設備的 Dolby Vision,連接 Xbox Series X 或 Apple TV 等可使用更佳輸出效果,獲得 DisplayHDR 400 True Black 認證。

DP80 輸入無失真

PG27UCDM 的 4K 240Hz 面板規格甚高,輸入介面有配套升級,提供 2x HDMI 2.1 及 1x DP 2.1a UHBR20 及 USB-C(DP Alt Mode),配件有齊 HDMI Ultra High Speed 及 1 米 DP80 訊號線,配合新一代 RTX 50 顯示卡可使用無壓縮模式傳輸純淨 4K 240Hz 訊號,對應 HDMI Adaptive Sync、AMD FreeSyncPremium Pro 及 G-sync compatible 等可變更新率 VRR 模式,不會出現畫面撕裂問題,亦符合 VESA AdaptiveSync Display 240Hz 認證。

DisplayWidget Center 設定充實

PG27UCDM 的用家必要安裝它的《DisplayWidget Center》,可免按 OSD 操作桿,直接在《Windows》桌面應用及遊戲時,即時調校不同畫面模式及功能,其中「Uniform Brightness」更能舒緩桌面視窗亮度差距,減低用家疲勞有利長時間工作或遊戲。GameVisual 並可選額外「AI Boost」畫面模式,在本機分析當前畫面內容比率,動態調整亮度、對比度、各種影像增強等,不用伸手去按顯示器。

OLED 因為先天技術限制會有機會出現烙印現象,才令到部分玩家卻步,廠商們都落力加入保護功能,PG27UCDM 設有 ASUS OLED Care Pro 功能及三年包面板烙印保修,進一步加設 Neo Proximity Sensor 感應器,感測到玩家離開座位會將畫面變黑,回來時立即還原。

繼承 ROG 玩味功能

ROG 顯示器賣點之一的 Game Plus 玩家功能當然不會欠缺,舉如畫面等比例縮放給電競 FPS 玩家、內置準星、FPS 計數器、計時器、畫面位置校正等功能,其他尚有機背及底座下方的 Aura Sync 燈效、3x USB 3.2 Gen 1 Type-A USB Hub(支援 KVM 切換)、USB-C PD 90W 充電及畫中畫模式等,不過機身不設喇叭,可使用 3.5mm 耳機孔輸出聲音。

PCM Rating:5/5

editor choice 2022 Editor's Choice

ROG Swift OLED PG27UCDM Spec
面板技術:QD-OLED
解像度:26.5″ 3,840 x 2,160 240Hz
亮度(Max):450cd/㎡
亮度(HDR, Peak):1,000cd/㎡
亮度(100% APL):250cd/㎡
對比度(Typ.):1,500,000:1
介面:DisplayPort 2.1 x 1、HDMI(v2.1)x 2、USB-C x 1(DP Alt Mode)、USB Hub – 3x USB 3.2 Gen 1 Type-A、USB-C PD 90W、Earphone jack
認證:TÜV Flicker-free / Low Blue Light(Hardware Solution)、VESA AdaptiveSync Display 240Hz / DisplayHDR 400 True Black、AMD FreeSync Premium Pro、G-SYNC Compatible
尺寸:61.03 x 54.95 x 21.88 cm
重量:7.62kg(連底座)

查詢:ASUS HK(3582 4770)
售價:HK$10,999

頂配顯示卡推介
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80 OC

遊戲畫質為「高+光追高」、使用覆寫功能啟用 4x 影格生成
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80 OC 的遊戲畫質為「高+光追高」、使用覆寫功能啟用 4x 影格生成。

PG27UCDM 的 4K240 更新率對 PC 硬件要求非常高,遊戲要有足夠運算力,在新一代 GeForce RTX 5080 級數顯示卡有多重影格生成技術,運用 AI 補幀最多達 4x 效果,要求遊戲支援 DLSS 4,或是在 NVIDIA app 內使用覆寫功能。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80 OC 可完美支援,在最新《Marvel’s Spider-Man 2》PC 版、MOBA 遊戲《Marvel Rivals》都已經可使用覆寫功能啟用 4x 影格生成,達成 4K240+ 流暢度。期望 2 月底推出的《MONSTER HUNTER WILDS》亦能夠用覆寫功能啟用 4x 影格生成。

主角是劍聖 宮本武藏! 《鬼武者 Way of the Sword》情報公開!

Capcom 早前預告會在 2026 年推出《鬼武者》系列的最新作,而在 PlayStation 最新的「State of Play」發表會中,PS 亦為玩家帶來《鬼武者》新作《鬼武者 Way of the Sword》的最新消息。

還記得過往兩代的《鬼武者》,都會採用著名歷史人物 + 著名藝人建模的方式去塑造主角,第一集起用金城武飾演明智左馬介(明智秀滿);第二集就起用已故影帝級男星松田優作來飾演柳生十兵衛。來到今集《鬼武者 Way of the Sword》,主角將會是日本劍聖「宮本武藏」,並會使用日本殿堂級演員三船敏郎來建模,不過新版的宮本武藏雖然保留三船敏郎的帥氣粗獷,但亦有搞笑輕鬆的一面,感覺新角色會更具親和力。而在現實中,三船敏郎亦多次在電影中飾演宮本武藏,所以製作團隊也認為兩者是天作之合。

《鬼武者 Way of the Sword》將以江戶時代為背景,還未成為劍聖的宮本武藏,意外戴上鬼之籠手,並成為對抗「幻魔」的鬼武者。Capcom 在之前的訪問中亦提到,近年很多以古代日本為題材的動作遊戲,都會以超高難度作賣點,但《鬼武者》系列並不會追求高難度,而是希望玩家能體驗爽快劍擊動作,並透過遊戲來獲得成就感。另外,除了 2026 年的新作《鬼武者 Way of the Sword》,Capcom 亦將於 2025 年內推出《鬼武者 2》的重製版,讓新舊玩家都可以體驗《鬼武者》的魅力。

Tesla 高層確認 新版 Model Y 會有 7 人版

2025 年似乎是 Tesla 最活躍的一年,繼新版 Model Y 推出之後,早前官方在財報會議中亦確認入門車款 Model Q 將於今年稍後時間發表。不過更多人期待的相信會是 6 座或 7 座版的 Model Y 吧!

很多人期待的相信會是 6 座及 7 座版的 Model Y 終於有消息了
很多人期待的相信會是 6 座及 7 座版的 Model Y 終於有消息了

在日前上架新一輯 YouTube 節目《Jay Leno’s Garage》裡面,Tesla 工程副總裁 Lars Moravy 在訪問中確認,新版的 Model Y 除了會有 Performance 版,更會有 7 座位版本,但相信要留待 2025 年第三季之後才會推出。

Tesla 工程副總裁 Lars Moravy 在訪問中確認,新版的 Model Y 除了會有 Performance,更會有 7 座位版本
Tesla 工程副總裁 Lars Moravy 在訪問中確認,新版的 Model Y 除了會有 Performance 版,將來更會有 7 座位版本。

電動 7 人車在港受歡迎

去年底在香港發佈的 Mercedes EQV
去年底在香港發佈的 Mercedes EQV。

目前市場上的電動車大都以 5 座設計為主,6 座或 7 座位的選擇會較少,例於香港有售賣的 Mercedes EQB 及 EQV 、國產的 MAXUS MIFA 9 及 MIFA 7,還有 DENZA D9 等等。

現有 Model Y 在美國有推出過 7 座位版,但最尾排座位極狹窄,加上尾窗會頂頭,難以坐上兩名成年人。

而 Tesla 過去曾為 Model S 及 Model X 等型號推出過 6 座及 7 座版本 (7人版只美國和歐洲等地才有) ,Tesla 舊版 Model Y 也有推出 7 座版,但由於空間極窄,額外兩個座位只能作為「應急」使用,也沒有成為銷售主力。不過有說,如果在現有的 Model Y 近尾箱的位置在多加一到兩個座位的話。尾排的空間會相當狹小,乘坐體驗可能會打折扣,所以很多車媒都認為 Tesla 很可能是把 Model Y 改成 2+2+2 或 2+2+3 的座位設計,並將中排的空間作調整,來改善尾排的舒適度。

ZCOPE 最新影片

入門手機都有 AI 功能 Honor X9c Smart 及 Honor 200 Smart 登場

性價比高的入門手機,一向有不少捧場客。今次 Honor 就一口氣推出兩款入門手機,X9c Smart 及 200 Smart,雖然同屬入門型號,但兩款產品在定位上都有相當明顯的分別。如果大家剛好要買新手機,不妨看看這兩款新機,會否符合你的需要呢?

Honor 一口氣推出兩款入門手機,X9c Smart(黑)及 200 Smart(白),雖然同屬入門型號,但兩款產品在定位上都有相當明顯的分別。

瑞士 SGS 五星抗跌認證 Honor 200 Smart

很多人選購入門手機都是給家中的老友記使用,可能對於手機的效能沒有很高的要求,但會希望手機較襟跌耐用。而 Honor 200 Smart 強調通過瑞士 SGS 五星抗跌認證,機身支援 IP64 防塵防水等級,配備 5400mAh 電池及雙立體聲喇叭,最高音量比同級手機大聲得多,讓老友記可以更容易聽到電話響聲。

Honor 200 Smart 會有仙蹤綠及月影白兩個顏色,今次我們試用的月影白,會有類似雲石的花紋,感覺頗矜貴。
相機方面,就使用 5000 萬像素主鏡頭(f1.8)+ 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f/2.4)。

Honor 200 Smart 有仙蹤綠及月影白兩個顏色,今次我們試用的月影白,機身有類似雲石的花紋,感覺頗矜貴。新機配備 6.8 吋 1,080 x 2,412 解像度的 TFT LCD 屏幕,採用 Snapdragon 4 Gen 2 處理器、8GB RAM + 256GB ROM。相機方面,就使用 5,000 萬像素主鏡頭(f1.8)+ 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f/2.4),配備 5,200mAh 容量電池,支援 35W 有線快充。以售價僅 HK$1,399 的入門機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best value 2022

Honor 200 Smart 產品規格

  • 作業系統:Magic OS 8(Android 14)
  • 處理器:Snapdragon 4 Gen2
  • 記憶體及儲存:8GB RAM + 256GB ROM
  • 屏幕 : 6.8″ 1,080 x 2,412 解像度 TFT LCD 屏幕
  • 後鏡頭 : 5,000 萬像素 f/1.8 主鏡頭、200 萬像素 f/2.4 景深鏡頭
  • 前鏡頭 : 500 萬像素 f/2.2 鏡頭
  • 網絡接連 : Wi-Fi 5、BT 5.0
  • 電池 : 5,200mAh,支援 35W 有線快充
  • 尺寸 : 166.9 x 76.8 x 8.24mm
  • 重量 : 193g
  • 售價 : $1,399
  • 查詢 : HONOR

1 億主鏡 + AI 功能 Honor X9c Smart

至於 Honor X9c Smart,雖然售價去到 HK$2,299。但無論系統效能、相機拍攝質素都比 Honor 200 Smart 優勝,而且新機支援包括 Honor 隨意門 AI 捷徑、AI 修圖及鷹眼抓拍等中高階手機才具備的 AI 功能,作為備用手機來說會是不錯的選擇。

Honor X9c Smart 同樣通過瑞士 SGS 五星抗跌認證, 機背加入抗刮處理技術,即使沒有使用手機套也不用擔心會刮花。
配備 6.78 吋 TFT LCD 屏幕,解像度為 1080 x 2412,峰值亮度為 850 nits。
配備 6.78 吋 TFT LCD 屏幕,解像度為 1,080 x 2,412,峰值亮度為 850 nits。

Honor X9c Smart 配備 6.78 吋 TFT LCD 屏幕,解像度為 1,080 x 2,412,峰值亮度為 850 nits。機身同樣通過瑞士 SGS 五星抗跌認證, 機背加入抗刮處理技術,即使沒有使用手機套也不用擔心會刮花機身。規格方面,採用台灣聯發科的 MTK Dimensity 7025-Ultra 處理器、12GB RAM + 256GB ROM,安兔兔跑分約有 49 萬分左右,以入門產品來說算是不俗。

Honor X9c Smart 採用台灣聯發科的 MTK Dimensity 7025-Ultra 處理器,12GB RAM + 256GB ROM,安兔兔跑分約有 49 萬左右,效能僅次於去年推出的 Honor X9c 使用的 S6 Gen1 處理器。

新機除了硬淨耐用之外,另一個賣點就是配備 1.08 億像素 f/1.75 相機 + 500萬像素 f/2.2 廣角鏡頭,拍攝效果當然比 200 Smart 好。更值得留意是,Honor 特意將旗下的 AI 應用,包括 Honor 隨意門 AI 捷徑、AI 修圖及鷹眼抓拍等功能下放到 Honor X9c Smart,讓新機感覺更抵買。 

不過,今次推出的 Honor X9c Smart 其實和去年底推出的 X9c 定位上很相似,同樣耐用的機身及 1 億像素主鏡頭作賣點。而新推出的 X9c Smart 不管在屏幕技術、電池容量及影片拍攝的解像度都略遜於 X9c,但其實兩款型號的售價分別為 $2,699 (X9c) 及 $2,299 (X9c Smart),相差僅 HK$400,看似有自己打自己的感覺吧。

best value 2022

Honor X9c Smart 產品規格

  • 作業系統:Magic OS 8(Android 14)
  • 處理器:MTK Dimensity 7025-Ultra
  • 記憶體及儲存:12GB RAM + 256GB ROM
  • 屏幕 : 6.78″ 1,080 x 2,412 解像度 TFT LCD 屏幕
  • 後鏡頭 : 1.08 億像素 f/1.75 主鏡頭、500 萬像素 f/2.2 廣角鏡頭
  • 前鏡頭 : 1,600 萬像素 f/2.45 鏡頭
  • 網絡接連 : Wi-Fi 5、BT 5.3
  • 電池 : 5,800mAh,支援 35W 有線快充
  • 尺寸 : 165.98 x 75.8 x 7.88mm
  • 重量 : 193g
  • 售價 : $2,299
  • 查詢 : HONOR

Apple TV app 重投 Android 懷抱 智能電視都用到!

Apple 宣佈 Apple TV app 正式推出 Android 版本,用戶現在可從 Google Play 下載,並可在 Android 流動裝置,包括手機、平板與摺疊裝置上使用及觀賞 Apple TV+ 的原創影集與電影,更可購買包括職業足球大聯盟賽事的 MLS 季票,觀看頂級的賽事。

現在,Android 用戶在 Android 流動裝置及 Google TV 裝置上可以直接用 Google Play 帳號訂閱 Apple TV+ 和 MLS 季票,Apple TV+ 還提供七日免費試用;如本身已用 Apple ID 訂閱 Apple TV+ 服務,亦可用 Apple ID 登入收看劇集和電影等娛樂內容。

Apple TV app 其實在 2021 年 6 月曾在 Android 平台推出過,並可在 Android TV 上使用。但維持不到一年,於 2022 年 3 月就連同 Android TV 版本的 Apple Music 一同下架。當時有報道指,疑因 Apple 和 Google 之間就平台費用分成出現爭抝令彼此無法合作。

最新影片

L2 輔助駕駛 + Euro-NCAP 五星安全認證 深藍汽車 DEEPAL S07 在港開售

2024 年多個中國電動車品牌,包括 AION 廣汽、WULING 五菱、XPENG 小鵬、NETA 哪吒、ZEEKR 極氪、DEEZA 騰勢及 Skyworth 創維等先後進軍香港市場。踏入 2025 年,中國四大車企之一的長安汽車,旗下電動車品牌 DEEPAL 深藍汽車亦宣布來港,打頭陣的是在亞洲地區已發售的 S07。

DEEPAL S07 屬於五門 SUV,車長 4.75 米、闊 1.93 米、高 1.62 米,軸距 2.9 米,比 BYD ATTO3 大一點。標準版 258 匹馬力配備 68.82kWh 磷酸鐵鋰電池,續航距離約 485km(NEDC 標準);而馬力 217 匹的長續航版本則搭載 79.97kWh 三元鋰電池,續航距離約 560km(NEDC 標準)。兩個版本的扭力輸出同樣為 320Nm。

設備方面,S07 配備可左右調節角度的 15.6″ 向日葵中控屏幕、Head-Up Display(抬頭顯示器)投影式儀錶板、特大 1.9 平方米全景天幕連電動遮陽簾、64 色氣氛燈及 14 個喇叭音響系統。安全系統方面具備 L2 級別的輔助駕駛系統、7 組安全氣囊、車則監察鏡頭,並通過 2024 Euro-NCAP 及 C-NCAP 雙五星安全評級。

DEEPAL S07 標準版一換一意向價為 248,880 港元;長續航版本一換一意向價 266,880 港元。

另外, DEEPAL 同場加映多款型號電動車,包括外型和韓國雙龍 Torres EVX 有點相似的越野車 DEEPAL G318。還有尾箱有點似 Tesla Cybertruck,配備電動滑動式尾門及尾板的 E07。這兩款電動車暫未有在香港推出的時間表。

最新影片

OpenAI 簡化模型不提供 o3 GPT-5 供免費用戶無限使用

OpenAI

OpenAI 突然來個驚喜發布!行政總裁 Sam Altman 在 X 上分享模型發展路線圖,透露公司現有的模型和產品變得太複雜,需要化繁為簡。因此,原本打算推出的 o3 模型將不會獨立提供。另一消息是 ChatGPT 免費用戶將可無限制使用快將推出的 GPT-5 模型。

Altman 提到,會將原本計畫推出的 o3 整合至 GPT-5 ,並成為 OpenAI 主要技術基礎,有此決定是希望減少 AI 模型數量。他說:「我們討厭模型選擇器,希望回歸基本。」為此,OpenAI 會開發一個統一工具來整合旗下 o 系列型模和 GPT 系列模型。這工具能智能及自動識別各種任務。換言之,o3 將不再以獨立模型現身。

Altman 還說, OpenAI 下一步會先發布 GPT-4.5 ,內部稱為 Orion 的模型,是該公司最後一個「非連鎖思維模型(Non-chain-of-thought model)」。根據資料,「非連鎖思維模型」是在處理任務時不會像「連鎖思維模型」一樣,依照嚴謹的邏輯步驟進行推理。對比其他較複雜的模型,GPT-4.5 的處理方式較為簡潔,較少顯示逐步推理的過程,主要依賴訓練數據中的模式和聯想來生成回答,所以速度及反應較快,惟在可解釋性和透明度方面有所不足。

Altman 更指,當 GPT-5 推出時會分成不同層級,標準型 GPT-5 會開放給 ChatGPT 的免費用戶無限制訪問。而付款的 Plus 及 Pro 訂戶則可獲得更高級別 GPT-5 ,例如結合語音、圖像、搜尋、深度研究等功能。至於 GPT-4.5 或 GPT-5 的推出時表, Altman 沒有正面回應,只說:「可能幾星期或幾個月內。」

最新影片

AI 時代|名牌廠商 AI 代理方案 一文盡錄!

aiagnet 05

AI 代理成為 AI 技術的新一代產品,能自動完成任務,是企業趨之若鶩的工具,期望藉此提升生產力及運作效率,甚至增強競爭力。推動 AI 代理大規模應用就由 AI 平台生產,廠商紛紛建立平台,以簡便的方式供企業或開發者建立及管理 AI 代理。市場上的名牌 AI 廠商都有提供方案,一文盡錄熱門之選。

NVIDIA 三層架構方案建立代理

NVIDIA 提出開發 AI 代理的三層架構軟件,其中最底層是 AI 微型服務 NIM,將生成式 AI 所需要的 AI 模型和軟件包裝成套件,方便在不同環境直接部署。上一層是 NeMo 框架,為 AI 代理加入工作角色,如創作者、評論者、守護者、RAG 檢索者等,提供多元化使用環境。第三層用於加入專業技能和知識,類似培訓員工的模式,以數據訓練具備角色身分的 AI 代理成為專業人員,如銷售代表、客戶服務人員、金融分析員等,適用於各行業。

微軟用 Copilot Studio 自建 AI 代理

微軟以 Copilot Studio 作為建立代理程式的平台。Copilot Studio 是圖像介面的低程式碼工具,讓用戶快速建立代理程式,並可以經 Data Cloud 的 Graph、Dataverse 和 Fabric 取得企業內部數據,擴充代理的功能。根據微軟的理念,用戶經 Copilot Chat 管理 AI 代理,提出工作指令去完成各項任務。

ms ai agents

AWS 擴展 Amazon Bedrock 支援

AWS 早在 2023 年已推出 Bedrock Agents 代理程式,採用基礎模型(FM)、 API 和企業數據推理,再分析用戶要求、收集相關資訊去完成任務。平台強調幾個步驟能夠快速建立 AI 代理程。AWS 不斷更新 Bedrock Agents,例如加入記憶體保留功能,實現連續執行任務;增設防護機制加強安全和可靠;最近有管理協作功能,同時部署多個 AI 代理,共同執行複雜的多步驟任務。

Google Cloud 增搜尋 Grounding 減出錯機會

Google Cloud 的生成式 AI 服務 Vertex AI 旗下設有 Agent Builder,給用戶建立和管理 AI 代理。Google 強調是無程式碼工具,用戶可以自行建立 AI 代理。 Vertex AI Agent Builder 所建的 AI 代理,由大型語言模型 Gemini 支援,加上 RAG API 和向量搜尋限制代理的範圍,再設「grounding」將結果用 Google 搜尋和企業數據來檢查,確保內容切合企業的標準。

《火紅的 AI 代理
1. 甚麼是 AI 代理?
2. AI 代理靠三大本領爆紅
3. AI 代理三個工作階段自動完成任務
4. 掌握 AI 代理分類 有助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5. 名牌廠商 AI 代理方案 一文盡錄!
6. OpenAI 兩大 AI 代理 一個精於寫研究報告、一個是私人助理
7. 通用型 AI 代理 Manus 跟 DeepSeek 大不同
8. 中小企用 AI 代理自動處理日常事務
9. AI 代理協助金融業有效管理風險法規
10. 電子商務庫存、客服 通通交給 AI 代理
11. 物流業請 AI 代理打理貨倉井井有條

Salesforce代理橫跨旗下軟件服務

Salesforce 設有 Agentforce 2.0 讓企業開發和部署 AI 代理,用於旗下的 CRM、協作平台 Slack、分析工具 Tableau、跨系統工作流程 MuleSoft 等。Agentforce 2.0 更新技能庫,內建多個 AI 代理模組,讓企業快速開發融入業務流程。又升級 Agent Builder 工具,新增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用簡單指令建立 AI 代理。

Workday 建 HR、財務專用代理

Workday 有專用於人力資源和財務部門的 AI 代理 Illuminate。方案現時內建四個代理,包括:招聘、開支申報、評估員工表現和優化業務流程。這些代理由企業儲存在 Workday 平台的數據推動,預計將在三年內推出更多 AI 代理。

ServiceNow 預設千個 AI 代理開箱即用

ServiceNow 的 AI 代理服務用於旗下的 Now 平台,將自動化流程引入 IT 服務、採購、人力資源等部門。ServiceNow 還有其他 AI 代理產品,包括 Sutido 和 Orchestrator,並預載逾千個不同功能和角色的 AI 代理,如支援客戶服務管理(CSM)和 IT 服務管理(ITSM)。AI 代理 Studio 內提供無程式碼開發,用戶可以基於自然語言自行定義 AI 代理,例如從 ServiceNow 平台和連接器取得數據擴充 AI 代理的功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