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面板的像素自發光特性對暗位還原有近乎完美效果,不過在 PC 上玩實時渲染的遊戲使用 VRR 可變更新率,有機會在低光場景出現局部閃爍現象,成為不少玩家的一點不滿,PG27UCDM 已經升級到第二代防閃爍技術,有更自然的補償處理,而不會影響輸入延遲,玩恐怖類遊戲都不會影響氣氛,其面板亮度峰值仍達 1,000nits,並支援 PC 標準 HDR10,以及影音設備的 Dolby Vision,連接 Xbox Series X 或 Apple TV 等可使用更佳輸出效果,獲得 DisplayHDR 400 True Black 認證。
ROG 顯示器賣點之一的 Game Plus 玩家功能當然不會欠缺,舉如畫面等比例縮放給電競 FPS 玩家、內置準星、FPS 計數器、計時器、畫面位置校正等功能,其他尚有機背及底座下方的 Aura Sync 燈效、3x USB 3.2 Gen 1 Type-A USB Hub(支援 KVM 切換)、USB-C PD 90W 充電及畫中畫模式等,不過機身不設喇叭,可使用 3.5mm 耳機孔輸出聲音。
Capcom 早前預告會在 2026 年推出《鬼武者》系列的最新作,而在 PlayStation 最新的「State of Play」發表會中,PS 亦為玩家帶來《鬼武者》新作《鬼武者 Way of the Sword》的最新消息。
還記得過往兩代的《鬼武者》,都會採用著名歷史人物 + 著名藝人建模的方式去塑造主角,第一集起用金城武飾演明智左馬介(明智秀滿);第二集就起用已故影帝級男星松田優作來飾演柳生十兵衛。來到今集《鬼武者 Way of the Sword》,主角將會是日本劍聖「宮本武藏」,並會使用日本殿堂級演員三船敏郎來建模,不過新版的宮本武藏雖然保留三船敏郎的帥氣粗獷,但亦有搞笑輕鬆的一面,感覺新角色會更具親和力。而在現實中,三船敏郎亦多次在電影中飾演宮本武藏,所以製作團隊也認為兩者是天作之合。
《鬼武者 Way of the Sword》將以江戶時代為背景,還未成為劍聖的宮本武藏,意外戴上鬼之籠手,並成為對抗「幻魔」的鬼武者。Capcom 在之前的訪問中亦提到,近年很多以古代日本為題材的動作遊戲,都會以超高難度作賣點,但《鬼武者》系列並不會追求高難度,而是希望玩家能體驗爽快劍擊動作,並透過遊戲來獲得成就感。另外,除了 2026 年的新作《鬼武者 Way of the Sword》,Capcom 亦將於 2025 年內推出《鬼武者 2》的重製版,讓新舊玩家都可以體驗《鬼武者》的魅力。
現有 Model Y 在美國有推出過 7 座位版,但最尾排座位極狹窄,加上尾窗會頂頭,難以坐上兩名成年人。
而 Tesla 過去曾為 Model S 及 Model X 等型號推出過 6 座及 7 座版本 (7人版只美國和歐洲等地才有) ,Tesla 舊版 Model Y 也有推出 7 座版,但由於空間極窄,額外兩個座位只能作為「應急」使用,也沒有成為銷售主力。不過有說,如果在現有的 Model Y 近尾箱的位置在多加一到兩個座位的話。尾排的空間會相當狹小,乘坐體驗可能會打折扣,所以很多車媒都認為 Tesla 很可能是把 Model Y 改成 2+2+2 或 2+2+3 的座位設計,並將中排的空間作調整,來改善尾排的舒適度。
Apple 宣佈 Apple TV app 正式推出 Android 版本,用戶現在可從 Google Play 下載,並可在 Android 流動裝置,包括手機、平板與摺疊裝置上使用及觀賞 Apple TV+ 的原創影集與電影,更可購買包括職業足球大聯盟賽事的 MLS 季票,觀看頂級的賽事。
現在,Android 用戶在 Android 流動裝置及 Google TV 裝置上可以直接用 Google Play 帳號訂閱 Apple TV+ 和 MLS 季票,Apple TV+ 還提供七日免費試用;如本身已用 Apple ID 訂閱 Apple TV+ 服務,亦可用 Apple ID 登入收看劇集和電影等娛樂內容。
AI 代理成為 AI 技術的新一代產品,能自動完成任務,是企業趨之若鶩的工具,期望藉此提升生產力及運作效率,甚至增強競爭力。推動 AI 代理大規模應用就由 AI 平台生產,廠商紛紛建立平台,以簡便的方式供企業或開發者建立及管理 AI 代理。市場上的名牌 AI 廠商都有提供方案,一文盡錄熱門之選。
NVIDIA 三層架構方案建立代理
NVIDIA 提出開發 AI 代理的三層架構軟件,其中最底層是 AI 微型服務 NIM,將生成式 AI 所需要的 AI 模型和軟件包裝成套件,方便在不同環境直接部署。上一層是 NeMo 框架,為 AI 代理加入工作角色,如創作者、評論者、守護者、RAG 檢索者等,提供多元化使用環境。第三層用於加入專業技能和知識,類似培訓員工的模式,以數據訓練具備角色身分的 AI 代理成為專業人員,如銷售代表、客戶服務人員、金融分析員等,適用於各行業。
微軟用 Copilot Studio 自建 AI 代理
微軟以 Copilot Studio 作為建立代理程式的平台。Copilot Studio 是圖像介面的低程式碼工具,讓用戶快速建立代理程式,並可以經 Data Cloud 的 Graph、Dataverse 和 Fabric 取得企業內部數據,擴充代理的功能。根據微軟的理念,用戶經 Copilot Chat 管理 AI 代理,提出工作指令去完成各項任務。
AWS 擴展 Amazon Bedrock 支援
AWS 早在 2023 年已推出 Bedrock Agents 代理程式,採用基礎模型(FM)、 API 和企業數據推理,再分析用戶要求、收集相關資訊去完成任務。平台強調幾個步驟能夠快速建立 AI 代理程。AWS 不斷更新 Bedrock Agents,例如加入記憶體保留功能,實現連續執行任務;增設防護機制加強安全和可靠;最近有管理協作功能,同時部署多個 AI 代理,共同執行複雜的多步驟任務。
Google Cloud 增搜尋 Grounding 減出錯機會
Google Cloud 的生成式 AI 服務 Vertex AI 旗下設有 Agent Builder,給用戶建立和管理 AI 代理。Google 強調是無程式碼工具,用戶可以自行建立 AI 代理。 Vertex AI Agent Builder 所建的 AI 代理,由大型語言模型 Gemini 支援,加上 RAG API 和向量搜尋限制代理的範圍,再設「grounding」將結果用 Google 搜尋和企業數據來檢查,確保內容切合企業的標準。
Salesforce 設有 Agentforce 2.0 讓企業開發和部署 AI 代理,用於旗下的 CRM、協作平台 Slack、分析工具 Tableau、跨系統工作流程 MuleSoft 等。Agentforce 2.0 更新技能庫,內建多個 AI 代理模組,讓企業快速開發融入業務流程。又升級 Agent Builder 工具,新增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用簡單指令建立 AI 代理。
Workday 建 HR、財務專用代理
Workday 有專用於人力資源和財務部門的 AI 代理 Illuminate。方案現時內建四個代理,包括:招聘、開支申報、評估員工表現和優化業務流程。這些代理由企業儲存在 Workday 平台的數據推動,預計將在三年內推出更多 AI 代理。
ServiceNow 預設千個 AI 代理開箱即用
ServiceNow 的 AI 代理服務用於旗下的 Now 平台,將自動化流程引入 IT 服務、採購、人力資源等部門。ServiceNow 還有其他 AI 代理產品,包括 Sutido 和 Orchestrator,並預載逾千個不同功能和角色的 AI 代理,如支援客戶服務管理(CSM)和 IT 服務管理(ITSM)。AI 代理 Studio 內提供無程式碼開發,用戶可以基於自然語言自行定義 AI 代理,例如從 ServiceNow 平台和連接器取得數據擴充 AI 代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