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76

AI 時代|名牌廠商 AI 代理方案 一文盡錄!

aiagnet 05

AI 代理成為 AI 技術的新一代產品,能自動完成任務,是企業趨之若鶩的工具,期望藉此提升生產力及運作效率,甚至增強競爭力。推動 AI 代理大規模應用就由 AI 平台生產,廠商紛紛建立平台,以簡便的方式供企業或開發者建立及管理 AI 代理。市場上的名牌 AI 廠商都有提供方案,一文盡錄熱門之選。

NVIDIA 三層架構方案建立代理

NVIDIA 提出開發 AI 代理的三層架構軟件,其中最底層是 AI 微型服務 NIM,將生成式 AI 所需要的 AI 模型和軟件包裝成套件,方便在不同環境直接部署。上一層是 NeMo 框架,為 AI 代理加入工作角色,如創作者、評論者、守護者、RAG 檢索者等,提供多元化使用環境。第三層用於加入專業技能和知識,類似培訓員工的模式,以數據訓練具備角色身分的 AI 代理成為專業人員,如銷售代表、客戶服務人員、金融分析員等,適用於各行業。

微軟用 Copilot Studio 自建 AI 代理

微軟以 Copilot Studio 作為建立代理程式的平台。Copilot Studio 是圖像介面的低程式碼工具,讓用戶快速建立代理程式,並可以經 Data Cloud 的 Graph、Dataverse 和 Fabric 取得企業內部數據,擴充代理的功能。根據微軟的理念,用戶經 Copilot Chat 管理 AI 代理,提出工作指令去完成各項任務。

ms ai agents

AWS 擴展 Amazon Bedrock 支援

AWS 早在 2023 年已推出 Bedrock Agents 代理程式,採用基礎模型(FM)、 API 和企業數據推理,再分析用戶要求、收集相關資訊去完成任務。平台強調幾個步驟能夠快速建立 AI 代理程。AWS 不斷更新 Bedrock Agents,例如加入記憶體保留功能,實現連續執行任務;增設防護機制加強安全和可靠;最近有管理協作功能,同時部署多個 AI 代理,共同執行複雜的多步驟任務。

Google Cloud 增搜尋 Grounding 減出錯機會

Google Cloud 的生成式 AI 服務 Vertex AI 旗下設有 Agent Builder,給用戶建立和管理 AI 代理。Google 強調是無程式碼工具,用戶可以自行建立 AI 代理。 Vertex AI Agent Builder 所建的 AI 代理,由大型語言模型 Gemini 支援,加上 RAG API 和向量搜尋限制代理的範圍,再設「grounding」將結果用 Google 搜尋和企業數據來檢查,確保內容切合企業的標準。

《火紅的 AI 代理
1. 甚麼是 AI 代理?
2. AI 代理靠三大本領爆紅
3. AI 代理三個工作階段自動完成任務
4. 掌握 AI 代理分類 有助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5. 名牌廠商 AI 代理方案 一文盡錄!
6. OpenAI 兩大 AI 代理 一個精於寫研究報告、一個是私人助理
7. 通用型 AI 代理 Manus 跟 DeepSeek 大不同
8. 中小企用 AI 代理自動處理日常事務
9. AI 代理協助金融業有效管理風險法規
10. 電子商務庫存、客服 通通交給 AI 代理
11. 物流業請 AI 代理打理貨倉井井有條

Salesforce代理橫跨旗下軟件服務

Salesforce 設有 Agentforce 2.0 讓企業開發和部署 AI 代理,用於旗下的 CRM、協作平台 Slack、分析工具 Tableau、跨系統工作流程 MuleSoft 等。Agentforce 2.0 更新技能庫,內建多個 AI 代理模組,讓企業快速開發融入業務流程。又升級 Agent Builder 工具,新增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用簡單指令建立 AI 代理。

Workday 建 HR、財務專用代理

Workday 有專用於人力資源和財務部門的 AI 代理 Illuminate。方案現時內建四個代理,包括:招聘、開支申報、評估員工表現和優化業務流程。這些代理由企業儲存在 Workday 平台的數據推動,預計將在三年內推出更多 AI 代理。

ServiceNow 預設千個 AI 代理開箱即用

ServiceNow 的 AI 代理服務用於旗下的 Now 平台,將自動化流程引入 IT 服務、採購、人力資源等部門。ServiceNow 還有其他 AI 代理產品,包括 Sutido 和 Orchestrator,並預載逾千個不同功能和角色的 AI 代理,如支援客戶服務管理(CSM)和 IT 服務管理(ITSM)。AI 代理 Studio 內提供無程式碼開發,用戶可以基於自然語言自行定義 AI 代理,例如從 ServiceNow 平台和連接器取得數據擴充 AI 代理的功能。

最新影片

《IG》亞太區推「青少年帳戶」 16 歲以下自動「過戶」

《IG》推「青少年帳戶」 新監護功能帶來安全使用環境

年輕人愛玩《IG》,但內容氾濫未必個個識過濾,為了令家長放心比子女用《IG》,Meta 於去年 9 月在美國推出「Teen Accounts」,近日終於到亞太地區推出「青少年帳戶」,透過多項監護功能,為他們帶來更安全的使用體驗。

今次 Meta 在亞太區推出青少年帳戶,香港是其中之一,目的是確保青少年在家長指導下更安全地使用《IG》。青少年帳戶備有多項監護功能,並將對聯絡人和瀏覽內容作出限制,而且系統將自動為 16 歲以下用戶切換至青少年帳戶,並需經家長同意才能更改保護設定。

這些設定包括「不公開帳戶」、「訊息限制」、「敏感內容審查」、「互動限制」、「使用時間提示」、「睡眠模式」,除了可避免青少年接觸不良資訊,也可透過溫和的方式協助他們更有效地管理時間,達至正確使用《IG》的目標。因為《IG》會在他們連續使用 60 分鐘後,便會發出休息提示,而每晚 10 時至翌日早上 7 時會自動開啟「睡眠模式」,《IG》的通知會關閉並開啟自動回覆訊息功能。

另外,《IG》採用最嚴格的訊息設定,青少年僅能接收來自已追蹤對象或先前曾建立聯繫之帳戶的訊息;並透過自動啟用最嚴格的敏感內容過濾功能,避免青少年在「探索」和 「Reels」上接觸如暴力或醫美等敏感內容;還有只有青少年所追蹤的用戶才能「標注」或「提及」他們,加上《IG》會自動啓用最高强度的反霸凌功能來隱藏字詞,過濾青少年留言和私訊請求中的冒犯性字眼和用語。

網絡安全│全球網絡勒索受害者 中小企業佔三分之二

hacker

Orange 的 Orange Cyberdefense 發布年度資訊安全研究報告《Security Navigator 2025》指出,網絡勒索對中小企業的威脅日益加劇,已佔全球網絡勒索受害者的超過三分之二。

報告顯示,中小企業遭受網絡勒索的案例年增 53%。重複受害的情況(即被盜數據在多次勒索中重複利用)進一步加重中小企業的財政損失和心理壓力。此外,中小企業的安全狀況也可能影響大型機構,因為他們往往是大型企業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中小企業發生安全事件,可能引發整個供應鏈的連鎖效應,造成系統性風險。

報告還強調,傳統的漏洞管理方法已不合時宜,因為安全團隊要應付大量系統漏洞,無法專注於更具價值的防禦措施。這問題在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中尤為明顯。值得注意的是,網絡勒索對亞太地區的影響程度差異顯著,日本位居全球受影響最嚴重國家的第 13 位,而中國的受害案例相對較少,韓國和新加坡則受影響程度中等。

隨著全球網絡勒索活動上升,攻擊者也以自我利益為先。針對醫療保健及社會服務行業的攻擊增長 50%,成為第四大受影響行業。非住院醫療及醫院等相關行業已成為頻繁攻擊的目標,顯示出過去保護這些機構的「道德」底線正在逐漸崩潰。

此外,其他行業受到網絡勒索攻擊的風險也大幅增加。受影響最嚴重的前三大行業均有顯著上升:製造業事件增 25%;專業、科學與技術服務業增 20%;批發貿易業則上升 65%。

報告強調,人工智能(AI)是強大且複雜的工具,其在防禦和攻擊性網絡安全中的應用正在改變安全威脅格局。獲得俄羅斯及伊朗等國支持的黑客組織,利用生成式 AI 創造逼真的網絡釣魚內容、虛假圖片和深度偽造內容進行「認知攻擊」。在防禦方面,AI 有助於識別難以察覺的威脅,以及進行先進威脅策略檢測。

報告同時警告,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也潛在漏洞,建議企業對敏感數據和系統實施嚴格的存取控制,隔離服務用戶之間的資訊,並提醒用戶在輸入提示詞時可能出現的數據洩漏風險。

最新影片

【ZCOPE】《魔物獵人:荒野》1080p 遊玩:2000 元入門顯示卡大比拼

《魔物獵人:荒野》(Monster Hunter Wild)即將在 2 月底正式推出,官方早前釋出了 Benchmark 測試工具,讓玩家能夠提前檢視自己的電腦是否足以應付這款大作。然而,社交媒體上卻掀起了一場顯卡「軍備競賽」,許多玩家誤以為只有高階顯卡才能暢玩這款遊戲。為了打破這種迷思,我們這次特別測試了幾款價格約 2,000 港元的入門級顯卡,包括RTX 4060、RX 7600、ARC B580 以及 RTX 3060,看看哪一張顯卡在《魔物獵人:荒野》中的表現最為出色。如果你想知道哪張顯卡最適合這款遊戲,請繼續閱讀我們的分析與測試結果。

**錄音期間患流感中,發音可能有偏差


ZCOPE 友加入頻道!請大家多多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UHQK4Zv55dusPVfdy0jGw/join

YouTube: 按此
Telegram: 按此
IG: 按此
FB: 按此
Twitter: 按此

的士業界要求政府停運白牌車平台 聲言暫停載客 5 日

早前有報導指網約車服務平台「高德打車」,加入「白牌車」選項,令的士業界非常不滿。的士業代表計劃去信特首及運輸署,要求取締白牌車,並停止相關平台的運作。更表明若政府於下周三(19日)前未有正面回應,業界將於 3 月 5 日開始「暫停載客」五日。

香港無線電的士聯誼會日前舉行同業大會,會上多位出席的代表建議業界去信特首及運輸署,請求政府應即時停止白牌車平台的運作,以保障的士車主及司機的生計。大多數與會者表示,若政府未能在下周三(19日)回應業界的要計,將計劃號召千多位司機於 3 月 5 日開始「暫停載客」五天。

根據資料,的士業界所指的白牌車平台,即是包括 Uber、高德打車、DiDi 等網約車平台。其中 Uber 早於 2014 年已經開始在港營運,由於網約車平台容許普通私家車車主及司機加盟,並透過平台接客取酬,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跟現行的香港法例有所牴觸,引起香港的士業的不滿。及後 Uber 在香港亦推出 Uber Taxi 服務,讓的士司機都可透過 Uber 接到訂單,才能暫時平息業界的怒氣。

近年,包括高德及 DiDi 等國內網約車平台都相繼在港拓展業務,但最初相關平台僅提供網約的士及中港客車的服務,更鼓勵的士公司建立車隊,以提升服務質素。不過日前有本地傳媒發現,高德打車被指加入「白牌車」選項,令的士團體非常不滿,並斥責高德違背對的士業的承諾。

ZCOPE 最新影片

音樂結合心率監測 beats Powerbeats Pro 2 登場

Apple 旗下的 Beats 品牌於 2 月 11 日晚,正式發表 Powerbeats Pro 2,這是 Apple 音訊產品首次支援「心率監測」功能,這會否成為日後運動耳機的重要發展方向呢?

Powerbeats Pro 2 設計亮點

全新的 beats Powerbeats Pro 2 ,維持經典的耳掛式設計,IPX4 等級防水防汗。耳機的設計相較於前一代小巧。耳勾部份採用了鎳鈦合金(Nickel-Titanium Alloy),還能自動回彈,確保牢固貼合耳朵,即使在激烈運動中也不易脫落。充電盒的體積亦比上代小巧,支援 Qi 無線充電,提供約 45 小時的總續航電量。

耳機在聲學上也有所升級,採用全新聲學架構,搭載客製化雙層振膜單體,帶來更飽滿的聲音表現。搭載 H2 晶片提升功耗效率,支援包括主動降噪(ANC)、通透模式及個人化空間音訊。

beats Powerbeats Pro 2 是 Apple 首次支援「心率監測」功能的耳機產品,透過 LED 光學感測器,每秒鐘進行超過 100 次測量,透過血流變化計算心率數據,並同步至 Apple Health,讓運動數據收集更加完整。市場相信新一代的 AirPod Pro 3 亦會加入類似的功能。官方指,如果使用者同時佩戴 Apple Watch,系統會優先使用 Apple Watch 的數據,但不會影響 Powerbeats Pro 2 所紀錄運動數據。

操作方面,只要按壓耳機上的 Beats Logo「b」字按鈕就能進行播放/暫停控制,側邊也有實體的音量控制鍵。

電池方面,耳機在關閉 ANC 時可提供長達 10 小時播放時間,配搭充電盒,總續航時間可達 45 小時,比上代總續航時間 24 小時大幅提升。

Powerbeats Pro 2 現已在 Apple 官網上架,分別有電光橙(Electric Orange)、躍動紫(Hyper Purple)、極速黑(Jet Black)及流沙色(Quick Sand)四種顏色選擇,售價為 $1,999。

ZCOPE 最新影片

【ZCOPER 自家嘩!EP005】情人節篇!包另一半滿意嘅 Gadgets 禮物

嚟到情人節篇!兩位主持求生意志不嬲都咁高,今次連同 KK,係唔同階段介紹有 KK 認證嘅情人節禮物。追求階段送上 Withings ScanWatch 2 健康智能手錶,外表夠華麗,功能又貼心,追女仔無難度。 ZCOPE 友上返官網選購一對 ScanWatch 2,仲加送一對皮帶!

購買連結:https://www.withings.com.hk/promotions/vdayspecial

熱戀期揀選禮物既要有心意又要重手,最新 Samsung U25 Ultra 大屏幕又備有高像素鏡頭,女士收到一定好滿意。就算已婚人士,KK 話齋點都要有返啲儀式感,出街食飯加送禮物唔少得,但禮物最緊要實用。

今集最新產品有早前 CES 展出亦即將係香港推出嘅 LG OLED T 透明電視。仲有介紹即將 7 月開幕 C 朗官方嘅 CR7® LIFE 博物館,同埋有 KK 一齊討論下今個足球冬季轉會窗邊個最伏。

鍾意【ZCOPER 自家嘩!】呢個節目,又想俾多啲鼓勵我哋,記得 Like、Comment 同 Share!


ZCOPE 友加入頻道!請大家多多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UHQK4Zv55dusPVfdy0jGw/join

YouTube: 按此
Telegram: 按此
IG: 按此
FB: 按此
Twitter: 按此

【ZCOPE】PC 版《Marvel’s Spider-Man 2》RTX 4070 Super @ 4K60|RTX 5090 D 4x MFG 4K240

PC 版《Marvel’s Spider-Man 2》推出,但是首發的優化不太好,全開畫質再加上 NVIDIA DLSS 的光線重構會有雜訊問題,但可用 NVIDIA app 覆寫成 4X 影格生成, 4K240很爽吧?另外用 RTX 4070 Super 也是夠玩,比 PS5 PRO 要好一些。RTX AI 就像共生體,不是嗎?


ZCOPE 友加入頻道!請大家多多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UHQK4Zv55dusPVfdy0jGw/join

YouTube: 按此
Telegram: 按此
IG: 按此
FB: 按此
Twitter: 按此

特朗普放寬人工智能政策 歐盟仿傚簡化法規推動 AI 發展

AI Action summit

美國總統特朗普取消前任政府的人工智能監管,以提升美國的競爭力,此舉為歐盟來帶壓力。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人工智慧峰會(AI Action Summit)上表明,要求採取更寬鬆的監管方式以幫助歐洲企業在科技競賽中保持競爭力。

馬克龍在峰會舉行前夕宣布法國的千億歐元 AI 計劃而令峰會備受矚目。他出席峰會時表示,為促進人工智能在歐洲的發展,將減少監管並呼籲各界增加對歐盟,特別是法國的投資。歐盟數碼主管 Henna Virkkunen 也承諾,將減少行業的繁文縟節和行政負擔,以簡化並有利於商業的方式實施法規。

馬克龍強調:「歐洲必須與世界其他地區重新調整步伐,有必要簡化法規。」他以巴黎聖母院為例,在大火後該大教堂因簡化監管制度而快速重建,數據中心、進入市場的授權、人工智能及吸引力將採用類似的模式進行。

Google 行政總裁 Sundar Pichai 在峰會上亦指出,採用創新技術是推動歐洲生產力及競爭力的關鍵。

最新影片

Elon Musk 出奇招收購 OpenAI 要 Sam Altman 擺脫非牟利公司付出代價?

Elon+sam+openai_2

Elon Musk 與 Sam Altman 的針鋒相對已成為人家茶餘飯後的話題。日前 Elon Musk 夥拍幾個財團向 OpenAI 開出 974 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從 OpenAI 行政總裁 Sam Altman 手上回購炙手可熱 AI 公司。不過,收購提案曝光之後遭 Sam Altman 斷言拒絕,還反建議用十分之一價錢收購 Twitter。回看兩人過往的劍來劍往,今次 Elon Musk 其實並非真要奪回 OpenAI,而是要 Sam Altman 在擺脫非牟利 OpenAI 上付出更高代價。

向董事會出價 974 億美元收購

Elon Musk 收購 OpenAI 的消息由《華爾街日報》在 2 月 10 日率先報道,他的律師 Marc Toberoff 證實已向非牟利公司 OpenAI 的董事會提交收購議案。報道同時引述 Elon Musk 給傳媒的聲明提及,要 OpenAI 回歸開源、注重安全的正能量。報道又指,收購獲得 Elon Musk 在 2023 年另起爐灶創立的 AI 公司 xAI 支持,若完成收購有可能合併兩間公司。

《TechCrunch》報道,有份出資的財團包括:Baron Capital Group、Valor Management、Atreides Management、Vy Capital、Emmanuel Capital Management 和 Eight Partners VC。這些風險投資公司大多與 Elon Musk 相熟,曾投資過旗下的 Tesla、SpaceX、SolarCity、Boring Company、Neuralink。

Sam Altman 看過報道後到 X 回應:「不了,多謝。但如果你想,可以用 97.4 億美元收購 Twitter。」Elon Musk 則幾分鐘後在 X 回覆:「騙子」。Sam Altman 亦已對傳媒表明無意接受收購建議。

非牟利公司研究安全 AI

OpenAI 由 11 位業界人士共同成立,包括 Elon Musk、Sam Altman 等人。當時正是人工智能技展出機械學習(Machine Leanring)技術,令電腦的能力突飛猛進。Elon Musk 提出 AI 叛變、用 AI 作惡等疑慮,於是找到矽谷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合作,促成業界成立 OpenAI 。而 OpenAI 的宗旨是安全和開放地研究人工智能技術,成立之初定為非牟利組織,即盈利有上限,亦有稅項豁免。非牟利的 OpenAI 註冊公司名「OpenAI Inc.」,初期由 Sam Altman 與 Elon Musk 共同出任主席。

Elon Musk 在 2018 年辭去 OpenAI 董事職位,指公司日後發展可能與 Tesla 有利益衝突。不過,Sam Altman 透露, Elon Musk 認為公司發展落後於 Google 等 AI 公司,他希望全面接管公司加快研發卻遭董事會拒絕而離開。

Sam Altman 早年與 Elon Musk 因擁有共同理念而合作創立非牟利機構 OpenAI。

為賺錢成立營利子公司

Sam Altman 原本出任 Y Combinator 的總裁,至 2019 年離開。離職的關鍵是 OpenAI 此時成立多間營利的子公司「OpenAI Global, LLC」和「OpenAI LLC」,Sam Altman 需要全職管理。由非牟利公司全資擁有的營利子公司,盈利上限是原本投資的 100 倍。

設有可盈利的子公司之後能夠接受風險資金,因此在 2019 年獲得微軟投資 10 億美元投資,以及用 Azure 的雲端超級電腦訓練 GPT 模型。同時,子公司可以向員工分發股權,以吸引人才加盟加速發展技術。

隨後 OpenAI 在 2020 年開發出 GPT-3,並在 2022 年 11 月推出 ChatGPT,成為全球熱話,將生成式 AI 推向新境界,也加劇 AI 市場的競爭,令 OpenAI 加快研發去應戰。如近期中國深度求索推出 DeepSeek-R1 模型,OpenAI 便推出推理模型 o3-mini 回應。

由於 OpenAI 近年推出的 AI 模型均為版權軟件,均為營利公司 OpenAI LLC 之下的產品,一直被指違背開源和安全的初衷。

OpenAI 在成立可營利的子公司之後獲微軟入股,既有資金又可使用 Azure 的運算資源。

政變失敗加速轉型營利公司

AI 安全也是 OpenAI 的關注焦點,更觸發 2023 年 11 月董事會政變。當時非牟利公司 OpenAI 的董事會解僱 Sam Altman。經過幾日擾攘,Sam Altman 回巢執掌公司,董事會被重組。據報,當時內部出現分歧,包括安全、商業化和開發速度等發展方向。

Sam Altman 以勝利者身分回歸,隨即重提改變 OpenAI 的非牟利本質,申請重組架構變為營利公司。Sam Altman 為此事一直將 AI 需要加速發展作理由,希望脫離複雜的架構,從非牟利變成可營利。實際上是要解除 100 倍回報的限制,在 AI 市場發大財。

Elon Musk 在 2024 年 2 月入稟加州法院控告 OpenAI,指控違反成立的使命,不再為人類利益研究 AI,成為賺錢至上的公司,但幾個月後撤回提告。Elon Musk 到 8 月再度起訴,向更高級的聯邦法院告狀,指控 Sam Altman 與微軟將盈利凌駕公眾利益,而當初共同成立 OpenAI 時被誤導,如今盈利至上,又將技術獨家授權予投資者微軟,有如微軟名下的子公司般。Elon Musk 更要求 OpenAI 公開技術和開源程式碼。

Elon Musk 的律師團隊在 2024 年 12 月再度控告 OpenAI 和微軟合謀欺詐反競爭,要求投資者不得向旗下 xAI 投資。同時要求法庭頒下禁制令阻止 OpenAI 從非牟利公司轉型成營利公司。

提出收購只為抬高報價

Elon Musk 一直反對 Sam Altman 重組 OpenAI 由非牟利組織變成為賺錢公司做法,除了入稟法院阻止,現在提出收購力阻轉型,若他堅持而行或要付出更高代價。

Elon Musk 或想通過收購報價拉高非牟利 OpenAI Inc. 的身價,令 Sam Altman 的重組成本大增。由於重組架構涉及股權,Sam Altman 需要購回 OpenAI Inc. 的股份。OpenAI Inc. 的價值目前據報 375 億美元。不過,身為董事會之一的 Sam Altman 當然期望以更低作價將 OpenAI 變成營利落入手上,但這亦變相損害 OpenAI Inc. 的慈善機構受益人。

換言之,慈善機構受益人或要求比 Elon Musk 更高的價錢才能通過重組,這將令 Sam Altman 付出更高成本。若 Sam Altman 無法籌夠資金便難以成事。

ZCOPE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