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77

Elon Musk 出奇招收購 OpenAI 要 Sam Altman 擺脫非牟利公司付出代價?

Elon+sam+openai_2

Elon Musk 與 Sam Altman 的針鋒相對已成為人家茶餘飯後的話題。日前 Elon Musk 夥拍幾個財團向 OpenAI 開出 974 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從 OpenAI 行政總裁 Sam Altman 手上回購炙手可熱 AI 公司。不過,收購提案曝光之後遭 Sam Altman 斷言拒絕,還反建議用十分之一價錢收購 Twitter。回看兩人過往的劍來劍往,今次 Elon Musk 其實並非真要奪回 OpenAI,而是要 Sam Altman 在擺脫非牟利 OpenAI 上付出更高代價。

向董事會出價 974 億美元收購

Elon Musk 收購 OpenAI 的消息由《華爾街日報》在 2 月 10 日率先報道,他的律師 Marc Toberoff 證實已向非牟利公司 OpenAI 的董事會提交收購議案。報道同時引述 Elon Musk 給傳媒的聲明提及,要 OpenAI 回歸開源、注重安全的正能量。報道又指,收購獲得 Elon Musk 在 2023 年另起爐灶創立的 AI 公司 xAI 支持,若完成收購有可能合併兩間公司。

《TechCrunch》報道,有份出資的財團包括:Baron Capital Group、Valor Management、Atreides Management、Vy Capital、Emmanuel Capital Management 和 Eight Partners VC。這些風險投資公司大多與 Elon Musk 相熟,曾投資過旗下的 Tesla、SpaceX、SolarCity、Boring Company、Neuralink。

Sam Altman 看過報道後到 X 回應:「不了,多謝。但如果你想,可以用 97.4 億美元收購 Twitter。」Elon Musk 則幾分鐘後在 X 回覆:「騙子」。Sam Altman 亦已對傳媒表明無意接受收購建議。

非牟利公司研究安全 AI

OpenAI 由 11 位業界人士共同成立,包括 Elon Musk、Sam Altman 等人。當時正是人工智能技展出機械學習(Machine Leanring)技術,令電腦的能力突飛猛進。Elon Musk 提出 AI 叛變、用 AI 作惡等疑慮,於是找到矽谷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合作,促成業界成立 OpenAI 。而 OpenAI 的宗旨是安全和開放地研究人工智能技術,成立之初定為非牟利組織,即盈利有上限,亦有稅項豁免。非牟利的 OpenAI 註冊公司名「OpenAI Inc.」,初期由 Sam Altman 與 Elon Musk 共同出任主席。

Elon Musk 在 2018 年辭去 OpenAI 董事職位,指公司日後發展可能與 Tesla 有利益衝突。不過,Sam Altman 透露, Elon Musk 認為公司發展落後於 Google 等 AI 公司,他希望全面接管公司加快研發卻遭董事會拒絕而離開。

Sam Altman 早年與 Elon Musk 因擁有共同理念而合作創立非牟利機構 OpenAI。

為賺錢成立營利子公司

Sam Altman 原本出任 Y Combinator 的總裁,至 2019 年離開。離職的關鍵是 OpenAI 此時成立多間營利的子公司「OpenAI Global, LLC」和「OpenAI LLC」,Sam Altman 需要全職管理。由非牟利公司全資擁有的營利子公司,盈利上限是原本投資的 100 倍。

設有可盈利的子公司之後能夠接受風險資金,因此在 2019 年獲得微軟投資 10 億美元投資,以及用 Azure 的雲端超級電腦訓練 GPT 模型。同時,子公司可以向員工分發股權,以吸引人才加盟加速發展技術。

隨後 OpenAI 在 2020 年開發出 GPT-3,並在 2022 年 11 月推出 ChatGPT,成為全球熱話,將生成式 AI 推向新境界,也加劇 AI 市場的競爭,令 OpenAI 加快研發去應戰。如近期中國深度求索推出 DeepSeek-R1 模型,OpenAI 便推出推理模型 o3-mini 回應。

由於 OpenAI 近年推出的 AI 模型均為版權軟件,均為營利公司 OpenAI LLC 之下的產品,一直被指違背開源和安全的初衷。

OpenAI 在成立可營利的子公司之後獲微軟入股,既有資金又可使用 Azure 的運算資源。

政變失敗加速轉型營利公司

AI 安全也是 OpenAI 的關注焦點,更觸發 2023 年 11 月董事會政變。當時非牟利公司 OpenAI 的董事會解僱 Sam Altman。經過幾日擾攘,Sam Altman 回巢執掌公司,董事會被重組。據報,當時內部出現分歧,包括安全、商業化和開發速度等發展方向。

Sam Altman 以勝利者身分回歸,隨即重提改變 OpenAI 的非牟利本質,申請重組架構變為營利公司。Sam Altman 為此事一直將 AI 需要加速發展作理由,希望脫離複雜的架構,從非牟利變成可營利。實際上是要解除 100 倍回報的限制,在 AI 市場發大財。

Elon Musk 在 2024 年 2 月入稟加州法院控告 OpenAI,指控違反成立的使命,不再為人類利益研究 AI,成為賺錢至上的公司,但幾個月後撤回提告。Elon Musk 到 8 月再度起訴,向更高級的聯邦法院告狀,指控 Sam Altman 與微軟將盈利凌駕公眾利益,而當初共同成立 OpenAI 時被誤導,如今盈利至上,又將技術獨家授權予投資者微軟,有如微軟名下的子公司般。Elon Musk 更要求 OpenAI 公開技術和開源程式碼。

Elon Musk 的律師團隊在 2024 年 12 月再度控告 OpenAI 和微軟合謀欺詐反競爭,要求投資者不得向旗下 xAI 投資。同時要求法庭頒下禁制令阻止 OpenAI 從非牟利公司轉型成營利公司。

提出收購只為抬高報價

Elon Musk 一直反對 Sam Altman 重組 OpenAI 由非牟利組織變成為賺錢公司做法,除了入稟法院阻止,現在提出收購力阻轉型,若他堅持而行或要付出更高代價。

Elon Musk 或想通過收購報價拉高非牟利 OpenAI Inc. 的身價,令 Sam Altman 的重組成本大增。由於重組架構涉及股權,Sam Altman 需要購回 OpenAI Inc. 的股份。OpenAI Inc. 的價值目前據報 375 億美元。不過,身為董事會之一的 Sam Altman 當然期望以更低作價將 OpenAI 變成營利落入手上,但這亦變相損害 OpenAI Inc. 的慈善機構受益人。

換言之,慈善機構受益人或要求比 Elon Musk 更高的價錢才能通過重組,這將令 Sam Altman 付出更高成本。若 Sam Altman 無法籌夠資金便難以成事。

ZCOPE 最新影片

【遊戲優化】《Marvel’s Spider-Man 2》PC 效能優化 DLSS 4 影格生成玩 4K240

《Marvel’s Spider-Man 2》的 PS5 獨佔結束並在 PC 平台上推出,可以使用更強的顯示卡來遊玩,而且支援 NVIDIA 新一代 DLSS4 技術,可覆寫 4X 影格生成模式運行,在最新一代 4K240 級數顯示器上有極高水準,不過也非完美無瑕。

雙主角開幕大戰沙人, 電影感不錯
雙主角開場動畫大戰沙人,電影感不錯。

《Marvel’s Spider-Man 2》的遊戲設計比上集更宏大,可遊玩雙主角故事線,地圖都結合了之前兩集的地區可以前往,輔以擺盪和滑翔可更快更自由移動。主線任務的設計不錯,有一個盛大的開局感,之後的隨機小任務及支線也有不少調整,雙主角的戰鬥風格明顯不同,會多一點耐玩度。

擺蕩及新增的滑翔能力加上氣流可以極高速在地圖穿梭
擺蕩及新增的滑翔能力加上氣流,可以極高速在地圖穿梭。
大戰毒魔要中後段才出現
大戰毒魔要中後段才出現,前期做太多支線就會拖遲牠出場。

PC 版由 Nixxes 負責移植及強化畫質,亦可使用 DualSense 手掣支援功能,以追上 PS5 主機的操作手感,畫質可以調得更高更細緻,支援 NVIDIA DLSS / INTEL XESS / AMD FSR 升頻技術,支援超寬屏幕比例包括:21:9、32:9以及三屏幕配置的 48:9。

硬件要求方面,建議 1080p @60fps 中畫質為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或 AMD Radeon RX 5700。高畫質 1440P @60fps 要求 GeForce RTX 3070 或 Radeon RX 6800,也不算很高要求。

PC 版《Marvel's Spider-Man 2》的規格要求。
PC 版《Marvel’s Spider-Man 2》的規格要求。

如果想要使用光追效果,基本「高」1440p @60fps 要求 GeForce RTX 4070 或 Radeon RX 7900 XT。對上有「非常高」是全面使用多種光追技術,需要 GeForce RTX 4080 或 Radeon RX 7900 XTX。至於「終極」是刻意給 GeForce RTX 4090 / 5090 級數的顯示卡使用,會將「非常高」的各種光追技術無節制地使用。但是目前版本的光線重建功能有些陰影噪訊問題未解決,暫不建議使用。如果已經有 RTX 50 顯示卡的用家,亦可在 NVIDIA app 覆寫 DLSS 4 的多重影格生成至 4X。

已經有 RTX 50 顯示卡的用家,可在 NVIDIA app 覆寫 DLSS 4 的多重影格生成至 4X。
RTX 4070 Super @ 4K 高畫質+非常高光追+影格生成2X+DLSS 效能有逾 80fps
RTX 4070 Super @4K 高畫質 + 非常高光追 + 影格生成 2X + DLSS 效能有逾 80fps。
RTX 5090 D @ 4K 非常高畫質 + 終極光追 + 影格生成4X + DLSS 效能有逾 300fps
RTX 5090 D @4K 非常高畫質 + 終極光追 + 影格生成 4X + DLSS 效能有逾 300fps。

中階卡設定建議

筆者認為多數玩家為了搾出高 fps 效能,「非常高」已很夠用。RTX 4070 Super 使用「高」+ 光追「非常高」,DLSS 效能及 2X 影格生成已經很不錯。有更快的 RTX 4080 或以上,才考慮基本「非常高」+ 光追「非常高」及升頻 DLSS,以活用高更新率顯示器。但如果只是要鎖 4K60 用最頂尖畫質,基本「非常高」+ 光追「終極」+ 反鋸齒「DLAA」,已可很細緻在大尺寸畫面上重現質感。

設定頁1
設定頁 1。
設定頁2
設定頁 2。

上一代中階卡如 RTX 3060 12GB,1080p 環境下可使用「高」基本畫質,配合 DLSS「品質」已有不錯近 60fps 表現(配合 VRR 顯示器);如果想打開光追效果,可選「中」基本畫質 + 光追「高」,追求順滑可用「中」基本畫質,但手動把紋理品質改用「高」或「非常高」。不過新一代 RTX 4060 僅 8GB 記憶體不能勉強,「中」基本畫質 + 光追「高」已用光顯示記憶體,只可在基本畫質 + 影格生成、「中」基本畫質 + 光追「高」二擇一,有點像 PS5 的畫質/效能模式。

1080p 下,「中」基本畫質+光追「高」已消耗 8GB 顯示記憶體
1080p 下,「中」基本畫質 + 光追「高」已消耗 8GB 顯示記憶體。

網絡安全│Google 一個月堵截 26 萬次高風險安裝 呼籲市民重溫防詐騙貼士自保

Google Michael Yue 2025211

Android 和 Google Play 在全球擁有數十億用戶和數百萬個應用程式,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之一。為應付日新月異的網絡安全威脅,Google 投入更多資源推行新方式保障社群,並打擊惡意行為。如去年底在港試行 Google Play Protect (強化防詐騙安全防護)功能,Google 香港銷售及營運總經理余名德表示,此功能在實施一個月內已於本地保護 7.7 萬部裝置,堵截 26 萬次高風險安裝嘗試,涉及過萬個不同應用程式。Google 香港還特別重提日常防詐騙貼士,提醒市民避免中招。

Google 去年利用 AI 偵測網絡安全威脅、強化私隱政策、推出更強的開發者工具、與業界建立新的網絡安全聯盟等方法加強網絡安全。其中 Google Play Protect 發揮的作用最大,因可同時保護 Google 及 Android 用戶。該功能會自動為具 Google Play 服務的 Android 裝置上所有應用程式進行安全掃描,藉著預設啟用的內建保護機制能有效抵禦惡意及不必要的應用程式,提供關鍵安全保障。

Google Play Protect 亦會對新的應用程式進行實時代碼級掃描,以對抗新興和隱藏的威脅,例如多形態惡意應用程式 (polymorphic malware )。去年,此功能的實時安全掃描已在全球識別出超過 1,300 萬個來自於 Google Play 以外的新惡意應用程式。該功能還會在用戶嘗試從網頁瀏覽器、即時通訊應用程式或檔案管理程式等渠道安裝應用程式時,進行分析。若發現相關應用程式可能會使用到常被濫用於金融詐騙的敏感權限,會自動阻止安裝。

另外,為了幫助用戶更容易識別安全可靠的應用程式,Google Play 去年為政府機構的官方應用程式推出認證徽章。最近又新增另一款徽章,專門幫助用戶發現具有額外網絡安全措施的 VPN 應用程式。符合 Google Play 安全標準並通過獨立的「行動應用程式安全性評估」(Mobile Application Security Assessment,MASA)的開發者,可以在 Play 商店中展示此專用徽章。

Google Play 去年為政府機構開發者推出「政府」徽章,方便用戶識別可信的政府應用程式。

為進一步提升防詐騙意識,Google 再次提醒市民重溫防騙貼士,是最有效的自保方法:

用戶一旦懷疑受騙,最應該要做的步驟如下:

  1. 變更密碼 
  2. 聯絡銀行和已連結的帳戶 
  3. 加強安全防範 
  4. 舉報詐騙罪行

最新影片

針對 USB 安全漏洞 Apple 忠告升級 iOS 18.3.1

Apple 今日發放了 iOS、iPadOS 18.3.1,、watchOS 11.3.1,macOS Sequoia 15.3.1 和 visionOS 2.3.1, 作為安全修復程底的更新。

Apple iOS 18.3.1 屬安全性更新。

Apple 在官方支援文件中沒有透露太多升級的細節,但據知是有關於一個 USB 鎖定設備的限制模式漏洞。該問題被跟蹤為 CVE-2025-24200,由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s Munk School 公民實驗室的 Bill Marczak 報告,iOS 18.3.1 中修補的問題。

今次更新針對 Apple 產品的 USB 安全漏洞修復。

今次更新沒有任何功能試的升級,而自 iOS 18.3 正式版推出後,Apple 至今三星期下來仍未有開始 iOS 18.4 的 Beta 測試。估計首個 iOS 18.4 Beta 1 會在二月中推出,正式版會在四月份提供,而 iOS 18.4 基本上可算是 iOS 18 的完全版本,以達成 Apple Inteligence 所有功能,包括更多非英語系語言支援。

ZCOPE 最新影片

全球首款透明真無線 4K OLED 電視 LG SIGNATURE OLED T 登場

LG 在剛舉行的 LG 產品展示會上帶來最新的 LG SIGNATURE OLED T,這是全球首款透明真無線 4K OLED 電視。其實 LG 在過去的 Digital Art Fair 活動中已經展示過她們的透明 OLED 屏幕技術,不過當時相關產品主要是針對商業及展覽的用途。但到底變成電視之後又會帶來怎樣的體驗呢?

LG SIGNATURE OLED T 的外觀和傳統的電視很不一樣,全透明屏幕,電路和揚聲器等部件會集中在屏幕底部。可選購組合層架,讓 SIGNATURE OLED T 感覺更似一般傢俱。透明 OLED 屏幕技術最大的賣點就是可調節屏幕的透明度,例如將電視放在落地大玻璃前,用家將透明度調高,就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欣賞窗外的景色。當然大家在日常煲劇看電影時,可以將透明度調低,並升起機身後方的遮光幕,那就可以像傳統電視般使用。

大家在日常煲劇看電影時,可以將透明度調低,並升起機身後方的遮光幕⋯⋯
大家在日常煲劇看電影時,可以將透明度調低,並升起機身後方的遮光幕⋯⋯
那就可以像傳統電視般使用。
那就可以像傳統電視般使用。

規格方面,LG SIGNATURE OLED T 採用 77″ 透明 4K OLED 屏幕,配備最新的 α11 AI Processor 4K,支援包括  Dolby Vision 及 HDR10、Pixel Dimming、120Hz 更新率。內置 4.2 聲道揚聲器,支援包括 Dolby Atmos 及 α11 AI Sound Pro 功能,能模擬出 11.1.2 聲道的環繞聲音效。SIGNATURE OLED T 亦採用 Zero Connect Box 實現真正的無線連接,擺脫傳統佈線的限制,讓空間更開揚。

電視配備 LG WebOS 系統,除了預載包括 Netflix、YouTube 及 Disney+ 等串流應用,更可配合 LG ThinQ,連結 LG 各款智能家電,並成為智能家居的中樞。目前,LG SIGNATURE OLED T 還未有香港地區的發售資訊,而美國地區的售價為 $59,999.99 美元(約港幣 $467,500)。

ZCOPE 最新影片

時興 Apple Watch 戴在腳踝 運動數據會更精確 ?

將 Apple Watch 戴在腳踝上雖不是新發現的方法,但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近期越來越多人會將 Apple Watch 綁在腳踝上使用而引發不少討論,有用家甚至反映,在某些情況下偵測數據會更準確。同時《紐約時報》亦總結了甚麼人會更適合用腳戴錶的穿戴方式。

1. 手腕太細

雖然包括 Apple Watch 在內的智能腕錶,其錶帶大都可以調節鬆緊,但不排除有個別用家的手腕特別纖細,即使使用最小尺寸仍然會有鬆動,這樣當然會影響裝置的準確度。所以有用家選擇將 Apple Watch 綁在腳踝,而使用這個方法後,用家們都發現心率偵測變得更穩定,運動紀錄也更加準確。

2. 腳踝計步更精準

智能腕錶的計步功能主要依賴手臂擺動的幅度,但如果手臂沒怎麼動,但腳卻一直在走,結果手錶可能沒記錄到步數。例如很多女士在推著嬰兒車步行,手幾乎不動,這或可能導致步數統計低於實際值。

3. 皮膚敏感或紋身問體

不少人都喜歡在手腕上紋身,但原來紋身所使用的墨水,其實會對智能腕錶的感測器造成影響,可能造成數據異常。所以一些在手腕做了紋身的朋友,都會嘗試將錶戴到腳踝上。

同樣,有一些有皮膚敏感或濕疹問題的朋友,配戴腕錶可能會造成不適。儘管絕大部份智能腕錶品牌的錶帶配件都用上防敏感的質材,但始終不能排除長時間佩戴可能造成不適。對這類用家來說,把手錶戴在腳踝上可能是更舒適的選擇。

4. 醫護人員的工作需要

有醫院或醫療相關機構可能會要求工作人員不能在工作時佩戴手錶或飾品,這是避免細菌或化學品殘留,所以有醫護人員可能選擇用腳戴錶的穿戴方式。

Apple 尚未對該報告發表評論,但其 Apple Watch 的支援檔白皮書 提到,Apple Watch 的心率和卡路里測量功能已經過驗證,可以佩戴在手腕上,任何地方都沒有提到腳踝。Apple 尚未公開出面建議人們不要將 Apple Watch 戴在腳踝上,但其文檔目前並未承認這一點。

雖然用腳戴錶的穿戴方式,可能會適合部份用家的需要。不過一些不明所以的朋友,可能會誤會你在配戴電子腳鐐,所以也要留意一下穿搭方式,避免造成誤會。

ZCOPE 最新影片

新增高壓蒸氣掛燙機 LG 第二代 Styler 電子衣櫃登場

過去疫情大流行期間,LG 推出 Styler 電子衣櫃以方便用家處理日常衣物。事隔數年,LG 推出第二代 Styler,結合雙重蒸氣衣物護理技術及 AI 智能偵測,以提升衣物護理效能,全新雙重蒸氣衣物護理技術能有效 99% 殺菌除蟎,並能消除過敏原及異味。

內置高壓蒸氣掛燙機

第二代 Styler 內置高壓蒸氣掛燙機,其三段式高壓蒸氣能迅速撫平衣物皺褶,搭配折疊式褲線管理器,輕鬆恢復筆挺褲線。配合智慧擺動衣架,透過包括抖動、擺動、甩動、飄動、搖動、整平等六大動作,有效去除灰塵並溫和呵護各類衣料,即使是一些不能水洗的高端材質衣物亦能作出護理。此外,內建 AI 智能偵測技術,可根據衣物重量與長度,自動推薦最合適的護理程序。

機身配備 LCD 智慧液晶顯示屏幕,能優先排序最常用的護理模式,提升使用效率。同時,鏡面外觀設計兼具時尚感並提供全身鏡的功能
機身配備 LCD 智慧液晶顯示屏幕,能優先排序最常用的護理模式,提升使用效率。同時,鏡面外觀設計兼具時尚感並提供全身鏡的功能。

機身配備 LCD 智慧液晶顯示屏幕,能優先排序最常用的護理模式,提升使用效率。同時,鏡面外觀設計兼具時尚感並提供全身鏡的功能,靈活運用於不同空間,滿足現代生活需求。

LG PuriCare 系列新品

LG 亦同時發表兩款 PuriCare 空氣淨化新品,分別是 AeroBooster 及 AeroFurniture 夜幕黑版本。

AeroBooster 是 LG 最新的 360° 全方位過濾系統,去除約 99.9% 小至 0.01 微米的顆粒物、異味、細菌、病毒和過敏原;其雙重氣流和清淨增壓技術確保有效的空氣淨化,覆蓋距離可達 5.5 米;同時具備專用的寵物模式,能捕捉寵物毛髮和氣味,非常適合有寵物的家庭。此外,AeroBooster 配備 UVnano 技術以去除風扇葉片上的細菌,並具備 Al+ 模式,根據實時空氣質量進行調整,其他功能包括可定制的氣氛燈燈光和靜音模式,並可透過《LG ThinQ》應用程式作遠程控制。

AeroFurniture 是結合茶几和空氣淨化器的產品,桌面會有 Qi 無線充電板、茶几的底座整合了 LG 的空氣淨化器,配備 LG HEPA濾網,實現 360° 的全方位空氣淨化
AeroFurniture 是結合茶几和空氣淨化器的產品,桌面會有 Qi 無線充電板,茶几的底座整合了 LG 空氣淨化器,並配備 LG HEPA 濾網,實現 360° 的全方位空氣淨化。

而 AeroFurniture 是結合茶几和空氣淨化器的產品,桌面有 Qi 無線充電板,茶几的底座整合了 LG 空氣淨化器,並配備 LG HEPA 濾網,實現 360° 全方位空氣淨化,能去除高達 99.9% 的空氣污染物及超微細灰塵。新推出的夜幕黑版本,更易配襯不同的傢具。

加拿大 Costco 暗示 Nintendo Switch 2 定價僅 HK$2,700?

Nintendo Switch 2
Nintendo Switch 2

日本任天堂預計會在 4 月 2 日的發佈中正式發表新主機 Nintendo Switch 2 的詳細資料包括發售資訊。而日前 Nintendo Wire 發現,一名加拿大 Costco 員工最近在 Famiboards 上分享了「Nintendo Switch Place Holder 」的內部產品標籤的照片,上面的一個數字就引起不少的揣測。

該相片中顯示的 Nintendo Switch Place Holder 的售價為 499 加元(約港幣 $2,700 左右),讓很多網友都相信,這很可能是 Switch 2 主機在加拿大地區的售價。而之前不少北美地區的科技及遊戲媒體都估計 Switch 2 的售價會在 399 美元(約港幣 $3,100 左右)。而目前香港地區 Nintendo Switch OLED 版的官方定價為 HK$2,680,市面售價介乎 HK$1,580-HK$1,998。如果新機的定價和現有產品相約,相信會非常吸引。

引述外國媒體的報導,任天堂早在去年 12 月已開始新主機量產的前期準備工作,相信會在短期內正式投產。而任天堂方面亦表示,他們會確保新機的供應及庫存,以避免哄抬售價的情況。市場估計,上代 Nintendo Switch 在 2017 年推出時,首月銷量有近 400 萬部,所以估計 Switch 2 發售初期,庫存可能會有 600-700 萬的數字。

ZCOPE 最新影片

旗艦級效能 + 6,000mAh 大電 價格破壞者 POCO X7 Pro 登場


小米早前才推出強調有 2 億高解像鏡頭的 Redmi Note 14 Pro+,現在再推出效能超班的 POCO X7 Pro,一時間好像有點難選擇。如果大家想揀一部備用的中階手機,到底選哪一部好呢?

今次 POCO X7 Pro 主打價錢實惠、高效能及長續航。規格方面,首先是用上 6.67 吋 CrystalRes 120Hz AMOLED 屏幕,支援 680 億色彩,峰值亮度高達 3,200nits,並用上最新的 Corning Gorilla Glass 7i 玻璃,官方表示其抗刮與抗摔能力是上代 X6 Pro (Gorilla Glass 5) 的兩倍。今代機身更支援 IP68 防水級別,亦比上代 X6 Pro 的 IP54 亦有明顯的升級。

處理器及記憶體方面, POCO X7 Pro 使用台灣聯發科 MTK Dimensity 8400-Ultra,在效能上僅遜於上代旗艦級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3,加上 12GB LPDDR5X RAM 及 512GB UFS4.0 ROM,這些都是旗艦級手機才會使用的配置,以一部僅售 $2,499 (12GB RAM + 512GB ROM) 的手機來說,實在物超所值。另外電池方面,目前大部份 Android 手機都是使用約 5,000mAh 容量的電池,而 X7 Pro 率先用上 6,000mAh 的大容量電池,是同類產品中少見的。更重要是,雖然電池加碼,但機身重量亦能維持約 190g 的水平,可見電池製造的技術又再進一步。 

Redmi Note 14 Pro Plus 主打攝影效能,而 POCO 的 X7 Pro 就以高效能及長續航為賣點,為了提昇手機在執行遊戲或多工工作的表現,廠方為新機導入 LiquidCool 水冷技術 4.0,與及散熱面積 5,000mm² 的 3D 環形冷卻系統,使散熱效能比傳統方案提升近三倍。

至於相機方面,X7 Pro 雖然沒用上億級的相機,但亦配備 5,000 萬像素主鏡 + 800 萬像素超廣角的雙鏡頭組合,屏幕前置自拍鏡為 2,000 萬像。其中主鏡是採用 Sony IMX882 感光元件,支援 OIS 光學防手震,官方指進光量比前代提升 65%。更具備 UltraSnap 閃電連拍功能,能減少動態模糊。 

由去年推出的 Xiaomi 14T Pro 開始,小米為旗下多款手機加入生成式 AI 功能,而 POCO X7 Pro 亦支援包括同聲傳譯、AI 摘要、魔法消除及 AI 擴圖等功能⋯⋯以同類手機來說 AI 功能相當豐富。

小結

PCM Rating:4.5/5

best value 2022

POCO X7 Pro 無論造工、耐用度、系統效能和 AI 功能都有不錯的表現,雖然未有億級相機,好像浪費了 MTK Dimensity 8400-Ultra 在相機及圖像處理的效能,但以一台售價僅 $2,499 的手機,也沒甚麼好挑剔了。

POCO X7 Pro 產品規格

  • 作業系統:Xiaomi HyperOS (Android 14)
  • 處理器:MTK Dimensity 8400-Ultra
  • 記憶體及儲存:12GB RAM + 512GB ROM
  • 屏幕 : 6.67″ 1220 x 2712 解像度 OLED 屏幕,支援最高 120Hz 更新率
  • 相機 : 5,000 萬像素 f1.5 的主鏡頭、800 萬像素 f2.2 的超廣角鏡頭
  • 自拍鏡頭 : 2,000 萬像素 f2.2 鏡頭
  • 網絡接連 : Wi-Fi 6、BT 5.3
  • 電池 : 6,000mAh,支援 90W 有線快充
  • 尺寸 : 160.75 x 75.25 x 8.29mm
  • 重量 : 195g
  • 售價 : $2,499 (12GB RAM + 512 ROM)
  • 查詢:mi.com

ZCOPE 最新影片

阻止轉型營利性公司 Elon Musk 出價 $974 億美元欲收購 OpenAI

阻止轉型營利性公司 Elon Musk 出價 $974 億美元欲收購 OpenAI

由 Elon Musk 領導的財團在當地時間星期一表示,已向控制 OpenAI 的非牟利組織出價 $974 億美元,以收購 OpenAI。不過 OpenAI CEO Sam Altman 已隨即在 Elon Musk 的 X 上留下推文,不單拒絕了這位前創辨人的開價,還反過來表示如果 Elon Musk 願意的話,他們可以花 $97.4 億美元(Elon Musk 出價的 1/10)來收購 Twitter。Elon Musk 的目的,是要阻止 OpenAI 轉型為營利性公司。相信此舉會令二人關係進一步惡化。

Elon Musk 是在 2015 年與 Sam Altman 以非牟利公司方式,共同創辨 OpenAI。不過其後 Elon Musk 退出了。Altman 其後找到 Microsoft 投資。而 Elon Musk 就在 2023 年成立 xAI 推出人工智能模型 GROK。

近年 OpenAI 以籌集資金來開發 AI 模型為由,打算由非牟利公司轉型為營利性公司,不過 Elon Musk 猛力反對,去年更入稟控告 OpenAI 和 Sam Altman 違反公司成立時的非牟利公司合約。而今次提出收購,亦是阻止 OpenAI 轉型的行動之一。

Elon Musk 在當地時間星期一表示:「OpenAI 是時候回歸以往開源、以安全為重點的善良力量。我們會實現這一件事。」。據報道 Altman 透過短訊向員工表示公司董事會打算明確表明他們對 Elon Musk 的所謂出價不感興趣。而投資了很多錢在 OpenAI 身上的 Microsoft 則暫時未有回應。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如果收購成功,Elon Musk 很可能會將 OpenAI 和 xAI 合併。

ZCOPE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