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91

新增 Live Update 通知模式 Android 16 Beta 1 推出

那邊廂 Samsung 推出 Galaxy S25 系列提供整合 Google Gemini 智能助理,同日Google 正式釋出 Android 16 Beta 1 公開測試版,首先供符合資格的 Pixel 手機升級,今次除了有多個更新了的 API 供系統開發人員使用外,也有好幾個用戶層面的更新,其中一項新功能「Live Updates」就跟 iPhone 的動態島通知類似。

根據 Google 最新公告,現在 Android 16 Beta 1 已經開放給所有人註冊試用,只要是持有 Pixel 6 或以後的 Pixel 手機,都可以用 Google 帳戶在 開發者網站 上選擇加入裝置,加入 Beta 版本測試,之後在 Pixel 手機檢查系統更新,就會升級上 Android 16 Beta1。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初段 Beta 版本可能會不穩定,也可能會有 App 不支援或是各種 Bug 出現的狀況,而且要裝回 Android 15 有需要重置手機,因此必需在升級前做好備份,但也不太建議日常使用的手機進行升級。

在 Android 16 中,Google 新加入「Live Updates」通知模式,作用似 iPhone 動態島的「Live Activities」功能,可以透過通知的方式顯示 App 任務的即時動態,例如泊車時間、導航、叫車等服務,不必點入 App 內就查看當前的進度。不過暫時未有 Apps 用上 Live Updates 功能,未能一看其效果。

Android 16 針對用戶介面上最明顯的改變是更改了系統通知的設計,可以直接作簡單的操作。

此外,Android 16 也加入支援 APV 錄影格式的支援,類似 Apple 的 ProRes 格式,提供更高質量的影片畫質。APV 格式是 2023 年由 Samsung 提出的,作用是以較低數據量達至更高清效果。Samsung 表示 APV 的 1.2Gbps 數據量,出來的畫質就等於 ProRes 的 1.5GHz。

Android 16 容許 App 使用彈性解像度,配合不同 Android 裝置,甚至是摺屏手機的不同畫面比例變化。

Google 放寬了 Android 應用程式調整視窗大小的限制,以配合摺屏手機的同一個 App 需要應付解像度變化的問題,將來 App 可以在不同尺寸的摺疊手機、平板電腦,自由改變視窗大小。Google 也幾 Android 16 的 Gemini AI 引擎預設最新 2.0 Experimental。另外,電源控制預設已開啟 80% 充電限定等保護電池措拖。

按照 Google 公佈流程,Android 16 要到年中才有穩定版本,一般用戶不用太過心急升級。

按照 Google 公佈流程,今年 3 – 4 月期間,Android 16 會發展至穩定期,大部分功能將會落實,包括各種新的API。正式版本推出大約是今年夏季,並且於第四季發布第二個 Android 16 核心版本,專注於功能優化與 Bug 修復。

最新影片

當真做到 DLSS 4 四倍升頻? GeForce RTX 5090 D 效能解禁

NVIDIA 在 CES 上發表的 GeForce RTX 5090 作為新一代 Blackwell 架構旗艦顯示卡,採用 Blackwell GB202 GPU 核心,內部 Streaming Multiprocessor(SM)再有革新,結合 GDDR7 記憶體,以更具彈性的 AI 功能為玩家及創作者提供完美平台。DLSS 4 的多重影格生成更是未來 4K240Hz 遊戲體驗的必備技術。香港雖然和偉大祖國共享特供版 RTX 5090D,但無阻遊戲性能,《PCM》現在就公開玩家最關心的 RTX 5090D 的 DLSS 4 遊戲表現。

GB202 旗艦大核

GB202 核心完整架構
GB202 核心完整架構
GB202 核心特寫
GB202 核心特寫

GB202 是 RTX Blackwell GPU 系列的旗艦核心,電晶體數量達到 922 億個,採用 TSMC 4nm 4N 客製化製程,跟上代 RTX 4090 相同,用於 GeForce RTX 5090 / 5090 D。而 GeForce RTX 5080 顯示卡將使用 GB203 GPU,GeForce RTX 5070 使用 GB205 GPU,會有不同程度簡化,符合黃叔叔的精準刀法。完整的 GB202 GPU 包括 12 個圖形處理叢集 (GPC)、96 個紋理處理叢集 (TPC)、192 個串流處理器 (SM) 以及 512-bit (16×32) 記憶體控制器介面。合計 24,576個 CUDA Cores、192 個第 4 代 RT Cores、768 個第 5 代 Tensor Cores、768 Texture Units 及 192 個 ROPS。同樣地為更好應付 AI 及光追生成,GB202 GPU 最高有 128 MB L2 緩存。

RTX Blackwell GPU的基本GPC構成,各級卡會增減GPC數量達成,RTX 5090 為 11組
RTX Blackwell GPU 的基本 GPC 構成,光柵引擎、8 個 TPC、16 個 SM 和 16 個 ROP,各級 RTX 50 系 GPU 會以增減 GPC 數量達成,當中 RTX 5090 編配 11 組 GPC。
每個串流處理器 (SM)內的CUDA Core配置
每個串流處理器 (SM) 內的 CUDA Core 配置。

於早前的 Blackwell 預覽中,已可見每個 SM 內的 CUDA Core 已統一為 FP32/INT32,並支援原生 FP4 運行模式,可以運用精度微微降低的模型(同時縮少記憶體需求)大幅提升一般消費級 AI 應用運算表現,而不會明顯影響效果。官方亦有提到其實在每個 SM 內,仍然有保留到兩個 FP64 核心,合共 384 個 FP64 核心。但 FP64 TFLOP 表現僅 FP32 操作的 TFLOP 的 1/64。目標是確保任何具有 FP64 程式碼的程式都能正常運作,並包含極少量 FP64 Tensor Core,在特別需求下維持兼容表現。

【延伸閱讀】Blackwell 架構細節
【延伸閱讀】GF RTX 5090 D 顯示卡開箱

消費級 GF RTX 5090 核心

GF RTX 5090 所用的 GB202 核心並非滿血規格,尚留有一手關閉部分單元。
GF RTX 5090 所用的 GB202 核心並非滿血規格,尚留有一手關閉部分單元。圖為 RTX 5090 FE 的主 PCB。

GF RTX 5090 所用的 GB202 核心並非滿血規格,尚留有一手關閉部分單元,僅開啟 11 組GPC,而可用的 L2 容量為 96 MB。參照整體規格,可見 RTX 5090 的細項部分對比 RTX 4090 差不多有 20-30% 提升,總電晶體數量約增加 20%、CUDA Core、Tensor Core、RT Core 等增加 30% 左右,L2 Cache 對比 RTX 4090 的 72MB 增加 30%。惟獨是改用 GDDR7 的關係,令記憶體有效頻寬大幅增加逾 70%。但是顯示卡功耗也直接增加至逾500W,最少要求 1000W電源供應器。

顯示卡GF RTX 5090GF RTX 4090GF RTX 4080 Super
核心代號GB202AD102AD103
製程TSMC 4NTSMC 4NTSMC 4N
電晶體數目922億763億459億
GPC 數目11117
CUDA / SP 數目217601639410240
AI / Tensor 核心數目680512320
RT 核心數目17012880
Texture Unit 數目680512320
ROP 數目176176112
L2 Cache96MB72MB64MB
遊戲時脈 MHz2407 MHz2520 MHz2550 MHz
記憶體時脈28 Gbps21 Gbps23 Gbps
搭載記憶體32GB GDDR724GB GDDR6X16GB GDDR6X
記憶體位寬512-bit384-bit256-bit
記憶體頻寬1792 GB/s1008 GB/s736 GB/s
介面PCI-E 5.0PCI-E 4.0PCI-E 4.0
功耗575W TGP450W TGP320W TGP
售價USD1999USD1599USD999

至於 AI 算力方面,標準 RTX 5090 在最新 FP4 模式可達到 3352 FP4 AI TOPS,而 RTX 5090 D 則會受限在 2375 FP4 AI TOPS,減幅約 30%,比例上和 4090 D 相若。但是可見其他核心規格沒有物理上的改變,相信是透過類似 RTX 30 系列的 LHR (低算力) 硬體鎖設計來限速,對遊戲級數的 AI 運算及一般光追效能不會有影響。

GF RTX 5090 D 檢測規格
GF RTX 5090 D 檢測規格。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 14900K
・主機板:ROG MAXIMUS Z790 EXTREME
・記憶體:32GB DDR5-6000

DLSS 4 多重影格生成預覽

NVIDIA GeForce 50 Blackwell
Blackwell GPU 的 DLSS 4 可使用全新多重影格生成達 3X 及 4X。

DLSS 4 在 RTX 50 系列上是個頗令人關注的功能,在 DLSS 3 中已被證實在遊戲引擎及處理器樽頸下,影格生成可有效提升幀速。而因為廠商不斷在雲端超級電腦為大量遊戲進行機械學習,改進 DLSS 的代碼修復渲染瑕疵,初期的像素粗糙、鬼影等問題已經在 DLSS 3.5.X 版本有巨大改善,特別是「超高效能」模式的升頻質素相當顯著、變得更實際可用。

今次 DLSS 4 多重影格生成在原有 2X 上,再提供 3X 及 4X 選項,可為玩家的新一代 4K 240Hz+ 顯示器提供更佳流暢度,在 RTX 5090 的基礎渲染表現進一步提升,以升頻輔以 4X 多重影格生成,可挑戰 360fps 的水平。加入 Reflex 2 技術及 Transformer Models 亦有助縮短延遲及提升細緻度,並非純軟件方案如《Lossless Scaling》可比擬。

多重影格生成會強制打開 Reflex 2 技術,防止輸入延遲
多重影格生成會強制打開 Reflex 2 技術,防止輸入延遲。

本文章試用的多款遊戲目前尚在內部測試,正式更新檔將在稍後公開,除了幀速倍數外,部分遊戲會讓玩家手動選擇渲染模型,以《Cyberpunk 2077》為例, Transformer Models 會稍稍增加運算負擔,但是在特定效果渲染有明顯改善,如警車的 LED 走馬燈細節可再現。《Alan Wake 2》在光線複雜的環境加上動態、透視物件如鐵絲網等,Denoise 去雜訊的表現亦會更加穩定。

測試版《Cyberpunk 2077》的DLSS 4 設定
測試版《Cyberpunk 2077》的DLSS 4 設定。
DLSS 3 的CNN模型
DLSS 3 的 CNN 渲染.
DLSS 4 的 Transformer Models ,警車的LED走馬燈細節可再現
DLSS 4 的 Transformer Models ,警車的 LED 走馬燈細節可再現。
《Alan Wake 2》路徑追蹤渲染下,風扇轉動及後方景物的效果會更穩定。
《Alan Wake 2》DLSS 4 路徑追蹤渲染下,風扇轉動及後方景物的效果會更穩定,金屬散射的去雜訊表現提升。

為了縮短遊戲整合 DLSS 4 的時間,《NVIDIA App》將會為遊戲加入 DLSS 3 覆寫功能,可將多數 DLSS 3 的遊戲強制升級 DLSS 4 使用多重影格生成,至於 Transformer Models 則視乎遊戲,不一定可用。

《NVIDIA App》將會為遊戲加入DLSS 3覆寫功能,可將多數 DLSS 3 的遊戲強制升級DLSS 4使用多重影格生成
《NVIDIA App》將會為遊戲加入 DLSS 3 覆寫功能,可將多數 DLSS 3 的遊戲強制升級 DLSS 4 使用多重影格生成。
顯示卡RTX5090 DRTX4090
3DMark -Speed Way1466210121
-Steel Nomad144769238
-DLSS4 效能MFG 4x432.61
-DLSS4 效能MFG 3x354.33
-DLSS4 效能MFG 2x257.99
-DLSS off77.7658.59
-DLSS3 效能FG 2x243.32176.99
顯示卡RTX 4090RTX 4090RTX 5090 DRTX 5090 DRTX 5090 D
渲染模式原生DLSS -P FG原生DLSS -P FG 2XDLSS -P FG 4X
Cyberpunk 2077
-RT:OD
24.01127.0135.14163.39281.39
Starwars:Outlaw
-Ultra
2911736151270
Hogwarts Legacy
-Ultra
5010053107210
Marvel Rivals
-Ultra
94207115272470
Alan Wake 2
-high -RTu
2913341168303
顯示卡RTX 5090RTX 5090RTX 5090
渲染模式原生DLSS -P FG 2XDLSS -P FG 4X
Cyberpunk 2077 -RT:OD -原生35.14163.39281.39
Average PC Latency (ms)1283336
下方完全不使用DLSS 升頻,上方啟用DLSS 4 4X多重影格生成,留意延遲值(LAT)有降低
下方完全不使用 DLSS 升頻,上方啟用 DLSS 4 4X 多重影格生成,留意 Average PC Latency PCL 延遲值 (LAT) 有降低。

測試遊戲對比原生渲染下,4X 多重影格生成配合 DLSS 升頻「效能」可大幅提升流暢度,《Alan Wake 2》甚至可觸及 300fps 水平。再測量平均延遲值,配合 Reflex 2 仍然只不過是 36ms 左右,相對不啟用任何升頻及 Reflex 技術,平均延遲值超過 100ms 有明顯改善。參考一般遊戲在 20ms 至 50ms 水平,多數玩家不會出現明顯延遲感覺。不過 Reflex 2 技術有採用補償預測渲染,競技類遊戲環境如《Marvel Rivals》的細節畫質,要看 DLSS 4 的持續訓練改進,挑剔的玩家可視情況啟用。而DLSS 4 的多重影格生成偶爾亦會有一點推測瑕疵,但因為幀速極高畫面很快就會被「洗走」,不放慢及放大在多數情況下都不易察覺。

RTX 5090 vs RTX 4090 基本效能比較

顯示卡RTX 4090RTX 4090RTX 5090RTX 5090
渲染模式原生DLSS P-2X FG原生DLSS P-2X FG
Cyberpunk 2077 -RT:OD24.01127.0135.14163.39
WuKong -影視級4112357156
WuKong -影視級 -fRT2210031132
奪寶奇兵古老之圈 -Ultra -FRT3210241125
STALKER 2 -Epic95215114231
Alan Wake 2 -high -RTu2913341168
COD:BO6 -Extreme116182130232
F1 24 -Ultra High82202115252
Starwars:Outlaw -Ultra2911736151
Hogwarts Legacy -Ultra5010053107
Marvel Rivals -Ultra94207115250
FFXIV Dawntrail* -Max18254283842322429683
CS2 -最高 (僅FSR)*232.9342.9314.9417.4
RE4 -最高 (僅FSR)*123158155157
註*:不支援影格生成

RTX 5090 的 GPU 規格提升,可預料的非 DLSS 基本運算效能也會顯著增長,如非受到遊戲引擎限制,最少可見平均有逾 20% 提升,如果使用路徑追蹤渲染,原生渲染更可見 40% 效能變化,比如《黑悟空》、《Cyberpunk 2077》、《Alan Wake 2》等都能受惠。只計算跑舊遊戲及非DLSS 4 及光追路徑渲染的遊戲,如只有AMD FSR的《RE4》增長未必那麼可觀,遊戲引擎似乎已經在160fps左右封頂,《FFXIV》只有基本DLSS升頻亦不太標青。而渲染畫面不複雜的《CS2》只有畫質一般的FSR升頻,真實幀速仍是上得到400fps水平,算是很不錯。

AI、生產力及多媒體編碼

顯示卡RTX 5090DRTX 4090
Procyon -AI text Gen
-PHI 3.5
52654467
-MISTRAL 7B57964628
-LLAMA 3.164984876
-LLAMA 263024776
Blender -monster7403.975545.84
-junkshop3913.472701.57
-classroom3668.542802.88
DaVinci 19 StudioRTX 5090DVoukoder CPU
H.265 4:2:2 10 4K6011sec148sec

在 AI 及多媒體編碼方面,RTX 5090 D 在 AI 文字生成語言模型測試中仍有一定增長,LLAMA 可見有約 30% 提升。3D 渲染方面也有和遊戲差不多的表現改善。而全新 H.265 4:2:2 編碼加速更是今代獨有,RTX 40 及其他只可使用 4:2:0 加速, 4:2:2 強制為純軟件編碼,效率提升數倍計,對影片製作流程有大幫助。

至於 FP4 精度生成式圖片,目前尚處於測試階段,亦要特製版本 Procyon 才可運行,其他生成式工具載入模型,也需要社群優化成 FP4 版本,才可發揮 RTX 50 的最高效率,尚要一些時間才會成熟。

Procyon -AI text Gen測試成績
Procyon -AI text Gen 測試成績。
全新 H265 4:2:2 編碼加速是 RTX 50 獨有,RTX 40及其他只可使用處理器編碼
全新 H.265 4:2:2 編碼加速是 RTX 50 獨有,RTX 40 及其他只可使用 4:2:0 處理器編碼或 4:4:4 編碼加速。

總結:加價加效能

RTX 5090 售價達到 USD1999,比 RTX 4090 的首發價 USD1599 加價近 30%,而RTX 5090 D 的售價為 RMB16,499 起,換算差不多是 USD2255,先不計算外匯折讓問題。從遊戲表現來看,加價的幅度跟核心規格提升幅度有正比趨勢,並附加更多記憶體,用家付出更多金錢,獲取更高效能是合理預期,印證了黃仁勳回應新卡更貴,但終極玩家在意的是它有更高效能,RTX 5090是「一分錢一分貨」,當去除影格生成的每幀真實渲染畫面功耗成本並不算很「抵買」,因為 GB202 沒有更新製程,換句話說多 20% 電晶體令 DIE 面積直接增大,晶圓功耗、製造成本當然是更高。次一級 RTX 5080 才會跟 RTX 4080 Super 相同在USD999 水平,才可以更貼近比較隔代表現變化(或是黃叔叔的刀功),有了 DLSS 4 多重影格生成加持,多數遊戲玩家會更關心其表現。

【延伸閱讀】Blackwell 架構細節
【延伸閱讀】GF RTX 5090 D 顯示卡開箱

深圳搭的士用港幣電子支付 WeChat Pay HK 支援內地個人小商戶

WeChat Pay HK 國內小商店 電子支付 電子銀包
WeChat Pay HK 國內小商店 電子支付 電子銀包

過年好多人會返內地玩,梗要搭車買嘢。WeChat Pay HK 今日就宣布擴大跨境支付覆蓋至內地個人小商戶,包括深圳的士。港人於內地小攤買小食、行花市買年貨、在深圳搭的士都可以用港幣以電子支付方式付款,方便大家過年北上消費。

WeChat Pay HK 表示付款時會自動將人民幣交易轉為港幣結算,而且不收手續費,匯率亦優於市場。內地個人小商戶毋須申請或進行系統改造,自動支持收港幣。港人只需用 WeChat/微信掃瞄小商戶的收款碼,手動輸入人民幣金額後,系統會自動進行匯率轉換,即可用港幣確認金額並付款。

至於乘搭的士,在深圳的話亦與小商戶付款相同,只需掃瞄收款碼手動輸入人民幣金額,系統自動轉換至港幣後確認付款即可。在深圳以外城市,同樣可以透過面對面掃碼向的士司機付款。

深圳的士 WeChat Pay HK 付款流程

需提前完成身份認證

不過要注意香港用戶需要提前在 WeChat Pay HK 完成香港身份證認證,才能在內地小商戶包括深圳的士進行付款。

WeChat Pay HK 已支援內地近 50 個城市的交通工具電子支付服務,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中山、珠海等當地巴士及地鐵,以及跨市交通工具如「深中快線」巴士。此外還連接深圳地鐵、滴滴出行、高德地圖等熱門出行小程式召車,讓港人在大灣區旅遊公幹更暢通無阻。

WeChat Pay HK 支援的大灣區公共交通工具及出行小程式

WeChat Pay HK 支援的大灣區公共交通工具及出行小程式

ZCOPE 最新影片

AI 時代│OpenAI 推出 AI 代理 Operator 能看懂網頁、可上網購物及訂枱

openai_operator

OpenAI 發表專用於處理網頁任務的 AI 代理 Operator,例如代用戶於網上購物、訂枱、訂機票、訂酒店等。Operator 能夠看懂網頁,更會仿效滑鼠和鍵盤輸入,自行操作點擊、滾動、填寫表格等。用戶僅用簡單指令便可吩咐 AI 代理處理複雜的網頁任務。雖然 OpenAI 是眾多廠商之中最後一間推出 AI 代理服務,但能力卻最高。

OpenAI 一如過往經 YouTube 影片發表產品。該公司行政總裁 Sam Altman 與團隊一同介紹和示範 Operator,例如在 OpenTable 尋找餐廳訂位,或建議 4.5 星以上的餐廳。Operator 會自動到 OpenTable 網站搜尋,列出符合相關要求的餐廳,甚至詢問用戶是否代為訂位。OpenAI 又示範,用戶可以手寫購物清單,交由 Operator 讀取,自動到雜貨代購平台 Instacart 訂購。

Operator 背後的技術是電腦使用代理(Computer-Using Agent,CUA),結合 GPT-4o 模型的視覺分析和加強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自我修正。OpenAI 稱,經訓練後可以像人一樣控制 GUI,不只讀懂網頁上的文字和圖像,還有按鈕、選單等都能操作,毋須經作業系統或網站 API 控制。

當 Operator 遇上無法處理的情況,會運用推理功能和加強學習加以修正,直至真的無法處理時便會交由用戶接手。平台加入行為限制保障用戶私隱,如需要登入資料、信用卡號碼、解決 CAPTCHA 時,會讓用戶自行輸入。在處理重要任務時,包括傳送電郵或確認訂單前,先由用戶檢視內容再送出。

OpenAI 正與多間平台合作,讓用戶一句指令就可要求 Operator 自動地完成任務,除了訂餐廳的 OpenTable,還有外賣平台 DoorDash、雜貨代購平台 Instacart、網約車平台 Uber、門票平台 StubHub 等。Operator 支援用戶個人化設定,例如在旅遊網站訂購時選定偏好的航空公司。

OpenAI 貫徹以往做法戴上「頭盔」,強調 Operator 仍處於早期階段,功能有限制亦有可能出錯。雖然如此,Operator 在 WebArena 和 WebVoyager 的基準測試,表現超越 SOTA(state-of-the-art)評分。Operator 目前只開放給美國用戶預覽,亦只有每月 200 美元 Pro 方案訂戶可用,稍後才推展至 Plus、Teams 和 Enterprise 訂戶,以及其他地區訂戶,最終才整合至免費版 ChatGPT。

最新影片

Marshall Emberton III Woodsnake 蛇年限量版登場!大膽用色復古設計值得收藏

Marshall Emberton III Woodsnake 蛇年限量版

近日喺名店見到放咗款特別造型號藍牙喇叭,因為俾佢嘅用色同包裝都好特別,所以都特別睇下,原來 Marshall 今年同藝術家野 DQ(Dark Question)合作推出 Emberton III 蛇年 Woodsnake 特別版。包裝設計都已經好有趣,設計師講話靈感來自於農曆新年傳統嘅鞭炮元素(香港唔放得)。所以包裝都採用了復古鞭炮包裝的視覺風格,而喇叭喺選色上嘅運用都相當特別,鍾意 Marshall 嘅朋友都幾值得收藏。

Marshall Emberton III 蛇年限量版
機身顏色同包裝都好特出。
綠色機身、紫色掣同燈色網面嘅用色相當大膽。

Marshall Emberton III 蛇年限量版一次充電即可提供超過 32 小時的便攜播放時間,當中採用了 Marshall「True Stereophonic」技術,讓用戶感受到更豐富而立體的聲效,產品尺寸為 160x68x76.9mm,,輕巧便攜。重量亦只有 0.67kg,適合放在家中又或者攜帶出外都得。

售價:$1,649
銷售點:連卡佛

最新影片

AI 時代│火紅的 AI 代理!怎可不識?

ai agent

微軟創辦人 Bill Gates(比爾蓋茲)曾在 2023 年底的科技預測提到,未來五年將出現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助理,能夠引爆有史以來最大的運算革命,所指的助理不是機械人(Bot),而是 AI 代理(AI Agent)。NVIDIA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仁勳在聯想年度大會 Tech World 2024 也提及,未來將有多達數十億的 AI 代理幫助人類完成各種任務,甚至幽默地將這些 AI 代理稱為「小 Jensen 玩偶」。AI 代理一詞火速成為焦點。要緊貼市場話題,怎可不認識甚麼是 AI 代理?

黃仁勳在 2025 年的 CES 主題演講上進一步講解,認為 AI 代理和通用機械人技術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正在從研究和實驗室,擴屋到專業人士的工作,未來每一位軟件工程師、設計師,以至知識型工作者,都有不同的 AI 代理協助工作。

AI 代理其實是代表用戶執行任務的軟件程式,與環境互動後自行作出決策、完成行動,幾乎不需要人手干預的人工智能技術。AI 代理是生成式 AI 的演進,在處理文字、圖像以外,成為可執行任務的 AI 程式,特別強調「Autonomous」,可以理解成自動化和自主。

黃仁勳用他在 2024 年 6 月為美國職棒巨人隊開球的影片示範,輸入指令請 AI 評論這投球。幾秒後列出詳細分析報句,如投手跨步距離應該更長,產生更大力量、放球點過早等,獲 AI 評 7.5 分。這評論和建議來自影片分析 AI 代理,單憑一句指令便完成複雜的任務。AI 技術由過去的助理變成管家。

AI 代理在接收用戶的複雜指令後,即時分析內容,自行做出計畫,分解成不同步驟,自動建立相應的 AI 代理取得資訊作出決定。執行任務後還能夠把過程和結果回饋給自己,用以改進自己的行為,轉變為下次出任務的決策基礎。

《火紅的 AI 代理
1. 甚麼是 AI 代理?
2. AI 代理靠三大本領爆紅
3. AI 代理三個工作階段自動完成任務
4. 掌握 AI 代理分類 有助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5. 名牌廠商 AI 代理方案 一文盡錄!
6. OpenAI 兩大 AI 代理 一個精於寫研究報告、一個是私人助理
7. 通用型 AI 代理 Manus 跟 DeepSeek 大不同
8. 中小企用 AI 代理自動處理日常事務
9. AI 代理協助金融業有效管理風險法規
10. 電子商務庫存、客服 通通交給 AI 代理
11. 物流業請 AI 代理打理貨倉井井有條

與生成式 AI 大不同

AI 代理可以基於軟件或物理硬件,例如通過感應器收集環境資訊自動化地獨立完成任務,毋須用戶逐步引導。生成式 AI 主要功能是生成內容,從初期的文字,到後來的聲音、圖像和影片,過程需要用戶逐步旨示方可生成有關內容,而非由 AI 自動完成。

與對話機械人有分別

AI 代理與對話機械人(chatbot)亦不同。AI 代理目的在於完成任務,對話機械人僅是跟用戶交談。兩者之間最大分別是自主行動。AI 代理可能毋須與用戶互動,接收指令後自動執行,獨立完成任務。反之,對話機械人的設計目的在於與用戶交談,不具備行動功能,例如啟動智能家居的吸塵機、恒溫器,以至開啟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不過,兩者之間也有共通點,特別是背後的技術:

  • 由自然語言處理去理解內容;
  • 由大型語言模型支援;
  • 配合檢索加強生成(RAG)數據庫,更有效理解用戶輸入的內容。

最新影片

Nintendo Switch 2 會玩到 Flight Sim?更多 PC 大作將移植 Switch 2

Nintendo Switch 2
Nintendo Switch 2

據外國遊戲媒體的報導,任天堂剛公佈 Nintendo Switch 2,雖然在的處理器效能上會略低於目前的 Xbox Series S,不過由於新機導入新一代 NVIDIA GPU 架構從而能支援 DLSS 技術,能為遊戲的表現帶來顯著的提升。所以有分析認為,Switch 2 或具備執行 AAA 級大作的能力。另有消息指,包括 Microsoft 及暴雪等 PC 遊戲巨頭都有意將她們的作品移植到 Switch 2,說不定我們在今年稍後時間,就能夠在 Switch 2 上玩到 Flight Sim 了。

據一些遊戲開發人表示,目前很多遊戲,都是在現有 x86 架構下開發,要移植到著重低功耗的 Arm 架構主機上,的確需要進行一定的最佳化調整,不過目前也有不少 PC 及 PS4 的遊戲,已先後推出 Switch 版本,加上 Switch 2 的作業系統架構大致和目前 Switch 相同,而在處理器及圖像處理效能的提升下,相信能為遊戲開發人帶來更大的彈性。估計在 Switch 2 今年稍後時間正式開賣之後,將會有更多 PC 遊戲會陸續推出 Switch 2 版本。

ZCOPE 最新影片

Netflix 用戶人數超過 3 億 歐美地區又加價

Netflix 日前宣佈全球訂閱人數已超過 3 億,不過官方未有因此推出優惠去吸引更多客戶,而是宣布加價 ! 當然官方的說法是未來將需要加大投資去製作更多包括原創戲集、電影及綜藝節目內容。亦會和各地電視台合作,將一些經典劇集放到 Netflix 上,所以要就訂閱費用作出調整(對上一次加價是在 2022 年)。而是次加價受影響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及歐洲部份國家。目前美國地區的 Netflix 會有三個服務計劃,包括有廣告計劃月費、標準計劃及高級 (4K) 計劃,是次平均加幅約為 2 美元左右(約港幣 $15.6)…

有廣告計劃月費
目前:$6.99 美元(約港幣 $54.50)
調整後:$7.99 美元(約港幣 $62.30)

標準計劃月費
目前:$15.49 美元(約港幣 $120.70)
調整後:$17.99 美元(約港幣 $140.20)

高級 (4K) 計劃月費
目前:$22.99 美元(約港幣 $179.10)
調整後:$24.99 美元(約港幣 $190.50)

至於包括香港、台灣及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很大機會於今年下半年調整訂閱費用。目前香港地區的月費分別為:基本方案 $73/月,標準方案 $88/月及高級方案 $108/月。暫時來說香港地區的收費仍略低於歐美地區,不過如果大家想用更優惠的價錢去訂閱 Netflix 或 Disney+,可考慮參加電訊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流動數據/光纖寬頻 + 串流平台組合計劃,價錢一般較獨立訂閱便宜。另外,合約期內,即使 Netflix 或 Disney+ 等服務調整了月費,也不會影響相關服務組合的收費。

ZCOPE 最新影片

上任後特朗普 FB、IG 追蹤者「被急增」 Meta 傳訊負責人否認自動追隨

特朗普、Facebook、Instagram
特朗普、Facebook、Instagram

特朗普日前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宣布一系列行政命令引起公眾和組織關注,但同時社交平台亦同時傳出一些「異變」,不少美國 meta 平台用戶投訴在 1 月 20 日特朗普就任後,自己的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帳戶突然開始追踨總統特朗普、副總統萬斯和第一夫人梅拉尼亞的帳戶,令人懷疑是 meta 向新任政府獻媚的舉動。

據路透社報導,「自動追蹤」的人不乏知名人士,例如美國女演員 Sarah Colonna 星期二就在 Threads 發文質問朱克伯格為甚麼自己的 Facebook 帳戶自動開始追蹤第一夫人梅拉尼亞。美國歌手 Demi Lovato 亦在 IG 貼相指自己一日內兩次取消追蹤副總統萬斯的 IG

不過 Meta 沒有立即回應用戶推測,而 Meta 傳訊主管 Andy Stone 就在 X 發帖,指使用者不會自動追蹤總統、副總統或第一夫人的任何官方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帳戶。他指那些帳戶由白宮管理,因此隨著新政府上任,那些帳戶頁面上的內容會發生變化。他指這與上次拜登上任時總統過渡期間遵循的程序相同。由於這些帳號易手,追蹤和取消追蹤請求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

事實上美國白宮會管理在任美國總統的社交平台帳戶,例如 Instagram 上的 @potus 帳戶。不過有人就指自己從未追蹤過 @potus 帳戶,卻被標記為最近追蹤,顯示「強制追蹤」是在最近才發生的。

在特朗普就任前,Meta 就已作出不同行動拉攏與特朗普之間的關係,例如取消在美國本地進行的事實驗證措施、切換靠近特朗普的高層、引入親共和黨人士進入董事會等。朱克伯格在出席總統就職典禮時,被安排坐在靠近特朗普的座位,顯示雙方關係良好。所以在「強制追縱」事件傳出後,有人就認為那是 meta 向特朗普政府獻媚的表現。

ZCOPE 最新影片

MOMAX 1-Wear 智能手錶系列 全天候洞察健康狀況

Momax 推出的「1-Wear 智能手錶」系列共有三個型號,價錢抵玩功能不俗。
Momax 推出的「1-Wear 智能手錶」系列共有三個型號,價錢抵玩功能不俗。

Momax 的產品線越來越多元化,近日推出全新「1-Wear 智能手錶」系列,價錢抵玩,卻備有先進的健康監測功能,無論是日常佩戴或運動健身,都能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健康數據,讓用戶隨時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

「1-Wear 智能手錶」系列有三個型號,分別為 1-Wear Lite、1-Wear 及 1-Wear+ Pro,三者都支援Bluetooth v5.3,可連接 Android 或 iOS 裝置記錄數據、提醒來電、轉換錶盤、無線通話、支援語音助手 / AI 語音等功能;另外,三個型號都內置加速度計、PPG 感測器,又可作震動提示等功能;健康數據追縱方面,全都提供氧氣飽和度檢測、壓力監測、睡眼監測、卡路里計算、距離監測、步數計、月經週期管理。

至於 1-Wear Lite 及1-Wear 都有 IP68 防水級別、內置 128MB記憶體、300mAh 電池,充滿電最多可使用 7 天,兩者均採用 TFT 屏幕,但 1-Wear Lite 的屏幕為 1.83” 長方形屏幕,解像度為 240 × 284,重量為 46g。至於 1-Wear 則備有 1.38” 240 × 240 的圓形屏幕,錶側備有旋轉錶冠,又可顯示最多兩個時區的世界時鐘,重量為 59g。1-Wear Lite 有橙、黑兩色,售價為 HK$299,1-Wear 有銀、黑兩色,售價為 HK$499。

1-Wear+ Pro 備心率變異分析功能

進階版 1-Wear+ Pro 的屏幕為 1.99″ AMOLED 方形設計,解像度為 410 × 494 @322ppi,除了之前提及的健康監察功能,更提供「心率變異分析」,錶身更備 3ATM 防水等級,內置更多的 512MB 記憶體、350mAh 電池,只需 1.5 小時便可充滿,充滿電後最多可使用 10 天,1-Wear+ Pro 只重 46g,有藍、綠兩色,售價為 HK$699。

公司 COO 鍾考揚指出今年MOMAX 會開發更多元化的產品線及拓展品牌至海外。

1-WORLD² GaN 全球轉換插座

MOMAX 同期推出新一代 1 World2 系列 GaN 全球轉換插座產品,分別有 70W 及 100W,兩者同樣可以達到 2500W 輸入功率,70W 一款提供 2 組 Type-A 及 3 組 Type-C 輸出,最大一組 Type-C 提供 70W 輸出,重量為 200g。至於另一款 100W 插座提供 Type-A 及 Type-C 輸出各兩組,最大單一 Type-C 輸出為 100W,最特別是加入了另一組 AC 插頭方便連接更多裝置,在市場上較為少見。

售價:HK$319(70W)、HK$449(100W)

最新影片